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24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7年考博专业课真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至2017考研资料真题)(1).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至2017考研资料真题)(1).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至2017考研真题)绪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017)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

“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答案】A【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

C选项错误,实践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选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但是并不能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2.(2017)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

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答案】C【解析】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选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

B选项错误,题干中的错误在于认为意识的内容直接等同于现实存在,并没有看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外部世界,但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东西。

D选项与题干无关,人的意识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5.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6.科学证明,人脑是(C)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湘潭大学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湘潭大学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湘潭大学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长 60分钟专业:金融学年级:2020级学号:姓名:【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马克思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政治经济学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及解析】D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 理论联系实际是()A.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B.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C.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D. 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答案及解析】B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实际。

3. 下列各项中表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是()A. 事物的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B. 事物的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C. 事物的量发生巨大的变化D. 事物的质发生根本变化【答案及解析】B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4.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说()A. 联系具有客观性B. 联系具有普遍性C. 联系具有复杂性D. 联系具有多样性【答案及解析】A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5.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作用的范围和领域是()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 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C. 思维领域和自然界D. 自然、社会和思维等所有领域【答案及解析】D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所有领域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湘潭大学马哲试卷

湘潭大学马哲试卷

湘潭大学2005年下学期200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适用年级专业 2004级各专业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成绩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答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及其相互关系。

2、怎样理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什么是辨证的否定观4、简述人的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二、辨析题(每题7分,共28分)1、意识既是物质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2、辨证矛盾就是前后不一致。

3、相对真理就是包含错误成分的真理。

4、人们可以自由选者某一社会形态。

三、材料题(共18分)材料1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的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2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材料3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要害是性‘资’还是性‘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分)(2)根据材料1说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为什么(5分)(3)分析材料2,请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及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

(5分)(4)材料3提到的“判断的标准”实质是什么确立这个“标准”的根本依据和重大意义又是什么(5分)四、(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的理论依据和重大意义。

湘大哲学考研题目汇总及答案

湘大哲学考研题目汇总及答案

湘大哲学考研题目汇总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形而上学2. 辩证法3. 存在主义4. 现象学5. 伦理学二、简答题1. 简述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观点。

2. 阐述康德的先验哲学。

3. 描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概念。

4. 简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5. 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

三、论述题1. 论述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分析尼采的“超人”哲学及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3. 探讨现象学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

4. 论述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及其对个体自由的强调。

5. 讨论福柯的权力与知识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题1. 以《论语》中“仁者爱人”为例,分析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2. 通过分析《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探讨其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

3. 以《庄子》中的“逍遥游”为例,分析道家哲学对现代人生活态度的影响。

4. 通过分析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探讨其对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5. 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为例,分析其对现代哲学的贡献。

五、材料分析题1.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其对哲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材料一:某哲学家关于认识论的论述。

- 材料二:某现代科学实验结果对哲学理论的挑战。

2. 阅读以下材料,讨论其对伦理学研究的启示:- 材料一: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

- 材料二:某社会事件引发的道德争议。

六、综合应用题1. 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儒家的“中庸之道”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以某历史事件为例,分析黑格尔辩证法的应用。

3. 从现象学角度,探讨现代科技对人类感知世界的影响。

4. 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讨论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自我实现。

5. 以福柯的权力与知识理论为视角,分析现代社会中的教育制度。

答案:一、名词解释1. 形而上学: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超越经验的实在和存在的本质。

2. 辩证法: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

3. 存在主义: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个体存在的独特性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考博真题

马克思主义考博真题
06年:
马哲原理:
1、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2、简述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思想及其意义。
3、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论和选择论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原著:
1.引文为马克思《1857-1858手稿》中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一段话,要求指出出处,解释文本并说明意义。
2、引文为为“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一段话,要求指出出处,解释文本并说明意义。
3.“考察的客观性。”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4.“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段话,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04年
马哲原理
1、如何从哲学角度理解社会发展。
2、实践在现实生活中的超越意义。
原著
1、《提纲》的伟大变革。
2、列宁三者统一思想。
3、毛泽东《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内在联系。
2、笛卡儿是在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下提出他的形而上学基础的?他是如何构建他的形而上学基础的?
3、贝克莱的“存在即感知与被感知”。
4、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
07年
马哲原理
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40分)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30分)
3、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30分)
原著
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自己的历史……”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15分)
2、“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的……”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15分)
西哲:
1、柏拉图理念论。
2、斯宾诺莎实体学说。
3、康德“哥白尼革命”。

马克思主义考博真题

马克思主义考博真题
、“人地思维地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地……”请说出这段论述地出处及含义、意义.(分)
、“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再到更深刻地本质”(关于现象和本质地那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地出处及含义、意义.(分)
、“认识和实践……”(关于实践和认识无限反复循环地一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地出处及含义、意义.(分)
董仲舒地人副天数说.
法藏华严宗地判教理论.
严复地中西观.
中西哲学地比较.

西哲:
、亚里士多德地四因说.
、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地“天赋观念说”地异同.
、贝克莱地“存在即是感知和被感知”.
、黑格尔地辩证法述评.
中哲:
老子地“道”地思想和现代意义.
葛洪对道家思想地改造.
二程学说地异同.
孙中山地进化论思想.
、“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再到更深刻地本质”(关于现象和本质地那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地出处及含义、意义.(分)
、“认识和实践……”(关于实践和认识无限反复循环地一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地出处及含义、意义.(分)
、试论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地地位和作用.(分)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地关系地思想.(区别和联系)(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康德地感性.
经验论地.
托马斯·阿奎那地理性和信仰地关系.
黑格尔地矛盾.
中哲:
离间白和合同异地异同.
郭象地独化论述评.
王阳明地“四句教”地哲学意义.
谭嗣同地仁学.
以德治国地现实意义.

西哲:
柏拉图地理念论.
培根地四假象说.
休谟地习惯性联想.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地证明.

17秋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4满分答案

17秋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4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单选题)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满分:)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正确答案:[hide]——C——[/hide]2.(单选题)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满分:)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正确答案:[hide]——C——[/hide]3.(单选题)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满分:)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正确答案:[hide]——B——[/hide]4.(单选题)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满分:)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5.(单选题)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满分:)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正确答案:[hide]——C——[/hide]6.(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满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正确答案:[hide]——C——[/hide]7.(单选题)哲学的党性是指()。

(满分:)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正确答案:[hide]——A——[/hide]8.(单选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满分:)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9.(单选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7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7)闭卷120分钟满分100分院大队队学号姓名一、选择题(1×20+2×10=40分):1~20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21~30各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序号填入各题后的括弧中,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01.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C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0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C )A.每个时代的进步阶级B.体力劳动者C.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D.被剥削阶级03.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 D )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一切规律的制约C.不受任何束缚D.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04.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D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C.实现充分就业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I0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0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0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0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09.从内容上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辩证运动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II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完整版)马原2017模拟试题及其答案

(完整版)马原2017模拟试题及其答案

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须与教学任务书相同)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试题类别命题期望值75拟题日期拟题教师课程编号教师编号教学院长系主任课程结束时间印刷份数使用班级备注:(1)试题要求按指定规格计算机打印,并将其电子稿于课程结束前20天交评估与考试中心命题科。

(2)试题类别指A卷或B卷。

(3)试题印制手续由院教务科统一到评估与考试中心命题科办理。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末考试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共20题,每题1分,共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实践第一的观点D.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8.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是( )A.绝对确定的 B.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1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2.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1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际垄断资本掌握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15.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16.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17.自然经济以( )A.交换为生产目的B.满足社会需要为生产目的C.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D.社会化大生产为生产目的18.价值规律是( )A.一切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基本经济规律C.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基本经济规律D.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19. 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 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20.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B.先验论C.相对主义D.教条主义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垄断形成的原因(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三、分析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如何正确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4、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1分,共22分)1.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