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业的发展(第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考纲要求
知识点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 “商人”。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 服务的柜坊和飞钱问世。
以史学研究新成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主干知识, 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平时学习中要关注 史学领域的新变化,新观点,以及时补充。
(2011年浙江文综)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 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 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 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解析:会馆是同一区域商人集资建设的活动场所,一所 建筑不可能成为商业中心,B项明显错误。 答案:B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 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②抑制土地兼并 a.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b.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 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c.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 阻止土地兼并。
2.“重农抑商” (1)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 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2)主要表现 ①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 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 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 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 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必背知识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必背知识点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一)原始社会1.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二)商周时期1. 工商食官。

2.职业商人出现。

3.最早的货币。

(三)春秋战国1.商业繁荣。

2.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3.商人地位提高。

4.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四)秦汉1.重农抑商。

2.商业发展艰难。

3.经商时间、地点受限。

4.丝绸之路。

(五)隋唐1.重农抑商。

2.经商时间、地点受限。

3.都市商业。

4.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5.柜坊、飞钱、邸店出现。

6.丝绸之路。

7.市舶使专管外贸。

(六)两宋1.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2.商业环境宽松,打破坊市界限。

3.商品种类增多。

4.出现纸币交子。

5.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6.海运发达,商税成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7.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8.广告业繁荣和娱乐场所瓦肆。

(七)元朝1.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2.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八)明清1.城镇商业繁荣。

2.农副成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4.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5.商帮出现。

6.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7.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一)市的变迁(以宋朝为界限)(二)城市的发展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扬一益二2. 城市演变特点:(1)城市功能上:政治军事为主到商贸经济为主。

(2)政府管理程度上: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放宽。

(3)城市数量和规模:唐开始,商业性城市增多,规模扩大。

(4)城市布局:与经济中心南移相联系。

(5)影响上: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市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一)发展概况(二)方式1.正常的商人贸易2.朝贡贸易(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问题探究:1.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商人、货币(金融)、交通、环境、发展基础(农业、手工业)。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2.“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市”“草市"“夜市”“晓市”(1)“市":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政府直接监管,宋代以后有所改变.(2)“草市":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地域限制。

(3)“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4)“晓市”:也称早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3.商业城市(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①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经“雄富冠天下"。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含解析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含解析

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目标定位·明考向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本讲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

古代商业总趋势是不断发展,但比较缓慢,长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中国的社会转型。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水平较高,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前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繁荣考纲要求商业的发展主干梳理·理思路基础排查理一理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朝: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商业空前繁荣。

6.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1)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加大。

(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长安、某某、某某、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新兴大城市①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②表现:某某、某某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概况(1)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某某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外贸。

(3)两宋:同亚非许多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某某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清代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特许某某“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3《古代商业的发展》

1.3《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梳理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①(1)商朝人被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商业②(1)秦汉至隋唐,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的原因:A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B两汉统一局面的形成;C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③(1)原因:A农业、手工业的发展;B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C对外交通发达。

(2)表现:A都市商业大量出现:如东都洛阳、邸店兴起;B市场发展:如农村集市发展(夜市等),城市中“市”与“坊”分开;C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4.宋元时期:④5.明清时期:⑤(1)明清商业相比于宋元,有明显的退步。

原因: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2)城镇商业繁荣,表现为:A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

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C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D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北宋前后城市功能的变化:(1)北宋之前的中国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

北宋之后大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

(2)北宋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①、镇、②为单位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城市的发展与演变:(1)汉唐时期的城市特征:A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各地政治中心而建设起来。

地方上的中小城市也多因为是各地郡县治所而发展起来。

B城市的政治、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消费意义大于生产意义,商业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商品生产的水平。

C农村集市有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水陆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断增多,有些还发展成重要的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6·滨州月考]《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答案 D解析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宋代,故A错误;“草市”形成是在南北朝时期,故B错误;邸店出现是在唐代,故C错误;材料反映当时商业活动繁华的景象,故D正确。

2.[2015·兰州一中期中]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说明当时商业情况( )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夜市和草市兴盛答案 A解析材料大致意思是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说明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

3.[2015·北京市海淀区模拟]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

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答案 C解析由长安限制“市”时间可知唐政府抑制商业,故A项错误;“市”的地点固定,说明坊市制在当时并没有取消,取消坊市制是在宋代,故B项错误;长安在中午成“市”,在“日入前七刻”则散场,而在扬州则出现了“夜市”,这说明南方的商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的衰落,故D项错误。

4.[2016·湖北名校联考]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课时训练: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课时训练: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课时训练14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73年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中贩共侍约”木牍记载:“(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一。

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

非前谒。

病,不行者罚日卅……”这一定程度上说明()A.西汉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商业贩运贸易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建立D.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解析:解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材料主要讲述了西汉时期民间商贩的一个约定,其中包括团体的人数规模、资金的来源、资金的保存方式等,说明了此时期的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的史实。

答案:D2.(2013·烟台调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

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解析:材料意思是凡是当官的住处近王宫,不当官与种田的住处近城门,工匠与商人住处近市场,这说明了按职业划分居住地。

答案:C3.(2013·定州模拟)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魄”),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材料中并未说明“都在异地”,排除A;B项与材料中“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相矛盾;C项与材料中“忌讳茴香(回乡)”不一致,且材料难以说明徽商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从材料中明清时期徽商忌讳经营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出其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故选D。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9.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9.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徽商和晋商 ___________。
【误区警示】唐代‚柜坊‛的出现,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并不表明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同时其职能不是兼营旅店、
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
行雏形。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①宋朝以前:特定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市令或市长 官府设___________,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草市” ②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乡村的_______更加 佛山镇、景德镇、 普遍;出现汉口镇、________________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经营时间限制 旧时日中为市的_____________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
(4)国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材料一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宽,兼并之弊,有逾于汉
成、哀之间。 ——[唐]杜佑《通典》•《食货典•田制下》 材料二 利本事。 ——[战国]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 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
(5)宋元。 ①特点: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交子” ②宋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重要
财源。
大都 ③元代: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 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长途贩运贸易 ②区域间_____________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性的商人 ③出现了_____________群体,叫做“商帮”,实力最强的是
地位较低。
(3)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 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贡赐贸易,但政 府对商业控制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根据史料三,说明婚恋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商人实力 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 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
史料信息
史料 一
史料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 严格的空间限制;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说明城市政治 功能突出
史料 二
史料中“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御街 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 街取代了原来的“市”
市场交易活动不 再受官府的直接 监管
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
镇,至明清汉口镇、 佛山镇、景德镇及朱
仙镇成为四大名镇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3.城市的发展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 大运河 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 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 军事 重镇 ,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 扬一益二 ”的说法。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5)宋元 ①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 交子 ”,商税收入 成为重要财源。 ②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 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 长途贩运 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③出现了 地域性 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7课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7课时

第17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古代商业:①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演变;③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古代的经济政策:①全面评价“重农抑商”;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③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P87,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古代商业经济的概貌(1)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①出现会馆,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2.“市”的发展(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

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第15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第15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

第15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都不普遍商用,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商业的需求很少 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C.自然经济的影响D.商品经济还没出现解析:题干提及商人是领主的家臣,没有专业化,商品交换为物物交换,这反映商业不是很发达,其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故选C项;商业交换的媒介不是货币,而是物物交换,说明当时有一定的商业需求,排除A项;商业交换主体是贵族或者部落,排除B项;原始社会末期,商业就出现了,排除D项。

答案:C2.宋代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极言江南粮食种植业之盛。

而到明清时,苏湖地区“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仰食于湖广”。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明清时期( ) A.长期战争破坏了苏湖地区的农业B.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湖广地区C.资本主义萌芽在苏湖地区出现D.农业生产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未出现长期的战争,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探究的主体应该是苏湖地区而非湖广地区,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指雇佣劳动关系,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客商贩运”并根据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长途贩运兴盛,故D项正确。

答案:D3.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 600处。

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

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 ) A.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D.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解析:题干未涉及“市镇”的具体位置,排除B项;题干中提及的是“市镇”而非“城市”,排除C项;早在先秦时期,城乡之间即已出现商品交换活动,排除D项;题干中的两宋时期,农村商业中心大量涌现的现象表明两宋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体现了乡村经济的自我调整和创新,故A项正确。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一: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 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 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 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 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 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 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前期以陆陆为主,后期以海陆为主; (2)朝贡贸易(朝贡与赏赐)占有重要地位; (3)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 (4)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 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 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 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 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 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新航路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欧洲列强掠夺白银换取中国大量商品。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商业发展历程)
(二)知识补充 3、关于明清时期的商帮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 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 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 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 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 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据材料,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

古代中国商业

古代中国商业

宋元
明清
阻力: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们经常面临着人身财 产安全的威胁。
汉代丝绸之路
大秦
康居
大 宛
安息
大月氏
河西走廊


长安
宋元的海外商运
商帮
伴随几百年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 和数量增多,②商人队伍日渐壮大,③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 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④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 “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 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 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 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 量更好的保护自己, 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历史上的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在明清之际曾引发了一 场“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其 中,晋商、徽商、潮商为势力最大、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
古代中国商业都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商业不断繁荣。 4.明朝中后期,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 南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古代城市的发展呈现不断南移的趋势。
易错易混提示 中国古代城市大都是政治性城市,商业活动依附于 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明清时期,中 国才出现了工商业城市,城市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的发 展。
( 4 ) “ 晓市 ” 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 “ 市 ” 的时
间限制。
比较不同?
唐长安城
市、坊界限明确 政治、军事功能

高考一轮复习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高考一轮复习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癿商业和经济政策
•考纲 1.商业癿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不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 1.古代商业活动
时间 远古 商代 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表 现
西周 春秋战国
交易活劢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 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汉代
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劢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 2.读表 •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名称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时间 不 同 点
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 穿封建社会始终
明代中期出现,到清 朝进一步加强
抑制中外交往,维护 封建专制统治
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 目的 统治基础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 来侵略,维护国家主 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作用 权;但限制了中国与 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 世界的交流,导致中 发展起阻碍作用 国的落后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 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都导致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
含义
沿革
影响
• 2.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出现 表现 特征 明代丝织业发达癿江南地区 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__________癿发展 雇佣劳动 关系癿存在,地区性、丌平衡性突出 ①政府采取控制和掠夺癿手段压制工商业 雇佣 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癿影响
缓慢原因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的变化 • 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 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最后 货币固定为金银。 • 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业缘组织。
影响
①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②新的经济因素和__________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

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知能提升课Ⅰ“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8页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明清①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1.货币的发展(1)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天然贝壳。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等充当过货币。

贝类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和计数,因而流通最广。

(2)商周:出现骨贝、铜贝等人造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大,自然海贝无法满足需求。

在商代晚期,出现青铜仿贝(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

铜币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

(3)春秋战国:诸侯各自造币,以青铜为主,也有黄金和白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货币形状很多,如铲币(赵)、刀币(齐)、环钱(秦)、蚁鼻钱(楚)等。

(4)秦到唐:统一币制。

圆形方孔式的“秦半两”通行天下,汉代铸“五铢钱”(通行七百多年),唐高祖铸“开元通宝”(之后货币的范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在全国的通行(大宗交易用黄金),结束了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6-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6-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

6-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

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B.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C.坊市制度已不复存在D.商品经济空前地繁荣解析:据材料“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

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可以得出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B项正确。

答案:B2.(2018·某某中原名校高考预测金卷)《元史》记载,1278年诏谕某某行省:“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由材料能够直接得出( )A.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兴盛B.周边各国非常崇尚中华文明C.东南沿海成为元朝重要财源地D.当时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解析:据材料“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可知,元朝皇帝为外来贸易提供条件,D项正确。

答案:D3.(2019·某某永州一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

这说明明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B.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解析:据材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可知,传统观念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构成冲击,B项正确。

答案:B4.(2019·某某某某高三8月摸底调研)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某某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第15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A)练习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第15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A)练习题

第15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A)一、选择题1.《礼记》中记载:玉器等产品,不能在市场上交易。

《左传》记载,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韩起要在郑国买商人的玉环,玉器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交易。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玉器产量有较大增长B.春秋时期手工业进步C.奴隶主贵族纷纷破产D.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2.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

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是( )A.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工商食官制度走向衰落D.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3.唐德宗曾说:“通商惠人,国之令典。

”唐代大臣陆贽也认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

”唐宪宗下令:“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

”这反映出唐朝中期以后( )A.商人逐利风气盛行B.承认官商的社会地位C.曾短暂放弃抑商政策D.政府重视商业的社会价值4.下图为南宋《市担婴戏图》,图片反映的重要信息是 ( )A.草市深受百姓欢迎B.坊市界限已被打破C.朝廷对市禁的开放D.区域长途贩运发达5.唐代城市居民虽有“坊郭户”之称,但没有单独设立户籍。

宋代则实行城乡分治,在户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的“坊郭户”户籍,坊郭主户还单独划分为十等,承担赋税与“科配”(临时性赋税)等;坊郭客户则为城镇贫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唐代城市居民独立意识较弱B.宋代积贫积弱财政困难C.宋代理学更为关注民众疾苦D.宋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6.1758—176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白银,而1828—1837年增至784864050两白银。

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得到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传统手工业技术的成熟D.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7.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庄客”“农户”“佃”。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20古代商业的发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20古代商业的发展(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20古代商业的发展1.《管子·小匡》中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

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

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

奇怪时来,珍异物聚”。

材料旨在说明()A.商业发展成为国家重要财源B.商人贱买贵卖提升经济实力C.商业活动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这种初级的商业交,没有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故A项错误;B项中的“贱买贵卖”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通过材料中这种较原始的商业交流,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故C项正确;由材料中商人的贸易活动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迅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故D项错误。

2.西汉政治家贾谊反对“放民铸钱”,他认为:“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

”贾谊提出的“敛散之道”实际上是()A.规范铜钱铸造标准B.调控货币流通数量C.打击地方王侯势力“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可知贾谊主张政,从而控制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材料未体现对铜钱铸造标准的规范,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贾谊反对“放民铸钱”,并非专指地方王侯,因而“敛散之道”并不是打击地方王侯势力,故C项错误;贾谊提出的“敛散之道”通过调控货币流通数量以达到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目的,D项是目的而非“敛散之道”的内涵,故D项错误。

3.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的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非常珍贵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铸造开元通宝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且没有滥发,因而达不到利用钱币来聚敛财,故A项错误;唐朝时,开元通宝用年号钱取代量名钱,钱币具有了象征意义,并非非常珍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称为“宝”或“宝货”,故C项正确;开元通宝依然为铜钱,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Ⅱ )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湖师大附中耒阳分校 资光华
商 人
商品 市场 货币 交 交
通 通
商品
交通 市场 城市 商品 市井; 春秋战 巨商 骨贝和 种 类 铜贝 政治中心 国 管理市 秦汉 富商大贾 圆形方 增 多, 周流天下 孔钱 的法律 农 陆路 草市 魏晋 副 为主; 产 海路 品 隋唐 长安;洛 商人远行 开元通宝 商 扬;杭; 品 化 宋元 市突破时空限 最早的纸币 程 海外商运 制;草市完善 度 海禁; 明清 苏州; 会馆;商帮 白银 加 国内 汉口等 商人 货币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都长安与宋都东京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夜市更加繁华。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宋朝的城市特点:
(1)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都分布着店铺和作 坊,城市的商业化气息极浓。(打破市坊界限) (2)经商时间长,基本上是日夜相继。(夜市)
(3)服务行业相对发达,娱乐活动商业化(瓦肆)

(指南针,造船技术)
赵太丞家
有一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手段。
经营手段:打出招牌,招揽客商
王 员 外 家
北 市突破原先空间上的限制, 宋 东 商业活动区域扩大 京 城 布 局 示 意 图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日入前 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 ——唐· 长安中鬼 材料三:二纪以来,不闻钟鼓之声 。 ——[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结论:
2.商品:以土特奢侈品为主到农副产品手工 业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1.商人:由最初的亲缘发展为地缘或业缘组织
3.市场:城市扩大到农村(时间限制逐渐打破
4.货币:物物—贝壳—铸币—白银(出现交子
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商人群体活跃(但地位低下)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官市草市早市夜市) 3.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4.对外贸易发达(丝路) 5.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以工商著称的中小市镇兴起)
(4)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5)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贸易活跃。(指南针, 造船技术) (6)有一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手段。
(7)方便贸易的纸币出现。(交子)
美国学者L·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 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问题:这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哪里?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 草市:具备了相对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城市:? 《清明上河图》
陆上交通
水上交通发达,对外贸易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