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二必修二部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功的原理
W动 W阻 W有用 W额外
W输入 W输出 W损失
▲ 功率 P W t
P Fv
▲ 机械效率
W有用 W总
P有用 P总
①动能
二 1、动能的改 ②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
能
变
关系(实验
的
③ 动能定理
转
化
①重力势能
与 守 恒
2、势能的改 变
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 改变 ③弹性势能的改变
▲动能 Ek
▲动能定理
力的合成和分解 受力分析
第四章
力
牛顿第一定律
与
牛顿第二定律
运
超重和失重
动
牛顿第三定律
力学单位
必修二
章节
具体内容
1、机械功
①机械功的含义 ②机械功的计算
①机械功原理
②做功和能的转化
2、功和能
一
功
和
①功率的含义
功
3、功率
率
②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4、人与机械
①功率与机械效率 ②机械的使用
主要相关公式
▲功 W Fs cos
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 性 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运动的合 成与分解
①运动的独立性 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①竖直下抛运动 ②竖直上抛运动
2、竖直方向
上的抛体运
三
动
抛
体
运
动
①什么是平抛运动
3、平抛运动 ②平抛运动的规律
4、斜抛运动
①斜抛运动的轨迹 ②斜抛运动物体的射高和 射程
▲ 竖直下抛
vt v0 gt s v0t
1 mv2 2
12 Fs mv2
2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对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
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操作技能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和原子模型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
电离和离子化合物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酸碱和盐:
酸碱的性质和定义
酸碱滴定和酸碱中和反应
盐的性质和命名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反应和提取
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电化学和化学电池:
电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电池和电解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烃类、醇类和羧酸的性质和反应聚合物和化学能:
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1.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皮一哲(上面部分)三种运动形式,涉及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力和压强: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力的合成分解,力的作用对物体的影响。
还学习了压强的概念,涉及到力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3.动量:学习了动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守恒定律,涉及到质量和速度对动量的影响。
4.力的做功和能量:了解了做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方法,学习了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还学习了能量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
5.电:包括静电场、电流、电路等概念。
学习了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欧姆定律等重要规律。
必修二:
1.光学:学习了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还学习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波动:了解了波动的基本概念,学习了机械波的传播和波的叠加原理。
还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3.热学:学习了热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辐射和对流。
还学习了热的性质和热量计量的方法。
5.电磁感应和电磁波:学习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还学习了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以上只是对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实际上
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更为详细的内容。
掌握这些物理知识点,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力与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改变的原因。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6.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7.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8.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9. 弹簧力: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二、能量与功率1. 什么是能量:能够使物体发生运动、变形或产生热的物质或物理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对物体所做的功。
4.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作用。
5.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6.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7. 功率的单位:瓦特(W)。
8.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压力与浮力1. 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2. 压力的计算公式:P=F/A。
3.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4. 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成正比。
6.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四、波动与光学1. 机械波与电磁波: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波的特性:波长、频率、振幅、波速。
3.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界面发生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遵循折射定律。
5.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6. 成像规律:实际成像与透镜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关。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其中必修一和必修二是两门重要的课程。
本文将对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物理量和物理单位物理量是可以定量描述事物特征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大小的标准,如米、千克、秒。
2.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描述运动需要包括参照物和参照系,常用的描述方式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 力和运动的基本联系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形状。
牛顿三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定律。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使用向量的方法进行合成与分解。
合成力是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分解力是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结果。
5.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物体的形变、速度的改变和位置的改变来体现。
例如,力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保持匀速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6. 能量与功能量是物体所拥有的做功的能力。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作用,它与力的大小、物体的位移和力的方向有关。
7.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物体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二、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固定轨道上往复振动的运动。
在简谐振动中,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它服从胡克定律。
2. 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是指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
机械波的传播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3.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4.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光的色散是指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频率和颜色。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章细胞的必备结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内容要点:共三点。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子集B A ⊆(或)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1)A ⊆A(2)A ∅⊆(3)若B A ⊆且B C ⊆,则A C ⊆ (4)若B A ⊆且B A ⊆,则A B =A(B)或B A真子集A ≠⊂B(或B ≠⊃A )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1)A ≠∅⊂(A 为非空子集)(2)若A B ≠⊂且B C ≠⊂,则A C ≠⊂B A集合 相等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1)A ⊆B (2)B ⊆AA(B)(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 (1)AA A = (2)A ∅=∅ (3)AB A ⊆ A B B ⊆ BA并集A B{|,x x A ∈或}x B ∈(1)A A A = (2)A A ∅= (3)A B A ⊇ AB B ⊇BA补集U A{|,}x x U x A ∈∉且1()U A A =∅ 2()U AA U =逻辑语言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pqp q ∧p q ∨p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假假假真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高中政治必修一和必修二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和必修二常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1. 政治概念及其含义:政治是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一种活动,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实现自己意志的过程。
2. 国家及其属性: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具有人民、领土、主权三个基本要素。
3.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民族是共同拥有语言、文化、思想、俗及血缘关系等特征的群体。
4. 政党的作用和作用方式:政党是政治代表团体,是政治力量
的组织形式。
5. 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制度的运作:选举是指通过公开、平等、
直接、秘密的程序确定政治代表、机构和领导人的一种制度。
必修二:
1. 香港、澳门的历史沿革和现状: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
政区,具有高度的自治权。
2.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及解决途径:中国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有
城乡差异、收入分配不均、少数民族问题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改革
开放和发展进步的根本理论。
4. 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中国的对外政策主张
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5.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基本演变及中国的应对:世界政治经济
格局的基本演变是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并且中国不断扩大对
外开放,积极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总之,以上内容是高中政治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常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归纳
数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归纳数学必修一和必修二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两个重要部分,涵盖了许多基础而又关键的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这两个必修部分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坐标系与函数: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立方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标准式,顶点式,轴对称性,图像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与公式。
3.概率与统计:随机事件与概率,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事件的运算,条件概率,基本概率公式,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4.平面向量:向量的表示与运算,数量积与向量积,向量的共线性与垂直性判定。
5.三角函数:单位圆、弧度与角度的转化,常用三角函数与其性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四象限定义,复杂三角函数式的简化。
6.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的基本恒等式,万能公式,和差化积,倍角与半角公式,解三角方程。
7.平面向量与直线方程:直线的一般式、点斜式、两点式、斜截式、截距式,向量与直线的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交线。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求解相关问题,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因式分解,配方法,求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的图像、周期、对称性,三角函数的性质和限制,三角函数的合成与分解,三角恒等式的推导与运用。
3.数列与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求解利用数列的实际问题。
4.三角比与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与正切定理,解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解三角形的海伦公式。
5.平面向量与矩阵:向量的表示、模长、方向角、共线与垂直,向量的运算,向量与平移、旋转的关系,矩阵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这只是数学必修一和必修二中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有更详细且广泛的内容。
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数学必修一二章知识点
高二数学必修一二章知识点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构成了数学基础中的核心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后续更高级的数学概念和解决复杂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高二数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章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 必修一知识点概览1. 集合论基础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必修一首先介绍了集合的表示方法、子集、并集、交集以及补集等基本概念。
这些概念是后续学习函数、方程等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基础。
2. 函数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
在必修一中,学生将学习到函数的定义、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定义域和值域、反函数以及复合函数等重要概念。
3. 导数与微分导数是研究函数局部变化率的重要工具。
学生将学习到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高阶导数、微分的概念以及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包括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
这些函数在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必修一中将学习到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部分介绍了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线、圆等几何对象,并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 必修二知识点概览1. 向量代数向量是描述空间中方向和大小的数学工具。
必修二中,学生将学习到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点积、叉积以及向量在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 矩阵与线性变换矩阵是线性代数的基础,用于表示线性变换。
学生将学习到矩阵的运算、矩阵的秩、逆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概念。
3. 行列式行列式是矩阵的一个重要特征值,用于判断矩阵的可逆性以及求解线性方程组。
4. 空间解析几何空间解析几何是解析几何在三维空间的推广,涉及空间中的点、线、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 数列与级数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级数是数列的和。
学生将学习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收敛级数和发散级数等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的表示与运算:了解集合的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以及集合的运算(如并集、交集、补集等)。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基本要素,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
二、基本初等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及变换,理解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
幂函数与三角函数:了解幂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基本关系式、图像及性质,理解三角恒等变换和三角函数的应用。
三、数列与不等式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理解数列的定义、分类(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及通项公式,掌握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求和方法。
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如均值不等式)及解法,理解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初步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了解向量的定义、表示方法(如坐标表示法),掌握向量的加、减、数乘及数量积等运算。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五、统计与概率初步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数据处理: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平均数、方差等),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理解概率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如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掌握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概念及计算方法。
以上只是高一数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具体学习还需结合教材和教辅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多做练习题以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生物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基本组成元素:无机盐(包括氧、磷、钾、钙、镁)、有机物、水、二氧化碳。
2。
构成生命系统的分子:蛋白质、核酸、脂类。
3。
功能: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保证各种离子的进出细胞,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gPARAGRAPH3]、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主要成分。
这些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构成了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结构与功能:活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它们是细胞内所有细胞器的“家”。
线粒体在呼吸作用中,为细胞提供能量。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遗传。
核孔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钥匙,核膜上有核孔复合体。
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生物的发育与遗传,因此人的生老病死也受到核的控制。
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功能:细胞核:储存遗传信息、控制细胞质与细胞的代谢,同时对细胞有极其重要的稳定作用。
细胞质:进行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纵向信息交流和横向信息交流。
1。
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由纤维素、果胶和半纤维素组成。
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这三种成分使细胞壁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弹性,植物细胞利用这些特点使得植物细胞在外界环境中可以变形。
细胞壁不仅使细胞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而且还参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叶绿体膜和细胞核膜以及少量细胞质组成。
细胞质与细胞膜、液泡膜、叶绿体膜共同构成植物细胞的质膜系统。
叶绿体具有绿色色素,它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细胞质:细胞质中含有色素,色素分布于细胞质中。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色素分布于细胞质中。
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通过核膜相连。
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小孔,叫做质膜小体,它能与细胞核内的核膜相连。
二、细胞代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
需氧呼吸:在有氧气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在光照条件下,葡萄糖可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需酶的参与。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必修一和必修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在这两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经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其元素的性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得到的表格。
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则称为族。
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例如,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会有相似之处。
4. 原子与离子:原子可以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来形成带电离子。
当原子失去电子时,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当原子获得电子时,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离子的生成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边,而生成物则写在箭头的右边。
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2. 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数要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
当方程式中的原子数不平衡时,需要进行配平,使反应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生成量的变化。
反应速率会受到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测定。
4. 化学平衡: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应可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下,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平衡常数是平衡状态的数学描述。
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气体的行为:理想气体的行为服从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依据逻辑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依据逻辑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第一、二章一、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2、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参考,且假定是不动的另一个物体。
3、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的变化4、质点描述物体运动时,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把物体抽象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5、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表示6、时间两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7、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8、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矢量 9、路程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是标量10、速度v=位移/时间=s/t ,为矢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1m/s=h 。
大小为 s-t 图中的正切tan θ。
1、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来表示 11、速率1、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12、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Δv/t,为矢 量。
大小为v-t 图中的正切tan θ。
a 、v 同向时,不管a 怎么变化,v 一定变大; a 、v 反向时,不管a 怎么变化,v 一定变小。
13、打点计时器(计时工具)电磁打点计时器(4~6V 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 交流电)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沿一条直线做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四个重要公式速度与时间关系式:v=v 0+at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 0t+221at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2ax=v 2-v 02 平均速度公式2v v v +=-3、三个重要推论相邻相等时间位移差:2aT x =∆X=X n -X n-1=aT 2中间时刻速度202v v v tt +=中间位置速度2222v vv x +=V x/2>V t/24、自由落体运(v 0=0、a=g ) v t =gth=1/2gt 2v t 2=2ghh n –h n-1=gt 2注意:v h/2>v t/2、5、逐差法求加速度a 公式舍去X 1,232544)()(TX X X X a +-+=6、比例公式:设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选择性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前者占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
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汗液、泪液、唾液、尿液、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不是体液。
2.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少数细胞能够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还有其它如脑脊液。
4.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5.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
6.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7.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免疫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8.激素、抗体、细胞因子在内环境中存在。
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不在内环境中。
9.血浆与组织液是双向物质交换,组织液单向形成淋巴,淋巴单向汇入血浆。
10.血浆与组织液成分最相似,三者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11.细胞外液类似海水的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钠离子在细胞外液浓度高,钾离子在细胞内液浓度高。
12.内环境三项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3.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百分之90以上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
14.PH在7.35-7.45之间,主要的缓冲物质碳酸和碳酸氢钠,多余的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
15.温度37摄氏度左右,一个人一昼夜体温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16.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17.消化系统的主要场所小肠,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18.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另外也可以通过皮肤排汗的方式。
19.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至少跨过9层膜。
20.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跨过11层膜。
21.二氧化碳从产生场所排出体外至少跨过9层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Unit 2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一)
一、过滤和蒸发
[视频]海水晒盐制粗盐
[思考] 粗盐里主要的化学物质是什么?粗盐蒸馏提纯的过程分哪几步?
[
[板书] 过滤操作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操作要领:玻璃棒不停搅拌,当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
[讨论] 粗盐通过蒸发结晶提纯后主要除去了哪类杂质,还可能有什么杂质存在?我们如何检验和除去?
二、硫酸根离子(SO42—)的检验[实验1-2]
方法:取样(溶解)→酸化(为什么?)→检验(如何操作)→确定结论
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结论:硫酸钡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SO42—)
原理:Na2SO4+BaCl2=BaSO4↓+2NaCl
三、化学除杂方法
[思考与交流] 蒸发结晶后只除去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物理方法),可溶于水的MgCl2、CaCl2及Na2SO4等杂质并未除去,但可继续用化学方法处理除去杂质。
1、原则与思路①不增,不减,易分离、复原。
②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符合经济性,无有害物质生成。
③一般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发生反应,转化为沉淀、气体或H2O,并确定试剂加入顺序。
④为将杂质除净,一般应过量加入除杂试剂。
2、讨论加入试剂顺序对除杂的影响
食盐中含有的SO42—、Ca2+、Mg2+的除去加入试剂顺序:
①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过滤后)—稀盐酸
②NaOH—BaCl2—Na2CO3(过滤后)—HCl ③BaCl2—NaOH—Na2CO3(过滤后)—HCl
Unit 2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二)
一、蒸馏
蒸馏是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加热的方法使沸点低的液体先气化,再冷凝使之液化,以除去难挥性杂质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教材P:7图1-4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及原理、实验演示
1、仪器名称与装置特点
2、逆流原理(冷却水下进上出)
3、蒸馏原理的应用(海水淡化图片或视频)
二、氯离子(Cl—)的检验[实验1-3](教师演示实验1-3,学生将结论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
原理:NaCl+AgNO3=AgNO3↓+2NaNO3
现象与结论: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Cl—)存在
三、萃取
[讲述] 用蒸发或蒸馏的方法将液体物质提纯常常要加热,需消耗大量能源,其实有些物质我们可以利用其相互相溶的溶解特性将其分离提纯,这种方法化学上称之萃取。
1、定义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
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叫萃取。
把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叫分液,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实验1-4](教师介绍仪器后,边演示边强调操作要点,学生观察)
[观察与思考] ①碘水与四氯化碳的颜色;②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后分层说明什么?③振荡后静置分层观察碘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的颜色;④比较碘在四氯化碳和水的溶解度;⑤萃取分液时为什么要上倒下流;⑥萃取分液操中要振荡、放气、对孔是为什么?
2、萃取条件
①两种溶济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较大;②溶质在加入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原溶液的溶剂。
[讨论] 1、碘的CCl4溶液中加入水后水能将碘萃取出来吗?为什么?如何改为酒精行吗?
2、我们萃取分液得到了碘的CCl4溶液后,如何分离I2和CCl4得到I2?(蒸馏)
3、对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我们如何分离?(分液)
[总结]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最基本和最常见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它们分别是依据物质在溶解度、对温度的稳定性及溶沸点的差异而采取的分离方法。
在化学实验及科学研究中,还有许多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再逐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