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改革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浅析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摘要:在当前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这一课程。
作为我国一门新兴的课程,很多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急需解决。
从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出发,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如何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与发展,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也有了更多新的要求。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也因此受到高校的重视与推崇。
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各个学校的条件不一,对于就业指导课的开展情况和水平也不一样,问题不少。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就业指导课开设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只是单纯地认为就业指导课是德育课程,只要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就可以,而未真正从自己学校的学生需求出发来探讨和研究课程的教学,致使很多学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停留在表面形式,未达到真正的实效。
学生不仅未从就业指导课中获取相关的就业知识和技能,也使学生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信心不足。
2.师资力量不足当前,一些高校虽然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严峻就业形势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也配备了相关的师资队伍,但很多教学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大多数为学校的行政人员,或者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这些教师与其本职的工作相比,教学就业指导课,只是充当着一个兼职的角色,他们对就业指导缺乏专门的研究和准备,也使得对学生的指导实效性不强。
3.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参与性强的课程,跟其他课程相比,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有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教师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广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能针对学生的需求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量和实践经验,能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达到理想就业的效果。
但事实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只是传统的说教教学,学生不仅兴趣不够,也使得课程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构建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基金课题: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项目“构建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YB2023275)。
构建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研究文/李学敏 吴歌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是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大学学习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涵盖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培养、求职技巧、就业信息获取等多个方面。
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市场。
此外,构建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也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
加速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体现,还是高校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服务社会职能而做出的关键决策。
一、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高校就业指导是指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关于就业方面的咨询服务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场。
目前,许多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包括职业规划、就业信息发布、招聘会组织、面试技巧培训在内的各种就业指导服务。
(一)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施的主体,其指导工作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就业指导中心往往只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就业信息和服务,缺乏个性化的指导;②就业指导中心的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③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只针对毕业生,忽略了其他年级学生的需求;④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存在不够科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等问题;⑤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实际操作的价值;⑥部分高校未能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和联系,从而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二)影响高校就业指导效果的因素结合实践来看,高校就业指导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就业指导中心的师资力量和服务水平对就业指导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其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和内容是否具备科学性与实用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程度。
最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和联系也会对学生就业的机会及质量产生影响。
就业课实践教学改革设想(3篇)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掌握求职技巧、提高综合素质。
然而,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在实际求职过程中难以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开展就业课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就业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1.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对实践能力要求提高。
2.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3. 国家政策支持,要求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4. 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就业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4. 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二、改革目标1. 建立完善的就业课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求职过程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三、改革措施1. 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1)优化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就业课教学过程。
(2)增设实践性课程,如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
(3)开设校企合作课程,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指导。
2. 创设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实践效果(1)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如模拟招聘会、创业孵化园等。
(2)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3.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和实践。
(3)引入在线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大学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大学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但我国高校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与就业形势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如何不断研究和思考,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当前就业指导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大学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高校就业指导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要求,改革高校学生中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对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进而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一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就业指导课不仅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找工作,而且要使其正确地把个人与社会相结合,依据职业需求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发展、稳定、和谐的就业局面。
二是有利于学生科学定位。
就业指导教师可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等进行测评并做出解释,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需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中每个环节,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准确、客观、科学的自我定位,为学生选择职业提供依据。
三是以就业指导课为平台,帮助学生掌握就业常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业和就业的关系,让大学生对职业发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实现顺利择业、成功就业与创业,从而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的几点建议1、充分意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意义。
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就业指导工作者应该进一步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充分发挥老师、学生的积极性。
一方面,学校要树立明确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加强学科规划和教学管理,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并丰富就业指导理论与方法,完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尽快建立符合国情、校情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理论框架。
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能在不断变化 的市场上始终掌握职业选择 和事业发展 的主动权。 为实现这一核心 目
标 , 须 对现 有就 业 指 导 模 式 进 行 改 革 , 必 构 建 系统 就 业 指 导 模 式 。 系 统就 业指 导是 指 从 大 学 一 年 级 开 始 ,依 据 职 业 发展 理论 和
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就业观念 ,树 立学生创
大学生成长 规律 ,
按 照 学校 教学 计 划 对大 学生分年级 、 分 阶段 进 行各 种形
十 毕 业 生 数 量
的就业指导模式 , 而忽视前期的培养质量 。
传统意义上 的就业指导显现 出诸多不适应
的地方 ,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教育部 公布的近 几年 高校毕业 生就业 率数据都在 7 %左右 , 明高校毕业生市 0 表 场供求基本 平衡 ,具体数据如表 1 所示。
助 他 们进 行职 业 定 向定 位 , 高 就业 质 量 。 提 3择 业 指 导 。 业 指 导 要 有 针对 性 、 择 实
从 国 外 发 达 国 家 大 学生 就 业 指 导 的成 功经 验 , 以及 国内 大 学 生就 业 的 实 际情 况
可 以得知 ,大学生就业指导 工作 不只是指
( )系统 就 业 指 导 的 内容 二
透过不同时期和不同主体 的就业指导
谈 国校 业导 式 我高 就 指模 的
改 与 新 革 创
■ 莫丽雯 冯雨州 ( 四川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 成都 6 0 6 10 4) ◆ 中图分 类号 :G6 0 文献标识码 :A 4
从精英化 向大众化 的转 变,大学生对就业
方 市 场 ”向 “ 方 市 场 ”过 渡 , 需 出现 了大 学 生 就 业 难 的 社会 问题 。 在 这种 形 势 下 ,高
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方案(新)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或必选课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的通知,要求高校加强领导,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
同时按照学院名校建设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本次课程改革按照“校政企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在学院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依托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市场,引入企业主管和专业技术人士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教学,遵循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把“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高职教育思想贯穿到课程建设、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全过程,充分体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使学生在获得适应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的方法能力,协作沟通的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个人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学会自己求职择业;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劳动者。
三、课程改革(一)师资力量教师由我院就业指导课老师、济宁市人才市场政府工作人员、各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组成。
改变传统的学校闭门造车设改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按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专兼结合建立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多元置课程体系的方式构架课程内容以课堂为中心、以掌握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单一结果评价方式培养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行业需求、岗位适用、技能为主”的原则设计课程教师团队为主导,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考评方式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准确把握就业市场及政策的政府工作人员和有丰富用人经验的企业高管及高技术人员现身说法,这样的组合能为本课程提供全方位的师资力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旨在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1 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1)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服务。
这些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个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模拟实践、角色扮演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强调职业规划的连续性和动态调整,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灵活的调整。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虽然许多学校已将其纳入教学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往往侧重于就业形势分析、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等短期应急性的内容,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一大挑战,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和就业指导专家。
针对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尽管国内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教学理念、方法和资源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就业指导 教育评价改革案例
就业指导教育评价改革案例一、背景介绍就业指导和教育评价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满足就业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育评价改革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案例出发,探讨就业指导和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内容。
二、案例1: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实践1.1 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1.1.1 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机会。
•学生在实习基地中接触真实工作环境,提前适应职场生活。
1.1.2 导师制度的建立•学校派出导师与实习基地的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
•导师制度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增加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1.2 就业指导课程的优化1.2.1 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学校增加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
1.2.2 就业技能培训的加强•学校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实用的就业技巧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案例2:教育评价改革中的综合素质评价2.1 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2.1.1 传统评价的局限性•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1.2 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2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2.2.1 多元评价指标的建立•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
2.2.2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口头表达、实际操作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2.2.3 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建立及时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升。
四、案例3: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3.1 职业教育评价的问题3.1.1 传统评价方式的不适应性•传统的职业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
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摘要:在我国推动教育全民化的前提下,高校不断地进行扩招,目前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在此背景下,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会面临着非常明显的就业竞争压力,学生所面临的就业情况极具挑战性,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顺利地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
因此,在现阶段的大学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除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导入不同的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分析目前的一些就业形势变化,并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就业指导,让学生有更为清晰的就业思路和方向之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由此,下文就围绕着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以及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这一话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就业指导;模式变革在大学生就业制度不断改革的前提下,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之前在校期间可能没有接受过比较完整的就业指导,所以导致他们在毕业之后会出现明显的被动现象。
因此,作为教师,在组织教育工作时就需要合理发挥自己的实际作用,通过组织更为丰富一些的就业指导活动来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扩大学生的实际就业竞争力。
一、论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在以往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较少,所以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是比较稀缺的,也是非常受广大企业青睐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第一,在现阶段的学生就业环节存在明显的就业供需不平衡现象。
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在持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在就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所以会导致目前各个工作岗位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他们在招揽人才的过程中更加迫切地招揽具备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所以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会竞争同一个岗位,就业竞争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
试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试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诸多的改革,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它牵涉到方方面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直接利益。
一、改革的过程与目标:从统包统配到自主择业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上半叶,我国高校毕业生一直由国家统一分配,国家对其就业实行全部包下来的政策。
考上了大学就等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享有一定的福利待遇。
如公费医疗。
对农村学生来说,更是跳跃了“农”门,从农村户口一跃而成为城市户口,并成为所谓的“准干部”。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制度。
于是出现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等就业形式,它首先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试点,1989年扩展到全国。
同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正式提出了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革“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1994年高校实行“并轨”。
并轨后所招的学生毕业时原则上在本系统、本行业范围内自主择业。
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改革统包统配制度。
实现自主择业,即:国家不再承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包分配的任务;国家给予毕业生选择就业的自主权;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指导下自主择业。
但从上面的改革过程可以看出,从统包统配到完全自主择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间还存在一个过渡阶段:国家分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
事实上,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虽然提倡“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但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还承担着分配的责任。
从统包统配到自主择业,这是就业体制改革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二、改革的动因:客观的需求教育改革的发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政府发起,一种是客观需要的推动。
全程化、全员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浅析
新的就业指导体 系 , 在这个体系里 , 就业指导人员 由学校领 导、 就业指导 中心 的专业工作者 、 ( ) 院 系 的专兼职就业辅导 员、 班主任 和专业教 师等组成 。 高校要加强对各类就业指导
就
业
深化创业教育 , 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教学模式
院( 辅导员具有 与学 生联系密切 、 系) 对学生情况熟悉 、 容易
动态地把握学 生的心理发展 变化等优势 。 因此 , 院( ) 对 系 辅 导员进行培训 , 使他们具备从事就业 指导的资格 和能力 , 配 合学校对学生开 展职业 规划和就业指 导工作 , 以收 到“ 可 润
模 式 的 含 义
全程化 、 化的职业规划 、 全员 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模式
的内涵是指针对大学生的个人 特征 和社 会需要 ,通过有计
仅仅是大学生 的“ 季节性 快餐 ”而应该从 进入大学校 园时 . 就开始积累 , 长期 而扎实 的准备 。 做 事实证 明 , 过去 到大学
毕业 时才进行就业指导 的方式 , 只是一种集 中突击 式的“ 短 期促 销 ”只能是毕 业生在校期 间“ , 最后 的晚餐 ”远远不 能 。 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的要求 。 实施全程化 、 全员化 的职业规划 、 创业教 育和就业指 导 模式 . 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必将引导大学生更新观 念。 根据个人特征和市场需求选择职业 岗位 , 刚进入大学 从
划 、 目的的教育 引导 , 有 帮助 大学生正确认 识 自我 、 认识社 会。 建立合理 的知识 结构 , 高 自身 的综合 素质 和能力 , 提 以 期 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进行 的 自觉 、 自主 、 有科学根据地制定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变革的理性思考
1 . 2就业 指 导 方 法 单 一
全 方 位 、 角 度 、 速 度 地 收 集 各 种 就 业 信 息 , 当前 高 多 高 是 校 就 业 指 导 :作 的 主要 任 务 之 一 .加 强 毕 业 生 与用 人 单 位 之 [ 间 的联 系 与沟 通 , 成 双 向 协 议 。 高 校 主 要 做 到 以 下 几 点 : 达 一 方 面 , 建 网 络 就 业 指 导 服 务 体 系 , 渠 道 收集 信 息 , 立 健 构 多 建
关 于 高 校 就 业 指 导 模 式 变 革 的 - 理 I 生思 考
徐 鸿 宇
( 城纺 织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招 生 就 业 处 , 苏 盐 城 盐 江 24 0 ) 2 0 5
摘 要 :随 着 我 国 毕 业 生 就 业 形 势 的 日趋 严 峻 . 何 解 如 决 大 学 生 就 业 问题 、提 高就 业质 量 , 已成 为各 高校 的 工作 重 点 。 高校 应认 识 到 传 统 就 业 指 导 模 式 的弊 端 . 持 以 人 为 本 、 坚
实 现 自我发展 22实现 就 业指 导信 息化 .
新 时 期 , 业 生 的就 业 形 势变 化 多 端 . 统 高 校 突 击 型 就 毕 传 业 指 导模 式 已经 不 能 发 挥 应 有 的 作 用 。高 校 就 业 指 导 模 式 的 建立 , 须遵 循素质教育原则 , 调 以学生为 本 , 励 学生 自 必 强 激 主成 才 , 应 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 适 1 统 高 校 就 业指 导 模 式 的 弊 端 . 传 1 缺 乏职 业 观 念 培 养 . 1 目前 , 高校 教 育现 状 与社 会需 求严 重 不相 符 , 出现 信 息滞 后 现象; 就业 指导 内容 大 多停 留在 表面 , 收集就 业信 息 、 解就 业 如 讲 政策、 分析就 业形势 等 , 缺乏 整体性 、 全局性 考虑 . 符合 学生 个性 不 化 发展需 要 , 不利 于培养 学生 的发展潜 力与创 业能力 : 乏对毕 业 缺 生 就业观 念 、 值取 向等 的正确 引导 , 当前 就业 形势 不相符 。 价 与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探索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索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使得各大高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改革成为必然,本文从四川美术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出发,分析本校就业指导课程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提出适合本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重点提出打造全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提高学生求职择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日益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带给各大高校的就业压力显而易见。
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就业机制下,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不仅仅是表层意义上的向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而是更深层意义上的职业辅导与服务。
因此,高校除了要注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还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改革,以提高学生求职择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我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各大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情况各有不同,为了更好的分析就业指导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从四川美术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和建议。
(一)、我校就业指导授课形式与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四川美术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其他两课教学一样,授课形式上大多数还停留在灌输式课堂教学的模式,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讲大课、讲授多、实战训练少、外加学生专业性较强,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没有结合专业特色进行针对性教学,对学生实际的就业能力培养不够,不能满足学生择业就业的现实需要。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也一般停留在就业政策宣讲、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信息发布等,或者由辅导员通过班会向学生强调”不做假简历”、”要讲诚信”、”要准确定位”等说教上。
这种不注重实际、形式化、空泛化的指导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根本满足不了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实际需要。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摘要: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历经数次改革,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改革1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也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近些年来。
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
就业指导并不是简单的提供就业信息或者是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而是提供完善的职业辅导与服务。
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2.1现行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实习整个过程的规范且完善的毕业指导课程体系的高职院校的数量屈指可数。
我国高职院校关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短,大多数都是在学生面临毕业之前临时抱佛脚,根本不会给刚入学的新生安排就业指导课程,对低年级的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力度不够;不仅如此,还有不少高职院校并未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去,即使列入教学计划,分配的课时也是极少,根本无法确保就业指导课程全面展开。
2.2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形式及内容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当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业指导课程所采用的授课形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也较为陈旧,以大课为主,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对实践训练及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等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毕业生就业需求无法得到切实满足。
2.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就业指导课程师资力量有限,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在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十分常见。
不少高职院校都没有专门设置就业指导工作小组,通常都是指定一至两名工作人员辅助进行简单的就业宣传工作,剩余的都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导、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兼任。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邓 清华 郑 平 燕
( 山师 范学 院 政 法 系 , 东 潮 州 5 14 ) 韩 广 2 0 1
摘 要 : 者 针 对 当前 高校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存 在 的课 程 体 作 系不 健 全 、 学 内容 脱 离 实 际 、 学 形 式 单 一 等 问题 , 出 了 教 教 提 创 新 就 业 指 导课 程 教 学 模 式 的 新 思 路 。主 要 包括 健 全课 程 体 系、 视 职 业 价 值 观 教 育 、 重 引入 多种 教 学手 段 、 富教 学 内容 . 丰 并 强调 个性 化 、 续 性 就 业 指 导 的 重要 性 。 持 关键 词 :大 学 生就 业 指 导 课 程 教 学 模 式 改 革
2职 业 价 值 观 在 就 业 指 导课 程 中的渗 透 .
、
高 、 业 形 势 与 政 策 、 业 就 业 技 巧 、 业 权 益 保 障 等 内 容 构 就 创 就 成 _。然 而 , 】 ] 目前 许 多 高 校 的就 业 指 导 课 程 体 系 不 完 善 , 学 教 内容 缺乏 规 范 化 和 科 学 化 。 当前 高 校 讲 授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的 教 师 多 数 由辅 导 员 或 其 他 学 生 工 作 者 担 任 ,他 们 缺 乏 专业 的 就 业 指 导知 识 , 这 门课 程 的重 要 性 认 识 不 够 . 为 只 要 是 跟 就 对 认 业 指 导 相 关 的知 识 就 可 以作 为 教 学 内容 传 授 给 学 生 ,对 教 学 内容 缺 乏 系统 的安 排 。 很 多 学 生 还 没 弄 清 楚 什 么是 职业 生 涯 规 划 , 被 灌 输 大 量 就 业 形 势 多 么 严 峻 的信 息 , 大 挫 伤 了 就 就 大 业 信 心 。对 于 大 四 学生 的 就 业 指 导 通 常 只 是 开 设 几 场讲 座 就 带 而 过 了 。 业 指 导应 该 是 一 套 完 善 的系 统 化 的工 程 首先 就 应 传 授 学 生 职 业 的意 识 , 他 们 明 确 将 来 的 职业 方 向 。 进行 使 再 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 后才是就业形势和求 职技巧的解读。 最 对 于 大 四 的学 生 ,还 应 加 强 就业 权 益 保 障 和 就 业 心 理 辅 导 的 教 育 。每 一 步 都 不 可 或 缺 。 2教 学 内容 枯 燥 乏 味 , 学形 式 单 一 。 . 教 就 业 指 导 课 是 一 门学 校 根 据 社 会 发展 、 势 变 化 、 策 导 形 政 向、 学生 需 求 , 过 规 范 的课 程 开 发确 定 的 一 系 列 科 学 合 理 的 通 教 学 内容 , 取 有 效 的 方 法 和 途 径 . 助 学 生 获 得 有 关 就 业 知 采 帮 识 、 能 及 经 验 的课 程 [。许 多 高 校 的 就业 指 导 课 程 教 学 内容 技 2 ] 局 限 于 书 本 理 论 知 识 的 宣 讲 , 离 社 会 实 际 . 能 根 据 社 会 对 脱 不 特 定 专 业 学 生 的需 求 及 就 业 市 场 的变 化来 调 整 和 安 排 授 课 内 容 。 业 指 导 课 程 教 学 形 式 多 为 传 统 的 授 课 式 , 味 强 调 培 养 就 一 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和 职 业 能 力 ,却 忽 略 了实 践性 在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中 的重 要 性 , 有 采 用 灵 活 多样 的 教 学 手 段 , 学 生 身 临 其 没 让 境 , 正 体 会 未 来 职 业 对 自身 能 力 的 要 求 。 真 二 、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教 学 模 式 创 新 探 索 大 1建 立全 程 化 就 业指 导课 程 体 系 。 .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是 一 门贯 穿 整 个 大 学 四年 的 课 程 . 的 课 它 程 建 设 应 该 是 一 个 分 层 次 的 由 浅 人 深 的 框 架 体 系 。 就 要 求 这 教 师 在 授 课 时 做 到 循 序 渐 进 , 于 不 同 阶 段 的 学 生 传 授 不 同 对 的 教 学 内 容 。对 于 大 一 的新 生 , 业 指 导课 程 应 着 重 对 学 生 就 进 行 职 业 价 值 观 教 育 , 重 进 行 个 体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 导 学 着 引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述 了开 设 就 业 指导 课 的 重要 性 。 分析 了 当 扩招 。 业 生 的 数 量成 倍 增 长 , 学 生 就 业 择 业 教 育 , 视 敬 业 教 育 ; 重 择 业 技 巧 , 毕 大 忽 注
前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课 存 在 的 一 些 问题 。 并 竞 争 将 更 加 激 烈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是 忽 视 职 业 素 养 : 注重 就 业 教 育 , 视 创业 教 忽
高等 教 育 已由 “ 英 ” 育进 入 “ 众 ” 育 发 展 与 成 才 。 就 业 指 导课 能够 教会 大 学 生 率 为 目的 .而不 是 为 大 学 生 的职 业 发 展 提 精 教 大 教 阶段 。大 学 生 就业 也 从 统 分 统 配 和包 当 干 会 就 业 .并 使 其 就好 业 ,以 实 现无 业 者 有 供 实 际 的指 导和 帮 助 。 由于 缺 乏 对 就 业 指 部 的分 配 制度 进 入 了毕 业 生 自主择 业 的 时 业 , 业 者 敬 业 , 业 者 乐 业 , 业 者 创 业 导 工作 的全 局 考 虑 和 总 体 安 排 。就 业 指 导 有 敬 乐 代 。 着大 学 生 就业 制 度 改 革 的 日益 深 入 . 的 就业 指 导 的最 高 境界 。 随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 、 用性 、 实 参
日趋 明 显 , 内容 也 日趋 丰 富 。然 而 , 过 十 理 准备 。但 许 多 高 校 在 四年 级 上 学 期 才 开 与 性 很 强 的课 程 。在 课 堂 组 织 上 有 别 于 基 通 几 年 的探 索 . 国 高校 日前 的 就 业 指导 课 程 设 就业 指 导 课 ,这 对 大 多 数 学 生 而 言 开 设 础 教 学 和专 业 教 学 ,对 方 式 方 法 创 新 和课 我 就 仍 然 存 在一 些 亟 待 解 决 的问 题 .这 些 问题 时 间滞 后 。此 外 , 业指 导 课 教 学 大 纲 内容 堂 的互 动 性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但 在 大 部
产教融合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为了纯粹的知识传授而存在,就业指导课程逐渐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在当前的产业和教育融合的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更加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探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旨在为高校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就业市场需求与教学内容脱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但是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不能及时跟上市场变化。
学生在校学习时往往不能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能需求,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挑战。
2.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知识和技能,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就业兴趣和潜能。
而且更多地是以就业资讯的发布为主,缺少对学生个体就业需求的深入挖掘。
基于上述现状,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需要多元化,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最重要的是,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需要更多注重个体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分析1. 教师队伍不稳定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构成相对简单,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而且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稳定,缺乏一支一流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2. 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就业指导课程需要更多的与企业合作,将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学相结合。
但是当前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合作层次和程度较低,无法很好地满足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
3. 学生就业需求个性化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但是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中,往往只是停留在泛泛的指导上,缺乏对学生个体需求的深度挖掘和满足。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革策略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革策略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各高等院校的首要工作,随着改革的日益更新和不断完善,加之大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压力包括社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端正自身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抓住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校有必要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监管,拓展更多的就业指导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革由于高校扩大招生以及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等众多原因,以致毕业生数量飙升,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式紧张,压力也随之提升。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切实的就业指导已是势在必行。
毋庸置疑,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衡量指标是一所大学的教学水平、办学质量等综合实力,这也正是我国各大高校办学的评估标准,所以高校的教育部门更应加以重视。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以及面对的问题我国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最后二十年开始推广,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较之国外高效毕业生就业指导而言,我国此项工作发展还不成熟,存在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仍然需要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如今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有包分配等相关就业措施,加之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越来越趋向社会化。
自从其自主择业体制建立之后,就业指导工作也逐渐占据重要位置。
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内容涉及为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为相关企业推荐毕业生、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程以及聘请专家讲座等,其主要任务是从思想、政策以及相关信息和就业技巧等方面指导学生。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没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业指导体制不健全,学生就业心理以及职业规划等多方面过于薄弱。
由于许多高校仅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并且在学校教学和投资方面所占比重较小,其没有贯穿学生大学生涯的全过程,因此,面对现如今大学生就业的紧迫局面和社会需求,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监管,才能全面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改革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效益。
就业在政府努力扩大渠道的同时,高校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应该有差别。
本文重点职业指导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分析和总结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以加强就业,职业指导课程改革,建立一个就业信息系统三个方面的对策总问题为中心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
指导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职业指导;生涯规划;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今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13万。
可见,在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缓慢增长的矛盾下,如何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已经被提到了刻不容缓的议程上来。
一、高校毕业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自高校扩招之后,就业难度显著加大
2003年实行高校扩招后,应届毕业生猛增到了212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增加到147万人。
人数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去竞争同一个岗位,那么可想而知,应聘上的机会比以前减少了很多。
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就业的难度成正比,竞争越激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越大,自然心理压力也增大,给高校毕业生一定程度的考验。
这样一来,虽说高校扩招给每个想继续求学的学生充分的机会,但
是这种局面促使高校毕业生已不再像之前那么含金量高了。
招聘单位必然会提高相应的岗位要求,某种程度上导致高校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面临着比较尴尬的位置,这样不仅就业机会压抑着高校毕业生,社会的压力也考验着高校毕业生。
他们的未来何去何从值得探究。
(二)我国加入wto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大大增加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阴暗的一面必有阳光的一面,每年剧增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让他们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正逢这个时期,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后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机会瞬间增多。
一系列金融贸易,进出口贸易、销售,小语种等等给高校毕业生全新的平台,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某中国程度上让高校毕业生看到了希望。
在本地找不工作可以到沿海的地方去发展,这一想法在很多高校毕业生脑海中逐渐形成。
随着英语在中国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英语流利,翻译技巧高的人才,无形之中促进高校毕业生努力学好英语后朝着心仪已久的岗位前进。
因此我国加入wto虽面临多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对中国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来展示自己,演绎自己。
以前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稍微降低。
因此加入世贸组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促使传统的就业观念发生改变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频繁增多,年轻人有很多就业的机会,在一个岗位上做的不足,可以跳到另一个岗位,或者转行。
传统的在一个岗位上做一辈子已逐渐不存在。
人们之前的就业观念也
随着世界的进步在不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社会在向前不断进步,需要的特殊人才不断增多,提供的就业岗位丰富多彩,给予高校毕业生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那么他们选择的机会也自然增多,靠手艺靠专业吃饭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社会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转型,这两者的步伐是一致的。
社会的转型,不确定,意味着发展是动态的不可停止的,正如高职生年轻的生命力一样,不确定不定型才意味着有更好的方向,更好的未来,更灿烂的青春。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方位的指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之路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高校培养人才需要紧密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化培养高端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虽不传授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给高校毕业生,但是对高校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细心照顾指导,在残酷的就业现实面前他们给高职生鼓劲加油,时刻提醒自己的学生要加强职业意识,明白社会的需要,让学生明白相关的就业政策,灌输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全心全意服务于毕业生的就业,让信心不足的学生积极就业,显著的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下面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模式,提出相关方案。
(一)高校辅导员抓好入学思想教育,让学生入校即做好未来职业规划
经过一番艰辛的高考后莘莘学子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此时他
们某种程度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由于大学自由的环境,此刻他们没有高中阶段那么刻苦学习专业知识。
在这个关键时刻,高校辅导员在心理疏通方面需要做足工作,思想上要让他们明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于年轻人而言一时的成功算不了什么,进入大学不算最后的成功。
教导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涯中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明白在大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新生入学阶段的指导工作中,除了对即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做预热,同时还要对学生所选择的专业进行前景介绍,该专业在社会的需求程度,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等等都需要向学生提前灌输,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之前的自满心理,同时坚强了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动力。
同时可以定期为学生安排专业课讲座,聘请具有权威的讲师来给学生做就业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从而对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安排。
(二)为高校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对高校毕业生而言,专业课固然重要,但面临毕业的时刻也面临着找工作的巨大现实问题,此时学校应开设必要的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在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上提前上好一课。
以“两课”和“职业道德和创业就业领导课”为依据,提供就业方向探索的讲座为辅助,全方位的给高校毕业生一个信息全面且信心满满的未来。
一堂就业指导课带给人的不仅是课堂过程中的激动,而是在进行职业领
导专题讲解之后,学生能对这过程中所十涉及的“专业发展前景、实践技巧必备、自身素质提升、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与面试技巧、个人形象与礼仪”等内容真正消化理解,在自己面试的过程中衣着与谈吐优雅得体,求职的过程中表现的大方而不自大。
自身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必须且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个人的故意做作,而是素质到达一定程度后的自然流露,在企业面试的过程中高职生如果做得得体将给招聘者一个良好的印象。
同时就业指导课必须指导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一毕业不求高新轻松的工作,而是从最基层的做起,从最底层做起,任高职的领导当初毕业也是从基层做起的,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指导学生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何面对自己的上司,自己的同事,合理的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一门深的学问,要知道,会说话将少奋斗20年的道理。
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当自己的知识匮乏不足时需积极努力的充电,跟上时代的步伐,补充新的知识。
择业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强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才能更有助于高校毕业生摆正心态寻找自己合适的岗位,年轻人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将发挥极大的热情和动力来展现自己。
三、高校毕业生应改变三种不正确的就业心理
高校生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在就业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不正确的心理。
(一)摒弃高职生相互攀比的心理
同届毕业的高职生在寻找工作单位时,常常将自己找到的单位和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一旦发现自己找的单位比周围同学差,心理便会极度不平衡,认为自己应该找个更好的,立即离开其实不错的单位。
长期下去,生活在攀比的氛围中,工作的开心不起来。
因此,高职生应避免出现这种心理,以一个平和、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完美的心理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希望自己找到一个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十分完美的单位,常常只去满足自己想法的单位去面试,而不考虑自己的学历与经验。
高职生刚出来应该从社会最底层的做起,在基层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这样才有更长远的发展。
(三)消除内心不平衡的心理
部分高职生因自身综合能力不足,或者因没有把握好时机,一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同届的同学都正处于忙碌的工作中,此时这些高职生往往不自身反省,寻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怨天尤人,心理严重不平衡。
这种严重的不平衡长期积累,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偏激看法。
因此,了解这些情况后,大学生应尽量避免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以一颗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人生。
四、结语
有了国家政策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道路将会越来越宽敞,当然毕业生自我能力的培养、自我知识的更新、自我定位
的准确以及自我期望的踏实也是相当重要的,只要毕业生本人将外部条件和自我条件结合好了,高校毕业人的明天将会十分美好。
参考文献:
[1]曾宪军,龙军峰.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人才“包装”若干问题浅析[j].包装工程,2004,(02).
[2]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05).
[3]王峰,戴锐.高校就业教育的转型与完善化:理论思考和对策
探寻[j].高等农业教育,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