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学习文档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一比》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概念。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概念。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比较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比较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学习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比较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的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展示。

2.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多少、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比较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比较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比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比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最新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1课时 比一比(1)

最新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1课时  比一比(1)

重的画“√”。
感知“轻”“重”的含义:翘起来的轻,压下去的重。
探究新知
重的画“√”。

比较轻重的方法:下沉的一端重。
巩固练习
1 .矮的画“√”。

巩固练习
2 .轻的画“√”。

巩固练习
3 .在最长的后面画“√”。

巩固练习
4 .在最矮的下面画“√”。

课堂小结
1.比长短:把物体拉直,并把一端对齐, 看另一端的长短,另一端长的物体就长。
义务教育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1课时 比一比(1)
比长短
情境导入
两个小朋友在跳绳,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
探究新知
哪根跳绳长?长的画“√”。
在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比物体的长度叫比长短。
探究新知
哪根跳绳长?长的画“√”。
当物体的长短差别比较明显时,可以用眼睛直 接观察。
探究新知
哪根跳绳长?长的画“√”。

先把两根跳绳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再进行比较。
探究新知

长的画“√”。
比较长短的方法: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比高矮
探究新知
哥哥带着弟弟玩滑梯,看,他们玩得多高兴 啊!
探究新知
高的画“√”。
一般情况下,将比较垂直放置的物体的长度叫 比高矮。
探究新知
高的画“√”。

比较高矮的方法:站在同一高度。
2.比高矮:把物体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另一端高的物 体就高。
3.比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 以借助工具(如天平)来称量。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比一比教案

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比一比教案

第二单元比一比【例1】下面两根铅笔,哪根长?解析:如下图,把这两支铅笔的一端先对齐,再看另一端:蓝色铅笔多出了一部分,说明蓝色的铅笔长,黄色的铅笔短。

要点提示:比长短的时候,要先将对比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比较。

解答:蓝色的铅笔长,黄色的铅笔短。

【例2】哪条线长?在长的后面画“√”。

解析:上图中,两条线两端都是对齐的,但是下面的线比上面的线要弯曲得多,所以下面的线长,在下面的线后面画“√”。

解答:【例3】如图,()最重,()最轻。

解析:跷跷板下沉的一端物体重,由左图可知熊猫比狐狸重,由右图可知,狐狸比乌龟重,由重到轻排列是:熊猫、狐狸、乌龟。

所以最重的是熊猫,最轻的是乌龟。

解答:熊猫乌龟【例4】下图中,哪种物品最长,哪种最短?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

解析:仔细观察上图,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判断,占的格子多的比较长,反过来就比较短。

因为第一支铅笔占6格半,第二支铅笔占7格,小刀占4格,橡皮占2格,所以第二支铅笔最长,橡皮最短。

解答:【例5】下图中哪个小动物最重?哪个小动物最轻?解析:由图①可以看出,小青蛙和小鸟一样重;由图②可以看出,小狗比小青蛙重;由图③可知,小鸡比小鸭轻;由图④可知,小鸟比小鸭重。

综上所述可知,小狗的质量>小青蛙的质量=小鸟的质量>小鸭的质量>小鸡的质量。

所以,最重的是小狗,最轻的是小鸡。

解答:小狗最重,小鸡最轻。

【例6】兰兰、菲菲和琪琪获得了跳绳比赛前三名,她们正站在颁奖台上。

你知道她们三人谁最高,谁最矮吗?解析:根据上图可知,她们三人站在领奖台上时一样高,因为她们站在不同高度的台阶上,所以实际三个人的身高并不相同。

我们可以来比台阶的高度,站的台阶越高,身高反而越矮。

获得一等奖的兰兰站的台阶最高,所以她的实际身高最矮;获得三等奖的琪琪站的台阶最低,所以她的实际身高最高。

解答:琪琪最高,兰兰最矮。

【例7】比较下面图中三只小兔的高矮,请在最高的小兔下面打“√”。

第2单元第1课时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1课时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1课时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比”
•能够在同一类别中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够在不同类别中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含义
•进行简单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
•进行不同类别的简单比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请学生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因素进行比较,并找出最大的一个,引导学生感受比较大小的过程,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新知识
•谈论物品的大小,教师向学生介绍比较的概念,并展示相同或不同大小的物品进行比较。

•向学生解释比较的含义,强调比较时需要考虑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理解“比”的概念
•以同类别中物品的大小为例,让学生猜测两个物品的大小,并让他们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

4. 进行比较
•教师出示相同或不同类别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形状、重量等因素进行比较。

•通过漫画、实物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比较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形象教学法
•比较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物品
•比较的图片或拼图
•比较的绘本故事
七、课堂实施与反馈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教师进行课前评估、课中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布置练习作业,巩固学生的比较知识。

《比一比》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课件PPT(2篇)

《比一比》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课件PPT(2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高、矮
矮 高
看 测量
长、短
长 短
长、短
一般要把比的几 个物体的一端对齐。Fra bibliotek短 长
在最长的文具后面画√。

在短的动物后面画
“○”

,短的下面画○ 。


“远近”、“厚 薄”你会比吗?
哪根绳子最长?

下面的绳子哪根最长,画√? 哪根最短,画○?
1
2
3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9

8




10



√○




1个 比1个 重,1个 比1个
重,所以
最重, 最轻。


1个 比1个 重,1个 比1个
重,所以
最重, 最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数一数:多少个?
比一比:高矮
√ √


O
O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要知
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比较物体数量的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比较物体数量的大小,包括一一对应比较和数数比较两种方法。

同时,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数量大小的方法,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并能准确使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具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较物体数量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3. 演示与讲解:通过PPT课件、教具模型等方式,展示比较物体数量大小的方法,并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使用。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5. 总结与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讲解易错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 板书内容:比较物体数量大小的方法、符号使用、练习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游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比较的概念可能还不够理解。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比较活动,但对符号表示的大小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比较的意义,逐步过渡到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比较的意义,并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比较的概念。

3.交流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故事书、图片、卡片等教学材料。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木块等,用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比较的概念。

例如,讲述两个小兔子比赛跑步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比较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大小。

例如,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两个小球,一张是两个小木块,让学生比较哪一张图片中的物体更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受比较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物品,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并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2)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2)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比一比》教案 (2)一. 教材分析《比一比》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于数学知识还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能力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比较经验,比如比较身高、比较物品的大小等,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于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比较符号“<”、“>”,并学会用它们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比较符号“<”、“>”,学会用它们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含义,能够准确地运用它们进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比较大小。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比较大小。

3.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球、积木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图片中的物品要有大小之分。

3.准备黑板、粉笔、比较符号的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球、积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一比”。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图片中的物品要有大小之分。

教师提问:“它们谁大谁小?”让学生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

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课件
比较高矮时 • 需要两人站在相同的高度上比较
比较轻重时 • 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天平比较。


6.杯里水最多的画“√”,最少的画“○”。(想想做做 第5题)


3.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怎么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 方法,快把你的收获将给大家听。
比较物体的长短
• 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当物体曲折时,拉直后再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怎么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 方法,快把你的收获将给大家听。
2.(P6 想想做做 第4题) 哪个人高?高的画“√”。
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
你能比出谁更重吗?说说你的方法。
轻 重
用天平来称量时,哪边下沉哪边重,哪边升高哪边轻
3. 重的画“√”。(想想做做 第6题)


4. 近的路画“√”。(想想做做 第2题)

3. 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想想做做 第3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 长短、高矮、轻重这些 比较的词。那么你会比 较吗,快来试一试
你能比一比谁的跳绳长吗?说说你的想法
一端对齐
拉直
看另一端


你能一眼看出曲折 的跳绳谁更长吗?
1.长的画“√”,短的画“⚪”.


你能比出哪个小朋友更高吗?
矮高
同一高度
比高矮时两个小朋友要站在同一高度上

《比一比》(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一比》(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一比》(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1. 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特征。

2. 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3. 合作交流,分享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较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特征。

2.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册、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较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特征。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分享和讨论。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比较的概念、方法、技巧等。

七、作业设计1. 练习册: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4.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比一比》是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苏教版 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共39页文档

苏教版 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共39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苏教版 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比一比PPT文档24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比一比PPT文档24页

END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比一比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
教学内容;国标本第三册4、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情
多媒体出示情境,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美丽校园的一角,图上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预设说出:校园的一角,有一张石桌,两张石登,边上还有一盏路灯,两棵树,一棵苹果树,一棵梨树有两个小朋友在跳绳,两个小朋友在滑滑梯。

小朋友在这美丽校园的一角,还蕴藏着数学知识呢!
二、自主探究,体会方法
1、比长短
出示小朋友跳绳图,仔细观察,哪根绳子长?长的画钩。

交流,你认为哪根绳子长?你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绳子的一端对齐(出示画面)
总结:原来比较物体的长短时可以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在比。

2、比高矮
出示滑滑梯图,提问,哪个人比较高?
交流:预设:前面的小朋友高
后面的小朋友高
一样高
怎么会有这么多答案?这样比公平吗?怎样比才公平?
让他们站在地面上比(出示画面)
这样一下子就看出谁高谁矮了。

总结:比较物体的高矮,要让人站在同一地面上比。

3、比轻重
出示石榴和柿子,让一位学生用手掂一掂,提问:石榴和柿子哪个重?
怎样一下子知道谁重谁轻呢?我们可以把他们放到天平上比。

出示天平比较图,介绍天平。

比较谁重谁轻?你是怎样比的?(天平的托盘沉下去说明重)
总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用手掂一掂的方法,也可以用天平来称,沉下去的一端的物体重。

4、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比较苹果树和梨树的高矮
三、巩固升华,学会比较
1、想想做做1
出示情境,明确要求,4人小组合作,每人拿一枝铅笔,先每两个两个比一比谁的铅笔长?再四个人比一比哪枝最长?
小组活动
选择几组交流比较结果,说说比较方法。

2、想想做做2
出示情景,学生尝试
交流结果,提问:男孩和女孩谁高?怎样比的?
男孩和女孩看上去差不多高,他如果站起来就比女孩高。

教育学生帮助病人、残疾人。

3、想想做做3
出示情境
学生判断
交流比较结果,明确,一直走比弯弯曲曲近。

4、想想做做4
出示情境
学生判断
交流结果、方法
(引导说出:1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一样重,那么1个红萝卜比1个胡萝卜重。

四、总结方法,拓展运用
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想想做做5
游戏,请几位小朋友上台,请他们按从高到矮排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