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与STS

合集下载

试论STS教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试论STS教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进 行 S S教 育 的探 讨 。 T 关键词 S S教 育 初 中 科 学 T
中图分类号 : 3 G6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7 — 8 4( 0 8) 1 0 5 0 学 ( c n e 、 si c ) 技术 (eh o g 和社会 ( oiy 的英 e tcnl y) o sc t) e 文首字母缩写 , 它诞生于 2 O世纪 6 O年代的美 国, 国在 1 8 我 9 8年召 开了 S 专题研讨会 。它是一 门研究科学 、 S I 技术和礼会关系的交叉 学科 , 不仅 理论性强 , 而且是一 门应用性很强 的实践学科 。 T S S教育 强调科学 、 技术 、 社会三者 的兼 容 , 它要求增强 对科学与技术 、 科学 与社会 、 技术与人类生活 等方面关系的认识 , 从内容上探 索科 学课 程怎样 从纯科学 的框架 中跳 出来 ,从方法上要多培养学生的参与 、 交流 、 合作 、 决策及创新等能力 , 索怎样 从一些现实问题出发进行 探 学习。 I 教育体 现了一 种新 的价值 观。 S S 通过 S S T 教育 , 使教学 目标 从认知 、 情感 、 技能三维 扩展 到认知 、 情感 、 能 、 技 社会 四维 , 生除 学 掌握科 学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 能外 , 还要学会关心人 、 关心人类 , 理 解科学的社会 价值 , 树立正 确的科学利弊 观。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 科学本身无所谓是好是 坏 , 合理地应用科学 可以造福于人类 , 不合 理地使用或滥用科学会 给人类造 成危害。 I 教育体现 了一种新的 S S 科学观。科学已 由近代 的纯科学变 成综合学科 , 由小科学变成大科 学, 科学已成为人类文明的主流 , 它广 泛地渗透到政治 、 经济 、 法律 、 文化领 域等社会各 个方面 , 科学 、 技术 、 会之 间已形成一条 生物 社 链。 科学提供知识 , 技术提供应 用这些 知识 的手段和方法 , 社会则要 求我们 以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我们应 该如何去对待科学和技术 。 所 以, 通过 S 教育 , S I 要使学生树立新的科学观—— “ 大科学观 ”。要 认识科学 、 技术 、 社会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 , 要认 识三者 之 间构 成系统结构 的整体 功能 。S S T 教育还体 现了一种新 的教育 观 。科学教育不光要使学生掌握科学 知识 , 而且要使学生理解科学 方法 ,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 神 , 还要使学 生理解科学 与社会 、 科学与文 化等关系 , 主要包括概念 、 过程、 用 、 应 创造 和态度等五个方面。 除了 培养学 生一般能力 ( 感知力 、 注意力 、 记忆 力 、 思维 力 、 想象力 等 ) 外, 还要培 养学生的扩展能力 , 如信息处理 能力 、 问题 解决 能力、 创 造能力和决策能力等。 T S S教育 的发展对科学 教育产生 了深刻 的影 响, 加强 S 教育 已成为当今国际科学教育 改革的共 同趋 势 , S I 研究 并运用 S S T 教育 对我 国真正有效地落实 素质教育无疑会 带来 契机 并提供舞台。 在我国传统 的科学 教育 中 , s S教育 一直是 一个薄弱环节。特 r 别是 以分科体 系设置 的科学 课程 ,强调 的是学 科 的知识性 和逻辑 性, 从而限制了各学 科问的联 系 , 限制了科学知识和生产实际 、 社会 需要 的联 系, 与 S S教育的 目标是相违 背的 。长期 以来 , 们的 这 I 我 基础教育 ( 包括在科学教 育 ) 服务于升学 的倾 向严重 : 师为升学 教 而教 , 学生为升学 而学 , 科学 、 技术 、 社会 三者严重脱节 , 公众 的科学 素 养 普 遍 低下 。 由此可见 , 国的科学 教育 现状是不 容乐观 的。然而值得庆幸 我 的是在新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中 ,I 教 育已被明确纳入科学教 S S 育内容 , 全 面提高每一个学生 的科学素养” 已成了科学课程的核 “ 心理念 。新 的科 学课程标准—— 《 科学 ( - 7 9年级 ) 课程标准 》( 以 下简称 《 准》) 将 S 教育 和生命科学 , 标 , I S 物质科学 , 地球 、 宇宙和 空间科 学以及科学探究 ( 过程 、 法和能力 ) 起作为科学课 程的 方 一 五个内容领域 , 并提 出了具体 的目标和要求 。如何将这些 目标要求 渗透到学科领域 中去?如何将 S S T 教育和科学 探究有效地结 合起 来? 这是我们科学学科教师所面I 临的新 的任务和挑战 。 本人结合 自 己近年来在教学 中进行 的有关 S 教育 的尝试 ,并借鉴 国内外的 S I 成功经验 , 谈几点不成熟 的认识 , 以期引起 广大同仁 的进一 步思考 与 探索 。 1明 确 初 中 科 学 课 中 进 行 S S教 育 的 目标 要 求 和 任 务 、 T 《 准》 标 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 目标 , 而理解科学 、 技 术 与社 会的关系是现代公 民科 学素养的重要 内涵 , 通过 S S教育 , T

简述sts教育

简述sts教育

S T S 教育概述STS教育其实就是英文单词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科学、技术和社会。

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

STS教育的目的是改变科学和技术以及社会分离脱节的状态,使三者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STS教育的简介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

STS教的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

它强调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

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STS教育的特点STS教育认为在科学教育目标上,由过去片面追求个体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转向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在内的公民“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在内容构成上,倾向综合化。

学生面对的“生活世界”是完整的、统一的,而学生所进入的“科学世界”则以分科为特征。

“分科”课程固然有其“合法性”,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割裂了本来是完整统一的“生活世界”。

基于这一弊端,以综合化为特征的STS 教育自然就成为了改革的焦点。

近年来,英国的“社会背景中的科学”荷兰的“社会—中物理”、美国的“社会中化学“等著名的STS 项目,大多以学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或生活问题为中心来编排内容,试图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参与经济生活、政治决策、公众对话等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探究与体验。

由于STS 教育旨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因而它在教学方式上就必然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体验。

如果说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是立足于物质世界,是为了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旨在“说明”,那么,体验则是立足于精神世界,试图建构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意义与价值,旨在“理解”;有别于传统的科学教育,STS 重在唤醒主体的自我意识及情感体验,而不只是把联系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仅仅视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与手段。

科学教育中STS教育理论实践探讨

科学教育中STS教育理论实践探讨
S S 程 的 实践 探 索 , T 课 并对 其 意 义 和 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 关 键 词 : 学教 育 ; S S 研 究 ; 科 “T ” 实践
S S是 Si c( 学 1T cnlg( T ce e n 科 、eh ooy 技 术 ) Sc t( 会 ) 个 英 文 的 缩 写 词 , 和 oiy 社 e 三
念来说 ,其课程形 式和教学形式都反 映
出 了培 养 一 个 社 会 人 的 一 致 思 想 ,它 将
的一种科学教育思想 ,其宗 旨是培养具
有 科 学 素质 的公 民 。它强 调 面 向公 众 , 面
中的重要课 题之一 。现代教育 理论 的观
点 认 为 : 育 就 是 生 活 , 育 不 是 一 个 简 教 教
问题 的 能 力 。 S S教 育 是 科 学 教 育 改 革 中 新 兴 起 T
S S教育是 SS 学科建设 的重要 内 T T
容 ,它 的 发 展 对 科 学 基 础 教 育 产 生 了 深 刻 的 影 响 ,成 为 当前 国 际理 科 教 学 改 革
形成过程 中也有体现 。对 于 S S教育理 T
学 声 Ss 声 论 践蝴 救 中 T教 理 实
i 坤
摘 要 :T S S教 育 是 在 社 会 和 文 化 转 变过 程 q 产 生 的 , 的理 念和 实践 包含 了人 们 对 新 的 社 会 、 - 它 文化 模 式 的 重 新 i - 和 思考 。 . ̄ ke ,
它 是 融 合 科技 与人 文 意 识 为 一 体 的 素 质教 育 ,并 已成 为 培 养 科 学 素 养 和 技 术 素 养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本 文 介 绍 了科 学教 育 中设 置

sts教育

sts教育

STS教育概述STS教育,即科学技术和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关注。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学生往往只关注科学的实质性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STS教育则通过将科学与技术放置在社会背景中,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的创造过程、应用领域和社会影响,并对科学伦理、科学决策和公共参与等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介绍STS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实施方法和前景展望。

重要性STS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也会影响科学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决策。

因此,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STS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科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就业和道德伦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STS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和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STS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伦理观念。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和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

2.科学知识和技能:提供学生科学实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3.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背景、应用领域和社会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4.科学伦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科学伦理原则和科技发展的道德考量,培养他们对科技应用和科研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有敏感性和责任感。

实施方法STS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

sts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sts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STS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引言:科学、技术和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简称STS),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入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STS 教学设计中,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环节,这些环节的合理运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实施科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意识形成环节在STS教学设计中,意识形成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这一环节需要教师选取有足够吸引力的实际案例或问题,通过引发讨论和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研究兴趣。

二、知识研究与探究环节在意识形成后,学生需要对科学和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研讨活动、实验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和探究过程。

这一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价提供学科基础。

三、价值观启发环节在掌握了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STS教学设计中的价值观启发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群体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和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决策与行动环节在意识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后,学生需要进行决策和行动,以解决相关问题或改进现状。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合作,制定解决方案,并实际实施和评估结果。

五、评价环节STS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环节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卷调查、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对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STS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涵盖了意识形成、知识研究与探究、价值观启发、决策与行动和评价等环节。

STS教育的特点

STS教育的特点

STS教育的特点STS教育,即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应对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和知识。

STS教育从跨学科、实践性和社会性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以及科学知识的应用和交流。

下面是STS教育的主要特点:1.以问题为中心:STS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通过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现实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研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跨学科:STS教育突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将科学、技术、社会及人文学科进行整合。

它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视野。

3.实践性:STS教育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和理解科学知识。

它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观察、实验、调查和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社会性:STS教育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强调学生要了解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科学和技术的需求和期望。

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注社会问题,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5.基于问题的研究:STS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基于问题的研究。

它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实证研究和分析解决等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6.批判性思维:STS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鼓励学生质疑传统观点,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评估的方式来理解和评价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7.团队合作:STS教育倡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它通过小组活动、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8.多元文化:STS教育鼓励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科学思维和价值观。

它通过引入多元文化的案例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总之,STS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中心,跨学科地整合科学、技术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STS资料

STS资料

"STS”是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词,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简称。

STS教育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它是人类对科学技术发展与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

在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的当今社会,STS教育顺应了时代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致力于发展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注重对人的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科学素养的打造,强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物理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无论是从哲学还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研究阐述了STS教育的概念及STS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进行STS教育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依据以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实施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作者通过归纳罗列高中物理教材中的STS教育内容和编写问卷对咸阳市240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真实有效的反映了我国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现状,并结合调查结果对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然后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工作,将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理论相结合,通过三条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STS教育实践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科学素养。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STS教育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科技素质和教学水平。

当然,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对于STS教育而言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如何使STS教育在我国发展壮大还有待于我国课程专家,教育家,以及广大同行的共同努力。

2001年我国第八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课程改革中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STS教育

STS教育

3.社会(Society),科学技术转 化为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 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社会"则要求 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使学生懂得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和技术。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科学对技术 新知识的产生促进了技术 的作用 的变革 技术对科学 技术资源的可获得性将限 的作用 制或促进科学的发展 社会对科学 社会通过提供经费等手段 的作用 影响科学研究的方向
STS教育
(科学· 技术· 社会教育)
STS(科学· 技术· 社会)教育是 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 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 的科学教育。
现实意义
环境问题,食品安全、能源的浪费低效使用,资 源的枯竭都在提醒我们,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必须 考虑社会道德,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大力开展sts教育。
一、STS教育的内涵
1.科学(Science),科学不 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而且包含动 态的科学探究过程。现代科学观点 主张变“学”科学为“做”科学。
2.技术(Technology),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技术 在科学与社会之间起桥梁作用, 并把不同的学科综合起来。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学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 问题,技术则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的问题。因此,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在形式上 也是不同的。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概念、定 律、论文等形式;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 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科学产 品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可以商品 化。现代技术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商业色彩。
(2)、从技术的方法开始, 研究它们所凭借的科学理论,然 后进入由于使用那些设计所衍生 的社会问题。

探究活动的类型

探究活动的类型

探究活动的类型对于中学生进行的探究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大致可以从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场所等三个角度分类,在这里主要介绍前二种分类方法:1.从活动的内容来划分从活动的内容来划分,科学探究活动可分成以下三类:(1)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活动在这类探究活动主要指向具体的化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它是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活动次数较多的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科学探究对于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学习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应用化学知识的探究活动这类探究活动主要指向一些具体的化学科学知识的应用,该类探究活动是应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化学科学知识;可以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化学的观点和视角去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了解科学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对生产和生活的巨大贡献。

(3)STS方面的探究活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所以课标中STS方面的探究活动设计体现了新理念。

这类探究活动主要指向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选择为学生所熟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学知识内容。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学习,也可以逐步养成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可以使学生认识科学- 技术- 社会的一体性, 认识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注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正负两方面) , 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2、从完成活动的方式来分科学探究活动各类型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展开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从完成活动的方式来划分,可将科学探究活动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实验类、调查类和交流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随着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开始将STS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
践和研究方向:
1. 引入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讲述科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发现和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科学知识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2. 探究科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和探究科学问题,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掘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 研究现代科技: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文化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了解科技现代化的挑战和机遇。

4. 探索科学伦理和社会道德: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冲突,了解科学研究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5. 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
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总之,STS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科学教育理念,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为目标,强调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渗透STS教育
理念,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

三、案例探讨
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高度、计算时间等。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能够将 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适 当引入科技前沿的内容,如太空探测、高层建筑等,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 科技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未来展望
3、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 判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将被鼓励进行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以及对知识 和方法的批判性思考和运用。
四、未来展望
4、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未来的学习将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学生 将被鼓励独立思考、主动求知和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发展需 求。
2、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 严谨的科学态度。此外,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策略分析
3、改进教学方式。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问题式教学、项 目式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 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
2、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学校应该注重课堂内外实践教学 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场景。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 交流活动、英语角活动、英语演讲比赛等,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
3、强化文化意识教育
3、强化文化意识教育
文化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英 语国家和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例如,可以开设文化 差异课程、英语文学作品鉴赏课程等,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1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1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什么是STS教育STS教育的由来与发展我国理科教育和STS教育中国的STS教育研究急待研究的问题常初芳二、什么是STS教育显然,STS教育在西方国家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同样,在西方国家,STS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科学哲学的影响。

(一)科学(science)指自然科学。

由分科到综合,分科、综合并进,自然科学处在向高、精、尖全面迅猛发展的态势中。

科学不只是通过它的理论,更是通过它的应用,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中普及。

随着起源于科学的技术的不断革新,科学已经积累并逐步普及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

理科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

通常,以科学发现者的认识过程为范例,运用基本的事实及其变化,经过一定的逻辑(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并推理)过程,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理科教育的传统侧重在教师的教,传授前人的认识结论,学生只要认真地学,并且理解(明白前人的认识结论),也就够了,教学活动似乎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目的在于认同于认识结论。

“理”重于自然界。

自然界,作为事实只是为了导入于“理”,只是“理”的“实例”。

现代科学观点把科学视为一种不断前进和自我矫正的对于大自然的探究过程。

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科学探究的结果。

学校的科学教育也应侧重在科学的探索活动和研究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由此可领悟到科学概念的物质力量。

因此。

STS教育中的“科学”,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而且包含动态的科学过程。

在科学探索过程中还需要正确的科学态度(将自己的思维严格地服从于自然界,既不先入为主,也不主观臆断),顽强的科学精神(客观事实的辨认和界定),还要有先进的科学方法(包括正确的逻辑判断和推理)和正确的世界观(不是主观主义,也不是形而上学)。

现代科学观点的教学同传统教学的区别也许只是一字之差;变“学”科学为“做”科学。

认识主体的学生直接面对认识客观的自然界;自然界在青少年一代的认识活动中得到了应该得到的重要地位。

22年科学课程标准

22年科学课程标准

22年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和引导学校科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在科学素养方面获得均衡和全面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的要点,但请注意,这些信息可能会因地区或国家教育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1. 知识与理解: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关键的科学知识和原理,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基本概念。

2. 实践与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实践活动来学习科学,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3.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程标准通常要求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如何与社会互动,并认识到科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4. 创新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信息,解决问题,并对科学观点进行独立思考。

5. 跨学科学习: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与其他学科如数学、工程和技术等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6. 评估与反馈:课程标准还规定了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不仅
包括传统的笔试和实验报告,还包括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和同伴评价等形式。

7. 持续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科学课程标准会定期更新,以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8. 文化与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文化遗产和他人文化遗产的尊重。

9. 个性化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速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支持。

10. 教师专业发展:为了有效实施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门也通常会提供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机会。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科学教育,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对STS教育的认识

我对STS教育的认识

我对STS教育的理解通过学习,使我对STS教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STS(Science 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 社会)是科学、社会与技术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应用。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产物,是我国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它有助于构建一种适合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的新模式,有助于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是推行综合教育的新路子。

一、问题的提出:化学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人类社会很多方面是由化学学科延展以及化学学科分化之后与其他学科或科学共同构筑的。

诸如:国防建设,环境改善,能源开发,健康裨益,材料发展等。

有些方面甚至影响了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改变了人们处理问题的行为和方式。

可见化学为环境,能源,材料,生命科学等做出了贡献。

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化学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也越来越多地带给人类“恐惧”,并使我们周围的环境日益恶化,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化学正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正在走向绿色化,化学教育以及教学正在构建新的模式和创意。

而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课堂设置过度突出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注重物质结构在化学变化中的逻辑表征。

规范的教学程序,注重双基,突出分数的教学过程,使得化学教学常常在那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内容上打转转,忽略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使一个从初中学化学,高中学化学直到毕业的学生遇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却不甚了解,更难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所以,教师要持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满足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学习的需要,要选择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理解水平的内容,有意识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介绍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

二、初中化学STS教育的教育价值1.在化学教学中展开STS教育,能使化学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需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在应变中做事,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做人,懂得这些知识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对待、应用这些知识。

探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维度-教育文档资料

探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维度-教育文档资料

探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xx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标准和目标,系统调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并指出学生和教师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参考措施。

大凡来说,科学教学评价包括两个过程的评价:科学教学的评价和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即学习过程的评价)。

科学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用手段。

评价是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中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课堂教学的有用性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科学教学评价不仅是监控、评定、改进和管理课堂教学的工具,更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

如何有用地建立科学性、导向性、人本性、综合性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环节。

因此,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的四要素以及科学教学评价的原则探究建立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反思教学行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四个xx合理性分析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全部学科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综合课程。

相比于其他学科,科学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试图超越各个学科界限,将各个学科知识领域整合。

科学课程内容强调“整合”和“探究”。

科学课程一方面不是简单综合各科知识,而是将各学科知识融会整合成科学学习内容,从基本科学观念上理解科学概念。

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生活,认识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将科学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激发创造能力,形成社会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综上所述,科学课程内容不仅需要将三维教学目标进行结合与渗透,此外还要反映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因此科学各领域的详尽内容均按此科学素养的四要素: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目标统一设置。

什么是STS教育思想

什么是STS教育思想

什么是STS教育思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

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

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STS研究和STS教育始于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人们生活幸福,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生态、人口、能源、资源等等)也随之不断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TS研究和STS教育应运而生。

可以说,STS研究和STS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80年代中期引进了有关STS教育的理论,并对大、中、小学STS教育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在第十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上,一位加拿大高中教师提出的按照“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STS)”思想来组织实施科学教育的做法,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现在许多国家已将STS 教育作为理科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STS教育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的社会观的教育。

它要求科学教育面向现代化建设,注重渗透技术教育,使学生体验技术在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特征,理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价值。

它要求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联系,要把本国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特别重视与科学技术密切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人口、能源、生态环境等。

对科学教学中有效融入STS教育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对科学教学中有效融入STS教育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对科学教学中有效融入STS教育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作者:沈明健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1期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一个领域,越加显得重要。

所以,当今把STS教育融入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有其内在的必要性。

从关于STS教育的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来看,现状不容乐观。

试从实际出发,努力在平时的科学课堂中有效渗透更多的STS教育,凸显科学本质,发挥STS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关键词:STS教育;科学史;科学探究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注重发展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基。

科学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科学素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可见,“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一个领域,就越加显得重要,所以当今把STS教育融入我们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有其内在的必要性。

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在美国,在我国只有十来年的历史。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根据当前形势,科学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教育在7~9年级阶段的目标如下:1.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2.了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

3.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4.了解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5.了解技术设计的过程。

6.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那我们初中科学教育在STS教育方面现状如何呢?笔者对7~9年级的科学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关于STS教育的调查问卷,结合所得数据,对科学教学中STS教育渗透的现状分析如下: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STS教育这一薄弱区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对于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逐步地重视起来了,学生的科学观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sts教育

sts教育

sts教育STS教育的意义与发展科技与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教育,简称STS教育,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为主线的教育模式。

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本文将从STS教育的背景、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STS教育的意义与发展。

STS教育的兴起与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们开始关注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思考科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逐渐崛起,STS教育也应运而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STS教育在当今社会愈发重要。

首先,STS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对科学的基本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普通人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STS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研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其次,STS教育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给我们提出了挑战,需要有创新思维来应对。

STS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此外,STS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科技的发展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带来了诸多伦理和道德问题。

从科技创新到科技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STS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使他们具备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了解科技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学生将更加理性地面对科技进步的挑战,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中去。

应用STS教育理论优化科学实验教学研究

应用STS教育理论优化科学实验教学研究
要途 径 , 也是 学 习科学 的重 要 内容 ,是培 养学 生科 学 素 近 年 来 ,我 国 的 科学 教 师 在 实验 教 学 方 面做 了很 大 努 力 ,不 断地 开 发 便于 学 生 体验 、贴 近于 真 实 生 活的 实 验 活 动 。但 是 这 些 实 验 更 多 的 是 为 了 证 明 课 本 上 的 理
社会生活中普及的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应当力图使他
在 对 实 际问 题研 讨 过程 中 认识 和掌 握 科学 知 识 ,应尽 量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 中去理 解 ,认识科学概念和规律 。
这一教育理论 的基本特点是 :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 验科学。[ 3 1 因而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策略时更应注意 和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基本理论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 选择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 系的内容作为载体 ,以生活
强调 教学 内容 的现 代化 、社 会 化 ,注 重学 生从 实 际问 题 出 发进 行 学 习 。 S S教 育 是 S S 科 建 设的 重 要 内容 , T T 学
国际 理 科教 学改环 境 为基 础 进 行实 验教 学 活 动 。
应 用 S S教育理论优化科 学实验教学研 究 T
喻 杰
2 11 ) 0 38
( 上海市浦 东新区澧溪中学 , 上海
学 目标之一的 背景 下,文章针对
内容载体、教 学过程和教 学模式 并提 出可行的建议。 教 学形式
1 )0 — 0 2 0 0 10 1— 2
S S 科 学 (c ne 、技 术 ( e nl y 、社 会 T 是 Si c) e T c o g) h o (oiy Sc t)三 个 英 文 单 词 首 字 母 的 缩 写 。 S S教 育 是 近 e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科学世界与STS 复习(认真识记,自己管理自己!)1、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立体声与双耳效应的道理类似。

字母“STEREO ”表示立体声.2、乐音:波形是有规则的。

打击乐器:振动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打击的力量越大,声音越响。

弦乐器:弦绷得越紧,音调越高;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管乐器:靠气柱的振动发声;长的气柱音调低。

3、天坛的回音壁及圜丘都是利用声音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4、“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速”是速度单位: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5、凸面镜:使平行光线发散,可以扩大视野。

(汽车观看镜) 凹面镜:使平行光线会聚。

(手电筒的反光面、太阳灶、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的反光镜)6、光只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7、光谱的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红外线)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线)。

散射的特点:波长越短越容易散射。

散射的条件:在大气层中(真空不会发生)。

散射的现象及应用:中午的天空是蓝色的,晚上的天空是红色的。

用黄光做雾灯。

8、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

用φ表示。

眼镜的度数的计算 公式:f1100⨯=φ【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用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用负数。

】眼镜的度数越高,镜片的凸、凹程度越大,说明眼镜近视或远视的程度越严重。

9、血液是调节体内温度的重要媒介。

人体内肝脏的温度最高,接近38℃。

10、由于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气压越低,沸点也就越低。

在高山会出现许多怪现象:“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开水不能消毒(不能用开水对体温度计消毒)。

11、电冰箱后面用长后会发热,这不是电流的热效应,而是液化放的热。

由于氟里昂容易破坏臭氧层,现代一般用R134a 、环戊烷来代替氟里昂。

12、沙漠里的雪眨眼工夫没有了的原因:这是升华现象。

13、不但在输电线路中有电流,生物体内也不电流。

心电图:就是利用心脏跳动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4、用完的电池应该交到回收站去。

为了保护环境,应该使用优质电池。

15、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比金属差、比非金属强,常常称做半导体。

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三极管。

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零。

这就是超导现象。

若电阻没有电阻,输送电能时就不会有损耗,就可以不考虑高压输电了,电动机也就不会发热了。

16、鸽子、海龟、鳗鲡等利用地磁场进行导航的。

17、磁悬浮列车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使两接触面分离(即列车悬浮中空中)来减小摩擦力。

18、软磁性材料:一般用软铁来做,磁性容易消失。

硬磁性材料:一般用钢来做,磁性不容易消失。

硬磁性材料可以做成永磁体,还可用来记录信息(如磁带、磁卡。

录音机先把声信号变成强弱变化的电流,再产生强弱变化的磁场。

放音时,磁头产生变化的感应电流,电流经过放大后使扬声器发声。

19、微波炉是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微波炉不能使用金属容器,玻璃门上有金属网,可以防止电磁波的辐射。

20、音频、视频信号分别接到电视机上标着A 、V 字母的插口上。

射频、视频、音频的频率由大到小的顺序:射频>视频>音频;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21、电视是用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来传递信号的,现代电视将采用数字信号来代替过去的模拟信号。

22、光缆由于频率很高,传输量就多。

光缆传输比电缆传输的信息量要大。

23、激光的应用:①由于光的频率很高,且光波也属于电磁波,可以用激光来传递信息;②由于激光束的平行度特别好,可以用来测距。

如激光测距雷达、激光还可以用来准直;③激光亮度高,可以用来切割、焊接金属,还可以用来打孔。

军事上还可以用来制造武器。

24、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是nm 1m =109nm (m →mm →μm →nm ); 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 nm ——100 nm )的科学技术。

25、1dm 3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为1kg (水在4℃时密度最大)。

26、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

日晷(gu ī)和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27、司机佩带“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是为了防止惯性,它们对人体运动起到缓冲作用。

28、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不需要物体相互接触,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万有引力把地球和其他行星束缚在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转。

29、减小有害摩擦(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将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④接触面分开(磁悬浮列车、气垫船、加润滑油、滑冰用的冰刀等)。

增加有益摩擦(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走路与地面的摩擦、传送带货物与带之间的摩擦、手拿一般物体等)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序;③将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30、⑴轮轴:要分清轮与轴,一般情况下轮的直径比轴的直径大,它们是两个同心圆;当动力作用在轮在时是省力杠杆,当动力作用在轴上时是费力杠杆。

⑵斜面:是省力杠杆,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注意:①在斜面上拉力不等于摩擦力; ②应用:盘山公路、螺丝钉等。

③斜面机械效率公式FsGh =η(G 指物重,F 指拉力)31、船闸:运用连通器原理。

(阀门通水的,闸门通船,先开阀门放水,后开闸门通船) 32、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点动能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恰好相反);从近地点运行到远地点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人造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卫星不是受平衡力作用(因为它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3、太阳通过热传递把能量送到地面,当地表受热后,也会产生热辐射,向外传递热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阻挡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这就是温室效应。

34、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的温度变化大。

所以沿海地区冬暖夏凉。

而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很大。

35、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36、最早的热机是蒸汽机。

是瓦特发明的。

早期的飞机是由内燃机提供动力的。

现代飞机一般使用喷气式发动机。

喷气式发动机有两种:需要用大气中的氧气来助燃的,叫空气喷气机动机,在飞机上使用;自带燃料和氧化剂的叫火箭喷气发动机,它工作时不需要空气,可以在大气层外工作,能够用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37、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

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是地球内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释放出来的。

但是地壳是热的不良导体,阻碍着地热外流。

我国主要是利用地热来发电和供暖用。

——属于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38、石油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能能源。

中东盛产石油。

由能源问题引发的能源科学的崛起,是人类进步的又一表现。

39、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轴核发生裂变时,会释放能量,也会产生放射线。

核废料具有放射性,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40、火灾是一种典型的失控能量释放。

火山爆发、地震、雪崩、海啸、雷电都是目前人类无法控制的能量释放现象。

若发生家中煤气漏电,应立即关掉气阀,然后打开窗户通风。

千万不要开灯或点火。

估算常记数据: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为1×103kg/m3);中学生体重50kg(100斤)左右;中学生的身高1.6m(160cm)左右;人步行的速度1.1m/s(约4Km/h,即一小时可走8里路);家庭电路中一般电器的功率:灯(40W);电视(200W);电脑(300W);电饭煲(600~800W);空调(1000W以上);冰箱(100W~200W)。

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注意三楼只能算6 m)解题方法:⑴最好用比较接近的整数来计算,看算出的结果接近哪个值?如g取10N/kg⑵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单位进行推算。

如人的体重为“斤”(即0.5kg);人的身高用“m”1.质量为2.5×106mg的物体可能是()A.一台25英寸的电视机B.一个小手电筒C.一个空墨水瓶D.一支鸭子2.下列物体通常为1N重的是() A.一颗图钉 B.一把椅子 C.两个鸡蛋 D.一张桌子3.普通家用白炽灯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强度约为()A.2×10-1AB.2×10-2AC.2×10AD.2×102A4.若干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为100Ω,从这些电阻中取走一个电阻,总电阻可能是()A.80ΩB.90ΩC.100ΩD.120Ω5.某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秤称量,发现弹簧秤示数不为零,只比空气中重要小些,则此物体的密度可能是()A. 0.8×103kg/m3B. 0.6×103kg/m3C. 1×103kg/m3D. 1.2×103kg/m36.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不可能是()A.1.5m B. 1.5×105μm C.1.5×103mm D.15dm 7.一名中学生的身体的体积最接近于()A.0.004 m3B.0.4 m3C.0.04 m3D.0.1 m38.当你把掉在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上时,你克服课本重力做的功约为()A.0.1 JB.10 JC.1 JD.0.01 J9.你走10min的路程大约为()A.7 m B.70 m C.700 m D.7000 m10.你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估计为()A. 1.5×105 paB. 1.5×104 paC. 1.5×103 paD. 1.5×102 pa11.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估计有(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 ()A.3kgB.30kgC.300kgD.3000kg12.一位正常发育的中学生从教学楼的一楼登上三楼教室时,他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约为()A.1000JB.2000JC.3000JD.4000J13.一只能装下1kg水的烧杯,一定装下1kg()A.酒精 B.汽油 C.盐水 D.煤油14.用400N的力将重为8N的手榴弹掷出了30m远.手榴弹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手的推力对手榴弹所做的功为()A.12000 JB.240 JC.0 JD.无法判断15.当人在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大约是()A.2mAB.20mAC.200mAD.2000mA16.通过某用电器的电流大约为5A,该用电器可能是()A.冰箱B.电视机C.洗衣机D.空调17、人的手掌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A.10N B.100N C.1000N D.1000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