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音节变双音节词推知法。
3、相与步于中庭()学法指导: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法止此耳《黔之驴》
3、月色入户()4、怀民亦未寝()
5、相与步于中庭()6、盖竹柏影也()
7、闲人()
重点句:
1、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写作背景: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本文为这一时期所作。同期,他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记承天寺夜游》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
设计人:刘媛媛审核人:胡爱民序号:
班级:姓名:组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文本,掌握重点实词、虚词音、形、在句中的意思。
2、赏景析情,体味作者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自己预习课文,找出疑难尝试解答。
2、同伴探讨,小组研究,全班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柳宗元写《小石潭记》与苏轼写《记承天寺夜游》时,同样是被贬在外的处境,比较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我的问题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
请参考以下几项内容:
1、完成单子情况2、主动帮助同伴3、主动展讲4、主动补充与质疑
5、纪律情况
(此处也可以作这样的设问:
为何自称“闲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问题六、语言赏析
1、结合文章内容,品味“欣然起行”的妙处。
2、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句,也是写月色,请你与本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相对比,品味其不同的妙处。
问题七、比较阅读:
在现实不如意的境况中,能够做到通达乐观,积极向上,对于美,永怀纯净的体味之心,才能做到不汲汲于功名利益,从容流连风景。
重点
难点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念、步、寻)、虚词(但、遂、耳)在文中的用法。
2、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
3、能结合背景资料,感受作者的心境。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1、熟读文章,解决字词障碍。
预习评价
学法指导:
一定要在预习完的基础上,闭卷完成。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
问题一、朗读课文,正字音。
解()衣藻荇()遂()至未寝()
问题二、结合课下注解,自译全文,找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
重点词:
1、念无与乐者()学法指导: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学法指导:以已知推未知:遂以名楼《黄鹤楼》
()
问题三、作者用短短的58个字写了夜游承天寺的所见所感,用字虽然不多,但事情的来龙去脉却交待得很清楚,请你仔细阅读第一段,从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问题四、2、苏轼为什么非要到承天寺找张怀民?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五、文章第二段18个字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令人神往。而第三段笔锋一转,以议论作结,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与背景,体味分析此段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2、结合工具书,自己翻译文章。把翻译不出来的地方做上标记。
3、在翻译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层次、中心、写法、情感等。
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1、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荀、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3、相与步于中庭()学法指导: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法止此耳《黔之驴》
3、月色入户()4、怀民亦未寝()
5、相与步于中庭()6、盖竹柏影也()
7、闲人()
重点句:
1、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写作背景: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本文为这一时期所作。同期,他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记承天寺夜游》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
设计人:刘媛媛审核人:胡爱民序号:
班级:姓名:组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文本,掌握重点实词、虚词音、形、在句中的意思。
2、赏景析情,体味作者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自己预习课文,找出疑难尝试解答。
2、同伴探讨,小组研究,全班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柳宗元写《小石潭记》与苏轼写《记承天寺夜游》时,同样是被贬在外的处境,比较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我的问题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
请参考以下几项内容:
1、完成单子情况2、主动帮助同伴3、主动展讲4、主动补充与质疑
5、纪律情况
(此处也可以作这样的设问:
为何自称“闲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问题六、语言赏析
1、结合文章内容,品味“欣然起行”的妙处。
2、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句,也是写月色,请你与本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相对比,品味其不同的妙处。
问题七、比较阅读:
在现实不如意的境况中,能够做到通达乐观,积极向上,对于美,永怀纯净的体味之心,才能做到不汲汲于功名利益,从容流连风景。
重点
难点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念、步、寻)、虚词(但、遂、耳)在文中的用法。
2、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
3、能结合背景资料,感受作者的心境。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1、熟读文章,解决字词障碍。
预习评价
学法指导:
一定要在预习完的基础上,闭卷完成。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
问题一、朗读课文,正字音。
解()衣藻荇()遂()至未寝()
问题二、结合课下注解,自译全文,找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
重点词:
1、念无与乐者()学法指导: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学法指导:以已知推未知:遂以名楼《黄鹤楼》
()
问题三、作者用短短的58个字写了夜游承天寺的所见所感,用字虽然不多,但事情的来龙去脉却交待得很清楚,请你仔细阅读第一段,从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问题四、2、苏轼为什么非要到承天寺找张怀民?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五、文章第二段18个字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令人神往。而第三段笔锋一转,以议论作结,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与背景,体味分析此段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2、结合工具书,自己翻译文章。把翻译不出来的地方做上标记。
3、在翻译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层次、中心、写法、情感等。
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1、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荀、其弟苏辙并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