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南亚殖民经济一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东南亚殖民经济一二
摘要:根据对东南亚殖民时期各宗主国实行的不同殖民经济政策,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讨论,找出造成不同殖民经济政策的原因,从其中找出当时各殖民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各国以后的发展轨迹进行印证。

关键词:东南亚殖民经济政策发展资本主义重商主义
东南亚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一段殖民地时期,由于各宗主国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在该地区实行的殖民政策不同,导致了东南亚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不但在历史时期有过影响,而且在当今的地域政治和国际关系以及其本国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所以在本文中,就东南亚地区在殖民时期各经济状况进行简要概述并进行讨论。

在讨论东南亚殖民经济时,大概分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各宗主国的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一刀切式的横向分析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在同一时期在同一殖民地,在分析上要考虑历史遗留的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纵向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早期葡西的殖民活动
1511年葡萄牙开始了东南亚的殖民活动,但是直到1641年被荷兰打败丧失马六甲,在这13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大多数只是在东南亚在各商业航线上建立据点,而并非进行殖民领土的扩张。

葡萄牙的殖民者由于其本身人力和财力有限,其主要精力在于控制海上贸易交通线。

葡萄牙在东南亚殖民进行大量的香料贸易以牟取利益,在16世纪20年代以后,葡萄牙的殖民官吏和商人热衷于私人贸易,使得宗主国和殖民地都没有从这种私人贸易中获得最大利益。

葡萄牙的海外冒险通常被看成是带有中世纪性质的,即它关注的征服、掠夺、收纳贡赋和强迫改宗,对东南亚经济和贸易的结构的作用是微不足道和消极的。

葡萄牙人始终未能将任何欧洲商品输出到亚洲。

他们为了购得东南亚的香料,依靠暴力保障的垄断和在亚洲地区从事的转口贸易,而这种贸易把东南亚与欧洲市场直接连接起来,这正是东南亚地区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伊始。

但是这种贸易使得东南亚开始为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生产,在客观上催化了东南亚商品经济的萌芽发展,但是由于葡萄牙在该地区的殖民经济政策带有浓厚的封建贸易性质,所以该商品经济先天不足,有很严重的依赖性。

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经济政策实施封赐制度和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度。

赐封制是一种封建性掠夺和奴役的制度,这种制度源于西班牙本国,并在美洲殖民地推行多年的一种制度,它是指国王把被征服国家的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的征收赋税之权力赐予在殖民事业中有功的人员。

但赐给的并非土地所有权,土地依然归国王所有,而是赐予对封地内的居民的征税权和使用劳役的权利。

封君们获得此项权利后,应负责维持封地内的秩序,有责任保护居民,并在发生灾害时给予援助。

西班牙另一殖民经济政策是实行贸易垄断,这是早起殖民时期西方殖民国家普遍推行的经济政策,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其特点是国王、王室与殖民政权垄断对外贸易。

这个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学说。

西班牙的重商主义特别表现为重金主义,认为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的财富。

因而它严禁金银外流,争取更多的黄金入口,竭力掠夺殖民地的黄金,并通过垄断殖民地
的贸易,获取更多的黄金和财富。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西班牙政府规定,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西属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也是禁止的,而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贸易则是王室授予少数商人来垄断的。

二、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
1602年3月20日,由六个区的商会组成了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获取了荷兰国会颁发的特许令,特许在好望角以东的通商进行垄断。

荷兰主要是对于重要港口的控制,目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能够在印尼群岛进行商业垄断,初期荷兰东印度公司主要将精力用于垄断香料,不但在贸易上进行控制,并且将殖民地大量用于香料种植。

从18世纪末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由贸易垄断转向剥削农民,这种剥削主要是通过“强迫供应制”“强征税贡”“强征劳役”来进行。

18世纪晚期,英国重新加入对东南亚殖民地的角逐,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着重推行殖民经济开发政策,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利用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东南亚的农林业、出口加工业和采矿业,把东南亚殖民地变成英国的出口市场、投资场所与原料产地,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英国的东南亚殖民地的一些经济部门获得巨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其结构单一,随之又进入了畸形的殖民地经济轨道。

1887以前,法国在殖民地主要是采取增加赋税和搜刮粮食和物资的手段为其殖民侵略战争服务,在1887年印支联邦建立以后,法国开始制定各种经济政策,干预经济活动,开始殖民经济掠夺与开发。

在杜美当权时期开始的第一次殖民经济开发,主要投资于采矿和运输部门,这一时期殖民地的原料生产得到发展,开始形成以殖民地银行为中枢的金融信贷体系,服务于殖民政治统治与经济开发的运输通讯网络也建立起来。

杜美时期,法国的殖民经济政策的指导方针是合一主义与国家垄断。

殖民地被视为法国的一个省份,宗主国强调印度支那作为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的作用,以保证法国商品的倾销和对法国需求的供给,完全忽视殖民地本身的特点与需要。

沙罗时期,殖民地经济政策以联系主义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殖民地生产专业化政策。

在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占极其重要地位,金融资本的迅猛发展与海外殖民扩张紧密相联,法国的殖民经济政策带有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

三、纵向的分析历史时期东南亚殖民地的经济政策
西方殖民国家的早期殖民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重商主义。

他们认为拥有货币的多少是一国富裕程度和实力强弱的标志,而增加财富的主要途径不是生产领域,而是在流通领域。

因而,他们的殖民剥削与掠夺的方针,突出地表现为:实行贸易垄断;进行贵卖贱买;占领商业据点;控制贸易通道。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商主义与英法为主的重商主义有所不同,前者是以重金主义为特点,而后者则表现为奉行“贸易差额论”,要求加速货币的运动,确保外贸的顺差,以增加财富。

四、横向分析英法在东南亚的殖民经济政策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的推行使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突飞猛进,这使它获得了更强大的力量,同时形成了其实现海外扩张的基础。

因此它在海外的利益更多地通过经济的或商业的手段来实现,诸如投资、贸易等。

英国在马来亚的殖民政治统治最充分地利用了经济力本身,殖民剥削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特征。

通过控制马来亚的矿产资源及种植园生产就可以有效地行使对马来亚的政治控制,而不需要动用超经济的手段去寻求安全与稳定。

法国在帝国主义的形成过程中,以法兰西银行为中心的金融资本控制着法国
的整个经济命脉,法国成为“高利贷帝国主义”,金融资本的迅速发展是与殖民扩展的空前高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法国的工业资本主义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不可能像英国一样较多地靠经济手段去完成,它必须通过强制性的政治措施来干预经济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殖民地原料的掠夺,以发展其先天不足的工业资本主义。

综上所述,从纵向来看,各殖民国家在早期的殖民活动中重商主义成为其主要指导思想,主要是通过贸易来实现殖民利益,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逐步调整其殖民经济政策,对殖民地进行经济开发,将其经济发展结构发展为与宗主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匹配的模式。

从横向来分析,在大概同一时期,由于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夹杂其本身所具有的资本主义特色,所以直接导致其殖民地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其宗主国经济发展水平来。

总体来说,西方各殖民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导致其殖民地的经济水平,宗主国如同一个发动机带动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殖民地对宗数过输出原料和接受商品,这是一个循环,如果宗主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不强,没有很强的原材料需求和商品供应能力,那么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必然如同一潭死水,同时,一些国家在殖民地的殖民经济政策采取的竭泽而渔的掠夺方式,获取大量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国内市场消化不了,殖民地居民又没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殖民地市场匮乏,在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供需循环,所以东南亚地区各殖民地的发展状况大不相同了。

参考文献:本文主要参考了梁志明主编的《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