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期总第169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No.15,the 169th issue
2008年8月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Economy Aug.2008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Ξ
井树枫
(包头财经学校,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 要:文章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制度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5—0006—02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区为改善和提高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及其措施。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14亿人口且70%以上在农村,解决好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着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保障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的重要措施,对实现我国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111 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以上就称这个国家为老龄化国家。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
我国2000年11月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96%,这说明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预测,2030年将达到15.21%,到2050年达到27.71%。
西方国家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时,其经济和社会已高度发展,年人均收入都在5000美元以上,具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而我国目前的年人均收入仅为几百美元,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更低,经济承受能力不强。
再加上我国从1979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独生子女大幅度增加。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金字塔型,是一对夫妇由三、四个儿女供养,农村老年人生活在三代人或四代人的大家庭中,而现在农村家庭是倒金字塔型,是一对夫妇要赡养四至八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精力上,年轻夫妇的负担都过于沉重,仍旧依靠家庭养老会导致老年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如果不引入新的养老机制来解决此矛盾,那么这个不稳定的金字塔终有一天会轰然倒塌。
112 土地养老功能弱化
11211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我国幅员辽阔,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
大大少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被征用的土地越来越多,再加上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我国的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的耕地面积就更少,2006年年底中国农民的人均可耕地面积只有0.09hm 2,老年农民退出农业生产后,其可耕地就仅限于自留地。
自留地成为保障老年基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他们的“命根子”。
然而自留地面积十分有限,除了提供日常菜蔬外,根本无法满足老年农民的生活需要,多数老年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年轻时节约下来的财产和家庭人员的接济维持生计。
如果说在正常年份老年人的生存还可基本维持的话,那么一旦遇到疾病或自然灾害,老年生活通常难以为继。
11212 农民只拥有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在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成为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但农民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和自由转让权,加之土地的数量有限,种地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农民的种地热情不断下降,效益难以上升。
而这些年在国家和企业征地的过程中,土地的溢价收益被国家无偿获得,剥夺了广大农民的收益,这对农民极不公平。
另外,随着农村继续深化改革,一个必然的趋势将是通过土地的相对集中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
因此,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将失去本已脆弱的土地保障,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再以传统眼光来看待土地承包责任制,把土地保障作为农民养老的唯一依靠显然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11213 农民土地收益减少
近年来由于种地成本不断上升,农产品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土地的投入产出比上升,在许多地方农民种地不仅不能获得维持生活的收入,甚至出现亏损。
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农
・
6・Ξ
收稿日期:2008-01-08
作者简介:井树枫,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专业,硕士,现在包头财经学校财税教研室任教。
井树枫・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008年第15期
民人均土地收入为1090.67元,而同年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1284.74元,缺口为194.07元。
在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下,不少农民对土地已无心经营,出现土地撂荒的现象。
从2000年农民纯收入看,种植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已从1985年的48.15%下降到32.64%。
2004年中央宣布取消农业税,农民降低了部分生产成本,收入有所增加, 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为3587元。
但要促使农民纯收入增加,还需任重道远。
113 农村人口城市化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的户籍身份制度的松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镇或非农产业就业,成为以工薪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民。
据统计,到2006年底进城打工的农民已超过1亿人,农村人口城市化明显加快。
因此有人认为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人口不足3亿。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城镇化和转向非农产业,在得到实惠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与生活的风险。
对于流出的劳动力来说,他们自身的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于留在原地的农村居民而言,一般都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特别是对年龄偏大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养老不可能依靠移居城镇的子女,也不可能依靠传统的土地保障。
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因人口流动的加快已变得不再现实,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需要。
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211 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21111 中国目前已达到发达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的经济发展水平
2006年我国G DP已达2.5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四位,我国人均G DP 是1890美元,现已超过15个欧盟国家以及日本等亚洲国家地区最初建立的平均经济水平。
这表明我国农村普遍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或相距甚远的发展中国家,有的也已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如越南以“米保障”的特殊形式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人口总数超过8.5亿人的印度,为避免出现“因老返贫”问题,也为65岁以上的老年农民每月提供5美元的养老金,印度也开始着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总之,我国目前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上是基本可行的。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162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中70个国家和地区包含农村,其保障对象为全部农村人口或农民。
实际上只要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每个国家和地区均可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与保障制度。
21112 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财政实力的空前增强也为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可靠的补充资金的来源,是建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强的后盾。
据统计,中国财政收入从1990年2937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39343.62亿元,已经具备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相当实力。
财政实力空前增长,这就为国家出资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表1 我国财政收入统计表 单位:亿元
年份200020022003200420052006
财政收入13395.2318903.6421715.2526396.4731649.2939343.62
资料来源:根据2006年统计年鉴表整理而得
212 农民投保能力增强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自然农业向市场化农业转变,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农民生活基本完成了由生存向温饱的过渡,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3587元,2006年贫困人口2148万人,比2002年2820万人减少672万人。
21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保能力增强
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具备提供一部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可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能。
2006年,全国乡镇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对“三农”的贡献更加突出。
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800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营业收入245000亿元,同比增长13.2%;利润总额14500亿元,增长13.5%;上交税金6000亿元,增长13.8%;出口交货值24000亿元,同比增长16.2%。
第三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2 700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年全国乡镇企业预计净增就业400万人左右;全年预计乡镇企业累计支付劳动者报酬12280亿元,同比增长10.5%;初步测算(按农业人口9.55~9.75亿人计算),农村居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收入1240元,同比增长10.6%,增加120元,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34.7%,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不仅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使得集体组织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陈英1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的
可行性[J]1科技资讯,2006,(17).
[2] 史维良1中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
可行性分析[J]1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6).
[3] 安增龙1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M]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