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石刻遍及全山
山东东阿药王山
“思维菩萨”民间称摸摸爷,相传只要摸他的哪个部位,再按摸自己的对应不误,就成消除自己那个部位的疾病。
上午9点30时许,参团的外地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已陆续分批来到药王庙拜谒。
。
“祈福祈寿求平安,请到东阿药王山”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游客向药王殿诸药王虔诚的鞠躬致礼。
西侧鼓楼,楼内大鼓,直径2m,厚0.7m,用两张上等牛皮制作。
晨钟暮鼓。钟楼门额:振聋,对联:撞钟声悠远,心诚意深长。鼓楼门额:警聩,对联:击鼓享安定,祈福保平安。
钟楼一侧的寺墙上书“普度众生” 。佛教、道教慈悲为怀,施宏法力,救助溺海中营营扰扰大众登上彼岸。
另一侧的寺墙上书“寿人济世” 。医者悲天悯人,用“地道”中药品,救助世间患病受苦之人。
药王庙院落内除钟楼鼓楼外,建有财神殿、观音殿和养心殿。。
药王殿,雄踞药王山最高处,殿上挂有“寿人济世”横匾和清代名臣纪晓岚书“药王殿”竖扁。
药王殿前有两副对联“聚仙山名药医人济世,练丹田元气益寿延年”;“医药平衡若仁心,天地和谐为正道”。
药王殿门前两侧山墙上挂有孙思邈孙真人的“枕上记”和“养生铭”。
第三道山门,上有刘墉题“药王庙”匾。对联:“晨钟暮鼓惊醒天下迷途客,名医良药庇佑世间受苦人”。
东侧旁门上刻“正心”,楹联:“人到心须敬,药至病方除”。
西旁门上刻“诚意”,楹联:“诚意佛乃见,尊道医无为”。
进入药王庙,前院的照壁是一块汉白玉雕刻,雕刻有表面贴金的福、禄、寿三星神像。
东侧钟楼,楼内悬挂大钟,高1.5m,口径1.2m,总重2400公斤,被称为“鲁西第一钟”。
东侧分别为汤液鼻祖伊尹、神医扁鹊和外科之祖华佗
西侧为伤寒大家成元已、道医陶弘景和医圣张仲景
观音殿外的东西面各立“福运天来”和“梦想成真”佛缘石,上面挂满善男信女的“祈福祈寿求平安”带。
长寿探秘:孙思邈长寿之谜
长寿探秘:孙思邈长寿之谜孙思邈长寿之谜解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请孙思邈进京,并授他以显赫的爵位,但没想到,孙思邈却拒绝了皇帝的一片好意。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苏礼:民间都流传孙思邈曾经三辞所封,唐太宗李世民封过他一次,高宗又封过他两次,让他做官,他都不做,说我看病可以,看完了就干我的事,那儿还有好多病人等着我,他是这样一个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李经纬不是清高,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有这么一个宏大的志愿,就是要把前人的医疗经验都要经过他总结出来,要著成《备急千金要方》。
李世民是一个开明的皇帝,他同意了孙思邈云游乡间、治病救人,著书立说的请求。
但是,不久之后,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却因难产而生命垂危。
于是皇帝一道圣旨,孙思邈又被召进了皇宫。
解说:由于封建礼仪的约束,孙思邈不能接近皇后的身体。
于是,他在详细询问长孙皇后的病情之后,开始“悬丝诊脉”。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李经纬:那么,怎么办呢,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可不可以悬丝。
这一端放到脉这个地方,由宫女给她扶着这个地方,另一端他拉出很远,医生在这个绳子上面,这个丝线上面来切。
这里是耀县秦腔剧团,演员们正在排练一出关于孙思邈的地方戏。
戏的第三场叙述的就是孙思邈引线诊脉的故事。
相传,孙思邈进宫的时候,太监有意地试探他,先后把丝线拴在凳子腿上和宫女的手腕上,看他能不能号出脉来,结果都被孙思邈一一识破。
主持人:我们知道中医看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尤其是这个切字就是把脉的意思,孙思邈到底会不会给长孙娘娘悬丝诊脉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请教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李经纬教授,他告诉我们说,唐代真的不好讲,不过呢,根据历史记载清代的确有,你像慈禧病的时候,那些太医就给她用的是悬丝诊脉的方法,不过呢,给她使用之前,这个太医先要问一问老佛爷身边的人,比如宫女啊,侍卫啊,还有一些大臣啊,最近老佛爷吃饭怎么样啊?大小便的情况怎么样啊?最近有没有受风着凉啊?把这些都问清楚了,之后,他再去见慈禧。
研究论文:陕西药王山造像碑意象艺术表现研究
112152 艺术理论论文陕西药王山造像碑意象艺术表现研究位于陕西关中铜川市耀县的药王山摩崖石刻及造像碑遗迹群现存有北朝至唐、宋、明多个朝代的百余石刻造像。
陕西关中地区的佛道造像碑的形式多样,尤以药王山佛道造像碑为存世精品。
陕西耀县药王山的造像碑林,藏有以药王山为中心及从周围各处县区搜集来的造像碑近百件,其中北魏27通,西魏15通,北周27通,隋代34通,唐代6通。
造像碑艺术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宗教造像艺术,是我国本土石刻艺术与外来的佛教雕刻艺术及石窟艺术相结合的宗教艺术的产物,自我国汉魏以来,雕刻出供奉有佛、道造像的一种宗教石刻,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其艺术内涵十分丰富。
1 造像碑形制造型及造像特点药王山的造像碑形制多为直立型,整体的石块经凿刻后成为长条形、扁体、立体的四面造像碑,造像碑单个整体上下又分为碑首、碑身、碑基。
碑的碑首与碑身连成一体,底部接于地面,中碑首多为平直的平首碑,没有多少造型上的变化,平造型简朴,只有少量造像碑碑首为半圆形的圆首碑,造型上更加华丽饱满富有变化,通碑上圆下方,是中国古代传统“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
碑身开有石龛,碑体正面,或正反两面,或四面以雕刻的形式,浮雕的手法在石碑中上段开龛造像,碑阳和碑阴多为一层一龛,或二层两龛。
碑左和碑右有两层两龛,或一层一龛。
龛形有拱形龛,屋形龛,长方形龛,拱顶长方形龛,拱形尖顶龛,方形帷幕龛。
开凿石龛的深度因石碑的厚度和雕造的手法不同深度不一,开凿最深的石龛有8cm的进深,开凿最浅的石龛只有1.5cm进深。
内龛形制变化较少,碑龛龛楣及四周的装饰位置内容相对稳定,碑龛内的佛道造像有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一真君二侍者的形象,其龛内正中主尊多为结跏趺坐式,也有正面直立式,两侧菩萨或侍者都为站立姿势。
因龛制所限,且造像都形体较小,教造像造型敦厚古朴,主尊大多身躯修长、头身比例合理,但周身雕琢精细,造像神态庄严,龛楣少量雕有飞天伎乐及天幕、狮子护法等。
药王山摩崖造像和石刻艺术研究
两部书中选的 , 可称普及本 。另一石碑为《 海上方》 上刻卫 , 生常识 和常用验方 10多副, 0 韵文记述 , 便于记忆 。《 千金宝
u l al o l al g sh sge t a i csg i c n e t a b l t f e p ei l a e a r a e l t in f a c . a op s n r s i i
M o an i e lrfe t o eS b les ie rs e ln sa d um i n r a e cspe pl’ eif,l ,a t,fei g l f n
w s e o o s d e r . o a ’ su yo x e d n p r ih sf r h u a so y as T d yS t d n e t n i g s i - t n f i
药王 山摩崖造像和石刻艺术研究
张卫 民
( 渭南职 业技 术学 院
中 图分 类 号 :3 43 J1. 文献 标 识 码 : A
韩 长 生
陕西 南 740 ) 10 0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2)5 0 5 — 2 17 — 8 4 2 1 2 — 1 9 0
摘
要
及 情 感 和 希 望 的真 实 反 映 .今 天 研 究先 人 们 不 断 延 伸 和 流 淌 的精 神 寄 托 仍具 有 现 实 的 意 义 关键 词 石 刻 造 像 壁 画
Ar it t d i Ba - e if n Pr i ke n n c i - t i S u y Ol sc s r l s o  ̄ p s a d I s rp e
年 )碑刻分六卷 , 14页 , 。 有 6 拓印后 可装订成书。 碑上的 90 0 多副常用 药方 , 宋代人郭思从 《 是 千金要 方》 千金翼方 》 和《
中国保健第一山——药王山
中国保健第一山——药王山作者:贾云峰来源:《金色年代》2013年第01期药王山:孙思邈晚年归隐处药王山位于陕西铜川市耀县城东1.5公里处,西铜高速、210国道、咸铜铁路、梅七铁路从山下通过,交通十分便捷。
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在与其家乡毗邻的北五台山,后世尊他为“药王”,北五台山也便改称为药王山。
药王山,保健旅游绝佳处药王山自然景观丰富,阳春山花烂漫,盛夏峰峦叠翠,金秋层林尽染,严冬银装素裹。
人文景观也闻名遐迩,汉代起始的碑碣石刻、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等遍山可寻。
山上有关孙思邈的遗址遗迹众多,有太玄古洞、洗药池、晒药场、石大医、法水神井、虎守杏林、聚虎坪、唐太宗登山御道、药王手植柏、隐居地、拜真台、龙王献方等十多处。
医方碑亭内最早的医方石刻《千金宝要》、《海上方》、《历代名医神碑》、《灵佑记》等碑石刻录医论、单验方1027个,可谓是时下都市人保健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不断探索健康长寿的秘诀。
医疗条件发达的今天,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人活百岁早已不是梦。
根据吉尼斯世界大全记录,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也是来自中国——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岁,真实性有待考证。
在这位老寿星之前,有史可考的当属药王孙思邈长寿了。
北有扁鹊,南有孙思邈,你知道这位著名的孙先生活了多少岁吗?今天到了孙先生出生的地方,也是他最后的隐居地,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城东,有一座被苍松翠柏掩映的山脉——药王山,我要在此探个究竟。
药王山上,登上药王大殿的台阶正好是141个,当地老百姓都说,这141级台阶暗合了孙先生的寿命,他活了141岁,但在学术界,关于孙先生的年龄一直众说纷纭。
现在史学界,关于他的年龄有六种说法。
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最高寿的说法是168岁。
探长寿之谜孙思邈老先生隐居在磬玉山(药王山)时,已经是130多岁的老寿星了。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演变(一)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业,明确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出要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旅游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大了山川秀美工程力度,扩大了经济活动规模,旅游业又被列为优先扶持的重要产业。
这就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的特色产业之一加以培育,提高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明确了发展方向,加强了政策扶持,为做大我市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世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的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10%,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在未来的二十年中旅游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世界旅游业的持续高速增长铜川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同时,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铜川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4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大型旅游商将以各种形式进入我市的旅游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增加客源渠道。
同时,使我市的旅游企业在人力、市场和财力资源等方面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5科学技术进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社会工作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使潜在的旅游者有了更高的旅游消费欲望,也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手段。
高速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生产方式。
只有充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客源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艰巨任务。
6交通条件铜川市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相接地带。
全市公路总里程1217.69公里,其中国省道224.54公里,县道446.81公里,乡道441.24公里,专用道105.10公里,公路密度31.36公里/百平方公里。
药王山北朝荔非氏造像碑铭考释
药王山北朝荔非氏造像碑铭考释罗 丰 李星宇(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摘要:1988年发现于陕西铜川耀县稠桑乡西墙村的《荔非郎虎、任安保六十人造像碑》《雷伏娥、荔非郎虎造像碑座》和《荔非兴度观世音造像座》为北朝时期羌人合邑或家族造像碑,其上供养人题名较完整地还原了荔非氏等羌人家族的世系,发愿文则体现出佛教信仰在药王山地区羌人聚落中的盛行。
碑铭所见造像者的居地、族属、谱系、婚姻等信息,或可深化我们对北朝渭北民族分布格局和民族交流状况的认识。
关键词:药王山荔非氏造像碑民族交流Abstract: The Lifei Langhu and Ren Anbao sixty people Buddhist Stele, Lei Fu’e and Lifei Langhu Buddist Stele base, Lifei Xingdu Guanyin Bodhisattva Statue base were discovered in 1988 in Xiqiang Village, Chousang Countryside of Yao County, Tongchu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which were the Heyi or family monument of Qiang people in Northern Dynasties.The title of the upper donor can fully restore the lineage of the Qiang family such as Lifei,and the votive text can reflect the prevalence of Buddhist belief in Qiang people’s communities in Yaowang Mountain area.The information of the statues’ residence, nationality, genealogy and marriage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thnic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thnic communication in Weibei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Key words: Yaowang Mountain Lifei’s family Statue tablet Ethnic communication药王山地处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的城东,因唐代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隐居于此而得名,区域内的宗教遗迹有摩崖造像、南安道观、北洞和碑林四处,药王山碑林现藏北魏至隋唐历代造像碑一百六十余通[1]。
耀县药王山介绍
寻找孙思邈的采药足迹——耀县药王山介绍耀县城东2公里处,由5座小山峰构成,为隋唐时期名医孙思邈晚年隐居的地方。
明朝把他所撰写的药书刻碑5块立于山间。
山中还有历代石碑100余块,隋唐时期的石窟7龛以及唐代造像和元代壁画等珍贵文物。
景点信息地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城东1.5公里处。
门票:40元/人。
开放时间:8:00~17:00交通:从西安乘耀县方向的长途车可以到达。
药王山石刻方位地图景点相关资料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海拔812米。
为药王孙思邈栖隐故地与纪念场所,自唐迄今号称名胜。
这里五峰环拱,古柏苍翠,殿宇轩昂,自有其天然奇境。
山上尤以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的历史古迹和珍贵石刻而闻名于世,是中外向往的医史、石刻艺术博物馆和朝山圣地。
药王山历史悠久,代有修茸,历经沧桑,盛名日增。
山上有金元古殿和大型元代壁画,有药王祠殿、塑像及歧伯、扁鹃等十大名医泥塑,有唐太宗登山御道、拜真台及药王手植柏、太玄洞、晒药场、洗药池、聚虎坪、遇仙桥诸古迹。
药王山石刻遍布全山,有隋唐摩崖造像、北魏以来的大量造像碑与记事碑,还有石塔、石棺、石兽、石牌坊等,造型生动,刻工细致,书画精美,文采斐然,是研究书法、绘画、雕塑及佛道医史、少数民族史和地方志的珍贵实物资料,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隆庆六年(1572年),人们把孙思邈所著的药书,刻于五通碑石,立于山上,“药王山石刻”因此传名。
现存有历代碑石100余通,大都与孙思邈有关。
山上建有药王殿,殿内塑有孙思邈坐像,像后有一巨大石灰岩溶洞,相传是孙思邈为民治病之处。
大殿之东,有隋唐时开凿的石窟,窟内有佛龛7个、北魏至唐造像碑多通。
山上有元代建筑的庙宇。
现在,该处已辟有造像碑石陈列馆供参观。
药王山摩崖石刻造像,分布于山之东南隅东西长20多米的崖面上。
现存7个洞窟、23个佛龛,共43尊造像。
造像技法包括高浮雕、浮雕和圆雕制作时代自北周唐、宋直至明清。
石窟造像中以第2号窟的北周弥勒像最为精美,高 3.3米。
关于陕西药王山的导游词5篇_导游词
关于陕西药王山的导游词5篇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本名五台山,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
山区山岭奇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历代修建的宫观庙宇,使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药王山石刻遍布全山,丰富多彩。
是中国保存北朝和隋唐造像碑最多的地方。
1961年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xx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书法家及诗人于右任、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来到药王庙,对药王山建筑、石刻艺术给予肯定。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关于陕西药王山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陕西药王山的导游词5篇(一)今天我们将参观一位活了101岁的历史名人的故里,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有“药王”美誉的隋唐名医孙思邈。
孙思邈,今铜川市耀州区孙家原乡孙家原村人。
因7岁时已能日咏千余言而被誉为“圣童”。
年轻时就已熟读百家学说而声名鹊起。
隋文帝曾昭其为国子监博士。
唐太宗时也被授予爵位。
高宗之时又被拜作谏议大夫。
孙思邈却都以各种理由固辞不受,三朝不仕。
当时社会名士纷纷“执师资之礼以事”。
而视富贵如浮云、不囿于名利的孙思邈,于公元682年“辞病请归”,隐居故里五台山之上。
年少时,因体弱多病,孙思邈立志学医。
20岁之后他就已经悬壶济世,行走1 / 13于乡间故里。
孙思邈不仅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
在医药史上是他首次提出了严谨可行的医德规范。
无论患者贫富贵贱,都能一视同仁,甚至为穷者倾囊相助。
因而深受百姓爱戴,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
他悉心研究古典医学,虚心请教乡野名医,最终成为我国医药史上划时代的一代宗师,在中国医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被唐太宗李世民在诗中称为“凿开径路,明魁大医----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孙思邈一生笔耕不掇,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传世著作70有余、100多卷。
代表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海上仙方》,《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川药王山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药王山石刻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千米处,唐时称磐玉山,宋以后称五台山。
山上五峰环拱,古柏苍翠,殿宇轩昂,碑石林立,风景优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保护区。
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后世尊他为“药王”,药王山因此而得名。
药王山历史悠久,文物荟萃。
山上有金、元建筑及大型元代壁画,药王山山上建有药王庙,庙前五通高大石碑上刻有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内容。
药王山石刻遍及全山,除大量的摩岩造像、石牌坊、石塔、动物石刻等文物外,还包括碑林存藏北魏到隋唐造像碑和历代记事碑三百余通。
药王大殿是药王山祭祀孙思邈的活动中心。
沿石阶而上,可至北洞的正门“一天门”,前耸“铁狮驮旗杆”一对,大殿正中是孙思邈的彩色塑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川药王山铜川药王山,北洞。
铜川药王山,北洞。
铜川药王山铜川药王山,西玄门。
铜川药王山,药王殿前的院落。
铜川药王山,药王殿前的拜殿。
铜川药王山,药王庙。
铜川药王山,药王庙。
铜川药王山,药王庙。
铜川药王山,药王庙,与药有关的古人。
铜川药王山,药王庙,与药有关的古人。
铜川药王山,药王庙,与药有关的古人。
铜川药王山,药王庙,与药有关的古人。
孙思邈塑铜川药王山石刻,天下第一山。
像铜川药王山石刻,天下第一山。
铜川药王山,“万世医圣”坊。
铜川药王山,醉翁石。
铜川药王山,从这里上山到“碑林”。
铜川药王山,碑偈。
铜川药王山,碑偈。
铜川药王山,碑偈。
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铜川药王山石刻。
陕:铜川耀县药王山显化台--药王大殿
陕:铜川耀县药王山显化台--药王大殿药王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本名五台山,因由五座形如五指山峦组成,俗称五指山。
这里被后世尊称“药王”的唐代名医耀州人孙思邈隐居处,后人为示纪念称此山为药王山,并建庙祭祀。
药王山除了祭祀孙思邈的显化台,也叫太玄洞即北洞外,还有摩崖造像、耀县碑林和南庵。
各个精彩!药王山,因其文物遗存跨度从隋到明,于1956年成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6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去北洞显化台路上清代修缮痕迹处处可见。
有碑刻,还有牌坊。
牌坊有木制,更多的是石质的。
上图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上有于右任先生题额“云掩五台”,该坊于2006年抢救性修葺过。
下图中“清虚之天”石坊是去北洞显化台的标志。
坊下盘山路边有五通碑刻,一方指路碑、二通文保碑、二通清代维修碑--清顺治十一年的《施饰碑记》和嘉庆十三年立的《增建太元洞通仙桥碑记》。
药王山在隋朝时就建有寺观,唐以降,始为孙思邈建祭祀庙观。
药王山不高,药王大殿所在的显化台在北边的山腰上。
从山下拾级而上,显仙台陡然出现。
石阶的尽头是北洞的正门--“一天门”。
天门洞前有明代“仁术仙迹”石坊,坊侧东西各耸立着一嘉庆二年狮座铁旗杆,铁旗杆上面有幅颂扬药王医德和医术的楹联: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
天门洞月台台周石栏与石狮为明万历年间旧物,“五台山”碑刻为嘉靖辛酉年立。
一天门西侧为入口,券门上书“福佑门”,左右有联“巍巍药王山九州景仰,堂堂孙思邈万世楷模”,如此直白且毫无文采楹联,不似古人风骨。
由福佑门进入,沿石踏步上行,遂豁然开朗。
台阶西折,有一开阔所在,是明代辟出的西道院。
里面有财神殿、土地、文昌阁和火神祠。
回转后台阶东曲,西玄门东即是药王大殿所在院落。
这一路上有摩崖石刻,入鱼眼的,只有下图这二方。
“天下第一山”康熙癸丑岁刻,康熙十二年(1673年);“石盆仙迹”看不清为何人何时所题。
↓这里是北洞西道院入口。
耀州药王山见闻之“魏碑三宝”
耀州药王山见闻之“魏碑三宝”耀州药王山见闻之“魏碑三宝”在对西安碑林的多次观摩学习之后,我们便有了对陕西第二碑林药王山碑林探寻的向往,其中药王山的“魏碑三宝”最具价值。
于是辛卯初夏,我们随导师张岩先生对药王山碑林进行了走访。
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五座山峦组成,山顶平如台,形如五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后为纪念这位医学大师而改为“药王山”。
这里主要有药王大殿、摩崖造像、药王山碑林等景点。
孙思邈,耀州(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自幼聪颖好学,过目成诵,人称“圣童”。
他18岁立志从医,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他博采群经,广辑前代各家方书及民间验方,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著,这两本书全面总结了唐代以前中医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叙述了各科疾病的诊断、预防、主治方药、食物营养、针灸等。
这两部巨著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韩国都被奉为经典文献。
后人为纪念这位医学大师,在药王山修庙、建殿、塑像、立碑,使其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因“药王”时常为穷人医病不收钱,而“药王”又喜爱柏树,且自己种植,被医好的病人也同时植,所以药王山满山遍野都是柏树,有些柏树已有几千年树龄。
药王山文化也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不仅是医、佛、儒、道、神的混合体,而且是石刻艺术的大观园。
药王山刻石大都属于北魏时期,它们不同于西安碑林,这里的“魏碑三宝”都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罕见的实物资料价值。
在观摩之后又查阅相关资料,现将其详述如下。
一、《魏文朗造像碑》(图1),北魏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刻石。
1934年出土于陕西省耀县漆河。
碑高137厘米,宽72厘米,厚31厘米。
此碑为佛道教四面造像,现藏于药王山碑林。
四面内容为:碑阳,上部开龛,雕有释迦牟尼、天尊并坐像,左右各有一名胁侍。
龛楣有线刻二龙交颈,两侧饰有飞天。
龛下正中为博山炉,炉左右为跪姿供养人像。
下部为马车出行图和供养人线刻立像。
真正的“龟蛇”石碑在陕西药王山
真正的“龟蛇”石碑在陕西药王山据说,文强落网时,在他家的别墅院落靠门处,摆放着用于镇宅避邪的、重达1吨的龟蛇石碑。
近来听说,这石碑还是仿品,就已价值不菲。
真正的“龟蛇”二字碑现有两个,且都存于陕西耀州药王山,一在南庵,一在北洞,是全国不可多得的碑石珍品。
其拓本为碑石珍品, 独具特色的书法神品,古往今来,令人欣赏赞叹。
在铜川寻访,自然少不了探个究竟。
药王山碑廊内按朝代的先后顺序陈列了北宋至民国30余通碑石,皆为此地原存藏,弥足珍贵的不在少数。
其中龟蛇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山石刻”中著名碑石之一,这里且先说说这块漆黑发亮、引入注目的龟蛇碑。
药王石刻中著名的龟蛇石碑龟蛇碑仔细看来,碑正中为:“龟蛇”二字,其字大如方斗,整个字体巧妙地将“龟”与“蛇”的词汇意义、象征意义及书者胸中之气韵寓于书法蜿蜒流动的艺术形式中,形意兼备,笔法遒劲,逶迤流畅,颇为生动传神。
那“龟”字犹如乌龟向上爬行,“蛇”字宛如一条藤绕盘曲的长蛇,活灵活现,一挥而就。
若凝神久视,则目为之缭绕,若见二物蠢蠢欲动。
石碑右上角题“谭真君书”四字,右下角题为“志心崇奉,镇宅避恶”、“耀州五台山静明宫立石”,左上角刻“崇正除邪”印一方,“大明正统十三年岁次戊申七月朔日”及“耀州知州李芳同知丘纯”。
药王山南庵从唐宋金元时已是关中著名的佛道胜境,“龟蛇”碑是道教的产物,“龟蛇“二字碑同样是元代道观所立,由元代道教代表人物王重阳的七位弟子之一谭真君所书。
这位谭真君,生来骨相不凡,以孝义著称,博学,尤其擅长草隶。
平时好书“龟蛇”二字,妙将入神,有飞腾变化气壮,镇白怪以潜行。
后来因碑石残损,于明正统十三年由耀州知州李芳,同知丘纯重刻,立于南庵静明宫。
碑高204厘米,宽70厘米,厚25厘米,蟠首龟座。
药王山堪称中国古代艺术陈列馆龟蛇碑与玄武神的渊源那这龟蛇碑到底是何方灵物?有何说法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黄道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是八宿。
战国以后经其分为四组,分别以四灵命名,即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陕西药王山造像碑意象艺术表现研究
陕西药王山造像碑意象艺术表现研究【摘要】陕西药王山造像碑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特点的文化遗产,其意象艺术表现深受人们关注。
本文通过对造像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意象表现和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独特之处。
通过分析造像碑意象的艺术表现,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象征意义,揭示了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本文研究的成果为深入探讨陕西药王山造像碑的意象艺术表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总结,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陕西药王山造像碑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为其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陕西药王山、造像碑、意象艺术、研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象征意义、影响、传承、表现、成果、展望、总结、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陕西药王山造像碑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备受学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研究陕西药王山造像碑的意象艺术表现,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还有助于揭示其象征意义和影响传承。
目前,关于陕西药王山造像碑的意象艺术表现研究尚有待深入探讨,有待发掘更多的潜在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研究旨在对陕西药王山造像碑的意象艺术表现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挖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为传承和发展中国石刻艺术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研究还将探讨陕西药王山造像碑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究陕西药王山造像碑的意象艺术表现,揭示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造像碑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造像碑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在雕刻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研究造像碑的意象表现,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和象征意义,探讨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陕西药王山造像碑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推动古代雕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药王山摩崖石刻
药王山摩崖石刻药王山摩崖石刻药王山现存石刻遍布全山,丰富多彩。
除石佛洞与赤兔马摩崖石刻外,尚有北魏以至隋唐造像和历代记事碑三百余通,摩崖题刻20余处,石牌坊12座,及石狮、石虎等石刻文物,为名山的建设沿革提珙了历史佐证,现分别予以介绍:摩崖石窟造像就是所说的药王山石佛洞摩崖造像,位于北洞东南隅。
旧有洞窟7个,88年拆除洞壁,改建成现代化平面保护大厅。
现存佛龛23个,佛像45尊。
根据石窟题记,造像分属唐、五代、宋、金、元、明作品。
其中东侧一尊弥勒佛像,被文物专家鉴定为北周作品。
造像分浮雕、高浮雕及圆雕三种技法,大者高至丈余,小者矮不盈尺,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
其中唐代11尊,完成于盛唐之际。
东端正中之观音菩萨像,高1.8米。
赤足站立莲台之上,头束高髻,胸挂璎珞,肩披长巾,腰系锦裙,娥眉凤眼,面含腼腆,身躯修长,略向右倾,上身稍袒,乳房微耸,衣纹线条流畅飘逸,衣下肌肤隐约可见,充分表现了菩萨女性的特征。
(悟石)(眠醉石)宋代造像仅有弥勒菩萨一尊。
头戴花蔓冠,一腿盘膝,一腿下垂,足踩莲台。
从其造型及艺术风格看,显然不及唐代的水平。
明代造像数量较多,且多高大。
其中西侧坐佛,高4.06米,为山上最大的摩崖造像。
赤兔马浮雕位于石佛洞西旧关帝庙前崖下,故又称关帝庙石刻,俗称“关平拉马”。
清道光十九年深浮雕,构图为一少年将军牵赤兔马石雕群。
将军侧立,甲胄在身,英姿风发,气慨威武。
赤兔马丰骨峥嵘,足踏“中原”,蹄下生风。
马后为松、竹浮雕。
松下麋鹿卧地,松上猿猴攀登,一鹤离枝欲飞,刀工细致,神态如生。
醉翁石题字最上端题“拂云”,其下为“悟石”、“醉翁石”(明万历乙未仲冬),石中心有清咸丰侯振家行草“眠醉石”三大字,字各二米见方。
其中“醉”字草书,近处不易辨认,因有“眠仙石”一说。
最新的陕西药王山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药王山导游词范文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本名五台山,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
山区山岭奇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历代修建的宫观庙宇,使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药王山石刻遍布全山,丰富多彩。
是中国保存北朝和隋唐造像碑最多的地方。
1961年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18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书法家及诗人于右任、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来到药王庙,对药王山建筑、石刻艺术给予肯定。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的陕西药王山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陕西药王山导游词范文(一)我们面前就是有名的药王山碑林。
它始创于清末,最初为保护河中发现的两通《四面干佛造像碑》而建立。
以后此处又陆续收集了散落在耀州的碑石。
到1934年时逐渐形成规模并被命名为“耀县碑林”。
当时共收集碑石63件,其中一些魏碑碑石拓片散落到了各地,引起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有任先生和来西安讲学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注意。
次年,《中国博物馆汇报》以“耀县大批魏碑”为题进行了报道,耀县碑林从此名声大噪。
经过多次搬迁,碑林于1989年搬至药王山北洞现在这个位置。
此处原为药王山集谋宫遗址。
现碑林共收藏有各类碑石300余通,数目位列全国第五。
其中有北魏、西魏、北周及隋唐时期的碑石近100通,尤以北魏时期的碑石收藏最多,达35通。
魏碑俗称"孩儿体。
,在外地鲜有收藏。
它处于汉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往往是隶中有楷,楷中存隶,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显得弥足珍贵。
尤其是面前这通《魏文郎造像碑》,此碑刻于公元424年,比云冈石窟早期五窟还早30多年,为佛道合雕造像碑,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道教天尊形象。
与其相邻的为《姚伯多造像碑》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为一道教四面造像碑。
碑上刻字古朴有力,浑厚苍劲,被誉为“三绝”。
这些魏碑不仅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它们还为古耀州宗教历史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医药名山 魏碑宝库--药王山博物馆
医药名山魏碑宝库--药王山博物馆药王山自然景色十分优美,文物古迹荟萃富集。
1961年,汇集百余通北魏至唐代珍贵碑刻和摩崖造像的“药王山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在药王山成立耀县博物馆,收藏展览耀县地区出土的历史文物。
1962年成立孙思邈纪念馆,专题展示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生平、事迹与著作。
1977年成立药王山文管所,负责耀县地区出土文物的征集和保管。
1986年药王山博物馆成立,成为集耀县地区及药王山出土文物收藏保管、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1997年成立药王山管理局(与药王山博物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文物旅游事业得到协调发展。
2006年国务院公布药王山庙归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山石刻,标志着全山的所有文物都属国保单位的保护范围。
魅力药王山药王山古称风孔山、磬玉山、北五台山、东山等,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海拔812米,由五座峰峦组成,一条幽深的沟谷把全山分隔为南山和北山。
药王山高而不险,其势不凡,远望如在云际,其风骨自然,得天独厚。
蹑立其巅,但见五峰互拱,顶平如台;两桥飞架,涧深难测;老柏盘错,清风徐来;庙宇鳞比,石阶通幽;游人络绎,香雾氤氲。
俯察郡城,落星塬与步寿塬相间,二水汇流,锦阳川如绣带般舒展,铜川新区和耀州区街景,尽收眼底,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宋塔高耸,暮鼓晨钟……药王山属于桥山山脉南支,宝鉴山之尾,宋代称北五台山,是为和长安南屏的终南五台山有别。
五台各有其名,据《耀州华原县五台山真人祠记》碑载:“五台山峰回环相望者有五,……东曰瑞应,南曰起云,西曰升仙,北曰显化,中曰齐天。
”在五台的嵯峨互联构造中,由一条深壑将五座山峰隔裂,沟北为显化台,其余四台相联于东南部,这种结构神似人的手掌,拇指居北,四指列南,朝天抓拢。
道家认为药王山心抱太极,鼎立乾坤,可聚合天地之气,演化五行生克,是一个天然的练功道场。
药王山系的岩石是优质的石灰石,具有纯、硬、脆等特点。
药王山[五绝]
药王山[五绝]
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布达拉宫右侧,山上供有药王菩萨,山顶的招拉笔笔洞寺为业医喇嘛所居。
药王山后面有拉萨十分著名的万佛墙,附近有很多刻玛尼石的人家。
药王山上有一座千佛崖,巨大的崖壁上刻满了大大小小上千个佛像,十分壮观。
那叮叮咚咚的凿石声还不断地回荡在人们的耳际。
药王山上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
清晨,经常会有密密麻麻的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汇集在药王山上等待第一缕光线照亮布达拉宫的瞬间。
药王山
文/倪郁
山上药神王,超凡万福墙。
岩崖千佛列,菩萨显灵光。
2022.06.26。
介绍陕西铜川药王山导游词
介绍陕西铜川药王山导游词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闻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陕西药王山导游词,便利大家阅读与鉴赏!陕西药王山导游词1药王坐殿对面这座殿宇为十大名医殿。
我们此时此刻看到殿内这些坐像为我国古时闻名的十大名医。
他们分别是歧伯、雷公、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伦、王叔和、皇甫谣、葛洪和陶弘景。
每个坐像前都有标牌注明每个名医的姓名和其功绩以供游人思念瞻仰。
此时此刻我们位于北洞门外的西侧。
面前这个巨石上的两个百盆内常年积水,旁边可见“石盆仙迹”四字。
相传孙思邈常在此淘洗所采集的草药,因此得名“洗药池”。
我们面前就是出名的药王山碑林。
它始创于清末,最初为爱护河中发觉的两通《四面干佛造像碑》而建立。
以后此处又接连收集了散落在耀州的碑石。
到1934年时渐渐形成规模并被命名为“耀县碑林”。
当时共收集碑石63件,其中一些魏碑碑石拓片散落到了各地,引起闻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有任先生和来西安讲学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留意。
次年,《中国博物馆汇报》以“耀县大批魏碑”为题进展了报道,耀县碑林从今名声大噪。
经过屡次搬迁,碑林于11019年搬至药王山北洞此时此刻这个位置。
此处原为药王山集谋宫遗址。
现碑林共保藏有各类碑石300余通,数目位列全国第五。
其中有北魏、西魏、北周及隋唐时期的碑石近101通,尤以北魏时期的碑石保藏最多,达35通。
魏碑俗称孩儿体。
,在外地鲜有保藏。
它处于汉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往往是隶中有楷,楷中存隶,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显得弥足宝贵。
尤其是面前这通《魏文郎造像碑》,此碑刻于公元424年,比云冈石窟早期五窟还早30多年,为佛道合雕造像碑,是我国确定最早的道教天尊形象。
与其相邻的为《姚伯多造像碑》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为一道教四面造像碑。
碑上刻字古朴有力,浑厚苍劲,被誉为“三绝”。
这些魏碑不仅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它们还为古耀州宗教历史开展的探究供应了珍贵的资料。
《铜川·药王庙及石刻》陕西名胜简介
《铜川·药王庙及石刻》陕西名胜简介《铜川·药王庙及石刻》陕西名胜简介在铜川市耀州区城东2.5公里五台山(俗称药王山)上。
药王庙是人们为纪念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而建立的祠庙。
药王庙,在孙思邈隐居之处太玄洞,古为静应观,据《通志》记载,北有太玄洞,即唐孙思邈隐处,石像犹存。
据《五台山志》记载,其升仙台甚大,有唐敕赐静明额,字甚奇劲。
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铜川市耀州区孙塬乡)人,生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581年)。
家境贫寒,幼年饱尝无钱就医之苦,7岁入学,秉性聪颖,日颂千文。
18岁立志学医,终成大名。
隋文帝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唐太宗李世民授以爵位不受;唐高宗李治拜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就,是一位不为达官显宦皇室朝廷服务而专为平民百姓疗病给药的医学药物学专家。
他70高龄著《急备千金要方》百万余言,在101岁时,还著《千金翼方》30卷,并作《福寿论》3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1卷,对妇科、儿科、内科、针灸以及药剂学、营养学等,皆有论述,是我国古代中医分科最早的医学家,对祖国医学特别是中医中药方面贡献甚大。
死于高宗开耀二年(682年),享年102岁。
死后人们怀着敬意修庙立碑于五台山上,宋、金以来皇帝也屡加褒崇,敕其祠曰静应庙,尊崇他为妙应真人。
药王庙坐落在药王山半山腰,至山下即仰见殿宇挺拔雄伟,历200余级石台,直抵升天台大门,俗称天门,唐敕赐之静明额即在此处。
两侧古木参天,藤枝盘错。
过天门,至大殿,门额刻“五台山”3个大字,门两侧有铁旗杆一对,杆上铸对联一副: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铅烧汞炼点丹药,一匕回春。
入大殿,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殿依峭崖,亭台楼阁,十分精巧,石狮雄武,翠柏掩映。
正中有孙思邈塑像1尊,高3米有余,温雅端庄,凝神沉思,气度优雅,栩栩如生,两边侍有敬德和龙君塑像。
其塑像背后上方,有《松鹤延年》雕画1幅,雕像背后下方,乃孙思邈隐居之太玄洞,据《耀州志》记:“唐孙真人思邈隐居所也,往时游者持火可深入,今崩碍不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王山石刻遍及全山,除摩崖造像和历代名人题记外,还存有北魏以来造像碑石二百余通,弥足珍贵。
其形象生动、构思细微、线条流畅,是研究书法、宗教、文化、艺术、少数民族史的珍贵史料。
摩崖石刻四十余尊,大者高达丈余,小者矮不盈尺,精美绝伦。
1961年,药王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药王山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药王山景区共有四个景点,有北洞、碑林、摩崖造像、南庵。
其中北洞是明代中叶开始至今纪念孙思邈的中心场所,亦称太玄洞、药王洞或药王大殿。
共占地11.48亩,其亭台楼阁,宏丽古朴,雕梁画栋,殿宇群集,现有古建30余座,建筑面积2846
平方米。
主要文物古迹有:一天门石台阶共141级,两边的明代石柱、石栏板雕刻精美,寓意深刻。
“一天门”,以巨石卷洞,门额为明代礼部尚书王图题刻“灵佑门”三个大字。
门下侧有明耀州知州江从春题刻立“五台山”斗大字碑。
石门前正中立“仁术仙踪”石牌坊,其侧矗立的一对“铁狮驮旗杆”重7500公斤,高十余米,杆上蟠龙飞舞,铁斗挂铃,风吹铃响,蔚为奇观,杆旁各蹲石虎一对。
殿墙依崖,顶有“凌虚阁”,直插云霄,玲珑剔透,重楼浮悬,建造奇巧,亭顶八卦,巨兽雄狮,蹲卧上角,严肃庄重,增添威严。
药王大殿一派古风雅韵,道骨仙风,玄妙飘逸,令人神往。
药王塑像俨然正坐,温和端详,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背后石洞,名曰龙穿洞,相传药王给龙愈病,龙-为其钻成。
平时人们来这里瞻仰药王塑像,悼念祭祀,络绎不绝,烧香化裱,
祈求健康。
药王像前两侧站立尉迟敬德和龙王。
在大殿东侧的“医方碑亭”内护罩着六通碑石,其中《千金宝要》四通八面,《海上方》一通两面,《灵佑记》一通。
“医济当时,方便万世”,正如碑亭石柱上刻对联曰:“丹炉吐雾方技妙应千金,玄洞吞云神圣灵通万古。
”此外还有《历代名医神碑》、《孙真人三方碑》等各种碑石。
在其左上为“药王父母殿”右下为“十大名医殿”,塑有雷公、歧伯、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葛洪、陶弘景等先师,令人遐想深思。
东角门外有古建山神庙,西玄门外有古建土地庙、火神庙、药王洗药池。
西道院内有吕祖庙道院,存有魏洪达石佛塔一座,明清精美石刻一组。
还有王医德碑廊、生平及传奇故事百图展、药王孙思邈养生与性文化等各种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