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

合集下载

藜芦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藜芦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供 试朱砂 叶螨 , 室 内饲 养 的敏 感 为 品系 , 工气候箱 的温度 为 ( 5t )C ; 人 2 -1 o -
湿度 (0 0 ; 5 ±1 光照 L: D为 1 h: l 8 6L 12 活性 物质 的分 离 .
材 料 ,用 不 同溶 剂进 行 了梯 度 提
取 ,并用粗提 物做 了对朱砂 叶螨
文章编号 :6 3 8 7 2 1 ) 一 0 8 0 1 7 — 8 X(0 们 0 5 — 2 1 d i1 .9 9 js n 1 7 - 8 X.0 .10 6 o :03 6 /is 。6 3 8 7 2 1 O .0 。 1
藜芦 相 提物 对 朱础 叶螨生 物 活性 硇初 硼 奔
山西盐湖 区人 , 艺师, 农 主要从 事
植 物 保 护 方 面 的 研 究 和技 术 推 广
工作
由表 1可 以看 出 , 乙醇对 藜 芦 的提
1 .0 77 %.而 石 油 醚 与 氯 仿提 取 物
生物农药逐渐替代传统 的高毒化学农 药是农药发展 的必然趋势, 从植物中寻
找杀 菌 、 菌 、 虫 活性 物质 是 当今 开 抑 杀
发研制无公害新型药剂的热点之一 。
朱 砂 叶 螨 ( e ayhs i aa — Tt ncu c nbr r n i
山西 省运城 市盐湖 区植 物保 护检 疫站 杨 营业 山西省 农产 品质量 安全 检验 监测 中心 常 宏
山西省 劳动力 转移服 务 中心




以分 布 于 东北 的 藜 芦 为

农 药 是 人 类 用 于 防 治 有 害 生 物 的 类 活性 物 质, 在植 物保 护 中发 挥 着重 要甚 至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 但是 由于 化学 农 药 的滥 用 ,导致 了农 药残 留和螨 类抗 药性等 问题 的产 生 ,已经成为 当今 世界

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

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

课程:实验日期:2012年月日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日期:2102年月日姓名:学号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实验目的:1.自行查阅资料,选取原材料,设计合理的酪氨酸酶提取、分离、纯化鉴定以及活性测定的方案;2.按照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3.通过酪氨酸酶的分离过程,了解并熟悉生物工程下游分离工程的一些常规操作;4.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汇总展示,培养分析问题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实验原理:酪氨酸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与生物体黑色素的合成直接相关。

近年来,有学者已经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得到酪氨酸酶,如马铃薯,蘑菇,香蕉,苹果,桑叶以及香樟等。

相关资料显示,L-多巴和邻苯二酚测定体系都说明香蕉,马铃薯及蘑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较高。

因此,本实验选取香蕉为实验原材料,通过简单的提取分离以及纯化,初步得到了酪氨酸酶的样品(溶液),并用邻苯二酚为底物对其活性做了定性鉴定。

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包括研磨(匀浆),过滤,离心,盐析和透析等过程。

盐析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蛋白质表面的双电层厚度降低,静电排斥作用减弱。

同时由于盐的水化作用使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附近的水化层脱离蛋白质,暴露出来,增大了蛋白质表面的疏水相互作用,容易发生凝集,进而沉淀。

盐析的方法有K s盐析法和β盐析法,前者是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而后者的则通过改变温度和pH实现。

由于蛋白质对离子强度的变化十分敏感,所以常采用K s盐析法。

常用的盐有硫酸铵等。

通过查阅资料,本实验中采用饱和度为55%的硫酸铵进行酪氨酸酶的盐析沉淀。

透析是一种膜分离的方法,利用的是浓度引起的自由扩散,在透析袋内盛放盐析后酪氨酸酶的溶解液,放入缓冲液内透析,目的是除去盐析过程带入的离子。

透析袋在使用前一般需要进行预处理。

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

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

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单体江;张伟豪;王松;白日娜;翁道玥;林希乐;孙坚【摘要】我国华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为快速筛选和检测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植物提取物,并采用TLC-生物自显影法快速检测其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豺皮樟和桂木的抗细菌活性最强,对所有供试细菌均表现出抑制活性,且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红果仔、锡叶藤和山油柑也对所有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但其活性弱于豺皮樟和桂木.粪箕笃、海金沙和小蜡未表现出任何抗细菌活性,其他供试植物对部分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白花酸藤子、海南杜英、黄牛木、山油柑和基及树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斑的R1值范围为0.0~1.0,说明具有较多的活性化合物.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和检测具有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本研究结果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8(044)006【总页数】7页(P66-72)【关键词】TLC-生物自显影法;抗细菌活性;抗氧化活性【作者】单体江;张伟豪;王松;白日娜;翁道玥;林希乐;孙坚【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自然界中植物资源丰富,从植物中筛选提取生物活性物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1]。

5种海南岛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

5种海南岛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

合并滤液 , 旋转蒸发仪 回收溶剂 , 浸膏加水溶解 , 依 次用石油醚 、 氯仿 、 乙酸 乙酯 、 正丁醇萃取 , 将萃取 物 回 收溶 剂并 制 成 冻 干 粉 , 即得 粗 提 物. 别取 猪 分 屎豆 的叶 、 、 果 茎粗粉 50 , 30 L 0 用 0 乙醚 3 ℃索 g m 0 氏回流 8 , 所得乙醚提取物为挥发油组分 , h 储存于 4℃备用. 取蒌叶粗粉 5 0 ,5 0 7 %乙醇水浴 回流提 g 取3 , 次 每次 3h合并滤液, , 旋转蒸发仪 回收溶剂 ,
平 ( at u 公 司 ) S ro s i . 1 试 药 . 2
2 1经 01
10 L 在 C 8  ̄ , O 培养 箱 内培养 8 1 . 细胞 贴壁 ~ 2h 待 后, 加人 不 同浓 度药 液 2 L 加 药细胞 培养 4 h O _ 4
后, 每孔 加 入 M 溶 液 ( mg )0 , 续 在 培 1 / 5 L 继 m1
R MI60 养液 ( ic 公 司 )胰酶 ( ic公 P 14 培 Gbo , Gbo
司 ) 四 甲基 偶 氮 唑 蓝 ( r ( i 公 司 ) 超 级新 ; MY ) Sg ma ,
生 牛 血清 ( 州 四季青 生 物科 技有 限公 司 )二 甲基 杭 ,
亚 砜 ( MS ( 津市 化学 试剂 二厂 ) D O) 天 .
抑 制 肝 癌 细 胞 生 长 口 Jsp 藤 黄 毛 竹 中分 离 出 ] oeh在 ,

的溶剂 ( 油醚 、 石 氯仿 、 ) 水 提取 物 , 光 花 (cp i 喜 A t h. e 1 erl n ) 4 am rla a 的 种不 同 的溶 剂 ( 油 醚 、 ii 石 氯仿 、 乙 酸 乙酯 、 丁醇 ) 取物 , 花天 料木 和 广南 天料 木 正 提 红 的 3 不 同 的溶 剂 ( 油 醚 、 种 石 乙酸 乙酯 、 丁醇 ) 正 提

广东省生物化学设计实验大赛获奖课题———大集合

广东省生物化学设计实验大赛获奖课题———大集合

(三)第四届获奖项目(2010 年)序号题目一等奖1 鱼鳞纯化虾青素及虾青素抗氧活化性测定(最佳设计奖)2 葛花中两种解酒成分的提取及其解酒机制分析3 地沟油与安全食用油的摩尔法氯离子含量鉴别及方法评价4 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的协同效应375 固定酶法清除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以提高其营养价值(最佳设计奖)6 鲜榨果汁(橙汁)掺假成分初探7 探究油菜籽中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条件及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二等奖8 酒精性肝损伤生化诊断新指标——乙醇脱氢酶同工酶电泳的专一性鉴定9 广州各大超市市售番木瓜转基因成分检测10 天然植物紫甘蓝中色素提取及其功能应用初步探究11 探究新型复合保鲜剂对香蕉成熟的影响12 不同pH 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13 利用废弃的虾、蟹外壳制备新型环保的改良保鲜膜14 微生物絮凝剂EBU-1 处理废水的实验研究15 不同养殖模式对草鱼肝胰脏中脂肪含量影响的研究16 化妆品与黄瓜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及活性比较17 番茄红素对N-二甲基亚硝胺生成阻断作用的探究18 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19 加碘食盐在烹饪过程中碘损失的测定三等奖20 美洲大蠊活性多肽的提取方法研究和初步鉴定21 海藻酸钠的提取及在果蔬保鲜与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22 尖顶羊肚菌胞外多糖抗氧化实验研究23 香蕉皮多糖的提取及其抗衰老作用的探究24 提取橙皮苷及合成橙皮苷锌配合物并比较二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25 虾壳中提取复合氨基酸及复合氨基酸锌的制备26 一片清心在玉竹——玉竹多糖的提取和抗氧化性研究27 微波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的黄酮类物质及影响因素分析28 葡萄皮中花色苷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29 植物木槿叶中令头发柔顺成分及除油污作用的探究30 红葡萄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二氧化硫去除方法探究31 乙酰胆碱酯酶法检测蔬果农药残留探究32 韶关产山楂肉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含量的测定3833 鱼腥草中SOD 的提取、纯化和单位酶活力的测定34 探讨在厨房中去除发芽土豆毒素的最佳方法35 CO2 测定法检测不同水果的发酵性能36 茶叶中鞣酸(单宁酸)含量的测定及探究鞣酸对人体铁元素吸收的影响37 火锅汤水中火腿肠亚硝酸盐含量与沸腾时间关系研究38 酶法提高苹果汁中的果糖含量39 热水辅助超声波法提取凤眼莲多糖的工艺研究优胜奖40 龟苓膏粉中落新妇苷浓度检测与质量评定41 正交试验法优化啤酒花中黄酮成分的提取以及提取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42 环境条件对活性污泥去磷作用的影响43 从菜籽油脚中提取磷脂及其测定44 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的提取与探究45 超声波辅助提取芒果叶多酚46 花生壳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的检验47 油条中铝含量的检测48 雀巢咖啡伴侣植脂末脂肪含量的测定49 红枣干与红枣浓浆的粗多糖含量的测定与比较50 不同产地的茶叶中铁与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51 西瓜皮蜡质的提取及其蜡质成分的检测52 贝壳中柠檬酸钙的简易制备及纯度分析53 提取测定烟草中的烟碱54 不同蛋类胆固醇含量的测定及营养价值的评价55 玉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的提取56 常见品牌无磷洗衣粉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57 超声波提取野菊花总黄酮的工艺研究58 不同洗衣粉中磷含量的分析测定59 从牛奶中分离制备酪蛋白60 水解法降低乌头碱毒性)第二届获奖项目(2008 年)序号题目特等奖1 猪毛中胱氨酸的精制提取和测定一等奖2 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草鱼肉样新鲜度的影响3 体外模拟法探究不同浓度绿茶对亚硝酸盐清除率的影响4 芦荟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5 金银花茶、夏桑菊凉茶黄酮含量的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6 两相萃取制备细胞色素C 及辅酶Q 的回收7 蟹壳综合生产法制备壳聚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二等奖328 耐盐藻类的关键酶GPDH 的电泳鉴定9 变废为宝——虾壳废弃物的综合利用10 油炸方便面中丙二醛含量的探讨11 茚三酮快速检测单粒种子生活力的非破坏性方法12 熟地黄多糖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13 超声提取一点红花色素苷及其稳定性探究14 几种水果皮提取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的研究15 豆角中血细胞凝集素的分离提纯及分子量测定16 壳聚糖的提取与鉴定17 稀酸沉淀法与乙醇洗涤法相结合制备花生浓缩蛋白18 发芽马铃薯毒性物质的初探19 NaCl 盐浓度对人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三等奖20 糖尿病人专用蜂蜜的品质测定及饮用方式探索(最佳设计奖)21螺旋藻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的提取、纯化的探究及纯度检测(最佳设计奖)22 几种蜂蜜产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的研究23 益母草鲜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究24 芦荟运动保健饮料的研制25 黄芪总黄酮的测定及最佳提取工艺研究26 菠菜色素的提取及薄层色谱和柱色谱27 微波辅助提取紫甘薯色素及其酸碱显色性质28 甘草、金银花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比较29 碱预处理稻草的酶解糖化30 八角茴香挥发油的提取与定性鉴别31 马铃薯中龙葵素的提取与其解毒方法的探索32 几种品牌纯牛奶营养成分测定和营养价值的比较3333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检识34 从水葫芦中制取叶绿素锌钠35 蜘蛛兰制取叶绿素锌钠盐研究36 橙皮中柠檬油的提取37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几种品牌的冬凌草片中冬凌草甲素的含量38 柚子皮果胶的提取39 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含量的测定优胜奖40 凉茶中掺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定性鉴别41 不同植物双加氧酶活性的测定研究42 木瓜蛋白酶提取与性质研究43 SOD 的提取及其与VC 的抗氧化性的比较44 检验用传统法处理后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45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的比较46 两种豆芽中提取SOD 的对比研究47 牛奶中常见掺假物的检验48 艾叶挥发油及其制品肥皂对体外螨虫作用的探究49 烟叶蛋白质的提取与测定50 比较西瓜、西红柿、橙子中维生素C 的含量51 几种凉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52 柑橘皮提取果胶5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三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54 大蒜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比较55 合成洗涤剂的分析(浪奇洗衣粉)56 洗衣粉磷含量的分析57 橙汁饮料中维生素C 的测定58 测定浸泡前后空心菜中草酸的含量59 鸭粪作为饲料的可行性探索研究3460 从柑橘中提取果胶(二)第三届获奖项目(2009 年)序号题目一等奖1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明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及其保鲜作用的研究2 四季豆中有毒物的提取及初步分析3多酚氧化酶与苹果褐变的关系以及天然抑制剂防褐变方案的探讨(最佳设计奖)4 青瓜与番茄、青椒营养素拮抗的初探5 榴莲内壳提取液抗亚硝化反应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6 粗提取柚子皮或橙皮对泡沫有降解作用的成分7 尿素试纸的制备及应用的初步研究(最佳设计奖)二等奖8 不同品牌酸奶活体乳酸菌LDH 电泳与酸奶质量价值的探究9 混合果汁防褐变因素的初步探究10 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槐米中芦丁及其得率的测定11 毛竹中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的提取研究12 芹菜黄酮测定方法的改进13 钼蓝比色法探索彩椒颜色与VC 含量的相关性及其实际意义14 快速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是否超标15 甘草中甘草酸的测定及最佳提取工艺研究16 从花生壳中提取肌醇六磷酸的方法及其含量检测17 探究提取苦瓜多糖的最适浸提温度18 木瓜蛋白酶粗酶提取以及酶活力研究19 从马尾藻中制取叶绿素铬钠盐的研究35三等奖20 快速全面检测鉴定酱油品质优劣21 龙胆紫褪色光度测定法探究洗洁精对蔬果二次污染22 分光光度法测定仙人掌中总黄酮的含量23 菜肴不同煲煮时间NO2-含量的变化24 从蛋白质底物及酶活性角度研究茶对蛋白质消化的影响25 韶关地区葛根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26 橙皮苷的提取与鉴定27 “新”凯式定氮法测牛奶中有机氮与无机氮28 东莞家具厂工业废水COD 的测定及环境影响情况分析29 皂甙中毒的快速定性分析30 不同品牌火腿肠中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以及不同的测定方法的研究报告31 龙眼壳黄酮的提取32 超声法提取柚皮总黄酮的工艺研究33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案34 大蒜细胞SOD 的提取与分离35 市售啤酒中甲醛含量的测定36 香蕉多酚的提取37 分光光度法测定腌制类肉品中亚硝酸盐含量38 无花果蛋白酶和果胶的综合提取39 柑橘中果胶的提取优胜奖40 微波萃取法提取香茅油的条件优化试验41 电泳法测定中药中的“寒热蛋白”42 从柑橘中提取果胶3643 洗衣粉磷含量的分析44 洗衣粉中聚磷酸盐的含量测定45 检验市面上的蜂蜜是否掺假46 火腿肠淀粉含量的测定47天然和人工牛黄解毒片中胆红素含量、抗氧化性的对比及维生素C 和甘草对胆红素稳定性影响的测定48 金属离子对柔红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49 大豆皮在酚类废水中的应用50 探究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在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方面的功能51 Vc 药品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及其抗氧化性影响因素的讨论52 张裕、长城、王朝三种品牌葡萄酒中营养成分的测定53 甜橙皮类胡萝卜素提取与稳定性探究54 废电池回收处理的综合利用55 饲料中三聚氰胺快速定性检测方法的探讨56 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榴莲皮内囊物果胶57 模拟酸雨以及土地盐碱化对农作物根系活力的影响58 市售真伪大黄的鉴定59 香草醛交联壳聚糖-吲哚美辛缓释微球制备及释放度研究60 解吸—减压内部沸腾两步法提取葡萄籽原花青素(三)第五届获奖项目(本科组,2011 年)39序号题目一等奖1 马铃薯中消炎成分的提取及其消炎作用的比较研究(最佳设计奖)"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决赛题目"供借鉴[作者:Admin来源: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更新时间:2009-6-16 文章录入:Admin]【字体:】下面是2009年广东省生物化学大赛决赛的参赛题目,供同学们参考,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点思路,但注意不要雷同。

57种南药植物粗提物对螺旋粉虱杀虫活性初步研究

57种南药植物粗提物对螺旋粉虱杀虫活性初步研究

I e tc d la tv te ft x r c sf o 7 s ut r ns c ii a c i ii so he e ta t r m 5 o he n Chi s ne e h r sag ns lu o c s d s r u e b ai tA e r diu ipe s s

步 研 究 开发 的 价 值 。
南 药植 物 ; 粗 提 物 ; 螺 旋粉 虱
关键词
中 图分 类 号 : S42 3 8 . 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 I 1 . 99 ji n 0 2 —14 . 0 2 0 . 2 O : 0 3 6 /. s. 59 5 2 2 1. 1 0 3 s
3 3 8 9mg mL. h r f r , h r d x r cs f . a lc l h w dg o hb tr c ii , n a x e— . 0 / T e eo e t ec u ee t t o h p o ay s o e o d i ii ya t t a d h de c l a M x n o vy
d l f Al u o i u i e s s Th e u t s o d t t t e e we e 6 p a t e ta t f o C h r n h s r s u , u t o e rd c sd s ru . s p e r s l h we ha h r r ln x r cs r m ata a t u o e s s
保护研究所 ,儋州 5 1 3 ; 2 77 7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儋 州 5 1 3 ) 7 7 7 摘要 测试 了 5 种 南药植物粗提物对螺旋粉 虱成 虫的杀 虫活性 。结果表 明, 5mg mL浓度 下, 7 南药植 物 7 在 / 5种

山苦茶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初步分析

山苦茶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初步分析
o d rp e u e l ste m a r ee e t ,Ca M g N a , a d ta e ee e t ,M n, ,Zn r e r s m d y wa h c o lm n sk , , ,S P n r c lm n sBa Fe ,Cu, , Cr
we e d tr n d b n u t ey c u ld p a ma ao c e si n s cr mer An 4 e e n sc n e tof r e emi e y i d ci l o p e ls t mi miso pe to t v y. d 1 lme t o tn
[rt n s b o tr e t cin a d e a o e o io to r l ee ie .T e rs l u ei u y h twae x a t n t n ld p s in me d wee as d tr n d h eut a r o h t h o m s s o dta trs lbep ls ch rd syedrt o h we t e ou l oy a c aie il i f m hrt n swa 67 T eee nsc ne t h wa a or t i u s 1 .%. h lme t o tn ea
软 件 为 T V 。设 定 进样 重 复 次 数 为 3次 ;延 迟 时 EA 间为 0 :样 品的 冲洗 时 间为 2 。分 析 最 大积 分 时 5S 间 :低波 长范 围 8S 、高波 长范 围为 5S 。摄谱 :智 能摄 谱 :最大 积分 时 间 3 。 0S
多 元 素 标 准溶 液 i 0 ̄ / L 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0 gm ( :
( n ls n et g C ne,C iee Acd my o rpc lA r utrlS in e , 1 ay i a d T si e tr hn s a e fT o ia g c l a ce c s A s n i u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

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

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自由基代谢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自由基的产生。

过剩自由基的毒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

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生物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D)、烷氧自由基(RO)等。

植物细胞膜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过氧化物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

抗坏血酸(VC )、VE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

SOD、CAT等活性氧清除剂的含量水平和O2.-、H2O2、OH. 和O2等活性氧的含量水平可作为植物衰老的生理生化指标。

自1968年发现SOD后,立刻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近4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它的应用领域日益拓宽,SOD也有了产品。

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关于SOD的研究及应用也形成了热点,如今已在化妆品添加剂、饮料及医药方面显示了特殊效果。

超氧自由基(O2.-)是生物细胞某些生理生化反应常见的中间产物。

自由基是本身带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分子、原子、原子团或离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活性氧的一种。

如果细胞中缺乏清除自由基的酶时,机体就会受到各种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能通过歧化反应清除生物细胞中的超氧自由基(O2.-),生成H2O2和O2。

H2O2由过氧化氢酶(CAT)催化生成H2O和O2,从而减少自由基对有机体的毒害。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化还原法测定SOD活力的方法和原理,并了解SOD的作用特性。

植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植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植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植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它有助于了解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在应对环境压力中的作用。

以下是测定植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材料1.实验植物:选择新鲜、健康的植物组织,如叶片、根或茎。

2.实验试剂:包括磷酸缓冲液(pH 7.8)、乙二胺四乙酸(EDTA)、氮蓝四唑(NBT)、核黄素、酶提取液等。

3.实验设备:包括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试管、滴定管等。

二、实验步骤1.酶提取:将植物组织研碎,加入适量的酶提取液,充分研磨并混合均匀,然后置于离心机中以3000-4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15分钟,得到清亮的上清液。

2.酶活性测定:取3毫升磷酸缓冲液、0.1毫升的EDTA、0.1毫升的氮蓝四唑(NBT)、0.1毫升的核黄素和0.002毫升的酶提取液,混合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在560纳米处测定吸光度。

3.空白对照:取3毫升磷酸缓冲液、0.1毫升的EDTA、0.1毫升的氮蓝四唑(NBT)和0.1毫升的核黄素,混合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在560纳米处测定吸光度。

4.数据记录:记录酶活性测定和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值,并计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所用试剂的纯度和新鲜度,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2.离心机使用前应预热,保证离心的效果和效率。

3.在酶活性测定中,加入酶提取液时应十分小心,避免产生气泡,影响吸光度的测定。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一致性,以减小误差。

5.在数据处理时,应按照公式计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四、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植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在应对环境压力中的作用。

例如,当植物受到逆境条件的影响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以筛选出抗逆性较强的植物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植物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的测定方法

植物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的测定方法

植物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的测定方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是评价植物细胞的氧化应激程度和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测定植物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方法。

一、SOD活性测定方法:1. 混合植物组织提取液:将适量的植物组织(如叶片、根部等)加入冰冻磨碎器中,加入适量的冰冷提取液(Tris-HCl缓冲液,pH 7.8或其他适宜缓冲液),按比例加入少量酒石酸、酚酸、DTT等,然后将混合物离心10分钟。

2.处理提取物:将上述所得的植物组织提取液加入活性溶液,如NBT、PIP等,混匀后放置在37°C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

3. 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加入组织破壁液(甘油、NaCl、Tween-20等混合物),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离心10-15分钟。

4.测定光密度:取上清液用比色计测定光密度(OD)值,以反映SOD的活性,活性越高,OD值越低。

二、MDA含量测定方法:1.组织提取:将适量的植物组织加入冰冷提取液(如磷酸盐缓冲液,pH7.4),用冷磨具磨碎并移至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收集上清液。

2.加入TBA液:取上清液与TBA液(三硝基苞球菌素溶液)按比例混合,混匀后在水浴中加热(100°C,10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3.离心沉淀:将样品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4.测定光密度:分别取上清液测定OD值,OD值越高,MDA含量越高。

三、优化与改进:1.提取液的选择:根据不同植物组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提取液,以提高SOD活性和MDA含量的测定效果。

2.比色反应的时间和温度的调整:根据植物组织中SOD活性的变化调整反应时间和温度,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重复测量: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重复测量同一样本,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与对照的比较:将测定样本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估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进一步分析植物组织的氧化应激程度和损伤程度。

苍耳、狼毒等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苍耳、狼毒等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苍耳、狼毒等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辣椒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Schl.)、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et Arthur)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c solani(Ellis et Martin)Jones et Grout)为供试菌种,对14种植物共17种样品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抑菌活性较高的瑞香狼毒和苍耳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17种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5种病原菌离体活性的测定表明:当质量浓度为0.1g/ml时,百部、苦参、龙葵、黄花蒿、苍耳根、苍耳茎叶、狼毒根提取物对至少一种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大于80%,其中,龙葵、百部、苍耳茎叶和黄花蒿对5种供试菌中至少一种的抑制率为100%;泽漆、龙葵、苦参、黄花蒿、苍耳根、苍耳茎叶和蒲公英对至少一种供试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大于90%,其中苍耳茎叶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8.80%和98.15%。

2.在离体活性较高的百部、苦参、龙葵、黄花蒿、苍耳根、苍耳茎叶、狼毒根等7种植物样品对番茄灰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活体测定中,发现供试质量浓度为0.1g/ml 时,对番茄灰霉病:在黄瓜子叶上苍耳茎叶提取物的防效最好,均在40%以上,狼毒和龙葵次之;在番茄果实上苍耳茎叶、龙葵、黄花蒿和百部等4种提取物的防效均在40%以上,狼毒次之。

对黄瓜白粉病的盆栽试验证明:苍耳根、百部、苦参和黄花蒿提取物的保护作用较强,第8天的防效均在68%以上,而治疗作用则以苍耳根和黄花蒿的较强,第8天的防效分别为93.55%和76.34%,值得进一步研究。

3.苍耳茎叶、苍耳根和狼毒的系统研究中,筛选出了上述植物的最适提取溶剂,苍耳茎叶为丙酮,苍耳根为甲醇,狼毒根为乙醇;通过冷浸法、振荡法和连续回流法提取物离体活性的测定,发现上述植物样品不同方法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差异不明显。

蛞蝓提取物抑制A549细胞及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_殷志

蛞蝓提取物抑制A549细胞及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_殷志

第37卷第1期V o l .37N o .1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J o u r n a l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o u t h C h i n a (M e d i c a l E d i t i o n )2009年1月J a n .2009 ·肿瘤学研究·收稿日期:2008-08-17通讯作者:庄英帜,本科,教授,硕士生导师,E-m a i l :y i n z h i 1981@y a h o o .c n .蛞蝓提取物抑制A 549细胞及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殷 志1,庄英帜1,曹建国2,柳 娜1,陈雪莲1(1.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湖南衡阳421001;2.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摘 要: 目的 观察蛞蝓提取物(L E )对体外培养人肺癌(A 549)细胞及其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方法 运用平皿集落形成法,检测L E 对A 549细胞锚定依赖性生长的影响;通过光镜观察L E 对小鼠移植瘤的组织形态改变;小鼠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评估L E 在体治疗肺癌的有效性。

 结果 L E 可抑制体外培养A 549细胞锚定依赖性生长,呈剂量依赖性。

L E 腹腔注射给药能导致小鼠移植瘤组织的局灶性坏死;50m g /k g ,100m g /k g L E 腹腔注射给药具有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作用。

 结论 蛞蝓提取物对人肺癌A 549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关键词: 肺肿瘤; 蛞蝓提取物; 生长抑制中图分类号:R 734.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44(2009)01-0045-03I n h i b i t i o nE f f e c t o f L i m a x E x t r a c t i n G r o w t ho f A 549C e l l L i n ea n d T u m o r i g e n i c i t y i nMi c eY I NZ h i ,Z H U A N GY i n g -z h i ,C A OJ i a n -g u o ,e t a l(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o u t h C h i n a ,H e n g y a n g ,H u n a n 4210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i n h i b i t i o n e f f e c t o f L i m a x e x t r a c t (L E )i nt h e g r o w t ho f h u m a nl u n g c a n c e r A 549c e l l l i n ei n v i t r o a n dt u m o r i g e n i c i t y i nm i c e . Me t h o d s C l o n e -f o r m a t i o na s s a y i np l a t e w a s u s e dt o t e s t c l o n e f o r m a t i o ni n h i b i t i o no f A 549c e l l l i n e b y L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L Eo n t h e m o r p h o l o g y o f t u m o r i g e n i c i t y t i s s u e i n m i c e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At u m o r i g e n i c i t y m o d e l i nm i c e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t oe x p e r i m e n t a l l y e v a l u a t e t h e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o f l u n g c a n c e r 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L Ei n v i v o . R e s u l t s T h e i n h i b i t i o ne f f e c t o f L Eo n c l o n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549c e l l l i n e i nv i t r ow a s d o s e -d e p e n -d e n c t .T u m o r i g e n i c i t y f o c a l n e c r o s i s i n m i c e w a s i n d u c e d b y L Ew i t h i n t r a p e r i t o n e a l i n j e c t i o n .L Ei n h i b i t e d t h e t u m o r i g e n i c -i t y i n m i c e b y i n t r a p e r i t o n e a l i n j e c t i o n w i t hd o s a g e o f 50m g/k g a n d 100m g/k g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C o n c l u s i o n L Ep o s -s e s s e s i n h i b i t i o n e f f e c t i nt h e g r o w t h o f h u m a n l u n g c a n c e r A 549c e l l l i n e .K e yw o r d s : l u n g n e o p l a s m ; L i m a x e x t r a c t ; g r o w t h i n h i b i t i o n 蛞蝓(L i m a x )为有肺的软体动物,属腹足类腹足纲蛞蝓科,俗称“黏虫、鼻涕虫”[1]。

菠萝蛋白酶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

菠萝蛋白酶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

菠萝蛋白酶得提取、初步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15食安(1)班张凯摘要:本研究运用硫酸铵沉淀法与透析法并结合考马斯亮蓝G520染色法测定菠萝皮中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得到同一品种及成熟度得菠萝皮经两种不同得纯化方法处理,菠萝皮中得蛋白酶都能被有效纯化,但就是蛋白酶活性会损失一部分、关键词:菠萝蛋白酶;透析法;分离纯化;酶活性;前言菠萝蛋白酶(bromelain)就是从菠萝植株中提取得一类蛋白水解酶得总称,主要存在于菠萝茎与果实中,根据提取部位得不同,分为茎菠萝蛋白酶与果菠萝蛋白酶。

Marcano于1891年研究发现菠萝汁中含有蛋白酶、随后,人们对菠萝蛋白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其在医药与化工领域有很好得利用价值。

1957年,Heineche等从菠萝茎中提取得到蛋白质水解酶,从而使菠萝蛋白酶实现商品化生产。

目前,菠萝蛋白酶得一些功能成分已得到成功分离,并应用于医药领域、随着提取纯化技术得不断进步,高活性得菠萝蛋白酶将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与食品领域。

[1]利用菠萝皮分离纯化菠萝蛋白酶,不仅可充分利用资源,拓展菠萝蛋白酶得获取途径与应用空间,还可降低菠萝加工废料对环境得污染;随着市场对菠萝加工产品需求量得增大,对于菠萝皮得研究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最主要得功能成分蛋白酶得分离、纯化与性质得研究更有意义、[2]本文通过对菠萝皮蛋白酶得提取,初步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影响菠萝蛋白酶活性得影响因素,并解决实验存在得一些问题、1实验材料与仪器1、1实验材料与试剂新鲜菠萝,透析袋(截留相对分子质量8000~14000),0。

1mo1/LpH 7.8磷酸缓冲液配制(PBS),0.01mo1/L pH 7。

8磷酸缓冲液配制(PBS),1%酪蛋白,激活剂[含20mmo1/L半胱氨酸-盐酸盐、1mmo1/L EDTA—Na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三氯乙酸(TCA)。

1、2实验仪器722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5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北京光学仪器厂;TDL-60B台式离心机:上海安宁科学仪器厂;D5M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DK-8D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可控硅恒温水浴锅:上海锦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AMPUT电子天平:深圳安普特科技有限公司;BS110S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DS—1型高速组织捣碎机:上海标本模型厂;HZS-H型水浴振荡器: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 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 Penz)、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粗提物对莴苣蚜虫(Nasonovia ribisnigri)的触杀活性。

结果表明,当提取物浓度为5 mg/mL时,7种植物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0.00%,特别是黄樟和假臭草粗提物对5种靶标菌的抑制率都在60.0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都为100.00%;当提取物浓度为4 mg/mL时,10种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蚜虫死亡率)在60.00%以上,其中5种粗提物的触杀活性不低于80.00%,假臭草杀虫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为94.55%,与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750倍稀释液杀虫活性相当。

关键词:植物粗提物;抑菌活性;触杀活性;生物学测定;海南随着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农产品进口标准,中国每年因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农副产品出口损失高达70亿美元[1]。

高效低毒、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农作物中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绿色农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2]。

植物源农药具有取材天然、来源广泛、作用平稳、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3,4]。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2 400多种高等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5],这些植物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超过40万种。

这些植物在分类学上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大戟科等30多科[6,7]。

三叉仙菜、多管藻和臭辣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三叉仙菜、多管藻和臭辣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三叉仙菜、多管藻和臭辣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红藻三叉仙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红藻多管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种药用植物臭辣树化学成分研究。

运用正相硅胶柱、反相 C-18 柱、凝胶 Sephadex LH-20 柱以及反相 HPLC 等多种层析方法对上述生物材料的提取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从这些生物材料中分离并鉴定出 31 个化合物,通过理化与 1D、2D NMR、EI、X-Ray衍射等技术确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其中 5 个为新化合物,1 个为新的天然产物, 25 个为首次从相关植物中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对三叉仙菜和多管藻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广泛的生物活性筛选,发现了一些在某些筛选模型上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的化合成分,不仅丰富了对上述生物材料化学成分的了解,而且为它们进一步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以红藻三叉仙菜(Ceramium rubrum)为材料,摸索了分离纯化的方法,得到甾醇、脂肪酸、脂肪酸甘油酯类物质十多个,鉴定出 4 个化合物为:Phytol(CR01), cholest-5-en-3β-ol (CR02), 3-palmitoyloxy-propane-1,2-diol (CR06), adenosine (CR09),这 4 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对红藻多管藻中溴酚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工作,多管藻属于松节藻纲, 松节藻纲海藻文献报道富含溴酚类化合物,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对中国沿海的多管藻次生代谢产物的系统研究报道。

为了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丰富中国沿海海藻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我们采集了中国山东青岛沿海的多管藻,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鉴定溴酚化合物 11 个,其中 4 个为新化合物 , 分别为 3-bromo-4- [3-bromo-4,5-dihydroxyphenyl]methyl-5-(ethoxymethyl)-1,2-benzenediol 、 (5R,10R)-2,7-dibromo-3,8-dihydroxy-5,10-dimethoxyl-5,10-dihydro-chromeno[ 5,4,3-cde] chromene 、2,7-dibromo-3,8-dihydroxy-5,10-dimethoxyl-5,10–dihydro-chromeno[5,4,3-cde] chromene 、2,7-dibromo-3,8-dihydroxy-10-dimethoxyl-5,10 -dihydro-chromeno[5,4,3-cde]chromene 。

海芋的实验报告

海芋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海芋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药用价值中的应用。

2. 掌握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3. 分析提取的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海芋(Arisaema candidum)为天南星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近年来,研究表明海芋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和鉴定海芋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为海芋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海芋根茎、无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等。

2. 仪器:旋转蒸发仪、超声波清洗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四、实验方法1. 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1)取新鲜海芋根茎,洗净、晾干,粉碎成粉末。

(2)将粉末加入无水乙醇,超声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旋蒸浓缩至干。

(3)将浓缩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萃取,分别旋蒸浓缩至干,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

2. 生物活性成分的鉴定与分析(1)样品的制备:将不同极性的萃取物分别溶解于适量无水乙醇,配制成待测溶液。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采用DB-5MS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检测范围为30℃-30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ml/min,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EI),扫描范围为35-450。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通过超声提取法,从海芋根茎中成功提取出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

2. 生物活性成分的鉴定与分析(1)HPLC分析:通过HPLC分析,鉴定出海芋生物活性成分中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等化合物。

(2)GC-MS分析: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海芋生物活性成分中主要含有以下化合物:- 生物碱:海芋碱、海芋碱N-氧化物、海芋碱N-氧化物-7-O-葡萄糖苷等;- 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芦丁等;- 多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等。

散斑竹根七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散斑竹根七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散斑竹根七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散斑竹根七(Disporopsis aspera Engl.),百合科竹根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养阴润燥,凉血,去毒等功效。

本文以散斑竹根七全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利用活性追踪法,分离纯化并鉴定了16个单体化合物,测定了它们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以高活性化合物L-焦谷氨酸为主要原料制备了42个衍生物,同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散斑竹根七粗提物的活性研究。

用75%乙醇浸提得粗提物浸膏,初步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表现出很好的活性,2000μg/mL时抑制率均达到了85%以上。

2.散斑竹根七化学成分的研究。

为了探究上述粗提物中的活性成分,利用活性追踪法分离纯化并鉴定了16个单体化合物,包括2个新甾体皂苷(化合物1、2),1个新的酚酯类化合物α-萘乙酸麝香草酚酯(化合物16)和13个已知化合物。

除β-谷甾醇(11)和β-胡萝卜苷(12)外,其他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分离化合物抑菌活性实验。

利用抑制游动孢子释放法测定了分离得到的16个化合物得体外抑菌活性,供试菌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实验表明,化合物1、2、3、5、6、7、8、15均对供试菌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EC<sub>50</sub>在9.48-85.84μg/mL之间,其中,L-焦谷氨酸(化合物3)和水杨酸(化合物7)活性最好,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EC<sub>50</sub>分别为9.48和13.62μg/m L,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效果EC<sub>50</sub>分别为10.82和13.24μg/m L,与阳性对照嘧菌酯(1.99,2.39μg/m L)活性相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 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 Penz)、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粗提物对莴苣蚜虫(Nasonovia ribisnigri)的触杀活性。

结果表明,当提取物浓度为5 mg/mL时,7种植物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0.00%,特别是黄樟和假臭草粗提物对5种靶标菌的抑制率都在60.0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都为100.00%;当提取物浓度为4 mg/mL时,10种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蚜虫死亡率)在60.00%以上,其中5种粗提物的触杀活性不低于80.00%,假臭草杀虫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为94.55%,与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750倍稀释液杀虫活性相当。

关键词:植物粗提物;抑菌活性;触杀活性;生物学测定;海南随着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农产品进口标准,中国每年因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农副产品出口损失高达70亿美元[1]。

高效低毒、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农作物中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绿色农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2]。

植物源农药具有取材天然、来源广泛、作用平稳、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3,4]。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2 400多种高等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5],这些植物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超过40万种。

这些植物在分类学上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大戟科等30多科[6,7]。

海南岛地处热带,湿热多雨,气候条件优越,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寻找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验对有特殊气味、受病虫危害较轻的17个科21种植物进行样品采集、粉碎、粗提,以6种植物病原菌作为靶标菌、以蚜虫作为供试害虫,研究21种植物粗提物的抑菌、杀虫活性,以期发现含有较高农用活性物质的植物种类,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1.1.1 供试植物21种植物采自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校园及附近农场,具体情况见表1。

1.1.2 供试病原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种均由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实验室提供。

1.1.3 供试昆虫莴苣蚜(Nasonovia ribisnigri)采自海南大学校园内菜地,挑选大小一致的无翅蚜供试。

1.1.4 农药0.36%苦参碱水剂,河北阔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0.7%印楝素乳油,河南鹤壁陶英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对照用。

1.2 试验方法1.2.1 植物粗提物制备将植物样品用清水洗净,室内阴干,粉碎,过40目筛,分别用适量乙醇浸提3次,浸提时间分别为3、2、1 d。

过滤,合并滤液,在(50±1)℃下减压浓缩,干燥得到粗提物(提取物)。

1.2.2 抑菌活性测定将供试靶标菌分别接种于PDA平板,25 ℃恒温培养3~5 d活化。

采用生长速率法[8]测定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将不同粗提物配制成100 mg/mL 的母液,移取1 mL至19 mL融化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迅速分装至3个直径为6 cm的培养皿内。

冷却凝固后在平板中央分别接入直径为0.5 cm的靶标菌菌饼,以不含粗提物的溶剂为空白对照,以0.36%苦参碱水剂1 500倍稀释液为药剂对照,(25±1)℃恒温培养3 d,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抑制率= (空白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空白对照组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数据。

1.2.3 触杀活性测定采用浸渍法测定粗提物对莴苣蚜虫的触杀作用[9]:将不同粗提物配成4 mg/mL的溶液,取带有30头无翅莴苣蚜的莴苣叶片,于药液中浸渍5 s,取出后用滤纸吸去多余药液,放入铺有棉花保湿的培养皿中。

以配药溶剂为空白对照,以0.7%印楝素乳油750倍稀释液为对照药剂,每处理重复3次。

受药12 h后检查试虫死亡率(触杀活性),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空白对照组死亡率)/(1-空白对照组死亡率)×100%;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2.1 粗提物抑菌活性测定结果21种植物粗提物对供试的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绝大多数植物粗提物对供试靶标菌有抑菌活性,其中樟科的黄樟提取物抑菌作用最强,对所有供试靶标菌抑制率均大于60.00%,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率可达100.00%,对香蕉炭疽病菌、芒果炭疽病菌、芒果蒂腐病菌抑制率在80.00%以上,均优于对照药剂,与对照药剂差异显著;其次菊科的假臭草提取物,也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除对芒果蒂腐病菌抑菌效果不理想外,对供试的另5种靶标菌抑制率均大于60.00%,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为100.00%,优于对照药剂,与对照药剂差异显著。

比较不同靶标菌的抑制率发现,不同靶标菌敏感性不同,其中香蕉炭疽病菌最敏感,对其抑制率大于60.00%的粗提物有7种,分别是黄樟、猪毛蒿、艾蒿、假臭草、雷公根、曼陀罗、野西瓜;其次是芒果炭疽病菌,有4种植物粗提物抑制率大于60.00%,它们是艾蒿、假臭草、黄樟、曼陀罗;其余供试病菌均对2种植物粗提物较为敏感。

比较不同科属的植物粗提物可以发现,同一科不同属的植物粗提物抑菌活性不同,例如菊科的假臭草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猪毛蒿与艾蒿,而对芒果蒂腐病菌抑菌活性明显低于艾蒿。

2.2 粗提物杀虫活性测定结果21种植物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植物粗提物对莴苣蚜触杀活性不同,其中菊科的假臭草触杀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达94.55%,与对照药剂的杀虫活性相当;其次是茄科的曼陀罗、菊科的艾蒿、大风子科的刺篱木、葡萄科的厚叶崖爬藤,蚜虫死亡率达到或超过80.00%,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其余供试植物蚜虫死亡率大于50.00%的有菊科的猪毛蒿,豆科的平托落地花生、决明子,伞形科的雷公根,樟科的黄樟,三白草科的鱼腥草。

比较不同科属的植物粗提物可以发现,不同科的植物粗提物杀虫活性不同,菊科、茄科、大风子科植物粗提物杀虫活性较强,而旋花科、夹竹桃科、天南星科植物粗提物的杀虫活性不理想;相同科不同属的植物粗提物杀虫活性也不同,例如豆科的决明子粗提物的杀虫活性明显高于牛大力粗提物。

3 小结与讨论在大力提倡绿色农业、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今天,积极研究和扩大农用植物资源的筛选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10]。

试验对21种植物粗提物进行抑菌、杀虫活性测定,发现7种植物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0.00%;黄樟粗提物对6种靶标菌、假臭草粗提物对5种靶标菌的抑制率都在60.0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都为100.00%;有10种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在60.00%以上,其中5种粗提物的触杀活性不低于80.00%,假臭草杀虫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为94.55%。

试验同时证明,不同科、属的植物提取物抑菌或杀虫活性明显不同,相同科、属的植物提取物抑菌、杀虫活性也有差异,其原因可能是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受植物生物学特性、生境、植物采摘时间、采摘部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试验方法的选择也是药效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仅测定了供试植物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粗提物对其他害虫的拒食、趋避和杀虫活性,避免农用活性物质漏筛。

研究仅对21种植物粗提物抑菌、杀虫作用进行了初步测定,为深入研究植物农用活性物质,有必要对高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其结构,以发现新的农药先导化合物。

参考文献:[1] 董培芬.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16-117,188.[2] 徐凯宏.基于植物源提取绿色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林业科技,2009,34(3):37-39.[3] 张舒.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研究综述[J]. 湖北农业科学,2001,40(4):53-55.[4] 胡林峰,杨靖华,周琳,等.植物源抗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1,37(2):5-13.[5] 吴钜文,陈建峰.植物源农药及其安全性[J].植物保护,2002,28(4):39-41.[6] 单承莺,马世宏,张卫明.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30(6):14-18,23.[7] 王杨,尹卫.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3):382-384.[8] 骆焱平,郑服从,张宇.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9] 薛莹,胡冠芳,刘敏艳,等.重瓣曼陀罗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8(5):11-14.[10] 何军,马志卿,张兴.植物源农药概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9):7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