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的饲养管理
有关种猪的夏季管理技巧

有关种猪的夏季管理技巧夏季是猪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猪的生产性能最好的时期。
因此,科学合理的夏季管理对种猪的生产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种猪夏季管理技巧的详细内容。
1.饲料管理:夏季是种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需要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
应该根据每头猪的体重和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配置饲料,并根据气温的变化进行调整。
为了增加猪的食欲,可以给种猪添加适量的糖分和复合酶,并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
2.温度管理:高温对猪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管理温度:-提供充足的饮水:在夏季,种猪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水分,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确保通风良好:合理的通风可以降低猪舍内的温度,减少猪的热应激。
可以采用通风设备、建造遮阳棚和调整猪舍的布局来改善通风情况。
-控制猪舍的温度:可以利用空调设备、喷雾系统、湿帘等方式来控制猪舍内的温度。
3.病害预防:夏季是各种病害易发的季节,因此预防猪的疾病非常重要。
-预防猪的传染病:夏季是猪脚皮肤病、猪瘟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因此需要做好疫苗接种和疫病防治工作,保持猪群的免疫力。
-防止内外寄生虫的侵袭:应定期进行驱虫和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防止寄生虫对猪群的危害。
4.合理的运动管理:种猪需要适量的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
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安排猪的放养,让它们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和食欲,促进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高。
5.疾病监测和管理:夏季是种猪疾病高发的季节,因此需要及时监测猪舍内的疾病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定期进行体检和疾病筛查,对发现的疾病进行及时治疗和预防。
6.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进行猪舍的清洁和消毒,注意卫生防疫措施的执行,避免病原体和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总结:夏季管理技巧对于种猪的生产效益和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在夏季要注重饲料管理、温度管理、疾病预防、合理运动管理、疾病监测和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种猪的健康和高效生产。
《种猪的饲养管理导学案》

《种猪的饲养管理》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种猪的饲养管理的重要性;
2. 掌握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3. 进修如何提高种猪的发展发育和生产性能。
二、导学内容:
1. 种猪的选择与配种;
2. 种猪的饲养环境管理;
3. 种猪的饲料管理;
4. 种猪的疾病防控。
三、导学步骤:
1. 种猪的选择与配种
- 选择优良种猪,包括选种母猪和选种公猪;
- 配种时要注意母猪的发情期和公猪的精液质量。
2. 种猪的饲养环境管理
- 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换草料;- 控制饲养密度,保证种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 种猪的饲料管理
- 提供优质饲料,包括粗饲料和精饲料;
- 合理搭配饲料,满足种猪的营养需求。
4. 种猪的疾病防控
-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
- 定期检查种猪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种猪的发展发育和生产性能的重要性,掌握了种猪的选择与配种、饲养环境管理、饲料管理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提高种猪的养殖效益。
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一)种公猪的生理特点养猪生产中,种公猪的数量所占比例很小,但所起的作用却很大。
饲养种公猪的目的就是要及时完成配种任务,使母猪能够及时配种、妊娠,以获得数最多、品质好的仔猪。
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使公猪能够提供数量多、质量优的精液,即要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
其次,要求公猪体质健康,配种能力强,能够及时完成配种任务。
与其他家畜相比,种公猪的生理特点有:射精量大,总精子数量多;交配时间长,消耗体力大;消耗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
公猪一次射梢量平均为250 nil,多者可达500 ml,比牛羊的射精量高50-250倍。
公猪精液是由精子和精清两部分组成,其中精子占2%-5%,精清主要由附争分泌物、精囊分泌物、前列腺分泌物、尿道球腺分泌物等组成。
成年种公猪在完成配种任务中,排出的精液的营养消耗也较少,在生理上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因此,除了满足其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少量的配种消耗以外,无需供给更多的营养。
青年后备种公猪身体仍然生长发育,需另外补充营养。
然而,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母猪是否能够正常妊娠、产仔的质量高低和数量的多少。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饲养好种公猪,提高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和精子活力,增强种公猪的体质和配种能力。
(二)种公猪的饲养1.适宜的营养水平提供种公猪充足全面的营养,是保持种公猪体质健壮、性功能旺盛和精液品质良好的基础。
种公猪的饲养要严格遵循个体饲养,所提供的日粮应能全面满足公猪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
(1)提供适宜水平能量:种公猪饲粮中能量水平不宜过高,控制中等偏上水平就行,即每千克饲粮含消化能10.46-12.56 MJ。
能量不足可推迟公猪的性成熟,并使配种能力减弱;而能量水平过高又会导致公猪体况过肥,也会降低公猪的性欲和配种能力。
对于未成年公猪,其H粮消化能应比成年猪多25%,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2)供给充足优质的蛋白质:种公猪精液干物质中大部分是蛋白质。
种公猪如何饲喂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种公猪如何饲喂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种猪的饲养管理是猪场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进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介绍种公猪饲养管理技术的要点,包括饲料配方、饲养环境、饮水管理、运动和保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饲料配方饲料是种公猪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充分满足种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对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种公猪饲料蛋白质含量应高于普通生长猪的饲料,建议在18%~20%之间。
采用优质蛋白,保证饲料氨基酸含量足够,尤其是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
能量含量能量含量直接影响着猪只的保育率、出生重和日增重等生产性能参数。
因种公猪活动量大,体能消耗多,饲料中的能量含量也应高于一般生长猪。
建议能量含量在3200~3400kcal/kg之间。
添加营养成分建议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必需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更好地满足猪只生长的需要。
饲养环境饲养环境直接影响种公猪的繁殖性能。
饲养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和光线等因素。
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种公猪的健康状况,不良的空气质量会使猪只患上疾病,甚至影响精液质量。
饲养场应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清理猪场粪便、换新饲料,防止猪舍内氨气积聚。
温度种公猪对于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超高温、超低温会影响种公猪的正常生活和繁殖行为。
要保证室内温度稳定,一般控制在18~25℃为佳。
湿度种公猪饲养场内过湿或过干都对种公猪有不良的影响,一般应保持在50%左右的相对湿度。
光线白天饲养场内光线应充足,以利于种公猪的视觉特性和行为习惯。
饮水管理水是维持生命必需品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种公猪的健康情况和生产性能。
水质控制种公猪饮水应保证水质清洁,一般应采用过滤净化器过滤后给猪只饮用,不应有异味或杂质。
饮水量控制良好的饮水量能保证种公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猪只饲喂前切勿将水槽里的水倒掉,应及时更换水,切勿过度或不足。
种猪怎么养殖?种猪如何配种?

种猪怎么养殖?种猪如何配种?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很重要,关系到全部猪场的发展,因此对于种猪的饲养管理应更加科学、仔细。
另外,在种猪配种方面,要对配种方式有所了解,便于挑选合适的配种方式,目前常见的有4种配种方式,即单次配种、重复配种、双重配种和屡次配种。
种猪怎么养殖?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1)公道饲养:种公猪的饲养需要给其提供充足的蛋白质饲料,只有蛋白质达标,公猪的精液才能够合格。
通常蛋白质水平控制在 16%~17% 为佳。
还需要给公猪提供充足的能量性饲料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特别是钙磷比例较为重要,通常钙磷比例为2∶1 为**适宜。
能量性饲料添加量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否则公猪过瘦或过肥都会对公猪产生不良影响。
能量的饲料的含量应当占有日粮总量的50%,每天添加2~3 次,每天应当控制在3kg 之内。
(2)科学管理:公猪的管理应当在单独的圈舍内,圈舍的地面必须平整,墙面也需要光滑并且结实。
圈舍需要有保温作用,确保舍内冬暖夏凉。
由于气温的高低会对公猪的性欲和精液质量都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做到种公猪舍内温度保持在公道区间,相对恒定。
种公猪养殖适宜的温度范畴在18~22℃之间。
还要有良好的透风设备,能够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吸取进新鲜空气。
公猪需要专人来管理,不答应随便更换人员。
工作人员要给公猪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饲喂、运动等都有相应的时间,不应随便更换时间。
种公猪每天应当有一定时间的运动,不仅可以在猪舍内运动,还要到户外的运动场内进行运动。
通常冬季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间运动,而夏季则应当在早晚天气凉快的时间段内运动。
公猪的运动应当保持在4h 左右。
这样可以提升公猪体质,增强食欲,减少产生蹄病的几率,还能够提升其性欲,确保精液的品质。
公猪要定期检查精液的质量,特别是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猪,要对其精液的活力和密度都进行检查,通常活力要保持在0.6 以上,而密度需要大于1 亿/ml。
如果在两次检查后,其精液均不能够达标,则公猪应当剔除。
种猪饲养管理方法

种猪饲养管理方法猪是农业中重要的养殖动物,猪饲养管理方法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证猪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猪饲养管理方法。
1.饲料管理:饲料是猪生长发育的基础,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猪的生长效益以及猪肉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
饲料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此外,需要根据猪的耐受范围合理控制饲料中的纤维含量,避免过高的纤维引起消化不良。
另外,定期检测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确保饲料质量。
2.饲养环境管理:饲养环境对于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猪舍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积水和异味聚集。
注意猪舍的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垢,保持干净卫生。
另外,猪舍的温度也需要适宜,避免高温和低温对猪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冬季,可以加装保温设施或者调整饲养密度,提供热源,确保猪的舒适性生活环境。
3.疫病防控管理:猪饲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传染性疾病,这会对整个猪群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疫病防控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要加强疫病监测,定期检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要加强疫苗的预防接种,根据猪群的具体情况制定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猪群的免疫力。
此外,保持猪舍卫生和消毒,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
最后,要做好隔离和淘汰工作,将患病猪隔离并及时治疗或淘汰,避免疫病传播。
4.饮水管理:猪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因此饮水管理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保饮水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持水质的清洁。
同时,定期清洗饮水设备,防止水管堵塞和杂质积累。
另外,要定期检测饮水中的营养成分,确保饮水质量。
此外,还需要设置足够的饮水设备,避免猪之间争抢饮水引起伤害。
5.生长监测管理:猪的生长监测对于掌握猪的生长情况、调整饲养管理策略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定期测量猪的体重、体长、胸围等尺寸来监测猪的生长情况。
同时还需要观察猪的行为习惯和食欲情况,以及粪便状况。
猪饲养管理需注意事项

猪饲养管理需注意事项
猪饲养管理是农畜产品养殖中重要的一环,关系到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一些猪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1. 合理的饲料配方:猪的饲料需要包括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根据不同阶段的猪的需求,合理调配饲料,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2. 饲养环境的控制:猪对环境温度敏感,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饲舍应该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防止猪患病。
也要注意合理的照明和噪音控制,避免对猪产生不良影响。
3. 饮水管理:猪对水质量要求比较高,需要干净、新鲜的饮水。
饮水设施要经常清洗和消毒,保证猪的饮水无菌。
4. 疫病防控:猪容易感染多种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等。
要定期给猪进行抗疫接种,保持猪群的免疫力。
饲养环境要保持干净,隔离病猪,避免病毒传播。
5. 定期体检:定期对猪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猪的健康问题。
如果发现猪有不适或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6. 饲养密度控制: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猪之间争食、争夺资源,容易发生疫病。
要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饲养。
7. 粪便处理:猪的粪便是有机肥料,但也含有病原菌和寄生虫卵,要对粪便进行合理处理。
可以选择集中存放、发酵或进行资源化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8. 增强管理水平:提高饲养员的技术水平,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新的养殖技术和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养猪技术手册

生产性能:据300多窝初产母猪和1000多窝经产母猪调查统计,产仔数分别为9.4头和11.3头。初生重一公斤以上,60日龄断奶10公斤以上,生后8月龄体重公猪96公斤,
八眉猪分大八眉猪和二八眉猪两个类型。由于大八眉猪发育慢,成熟晚,产仔少,不能适应当今养猪生产需要,数量逐渐减少,目前绝大部分是二八眉猪,据统计其它主要产区约有八眉猪18万头,种母猪1.5万头。
体形外貌:体格中等,被毛黑色,头较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细而浅“八”字皱纹,四肢较结实,乳头多为6对。
生长发育:二八眉猪3月龄体重为8.71公斤,4月龄为14.2公斤,8月龄为34.8公斤,10月龄为45.4公斤。
外型特征:头大额宽,耳特大,柔软下垂过嘴巴,嘴短微凹,皮厚而松软,额部体侧和后腿的皮肤有明显皱褶,被毛黑色稀疏,毛丛密,皮呈淡红色或青灰色,这种特征与分布于上海的枫泾、梅山。嘉兴黑猪更显粗糙,而江苏米猪较为细致,二花猪介于中间。毛色有全黑(二黑、嘉兴、米猪)四脚白(枫沙、梅)。乳房发育良好,有效乳头在8对以上。
繁殖性能:性成熟早,小公猪3月龄,体重40公斤时出现性行为。小母猪初情期在3—3.5月龄之间,性成熟期在4—4.5月龄,适宜配种年龄7—8月龄,初产仔猪数9头,经产11头能上能下。
2、哈白猪(哈尔滨白猪)
产于黑龙江南部和中部地区,以哈尔滨市及其周围各县饲养头数较多,哈白猪的育种工作开始较早,早在1945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时曾先后用约克夏、巴克夏与民猪进行杂交,但毫无计划,解放后1958年才制订了杂交改良方案,确定再用苏白猪进行杂交,经过长期选育,组成核心群,进行自群繁育,直到1978年(科技大会)国家正式承认为新品种,79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82年中央农委与国家科委颁奖。
种公猪日常管理要点

种公猪日常管理要点
种公猪日常管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饲养环境:为种公猪提供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宽敞的舍房和合适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舍房并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2. 饲料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提供营养均衡、适量的饲料,满足种公猪的生长和繁殖需求。
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确保其安全无污染。
3. 给水管理:保证种公猪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定期清洗饮水设备,防止水源污染。
4. 疫病防控:实施规范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给种公猪进行疫苗接种、体外驱虫等操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隔离新引进的种公猪,防止疾病传播。
5. 日常观察:定期对种公猪进行身体状况的观察,包括精神状态、食欲、体重等的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种公猪的疾病或不适症状。
6. 繁殖管理:按照合理的繁殖计划进行管理,包括选种、配种、分娩等操作。
定时进行配种,观察母猪发情情况,确保种公猪的繁殖能力和种猪种质的传承。
7. 运动和运输:给予种公猪适量的运动空间,保证其身体健康
与发育。
在运输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法,保护种公猪的安全和健康。
8. 数据记录与分析:建立和更新种公猪的档案记录,包括其生长情况、配种情况、分娩情况等。
定期分析这些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不同类型种猪的饲养管理重点

2 菌 种 采 集 与 选 择
粪 便 由生物 垫 料 中 的菌 种 降解 ,菌 种 的好 坏 直
接 影 响猪舍 粪 污 的降解效 率 。使 用 高效 、 全 、 济 、 安 经
由此 可 见 , 物垫 料 发 酵床 是 污染 、 放 、 气 少 的 生 排 臭 新 型 环保 垫 料 , 具有 成 本 低 、 其 耗料 少 , 益 高 , 作 效 操
体重 损失 。饲 料 中加入 抗生 素 可提 高母 猪 的受 胎率 和产 仔数 。将 4 5头断奶母 猪集 中饲 养 , 与公猪栏 — 并
相对或相邻 , 有利于促进母 猪发 情 。 时淘 汰老 ( 胎 及 7 以上 ) 弱 、 ( 、 病 子宫 炎 、 乳房 炎 、 产褥 热等 ) 赖 ( 、 连续
按 防疫 程 序进 行 疫 苗注 射 ,妊 娠 母 猪 尽 量不 使 用 活苗 。加 强兽 药 管理 , 高 对药 物 的 了解 , 禁 对 提 严
关闭 ) 以帮助 恶露 排 出和 子宫 复位 , 同时有 利 于防止
乳 房炎 、 宫 炎 、 乳 症 的发 生 , 利 于 母 猪 断奶 后 子 无 有
每头 后备 母猪 的初 情期 , 以便 配 种前 1 0天进 行 优饲
( 加喂 日粮量 的 2 % ) 以提 高其排 卵率 。 5 ,
3 断 奶 后 的 种母 猪
断 奶后 的种母 猪 在 哺乳 时管理 得 当 , 无疾 病 , 膘 情适 中 , 在断奶 4 7天便可 发情 配种 。断奶期 应喂 则 ~ 饲 料 20 35千克 / ,以便 防止 干乳 和恢 复哺乳期 .- . 天
度 6%~5 通 风 良好 , 0 7%, 搞好 冬季保 暖 、 夏季 降温 。 妊娠母 猪 的运 动管 理 方法 为妊 娠 第 1 月恢 复 个
养殖技术-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养殖技术-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种公猪日粮组成以精料为主,含消化能12.55兆焦/公斤,粗蛋白质13%-14%,钙0.8%-1.2%,总磷0.6%,食盐0.3%-0.6%,赖氨酸0.75%。
维生素对种猪睾丸的发育和精液品质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
公猪过肥会造成配种能力下降,公猪过瘦精液品质差,会造成母猪受胎率低,所以应适时调整种猪的饲料配方。
单圈饲养,每头种猪6-7.5平方米,安置在场内安静、向阳和远离母猪猪舍的地方。
经常清扫猪舍和刷拭猪体,保持圈体和猪体卫生。
定期检查精液品质,随时调整饲料营养水平和配种频率,延长其种用年限和充分发挥繁殖能力。
空怀母猪母猪经过产仔和泌乳,体重一般要减轻20%-30%,配种前精细饲养就是要恢复母猪膘情和体力,以达到种用体况。
另应根据猪的品种和预产期适当调整日粮,灵活掌握,精细饲喂,以满足母猪对营养的需求。
怀孕母猪一般怀孕前期保持低水平的营养饲料,每头每天投喂混合料 1.8公斤,后期增加饲料投喂量,日投喂2.8-3.0公斤。
冬季在此基础上可增加投喂10%-15%的饲料,夏季降低10%的饲料投喂量,以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
母猪配种前1周,控制饲料投喂量,防治胚胎着床失败和死亡,影响产仔数。
母猪怀孕过程中保持环境相对安静,可降低胚胎早期死亡。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进行适当合理运动,增强母猪体质,临产前停止运动,防止机械流产。
临产期母猪母猪怀孕期满110天后,可适当投喂一些哺乳期的饲料,并在日粮中增加麦麸比例,每天每头投喂1.5-2公斤。
但在母猪产前2-3天,尤其是产仔当天减少饲料投喂量,可减少乳房炎的发生和粪尿污染产床。
在母猪分娩结束后,肌肉注射催产素20-40单位,促进胎衣和子宫内容物的排出,加快子宫恢复,促进泌乳。
哺乳母猪母猪在产仔当天10小时内不要投喂饲料,只供给充足的饮水,冬季饮温水。
仔猪出生2-5天内尽早哺足初乳,并保持乳房清洁卫生。
母猪产后2-5天,日投喂量每头1.5-2.5公斤,6天后根据母猪带仔猪数采用哺乳期的饲养标准,产后10天起逐渐增加饲料投喂量,直至泌乳高峰(产后25-30天)停止加料。
种公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种公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合理分群
根据公猪的品种、年龄、体型、体重和采精频率进行合理分群,避免发情期相冲突,保证每头公猪都有足够的采配机会。
一般采用“三三”分群法,即将三头同龄、同体型、同体重的公猪编为一组,每组公猪分别进行饲养管理,并按照年龄、体型和体重相近的原则进行配种。
二、定时采精
对于种公猪而言,定时采精可以保持其精液品质,同时也有助于掌握其精液的生理变化。
一般每周采精1-2次,采精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采精过程中,要保持采精室的卫生和安静,避免对公猪造成应激。
三、饲养管理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对其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在饲养过程中,要保证饲料营养全面、新鲜、易消化,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生理需求。
同时,要保持饮水充足、清洁卫生。
此外,还要注意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和配种能力。
四、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种公猪是保证其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措施。
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老配早、少配晚、壮配中间”的原则,避免过度使用或闲置不用。
同时,要注意观察公猪的体况和精液品质,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营养。
此外,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保证其健康状况良好。
五、做好记录
做好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记录是掌握其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记录的内容包括采精频率、精液品质、饲料消耗、饮水量、免疫接种等。
通过记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也有助于总结经验并进行改进。
《种猪的饲养管理作业设计方案》

《种猪的饲养管理》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种猪的饲养管理》是畜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种猪的基本生理特性、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防控知识,培养学生对种猪养殖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1. 熟悉种猪的生理特性和饲养管理技术;2. 掌握种猪的饲养环境要求和饲料配制方法;3. 进修种猪的疾病防控知识,提高疾病防治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种猪的生理特性和饲养环境要求;2. 种猪饲料的配制方法和饲养管理技术;3. 种猪常见疾病的防控知识;4. 种猪的选育和繁殖技术;5. 种猪养殖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教室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讲解种猪的生理特性和饲养管理技术;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到养殖场实地参观、操作,进修种猪饲养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种猪饲养管理中的问题;4.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种猪饲养管理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五、作业设计方案1. 作业一:种猪饲养环境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养殖场,进行种猪饲养环境的调查,并撰写一份报告,包括养殖场的布局、设备、通风、卫生等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2. 作业二:种猪饲料配制方案要求学生根据种猪的发展发育需求,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饲料配制方案,包括原料选择、配比比例、加工方法等,并进行实地操作和效果评估。
3. 作业三:种猪疾病防控方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常见的种猪疾病,调研其病因、症状、防治方法等,设计一份疾病防控方案,并进行模拟演练和效果评估。
4. 作业四:种猪选育和繁殖方案要求学生根据种猪选育和繁殖的原理,设计一份选育和繁殖方案,包括选种、配种、繁殖管理等内容,并进行实地操作和效果评估。
六、评分标准1. 作业内容完备、准确,符合要求;2. 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操作方法清晰明确;3. 实地操作效果良好,能够展示出专业能力;4. 展示和讨论能够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种猪的饲养管理作业设计方案-畜禽生产》

《种猪的饲养管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猪的基本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要点;2.精通种猪的饲养环境要求和饲养技术;3.学会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规划,提高养殖效益。
二、教学内容:1.种猪的生理特点及分类;2.种猪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3.种猪饲养环境的建设;4.种猪饲料的配制与喂养技术;5.种猪繁殖管理及选种要点。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讲授种猪的基本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要点;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援助同砚理解饲养管理的重要性;3.实地考察:组织同砚去养殖场实地考察,了解种猪饲养环境和实际操作状况。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种猪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引起同砚的爱好,激发进修乐观性;2.理论讲解:讲解种猪的生理特点、常见疾病、饲养环境要求、饲料配制等内容;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饲养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4.实地考察:组织同砚前去养殖场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过程;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援助同砚稳固知识点,解决疑惑。
五、作业打算:1.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了解种猪的饲养管理知识;2.结合实际状况,设计一份种猪的饲养管理规划,包括饲料配方、饲养环境建设、疾病防控等;3.撰写一份关于种猪饲养管理的调研报告,包括市场需求、进步趋势等内容。
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教室参与、作业完成状况等;2.期末考试:对同砚对种猪饲养管理知识的精通状况进行考核;3.作业评判:对同砚设计的饲养管理规划和调研报告进行评分。
七、教学资源:1.教材:《种猪饲养管理学》;2.文献:相关学术期刊和专业网站的资料;3.实践基地:当地的养殖场和种猪繁育中心。
八、教学效果评判: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同砚能够全面了解种猪的饲养管理知识,精通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为将来的从事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课时一、作业背景在农业生产中,养殖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之一,而种猪的饲养管理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
种猪场管理制度范文

种猪场管理制度范文种猪场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种猪场的管理,提高种猪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保障种猪的生产安全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种猪场。
第三条种猪场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确保种猪的饲养和繁殖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条种猪场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种猪的管理和繁殖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种猪场应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六条种猪场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工作。
第七条种猪场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种猪的来源、繁殖情况等重要信息。
第二章种猪场基础设施和设备第八条种猪场应有合理的场地布局,保证种猪的生产环境和改良效果。
第九条种猪场应具备合适的饲养设施,包括饲养舍、饲料储存仓库等。
第十条种猪场应配备必要的养殖设备,如喂料器、饮水器等。
第十一条种猪场应保持场地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工作。
第十二条种猪场应有紧急救援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第三章种猪进口管理第十三条种猪进口前,应向相关部门申请,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检疫。
第十四条进口的种猪应具备健康证明和繁殖性能证明。
第十五条进口的种猪应进行隔离观察,观察期不少于30天。
第十六条进口的种猪应在隔离观察期结束后,再进行繁殖。
第十七条进口的种猪应进行标识和登记,建立档案管理。
第四章种猪选配和饲养管理第十八条种猪应根据繁殖目标和品种特点进行选配。
第十九条种猪场应建立健全的选种和饲养管理制度,确保种猪的生长和繁殖水平。
第二十条种猪饲养过程应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给养、环境调节等。
第二十一条种猪应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及时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第二十二条种猪死亡的应进行尸体解剖和病原学检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控传染病。
第二十三条种猪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剂。
第五章种猪繁殖和产仔管理第二十四条种猪应根据繁殖指标和繁殖计划进行配种。
第二十五条种猪产仔前,应提前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建立产房、清洁消毒、饲料准备等。
种猪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案

断奶期
营养饲喂和断奶管理
促进产仔健康成长,母猪快速恢复
逐步降低母猪饲料,增加产仔饲料,加强环境卫生,密切观察产仔健康状况
保育期
疾病防治和管理
保障产仔健康成长,提高生产效率
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保持环境清洁,及时处理疾病问题
淘汰期
选种和淘汰
保证良种传承和生产效益
根据生产计划和产仔的生长情况进行选择和淘汰,确保良种和生产效益
种猪场哺乳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饲养管理方案
饲养阶段
内容
目标
措施
妊娠期
饲喂、管理及疫苗接种
保证母猪身体健康,胎儿正常发育
合理控制饲料摄入量和营养成分,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
分娩期
充分准备、引导生产
顺利完成母猪分娩,保护产仔安全
准备好分娩间、工具等设备,对分娩进行引导和监测
哺乳期
饲喂、管理及环境控制
保证产仔健康生长,母猪身体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种公猪
对于种公猪的选择 , 不仅根据谱系 、 本身体质外 形 , 重 要 是 必 须 通 过 后裔 测 定 的 结 果 , 更 成绩 优 秀 、 遗传性确实的公猪才能正式投入配种。 般来说 , 本地种公猪于 8 l 月龄 , O 体重 5~ 0 0 6
一
良好 的通 风换 气 。 禁止饲 喂发 霉 变 质 和有 毒 的饲 料 , 供给 清洁饮 水 。对 妊娠母 猪 态度要 温 和 , 不
病 较 多。 要 保持 猪 舍 的清 洁卫 生 , 意 防寒 防暑 , 持 有 注 保
供天改喂 潮拌料 , 饲料量可达到饲养标准规定量。最好 日喂 3 次, 有条件的话可加喂一些优质青绿饲料 。 母 猪 哺乳 期 的需水 量 大 , 天 可 达 3 每 2升 。只有
种
要打骂惊吓。 每天都要观察母猪
吃食 、 饮水 、 粪便和精神状态 , 做 刹、 到 防病 、 治病 , 期驱虫 。 定
千克开始进行配种为宜 ;引入外种的中型品种公猪 于 1— 2 0 1 月龄 , 体重 10 1 千克以上 ; 大型品种公猪在 l 2月龄 , 体重 10 4 千克以上。 种公猪的饲养以能够保 持其生长和原有体况 即可 ,不能过肥 。每天单独喂
加 到 最大 限度 , 体重 的减 少降 到最低 程度 。
从分娩当天开始 ,提供新鲜饲料 ,尽量让其多 吃 。通过 提 供高 能 量 日粮 , 加 能量 的 摄入 , 增 给予 足
够 的蛋 白质 , 以保 证在 断奶 后及 时发 情和 排卵 。在哺 乳期 如果 蛋 白质 不 足 ,会影 响断奶 后 母 猪 的发 情 和 受 孕 , 别是 对 于初 产母 猪影 响较 大 。通 常是 要初 应 特
驯、 行动稳重 、 睡 、 巴 自然下垂 、 贪 尾 阴户缩 成 1 条 线 、驱 赶 时夹 着尾 巴走 路 等 现象 ,可初 步 判 断为 妊 娠。
在妊 娠期 要 给予 精 确 的 日粮 ,保 证胎 儿 良好 的 生长 发育 , 少 胚胎 死 亡率 , 减 并使 母 猪产 后 有 良好 的 体 况 和泌乳性 能 。妊娠母 猪 每天 可饲 喂 1 ~ . 克 . 27千 8 饲 料 。 通 常 在 妊 娠 期 的 最 后 12星 期 ,增 加 料 量 ~
1  ̄ .千克 , .1 0 5 有利于提高仔猪 的初生重。 妊娠母猪的管理可分小群饲养和单栏饲养。小 群饲养就是将配种期相近 、体重大小和性情强弱相 近 的 35头母 猪 , 同 圈 内饲养 , — 在 到妊 娠后 期 每 圈饲 养 23  ̄ 头。小群饲养的优点是妊娠母猪可 以自由运 动, 食欲旺盛 ; 缺点是如果 分群不 当, 胆小 的母猪吃 食少 ,影响胎儿 的生长发育。单栏饲养也称定位饲 养, 优点是采食量均匀 , 缺点是不能 自由运动 , 肢蹄
2 3次 , 日饲 喂量 为 23 3 ~ .~ . 克 ,配种 期 为 34千 0千 ~
3 分 娩 母 猪
产 仔 前 l 期 妊 娠 母 猪 赶 星
肇 猪
的
饲
人产房 , 上产床前将母猪全身冲 洗干净 ,减少初生仔猪的疾病。 在分娩时和泌乳早期 , 饲喂抗生 素能减少母猪子宫炎和缺乳症 的发 生 。产房要 彻 底清 扫 , 并用 火 碱 溶液进 行 消毒 , 有条 件 的最
之内分泌的乳汁 ,其 比常乳浓 , 含有 较 多免 疫球 蛋 白。 初乳含 有 镁盐 , 具有轻泻作用。仔猪出生
后 , 尽 快 吃 到初 乳 , 要 以增 强抗
病力。
管
理
4 哺 乳 母 猪
如 果 母 猪 配 种 后 大 约 3星 期 没 有 再 次 出 现 发 每头 哺乳 母 猪 的 日产奶 量 大 约 为 7千克 ,所 以 一 、 省 鞍 山市、 山区畜 牧技术 推 广站 辽宁 膘 明 显 千 情 温 哺乳 期 应 当喂好 。总 的 目标是 使 哺 乳母 猪 采 食 量增 情 , 且 有 食 欲渐 增 、 并 毛顺 发 亮 增 性
也 要 检查 12次 。 -
用灯 ,冬季还应准备 仔猪保 温
箱 、 外线 灯或 电热板 等 。 红 初 乳 主要是 指产仔 2 时 4小
养
2 妊娠母猪
饲养妊娠母 猪的中心任务是保证胎儿能在母体 内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 , 防止吸收胎儿 、 流产和死胎 的发生 。并保证母猪生产 出数量多、 初生体重大 、 体 质健 壮 和均匀 整齐 的仔 猪 。
立固定的时间内进行 ,利用 条件反射养成规律性 的 生活制度 , 便于管理。配种前必须用清水将生殖器官
上沾 有 的粪污脏 物洗 净 ,再 用 01 . %高锰 酸钾 溶 液消
毒, 防止病原体感染生殖道 , 引起 炎症或其他疾病 。 平时还必须注意刷拭和修蹄。实行人工授精的公猪, 每次采精后都要检查精液品质 。如果采用本交 , 每月
好 用熏 蒸 法消毒 。 产前应 准备好 高 锰 酸钾 、 碘酒 、 干净 毛 巾 、 明 照
克 。种公猪的生活环境应清洁 、 干燥 、 空气新鲜 。另
外 ,还 要 制定 全场 种 猪选 配 计划 ,并加 强种 公猪 运 动 。饲 喂 、 精或 配种 、 动 、 采 运 刷拭 等 各项作 业都 应设
保 i充 足 清洁 的饮水 , 能有正 常 的泌乳 量 。 正 才
要 随时清扫粪便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和 良好的 通风。冬季应 注意防寒保温 , 产房应有取暖设备 , 防
止
施
平坦 , 特别是产床要 去掉
突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