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绣如意壶”探寻传统“如意壶”在现代艺术的重构
从“百事如意壶”探寻紫砂壶的吉祥蕴意
方 向和 曲度 的曲线组 成 , 达到 了“ 圆、 稳、 匀、 正” 的艺 术效
果 。“ 百事如 意壶” 珠 圆 玉润 、 变化多端 ; 重 心稳定 、 端 正 挺
同 1 百 事 如 意 壶
括; 比例 协 调 、 骨 肉匀称 ; 轮廓 周正 、 稳 而 不 笨 。这 种 圆器
型代表 了阴柔之美 , 同时 又 寓 意柔 中如意壶 ” 的整体造 型骨 肉亭匀 、 收展有 度 , 细观
壶 器 上 的 线 条 有 一 气 呵 成 之 妙 。 此 壶 的 线 条 美 主 要 从 器
3 结 语
人 们 的 观 念 意 识 和 审 美 情趣 不 断 发 生 变 化 ,与 之 相
插上 如 意 . 即为 “ 平 安如 意 ” 。 如 以 两 个 柿 子 或 狮 子 配 如
掌就可 以托住 , 手感轻 巧 、 抓握方便 。壶身扁 圆, 饱满充 意. 便成 了“ 事事如 意” 。若 画 上 童 子 骑 象 、 手持如 意 , 就 是 实 , 气度不 凡 , 也有 圆 圆满 满的 寓意 。“ 百事如 意壶 ” 的壶 “ 吉祥 如意 ” 。而这款 “ 百事 如意壶 ” 壶 盖 上 的 如 意 与 柿 蒂 口较 大 , 盖面平 圆 , 口沿 和 盖 沿 衔 接 自然 、 平稳 , 并 形 成 一
想现象 。
第三 , 烧 成后窑炉风 口关 闭时间很 重要 。同样 的材质 在不 同的烧成方式及不 同的烧 成温度下 , 其结果不 同。笔 者在一 次烧成过 程 中, 由于保温时 间过长 , 加 上烧 完后关
3 “ 蛋青”
闭 气 窑 炉 风 口的 大 小 不 合 适 , 结 果 造 成 还 原 时 间 过 长 。导 新气 息 , 才能创造 出富于时代 精神和技术含量 的作 品 。我 致 同一窑 的钴 颜料 封透 明釉 的青 花 的效果 完全 变样 , 整 们 要积极探 索陶瓷绘 画艺 术 的新 工艺 ,作为一 个 当代 的
紫砂“如意玉佩壶”与“大吉祥壶”的审美
有细部刻意推敲的作 品.细看壶身刻绘 的书法 .真是耐人寻
味 。身 筒 以 实 托虚 。 圆 环 以 虚带 实 。 上 下两 个 圆 弧构 成 的 虚实 对照 , 达 到 了视 觉 上 的微 妙 平 衡 , 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 雄健 、 浑然一体。 《 梦 溪笔 谈 》 中说 : “ 星辰 居 四方 而 中 虚 , 八 卦 分八 方 而 中虚 . 不 中虚 不 足 以妙 万 物 ” “ 如意玉佩壶” 虚 实 结 合 犹 如
第4 6卷 第 3期
48 2 0 1 3年 0 6月
江
苏
陶
瓷
Vo 1 . 4 6 . No . 3
J i a n g s u Ce r a mi c s
J u n e , 2 0 1 3
紫 砂“ 如 意玉佩 壶’ ’ 与“ 大吉祥壶 ’ ’ 的 审美
周 琴娣 ( 宜兴 2 1 4 2 2 1 )
画中留白。 园林借景 , 疏可走 马, 密不 透风 。 这种古典美学 的神
奇光 彩 , 闪耀 在 小 说 、 绘 画、 书法、 戏剧 、 建 筑 等 传 统 艺 术 的 各
图 2 大 吉 祥 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人 、 雅 士 的参 与 , 茶与壶的交融 , 孕 育 了卓 绝 的 灵 慧 , 流
的一 个 阳关 。金 沙 寺 僧 的 轶事 , “ 供春壶 ” 的故 事 , 始 陶和 尚 的 传说 . 均 带 着 东 方 的 畅 想去 弘 扬 中正 平 和 的 基 调 . 把 紫 砂 的魅 力 点 缀 得 多彩 多 姿 。 涉 足 紫砂 艺 术 以来 . 不 断倾 注 情 感 于 紫 砂 壶 的 创 新 中 , 对 紫 砂 艺 术 有深 刻体 会 与 独 到 见 解 , 以传 统 的 内在 理 念 , 融合 现 代 的外 在 表 现 手法 来 展 现 原 作 品 的 亮 点 。 在 多 年 的 实践 中 , 对
210980510_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浅谈紫砂“锦瑟年华套组”的艺术内涵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浅谈紫砂 锦瑟年华套组 的艺术内涵*陈丽英(陈丽英紫砂工作室 江苏宜兴 214221)摘 要 紫砂壶的发展和繁荣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多种文化形式,不断对壶器创新而来,紫砂壶的造型结构要依照美学的理念,在装饰手法的组合以及结构的排布都要遵循艺术的规律,以此来突出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想法㊂如此,紫砂壶善于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优势便被发挥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排列组合,紫砂壶的功能性和艺术性得以展示,带给人们视觉上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㊂紫砂壶作为陶艺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㊁演变,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作品,它们以其突出的造型美感㊁实用功能㊁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时至今日,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文化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紫砂事业的发展迎来了艺术的春天,紫砂从业者应该把握好这个来之不易的时机,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的佳作,赞美紫砂艺术的美好㊂关键词 紫砂 锦瑟年华套组 造型特征 艺术内涵中图分类号:T Q 17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03-0093-03紫砂壶起源于宋朝,通过明清两朝的演变,在现代迎来了蓬勃的发展㊂紫砂壶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珍贵的泥料㊁出众的造型以及艺术风格造就了其蕴含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韵味,是国人对于文化的审美和追求㊂通过了解紫砂壶的发展历史,会发现每个时期的作品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使紫砂壶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㊂图1 锦瑟年华套组通过对紫砂壶历史的回顾,以艺术的眼光审视紫砂艺术创作,可以发现紫砂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以及其中蕴藏的艺术情怀㊁文化底蕴,这些都是使紫砂壶成为手工艺品典范的关键㊂以紫砂 锦瑟年华套组(见图1)为例,笔者对其造型特征和艺术内涵展开详细论述㊂1 紫砂锦瑟年华套组 的造型特征紫砂壶的发展和繁荣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多种文化形式,不断对壶器创新而来,紫砂壶的造型结构要依照美学的理念,在装饰手法的组合以及结构的排布都要遵循艺术的规律,以此来突出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想法㊂如此,紫砂壶善于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优势便被发挥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排列组合,紫砂壶的功能性和艺术性得以展示,带给人们视觉上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㊂紫砂壶作为陶艺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㊁演变,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作品,它们以其突出的造型美感㊁实用功能㊁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时至今日,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文化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紫砂事业的发展迎来了艺术的春天,紫砂从业者应该把握好这个来之不易的时机,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的佳作,赞美紫砂艺术的美好㊂当代紫砂艺术具有许多创新的艺术特色,但是这种创新并非凭空想象的,而是遵循紫砂壶传统规律的基础上创新设计而来㊂当代紫砂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装饰手法,在保持紫砂壶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器型㊁装饰上进行升级,使作品更具时代审美的㊃39㊃(紫砂艺术)2023年03月陶瓷 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陈丽英(1969-),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制壶工作㊂特征,体现出现代艺术的特色,当代紫砂壶的创作应该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将大量的传统元素运用到创作中,将紫砂壶的艺术之美无限扩大㊂除了壶身造型的变化之外,大量的造型装饰手法被运用到紫砂壶的创作中,就如 锦瑟年华套组 ,别出心裁地将玉器装饰到壶器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创新装饰,展示出不同审美志趣的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工艺美学特征㊂锦瑟年华套组 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造型古朴㊁典雅大方㊁细腻精致,壶身整体充满了艺术品的生动情趣和人文情感,庄重中突出造型的别致,豁达的外形展现出紫砂壶的和谐之美㊂壶身为罐状,由上至下曲线婉转流畅,突出作品的曲线美,形成一种上宽下窄的造型风格,营造出一种形体上的过渡美;壶盖微微向上凸起,与壶口的连接严丝合缝,形成风格统一的整体,使得整个壶器造型饱满圆润㊁别致美观;壶钮像一颗玉石点缀在壶盖上,拉长整体作品的比例,显得十分乖巧,壶钮上的彩绘使整体的风格不再单调;壶流为三弯流式,明接的制作手法让壶嘴与壶身的连接更加自然顺畅,也让作品更有古朴的韵味;壶把的造型为耳形方便提握,其中 飞 的造型设计使造型更加富有趣味,重点在于壶身上的装饰, S 形的装饰曲线让这件作品贴近主题, 锦瑟年华 指的是青春时代,整件壶器的装饰使作品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青春少女穿着旗袍的打扮,极具美感,表现出一种让人深刻体会的韵味,壶艺能够展示出内涵的本质美,这几方面的融会贯通使 锦瑟年华套组 成为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锦瑟年华套组 将锦瑟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对壶器进行了充分的装饰,展现出花器的线条之美,壶器整体的设计大气稳重㊁气度不凡,有着大肚能容的寓意,壶身的装饰设计对本来简洁的壶形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增添了作品的形式美㊂在紫砂前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同时在探索壶艺的道路上注重发掘新的元素,激发创作的灵感,让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古朴雅致的韵味,展现出紫砂壶独特的艺术造诣和品味㊂就像 锦瑟年华套组 其图案装饰仍然向传统致敬,保留着传统的造型之美,不改变传统的文化底蕴,结合现代艺术的刻画方式,将壶器中的壶把㊁壶流㊁壶盖都融入到整体的风格中,使壶器的造型特征散发出浓厚的艺术韵味,这就是紫砂壶的造型特征呈现出来的一种艺术美感㊂锦瑟年华套组 的设计除了体现在造型设计之外,细节也处理得当㊁恰到好处,泥料细腻柔和,色调温和饱满,两杯一壶的组合也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在青春美好的年华展示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美,通过气韵生动的造型设计使紫砂壶静中有动,虚实结合的造型变化使壶器在稳重中多了几分活泼,这也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动静结合㊁虚实相接的刻画手法㊂紫砂艺术是工艺和材质的结合之美,不同的工艺和泥料创作出的作品也是有天壤之别,因此工艺的手法是刻画一件优秀作品的重中之重,工艺的优劣也是衡量紫砂壶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紫砂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紫砂壶,茶客们在品茶之余赏壶也成为一种时尚,市场的扩大会让人才进入紫砂行业,市场的需要从而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水平,使紫砂壶充满了文化的趣味和艺术魅力,也体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㊂2紫砂 锦瑟年华套组 的艺术内涵纵观紫砂壶的发展历史,会发现其中蕴藏的发展规律,任何时代的紫砂壶器都有着那个时代的印记和特色,紫砂艺人在进行创作的时都需要遵循其中的原则㊂紫砂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艺术的美学规律,在保持紫砂壶原有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使作品在更具时代特征的同时还能够突出体现当代艺术的美感,但是紫砂艺术的内涵绝不该一味守旧,而是要讲究融合贯通,吸收接纳一切能够提高艺术价值的优秀文化形式,提升整体的文化深度艺术价值,将更多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引入到创作中,将传统壶艺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并且做到融会贯通,形成属于紫砂艺术的创新方法㊂传统的紫砂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造型老练古朴,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中国传统壶器中的造型风格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情怀和文人气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爱好,而当代紫砂壶在对传统壶器继承的同时,会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的进化,体现出具有当代特色的艺术之趣,散发着浓浓的中国特色,营造出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的审美境界㊂传统的紫砂作品为了能够充分展现紫砂独特的天然材质之美和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然而紫砂壶能够将书法㊁绘画㊁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融㊃49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紫砂艺术)2023年03月合到一起,形成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紫砂艺术,因此紫砂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呼应,突出了当代紫砂壶的艺术特色,这为紫砂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紫砂壶开辟了新的创作道路㊂对于紫砂文化而言,应该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根植于传统文化,用文化作基石,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佳作㊂当代紫砂壶的创作是在传统壶器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通过对壶器的不断刻画,将壶器中的意境充分表现出来㊂紫砂壶发展至今有600余年,却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力,学习传统㊁继承传统是对传统最大的尊重,要对紫砂传统壶器进行不断研究,为现代紫砂壶艺注入新的创造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将紫砂行业发展得更好㊂紫砂艺术讲究艺术内涵,真正的意蕴体现在打破原有的认知,感受到壶器中的意境所在,紫砂壶不仅仅是简单的喝茶器具,而是中国艺术的缩影,紫砂与茶艺相通,让人们在其中能感受到文化的韵味㊂紫砂壶自从诞生以来便意味着文化的延续,历史上众多紫砂大师为了紫砂事业而奋斗,赋予了壶器深远的艺术氛围,紫砂壶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大师们的无私奉献㊂历代大师将紫砂泥料变成古色古香的紫砂壶,在世界陶艺之林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艺术的生命在创新中延续,在创新中发扬光大,当代紫砂艺人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推陈出新,展现出现代作品的艺术风采,将紫砂壶推向更高的巅峰㊂紫砂壶的创新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积累创作经验,修炼对待人生的态度,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感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创作本领㊂将这些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紫砂壶的创作中,为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紫砂创作之路上不断开拓创新,真正领会到紫砂艺术的真谛㊂紫砂文化就像是一段古老的故事,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品,历经岁月的磨砺却依旧能够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离不开前辈们的付出㊂在新时代的发展时期,作为新一代的紫砂艺人不能停留在以前的辉煌中,而是应该向前看,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㊁敢于挑战,将更多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创作中,让艺术与文化相结合,从而使作品能够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就如同 锦瑟年华套组 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体现出东方之美的内涵,锦瑟年华成为了整件作品最真实的写照,紫砂壶也是如此,其中蕴含的审美韵味㊁艺术内涵㊁文化价值引人入胜,在紫砂的世界里,只要艺人们敢于探索,就会在传承中张扬自己的个性特点,在这个最好的创作时代显示出紫砂壶别具一格的美㊂3结语综上所述, 锦瑟年华套组 通过丰富多彩的刻画为人们展示了紫砂壶的美,通过鉴赏了解到其中蕴含的艺术内涵,紫砂艺术的美具有感染力,托物言志,回归本质,就是紫砂壶最吸引人的一点㊂在紫砂壶快速发展的今天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紫砂匠人们只有不忘初心,发扬工匠精神,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将紫砂壶事业发展得更加辉煌㊂每一件紫砂壶都是每一位艺人的匠心所在,在壶器上不断付出,才会有这么多实用与艺术兼具的佳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加持使紫砂朴实文化的气质,更加韵味十足㊁相得益彰,紫砂壶才能够在世界陶艺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紫砂文化的魅力所在㊂参考文献[1]朱永强.从 锦绣如意壶 探寻传统 如意壶 在现代艺术的重构[J].江苏陶瓷,2013(4):27-28.[2]沈杏大.论紫砂壶造型设计中的主题定位 谈 八方锦绣壶 的创作[J].江苏陶瓷,2014(1):22+24.[3]朱丹.一壶图腾如意,风景是你,流年也是你 浅谈紫砂 图腾如意壶 的艺术内涵[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1(5):55-56.[4]陈顺根.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 论紫砂器 笑樱壶 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内涵[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8):102-103+112.[5]唐红平.紫砂情吉祥意 论紫砂壶作品 五福临门 的艺术特征[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7):76 -77+80.[6]杨秀芬.草木有情传紫韵 论紫砂壶 六方新韵 的绞泥设计和艺术魅力[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 2022(11):121-123.[7]司磊.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 浅谈紫砂 威震四方壶 的艺术价值[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 (10):115-117.[8]胡仁杰.自然美的生成与表现 论紫砂壶作品 瓜趣 的艺术特征[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6): 101-103.㊃59㊃(紫砂艺术)2023年03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青花玲珑”纪念瓷
充满 个性 , 容 易以清新 、 明 快 的 视 觉 形 象 传 达 标 志 的精 髓 , 而 为广 大 的 人 民 群众 所接 受 。
【 2 ] 安雨晨. 历代所有紫砂壶 “ 造 型跟名称” 的 由来叨. 《 安雨晨 紫砂艺术
馆》 . 2 0 0 6 ( 1 5 ) .
~ ~ 一 ~ 一 ~ ~ ~ ~ 一 一 一 一 ~ ~ 一 ~ 一 ~ m
^
一 一 ~ 一 一 一 H m
m
m
m
一 一 m
一 ~ m
— m
一 、
¨
:
^ ^
“ 青花 玲珑 ” 纪念瓷
:
V V
:
说到瓷器 , 首先想到瓷都景德镇 。 品种之多、 品质之高, 也 许历史上无人 能出其右 ; 官窑、 御瓷成就 了瓷都美名。 8 年 :
前, “ 2 0 0 5 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 于当年 1 o月 1 2日 在景德镇新落成的中国陶瓷博物馆拉开帷幕。 这次瓷博会由国家 i
号 具 有 鲜 明 的形 象 特 征 , 是对现实对象的浓缩与精炼 、 概 括 与 简化 、 突 出 和夸 张 其 本 质 因 素 。设 计 的形 态 不 可 能 像 绘 画 的 形 中 国人 大 规 模 创 造 抽 象 符 号 、 图 案 是 从 彩 陶时 期 开 始 的 。
但 是 中 国美 术 抽 象 化 图 案 只选 取 鸟 图 、 鱼 图等 具 象 图案 。 而 不 是 几 何 抽 象 图 。 这把 紫砂 “ 和谐壶 ” 借 鉴 了西 方 美 术 抽 象 艺 术
形式 , 在设 计 中融 入 了几 何 线 条 。 就客观形式而言 , 美 无 国界 , 有 效 应 用 现 代抽 象符 号 的 艺 术 设 计 .应 该 成 为 紫 砂 从 业 者 不 可 忽 略 的技 法 之 一 。
从“称心如意壶”看紫砂艺术之中的吉祥寓意
从“称心如意壶”看紫砂艺术之中的吉祥寓意作者:吴赛春来源:《江苏陶瓷》2021年第04期摘要当我们回望紫砂历史的时候,总是能够惊喜地发現宜兴的紫砂艺人用灵巧的双手赋予紫砂新的生命力和精神属性,更为直接地凸显出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其中蕴含着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揣摩。
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称心如意壶”,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到器型的形态逼真外,主要还兼顾到紫砂壶的实用性,毕竟紫砂壶的初衷是拿来泡茶的,于是扁腹的形态可以使得茶叶在其中经过非常充分地浸泡,带给我们唇齿之间的无限风味,使用这样的一把紫砂壶喝茶,通过近距离地把玩和欣赏,更加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创意设计和吉祥祝福,陪伴我们度过优雅的休闲时光。
关键词紫砂壶;称心如意;创意设计;吉祥寓意在中国陶瓷艺术之林中,紫砂的历史可谓是比较的短暂,仅仅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却创造出非常引人注目的成就,其中的缘由有许多,但是最为基础的就是紫砂泥料的稀缺性和独一无二性。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文人汪文柏在《陶器行》之中对于紫砂泥料的描述,尽管具有夸张的成分在其中,也足以说明人们对于紫砂泥料的重视,以宜兴丁蜀镇黄龙山矿区为核心的紫砂产地就是天然的地理标识,让紫砂艺术能够具有鲜明的江南宜兴的特点,折射出地域方面的风土人情。
当我们回望紫砂历史的时候,总是能够惊喜地发现宜兴的紫砂艺人用灵巧的双手赋予紫砂新的生命力和精神属性,更为直接地凸显出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其中蕴含着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揣摩。
1 紫砂壶“称心如意”的创意设计紫砂作品“称心如意壶”(见图1)在继承传统紫砂器型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许多设计新创意在其中,力求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又辅以陶刻的装饰,惟妙惟肖地把鱼儿的自然之趣凸显出来,可谓是观之趣味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此壶壶身上部扩张有力,下部收拢挺拔,流畅的线条和壶形优美的弧度共同营造出来一个非常和谐的形态空间;壶底圈足外翻,端庄稳重,细节的处理相当到位;壶嘴外接痕迹明显,修长婉约,出水特别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是飞把的设计,在巧妙的过渡之中弧度的把握非常舒适;壶口和壶底一脉相承的外翻设计,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通转流畅,嵌盖的制作本来就比一般的压盖要难一些,而且要做到这个程度的严密,更是需要很好的技艺水准;壶钮的造型设计采用了如意的形态,又把桥钮的灵动结合其中,凸显出江南水乡的无穷韵味;壶身的陶刻装饰为非常常见的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寓意着如鱼得水、年年有余的美好祝福,和称心如意的主题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论紫砂壶“事事如意”的传统文化韵味
论紫砂壶“事事如意”的传统文化韵味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茶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而“事事如意”是紫砂壶的一个传统文化韵味,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紫砂壶“事事如意”的传统文化韵味。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具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宋代,历经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紫砂壶的烧制工艺非常讲究,它采用天然的紫砂泥,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紫砂壶。
而且,紫砂壶的每一件都是手工制作,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紫砂壶被誉为“陶瓷之花”,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珍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事事如意”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向往。
人们常常希望自己的生活工作都能够顺利如意,没有烦恼和困难。
这种愿望也体现在了紫砂壶的文化韵味中。
“事事如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祝愿,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在使用紫砂壶泡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静心品茶,感受生活的美好,体会“事事如意”的愿望。
紫砂壶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人们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茶文化氛围,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安宁和放松。
“事事如意”也与紫砂壶的形态和造型有关。
紫砂壶作为茶具,其形态多样,有龙凤、梅兰竹菊等各种图案和造型。
这些图案和造型不仅仅具有装饰作用,更让人们联想到吉祥如意的寓意。
龙凤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代表着权力和神圣的象征;梅兰竹菊则是中国的四君子之一,有着高风雅韵的形象。
这些图案和造型的设计,都让紫砂壶充满了文化的内涵和韵味,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事事如意”也体现在紫砂壶的使用过程中。
人们使用紫砂壶冲泡茶水,享受茶香带来的舒适和满足感,让心情平静下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放松。
这种愉悦的心境也是“事事如意”的体现。
通过沏茶饮茶的过程,人们不仅能够滋养身体,更能够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的无穷乐趣。
在现代社会,紫砂壶“事事如意”的传统文化韵味也得到了人们的传承和弘扬。
从“锦绣如意壶”探寻传统“如意壶”在现代艺术的重构-论文
2 8 江 苏 陶瓷
J i a n g s u C e r a m i c s
2 0 1 3年 8月 第 4 6卷 第 4期
来 源 于鼓 型 , 壶 身 简 便 是 取 自鼓 身 经 过 演 绎 后 而 得 。“ 如意壶” 多年来经久不衰 , 除了造型的典雅端庄 , 线 条 的流 畅 和各 比例 的协 调 也 深 得 人 们 喜 欢 。正 如 “ 锦绣如意壶” 。 它简洁大方 、 古 朴、 典雅 ; 线条流畅挺括 , 艺术语言寓古于新 , 散 发 着 浓 郁 的东
: 纪念瓷” 字样, 内装有 1 件青花与玲珑特色的纪念瓷瓷碗。
这件青花玲珑瓷碗体量较小 , 高4 . 2 c m 、 口径 1 0 . 3 c m, 为 白釉 瓷 器 , 釉色柔和悦 目, 似 白糖 色 , 给 人 以一 种 “ 甜” 的 感
:
: 受, 昵称为“ 甜 白” , 其 瓷胎料精细洁白, 胎壁极薄 , 托于掌心 , 感觉不到一丝分量 , 诗人曾用“ 只恐风吹去 , 还愁 日 炙销 ” 的 :
在 紫 砂 艺 术上 汲 取 前人 的经 验 艺 术 精 华 , 师古不泥 , 又 勤 于研修 , 大胆创新 , 逐 步 形 成 自己独 特 的艺 术 风 格 。 同时, 在探 索 陶 艺 的 道 路 上 注 重挖 掘素 材 , 激发创作灵感 , 真正 做 到 其 壶 如其人 , 其物言其意 , 作 品古 朴 隽 永 、 气 势磅礴 、 意蕴悠长 , 尽 可 能 展示 出紫 砂 作 品 的艺 术 造 诣 和 艺 术 品 味 。但 是 。 不管“ 如 意壶” 的造 型 如 何 的 变 化 , 其 传 统 意 义 上 的文 化 符 号 及 其 蕴 意
^
一 一 ~ 一 一 一 H m
论紫砂壶“四季如意”的造型艺术和丰富内涵
论紫砂壶“四季如意'啲造型艺术和丰富内涵蒋华福(宜兴214221)摘要宜兴的紫砂艺人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把许多的历史文化故事和吉祥元素运用在紫砂艺术之中,让我们在欣赏紫砂之美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
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四季如意”,色泽红润,明针功力了得,形态规整,壶嘴、壶把和壶口三山齐平,如意的纹饰环绕壶身,细节的处理特别到位,线条的流畅度也是让人赏心悦目。
上手摩挚此壶,更能够体会到紫砂细腻的质感和令人上瘾的油润,在长时间的把玩和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完美的包浆,呈现出更加令人心醉的色泽,同时上面的如意纹饰也是非常地打动人心,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季如意的美好祝福融入壶中,让大家充分地感受到其中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四季如意;造型艺术;丰富内涵江南小城宜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风景秀丽、物华天宝的地方,在历史上,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曾经在临近的湖州为官的时候,经常就来宜兴游玩,特别是对于这里的茶叶、金沙泉水和紫砂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传说中苏东坡在烧水煮茶的过程之中觉得器具并不是那么的称手,于是在几次三番的修改和设计之下,终于制作而成“东坡提梁壶”,用来煮茶冲泡特别合适。
于是在后来的紫砂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们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东坡提梁壶”的造型,在坚持三叉造型的基础之上,丰富和创新其中的弧度和装饰,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紫砂造型。
如今,紫砂陶业在延续千年的历史时光之中,又重现了“家家拎泥,户户制陶”的盛景,宜兴紫砂产业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此氛围中,不断兴起的紫砂文旅项目如火如荼,更加带动和促进了紫砂事业的良性循环。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把许多的历史文化故事和吉祥元素运用在紫砂艺术之中,充分地发挥了他们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把紫砂的造型艺术和丰富的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我们在欣赏紫砂之美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
从紫砂壶“柿柿如意”中感受到花器之美和祝福之情
从紫砂壶 柿柿如意 中感受到花器之美和祝福之情*蒋一豪(宜兴市传神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江苏宜兴214222)摘要在紫砂艺术之中,关于 柿子 的形态演绎出许多不同的器型设计,每一件都留下了令人深刻的印象㊂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柿柿如意壶“,作者在临摹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把现代艺术风格的潮流设计以及自己的审美方式更好地融入其中,突出了题材,也能够把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的理念贯彻到底㊂所以在欣赏紫砂花器的时,要从最为基本的形态入手,然后逐渐的演变到更为宽阔的人文内涵方面,正如花器大师汪寅仙所说的那样,形似只是基础,功力的高低主要看神似的程度㊂ 柿柿如意 器型的设计正是呼应着这样的理念,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蕴藏的吉祥韵味更好的凸显出来,让我们在使用这样一把紫砂壶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那种浓浓的祝福之情㊂关键词紫砂艺术柿柿如意花器之美祝福之情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1-0163-02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这是清代文人汪文柏在描述宜兴紫砂时候的记载,他最为关心的就是紫砂矿料的珍贵性㊂由此可见在几百年前,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宜兴紫砂的特殊性㊂在今天,随着人们对于饮茶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紫砂壶成为我们茶座之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宜兴的紫砂艺人们运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让这一丸泥土从灰头土脸到浴火重生,注入了自己丰沛的情感,也把更多的我们喜闻乐见的题材通过紫砂这样的一种材质展示出来㊂正是在世世代代紫砂匠人的不断传承之下,紫砂造型艺术才能够逐渐地完善和丰富起来,也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更加的多元化㊂1紫砂艺术作品‘柿柿如意壶“简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柿柿如意壶“(见图1)采用了小花器的设计形态,把筋纹㊁贴塑的工艺更好的融合在小小的一把紫砂壶之上,让我们能够从这样富有灵气和艺术欣赏的作品之中,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韵味㊂壶身脱胎于常见的柿子,特别是在收获的季节,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宛如灯笼一般喜庆,很难不让人产生创作的灵感㊂壶身简约的线条勾勒出筋纹的痕迹,浅浅的留下了我们对于柿子的印象,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过渡方面彰显出作者高深的抟制技巧,以及对于紫砂筋纹器的整体形态把握,既突出了不同筋纹的深浅不一,又融合在统一的韵律节奏之中㊂图1紫砂壶 柿柿如意壶嘴和壶把则是采用了柿子叶子的包裹来展示自然之美,小巧的壶嘴出水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藤蔓缠绕,枝丫凸显,从壶把端部延伸而来的枝叶更是栩栩如生的再现了柿子树旺盛的生命力㊂壶盖则是柿蒂的形态贴合其上,边缘的筋纹也再一次的呈现出此壶整体的风格和韵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面的壶钮和壶身的叶子宛如一体,设计延绵不断,把紫砂花器的那种风格贯通到底㊂在作者在设计和制作这件作品时,就是联想到我们春节时经常吃的柿饼,总是那么的香甜㊃361㊃(紫砂艺术)2023年11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蒋一豪(1992-),本科,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紫砂制壶㊂可口,也能够烘托出过节的氛围和浓郁的家乡味道,于是在糅合了筋纹器的形式之中把小花器的理念深入人心,妙手天工的抟制更是突出了我们对于紫砂艺术的深层次理解㊂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柿柿如意壶“,作者在临摹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把现代艺术风格的潮流设计以及自己的审美方式更好的融入其中,突出了我们喜闻乐见的题材,非常的接地气,也能够把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的理念贯彻到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紫砂花器的艺术魅力,精神方面的寄托要远远大于形态方面的相似㊂所以我们在欣赏紫砂花器的时候,要从最为基本的形态入手,然后逐渐的演变到更为宽阔的人文内涵方面,正如花器大师汪寅仙所说的那样,形似只是基础,功力的高低主要看神似的程度㊂ 柿柿如意 器型的设计正是呼应着这样的理念,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蕴藏的吉祥韵味更好的凸显出来,让我们在使用这样一把紫砂壶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那种浓浓的祝福之情㊂宋代诗人何梦桂在‘秋思有感“之中写道: 落日西风捲白沙,关山万里客思家㊂芦花雁断无来信,柿子霜红满树鸦㊂ 其中的意思就是在傍晚时分,西风阵阵卷起白沙,山河万里可是自己却独在异乡为客,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㊂芦花飞过,鸿雁也往南飞了,但是关于家人的消息却一点也没有传来㊂唯有霜红的柿子树上挂满了乌鸦,讲述着游子和归人的漂泊故事,只求如那红红的柿子一般,蕴藏着 柿柿平安 的美好祝福㊂正是如此特别的场景之下,漫山遍野的柿子不仅仅是一种丰收的喜悦,更是一种对于乡愁的眷恋㊂从植物的本身来说,柿子属于属落叶乔木植物,果实一般在9~10月成熟,这样的季节正好是万物凋谢,世间的颜色变得暗淡,从而凸显出了柿子的红色,看起来非常的美观,带给我们一种吉祥喜庆的感觉㊂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柿与 事 谐音,寓意为事事如意和万事大吉,代表着我们美好的机遇和顺利的前途㊂从古至今,柿子作为一种古老的植物,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同时也在绘画的题材之中屡见不鲜,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启迪着宜兴的紫砂艺人㊂在紫砂艺术的创作之中,我们围绕柿子展开了一系列的构思,通过不同的形态特征和抟制技巧来传递出匠人们对于柿子的形态之美和丰富情感的表达,也让更多的紫砂壶友们能够从其中窥探到紫砂花器以小见大的艺术理念和包罗万象的人文情怀㊂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柿柿如意壶“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对于柿子的抽象演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能够更为完整的展示出紫砂花器的艺术魅力,通过这样一把造型独特㊁工艺精湛㊁内涵丰富㊁气韵生动的紫砂壶,我们能够从其中汲取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充沛的情感,在手指的灵动创作之间,那浓浓的祝福之情溢于言表,极大的丰富了紫砂艺术的深度和广度㊂2结语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历程之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关于不同题材的诠释和抟制,也能够在其中感受到紫砂匠人们令人叹为观止的妙手天工㊂正是在薪火传承和创新不息的时代洪流之下,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全手工制壶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也更加能够体会到作为一名紫砂艺人,必须不断的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养分,正如曼生之铭文一般, 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 ,紫砂艺术正是在这样的千百年的沉淀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也正是在江南这样的人文环境氛围之中,才能够让紫砂之花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㊂参考文献[1]沈小平.浅析紫砂花器的艺术美学创造 以紫砂作品 婉梅 为例[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0(9):144.[2]高强.意静似水心闲如云 浅析紫砂壶 清心 的创作理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2):114.[3]赵曦鹏.自然情态在紫砂花器中的塑造 紫砂 平安壶 创作感悟[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3(6):93 -94.[4]盛听凤.浅谈紫砂花器 春华秋实 的造型之美㊁工艺传承与创新[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11):129 -131.[5]何以诺,潘师敏.紫砂花器的动态塑造 浅谈作品 十围之木 的设计与制作[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 2022(10):86-88+93.[6]钱群兰.觅得趣中趣 浅论 田园情趣 紫砂壶的创作及评析[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1(11):49-51.[7]惠海勤.繁花盛开,春意紫圆 春暖花开壶 艺术特征研究[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2):105-107.㊃46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紫砂艺术)2023年11月。
浅谈紫砂仿古如意壶的历史及文化传承
浅谈紫砂仿古如意壶的历史及文化传承紫砂仿古如意壶是紫砂陶艺中的一种重要品类,它的外形规整、线条流畅,寓意着万事称心如意,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浅谈紫砂仿古如意壶的历史及文化传承。
紫砂仿古如意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的紫砂制品还停留在使用、饰器的阶段,紫砂仿古如意壶在当时就已经具备了功能和美观的双重特点。
它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先用精细的泥料搓成壶形,再在表面涂上以铁为主的颜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紫砂仿古如意壶体形优美、浑然一体、制作精良,是当时的艺术瑰宝之一。
到了清朝,紫砂陶艺得到了更加完善的发展,紫砂仿古如意壶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风格也逐渐成熟。
这时的仿古如意壶色彩丰富多样,器形饱满,装饰精美,使用广泛。
不仅仅作为茶具赏析,还成为了文人雅士们交流情感、借景抒怀的重要载体,是清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现代,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紫砂仿古如意壶再次成为人们追求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
作者阴伯山在《作为紫砂文化的领军者——紫砂仿古如意壶》一文中,说到:“仿古如意壶其实更是时代的一面旗帜,是对于一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现及对祖先的敬仰,承载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一份情感中的向往。
”紫砂仿古如意壶的文化传承是一笔宝贵的无形遗产,艺术家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交融,让仿古如意壶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延续了紫砂传统文化的绚烂。
同时,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也注重传授制作技艺和设计理念,为后人留下更多的纪念。
总之,紫砂仿古如意壶作为紫砂陶艺中的佼佼者,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代表了中国紫砂文化的顶峰,也是艺术家们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在紫砂仿古如意壶的影响下,中国的陶瓷艺术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成就了今天的中国陶瓷文化。
浅谈“事事如意壶”的审美
个组成 部 分 。 使装 饰 与造 型完美 地结 合在 一起 。 如
意 云 头 尖角 向外 。 放 射 状 伸展 , 似 花朵 , 呈 形 这样 就 更 强 调 了上 面一对 如 意云 头 的突 出感 .符 合全 盘 重
视 空 间变 化 的整体 构 思 :壶钮 又捶 出四个 小 如意 云 纹 , 观赏 效果 又多 一个层 次 。 壶在严 谨 的构思 创 使 此
厚 . 简 约 时 尚 . 紫砂 壶 的一 种 经典 壶 型 。“ 又 是 如意 壶” 飞起 的壶 把 与 昂起 的壶 嘴相 对称 . 成 了流 畅 的 形 线条 . 中带 圆的壶 身显 的 大气 美观 , 受壶 友 的喜 方 深 爱 。“ 如意 ” 是吉 祥 的化 身 , 自古 就受 到人 们喜 爱 , 从 梁 简 文帝 萧 纲 的诗 中 : 腕 动 苕 花 ( 华 喻 指 美 人 ) “ 苕 玉 . 随 如 意 风 ” 可 以推 测 出 当 时 的玉 如 意有 随 身 衫 , 佩带 之 大小 。清 雅悠 闲之时 , 人雅 士 吟诗 咏 赋 , 文 和
作 下 。 现一 股行 云流 水 的爽利 感 ,合体 , 精美绝伦 , 而且能
够在 泥色 的衬 托下呈 现悠 然 、 雅之美 。 典
“ 事如 意壶 ” 用 了柿子 的造 型 和如 意 作 为装 事 运 饰纹。 柿子 是我 国传统 的 吉祥物 , 为“ ” “ ” 因 柿 与 事 谐
音 而得 到“ 事如 意” 事 的美好蕴 意 。 意 . 一种 典 型 如 是
的纹 饰 , 称 “ 君 ” “ 又 握 、执友 ” “ 柄 ”形 类 北 斗七 或 谈 , 星 或 者灵 芝 , 载着 吉 祥 驱邪 、 福禳 安 、 事顺 利 承 祈 诸
图 1 如 意 壶
探析紫砂“三叶如意壶”里的幸福吉祥
宜兴紫砂陶业 的发展和繁荣 ,得益于独特 的紫砂泥料及 其优 良的性能。明 、 清以来 , 不少人盛赞宜兴 “ 世 间茶具称为
首” , “ 人 间珠 玉 安 足 取 , 岂如 阳羡 溪 头 一 丸 土 ” 。 宜 兴 的 紫砂 陶 器 创 于北 宋 , 初期制 作粗劣 , 直 至 明 代 中期 , 上 层 社 会 的 文 人
( 宜兴 2 1 4 2 2 1 )
摘 要 宜 兴 紫 砂 陶是 我 国 具 有 优 秀 民族 传 统 的 实 用 工 艺 美 术 陶 瓷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很 高 的 艺
术成 就 , 在 国 内外 享有 良好 的声誉。紫砂 名家高手 与文人合作 , 把 中国传统 的雕 塑、 诗 词、 绘 画、 金 石、 篆刻等技 艺与紫砂泥 的特质相结 合 , 创造 出许多精妙绝伦 的佳作。 紫砂艺术流传 至今 , 传承和创
气风格 。
墨客盛行饮茶之风 ,宜兴紫砂才开始盛行 。明代人泡饮讲究
“ 壶小则香不涣 散 , 味不 耽 搁 ” , 此 时 的紫 砂 陶 艺 臻 于 成 熟 , 各 款壶式层出不穷。 明代 万 历 后 到 清 代 乾 隆年 间时 。 宜 兴 的 紫砂
2 紫砂“ 三叶如意壶” 的装饰品味
艺术 , 是需要欣 赏者发挥想象 的 , 欣赏紫砂 壶器亦如 此 。 紫砂“ 三叶如意壶 ” 似“ 心” 字状 的壶身呈 圆球状 , 圆润通明 、 透 彻 自然 , 恰如佳人 明眸 、 西子秋波 , 手握 其上刚好填满掌心 , 且 手感舒适 ; 曲折 向上的壶流似有烟雾 缭绕 , 又如 晚风拂水 , 一
上 下 伸 展 自如 , 空 间力 度 把 握 到 位 ; 收处 , 藏而不漏 ; 放处 , 饱 满 圆 融 而 不显 丰腴 、 灵 巧 之 致 。 此壶 的壶 身似 “ 心” 字状 , 又 如 灵芝祥云 ; 壶 盖 呈 凸 圆形 , 为压 盖 ; 盖 面 上 竖 起 厚 度 约 为 2毫
论“锦弦如意横把壶”的工艺特色与文化价值
2] 茅勇,朱辉球 .
J].
2007
(
7):
54-55.
[
中 国 吉 祥 文 化 [M].
内 蒙 古:内 蒙 古
3] 沈利华,钱 玉 莲 .
人民出版社,
2005.
[
铄古铸今考古发现和复 古 艺 术 [M].
上 海:生 活
4] 李零 .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中国 传 统 古 典 图 案 [M].
银丝在壶面上微凸,具有立体感与极高的光泽度,如同
同一件造型独特的玉如意一般,让人充满了联想,而当
一段优美的旋律,曲折婉转,流畅和谐。在银丝镶嵌的
这种联想通过造型及 装 饰 产 生 的 时 候,复 古 的 艺 术 美
图案内部,创作绘制红泥图案,鲜艳的红色与亮眼的银
也自然诞生了。
色相配合,更显作品 之 精 美,与 音 律 曲 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 辉 映,互
陶瓷
(紫砂艺术) 2023 年 11 月
· 169 ·
Ce
r
ami
c
s
内在品格。追求美好,描绘吉祥,传统而经典的紫砂文
艺术与工艺之中包含 的 美 好 向 往,也 从 更 深 层 次 思 考
化通过物质化的具象,传 达 出 抽 象 的 带 有 精 神 满 足 的
当代紫砂创作的工艺美应该如何塑造。
情感。
艺术魅力与创意精神。笔者依据作品的形态及装饰表
现对作品进行分析,主要说明各部分装饰的工艺特征、
2 “锦弦如意横把壶”的工艺特色
价值以及这些工艺组合起来所表达的主要内涵。通过
此件作品 可 以 看 出,紫 砂 壶 创 作 的 学 习 与 融 合 能 力。
双龙戏珠·事事如意——探讨“事事如意壶”中的审美意趣
脱 了传统紫砂壶一成不变的平面形壶 口, 起起伏伏 。 美观大方 , 犹如波浪 , 富于 静 中欲 动 的动 态 感 , 令 人
眼前 一亮 ,它巧 妙地 将 现代美 学 的相 关 理念 与 壶形 结合 , 达到 锦上 添花 的艺 术效 果 。 事 事 如意 , 当如万 事 如意 , 只 是万 事终 究 难 与人
更 加 凸显 出 了独一 无二 的意 趣美 感 。 “ 事 事 如意 壶 ” 整器 造 型取 自然 界 中抽 象 的柿 子
番 不 知从 何说 起 的感触 。 鉴 赏紫 砂壶 , 可 以从 其泥
样 的审 美质 感 ; 也 可 以从其 造 型装 饰 说 起 , 即所 谓
料状 态 说起 , 不 同 的泥色 、 泥 性 等均 能呈 现 出完全 不
■ 睡 甄 蕊 强 蕊 溺 碍
l _ 等
3 7
双龙 戏珠 ・ 事事如 意
— —
探讨“ 事 事 如 意壶 ” 中 的审美 意 趣
薛红 军
( 宜兴 2 1 4 2 2 1 )
谈 起 紫砂 壶 的 审美 意趣 。 可 以说 如 入 宝 山 。 颇有
一
这把“ 事 事 如 意壶 ” 虽 然 取 材传 统 , 却 不失 其 艺 术 生 命力 , 尤 其是 这 把壶 在造 型 上别 出心裁 的细 节 构造 ,
这个 数 量 和容 量都 十分庞 大 的艺 术 体 系 中 ,事 事 如
意是 常 见 的创 作 题材 , 并 流传 至今 , 经 久不 衰 。因此 ,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7 — 1 9
戏珠 的形 象 , 且 与壶 身 主体完 美 对应 , 流 露 出一 种相 得益 彰 的艺 术法 度 。壶 嘴与 壶把 蓄 势而 出 ,两 相 配 ( 下转第 4 1页)
论紫砂壶“云肩如意”的艺术魅力和经典传承
PURPLE CLAY 紫砂专题
论紫砂壶“云肩如意”的源自艺术魅力和经典传承徐小明【摘 要】正是我们广大的壶友在喝茶品茗之中,无形地支 持着紫砂事业的如火如荼,当一件件精美的紫砂器从窑火之 中历练而出,上面的陶刻铭文表达着创作者的感悟和对于美 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在一次次挑选、欣赏和把玩之中,心 底真正地喜欢上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同时希望参与进 来,让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器具产生直接的交流,引起情感的 共鸣和启迪我们的生活。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如意云肩》, 在传承顾老经典之作的同时,摆脱了紫砂艺术的匠人之器, 增加了更多艺术审美的文化气息,全壶气度不凡,雄浑凝 练,技艺精湛,细节处理一丝不苟,既有古代青铜器之风 韵,又有现代紫砂的设计语言,可谓是把其中的精气神韵和 历史传承完美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紫砂壶;云肩如意;艺术魅力;经典传承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让 我们啧啧称赞。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从《诗经》、《楚 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 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让我们一直到 今天依然能够听到先人们的声音和想要表达的思想。从 工艺的角度来看呢,仰韶彩陶文化、秦汉青铜文化、唐 宋陶瓷文化,明清紫砂文化等等都为我们带来了纯正的 视觉享受和感受到在这背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 的丰富和审美艺术的提高。在这其中,紫砂艺术把中国 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结合得最为接地气。正是我们广大 的壶友在喝茶品茗之中,无形地支持着紫砂事业的如火 如荼,当一件件精美的紫砂器从窑火之中历练而出,上 面的陶刻铭文表达着创作者的感悟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 往,让我们在一次次挑选、欣赏和把玩之中,心底真正 地喜欢上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同时希望参与进来, 让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器具产生直接的交流,引起情感的 共鸣和启迪我们的生活。
论“春满如意”壶的造型艺术和内涵
收稿日期:2020-04-17·作品鉴赏·DOI 码:10.3969∕j.issn.1005—0639.2020.03.022图1春满如意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中,大多都秉承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低调内敛,托物言志是其一贯的风格特征,由此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
紫砂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和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宜兴的紫砂匠人把寻常生活之中的所见所悟都通过紫砂材质表现出来,还把许许多多中国民间的吉祥纹饰装饰于紫砂壶上面,一方面增加了紫砂的美观大方,另一方面也把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彰显出来,让人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更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深情厚意。
笔者的这件“春满如意”壶采用了黄龙山原矿降坡泥精制而成(见图1),呈现出胎骨致密,砂粒凝润,温润如玉的精美质感。
壶整体的设计感觉宛如一幅传统的中国画卷。
壶身扁圆饱满,形制如同一个蒙古包一般,橙黄色的格调显示出草原的辽阔和苍茫,壶身底部又捏塑出凸起的长城造型,体现出巍巍中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豪迈之情,长城万里,边关烽火,长城作为农耕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彰显出了塞外风情的壮美。
壶嘴弯流,修长隽永,出水非常爽利,壶把弯圈,端握舒适,让人饮之如怡。
壶盖抽像似白云朵朵,仰望苍穹,气象万千,上面点缀一颗宛如宝石一样的壶钮,拿捏特别的舒适,易于把玩。
我在制壶之余,特别喜欢到处游玩,江南宜兴当然没有塞北草原这样的景致,也没有铁骑都难以踏破的万里长城。
在多次的旅游之中,总是被草原的雄浑壮美、苍茫辽阔深深的感动,也常常回想起“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远古号角连营。
于是特别想创作一把用紫砂来表现草原、长城、蒙古包等等北方元素的作品,使得南北融合,令人观之耳目一新。
于是在经过多次的斟酌和草稿的设计以后,决定采用传统紫砂器型和现代的紫砂设计语言相结合的手法来演绎此件作品。
“春满如意”壶把黄龙山原矿紫砂的天然纹理和可塑性强的特点展示的淋漓尽致,实用大方的壶身上面蜿蜒盘旋中华民族的标志万里长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雕刻中也开始出现如意纹的运用。这些玉器包括玉佩、玉镯、玉杯等,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 文化内涵而著称。
特点与风格
玉器雕刻中的如意纹通常采用浅浮雕或透雕手法,刻画出流畅的线条和精致的细节。如意云头是这一时期玉器雕刻中最具 代表性的图案之一。此外,玉器上的如意纹还常常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神兽形象
如意纹中常常出现龙、凤、麒麟等 神兽形象,这些形象被赋予了吉祥 的寓意。
构图特点
对称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如意纹多采 用对称的构图方式,如左右对 称、上下对称等,给人以稳定
感和平衡感。
层次感
如意纹的构图层次分明,通过 深浅、明暗、色彩的变化,使 得纹样具有立体感和深度感。
细节处理
这一时期的如意纹在细节处理 上非常精细,如神兽的毛发、 服饰的纹理等都刻画得非常细
05
如意纹的影响与传承
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激发创作灵感
如意纹以其独特的图案和 色彩,为后世艺术创作提 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形成独特风格
如意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 手法,影响了后来的艺术 风格。
拓展艺术题材
如意纹的运用为艺术题材 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使艺术家能够更自由地 表达思想和情感。
03
如意纹的象征意义
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玉柄形如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柄形如意成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常被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 仪活动中。
金镶玉如意
金镶玉如意是当时权贵们钟爱的宝物,其结合了金与玉两种贵重材料,象征着至 高无上的皇权。
吉祥与长寿的象征
吉祥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成为吉祥文化的一部分,常被描绘为 与祥云、蝙蝠等吉祥元素组合在一起,寓意着吉祥如意。
事事如意柿柿红——“事事如意”紫砂壶的艺术特色与吉祥意义研究
事事如意柿柿红事事如意 紫砂壶的艺术特色与吉祥意义研究*周斌(周斌紫砂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21)摘要 事事如意 是中国人求吉心理与民族吉祥观的具体表现,对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有着深刻影响㊂此件紫砂壶名为 事事如意 ,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情感与吉祥文化,在外形表现上有自然之美,指向紫砂壶艺术的自然美学特征,以清新淳朴展现紫砂壶艺术的深厚底蕴㊂关键词紫砂壶事事如意艺术特色吉祥意义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1)01-0081-02前言陶器是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据现有的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智慧的祖先们就已经学会运用泥土烧制简单的陶器来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一些陶器上还有独特的花纹,是人类早期文化的体现㊂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在陶器制作方面自是十分出色,江苏宜兴作为 陶都 更是名扬天下㊂在宜兴诞生的各类陶器中,尤以紫砂壶最为耀眼,即使距离紫砂壶诞生的明朝正德年间已过去了五百余个春秋,中国科技更是飞速发展,紫砂壶仍不可取代,始终代表着中国陶制茶壶的最高品质,这说明紫砂壶已进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对弘扬中华文化㊁艺术及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㊂1 事事如意 壶介绍笔者所要研究的这件紫砂壶名为 事事如意 ㊂从其命名上看, 事事如意 是中国人的普遍愿望,反映了求吉求顺的文化心理㊂那么,此件作品就以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作为内涵,民族特色鲜明且贴近人们心理,使壶在茶香㊁紫砂香外充满人情味儿㊂ 事事 二字也提供了作品造型来源㊂在汉语发音中, 事事 与 柿柿 发音相同,创作中便将柿子作为基本造型和装饰,将事事如意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增加了作品的自然甜美气息,是中国古典审美中自然因素的直接表现㊂作品的整体造型是圆器与筋纹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对自然柿子的形态作出了真实的模仿;另一方面则集中展示了紫砂壶线面结构的工艺特点㊂壶身整体造型十分圆润饱满,壶肩部平整宽大,与壶的筒身部分形成圆滑流畅的转折,有方器明快利落的特点㊂较扁的壶身更能营造出柿子的成熟之美,象征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美满㊂在壶身上均匀分布着4条清晰的纹线,将壶身一分为四,模仿的是自然柿子中的筋纹㊂筋纹为纯手工打造,在刻度深浅上要保持一致,又要将壶身均匀分割,所以看似简单的筋纹实际上能提升作品的工艺水平,准确传达紫砂壶艺术精细的特点㊂为了使柿子的形态更加逼真,更有新鲜气息,创作中对壶嘴㊁把手以及壶盖㊁壶钮也进行了装饰处理,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基础上衬托出自然美㊂一弯嘴与环形把手是紫砂壶中最经典的造型,首先,在创作中要确保二者与壶身镶嵌的位置㊁角度与牢固性,对于保证壶身平稳与质量有重要意义;其次,则要注意壶嘴线条与壶身线条之间连接的流畅感,以保证壶身外在线条的简洁㊂创作中运用凸出的瘢痕或刻痕将壶嘴与把手装饰成树枝,象征柿子树,与柿子壶身相照应㊂壶盖的设计也以简约为主,与壶身融合起来,特点是壶盖边缘的立体化处理㊂环绕壶盖一周是凸起的如树枝一样的装饰,在上面还有用泥片打造成的卷曲的纹理,象征的是柿子顶端与树枝相连的部分㊂壶盖中央的壶钮运用了一小段横向的树枝,就像是柿子正挂在枝头上,散发出丰收的甜香㊂通过各部分的配合,柿子壶身更具有生㊃18㊃(紫砂文化)2021年01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周斌(1989-),大专,助理工艺美术师,从事紫砂制壶工艺㊂命的鲜活,有丰富的自然之美,象征自然与生活的美好㊂作品对壶面特意进行了装饰,以强调 柿柿 的主题㊂在靠近把手的壶面上设计了树枝㊁树叶与三两个小柿子共同组成的立体装饰,对于小小的叶片和柿子的处理也力求真实生动,叶片纹理清晰,小柿子上的筋纹清楚可见,精致又逼真㊂一方面这一部分装饰是对造型来源的二次强调;另一方面则用于象征希望,正在生长的小柿子带给人以期待和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在正能量中体会到事事如意的吉祥感㊂成熟的柿子是火红的,所以作品由棕红的泥料制成,颜色浓厚饱满,既可象征柿子的饱满成熟,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审美色彩的向度,古典韵味浓厚㊂泥料色泽鲜亮,象征柿子的新鲜,也是作品泥料质量的表现㊂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就象征吉祥如意,是吉祥文化的一部分,以此种泥料制壶是为了使作品在吉祥内涵的表达上更加具体,实现了泥料与造型之间表达意义的同意,更好地揭示出作品的吉祥内涵㊂图1 事事如意 壶壶身所运用的圆形是紫砂壶的经典造型之一,形成了对传统紫砂壶造型的继承与发展㊂从造型文化层面进行分析,圆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以来便象征着圆满㊁吉祥等美好含义,是一个典型的吉祥图腾㊂运用圆形壶身既是对自然柿子造型的模仿,也是中国人审美基因 的具体表现㊂在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中,拥有火红色彩和团圆身形的柿子堪称大吉大利,以柿子为造型㊁装饰对于揭示 事事如意 的吉祥内涵来说是艺术的选择,更是文化的选择㊂中国人最朴实的愿望使民族文化精神得以永续,使紫砂壶艺术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素材,成为亲切又具深刻内涵的独特艺术形式㊂追求美好和幸福是人类文明最核心的推动力之一,哪怕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人类情感的信号都会不断地流露出来,而捕捉这些信号,将这些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就是历代文艺创作者乐此不疲的行为推动力,我们喜爱美好,人人追求幸福,这才是作品事事如意 最本根的语言,只要表达出这一点,那么就意味着最终的创作是成功的㊂2 结语事事如意 这件紫砂壶作品具有趣味性和丰富的情感,体现了紫砂壶艺术的民间关怀与极强的亲和力㊂笔者对此件作品的造型㊁装饰与泥料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艺术特征与吉祥内涵㊂雅俗共赏是紫砂壶艺术的一大魅力,就像这件 事事如意 一样,它以人民喜闻乐见并容易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紫砂壶艺术文化的传播,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㊂参考文献[1]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 宜兴紫砂行业协会紫砂文化研究会.中国紫砂文化与艺术[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3] 杨梅.紫砂壶与中国文化[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4] 杨珺.紫砂陶刻的精神内涵杂谈[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9):60-61.[5] 罗新新.中国传统文化对紫砂壶设计风格形成的相关性研究[D ].汕头:汕头大学,2010.[6] 吴强.独特的紫砂泥工艺[J ].文艺生活㊃文海艺苑,2014(10):42-45.[7] 侯亮.继承与创新 紫砂茶具的现代设计研究[D ].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8] 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9] 胡燕.宜兴紫砂发展历史活态传承研究[M ].南京农业大学,2012.[10] 芦平岳.宜兴紫砂壶造型研究及品牌创新设计推广[C ].哲学与人文科学.成都:成都师范大学,2016.[11] 长北.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㊃28㊃ 陶瓷 Ce r a m i c s (紫砂文化)2021年01月。
从紫砂艺术作品“吉金壶”中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从紫砂艺术作品“吉金壶”中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沈严峰
【期刊名称】《陶瓷》
【年(卷),期】2024()4
【摘要】在紫砂艺术的创作过程之中,青铜器是很好的题材之一,也是广大的紫砂艺人们不断去探寻和追求的历史厚重感的有力参考,所以许多的器型和纹饰都能够找到来源和出处,也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吉金壶”,创作者围绕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青铜器,在参考原型“敦”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特别是从紫砂黑料和金丝的搭配,使其具有一种非常高级的搭配感,尽管是反映了古代的器型特征,但是却符合现代的艺术审美,这样的设计和创意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能够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体会到古人那种仪式感和庄重感。
而且这样的器型无论是冲泡茶叶,还是陈列起来欣赏,都能够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紫砂艺术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凸显出广大壶友的艺术审美水准,也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青铜器和紫砂艺术的联动,更好地启迪着广大年轻一代的紫砂匠人们在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总页数】2页(P114-115)
【作者】沈严峰
【作者单位】沈严峰紫砂工作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74
【相关文献】
1.从紫砂陶刻艺术作品“逸士山水瓶”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2.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之美——从紫砂艺术作品“海燕壶”中揣摩
3.从紫砂艺术作品《暗香疏影壶》探寻中国文人的心灵归宿
4.从紫砂艺术作品《如意四方壶》来看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充实 , 气度不凡 , 有 圆 圆满 满 之 寓 意 ; 壶 口较 大 , 盖面平 圆 ,
朱 永 强
( 宜兴 2 1 4 2 2 1 )
摘 要 “ 如 意壶” 是 一款传统 器型 , 集历代精 华凝 炼而成 , 最 早 见 于 近 代 赵 松 亭 按 吴 大 微 授 意 所
作, 身扁腹鼓 , 颈 高 而盖 板 平 滑 , 精、 气、 神 相 当讲 究 。 但 历 代 艺 人 对 “ 如 意壶” 的创制仅 限于壶器 的
子一 上 一 下 、 一大-4 , 、 相映成趣 ; 壶把纤 细 , 弯 曲 自然 成 圆 ,
匀势而 起 , 且 与 壶 流 如 意贯 气 , 平 缓舒展合体 , 使 整 器 精 美 绝 伦, 在 泥 色 的衬 托 下 呈 悠 然 、 典 雅 之 美 。紫 砂 “ 锦绣如意壶” 设 计 的 巧 妙 之 处 在 于 壶 身 似 一 端 正 周 整 的 圆 扁 葫 芦 .长 流 的转 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 , 使 扁 腹 向左 右 延 伸 , 盖 钮 凸起 令 壶 的重 心 上 移 , 腹似虚实 , 显得精 实有神 , 并 结 合 现 在 线 条 艺 术 简约化、 抽 象 化 的特 征 , 在壶 器 的 盖 、 流、 把 处 融 人 了如 意 的 雕 塑 以 及 线 条装 饰 。 使整器简约大方 、 美轮美奂 。
弧度 平 滑 , 形成 耳 圈 , 正适合一指穿过 , 把持舒适 ; 与 壶 把 对 应 的是 壶 身 另 一 侧 的一 弯小 嘴 , 微微 翘出而显劲道 。 颇 显圆润 。
“ 锦 绣 如意 壶 ” 整器无不体现出“ 圆” 的 味道 . 一 气 呵成 . 实 乃 此
中精 品 。
3 紫砂“ 锦绣如意壶" 的吉祥蕴意
上 即合 成 饱 满 的 圆线 ; 壶 流 胥 出 自然 , 且有如意 纹装饰 ; 壶 把
口沿 和 盖 沿 衔 接 自然 、 平稳, 形成 两个线圈 . 对 简 洁 的 壶 型 起 到 了装 饰 作 用 , 增 强 了形 式 美 ; 一 粒 圆 壶 钮 安 静 地 落 在 壶 盖 正 中间, 显得 乖巧 可爱 , 形 状 与 壶 身 相似 , 也 呈 扁 圆形 , 似 一 对 母
运 用 得 恰 到好 处 ,并 在 传 统 紫 砂 壶 的经 典 式 样 中 融 人 了 现 代 的人 文 精 神 元 素 。 但 紫 砂 壶 艺 发 展 的 动 力 在 于 创新 。 一 把 美 仑 美 奂 的 紫砂 壶 器 , 加上吉利的蕴意 , 能久久熨贴着人的心灵 。
圆的各种 姿态 。 从这几个方面贯通 一气 , 才是一件真正完美 的
是不会改变 的。 就像这把“ 锦绣如意壶” 。 其图案仍 旧保持着蕴
含 的 吉祥 蕴 意 。 “ 如意” 文 化 是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的一 支 代 表 性 文化 , 按 如 意 形状 做成 各 种 纹 样 , 喻为 “ 称心” 、 “ 如意 ” 。 在 中 国 人 的文 字 里 , 生活中“ 如意” 二 字 永 远 都 是 一 件 很 向往 的 、 美 丽 的事 。 “ 如意” 一 词 最 早 来 源 于 印 度梵 语 “ 阿娜 律 ” 。据传 。 “ 如 意” 的 起 源 与我 们 日常 生 活 中俗 称 “ 不求 ” 的 搔 痒 工 具 有 着 一
在 紫 砂 艺 术上 汲 取 前人 的经 验 艺 术 精 华 , 师古不泥 , 又 勤 于研修 , 大胆创新 , 逐 步 形 成 自己独 特 的艺 术 风 格 。 同时, 在探 索 陶 艺 的 道 路 上 注 重挖 掘素 材 , 激发创作灵感 , 真正 做 到 其 壶 如其人 , 其物言其意 , 作 品古 朴 隽 永 、 气 势磅礴 、 意蕴悠长 , 尽 可 能 展示 出紫 砂 作 品 的艺 术 造 诣 和 艺 术 品 味 。但 是 。 不管“ 如 意壶” 的造 型 如 何 的 变 化 , 其 传 统 意 义 上 的文 化 符 号 及 其 蕴 意
图 1 锦 绣 如 意壶
定 的关 系 。最 早 的 如 意 柄端 作 手 指 之 形 . 以示 手 所 不 能 至 。 搔
2 紫砂“ 锦绣如意壶” 轮廓的圆形之美
紫砂壶 艺的审美 可以总结 为形 、 神、 气、 态 四个要 素。形 。
造 型 。本 文 试 从 如 意 的装 饰 探 讨 传 统 如 意 在 现 代 壶 艺 上 的 重 构 。 关 键 词 紫 砂 ; 锦绣如意 壶; 如意 ; 现 代
“ 如意壶” 有形 与神、 意与象、 气与韵 、 理 与 法 的美 学 准 则 ,
韵, 一 种 能 令 人 意 会 体 验 出精 神美 的韵 味 ; 气, 即气质 , 壶 艺所 内 涵 的本 质 的美 ; 态, 即形 态 , 作 品 的高 、 低、 肥、 瘦、 刚、 柔、 方、
第 4 6卷 第 4期 2 0 1 3年 0 8月
江
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陶
瓷
J i a n g s u Ce r a mi c s
Vo 1 . 4 6 . N o . 4 Au g u s t , 2 0 1 3
2 7
从“ 锦绣 如意 壶’ ’ 探 寻传 统 “ 如意 壶" 在现代 艺术 的重构
1 紫砂“ 锦绣如意壶” 创新的造型特点
紫砂 “ 锦 绣 如 意壶 ” ( 见图 1 ) 是在传统 “ 如意壶 ” 的基 础 上 进 行 创 新 的 。壶 钮 周 围有 如 意 纹 饰 装 饰 , 整体错落有致 、 骨 肉 匀亭 ; 壶 的 口沿 与 壶 盖 截 成 一 条 圆线 , 口盖 各 占一 半 , 盖 子 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