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轮复习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3.“海禁”与“闭关锁国” (1)原因 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②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③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 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表现 ①明朝:明太祖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 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②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 行“闭关锁国” ③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闭关政策。
以史学研究新成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主干知识, 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平时学习中要关注 史学领域的新变化,新观点,以及时补充。
(2011年浙江文综)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 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 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 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解析:会馆是同一区域商人集资建设的活动场所,一所 建筑不可能成为商业中心,B项明显错误。 答案:B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严格控制阶段(从周秦到唐):城市的 政治、军事功能突出,受封建政府严格控制,实 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第二阶段:放松控制阶 段(从宋至明清):城市分布遍及南北,经济功能 突出,坊市制度被打破,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
(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
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2.“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市”“草市"“夜市”“晓市”
(1)“市":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政府直接监管,宋代以后有所改变.
(2)“草市":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地域限制。
(3)“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4)“晓市”:也称早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古代商业的发展(第一轮复习)
(指南针,造船技术)
赵太丞家
有一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手段。
经营手段:打出招牌,招揽客商
王 员 外 家
北 市突破原先空间上的限制, 宋 东 商业活动区域扩大 京 城 布 局 示 意 图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日入前 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 ——唐· 长安中鬼 材料三:二纪以来,不闻钟鼓之声 。 ——[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4)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5)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贸易活跃。(指南针, 造船技术) (6)有一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手段。
(7)方便贸易的纸币出现。(交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都长安与宋都东京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夜市更加繁华。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宋朝的城市特点:
(1)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都分布着店铺和作 坊,城市的商业化气息极浓。(打破市坊界限) (2)经商时间长,基本上是日夜相继。(夜市)
(3)服务行业相对发达,娱乐活动商业化(瓦肆)
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Ⅱ )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湖师大附中耒阳分校 资光华
商 人
商品 市场 货币 交 交
通 通
商品
交通 市场 城市 商品 市井; 春秋战 巨商 骨贝和 种 类 铜贝 政治中心 国 管理市 秦汉 富商大贾 圆形方 增 多, 周流天下 孔钱 的法律 农 陆路 草市 魏晋 副 为主; 产 海路 品 隋唐 长安;洛 商人远行 开元通宝 商 扬;杭; 品 化 宋元 市突破时空限 最早的纸币 程 海外商运 制;草市完善 度 海禁; 明清 苏州; 会馆;商帮 白银 加 国内 汉口等 商人 货币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含解析
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
目标定位·明考向
明确考向把握主线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
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的特点
本讲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古代
商业总趋势是不断发展,但比较缓慢,长期实行
的经济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中
国的社会转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水平较高,与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前期有利于商品
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繁荣
考纲要求商业的发展
主干梳理·理思路
基础排查理一理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朝: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商业空前繁荣。
6.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
(1)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加大。
(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长安、某某、某某、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新兴大城市
①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②表现:某某、某某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
策习题人民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固基题组]
1.[2016·滨州月考]《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
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
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
答案 D
解析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宋代,故A错误;“草市”形成是在南北朝时期,故B错误;邸店出现是在唐代,故C错误;材料反映当时商业活动繁华的景象,故D正确。
2.[2015·兰州一中期中]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当时商业情况( )
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夜市和草市兴盛
答案 A
解析材料大致意思是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说明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
3.[2015·北京市海淀区模拟]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 )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
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
答案 C
解析由长安限制“市”时间可知唐政府抑制商业,故A项错误;“市”的地点固定,说明坊市制在当时并没有取消,取消坊市制是在宋代,故B项错误;长安在中午成“市”,在“日入前七刻”则散场,而在扬州则出现了“夜市”,这说明南方的商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的衰落,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古代商业的发展每日一题
专题古代商业的发展
(2018年江苏卷)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参考答案】D
【解题必备】全面理解古代商业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业兴起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经商之人被称“商人”;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2)初步发展
秦汉至隋唐发展较艰难,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3)繁荣时期
两宋、元朝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出现“商帮”。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以农副产品、手工业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
最初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
(4)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的业缘组织。
3.特点
(1)商业起源较早,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4)历代政府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缓慢,虽取得发展和繁荣,但始终是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清时渐趋萎缩。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 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 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 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 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抑商锁国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三、古代城市的发展规律 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 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 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城镇。 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 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 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
史料信息
史料 一
史料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 严格的空间限制;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说明城市政治 功能突出
史料 二
史料中“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御街 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 街取代了原来的“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习题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1.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破坏,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个体家庭和作坊手工业生产普遍存在。这主要反映了()
A.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B.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C.全国统一市场逐渐形成D.商品经济逐步发展
2.(2020·洛阳模拟)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
C.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D.儒商诚信经营聚集大量财富
3.李白诗《少年行》写道:“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胡姬,少数民族或外国人中的女性)酒肆中。”据此可知当时()
A.实现了民族平等B.长安经济繁荣
C.经济具有开放性D.餐饮业开始兴起
4.(2020·合肥一模)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的诸如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5.(2020·合肥三模)唐代往往利用绢布等来作为表示物品价值的货币,然而到宋代,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这一变化说明() A.国内统一市场形成B.传统手工业的衰退
C.商品经济日益发展D.铸钱技术不断进步
6.(2020·武汉模拟)有学者研究指出,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唐代则出现大量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骆驼形象的变化表明()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3 明清时期商业的新特点 含解析
明清时期商业的新特点
★★★★
○○○○○
一、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
1、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4、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6、资本主义萌芽,但缓慢发展
二、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1、生产力: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提高;
2、生产关系:赋税制度的改革;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政治: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鼓励生产;
4、民众的辛勤劳作。
正确理解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商业依然是农业的补充,资本主义虽然萌芽,但缓慢发展。本专题一般以史料的形式命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正确理解,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史料的准确解读,特别是考查理解的史料选择题,这也是学生较为吃力的地方,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不断的总结。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明人章悉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怕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粟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
材料二明初山西的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省的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7课时
第17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古代商业:①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演变;③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古代的经济政策:①全面评价“重农抑商”;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③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
对应学生
用书P87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古代商业经济的概貌
(1)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
⎪⎨⎪
⎧①出现会馆,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2.“市”的发展
(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高考一轮复习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解析 “通宵不绝”的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商 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故A项正确。北宋的市分散在城中, 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文娱场所的经营者在材料 无法体现(实际上多为私人经营);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 区;,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
• 【体验高考2】 (2011·上海单科,11)有人认为,中国古 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 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种光荣礼节而 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 C.明朝的朝贡贸易 •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
•古代中国癿经济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
• • • • 一种经济成分:资本主义萌芽癿出现。 两个前提: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癿发展。 三大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
策。
• 1.“资本主义萌芽” 的几个误区
(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癿根本原因丌是闭关锁国 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癿封建与制制度。“闭关政策” 不“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癿衍生物。 • (2)资本主义萌芽癿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癿结果,但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仌占据主导地 位。 •
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癿商业和经济政策
•考纲 1.商业癿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不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 1.古代商业活动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第15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
第15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都不普遍商用,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
A.商业的需求很少 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
C.自然经济的影响D.商品经济还没出现
解析:题干提及商人是领主的家臣,没有专业化,商品交换为物物交换,这反映商业不是很发达,其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故选C项;商业交换的媒介不是货币,而是物物交换,说明当时有一定的商业需求,排除A项;商业交换主体是贵族或者部落,排除B项;原始社会末期,商业就出现了,排除D项。
答案:C
2.宋代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极言江南粮食种植业之盛。而到明清时,苏湖地区“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仰食于湖广”。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明清时期
( ) A.长期战争破坏了苏湖地区的农业
B.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湖广地区
C.资本主义萌芽在苏湖地区出现
D.农业生产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未出现长期的战争,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探究的主体应该是苏湖地区而非湖广地区,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指雇佣劳动关系,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客商贩运”并根据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长途贩运兴盛,故D项正确。
答案:D
3.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 600处。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考点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
知识点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知识拓展】 明清商帮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商人借助群体的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
(2)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易错提醒】 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2.城市的发展
(1)原因⎩⎪⎨⎪
⎧①传统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发展成为商业中心。②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催生一批新兴城市等。
(2)表现⎩⎪⎨⎪⎧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知识点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3)两宋⎩
⎪⎨⎪⎧①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②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萎缩。 2.特点
(1)以朝贡贸易为主。
(2)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图示记忆】 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试题14: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四)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据东汉班固《西都赋》中载:“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当代学者据考古发掘绘制了下面汉代长安城遗址图。
如上述两则材料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的成果与文学作品互证历史
解析:选D材料中《西都赋》中的“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能与汉代长安城遗址图相互印证,从而说明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同时设问中要求图文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故答案选D 项。文学作品容易夸张能够失真,不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所以A项是不准确的。“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不符合材料的设问,故B项错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历史记载不可能都由考古发现来证实,C项表述错误。
2.《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当时的海外贸易()
A.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B.重视买卖船舶获利
C.主要服务于皇室享乐D.是国库最重要的财源
解析:选A宋高宗发表此番言论说明海外贸易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买卖的物品是船舶,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海外贸易有助于国用而不是服务于皇室享乐,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海外贸易是南宋国库最重要的财源,故D项错误。
3.《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材料主要反映了()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
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知能提升课Ⅰ“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8页
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汉代商运活跃
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
明清①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
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
1.货币的发展
(1)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天然贝壳。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等充当过货币。贝类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和计数,因而流通最广。
(2)商周:出现骨贝、铜贝等人造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大,自然海贝无法满足需求。在商代晚期,出现青铜仿贝(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铜币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
(3)春秋战国:诸侯各自造币,以青铜为主,也有黄金和白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货币形状很多,如铲币(赵)、刀币(齐)、环钱(秦)、蚁鼻钱(楚)等。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第7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第7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中国国内商业发展概况
主要时期国内商业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①商业主体: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大商
人。
②市场:出现大量中原市场。
③金融:金属货币大量流通,币制混乱
2.秦汉时期
①商业主体:民间商人受到严格限制。
②市场:受时间、地点限制;政府严格管理。
③金融:秦朝和汉武帝统一币制,分别把圆形方孔钱(半
两钱)和五铢钱作为通用货币
3.魏晋
时期
北方商业曾经一度因为战乱衰退,南方商业不断发展
4.隋唐时期①市场: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政府严格监管;唐后期部
分出现夜市。
②城市布局:运河沿岸和南方城市市场开始崛起。
③金融:柜坊和飞钱相继出现
5.宋朝
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②市场:市坊界限和交易时间限制被彻底打破;城郊和农村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尤其是南方出现数十座市镇。
③金融: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6.明清①商业主体:出现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地域性“商帮”。
②市场: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江南市镇经济繁盛;
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
③金融: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识记导图]古代商业发展的“三先”“三后”
[巩固自查]观察下面图片,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答案:宋朝商家有了商品品牌和商标意识,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一体的经营方式,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平。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
1.发展概况。
时期发展概况
(1)汉代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2)唐朝
①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②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3)宋元①宋代开始海上贸易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政策:3、政府采取了对外开放的积极政策
交通:4、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一批城市 的兴起与繁荣;陆海丝绸之路畅通
金融:5、为商业服务的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严格限制阶段(宋朝以前)
发展特点:
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 “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 而存在。 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 格限制。如实行“坊市分开”等。
——孙隆基《宋朝: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表现二: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城市的经济 功能逐渐增强。(功能和规模)
材料三 (北宋全国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 总值黄金1500万两至1800万两之间,粗率地以今日 美金400 元值黄金一两计算,则上数相当于美金60 亿至70亿。当时全世界没有其他场所,国富曾如此 大数量地流通。
金融业雏形(邸店、 柜坊、飞钱)
空前繁荣
环境相对宽松(宋)坊商市税界;限市镇、“交子”; 交通发达(元) 大都为国际性大都会
明清 依然繁荣
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 品;区域性长途贩运 发展较快;白银; 商帮;票号(乾隆)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政治、 经济、环境交通、金融)
◆例:隋唐商业繁荣的原因?
(5)明清时,政府限制对外贸易,清朝只允许广州十三行负
责对外贸易。
海禁
和闭
关锁
国
朝贡贸易
1、目的
2、特点
细节点拨: 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说明此时政府依然有对外贸易的活 动,只是官府独占对外贸易,民间的对外贸易遭到禁止。此时 的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主导地位,其目的不是为发展经济, 而是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是为满足统治者对异 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政治动机高于经济动机,而稍后出现的新 航路开辟,则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所需要的原始资本作积累, 故造成了中西方的发展天平发生倾斜
2、放松限制阶段(宋以后)
发展特点:
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交易活动 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②草市更加普遍;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 镇(宋四镇) ③传统政治性城市向多样化和商业化城市 发展。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 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外因:海外贸易的发展。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延伸拓展:中西“商业革命”的比较
西欧的“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 重大变革。 表现: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 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影响: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 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 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有 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宋朝“商业革命”的历史原因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 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 个欧亚大陆有重大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 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 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源: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材料二 ……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 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 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 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 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 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不是政治中 心。
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宋代)农副产品多通过墟市、镇市向城 市集中,形成商品的“求心”运动;一些专业化生 产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由生产地流向各地,呈现为辐 射运动。
——漆侠《宋代经济史》
表现三:商品交换的总量和品种增加,许多农 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表现四:海外贸易的繁荣。
材料六
被认为是世界最早 使用的纸币,发行 于北宋时期1023年 的成都。
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 “爆炸性的影响”?
结果: 宋: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 西欧: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转变。
原因: 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 发。 政治: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展。 文化: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科举制 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
表现五:纸币的出现。
➢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城市布局
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已经打破“坊”和“市” 的界限,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规模功能
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 增强
国内贸易
海外贸易 货币
商品交换的品种和总量增加,许多农产品和 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海外贸易的繁荣
纸币的出现
观念 商人地位提高,社会观念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表现一: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已经打破“坊”和 “市”的界限,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材料 唐代城市多为行政中心,宋代市镇趋于工 商业化。 … …宋代的新型都市有些发展至很大 规模,例如开封和杭州都达到一百万人口。后者 为马可波罗在元朝初所目睹,惊叹为前所未有。 至元朝后期,世界旅行家阿拉伯人伊本.贝图塔 (IbnBattuta)访问杭州,亦称之为"世上最大的城市 "。当时在中国以外最大的城市是巴格达,在三十 至五十万之间。
直接原因: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革命的 进程
三、3.官官府府控控制制下下的对的外对贸易外贸易
(1)西汉时,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外贸易逐
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广州是最主要的贸易港口,政府设立专门的机
构管理对外贸易。
(3)两宋时,政府鼓励对外贸易,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的主
要税源。
(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与商业都建立在高度发 达的农耕文明基础之上,并成为农耕文明的补 充。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的阶段特征
阶段
特征
wk.baidu.com
原因
表现
先秦 商业繁荣
商人、地位高、市场
秦汉 隋唐
宋元
艰难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 时、空受限制
进一步发展
农、手工业发展; 农村出现集市;
大运河开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