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限时规范特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必修3)
考点题型突破
方向真题体验
配套课时作业
题型二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3.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 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 B、D 上的电位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5.神经递质
课前自主检测
知识自主梳理
考点题型突破
方向真题体验
配套课时作业
□ □ (2)释放方式: 18 胞吐 ,体现了生物膜的 19 流动性 。
□ (3)受体化学本质: 20 糖蛋白 。
□ (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 21
兴奋或抑制
。
□ (5)去向:被酶 22 分解失活 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为下一次兴奋传
2.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
□ □ 一般来说,位于 06 脊髓 的低级中枢受 07
级中枢的调控。
脑 中相应高
课前自主检测
知识自主梳理
考点题型突破
方向真题体验
配套课时作业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课前自主检测
知识自主梳理
考点题型突破
方向真题体验
配套课时作业
2.学习和记忆
□ □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 05 神经递质 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 06 蛋白质 的
课前自主检测
知识自主梳理
考点题型突破
方向真题体验
配套课时作业
4.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个树突,但通常只有一个轴突。 5.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6.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分布在同一器官。
课前自主检测
知识自主梳理
考点题型突破
方向真题体验
配套课时作业
[特别提醒] 1.静息电位时 K+外流和动作电位时 Na+内流,都是协助扩散(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 2.内外刺激引起膜电位变化的实质:改变了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练结合学案
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明细]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板块一知识·自主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1)反射弧结构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
(2)图中有3个神经元。
(3)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不属于。
(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3.传导过程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5.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2.写出乙图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
3.传递过程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24.传递特点及原因(1)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神经递质(2)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3)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
(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5)去向:被酶分解失活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2)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3)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随堂真题演练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017·高考全国卷Ⅱ)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解析:选B。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口服发挥作用,可通过皮下注射发挥作用,A项正确;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能完成膝跳反射,B项错误;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项正确;胰腺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同时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项正确。
(2016·高考全国卷Ⅰ)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选B。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能产生大量ATP,神经元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项正确;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在内环境中的移动不消耗ATP,B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要排出钠离子,吸收钾离子,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2017·高考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解析:选A。
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A 错误。
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练案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202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练案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练案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练案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练案[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如图所示(b、c 表示突触,M、N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个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错误!( A )A.刺激M点将使a处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B.兴奋在结构b和位点N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同C.刺激M点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属于反射D.在b、c等突触部位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解析]据图中脊髓灰质结构判断M是传入神经,N是传出神经,兴奋在结构b、c(突触)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其传递速度小于位点N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由完整反射弧完成的活动才能称为反射,刺激M点(传入神经)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2.(2018·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错误!( D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解析]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
专题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
讲考纲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讲考情
讲基础
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如下图所示。
(2)分类:①感觉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可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②运动神经元:是传出神经,可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③中间神经元:位于神经中枢内,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兴奋,并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2.反射弧的组成、功能及破坏后的影响:
(1)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
(2)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结构。
(3)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4)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跳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反射弧内有1个突触结构。
(5)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常见类型:。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生物人教课时规范练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附答案)
课时规范练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1.(2017河北献县月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2.如图为蛙后肢坐骨神经的示意图,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则()A.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B.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D.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3.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一旦释放就必须在体液中持续发挥作用B.神经递质和所有激素一样都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能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D.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4.(2018河南郑州牟县二高月考)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
A为骨骼肌,C为反射中枢。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B.刺激b点引起A的收缩,属于反射活动C.图示反射弧不可表示寒冷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调节过程D.若刺激a点,甲有变化,乙无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导学号98710189〛5.(2017河南百校联盟联考)某些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从感受器传导到效应器,不可以双向传导;反射弧中突触越多,所控制的反射越复杂。
依据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神经与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对K+具有通透性D.突触后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6.(2018河南长葛一高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反射弧组成示意图A.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7.(2018河北鸡泽一高月考)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2019高考生物一轮必备(基础训练+提升训练+挑战训练)第26讲 神经调节B 新人教版-5页文档资料
第26讲神经调节B基础巩固1.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C.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上双向传导D.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2019·武汉调研图K2611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图K2611A.结构Ⅰ为细胞体,结构Ⅱ为树突B.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D.兴奋已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3.图K2612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K2612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能力提升4.图K2613是神经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K2613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给此细胞膜适当的刺激,钾离子将从图中膜的上方往下方流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5.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6.2019·吉林一模如图K2614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K2614A.直接刺激a点,可引起肌肉收缩B.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C.当a点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发生急剧变化,钠离子大量外流D.中间神经元既具有突触小体,又具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7.2019·郑州质检图K2615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文档: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含答案 精品
第26讲免疫调节[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深化拓展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1.有关免疫系统与功能的判断(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2)T 细胞和B 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 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 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 √ ) (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 ) (5)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 2.有关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1)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2)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 ) (3)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 )(4)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 ) (5)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据图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哪种细胞?它们的起源相同,但种类不同,是否因为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同?提示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
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何种细胞?该细胞的来源有哪些?提示④是浆细胞,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3)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课件
解析 脑干与心跳、消化、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有关, 小脑与运动平衡有关,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A 错 误;反射的完成需借助完整的反射弧,若仅破坏反射弧的传 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B 正确;切 除小鼠的胸腺,T 细胞缺失,其参与的体液免疫会减弱,细 胞免疫将全部丧失,C 正确;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切断 脊髓与脑干的联系,排尿反射弧完整,可发生排尿反射,但 失去了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控制,D 正确。
6.[2017·山西太原月考]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 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 向传递信息
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 到神经中枢
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 活动
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S 区和 H 区参与
5.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 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 a 点,以下分析不正 确的是( )
A.a 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 B.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电表①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 1 次偏转
8.[2017·重庆巴蜀中学高三三诊]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 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 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 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 体
解析 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 触单向传递信息,A 正确;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 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B 错误;抄笔记需要大脑皮 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C 正确;参与小组讨 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S 区和 H 区参与,D 正确。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课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55张幻灯片)
3、反射弧的结构
②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①
P17 思考&讨论
③ ④ ⑤
4、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细胞体
突 树突 起 轴突
神经元 结构 细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轴 突 末 梢
神 经 末 梢
神经纤维 膜(结缔组织)
神经
神经元的功能 ——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4、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
神经纤维
神经元
神经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外包髓鞘构成。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构成。
资料:
神经元分类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入神经元,其神经末梢称为感受器;能感受身体内外的刺激, 产生兴奋并把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入脑和脊髓) 中间神经元,位于脑和脊髓内,它们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的作用。 传出神经元,把冲动从脑和脊髓沿神经纤维传出,引起肌肉活动 和腺体分泌。其神经末梢和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合称为效应器。
(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错误。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
(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反射
错误。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
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大脑皮层) :最高级中枢 下丘脑 :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中枢
动物的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
系统组成、基本单位、神经纤维、突触结构
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调节的方式:反射 兴奋在神经纤维、神经元之间传导的比较 电信号传导的原理 各部分脑的作用 语言中枢的各个言语区 分级调节的实例 各个中枢的比较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训练(二十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021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2018·潍坊质检)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 C 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递兴奋.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不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均需要消耗能量C.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释放至突触间隙D.在一个功能正常的完整反射弧中,刺激其中的任何环节均会引起反射活动解析:选B 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刺激反射弧中的某个环节所引起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反射活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苏教版
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
2.图中有3个神经元。
3.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不属于。
[判一判]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 ×)2.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 提示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 提示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无运动功能,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能导致。
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提示效应器是指运动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 提示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膜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内流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惑]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是特化的细胞膜,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相同。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6讲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基础达标](8+1)1.(2018·河南洛阳模拟)下列有关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B.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C.激素都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D.激素都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解析: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类,如胰岛素,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小分子有机物,如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B错误。
答案:B2.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科学的解释是( )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B.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解析:盐酸可刺激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可刺激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
答案:D3.(2018·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量增加D.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将会下降解析: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B正确;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C正确;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将会下降,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 D解析结构①为线粒体,可为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运出细胞提供能量,A错误;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为内正外负,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神经递质经过③时的运输方式是胞吐,不是主动运输,C错误;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引起的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改变有关,故与④膜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
2.[2017·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答案 D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Ⅰ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Ⅱ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3.[2017·山西五校联考]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B.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D.切断小白鼠脊髓与脑干的联系小鼠仍可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控制答案 A解析脑干与心跳、消化、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有关,小脑与运动平衡有关,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A错误;反射的完成需借助完整的反射弧,若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B正确;切除小鼠的胸腺,T细胞缺失,其参与的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C正确;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切断脊髓与脑干的联系,排尿反射弧完整,可发生排尿反射,但失去了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控制,D正确。
4.[2017·河南洛阳五月统考]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必须在结构完整的反射弧中才能产生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C.神经元在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均有离子进出D.突触小体上可以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化答案 C解析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反射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中才能产生,A错误;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B错误;神经元在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均有离子进出,C正确;突触小体上可以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
5.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B.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电表①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1次偏转答案 C解析a点未受刺激时处于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受刺激后Na+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之后又恢复静息状态,A正确;若刺激a后,电表①②都会偏转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正确;由于突触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电表②只发生1次偏转,电表①偏转2次,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D正确。
6.[2017·山西太原月考]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答案 B解析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A正确;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B错误;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C正确;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D正确。
7.[2017·辽宁马鞍山一中模拟]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此反射活动能准确、快速完成C.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 B解析突触小泡在运输时所需的能量由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提供,A正确;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在突触前膜上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8.[2017·重庆巴蜀中学高三三诊]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
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D.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答案 D解析依题意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B正确;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C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也是一种胺类激素,激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错误。
9.[2014·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 C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10.[2017·青海西宁高三一模]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D.阻断了部分Na+通道答案 D解析用药物处理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的峰值较正常的低,说明Na+内流量较正常少,即药物阻断了部分Na+通道,D正确。
11.[2017·湖南六校联考]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 A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图示中乙区外负内正,则乙区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正确;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丁区域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正确。
12.[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模]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2。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答案 C解析若将记录仪的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施加刺激,A为负电位,B为正电位,电位差为负,曲线向负轴延伸;短暂时间后恢复到A、B两处都是正电位的状态,电位差是0;兴奋传导到B时,A为正电位,B为负电位,电位差为正,然后又恢复为0电位,故选C。
二、非选择题13.[2017·北京海淀检测]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
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
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
(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负电位→正电位(2)d 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Ca2+神经递质降低(4)增加解析(1)由图1分析可知,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
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Na+内流,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
(2)若给予b处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习惯化后,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结合图2分析可知,是由于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