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形势。
一、引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地增加,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对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率下降: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
2. 就业质量不高: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其所学专业不符,导致就业质量不高。
3. 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过于追求就业单位的规模和待遇,不愿意在基层单位就业,导致就业观念不合理。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1. 提高专业素质: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胜任各类就业岗位。
2. 完善实践教育: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加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实习实训: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就业能力。
4. 加强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就业服务,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就业规划。
5. 强化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减缓就业压力。
6. 加强与行业对接: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行业的对接,了解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加就业机会。
四、结论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通过提高专业素质、完善实践教育、加强实习实训、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创业教育和加强与行业对接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就业形势。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一些专业就业率偏低,就业难度较大。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就业现状和就业压力原因,提出相应的就业对策研究并探讨就业指导与辅导的重要性,同时探讨创业扶持政策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环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旨在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就业对策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了解他们就业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 探讨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原因,分析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源;3. 提出有效的就业对策,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竞争力;4. 探讨就业指导与辅导的重要性,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就业服务;5. 分析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步伐;6. 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展望未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
2. 正文2.1 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率情况: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逐渐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波动。
有部分专业的就业率较高,但也有一些专业就业率偏低。
2. 行业分布: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
信息技术行业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成为就业热点。
3. 薪资水平: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刚刚毕业时的薪资水平较低,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产业和基层岗位上。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从大局出发, 要将高职学生就业难放到全社会就业难这一整体问题中去综合考量。因此 , 高职学生就业难的 形 成原 因是 多种 多样 的, 牵涉 面 非常广 , 体来 说 , 具 包括 高职 学 生本 身 的原 因、 学校 的原 因、 庭 的原 因还 有 家 社 会和 政府 的原 因等 。本文 主要 就提 升 高职 学生 的就 业竞 争力 进行 探讨 , 以只 对其 中的学 生和 学 校这 两 所 个 关系 到学 生就业 竞争 力培养 的方 面进行 分析 。
0 引言
随着我 国高等 教育 的逐 渐普 及 , 等 院校 毕业 生 的就业 问题 日益 凸显 。据 教育 部统 计 ,0 1 , 国高 高 2 1年 全 校 毕 业 生人数 约 为 60 人 , 中超 过 一半 是 高职 院 校 的毕业 生 。高职 毕业 生 能否 顺 利就 业 已成 为社 会 各 6万 其 界 关注 的热 点, 不仅 关 系到 毕业 生 自身 的发 展及 其 自我价值 的实现 , 关 系到 整个 家庭 的核 心 利益 , 重 这 也 更 要 的是 关系 到高职 教育 的健 康 、 可持 续发 展和 和谐 社会 的构 建与 完善 。解 决这 一 问题 的关键 , 于加 强学 生 在 日常学 习 中的就业 指 导 , 变学 生就 业观 念 , 升学 生 的就业 竞争 力 。 转 提 1 高职 学生就 业竞 争 力的 内涵分 析 .
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个笼统的概念 , 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所蕴含 的内涵也 由于角度和侧重点 的不同而有所 区别。笔者认为, 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践能力 的培养 、 合素 质 的提 升 , 综 而获 得 的 能够 战胜 职场 对手 , 实现 自己的职 业 理想 , 足 岗位 需要 , 满 能在 工作 岗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五融合”育人模式探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图1“五融合”育人理念第二,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教育主体相融合。
在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之间出现错位,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面对国家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改革的新图2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五融合”育人模式人才培养产教双链深度融合是当下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在“五融合”育人模式中,作为教育链上的高职院校,将与产业链中的各行业、企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链接,促使产教合作从表层走向纵深,最终形成全面融合的产教新格局。
最后,能提升高职院校与社会力量的协同性。
能否充分发挥政府、产业、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力量是影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成效的重要因素。
在“五融合”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将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围绕政府经济战略来设置专业,通过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促使行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让社会各主体加入产教协同育人队伍中,实现“四链”的紧密结合。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五融合”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一)专业布局与地区产业发展相融合一是高职院校要对接地区产业链,组建学校专业群。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确保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发展相匹配,学院围绕广西的强首府战略,每年定期开展专业设置调研工作,主动对接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及南宁市重点战略产业、支柱产业,并分析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变化,采用产业链集群“链条式”组群逻辑,对校内现有专业进行重构,形成10大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以此提高专业资源利用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解决群内专业关联程度和资源共享度不高的问题,确保专业群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如2022年学院在专业群布局工作中,结合地区发展热点,新增网络新闻与传播等3个专业,撤销了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等4个专业。
学院通过进一步优化学院专业布局结构,切实提高了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匹配度,促使学院人才培养方向始终对接地区产业升级需求。
二是增加校企合作数量,打造学校合作品牌。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为学校
和学生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探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 效路径。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及需求,分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和建议。
提升就业能力的路径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提升就业能力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 学生的专业素质;二是注重综合素质 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和通 用技能;三是加强求职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 。
研究展望
深化对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也在不断变 化。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探索新的提升策略和方法。
案例二: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
背景介绍
某高职院校针对传统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为了提高学生实 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
2.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学校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 师,同时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高。
实施步骤
该改革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1.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资源
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及 时更新教学资源,包括教材、 设备、软件等,以适应就业市
场的发展。
实施措施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符合行业标准的校内实践教 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其重要性相对应的是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就业困难、专业认可度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研究。
一、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1. 就业困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就业岗位匹配度较低、薪酬水平不高等方面。
2. 专业认可度低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专业认可度较低,导致有些高职学生面临着就业歧视的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持有偏见,认为他们的专业水平不够高,不适合岗位需求。
3.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实践学习条件简陋,这导致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高职教育的对策研究1. 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就业竞争力针对高职教育存在的就业困难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更加注重专业设置的优化,紧跟市场需求,开设一些特色和实用性强的专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要加大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力度,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提高就业率。
2.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高专业认可度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能力。
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可以加大学校专业与行业的联系力度,提高专业的认可度。
3.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可以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水平。
三、结语高职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E 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没有及时地更新。
甚至对企业人才招聘的学历歧视也没有起到很好地监督和引导。
又比如产教融合需要相关资源政策支持产业和教育的对接落实,不然仅凭借学校一己之力无法说服企业开展对接合作[1]。
(三)企业产教融合的参与主动性有待提高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走向社会,为此企业受到传统人才需求衡量指标的影响,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招聘高学历人才,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择业能力弱以及薪资水平低。
同时产教融合是一项长期性的人才投资战略,对于企业而言更加注重的是利用最少的时间获得高收益回报,并且如果人才流失则直接损害企业的利益,为此大多数的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的参与没有积极性。
(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服务质量待提高实训基地是产教融合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企业和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但是受到企业趋利的影响,高职院校往往没有合适的教育指导老师和足够的资金来开展实训基地设备的建设和指导老师的培养。
高职院校教学课程的设置未与产业发展相联系,依然只是注重对于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相结合教学,未能及时地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导致了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减弱。
与此同时高职教师缺乏产业实践经历,为此给予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停留在理论认知上,导致了对于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全面[2]。
(五)高职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存在学习能力不理想,文化课基础薄弱等学习问题,而现如今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需要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能力,但此两项基本的能力往往是高职学生的薄弱能力。
并且高职学生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优势来选择合适的岗位和发展地,而职业规划的不合理,往往影响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提高。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产教融合宣传首先政府应该给高职院校投入更多的教学设备支持和资金支持,使得高职院校拥有更好的教学软件和硬件,让产教融合教学战略政策的实施拥有更好的平台以及路径。
大思政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
大思政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就业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思政背景下,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法1. 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思政课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思维,强化学生的职业选择与适应能力。
2. 强化实践教育。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到职业领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3.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供创业教育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1.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辅导,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定向能力。
2. 开展就业信息咨询与服务。
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动向和就业形势,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咨询。
3.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开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三、加强与企业合作与实践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 推动实习实训制度。
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提供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获得与职业需求匹配的实践经验。
3. 加强就业企业导师制度。
邀请企业专业人士作为学生的职业导师,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提供实用的就业指导。
四、强化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1. 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构。
加大对学校就业服务中心的投入,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2. 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和手段。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开展在线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发布,提高就业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
3. 加强学生就业关爱体系建设。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平 竞争 ” 的就业 机制 。我 国高校 毕业 生逐 年大 幅
Ke r : o ai n l o lg ;o lg t d n s mp o a i t n o ei v n s y wo  ̄ v c t a l e c l esu e t; o c e e e l y b l y a d c mp t i e e s i t
随 着 我 国大 学 生 就 业制 度 改 革 的不 断深 入 。
第 7 第 4期 卷 2 年 1 月 08 02
广 东 交 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o URNAL o F G UA NG Do NG C0 M M UNI CATI NS O PO L、TECH NI , C
V O . o. 17 N 4
De e e 0 8 c mb r 0 2
动 、培 养 职 业 核 心 能 力 、 掌握 “ 自我推 销 ” 技 巧 ,切 实 提 高 就 业 竞 争 力 ,实 现 顺 利 就 业 。
关 键 词 : 高 职 院 校 ; 大 学 生 ;就 业 竞 争 力 中 国 分类 号 : G4 . 8 6 7 3 文献 标 识 码 :A
I p o e Vo a i n lColg t d n st e Em p o a i t n m r v c to a l e S u e t h e ly bl y a d i Co p t i e e si w a m ei v n s n Ne Er t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优化研究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优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亟需优化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优化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模式,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一、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忽视了实践教学以及就业指导。
其次,学校的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大多是泛泛而谈的宣传,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校的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例过大导致每位老师给予学生的指导时间有限。
二、优化建议为优化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模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应得到改进。
1. 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实习和实训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学校可以开设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起学生就业档案,通过以往毕业生的就业经历和就业资料,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 增加就业指导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选拔,提升就业指导师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
并且,学校还可邀请企业内部人士作为兼职就业指导师,以便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就业需求和动态,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就业建议。
4. 加强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学校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人员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或招聘会,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派遣老师走进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就业方向。
三、优化效果评估为了评估优化后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实践模式研究
作进行社会实践 . 以便 进行 职业定位 , 并 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 订和 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 大三为职业 冲刺 期 。 要帮助学生有 针对 性地
2 . 3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 的培训 。 建立一支职业化 、 专业化和专家 和发展潜 能 . 譬 如德行修 养 、 团 队精神 、 诚信 程度 、 沟通能力 、 语言 表 达、 健康素质 、 积极心态 、 创新能力等 , 表现为学生 的就业能力不适 应 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 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 高职院校必须有一支专业 企业要 求的矛盾较 为突出。 形成 “ 就业鸿沟 ” 。这反映 出高职教育 的教 化的就业能力 指导队伍 高职 院校应该在就业指导部 门设立像心理咨 学体 制、 专业设置 、 就业能力发展与市场存在脱节。
能力欠缺 的突出表现和 高职 学院就业能 力发展 的教 育误 区 。 进行 了较深入的讨论和研 究, 提 出了建构基 于就 业能力提 升的高职大学生就业指
导 实践 模 式 。
【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就业能力 ; 就业指导 ; 实践模 式
近年来 . 大学生就业难 , 已经成为社 会关注的热点 。 高职院校学 生 要求高职院校要教会 学生能够及 时修 订职业 目标 .提高职业应 变能 就业难 同样是不争 的事实 。 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 所面临的真正 困境 力 . 增强 持久型就业能力 。 改变现有就业指导“ 临阵磨枪式 ” 的现状 , 树 从一年级做起 ” 、 进行学生学 习期 全程指导服务 的理念 不是单 纯的数量 . 而是 大学 生素质 的问题 。 既突 出表 现为就业能力不 立对大学生“
◇ 科技创新◇
科技 一向导
2 0 1 3 年3 2 期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实践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探索与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探索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不尽如人意。
许多毕业生遇到了就业瓶颈,难以找到与自身专业对口的工作,甚至出现了长期失业的情况。
为了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展开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影响其就业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就业对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还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持续良性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探索与研究,为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水平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现状和挑战,分析影响其就业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可以为高职院校其他学生提供就业经验和启示,推动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为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探索与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探讨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有效对策,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揭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未来改善就业环境提供参考。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可以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借鉴,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研究结果的启示将为高职院校和相关部门提供指导,推动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展望未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发展,将为高职院校、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高职教科研课题:《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关系研究》研究报告
教师课题申报\大学教师课题申报《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关系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在其实训基地建设与学生技能培养上,充分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如德国的“双元制”就是这方面的先进和成功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加强,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规模的快速发展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转变。
为了加快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步伐,202X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申》项目体系,加大了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立项的支持力度。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宗旨。
当前,高校扩大招生后,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本科毕业生在跟高职毕业生争抢就业岗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高职毕业生必须以实践能力的提高来提升其就业的竞争力。
但现实中,大部分高职的实训基地存在的以下问题:大部分还只能做验证性的实验;与高职学生毕业就业的行业岗位所需要的的职业技术能力要求脱节:一方面许多高职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技能型人才短缺;有不少岗位因技能要求高而无人胜任,且高技能人才的结构性缺陷非常明显。
高职毕业生由于技能水平与能力不符合相应现代企业的要求,造成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率相对偏低。
国内的专家学者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原则、模式、比较研究、途径、经营、标准化管理体系等做了较详尽的研究,对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自身障碍、信心、就业竞争优劣势分析、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途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我省铁道职院在十五规划课题也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成功。
但是在进一步探索建设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训基地的作用,目前还较少研究,主要原因缘于高职院校对二者的割裂思考。
基于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有效举措的探索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 , f L a n n mi it t n Col g o m' o io i g Ad n sr i l e d ao e
N. 2 1 o 3. Ol
( o.3 N . ) V 11 . o3
二、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核 心竞争 力的概念界定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这一概念是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产物 ,
尤 其 是在 实行 “ 需 见面 、 向选 择 ” 就 业 制 度 以后 , 业 供 双 的 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也是培养 和提高能力的源 泉所 在。能力不是 与生俱来的 , 是通过不断地学 习和实践 而 得来的。实践对 于高职 院校毕业 生就业 核心竞 争力 的形 成 和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 、 职 院 校 毕 业 生 就 业核 心 竞争 力 的影 响 因素 高
2 1 年这个数字预计将 达到 6 0万 , 2 0 01 5 比 04年增加 30万 , 7 毕业生增幅达 12 。比起毕 业生研究生 和本科 毕业生 , 3% 高
职 院校 毕 业 生 就 业 面 临 着 更 大 的 压 力 。 目前 , 职 院 校 毕 业 高 生就 业 工 作 已成 为 整 个 高 校 毕 业 生 就业 工 作 的重 点 和 难 点 。 高职 院校毕业生身处人才高消费的不利环境 , 面临 激烈
囊
基 提 高 院 毕 生 业 心 争 有 举 的 索 于 升 职 校 业 就 核 竞 力 效 措 探
刘 文 文
( 徽商职业学 院, 安徽 合肥 2 0 2 3 02)
[ 摘
要]
当前 整个社会就业竞争 日 激烈 , 趋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上立足 , 就必须要拥有较 强的就业核心竞争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路径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路径1.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职院校需要创新就业育人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的角度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路径。
教育创新理论:教育创新理论是指导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基础。
包括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斯宾塞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等。
这些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为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包括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美国“四阶段”职业教育体系等。
这些理论强调职业教育应该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终身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人应该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
这为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提供了思路,即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理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理论为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包括在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个性化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强调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提高教育质量。
这为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提供了方向,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创新理论、职业教育理论、终身学习理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理论和个性化教育理论等。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动,高职院校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成为高职院校乃至整个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首先,高职院校应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
就业指导的前提在于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密切合作,制定培养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提供与就业相关的实习和项目课程,以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校可以设立就业指导中心或部门,负责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包括职业规划、就业咨询、实习安排、就业信息发布等。
学校还可以邀请校友回校分享就业经验,组织就业招聘会和企业参观活动,以增强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
同时,学校应与就业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以使学生成为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第三,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自主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就业指导不仅仅是提供一份工作,更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的过程。
学校应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我认知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提供创业创新的支持和指导,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创业项目,为他们提供实现自主创业的机会。
此外,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毕业生直接就业的岗位,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
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就业实践机会。
通过增加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缩小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差距,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式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式【摘要】在当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专业能力培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等方式进行。
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挑战。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专业能力、实践教学、综合素质、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重要性。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更加凸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际需求,提高就业率。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只有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从而更容易找到和谐的就业机会。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也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的加强,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规划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和社会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加强专业能力培养加强专业能力培养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eI ut n n r
21 0 0年 第 1 2期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杨 慧敏
( 封大 学财政 经济 学院 , 南 开封 450 ) 开 河 7 0 4 摘 要 : 着我 国 经 济 结 构 的调 整 和 高 等 教 育 的 大 众 广 阔 的 空 间 , 同 时 也 面 临 一 随 为 但
无 法改 变 的 客 观 要 素 , 是 促 进 高 职 生 就 业 的 重 要 的 外 部 条 它 件 。我 们在 这 里 仅分 析 与 教 学 策 略 相关 的 自身竞 争 力 。 1 1 职 业 道 德 素 质 . 职 业 道德 是 指 从 事 一 定 职 业 的 人 们 在 其 履 行 职 业 职 责 的 过 程 中应 遵 循 的 特 定 的 职 业 思 想 、 为 准 则 和 规 范 。 高 行 职 生 职 业 道 德 素 质 是 高 职 生 立 足 于 社 会 的 根 本 , 要 包 括 主 正确的政 治信 仰 、 康 的思 想 情 操 、 尚的 品德 修养 、 正 健 高 端 的价值观念 、 明 的组 织 纪 律 、 烈 的 责 任意 识 、 好 的奉 严 强 良 献 精神和诚信 意识 等 。大 部 分 用 人 单 位 在 招聘 人 才 的 时 候 , 把 应 聘 者 的 个 人 品 质 放 在 首 位 , 极 乐 观 、 信 正 直 会 积 诚 () 大会计 人员 的培训 力度 , 全 国各 大 高校 的会计 2加 对 教 学 模 式 进 行 适 当 改革 , 培 养 出 数 理 基 础 、 计 专 业 基 础 以 会 好且 具有较高 职业 道 德 和 职业 判 断 能 力 的人 才 , 样 才能 这 为公 允价值更 广泛 的应用做 好人 才储备 。 () 3 准则 制定 机 构应 当 时刻 关 注 市场 的 发展 趋 势 以及 经 济 的 发 展 状 况 , 在 适 当 的 时 候 对 准 则 进 行 修 订 , 据 实 以 根 际情 况适 当扩 大或减 小公允 价值 的 适用 范 围并对 其使 用条 件 进 行 适 当调 整 , 公 允 价 值 的 运 用 能 更 好 的 适 应 市 场 的 使 需要 , 足信 息使 用者 的要 求 。 满 ( ) 高 估 值 技 术 水 平 , 满 足 公 允 价 值 模 式 下 计 价 的 4提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 谓 就 业 竞 争 力 是 指 毕 业 生 在 就 业 市 场 上 具 有 战 胜 竞 争 对手 、找 到适 合才能发挥和 实现 自身价值的适应 工作 岗位 的 能力 。 目前我 国高职毕业生在面 对企业招聘过程 中不断遭遇 瓶颈 ,这不得不让我们认真 思考 高职 生就业难这个 问题 。
二 、基于提 高就 业竞争 力的 高职 院校就 业指 导新 模式
切实提 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 竞争力 ,需要 的是一个全 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新模式 。 ( 一 )树立 “ 指” “ 导”并重 的全新就业指导理念 面 对 全 新 的就 业 形 势 , 高 职 院 校 就 业 指 导 工 作 必 须 改 变 传 统 单纯 以谋 职 为主 要 目的 的 职 业指 导理 念 ,树 立 “ 指” “ 导 ”并重的全新 “ 发展式 ”职业指 导理 念,在对广 大 毕 业 生 做 好 政 策 指 导 、信 息 指 导 、 技 巧 指 导 的 同 时 , 做 好 高职毕业生 的就 业观念和价值取 向的引导 ,引导其树立 “ 先 就业 ,后择业 ,再创业 ”的就 业观 ,进而切 实提 高就业指导 工作的实效性 。 ( 二 )建立一支专业化 ,专家化 、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面 对 复 杂 多变 的 就 业 形 势 ,能 否 拥 有 一 支 高 素 质 、专 业 化 的就业指导 队伍关 系到就业指导工作 的成败 。这就要 从根 本 上改变就业指 导工作 由兼职教师担任 的局面 ,保证专 门从 事 就 业 指 导 工 作 教 师 的 数 量 , 同时 专 职 就 业 指 导 教 师不 但 要 具 备 丰 富 的就 业 知 识 ,还 应 具 备 较 强 的 研 究 分 析 问 题 能 力 , 从教师 队伍质量 上确 保对学生 的就业指导工作 ,逐 步培养和
( 四 )以实践教育为基础 ,增强 高职 毕业生职业技能
高 职 教 育 以 培 养 应 用 型 、 专 门型 人 才 为 办 学 特 色 , 因 此,突 出实践 教学是提高高职 学生就业能 力的关键 。高职 院
校要充分利 用各种资源 ,在 实践教学 中引入职业见 习制 ,建 立职业技 能培训基地 ,使 学生与用人单位及 早相互沟通 、相 互认 同、相互 “ 签约 ”。同时 ,进一步鼓励 学生积极 参加职
201 5年 5月 刊
总 第 40 8期
基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宋 娜
( 鞍 山师范学院高职 院
辽宁 鞍 山 l 1 4 0 0 0 )
[ 摘要】当前 高职 毕 业生就 业 问题 日益 突 出,如何 采取 切 实措 施提 升 毕业 生 就业 竞 争力成 为 高职 教 育的重 点。 本文以提 升 高职 院校就 业指 导模 式这一创新模 式为突破 口,提 出促 进 高职就 业指 导新途 径 ,促 进 高 职 学生 就 业 。 【 关键词】 就业 竞争力 高职 院校 就 业指 导模 式 【 中图分类号】 G 6 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9 - 5 5 4 9( 2 0 1 5 )O 5 —0 2 5 0 —0 1
业技 能考核 鉴定, 使 之 成 为 具 备 职 业 技 能 、 符 合 社 会 需 求 的 高层次 的应用型人才 。
( 五 )改革就业指导教学内容 ,注重就业创业 教育
高职教育不 能只教学生盯着社 会固定 岗位应 聘,更要从 创业 这个高起 点上 指引学生谋发展 。以往高校就业指 导忽视 创 业 教 育 ,导 致 许 多 具 备 创 业 素 质 的 学 生 由于 缺 乏 强 有 力 的 指 导,在创业过程 中走 了很多弯路 。因此 ,完善 高职 学生创 业教育也势在 必行。高职教育通过 对学生创业精 神、创业 能 力 等 方 面 施 加 影 响 , 使 学 生 改变 被 选 择 的择 业 思 路 ,主 动 开 创 自己的事业 ,实现更好地就业 。 ( 六 )齐抓共 管,实现就业 教育的全员化参与 就 业 指 导 工 作 是 一 项 长 期 系 统 工 程 , 需 要 学 院 各 部 门 的 齐 心 协 力 , 密 切 配 合 。 高职 院 校 必 须 从 战 略 的 高 度 对 就 业 工作进行 规划,必须充分 调动院 、系两 级就业部 门和 每位教 师 、管 理人 员 的力量 ,把 就业 教育 与 日常 管理 工作 结合 起 来 ,把就 业教育与教 书育 人结合起来 ,形成齐抓的原因分析
面对 严 峻 就 业 形势 ,广 大 高 职 毕 业 生在 就 业 过 程 中表 现 出诸 多问题 : 由于大部 分毕业生没有真 正接触 社会 ,缺乏对 国情和经 济发展的深刻 了解 ,面对 日益激烈 的就业竞争 ,往 往顾 虑重 重 ,缺少对 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另外 ,作 为 “ 天 之 骄子 ”,与 生俱来 的优 越 感使其 在择 业观 念上 存 在着 偏 差 ,在择业过程 中一味追求体面 、高薪 、稳定就业 。这种 错 误 的 自我 定 位 ,导 致 很 多 高 校 毕 业 生 在 择 业 过 程 中错 过 适 合 自己 的 工 作 , 不 能 正 常 就 业 。 以上 问题 固然 有 学 生 自身 原 因 ,但 客 观 原 因 却 在 于 高 职 就业指导教育 本身。事实上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 发展 较晚 , 真正意义上 的适 合高职毕业生 的就 业指导工作 尚处于起步阶 段,许多工作 仍不完善 。比如就业 指导机构不健全 ,就业指 导 队 伍 参 差 不 齐 , 就 业 指 导 工 作 载 体 滞 后 等 等 。 同 时 高 职 院 校 的 就 业 指 导 内 容 在 实 际 操 作 中有 诸 多 不 足 , 比 如 目前 许 多 高职 院校 开展的就业指 导工作大多 限于政策 指导、技巧指 导 层面 ,而 对学生个性 塑造 、创 业创新能力培养 、职业生涯规 划等方面 指导的较少 ,这 与现 代构建科学 的就业教育指导 思 想极 为不符。作为大学教 育的实施者 ,有必 要 以完善就业 指 导 工 作 为突 破 口 ,切 实提 升 广 大 毕业 生 的 就业 竞 争 力 。
一
造 就 一 支 专 业 化 、专 家 化 、职 业 化 的 就业 指 导 教 师 队 伍 。
( 三) 改 革就 业指导教 学模 式,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 高校 就业指导 工作 决不能一蹴而 就,理应贯穿于 学生从
入 学 到 毕 业 的 全 过 程 , 实 现 就 业 指 导 的 全 程 化 。 要 根 据 不 同 年 级 的 不 同特 点有 重 点 、 分 阶 段 地 开 设 不 同 的教 育 专 题 : 一 年级 主要开展就业 入门教育 ,以职业 生涯规划设 计为引导 , 帮助 学生树立 正确 的职业理想和职业 目标 ;二年级 主要开展 职业 素质和职业 能力教育 ,提高 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和 适应职 业变化的能力 ;三 年级 ,侧重 于进行择业指 导和 创业指导 , 引导学生作好心 理调适 ,转变 角色 ,适应社会 ,实现就业 目 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