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精心打造 蔚蓝智谷:勤栽梧桐 引凤来栖——宁波市引才工作综述
对接上海大都市圈推进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对接上海大都市圈推进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作者:汪东芳苏慧琨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0年第07期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进入实质性全面深化阶段。
今年1月,《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宁波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协调联动。
宁波作为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和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发挥自身制造业优势,提升与上海的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是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争取主动、抢抓机遇的关键举措。
宁波与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今年1月,上海出台《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1+8”范围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及湖州等九大城市。
《实施方案》指出,围绕长三角城市共同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推动船舶、汽车、化工、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区域空间协同和一体化发展。
目前,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制造业基础较好,在集成电路、汽车、纺织服装、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中各具优势。
一体化效应既可能带来资源的流入,也可能加剧资源的流失,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合作与竞争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区域发展格局。
圈内城市基本情况对比。
宁波主要发展指标在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处于中上游水平。
2019年,宁波GDP达11985.1亿元,人均GDP为14.0万元,在上海大都市圈中分别位列第三位、第五位,较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有一定差距;常住人口规模为854.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6%,在圈内城市中均位列第三位,反映出较强的城镇化发展能力;在交通通达性上,宁波与圈内其他城市基本形成了高效的高速铁路连接,且即将进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但与苏州、无锡、嘉兴等地相比,来往上海高铁趟次较少,与上海的交通紧密度仍需加强。
圈内城市产业结构对比。
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总结报告
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总结报告1.引言1.1 概述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是宁波市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实际需求,通过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科技创新项目。
该项目旨在解决宁波市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方面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宁波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进行总结,并对项目成果及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对项目的概述,让读者对该项目有整体的了解,为后续对项目背景和意义的讨论奠定基础。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会简要介绍该项目的背景,包括项目的起因、目标和意义,以及项目实施的相关背景信息。
其次,将着重探讨该项目所涉及的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的意义,包括对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带来的创新机遇。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该项目的重要性和价值。
最后,文章将对该项目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项目的发展进行展望。
项目成果总结将从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对项目持续推进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这将为读者提供对该项目的全面评估,同时也为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的概述,包括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决策人员、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推动宁波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 第1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本部分中,将对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说明撰写此报告的目的和重要性。
- 第2部分是正文,主要包括重点研发计划的背景和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的意义。
在本部分中,将详细介绍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的背景,包括该计划的目标、重要性和实施情况。
038中共宁波市江北区委、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培养创新型和紧缺型人才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北区委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培养创新型和紧缺型人才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深化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宁波市政府《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7〕8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把引进培养创新型和紧缺型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重要工程来抓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两创”、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部署,围绕“打造都市经济强区,构建生态文化大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尊重人才和企业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才集聚重点,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载体平台、优化创新环境,大力引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2、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养和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强化人才公共服务,落实人才保障机制,使江北区成为发展环境一流、创新机制优良、创业平台多样的中心城区,成为优秀人才的集聚之地,切实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3、范围对象创新型、紧缺型人才主要是指:(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3)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前两位完成人;(4)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入选专家;(5)浙江省特级专家或条件相当的高级专家;(6)长江学者、钱江学者或甬江学者特聘教授;(7)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高技能创新人才;(8)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或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9)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地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前两位完成人、地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来江北区实施成果转化的海内外创新人才、各行业国内外知名优秀人才;(10)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符合我区产业发展要求的信息技术、创意产业、中介服务等现代高端服务业紧缺人才;(11)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且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在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注册的具有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在研发或生产岗位上具有高级技师资格的优秀技能人才;(12)被聘请参与我区区级以上重要科技项目攻关的高级专家学者。
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12.08•【字号】甬政发〔2022〕64号•【施行日期】202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甬政发〔2022〕6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现将《关于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宁波市人民政府2022年12月8日关于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措施为重塑优化招商引资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政策、要素和项目统筹,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头部企业投资向往地,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重塑招商体系,凝聚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招商合力(一)强化招商引资顶层设计。
组建市投资促进委员会,作为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全面领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动解决招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署,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二)重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
市投资促进署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枢纽作用,制定落实市级招商引资规划政策,按照符合区域产业定位和促进最优资源配置的原则,统筹做好项目布局引导工作,对市级重大招商项目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
(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署)按照“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管产业就要管招商”的要求,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服务业局等12个市级部门要认真履行行业主管责任,谋划各自领域重大产业项目,组建行业专家智库,集成有利于招商引资的行业配套政策。
针对每个重大招商项目,联合要素保障部门,按需建立若干重大项目服务专班,集中力量推进。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服务业局、市能源局)各区(县、市)政府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前湾新区、宁波高新区、甬江科创区等开发园区管委会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立足各自产业定位,围绕区域发展规划,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宁波的策划书范文3篇
宁波的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宁波策划书范文》一、策划背景宁波,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推动宁波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策划目标1. 提高宁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促进宁波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3. 丰富宁波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4. 打造宁波的特色品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策划内容(一)城市形象推广1. 制定统一的城市形象标识,包括城市 logo、宣传口号等,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2. 制作高质量的城市宣传片,展示宁波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
3. 举办城市形象推广活动,如城市形象大使选拔、城市文化节等,吸引国内外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4. 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宣传推广,提升宁波的国际影响力。
(二)经济发展促进1.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宁波。
2.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宁波产业的竞争力。
3. 加强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 举办各类经贸活动,如投资洽谈会、展览会等,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文化旅游发展1. 挖掘宁波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如天一阁、南塘老街等。
2. 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宁波国际音乐节、宁波美食节等,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3. 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4.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如特色纪念品、旅游线路等,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民生福祉提升1.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水平,保障市民的健康。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4. 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宁波高新区:崛起中的创新高地
宁波高新区:崛起中的创新高地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21年第05期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简称“宁波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2007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进入国家队仅14年,2013年扩容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面积也仅55平方公里,在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评价中排名跃居第15位。
与中关村和上海张江、深圳、苏州、广州、武汉工业园等诸多“三十而立”的“老大哥”比肩,宁波高新区犹如一位红日初升的少年,洋溢着自信和朝气,稳稳居于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鹰击长空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宁波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寄语宁波高新区要“鲲鹏展翅搏长天”。
十多年来,宁波高新区坚持以不忘初心,加速协同创新,跨界融合,兼顾传统制造业的持续赋能和优势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指标在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中位列前十,高质量发展成绩单更是可圈可点。
2020年,宁波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9.4亿元,同比增长5.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1亿元,同比增长7.7%;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8.7亿元,同比增长8.1%,数字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6.3%。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93.4%和70.4%。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時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力。
早在2018年,宁波高新区就启动“五引领五倍增”科技争投攻坚行动,以超大力度的举措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发明专利、技术交易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等核心科技竞争力在3年内实现倍增。
宁波市打造设计之都的对策研究
地方经济宁波市打造设计之都的对策研究钟一鸣 方 鸥 中共慈溪市委党校摘要: 本文着眼于宁波目前正在深化创新驱动战略,由制造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化的背景下,结合创新设计的价值与内涵,创新设计在驱动战略中的地位作用,阐述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总结目前宁波在创新设计发展中体现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引进与培育并重,使宁波的设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占一席之地。
关键词:宁波市;设计之都;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3-0483-02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国发[2014]10号文件提出“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正式将发展设计服务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
宁波市目前也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四换工程”、“工业设计”、“两化融合”、“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的开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宁波由制造型城市向创造型城市转型。
一、宁波市创新设计发展的举措和成效(一)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集聚平台正在形成近年来,宁波市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设计的发展,坚持把设计产业作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在政府引导下,设计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政策体系初步建立,集聚平台正在形成,设计创意氛围日益浓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1.系列政策支持体系的出台近年来,政府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转发市经委关于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及《宁波市工业设计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等政策文件,设立了1000万元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工业设计企业在税收、投融资、入驻园区、创业发展、产业对接、“和丰奖”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2.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目前宁波市工业设计与创意企业约2500家,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创意设计产业体系,如工业产品设计、广告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等各个行业领域,包括专业设计与创意企业、设计主导型制造企业、制造企业内设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不同的组织形式。
宁波市智能制造相关扶持政策
宁波市智能制造相关扶持政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宁波市是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宁波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宁波市智能制造相关扶持政策。
一、资金支持政策为了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宁波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资金支持政策。
首先是设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的智能制造项目开发和推广。
宁波市还设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智能制造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支持。
宁波市还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的信贷业务,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优惠的融资服务。
二、政策扶持政策宁波市政府还在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
对于智能制造企业购买设备、技术或者进行研发项目,市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宁波市还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费用、培训费用和专利申请费用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三、园区建设政策为了搭建一个有利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平台,宁波市还对智能制造园区进行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市政府鼓励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和产业园,为企业提供土地、场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市政府还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租金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来。
四、人才引进政策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宁波市政府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支持。
市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企业提供人才购房、子女入学等生活补贴。
市政府还支持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宁波市政府制订的智能制造相关扶持政策,从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园区建设和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力促进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宁波市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余姚:奋力干出争先进位新气象
余姚:奋力干出争先进位新气象作者:奚明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1年第03期“十四五”时期是余姚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余姚将坚决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模范生排头兵的责任担当,深入实施“两强三提升”行动,全面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更大余姚力量。
坚定不移打造人才科技创新引领区。
建好创新平台。
聚力建设甬西智能科创走廊,争取布局工业智能计算平台等大科学装置、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大力实施产业技术研究院优化提升等工程,全面打响“前湾硅谷”等创新品牌。
建强创新队伍。
深化实施“姚江英才”“阳明蓝领”等计划行动,不断深化以才引才、以企引才、以会引才等机制,到2025年新引育特优人才50名、拔尖以上人才100名,各类人才总量达48.6万人。
建优创新生态。
积极创建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精心办好中国机器人峰会、智能经济人才峰会等品牌活动,努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地區生产总值比重达3.8%;深化完善有关政策支持,构建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
坚定不移打造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
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聚力建设“三五”千百亿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智能制造2.0版升级改造,开展“5G+互联网”推广示范,并全力抓好园区整合提升,做大做强中意宁波生态园、余姚人才创业园等平台,不断优化工业地图,力争创建成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到2025年形成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四大标志性产业链。
持续发力数字经济。
以建设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布局建设以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为重点的数字产业园,以及人工智能与融合运用等未来产业,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解码“宁波帮”文化基因 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
解码“宁波帮”文化基因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作者:杨燚锋章敏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1年第10期基因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文化基因是相对于生物基因而言的非生物基因,主要指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信念、习惯、价值观等,具体到某一文化形态则是使之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因子。
2020年实施的浙江“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通过全面挖掘文化内涵,解码每一种文化形态,找到文化存在的内在基因,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宁波帮”是宁波特有文化、特质资源,推动“宁波帮”文化基因的解码与转化,将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宁波帮”文化基因试解滨海环境造就商业传统。
从考古材料看,宁波从井头山遗址到河姆渡文化,都留存下靠海吃海的文明印记,被认为是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源头。
从这一时期开始的舟楫文化,引领着宁波先民在近海从事捕捞与盐业,鱼、盐成为商业启蒙最初的交换品。
汉晋时期,浙东地区盛产的铜镜、青瓷、纸张等通过内河流向周边各地,甚至海外国家,架构起全新的商业路线。
随着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港城走向大海的步伐日益加快,巨大的海外贸易利润刺激着地少人多的滨海居民向大海讨生活,涌现出明州海商这一商业群体,丝绸、茶叶、佛画、青瓷、石材、书籍等成为海上商业网络中的主要商品,明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启碇港。
在明朝海禁时期,宁波商人依然能够通过滨海的大江大河在大陆从事商贸经营,等到被列强的炮火轰开大门之时,滨海又成为最先接受西方技术、思想的地方,拥有从传统商团向近代商帮转型的优势条件。
从一定意义上说,宁波以滨海的区位优势,连接着以大运河为代表的内陆,也连接着海外广阔的市场,延续着数千年的商业传统。
平民社會激发崇商思想。
唐宋以后,随着农业经济向货币经济过渡,工商业开始蓬勃发展,东南沿海港埠及长江下游的制造业蒸蒸日上,传统的贵族阶层逐渐被新兴商人阶层所取代,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纯粹的平民社会”。
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
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充分发挥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作用,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动了宁波市高质量发展。
在2023年的工作总结中,我将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展望和计划。
一、2023年工作总体情况2023年,宁波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各项指标情况如下:1.经济发展情况2023年,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增长率超过7%。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10%,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超过50%。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6%和7%。
2.人民生活情况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
城市化率达到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
市民幸福指数达到85分以上。
3.经济发展质量情况2023年,宁波市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文化创意产业产值、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0%、25%、20%以上。
私营经济贡献率达到7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
全市市场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继续提升。
二、2023年工作成就分析在2023年,宁波市各行各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在2023年,宁波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对高端产业的支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继续发展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之都。
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和配套链的衔接,提升全市的产业竞争力。
2.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在2023年,宁波市积极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实施贸易创新、投资自由化、财税金融改革和人才政策创新等举措,构建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产业企业进驻宁波,促进经济发展。
优化环境:让宁波成为人才汇聚之海
岛 和 厦 门 ,这 一 结 果 与 5 计 划 个
单列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基本情 况 比较 吻 合 。
长 三角 1 个城 市 人才 竞争 力 6
排 名
优化环境 : 让宁波成为人才汇聚之海
环 境是 决定 人才成 长 的重要 因 素 。人才
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但是 由于企 业家 人才 、人才效 能 和人 才环境的劣势,排 名仅位于第3 , 而宁波虽然在人才资源得分低于 南 京 ,但是 在人 才 效能 、 才环 人
境 得分 高于 南京 ,人才 竞在 l个城 市 中位 于 6
优化 政 府服 务环境
在 长三 角 1个城 市 中 ,宁波 6
城 市竞争力综 合排 名为第4 , 位
其 中 ,人 才 资源 排 名 为 第 5 , 位 人 才 效 能排 名 为 第 2 ,人才 环 位 境 排 名 为 第3 。其 他 城 市 人 才 位
竞争力排名见表3 。
从 表 中可 以看 出 ,长三 角 1 6 个城市人才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 为 上海 、 州 、宁 波 、南 京 、苏 杭 卅 、无 锡 、绍 兴 、台州 、常 州 、 I 嘉 兴 、镇 江 、扬 州 、湖 州 、舟 山 、南通 、 州 。南 京 虽然有 众 泰
的人才 发展 环境 ,促进 大批 优秀 紧缺 人 才脱 颖 而 出 。同时 ,加 大紧 缺人 才开 发投 入 ,坚 持 以政 府投 入 为引 导 ,企业 投入 为 主体 ,社 会广泛参与为补充 ,建立健全紧缺人才开发 的多元 投入 机制 。鼓励 企业 设 立紧 缺人 才开 发资金 ,积极参与紧缺人才开发项 目,举办 创新创 业人才大赛等活动 。制订实施宁波市 人才 奖励 办法 ,按 照公 开 、 平 、公正 和择 公 优 的原则 ,根 据 人 才的实 际贡 献 ,实施 重奖 激励 政 策 ,重点 奖励 杰 出人 才 、 突 出贡献 有 专 家 、优秀 高技 能 人才 、优秀 为 甬服务 留 学
宁波市人才培养目标
宁波市人才培养目标宁波市人才培养目标1. 引言宁波市作为浙江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宁波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其中包括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文将对宁波市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入探讨,并就此发表个人观点和理解。
2. 宁波市人才培养目标之深度和广度要求宁波市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以适应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深度方面,宁波市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人才,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领先性。
在广度方面,宁波市希望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多个领域中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跨界合作和解决复杂问题,以推动宁波市的全面发展。
3. 宁波市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3.1 扎实的学术背景与专业知识宁波市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
这是因为只有在牢固的基础上,人才才能够在不同领域中进行创新和突破。
提高人才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对于宁波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2 创新精神与领导能力的培养创新是宁波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宁波市希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人才。
创新不仅仅指科技创新,还包括社会创新和管理创新。
而领导能力则是一个人才能够组织和引导团队,实现目标的重要能力。
3.3 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宁波市鼓励人才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合作和创新。
跨界合作在推动宁波市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宁波市还鼓励人才通过持续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宁波市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和广度要求非常合理和必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纯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培养能够使人才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宁波市的发展需要。
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将有助于人才在不同领域中进行跨界合作和创新,推动宁波市的全面发展。
海曙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内一流强区
海曙!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内一流强区■中共宁波市海曙区委书记褚孟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8了前进方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浙江省委、宁波市委分别提出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先行市。
作为宁波的中心城区,海曙将以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内一流强区为目标,坚持内循环和外循环互促共进,扬优势和补短板双向发力,优空间和强,稳增长和防风险统筹兼顾,事智治和人满意有机一,努力在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
2021年,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浙江、宁波重要,省委、市委要,新发展,坚新发展,主新发展,以未来区、城市质区、城心区、智治为,精准发力、真抓实干,为“十四五”、开好局。
重转型、强集聚,全力打造未来产业引领区近年来,海曙始终坚持创新、重视人才,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引育,各类人才加快集聚#我们将坚持优存量和扩增量并重,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把创新摆在更加核心的地位,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依托枢纽和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培育增长新动能$聚造创新型城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深度融入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创,创新、、创新,造优创新态。
持续实“”,宁波心、宁波工业“心”的创新策源和动,逐步形成“+成+人才培+”新兴体,动产业创新融$持“人”,以“创汇海”“曙”动为抓,“引育”链人才一体化开发体系,人才服务“”,曙人才,形成的人才生态,倾力打造海内外高素质人才集聚区$以数字赋能提升产业新能级$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启动新一轮智能制造三年动计划,围绕数字赋能、链群发展,实现数字经济规模跨越式增长,建设数字经济展先$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433”服务业倍增动,加快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传统产业智能、集群展,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兴产业,以产业补链畅护,动产业基础高级、产业现代化。
大力抢抓产业数字、数字产业化机遇,加5G等新基础投入,“机器换人”“企业上云”行动,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造标杆性未来工厂,着力培育一批单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千亿级龙头等,用数字赋能企业升级$以平台提质争创展新优势$支撑,动望春工业园区争创省制造业高质量展示范园区,谋划建设洞桥-石q智能制造产业园$村级工业园造,探索实业地容积率提升,加微企业园“一园一业”特色 ,盘活存量,腾出更多发展空间。
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
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作者:林雅莲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2年第03期发展蓝图: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新材料科创策源地、宜居宜业宜学福地,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
主要任务:◎产业能级实现新跃升,打造集群发展、实力倍增的智造镇海◎创新策源取得新突破,打造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的活力镇海◎城市品质展现新风貌,打造滨海拥江、山清水秀的魅力镇海◎数字治理塑造新变革,打造集成贯通、迭代升级的数治镇海◎共富共美绘就新图景,打造和美善治、优享舒心的幸福镇海未来五年,是镇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关键突破期。
我们将全面领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一系列决策,深刻理解省委关于担负“五大历史使命”、为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的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关于镇海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中先行示范的要求,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上强力推进、重点突破,不断推动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更多具有镇海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以镇海的创造性实践干出为一域争光、为全局添彩的发展业绩。
一是打造集群发展、实力倍增的“智造镇海”。
通过五年奋斗,经济总量翻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
壮大先进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绿色石化产业拓展区,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提升紧固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层次提升。
强化企业数字赋能,高水平推进省级新智造区域试点,实施智能化改造“125”工程,完成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引领制造业全方位转型。
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科技服务、港航物流、检测认证、商品贸易等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医、养、学、游等生活性地全周期管理机制。
整治提升工业园区,推进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形成“230”产业空间格局,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亩均效益高的小微产业园。
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宁波路径”
宁波以创新能力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编者按:宁波市近年来着力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引进建设,将其视为“栽树工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是宁波在新起点上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战略选择;“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不仅是高端人才项目的“蓄水池”,也正成为宁波以创新能力建设再造城市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引领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强大动能。
宁波自2018年以来,立志重塑竞争优势、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充分研判地方产业发展实际以及科技资源长短板,作出了引进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战略决策。
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迅速行动,一批高站位、大手笔平台院所项目纷至沓来。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瑞凌研究院……仅2018年一年,宁波就密集引进1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近650名。
目前,宁波全市已集聚各类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60家,成为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最强大脑”。
宁波今后将继续以产业研究院为平台,以重点研发项目为引领,搭建高端人才团队,开辟精准、多元的技术成果产需对接渠道,进一步推动宁波经济的创新发展。
创新浙江Innovation ZheJiang加快人才引进为产业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成为宁波吸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蓄水池”。
目前宁波6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聚集各类人才超过3万名,研发人员占比超70%,拥有国内外院士16名,其中全职院士7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50余名,博士2000多人。
高端创新人才的聚集,为宁波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作为较早落户宁波的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已成为全省新材料研究的人才、技术和创新高地。
目前,研究所引进海外人才250多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占40%,以新生代为核心组建了50多个创新团队,累计发表论文4460篇,申请专利3000余件;产生17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研成果……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宁波乃至浙江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