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2全集教案和资料1(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必修2全集教案和资料1(湘教版必修2)

型、成年型、老年型,可以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直观显示。 课件展示: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问题:说出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所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学生回答。 师 (总结) “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 年儿童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 “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由于 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 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 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略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 为成年型人口结构。 (承转)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反过来,人口增长模式 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师 (提出问题)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 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不同, 对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高—高—低” 人口增长模式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 但也容易出 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 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 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 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 济水平的提高, 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 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 单等问 课堂小结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是按照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来划分的, 它与一定的社会生 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是形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 原因。 板书设计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6)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综合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宗教、军事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件(共49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件(共49张PPT)
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文化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 展水平
文化生 活消费 水平
决定
开发
数量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要 的因素
决定
消耗
数量
思考: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 不同的资源种类,那 么“木桶效应”揭示 了什么道理?
他们从渔民变成了农民:开始注重养鸡,鸡成 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 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 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 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 找到的任何东西,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为了补充蛋白质他们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 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 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 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 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 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乡村正在 转变,属 过渡型
小结:
历史轨迹 一、人口增长 衡量指标
原因
“J”形曲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产力发展水平
3.你是否完全认同马尔萨斯的观点。如果按照 马尔萨斯的观点,将会有什么结果?
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知识上必须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2、树立正确的人口迁移动因理论; 3、从综合性的角度分析评价人口迁移和地理环境
之间的关系。
1、通过学习展示,让学生学会对案例的分析和总
结; 学生学习能
2、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知识所指内容 力分析
中,深入实践相关的知识;
3、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成果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必修 2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必修 2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

移》
1、从人口迁移的概念入手,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
流动的不同; 教材分析
2、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
3、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3、小结:人口迁移的概念
4、问题:本地的小明在外地就业,是否属于人口
迁移?
5、学生互动、辨析,从而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 教学过程
动。
6、视频简介“百万三峡移民”Βιβλιοθήκη 7、问题: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
8、学生互动研讨,归纳总结,教师点评。
9、图片展示:某地移民前后的景观对照
10、突出“人口迁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节知识的着眼点是了解基本的概念,同时能正确
教学策略选 领悟身边的正常人口迁移现象,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
择与设计 初步的阐述这类现象。所以教师在实施教育的策略上,
主要基于两点:
1、培养学生的对地理概念和现象的基本理解的核
心素养;
2、注重学生养成积极参与实践的习惯。
1、导入:视频介绍“闯关东”
2、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时间发生的背景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知识要点:1.3人口容量
7.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思维导图:人口与地理环境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还在减少甚至枯竭 9月29日,经省政府正式批复,杭州所辖的淳安县设立特别生态功能区。 2019年1月5日发行了己亥年猪年邮票(如图)引发了人们的遐想与议论。 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 (3)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①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疫情蔓延之初,防疫物资短缺、防疫设施更新滞后等问题是我国各城市均面临的问题,不是温州独有的问题,而浙江温州远离中国疫情爆发地湖北,之所以曾经一度排名城市确诊 病例人数TOP10,主要是由于在鄂温州商人返温导致病例输入,D错。 A.杭州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 (1)含义: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 C.浙西盆地 D.沿海岛屿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 (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 8.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从国外大量吸引移民,会对我国环境带来一定压力,C错。 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 (3)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8.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对淡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 (3)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C.在鄂温州商人返温,输入病例,在“熟人社会”中传播 对淡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 4.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C.城市取消落户限制 8.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解析】我国新生儿数量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①错。 【解析】沿海地区围海造地,有利于人们获得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从而可能有助于提高人口容量,但会破坏海洋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A不符合题意; C.上海等核心城市的“挤出”效应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编(全一册)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编(全一册)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编(全一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其特点是极不平衡。

世界上大约90%的人口居住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各大洲的分布状况也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从各国看,目前中国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气候、地形、水资源、土壤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都会影响人口分布。

人文地理环境方面,经济、社会、历史和科技都对人口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

社会、历史方面,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分布因对土地的高度依存,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农业社会以后,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科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散到集聚。

第二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其属性包括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

时间属性是指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空间属性是指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跨越国界;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线。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历史、科技和自然环境等方面。

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在一定的资源环境条件下,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

2.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2)环境条件的适宜程度和承载能力。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 (万) 54170 59020 73900 103190 129500
人口增长模式
①我国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快,有的时期 人口增长得慢 ②新中国建立前,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增长迅猛; 20世纪八十年代 后,人口增速减慢. 人口数量呈波动增长的趋势
二、人口增长模式
讨论分析: 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 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 面有何主要影响? 应采取何种对策?
人口增长模式
一、 人口增长
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有 些发达国家的总计死亡率略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 么呢?下表中的数据也许能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人口自然增长
年龄 发达国家 人口数 死亡率﹪ 发展中国 人口数 家 死亡率﹪
0~14岁 200 0.5 350
15~59岁 550 0.6 600
解决措施
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
发展中 国家
发达国 家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 移民
德国鼓励生育的宣传画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时间(年)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70 3.34 1.52 1.29 0.76 2.58
1999
2002
0.64
(过渡型)
低 -低 -低 高 -低 -高
低–低–低
(现代型)
高 -高 -低
高–高–极低
(原始型)
生产力水平: 由低到高
时间
(一)“高-高-低”模 式 (1)释义: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2)两种类型:
差别在于死亡率不同。原始社会,人们抵御自然 基本特点 灾害和疾病的能力非常低,加上部落之间的战乱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主要原因 致使死亡率极高;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 区别? 平较原始社会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死亡率水 基本特点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平波动较大,但已经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人口 主要原因 增长速度比原始社会明显加快。

人口分布(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分布(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活动
读课本6-7页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
(2)在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 在平原地区,而在山区和高原。读图12,对照世界地形分布图,找出能够说明 这一地理现象的实例。
例子: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 而亚马孙平原人口较少;墨西哥人口 大部分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地区。
人文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1.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 2.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
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 亚洲陆地面积不足地球陆地面积的 30﹪,但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 右。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就区域而言,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 西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世界人口分布
4.8 0.5 8.5 9.7
16.9
59.6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结合地理图表及相关资 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 点及其规律。
• 运用相关资料,分析某 一具体地区影响人口分 布的因素。

录 C
O N T E N T S
01
02
03
世界人口分布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中国人口分布
01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1.分析爪哇岛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原因。 2.议一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印度尼西亚人口分布
活动
1.分析爪哇岛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纬度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岛上火山活动多, 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岛上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 长;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人文因素:位置优越,港口多,交通便利;岛上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产业活动 活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2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一)【引言】人口分布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人口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人口的集聚和分散特征、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口分布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集聚和分散特征】【知识目标】1. 了解人口集聚和分散的基本概念;2. 掌握人口集聚和分散的特征;3. 分析人口集聚和分散的原因。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学生老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人口集聚的特点?为什么?”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了解学生对人口分布的初步认识。

步骤二:呈现学习内容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展示人口集聚和分散的定义,并解释其含义。

步骤三:学习人口集聚特征1.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2-P3的有关内容,理解人口集聚的含义;2. 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实际案例出发,总结人口集聚的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3.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汇报他们的观点,并拓展对人口集聚特征的讨论。

步骤四:学习人口分散特征1. 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本P3-P4的内容,了解人口分散的含义;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人口分散的特点,并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3.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对人口分散特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步骤五:总结特征要求学生将人口集聚和分散的特征整理出来,介绍并记录在黑板上。

步骤六:分析人口集聚和分散的原因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人口的集聚和分散现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整理出人口集聚和分散的原因;3. 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澄清学生对原因的理解。

【延伸探究】学生可自选城市、乡村或特定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和分析当地人口集聚和分散的原因,并撰写实地调查报告。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口集聚和分散的概念、特征和原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人口分布提供了基础。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

2019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0.5第一讲 人口与环境1.人口分布及特点(1)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区域分布:⎩⎨⎧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无人长期定居: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2.人口分布的规律(1)纬度分布:⎩⎨⎧集中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稀疏区⎩⎨⎧ 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地带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2)海陆位置: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沿海地带人口稠密: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分布在距离海 岸 200千米以内的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人口稀疏(3)地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平原地区分布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多在高原和山地南美洲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谷地则形成一些 人口稠密的大城市(4)城乡分布: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集聚3.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1)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2)地形:地形条件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定居。

(3)水资源:稳定的淡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水源、便利的水运等,沿岸地区往往人口较为稠密。

在干旱地区,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

(4)土壤: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例如,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往往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5)森林、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也影响到人口分布。

4.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1.2人口迁移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二

1.2人口迁移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二

湘教版(2019)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掌握国际和我国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重点关注】①人口迁移的属性和类型。

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③国际人口迁移。

④中国当代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流动行为。

(2)重要属性: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或长期性变化。

注意:因人口的日常通勤活动、短期旅行等而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界线为依据。

注意:不能把人们任何形式的空间流动都看作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类型:①划分依据:人口迁移范围的不同。

②类型:国际迁移: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包括 ,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国内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由到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 (或排斥力)与 (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影响因素:①自然环境的变化: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

②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

二、国际人口迁移:1.20 世纪以前:(1)迁移方向:由“”流向“”、由已开发地区流向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2)移民原因: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

(3)移民类型:①15 世纪到 19 世纪:来自欧洲的“新大陆”的殖民者;来自的奴隶。

②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欧洲涌向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国际人口的迁移急剧增加。

(2)国际人口迁移的发生了很大变化。

1.2人口迁移-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1.2人口迁移-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第1、2课时【教材分析】《人口迁移》是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的内容。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引起人口空间分布差异,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矛盾引起人口空间流动。

人口的空间流动对自然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 结合案例,探究中国和世界人口迁移方向。

2.综合思维:能够用各种事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地理实践力: 利用图表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读图和调查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掌握世界和中国人口迁移。

4.人地协调观:掌握世界人口迁移方向及影响因素,深刻理解人口迁移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结合案例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学会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城乡为例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教学方法及准备】学生通过结合学案自主预习,教学教案,PPT课件【教学过程】【预习清单】1.(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居住地的改变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2)分类:①国际迁移②国内迁移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经济水平,交通;(3)社会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4)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化。

【新课导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小马老师家的迁移故事》,通过一则人口迁移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人口迁移相关知识的兴趣。

【新知学习与探究】前面我们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一般规律,以及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总复习。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1 人口分布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1 人口分布

课下自学(P8)“胡焕庸线” 腾冲
黑河
第 33 页
2.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 论该线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 在联系。
①该线直观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线 的东南侧人口稠密,线的西北侧人口稀疏。 ②此线成为地理研究和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 依据。该人口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 重合,线东南侧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充 沛,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线西北侧位于非 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降水较少,地形以高 原山地为主,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C.气候和科技
D.地形和科技
【答案】 5.C
【答案】 6.A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区位 【解析】 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
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 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主要位
,不适宜人类居住,故C项正确。于我国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A项正确。
左右的亚洲,面积
仅占地球陆地面积
的 30%!
欧洲地区
东亚地区
南亚地区
观察全球夜间灯光图,你能说出世界人口分布总体特征吗。
第 10 页
单位
(亿)
16
中 国

14.1 度
14
13.4
截止2018年,世界上人口过亿国家有13个!
思考:
12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哪个大洲
10
最多?世界上是发达国家多还是
发展中国家多?
客观基础
第 22 页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 密。越是干燥的地区,水对人口分 布的影响就越大。
一、自然因素——水源
客观基础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湘教版⾼中地理必修2第⼀章第⼆节⼈⼝的合理容量说课稿第⼆节⼈⼝的合理容量三维⽬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及⼈⼝急剧增长对⾃然资源产⽣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数量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法1.⾃主学习、分析讨论。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法。

3.联系我国国情,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压⼒,培养学⽣正确的⼈⼝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的⼈⼝合理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策。

3.通过了解我国的环境容量,明确我国实⾏计划⽣育的重要性,加强对我国国情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1.⼈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地球及我国的⼈⼝合理容量的估计。

3.环境承载⼒、环境⼈⼝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环境的限制性。

2.⼈⼝合理容量的估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图⽚、表格。

教学过程复习1.⼈⼝增长模式的类型?2.影响⼈⼝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3.世界⼈⼝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形的曲线?⼀、“⼈⼝爆炸”1、展⽰“⼈⼝爆炸”图⽚,谈论“⼈⼝爆炸”性增长的原因。

得出结论:社会⽣产⼒的发展,特别是第⼆次世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们的⽣活⽔平进⼀步提⾼、医疗卫⽣条件⼤⼤改善、国际⼤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迅速增长。

2、观察书中“世界‘10亿’⼈⼝年表”,讨论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

3、阅读活动内容马:尔萨斯的⼈⼝学说,分析评论两种观点。

得出结论,赞成观点⼆。

⼆、环境的限制性1、提出问题:⼈类和⾃然资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得出结论:⾃然资源是⼈类⽣产⽣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由于世界⼈⼝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类对⾃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

2021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第二节人口迁移 ( 第二课时) 提升题

2021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第二节人口迁移 ( 第二课时) 提升题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II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二课时)提升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

德国是目前为止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

下图是难民迁移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有关图中所示的难民迁移,说法正确的有()①属于国内人口迁移②是西亚、北非的难民迁往欧洲③主要目的是躲避自然灾害④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对德国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社会矛盾B.减轻交通拥堵C.加剧人口老龄化D.加大环境的压力报告显示,某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

下图为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关于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的比例最低C.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6.缓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工荒”,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D.降低生活水平以减少生活成本图示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负数表示人口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1.1人口分布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1.1人口分布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
太旱
干旱的沙漠:降水量稀少、生存环境恶劣
太冷
高纬度地带:严寒限制人类生产生活
湿热
雨林地区:过于湿热
人口一般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
中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通过两幅地图,你认为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其地 形类型主要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气候
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 地区
水资源 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越是干燥的地区,水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
土壤
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矿产资源 矿产文因素—生产方式
随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转变,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聚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文因素—战争及宗教
历史 一般来说,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多
政治 短时间内便会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文化 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特别提醒:
受气候影响,在热带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往 往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
原因: 在热带多雨区: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
排水通畅,疟蚊危害明显减轻,适宜人类居住
垂直分布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 深厚、肥 沃,发展农业生 产的条件优越
5.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1)人口分布特点:很不平衡
东部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 地 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 区
经济发达、 交通便利地区 经济落后、 交通闭塞地区
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2)人口地理分界线: 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又称“胡焕庸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 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 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主题一 环境的限制性 活动与探究 材料 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 (WWF)曾经发表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 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 将会下降。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 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 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 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 的资源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 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 球吗?下图是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示意图。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预习交流1 什么是自然资源?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会扩大, 但会是无限的吗? 提示 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 能量叫自然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增加的主要是资源的可采量,但 不会是无限的。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1)概念:在一定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 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2)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预习交流2 有人估计,我国人口容量为16亿左右,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的人口容量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 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土地等资源优于西部,能够承载较 多的人口,但也存在着差异,越向南,纬度越低,热量、水资源越丰富, 能够养活的人口越多。西部自然条件较差,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少。 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高寒,人口密度低。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迁移与应用 例1读有关青藏地区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源占有量动态预测表


1990 年 911.3 1.35 15.36 0.12 32.90 201.69
人口数量(万人) 人均森林面积(公顷) 人均草地面积(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人均水能蕴藏量 (万千瓦)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 (万元)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①对人口发展具有明显限制性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从自然资源的属性看它们分别属于哪类自然资源?②以我国为例, 说明土地资源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③世界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的 原因有哪些?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提示 ①对人口发展具有明显限制性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他 为可再生资源。②人均土地拥有量下降,农业生产用地显著缩小。 ③对淡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体污染越来 越严重。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二、环境的限制性
产生的原因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森林资源 限制性要求 ①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 俱增;②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 消耗量显著增加;③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①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 压力;②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缩小 正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需求量增大,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短缺 大面积毁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 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建立良性循环关系,实现自然资源 的持续利用
(1)青藏高原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的原因有( )。 ①人口增幅大 ②不合理开发使资源减量和受到破坏 ③资源保 护意识较差 ④资源利用技术水平较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2)从人口角度分析,实现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大量引进劳动力,加速资源开发利用 C.适度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D.发展生态旅游,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解析 第(1)题,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多少与人口数量、资源数量有 关,而资源数量又受开发、保护、利用率等的影响。第(2)题,题目 问的是“从人口角度”,虽然选项C、D说法也利于青藏高原实现可 持续发展,但与题目要求不符;选项B不可取,青藏高原生态脆弱,人 口容量有限,不可大量引进劳动力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 素如下表所示。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自然环境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平原和低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 地 居住在平原区 地形 高山和高 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稀疏 原 北温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 气温和降 气候 分布于此地。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物分布间接影 水 响人口分布 水资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的分布,干旱地区的人口 源 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土地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矿产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 资源 定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2000 年 2010 年 2020 年 1 1 260 1 490 065.68 1.16 0.98 0.83 13.14 11.11 9.40 0.10 0.09 0.07 28.13 23.80 20.12
172.47 145.87 123.36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青藏高原与全国人口素质 (受教育程度 )对比图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准 1.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土地、矿产、淡水、森林等资源 学习目 的限制性 标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了解人口容 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人口爆炸” 1.描述对象:20世纪出现的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即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特点是开始时 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