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案 登临诗导学案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意思及诗歌结构。

2.能够背诵5首唐诗,5首宋词。

3.能够运用诗歌知识,创作出一首自己的诗歌。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1.唐诗、宋词的基本意思及诗歌结构。

2.背诵经典的唐诗、宋词。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2.如何运用古诗词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方法1.借助诵读、解析和翻译三个步骤,让学生理解唐诗宋词。

2.让学生背诵经典诗歌,锻炼记忆能力。

3.集体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唐诗选读知识点1.「静夜思」的诗歌结构2.「静夜思」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静夜思」。

学生跟读,同时教师讲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阅读「静夜思」,发现其中的诗歌结构。

3.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诗歌的结构理解较好,但是对于深层含义掌握不够。

第二课:唐诗选读知识点1.「登鹳雀楼」的诗歌结构2.「登鹳雀楼」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登鹳雀楼」。

学生跟读,同时教师讲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阅读「登鹳雀楼」,发现其中的诗歌结构。

3.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诗歌的结构和深层含义均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三课:宋词选读知识点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歌结构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生跟读,同时教师讲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发现其中的词歌结构。

3.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词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词歌的结构和深层含义均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四课:宋词选读知识点1.「卜算子·咏梅」的词歌结构2.「卜算子·咏梅」的深层含义教学步骤1.教师朗读「卜算子·咏梅」。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背景。

分析并欣赏唐诗宋词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解析经典唐诗宋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唐诗宋词之间的异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诗宋词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唐诗选读王之涣《登鹳雀楼》李白《静夜思》杜甫《春望》2.2 宋词选读李清照《如梦令》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背景。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3.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唐诗宋词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其艺术特点。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互动交流。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唐诗宋词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与解析讲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背景。

逐句解析教材中的唐诗宋词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4.3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唐诗宋词之间的异同。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诗歌欣赏与创作引导学生欣赏唐诗宋词的美感,分享个人的感悟和体会。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文学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

5.2 诗歌解析测试设计一份关于唐诗宋词的解析测试,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意、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材,用于提供学习材料和参考。

6.2 多媒体资源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唐诗宋词的作品和背景。

6.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诗歌网站、文学鉴赏博客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一、教案《登鹳雀楼》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及译文。

(2)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登鹳雀楼》。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登鹳雀楼》。

二、教案《静夜思》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静夜思》。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及译文。

(2)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静夜思》。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静夜思》。

三、教案《春晓》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春晓》。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诗歌原文及译文。

(2)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春晓》。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春晓》。

四、教案《望庐山瀑布》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朗读、背诵《望庐山瀑布》。

(2)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与宋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背景、文学特点等。

2.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3.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及文学特点。

2. 比较法: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唐诗宋词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讲解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举例说明唐诗的语言、意象、韵律等特点。

3.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对比举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鉴赏经典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宋词,让学生欣赏、品味。

五、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或宋词,分析其文学特点,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二章:唐诗的语言与意象一、教学目标1. 掌握唐诗语言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 理解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感受唐诗的美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语言的特点:韵律、对仗、用词等。

2. 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自然意象、人物意象等。

3. 经典唐诗作品的语言与意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语言的特点及意象的创造与表达。

2. 鉴赏法:分析经典唐诗作品的语言与意象。

3. 创作法:引导学生创作具有唐诗特点的小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唐诗语言的基本特点。

2. 分析唐诗意象的创造与表达:举例说明唐诗中的自然意象、人物意象等。

3. 鉴赏经典唐诗作品:分析作品中的语言与意象特点。

4.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唐诗特点的小诗。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唐诗语言的特点,写一篇短文分享。

2. 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意象的创造与表达,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三章:唐诗的韵律与对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韵律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精品】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精品】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初唐诗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学习目标: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宋词选读》篇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学生简介李清照2.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一、《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的兴起与繁荣1.1 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背景。

(2)掌握唐诗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格律、意象等。

(3)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唐诗的艺术特色。

1.2 教学内容(1)唐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唐诗的基本特点:韵律、格律、意象。

(3)著名唐诗《春晓》、《登鹳雀楼》等的欣赏与分析。

1.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唐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讲解:详细讲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格律、意象等。

(3)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唐诗的艺术特色。

1.4 作业布置(1)背诵《春晓》、《登鹳雀楼》等唐诗。

(2)写一篇关于唐诗特点的短文。

二、《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二章:宋代词的崛起与盛行2.1 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背景。

(2)掌握宋代词的基本特点,如音律、意境、情感等。

(3)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宋词的艺术特色。

2.2 教学内容(1)宋代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宋代词的基本特点:音律、意境、情感。

(3)著名宋词《雨霖铃·寒蝉凄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的欣赏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宋代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讲解:详细讲解宋代词的基本特点,如音律、意境、情感等。

(3)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并分析部分著名宋词的艺术特色。

2.4 作业布置(1)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宋词。

(2)写一篇关于宋代词特点的短文。

三、《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三章:唐诗与宋词的比较3.1 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与宋词的异同,认识到两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分析唐诗与宋词在主题、形式、意象等方面的差异。

(3)提高学生对唐诗与宋词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1)唐诗与宋词的异同。

(2)唐诗与宋词在主题、形式、意象等方面的差异。

3.3 教学步骤(1)导入:回顾上一章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唐诗与宋词的异同。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为“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的第一章,主要介绍唐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诗的定义、分类和代表人物,掌握唐诗的艺术特点,认识到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定义、分类和代表人物。

2. 掌握唐诗的艺术特点。

3. 认识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内容1. 唐诗的定义:唐诗是指我国唐代(618-907年)的诗歌作品。

2. 唐诗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等)。

3. 唐诗的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

4. 唐诗的艺术特点: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5. 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诗是中华民族诗歌的巅峰之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定义、分类、代表人物和艺术特点。

2. 举例法:分析具体唐诗作品,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唐诗的定义、分类和代表人物。

3. 分析唐诗的艺术特点,举例说明。

4. 探讨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六、课后作业1. 背诵至少一首唐诗,下周课堂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和写作。

3. 课堂分享:评价学生在课堂分享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理解、表达能力和情感把握。

八、板书设计唐诗定义:唐代的诗歌作品分类: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排律等)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艺术特点: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地位:中华民族诗歌的巅峰之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九、教学资源1. 唐诗作品选集:用于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

2. 唐诗相关资料: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

《唐诗宋词选读》优秀导学案

《唐诗宋词选读》优秀导学案

《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学目标:1.了解初唐四杰,了解陈子昂其人。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探究、回味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春夜别友人》《滕王阁》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完成下列作业。

1.“初唐四杰”指的是谁?他们的代表作有哪些?2.初步了解陈子昂其人,读背其作品《春夜别友人(其一)》。

学习过程:(一)学习《滕王阁》1、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诗句的出处吗?请说出它的篇名及作者。

2、诗人生平回顾。

3、单读-齐读4、根据注释,读懂诗句。

[注释]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5、补充背景资料,诗歌赏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问题1、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明确: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质朴苍老的笔法,“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

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问题2、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教案集苏教版1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一教案集苏教版1

主备人课题教课目的要点教法用案人讲课时间年月总第课时和晋陵陆丞初春游望课型新讲课深入理解此首诗的意象、感情和构造。

意象到画面的变换,要点词的赏意象的剖析难点析从意象下手,抓住要点词,变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感情。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与诗相一、串解诗文: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诗的粗心说:惟独那远离故乡,宦游他乡的人,对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自然界不一样季节的变化特别感觉奇特。

清早的太阳游江南的感触和归从东边海上涨起,云气在旭日的照射下,霞光绚烂,思。

教绚烂多彩;初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开。

这春意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由江南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爽年〔〕中进士后,仕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委婉鸣叫,晴天的阳光把萍途失落,向来充当县学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照射得变为了绿色。

丞、县尉之类小官。

忽然听到吟咏您风格高古的诗句,触动了我的思乡到永昌元年,他宦游之情,忍不住要泪流沾湿了佩巾。

已近二十年,诗名甚过二、奇特的开头:高,却仍旧远离京洛,联合背景资料说一说:作者触什么景,伤什么情?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诗的首联点题,十分精妙。

远离家乡在外当官的人官,心情很不快乐。

(宦游人),关于植物的萌生、开花、结果、凋零,江南初春季气,和朋程动物的迁移、冬眠等特别敏感,诗人触景生情,感友一同旅行风景,本时伤怀,在“独有〞“偏惊〞的重申与照顾中,揭是赏心乐事,但他却示出宦游人特有的一种复杂而奇妙的心态。

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三、要点意象剖析:信美而非吾土〞,不晨晖、梅柳、黄鸟、绿萍,四个主要的意象组合成如回去。

因此这首和一幅漂亮的画面,是一幅如何的境界?面对此画面,诗写得别有情致,惊作者的感情是如何的?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中间两联诗人紧扣“物候新〞,详细地描绘了诗乐,感觉新鲜而思路人对“物候〞的感觉:清早的太阳从东边海上涨起,凄清,风景优美而情云气在旭日的照射下,霞光绚烂,绚烂多彩;初春调漠然,甚至于伤感,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开。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宋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宋词的定义、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唐诗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对唐诗宋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定义和背景2. 唐诗宋词的特点3. 唐诗宋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唐诗宋词的定义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宋词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

3. 举例:分析唐诗宋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唐诗宋词的代表作品。

第二章:唐诗宋词的审美特征一、教学目标1. 掌握唐诗宋词的审美特征。

2. 学会欣赏和评价唐诗宋词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审美特征2. 欣赏和评价唐诗宋词的方法3. 分析唐诗宋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宋词的审美特征,让学生理解。

3. 实践:分析唐诗宋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唐诗宋词作品,体会其审美特征。

第三章: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

2. 学会分析和运用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2. 分析和运用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3. 练习创作唐诗宋词作品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前两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让学生理解。

3. 实践:分析和运用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进行创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学习和掌握唐诗宋词的文学技巧。

2. 创作一首唐诗宋词作品,展示所学成果。

第四章:唐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

2. 掌握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3. 分析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内容1. 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2. 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3. 分析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前几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课程背景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王安石这位宋朝文学巨匠的诗歌创作和人物形象,并通过分析王安石的代表作《桂枝香(登临送目)》,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美和宋代文学特点。

1.2 教学对象本节课程为高中文学选修课。

1.3 教学时长本节课程预计课时为1小时,具体时间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4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具:•课件:包括王安石的诗歌介绍、《桂枝香(登临送目)》的背景和文本解析等。

•诗词选读教材: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等。

•宣纸和毛笔:用于写作练习。

二、教学过程2.1 知识准备让学生先从课本中查找相关知识,包括王安石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等,在此基础上了解王安石对宋代诗歌和文化的影响。

2.2 教学重点将重点放在《桂枝香(登临送目)》的文本解析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者的写作意图:从题目和诗歌的内容入手,分析王安石写作这首诗歌的目的和意图。

2.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桂枝香(登临送目)》的诗歌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等,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宋代文学特点。

3.诗歌的文化内涵:结合史料和文化背景解读《桂枝香(登临送目)》中所蕴含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

2.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和其他资源介绍王安石的生平和代表作,同时对《桂枝香(登临送目)》的题目和文本进行详细解读。

•讨论环节:通过学生的提问和互动,进一步深入理解《桂枝香(登临送目)》的内涵和意义,同时拓展对宋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2.4 结束环节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或写作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评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四、教学反思在新的一节课开始前,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下一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高中《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导学案设计教案.doc

高中《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导学案设计教案.doc

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单元导读】从先秦到六朝,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孕育,中国古典诗歌登上了一座空前的高峰。

虽然初唐诗歌的开端仍然弥漫着六朝的靡丽,但当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的题材,唱出永恒的宇宙人生主题时,在陈子昂、“初唐四杰”等诸多士人的努力下,“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创作倾向也终见强劲。

盛唐诗歌的帷幕开启,扑面而来的是山水田园诗的清音远韵,是边塞诗的奇丽雄健;是李白的逸兴遄飞,是杜甫的沉郁顿挫。

兴象玲珑的优美华章与风骨遒劲的壮丽交响,融会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史盛况。

意象与意境是形成古典诗歌艺术美的重要因素。

它们使得诗歌摇曳着言外之意与景外之韵,朦胧着一种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美感。

本单元我们将从意象与意境出发,去领略诗歌长于抒情的魅力。

让我们由此认识唐朝的诗,也由此认识诗的唐朝。

【学习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2、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

3、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用评点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总体设计】《唐诗宋词(选读)》将唐诗分为气象恢弘的初盛唐和姿态横生的中晚唐,所以总的设计目标就是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能够对初盛唐诗歌的“气象恢弘”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抽象的概念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李杜无疑是最佳人选,一是因为他们的诗作是无人能够逾越的高峰,二是学生初中背过多首两人的诗歌,对二人也比较熟悉。

因此,将第一单元设为李白和杜甫两个专题去学习。

以李白专题为例,讲读《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学生在诵读和赏析中初步感知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然后组织一个学生活动,梳理出学生初高中学过的所有诗歌,以意象和意境为切入点品味体悟李白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最后设计一个小练笔“我心目中的李白/杜甫”。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登临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登临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登临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桂枝香》一词作者对六朝因荒淫相继覆亡的感叹,体会《念奴娇&#8226;登多景楼》一词作者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策略的否定和批判,感受作者积极北伐抗金、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

2、积累掌握登临词中常见意象的涵义。

3、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涵义。

教学重点:1、了解典故运用的作用。

2、对登临所见景象进行赏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

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章。

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永遇乐&#8226;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等等。

而其中又以苏轼的《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最为有名。

这是苏轼官贬黄州时,面对滔滔江水,联系自己的仕途遭遇,所产生的人生体验。

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气势雄壮的怀古之作,它是与苏轼同时代的另一位大文豪王安石的作品,在这首词中作者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体验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安石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桂枝香》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宋神宗即位,召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二年(1069)升为参加政事,前后两度为相。

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希望借此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

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

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谨,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doc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doc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5份打包)[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将进酒.doc[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联盟]江苏省XX 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送友人.do c[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月下独酌.doc主备人宋春玲用案人姚先剑授课时间课题将进酒李白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重点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教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一、导入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O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 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 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 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二、文题解析《将进酒》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 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 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 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 首诗的呢?……主备人宋春玲用案人姚先剑授课时间课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材信息•教材名称:《唐诗宋词选读》•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内容:收录了唐代和宋代的经典诗词,包括了名家的经典代表作和一些不太为人知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熟悉《桂枝香(登临送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主题;•理解《桂枝香(登临送目)》这首词的意境,并能对其中的抒情情感进行分析;•了解作者王安石的生平和文学特点。

2.2 能力目标•能够从文学角度对《桂枝香(登临送目)》这首词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特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

2.3 情感目标•带领学生欣赏优美的诗词,感受其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唐诗宋词选读》的背景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古典诗词的价值和重要性。

3.2 学习环节3.2.1 课文赏析向学生介绍王安石的生平和文学特点,让学生对《桂枝香(登临送目)》这首词有基本的了解。

让学生逐句理解词意,并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特点,让学生对这首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3.2.2 分组讨论将学生们分为四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古文,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首诗或古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让整个讨论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3 总结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3.1 教师点拨在学生完成分享后,对学生们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批判,带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古典诗词的价值和重要性。

3.3.2 课后作业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或古文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这首诗或古文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通过平时听课评价、课堂小测验和课后作业的评估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对古典诗词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导致他们对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不够高。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一、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二、章节名称:唐诗基础知识及代表诗人三、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2. 掌握几位代表唐诗风格的诗人及其代表作。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唐诗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几位代表唐诗风格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3. 诗人代表作品的精讲和赏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唐诗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几位代表唐诗风格的诗人及其生平事迹。

3. 对诗人代表作品进行精讲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唐诗及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背诵本节课讲解的唐诗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唐诗感悟的短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唐诗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八、教学资源:1. 唐诗宋词选读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注重诗歌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3. 适当拓展相关唐诗宋词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六、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七、章节名称:宋代词的兴起与主要词人八、教学目标:1. 理解宋词的兴起背景及其与唐诗的区别。

2. 掌握几位代表宋词风格的词人及其代表作。

3.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情感理解。

九、教学内容:1. 宋词的兴起背景及其与唐诗的区别。

2. 几位代表宋词风格的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3. 词人代表作品的精讲和赏析。

十、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宋词的兴起背景。

2. 讲解宋词与唐诗的区别,让学生理解两种文学形式的各自特点。

3. 讲解几位代表宋词风格的词人及其生平事迹。

《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案 登临诗导学案

《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案 登临诗导学案
尽管登高是绝少有机会追寻到故乡或那人的踪影的,但眼底的斜阳草色、流水青山、归雁飞鸟、落日浮云,至少给情感提供了宣泄的渠道和寄托的媒介,或给孤苦无依的情感提供了某种归宿。不是吗?那远方的青山与家乡何其相似?那匆匆的流水可流过故园的门口?那天边的归雁能否传递我思念的信息?那当空的皓月可有人与我一同守侯?杨柳河边是你我分别之地呀,陌上花开,又是一年的他乡淹留。
4.散上峰头望故乡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谪居柳州之岭南瘴地,遥望家乡,而群山遮眼,于是想象着化身千万散上峰头,希望探得亲友信息,并从中得到些许的慰藉。
柳永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范仲淹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温庭筠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因为思念,乃有登高之举,触目所见,愈生别离之情。
2.喻理遣怀陶性情
登高使人心胸开阔,登高使人明理致知,登高使人脱尽尘垢、忘凡超俗。
处于天地之间,人渺小只如“沧海一粟”。上得高楼,临御清风,观照于自然万物和无限时空,内省于名缰利锁和狗苟蝇营,则清明澄澈之中,所思所求必也别有境界,郁闷愁苦之情,莫不被天地清风拂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此句可以被演绎为登高中对生命价值的进一步探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在远眺中阐释了眼界心胸的阔大对追求的意义;“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极多登高的李白,铺写高楼美景,将自身愁绪遣散在天地之间;而“驱车登古原”的李商隐,不也是因为“向晚意不适”吗?
5.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临诗的最高境界,大概是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的舒展怀抱、怀古论今。很早陈子昂就发出《登幽州台歌》的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思接千载,心骛八荒,远望遐思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呈显出天地间的孤苦凄凉。

2019《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doc

2019《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doc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李雪信一、课题:《唐诗宋词选读》模块复习二、复习目标:1. 积累诗歌鉴赏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

2. 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找准鉴赏的切入点。

3.通过具体的诗歌鉴赏训练,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4.诗歌名句背诵默写。

三、复习重点难点:1. 重点:诗歌意象内涵的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方法。

2. 难点:各种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法:分类整理教师解析学生训练五、教具:导学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考纲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二、考纲解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

尽管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

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鉴赏的经验。

而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要形诸文字,这就存在一个清晰准确严谨表达的问题。

命题材料圈定在唐诗宋词,题型趋于纯主观化,考查内容越考越细,试题难度加大,评分尊重考生的个性化解读与评价。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三、学教法指导:(一)、读“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

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如何读?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让学生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在他的许多诗歌中表现了其个性的张扬和壮志豪情,这也都离不开登临意识。“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移山岳、断河流的浪漫想象,显示出敢于改造征服的魄力。“问苍茫大地谁,谁主沉浮?”,“数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物,还看今朝”,激起了担当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登临诗
班级姓名等第
课题
登临诗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了解登临诗常见的情感。
2.掌握登临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3.熟悉登临诗常考题型和答题规范。
重点
难点
1.了解登临诗常见的情感。
2.掌握登临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学习
过程
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
一、导入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于种种情绪激荡之下,墨客文人多生望远登高之意,或游目览胜,明理致知,或抒怀写志,怀人思乡。于是,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有长江大湖、白云红日,枝头杨柳、陌上繁花;有豁达心胸、豪情壮志,几许闲愁、无限悲凉。高楼一上,在自然和个人的观照中,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许许多多的锦绣辞章便蓬勃而生了。二、了解登临诗
(二)常见手法
对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等。
三、鉴赏《长安晚秋》
1.这首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3.诗人围绕标题“长安晚秋”描写了那些景物?
4.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5.“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6.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5.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临诗的最高境界,大概是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的舒展怀抱、怀古论今。很早陈子昂就发出《登幽州台歌》的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思接千载,心骛八荒,远望遐思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呈显出天地间的孤苦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无边落木萧萧下”,景色浩瀚壮阔,气魄雄浑,但更有岁月的无情流逝;“千古兴亡多少事”,“六朝旧事随流水”,盛衰无常,荣辱谁知,又有几多家国难为的思索。于是,许多诗人开始借登高来喻寄哲理讽谏时世并痛伤怀抱。
四、课堂练习
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散上峰头望故乡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谪居柳州之岭南瘴地,遥望家乡,而群山遮眼,于是想象着化身千万散上峰头,希望探得亲友信息,并从中得到些许的慰藉。
柳永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范仲淹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温庭筠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因为思念,乃有登高之举,触目所见,愈生别离之情。
2.喻理遣怀陶性情
登高使人心胸开阔,登高使人明理致知,登高使人脱尽尘垢、忘凡超俗。
处于天地之间,人渺小只如“沧海一粟”。上得高楼,临御清风,观照于自然万物和无限时空,内省于名缰利锁和狗苟蝇营,则清明澄澈之中,所思所求必也别有境界,郁闷愁苦之情,莫不被天地清风拂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此句可以被演绎为登高中对生命价值的进一步探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在远眺中阐释了眼界心胸的阔大对追求的意义;“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极多登高的李白,铺写高楼美景,将自身愁绪遣散在天地之间;而“驱车登古原”的李商隐,不也是因为“向晚意不适”吗?
(一)情感分类
1.无限风光一望中
登高览胜,有入眼美景激荡心胸,也就有了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造化神奇的崇拜,有了生命激情的释放和燃烧。
登临太湖山主峰,李白写下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的豪迈诗句,临眺汉江,王维描绘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水色山光和波澜壮阔,——二者均见证了盛唐之音的超凡脱俗。毛泽东更是先后在雪霁初晴和湘江独立时尽展“北国风光”的壮美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生机。
3.山临绝顶我为峰
登高的过程是一个征服的过程,山临绝顶或高楼独上,仰观苍穹,俯瞰四海,往往更容易生发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豪情。毕竟人才是万物之灵长,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和抒发壮志都为登临诗开辟出更为雄伟的境界。
林则徐幼有佳对“海到无边天作岸,山临绝顶我为峰”,杜甫也想象着“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征服绝顶,也就是征服自我,从而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于自然面前,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金主完颜亮早有雄吞江南之志:“万里车书盍会同,江南登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君临天下的气概,也离不开登临绝顶的豪迈。
(2)试分析尾联“尚”字的表现力。(4分)
(3)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2分)
学习反思
(1)“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析。(4分)
(2)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辛弃疾哪首词也运用了此种手法?(2分)
(3)结合下片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4分)
【巩固练习】
阅读唐诗《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然后回答问题。(10分)
(1)颈联写景有什么特点?对于表达情感有何作用?请简析。(4分)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悔,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的《登楼》将自然景象与国家灾难个人情思融于一炉,虽春色锦绣,但国家动荡的政局仍使人心怀忧郁,无路请缨,也只得空自惆怅了。“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面对山河破碎、故土难归的情形,苦闷悲愤而又绝不甘沉没的壮烈情怀,尽在痛拍栏杆中表露无遗,也奏响了登临诗的最强音。
尽管登高是绝少有机会追寻到故乡或那人的踪影的,但眼底的斜阳草色、流水青山、归雁飞鸟、落日浮云,至少给情感提供了宣泄的渠道和寄托的媒介,或给孤苦无依的情感提供了某种归宿。不是吗?那远方的青山与家乡何其相似?那匆匆的流水可流过故园的门口?那天边的归雁能否传递我思念的信息?那当空的皓月可有人与我一同守侯?杨柳河边是你我分别之地呀,陌上花开,又是一年的他乡淹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