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浦区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9年4月

一.积累应用(10分)

1.根据提示填空:(5分)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___》)

(2)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将他与其他人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论语》七则)

2.按要求选择:(5分)

(1)规劝家中老人谨慎对待保健品,下列表述合理的一项是()(2分)

A.保健品推销员的话都是不刊之论,不能轻易相信。

B.保健品推销员身无长物,惟有三寸不烂之舌,千万小心。

C.买了保健品,健康就唾手可得,这种念头千万要不得。

D.对于那些叹为观止的保健品推销术,一定要有辨别力。

(2)下列语段中存在两类人,为他们命名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据数据统计,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平均年龄为23岁,美国用户的平均年龄为30岁。考虑到美国在网络领域较中国更为领先,可以说,无论中美,都有整整一代人在儿童期间开始玩游戏,并在长大成人之后保持了这一习惯。而与此对照,两国在40岁以上的人大多成年以后才熟悉游戏,而其中也有人对游戏持批评态度。

A.游戏用户游戏非用户

B.游戏玩家游戏非玩家

C.游戏大神游戏菜鸟

D.游戏土著游戏移民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数字传媒的技术审美性

现代社会的审美领域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拓宽,科技产品也出现日益审美化的趋势,“艺术的技术性”和“技术的艺术化”已经把“技术”和“艺术”紧密联系起来。我们知

道,科学与艺术本是人生的两极境界,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而今,这种目标因

为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接近抑或融合起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技以其穿越时空、

启迪想象的发明创造,将科学与诗、精密的数学与鲜活的艺术为一体,创造了丰富的颇具

审头感的产品,生动地体现了科技文化与审美文化的融合和互动,让技术的艺术化成为数

字传媒时代的文化新表征,这似乎印证了法国作家福楼拜一百多年前的那个预言:“艺术

愈来愈科学化,种学愈来愈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会在山顶重逢。”

②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以后,机器自动写小说、作诗、作曲、作画等程序软件的广泛

应用,充分展示了信息科技强大的艺术功能,多媒体、超文本的便捷操作,大大提升了数

字技术的审美水平。网络游戏、数字动漫、数字影视、数码摄影、手机视频以及层出不穷

的移动多媒体终端的广泛使用,让数字技术工具及其内容承载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生动

写照,其所创造的艺术新形态大大丰富了人类的艺术世界。现代可视化技术将数码计算、

胶片处理、视屏影像等扩大到三维音响和虚拟实体的仿真技术领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

超宏观世界(如宇宙星云分布)或超微观世界(如DNA的双螺旋结构),甚至一些非感性

的科学法则等,都实现可视化处理,中国古代诗论家所推崇的那种“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诗意胜境,被营造得切切诱人。原本抽象的法则规律和无涉情感

的技术工具,借助新技术自身的优势,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鲜活多变的

融视觉、听觉乃至触觉体验于一体的想象性诗意空间,释放出了无比丰富的感性魅力,蕴

含着艺术审美的诗意,它们在带给我们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让我们获得更新奇

的审美享受。有研究者指出过这一点:“实际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数字传媒技术的艺术功能和审美特性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形成了现代艺

术观念的“祛魅

..”方式。电脑的“无所不能”和网络传播的“无远弗届”,已经把最便捷

的“祛魅”工具交给了普通网民。键盘、鼠标的“屏幕叙事”让“咫尺天涯”凝聚为“瞬

间永恒”,只需“挫万物于光标之处”,便能“得精彩于眉睫之前”。人类曾认为获得

“所有时代所有地方的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理想”,“但是,电脑与现有通讯线路的

联姻将使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这个目标”。

④不过,此时还应该看到,“技术的艺术化”或“艺术的技术性”留给我们的并非都

是赏心悦目的诗意享受。“高科技求真务实的科学理性,在揭穿迷信、打破神话、终止愚

昧的同时,也可能熄灭留存于人们心中的那盏诗意幻想的油灯。阿波罗号登月成功终结了

嫦娥舒袖、玉兔捣药的广寒宫神话;试管婴儿的降生给生命孕育的神秘和血缘人伦的神圣

打上了问号;直拨电话、光纤通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确实方便快捷,却又消除了昔

日那种‘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槐花盼郎来’、‘望尽天涯盼鱼雁,一朝终至喜欲狂’的

脸红耳热的幸福感。还有高速公路上的以车代步和蓝天白云间的睥睨八荒,让人体验到了

激越和雄浑,但同时又排除了细雨骑驴、竹杖芒鞋、屐齿苍苔的舒徐和随意。”

⑤新媒体技术的艺术审美性给既定的艺术范式造成了影响。网络文学、数字艺术、动漫游戏等,长于采用图文语像汇流的多媒体样式创造出“通感”化的艺术形式。于是,网页顶替书页,“看”代替“读”,纸与笔让位于光与电,新媒体审美呈现出全然不同的范式。昔日的“物理艺术”变成了融图像、文字、视频、音频于一体的多媒体作品,它们音画两全、界面旋转、声情并茂、图文并显,完全相异于传统的艺术却能相容于现代技术。覆盖星球的联网计算机、移动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电子接收终端,它们的工艺设计、精致程序和强大功能本身就是一件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而网页上排列的菜单和指令,各类链接、选择标记、期待点击的变色字符等等,无不蕴藏着恒河沙数般的作品存量和无以穷尽的信息奥妙,足以让欣赏者观古今之悠远、通四海之浩瀚,这不就是审美的境界么!而在艺术审美观念上,数字传媒技术也从多个方面改写了传统艺术审美的逻辑原点。例如,现代技术审美奉行“自娱以娱人”的功能模式,坚守的是“娱乐至上”的文化理念,用草根性视听快感实现消费意识形态的价值表达。从审美主体性上看,新媒体把创作主体的身份从“作家”转换为“写手”,从“艺术家”变成技术“操盘手”,把“人人都可当作家”的梦想变成网络现实,这便是数字传媒特殊性规制的技术审美性的必然结果。

3.第③段加点词语“祛魅”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空格处,句子安排的合理顺序是()(3分)

①数字技术在真理与真情之间展现了人类的无穷的智慧和无尽的情思,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

②它把神话和史诗变成现实,把诗人的浪漫气质和哲人的求真精神完美地融为一体

③数字技术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作品

④把艺术家的种种超越时空的奇幻想象转化为科学家丝丝入扣的严谨探索

A.①③④②

B.③④②①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5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明科学与艺术是相互融合与互动的。

B.说明科学与艺术本来是人生的两极境界。

C.对“技术的审美性”另一面进行了补充说明。

D.对“技术的审美性”做了具体而深入的阐释。

6.分析第④段的语言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