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格局:冷战与两极
主题48美苏争锋(两极格局、冷战)
雅尔塔三巨头会议
“冷战”的概念(Cold war)
• 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 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 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
局 部 热 战
美苏全球对抗的冷战格局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表现一、美苏之间——军备竞赛
项目 原子弹
热核炸弹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多弹头导弹(MRV) 反弹道导弹(ABM) 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 远程巡航导弹
全面冷战
苏联(年)
1949 1953 1957 1968 1968 1968 1975 1984
1949年, 美国 、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 的代表在 华盛顿 集会,签定了《 》, 北大西洋公约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 苏联的 军事政治 集团。
知识小结
对象: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 国 的 “ 冷 战 政 策 ”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 形式: 形式,进行遏制 杜鲁门主义 (全面开始)
美国(年) 1945
1952 1958 1960 1966 1972 1970 1982
-------- 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 《全球通史》(下)
表现二、德国分裂——柏林墙
全面冷战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 柏林墙全长169.5公 里。沿墙修建了253 个了望塔、136个碉 堡、270个警犬桩。 此外,还有一接触时 就会发出信号的铁栅 栏119.5公里。
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抗与全球格局的重构
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抗与全球格局的重构在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抗与全球格局的重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二战后巨大的战争诠释震荡,世界正面临着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与影响力争夺。
这一时期,美国与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对抗,推动了全球格局的重新塑造。
一、冷战爆发与中美苏两极对抗冷战的爆发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二战后两个大国所代表的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对立。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代表,苏联则代表社会主义,两个意识形态的冲突使得两国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对抗。
各自的意识形态不仅仅停留在国内,还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制度输出到全球。
二、美苏两极对抗的政治与军事层面在政治层面,美国和苏联都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美国通过声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北约等方式,使得西欧国家的政治制度与其相似,并且借助美国的经济援助,加强了与这些国家的政治合作。
苏联则通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将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同盟,努力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力。
三、美苏两极对抗的经济层面在经济层面,美国和苏联也展开了长期的竞争。
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和贸易合作,推动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并试图遏制苏联的经济扩张。
苏联则通过建立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资源进行军备竞争,并试图通过援助第三世界国家获得更多的政治影响力。
经济上的竞争成为了两国争夺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方面。
四、全球格局的重构美苏两极对抗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被分割成了两个大国势力范围。
东欧国家、亚洲一些国家以及拉美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层面分别与美国和苏联结盟,形成了两个大国阵营。
这种新的全球格局导致了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
然而,美苏两极对抗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紧张局势。
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都是冷战时期两国对抗所引发的战争。
此外,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一系列的军备竞赛和核武器扩散问题,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危机。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知识要点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知识点一、“两极”与“冷战”(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1、出现的社会背景――雅尔塔会议:①时间: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之际);②地点:在苏联的雅尔塔③参加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④主要内容:商讨有关战后的重大问题:并签订了雅尔塔协定⑤世界影响:a、显示了美苏实力均势b、对战后世界新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形成3、冷战:(1947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冷战”的概念: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的目的:美国要遏制共产主义,称霸全球(3)“冷战”出现的主要原因:①、二战后,德意日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为反苏、反共。
②、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力量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
③世界人民不想再遭受战争之苦,祈盼和平,反对战争。
(4)“冷战”被拉开的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反共演说)。
(5)“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对苏全面“冷战”的宣传书。
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美国要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即实行“冷战”政策,宣告了美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开始。
(6) “冷战”结束的时间(或两极格局结束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即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⑺“冷战”中最主要的表现:美苏争霸(8)、“冷战”中美苏争霸的具体表现: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美苏军备竞赛(核竞赛)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20世纪60年代美国侵越战争(9)、“冷战”主要特点:详见P7思考、①查找资料,回顾历史,思考非洲曾主要遭受过哪些国家的殖民统治。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 年,成立“华约”(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1)呈现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一 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这“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
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雅尔塔体系1、背景(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
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
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
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
②影响: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
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重新分布,国际关系逐渐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在这一趋势中,不再由少数几个超级大国主导全球事务,而是涌现出更多的全球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探讨冷战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特征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一、原因分析1. 冷战结构的解体:冷战时期,世界被划分为两个阵营,即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西方阵营在全球范围内失去了严密的结构和统一的领导,多极化的格局开始浮现。
2.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推动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贸易、投资、技术转移等活动的频繁发生,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依赖,也为多极化提供了条件。
3.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世界舞台上涌现出新的重要参与者。
这些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不断增强,主动参与全球事务,推动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二、多极化格局的特征1. 多个中心的崛起:除传统的超级大国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如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等也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形成了多个参与全球事务的中心。
2. 实力均衡的竞争:在多极化的格局中,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力量相对均衡,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方面主导全球事务。
这种竞争的格局使各国更加注重提升自身实力和影响力。
3. 多边合作的加强:为了应对全球性挑战,多极化格局下的国家更加重视多边合作机制,如联合国、世贸组织等。
各国通过协商、合作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强权政策。
三、多极化格局的影响1. 促进和平稳定:多极化格局削弱了单一大国的控制能力,防止了霸权主义的滋生,从而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和平稳定。
2. 推动经济发展:多极化格局下,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广泛深入。
各国通过贸易合作、投资合作等形式,在相互依赖中实现共同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3. 增加全球治理的难度:多极化格局下,各国意见的多样性和力量的平衡使全球治理变得更加复杂。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947.9成立共产党 和工人党情报局
“冷战”正式开始
经济 军事
1947年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
①时间及对象:1947年(又称为“欧洲经济援助计
委员会(形成了以苏
划”);欧洲(但东欧国家拒绝接受)②实质目的:帮 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
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扶持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 导的经济体系)
导致某些国家分裂,使国际关系日益恶化, 为日后地区冲突埋下了祸根(大国强权政治)
【知识拓展】冷战的表现——马歇尔计划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
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 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国家接受了美国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 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 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思考:两极格局下存在的四对基本矛盾:
美苏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矛盾 第三世界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
【读图明史】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
【解读】
从漫画一可以看出,二战后美日既“勾肩搭背”,“矮个子”又背后用枪,这说 明其关系是既合作又有矛盾斗争。漫画二表明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逐步成为世 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对美国态度逐渐 强硬。
3.冷战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稳定资本主义 4.冷战开始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冷战的全面开始
5.冷战的表现或措施: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5.冷战的表现或措施: 美苏冷战的重点一直在欧洲
领域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日益重要。
(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 对衰弱。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相对衰弱和日本、西欧、中国 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 趋势已经出现并深入发展。
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1)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2)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 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 条约》,_裁_军_取得重要进展。
(3)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_东_欧_ 事务,同意两德统一。
(2)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 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探究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材料一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 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 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 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论从史出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 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 (2)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以强大的经济 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 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和美日关系出现了 什么变化。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
冷战的特点 是什么?
既有缓和 又有对抗
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
多极化的趋势: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中国的发展
第三世界的兴起
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追求“政治大国”
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 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 尼克松正式访华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①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 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万隆会议,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②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 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两极格局的瓦解
东欧剧变: 1989年系列革命。最先在波兰人民共和国出现,后来扩展到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 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华沙条约组 织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 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
谢 谢 观 赏!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冷战与两极格局
分析美苏两国的对 外政策?
从合作走向了对抗,态度 逐渐强硬。
冷战与两极格局
2.两极格局(1)标志:20世纪 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 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认识:①两极格局是不对 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 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 及其盟国。②有些国家处于 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 度尼西亚等。
与二战之前相比:美国和苏联 在欧洲的势力大幅增加
与二战之中相比:美、英、法 与苏联的关系由盟友彼变成对 手
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三单元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知识点1:冷战(1)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表现①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即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1947年,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
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即华约,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结束: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4)影响①积极:美、苏两国势均力敌,使得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②消极: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造成了德国、朝鲜等国的分裂,引发了局部战争;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知识点2:德国的分裂概况①1948年6月,“柏林危机”爆发②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③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易错提醒美苏“冷战”期间,其所形成的两极格局并未囊括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而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图解史美苏冷战的对抗关联拓展柏林墙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
第二 三节 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
遭到苏联的强烈谴责,苏联和西方三国之间的关
系更加恶化。
20
(三)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爆发
1948年6月24日,苏
联全面切断了西战区
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和
货运,第一次柏林危
机爆发。国家局势顿 时紧张起来,形成战 后美苏第一次冷战高 潮。
等 待 运 送 生 活 用 品 的 飞 机 的 柏 林 居 民
美英联合对付苏联44一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一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美国的经济军事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实力美国经济对外扩张美国经济对外扩张的需要的需要美国的霸权野心遇到严美国的霸权野心遇到严重阻碍重阻碍经济上成为头号经济强国经济上成为头号经济强国军事上是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军事上是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国家战时经济战时经济和平和平经济经济需要海外市场和资源从而要求需要海外市场和资源从而要求对外扩张对外扩张苏联苏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民主国量主义国家的进步民主国量亚非等国家亚非等国家55一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一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美国对苏联奉行遏制政策美国对苏联奉行遏制政策遏制战略是两种制度斗争发展的遏制战略是两种制度斗争发展的产物
32
(二)马歇尔计划及“第四点计划”
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在第二任总统就职 演说中,提出了美国外交方面的四点主要行 动原则: 1、支持联合国; 2、继续推行世界经济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3、加强与爱好“自由”国 家的合作,反对侵 略威胁(即正在酝酿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 4、技术援助不发达地区。 前三点内容都是美国在战后已经或正在推 行的霸权措施,而第四点却是新提出来的, 后来被称为“第四点计划。
(二)马歇尔计划及“第四点计划” Ⅰ、马歇尔计划
1、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 首先, 战后初期,西欧面临的艰难的政治、 经济形势,为美国控制西欧提供了十分有 利的条件; 其次,欧洲是美国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 美国为了给自己过剩的商品和资本寻找出 路,夺取和占领西欧市场;扶植西欧经济 复兴和稳定西欧政局;增强遏制苏联的力 量,并进而离间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经过反复酝酿,抛出了援助欧洲复兴的计 29 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二单元)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二单元)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世界格局的演变一)战后世界新格局——“两极”与“冷战”2、两极格局的形成: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1955年,苏联的“华约”建立。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冷战开始的标志: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则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
5、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二)殖民体系的瓦解(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1、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印度作为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2、万隆会议的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表达了获得独立的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
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来求同存异的方针。
3、战后说明亚非国家崛起的事件非洲大陆民族独立运动的完成,结束了殖民统治时代;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亚洲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中东国家的觉醒等事件。
三)各国现代化的追求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再加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2、独立后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高速发展。
(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二战后,许多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3、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争取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世界两大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
世界两大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世界两大战争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20世纪是世界历史上变动剧烈的时期,其中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次大战不仅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更塑造了现代世界的面貌,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的一场全球冲突,战争导致几乎所有主要国家都卷入其中。
这场战争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 地缘政治重新定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地理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旧有的帝国崩溃,新的国家不断形成,例如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的解体,以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国家的出现。
此外,大战的结果还导致了中东地区边界的重组,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了种子。
2. 《凡尔赛条约》和创立国际组织:《凡尔赛条约》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协议,对战胜国的划分、赔款和战败国的限制进行了约定。
而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成立,这是第一个旨在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争端的国际组织。
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完全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 经济重组与经济衰退:战争导致了庞大的经济破坏,战胜国在战争结束后面临着重建的任务。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秩序发生变化,美国崛起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英国等旧大国的崛起遭遇了滑坡。
此外,废弃了金本位制度,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问题。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至1945年之间爆发,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毁灭性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1. 冷战与两极格局:战后,世界被划分为东西两个阵营,即美国和苏联领导的冷战时期。
这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激烈的意识形态、政治和军事竞争,导致全球政治格局从此被两极化所主导,对世界局势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2. 联合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的失败引起了对国际组织的重新思考。
冷战与两大阵营
美苏冷战与两大阵营关系简析冷战是美苏及其为首的两大阵营集团在二战后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一段时期,采取的除直接军事对抗外的一切对抗手段的斗争。
它是与热战相对应、贯穿于1947年至1991年的一种国际体系,时而形势严峻、两国激烈对抗,时而表现为长时间的缓和。
冷战的出现是各方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主导了战后整个世界格局和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
美苏两国在二战后逐渐由合作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立。
这一结果其实在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就已经显露端倪(美苏双方在战后不同的利益要求——苏联要求维护国家安全、划定势力范围、确保战后优势地位,而美国则构想实施全球扩张战略)。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法西斯国家的相继投降,美苏两国的合作基础便不复存在。
但由于美苏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足以毁灭整个地球数次,因而尽管双方有时形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甚至在局部地区导致“热战”,但最终都未演化成直接的军事对抗。
美苏冷战更多的表现为双方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为工具、在维护各自价值观的外衣下、争夺各自的战略利益。
也就是说,美苏冷战并不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根本原因还是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国利益相悖。
虽然冷战一直表现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但不过是一个美苏追逐国家利益的外在“幌子”罢了。
冷战的开始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笼为标志。
“杜鲁门主义”第一次把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美国基本国策公诸于世, 它标志着美苏战时美苏同盟正式破裂, 冷战正式开始, 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
“两极格局”是指以美苏为中心, 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世界中心地位丧失,美国在二战中国际地位迅速崛起,苏联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是国际秩序重新洗牌、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表现。
美苏两国在大战后期,维系其合作关系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崩溃,各自的战后战略意图被提上日程,国家利益冲突日益凸显。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对手)
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原因:
P108页: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随着又一代青年人被战火吞噬, 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与欧洲衰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美 国①成欧为洲世衰界落第,一美经苏济双、方势政均治力和敌军(事基强础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 掌分②二握强战制大后海,和权特平和别思制是想空由占权于主,它导一在。度战垄争断中核的武巨器大。贡苏献联而虽赢然得经很济高逊威于望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形成
3. 表现: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挑起)
政治 经济
1947年“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标志)
1947年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
军事
地缘政 治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对)
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1.目的: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 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学习目标: 1.研读史料,分析概括冷战发生的原因。 2.在梳理归纳冷战发生、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分析 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相互关联及两极格局的特点。 3.理解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是以苏联的妥协退让为前提的,认 识苏联解体对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概念辨析
1.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
2.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区别: 杜:政治上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马:淡化意识形态,隐蔽的经济手段反共反苏。
他(马歇尔)强调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 家和主义,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与杜鲁 门主义的表述不同,马歇尔计划刻意“淡化” 意识形态,并把东欧和苏联也包括在受援国之 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 时间
组成国家
性质
军 事 政 治 集 团
美国为首的 西方12个国 1949 家(资本主义 国家) 苏联为首和7 1955 个东欧国家 (社会主义 国家)
北约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南欧,针 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华约主要集中在东欧和苏联,针 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同北约 抗衡的欧洲军事集团。
思考:北约和华约组织成员主要集中在什么地 二战后欧洲政治军事集团的分布 区?针对的是什么地区或国家?
(2)《雅尔塔协定》
内容: ⑴美、苏、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法 西斯主义及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 ⑵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 战; (“外蒙”独立合法化,旅顺、大连被苏 军租用30年。) ⑶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 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全理会的 否决权。 (4)以美、苏为主角,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练习:
1、 “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发表这一演说 的是( B )
A、美国的罗斯福 C、苏联的斯大林 B、英国的丘吉尔 D、法国的戴高乐
2、“雅尔塔协定”是建立在: ( B
)
A、美英两国实力均势基础上的 B、美苏两国实力均势基础上 的 C、美强苏弱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
D、苏强美弱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 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 雅斯特,一幅横贯欧 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 落下来,在这条线的 后面,座落着中欧和 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 柏林、布拉格、维也 纳、布达佩斯、贝尔 格来德、布加勒斯特、 和索非亚——所有这 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 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 围之内。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 什切青——波兰的西北部 ;里雅斯特——意大利的东北 部。
思考:根据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 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2)华约(华沙条约组织) 时间 :1955年 国家: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
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总部:莫斯科
目的:
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约,既用来 同美国和西欧抗衡;也可以进一步控 制东欧。
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简表
名称 全称
北大西 北约 洋公约 组织 华约 华沙条 约组织
①“铁幕演说” 民主国家的建立 A.①②
D
)
② 雅尔塔协定 ③人民 ④杜鲁门主义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的危机事件是 A.建立柏林墙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C
)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 家”两个敌对堡垒。美国对外政策的 总原则是: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自 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想把共产主 义强加给他们的侵略活动。美国对受 到共产主义威胁需要援助的国家给予 金钱、原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1.“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分别指什么?美国 帮助自由国家对抗共产主义威胁和侵略的方式是什 么? 2.杜鲁门演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美国要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侵略以外的 一切手段,即实行“冷战”政策 。
冷战(争霸)表现二
美苏军备竞赛
漫天奇光异彩, 有如圣灵逞威, 只有一千个太阳, 才能与其争辉.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它首次使 用在哪个国家身上?
冷战(争霸)表现三
古巴导弹危机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 苏什么态势?优 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物 分别是谁?
古巴导弹危机为什么没有导致战争爆发?
(1)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两国都具备相
(2)美苏争霸的重点: ——在欧洲 为什么美国将称霸的重点放在欧洲呢?
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 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 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3)美苏争霸的主要表现形式: ——“冷战”
(三)冷战: 1、冷战的含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采取了除军事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 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
当的军事实力,拥有足以毁灭地球的核武
器。
(2)但也正因为如此,双方互相威慑,彼 此牵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3)苏联军事实力稍逊于美国,赫鲁晓夫
只好妥协,最终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冷战(争霸)表现四
美国侵越战争
美国侵越战争时期, 美国国内对战争的 态度是怎样的?说 明了什么?
说明了:人民不想 再遭受战争之苦, 祈盼和平的愿望。
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 爱尔兰和南斯拉夫(欧洲社会 主义国家中唯一没有加入的)。
在地图上找一找,欧洲有哪几个国家既没有参加 北约也没有加入华约? 二战后欧洲政治军事集团的分布
3、美苏争霸: (1)世界格局由两大阵营对峙转变为美苏争 霸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膨胀起 来,在军事力量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 国…… 以工业总产值为例,1950年苏联只及美国 的30%,但到50年代末,上升到美国的65%,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在洲际导 弹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
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2、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实质:社会制度之争)
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1)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时间:1949年 国家: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 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总部:布鲁塞尔
特点:集体防御,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西欧一
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
P6的约国 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 攻击”“缔约国可采取包括武力在内 的行动”。
(一)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主要政治力量在国际关系 中所处的地位及力量对比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 使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东西方两大 阵营的对峙 (战后初期)
美苏争霸 (60—80年代 末)
多 极 化 趋 势
两极
(二)两极:
(1)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年2月4—11日 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参与国:苏联、美国、英国 主要人物: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结果:签定《雅尔塔协定》 影响: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雅 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 深刻影响。
3、对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 响的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二战后世界 头号强国是( 美国);美苏争霸的重 点在( 欧洲 );美苏争霸的主要形 式是( 冷战)。
4、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是 ( D ) A.北约的出现 B.华约的出现 C.欧盟的建立 D.北约和华约的出现
5、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1)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 实力称霸世界; (2)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 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 (3)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美国不敢贸 然发动战争。
2、冷战 政策开始 的标志:
1946年“铁幕演说”—发出了信 号 1947年“杜鲁门主义—
*为什么说“铁幕演说” 和“杜鲁门 主义”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 他们都提出了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 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 动。
战后对德国的处置
冷战(争霸) 表现一 东部: 苏联占领区 西南部: 美国占领区 西北部: 法国占领区 西部: 英国占领区
冷战(争霸)表现一
柏林墙大事记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 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 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 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 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无 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和 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 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 越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 墙者被打死。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 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 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 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美国民众的反 战示威
这些图片反映了冷战的哪 些表现?
柏林墙、核竞争、古巴导 弹危机、美国侵略越南战 争。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两极对峙中,世界上 的局部战争都与美苏两个大国有千丝万 缕的联系,但两国却未曾发生直接的大 规模军事冲突.你能说说其中的一些原 因吗?
两国的军事实力能够抗衡,实施了恐怖下 的战略平衡;战后的人民渴望和平……
划分的结果是:
在欧洲,东德及东欧国家是苏联的势力范 围,欧洲其他部分则为美国所控制。
在亚洲,苏联所获利益的范围和程度是: 维持外蒙古现状,恢复苏联在日俄战争中失 去的“权益”,千岛群岛交于苏联,而亚洲 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丘吉尔: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 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 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 英国小毛驴。” 影响: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
一、《雅尔塔协定》的签定对战后世界两极 格局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 二 “冷战”政策的形成: 1、冷战政策: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军 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2、时间:1945年-1989年 3、标志:“ 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 4、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两大集团的出现,标 志着东西方对峙局面的形成。 5、冷战的表现和特点:见课本
全面“冷战”的开始
3、冷战(美苏争霸)的主要表现:
(1)柏林墙的建立 (2)美苏军备竞赛 (3)古巴导弹危机 (4)美国侵朝战争、 (5)美国侵越战争(1961—1976年) (6)苏联侵阿富汗战争(1979—1989)
4、冷战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