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考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实践与研究试

合集下载

PBL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

PBL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

PBL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PBL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PBL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将PBL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

PBL教学模式;小学美术教学;学习兴趣;创造力;合作意识一、前言PBL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从而实现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

PBL教学模式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PBL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二、理论基础1. 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教学模式采用了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即把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答案。

问题驱动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并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主动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能力。

这种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倡导老师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目标,达到自我控制和管理学习的能力。

3. 合作学习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合作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互相合作,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协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这种合作学习的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创造性思维P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通过问题驱动的学习促进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并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

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

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和满足城市学校更为适合恰当的美术教学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美术校本课程。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

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1、学校开发、实施美术校本课程的特色和独特性;2、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和实践体系;3、对其他兄弟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的指引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产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它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

中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中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中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法的实践与研究一、评价方法的分类在美术作业的评价方法中,一般可以分为表现性评价和功能性评价两种方法。

表现性评价是指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感性审美上进行的评价,主要考虑美术作品的线条、形状、色彩、材料、构图、意境等方面,以看、以感、以赏为主,强调美的呈现和艺术性的表现。

功能性评价则注重美术作品的实用价值和设计意义,主要考虑美术作品的实用性、功能性、文化内涵等方面,强调美术作品的实用功能和文化意义。

在实际评价中,评价方法不是严格分开的,往往会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美术作业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一)科学性原则。

评价要以准确、公正、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价者应以个人情感和主观因素为重,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评价。

(二)程度性原则。

评价要注意程度的问题,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优劣论断作品的好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和基础特点,以及作品本身的局限性和特征,合理决定评价的等级。

(三)综合性原则。

评价不应该只关注作品的某个方面,要全面考虑作品的表现形式、实用性、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等多个方面,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价结果。

(四)鼓励性原则。

评价要注意适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并对学生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中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中,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一)口头评价。

当学生提交作品后,可以通过口头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更直接地表达评价者的态度和感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创造力,但需要注意评价的良心公正和客观性。

四、评价方法的改进与提高为提高中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质量和水平,评价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高专业素养。

评价者应该具备深厚的美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独立判断和准确评价学生作品的各个方面。

(二)严格制度管理。

评价者需要根据学校或教育局的规定,制定严格的评价制度和标准,确保评价公正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
1.过程性评价 在小学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下,学校应不断探索美术教学 评价的实施策略。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教师应该将过程性评 价作为对学生学期评价的主体,其应占学期评价的 60%。教师应 从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发展指标三大板块加强对学生美术学习 的过程性评价。 其一,学习性评价。根据基础指标的要求,对学生在校内应 参加的美术课程学习的出勤率、习惯、态度、参与度和学习任务 完成情况以及参加学校设置的美术课辅课程、社团课程和各类 美术活动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 其二,学科性评价。根据学业指标的要求,通过每学期美术 课堂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展示分享和掌握应用以及学期、学年学 科性测试考查考核,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 准(2011 年版)》要求的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基础知识以及掌握和运用基本技能的 情况,了解学生通过学习《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二、评价依据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相适应 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 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 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 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 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其三,通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有效评价,可以激发学生 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 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美术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 学习特点,以及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 潜能,得知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评价的基本办法

小学美术学习过程性评价方式的研究

小学美术学习过程性评价方式的研究

小学美术学习过程性评价方式的研究摘要:小学阶段美术学科教学的主要工作是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开发小学生美术潜力,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与其他需要期末考核的学科教学不同,小学美术教学更关注学生日常教学中的参与度,更加关注学生与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融合程度。

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美术教学展开过程性评价方式研究,结合我校美术具体教学情况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案,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过程性评价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建设是当下小学教学工作的首要目标,结合具体学生学习效果制定弹性大的教学方案,保障小学生与新时代的协调发展。

摆脱传统期末考核对于学生成绩的硬性要求,引导小学生全身心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充分开发学生潜在美术潜力,培养学生灵活艺术思维以及动手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美术教学本身存在优势,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或者游戏,学生能够基本完成美术课堂设置的任务。

但是小学阶段学生本身性格方面较为活泼,加上美术课程的刺激容易失去自我控制,甚至脱离搭建的美术教学环境,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实践活动上。

因此做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是做好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与美术课堂的参与度,在保障美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美术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艺术思维习惯。

因此本文将结合现有美术教学评价制度开展过程性评价方案设计,结合当下传统文化以及社会热点开展实践活动设计,充分调动小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

1.讲好第一堂课,明确课堂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美术课程虽然需要学生结合自身想象力自由发挥,但是需要对于学生思考方向以及表达手段进行限制,保障小学美术课堂秩序的稳定。

美术第一堂课首先明确课堂制度,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课堂制度的重要性,利用以往教学案例或者奖惩制度进行宣传,加强学生对于美术课堂制度的理解,进而保障未来学生与美术活动的和谐共处。

另外教师需要声明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生命发展美术能力的线上或线上资源,做好美术学习工具以及基本操作意识的普及。

小学美术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山东省滨州市256600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通过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课中认真组织教学和课后及时反馈评价,教师能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同时,评价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价值,并分析实践对策,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一致性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评价要保持一致性,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科学的美术知识。

该原则在美术教学中非常关键,因为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

传统美术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与评价分离的现象,即教师只注重教学过程,忽视了评价环节;或者只注重评价,不重视教学过程。

该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1]。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需引起重视。

1小学美术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价值首先,“教—学—评一致性”能帮助教师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及广度。

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教师能把握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让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需求,进而引导学生发展。

其次,“教—学—评一致性”能帮助教师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时,需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的内容、难度、深度和广度,更准确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最后,“教—学—评一致性”能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教—学—评一致性”,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技能运用情况和创造力发挥情况。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将美术研究活动方式划分为四个研究领域,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其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研究领域更强调自由表现和创造性,【欣赏·评述】研究领域则注重学生内化知识,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综合·探索】研究领域则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活动。

在新的目标要求下,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学生评价观,需要拓展对学生美术评价的范畴,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重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需要我们探索系统的、全面的评价方法。

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

美术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研究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

因此,如何选择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式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研究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美术研究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试行)》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研究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研究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生作业评价是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评价应成为促进和激励学生上进的催化剂。

六、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以下五种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本研究针对当前美术课改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革美术课堂教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方案,并在实施进程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中进一步充实与修改完善计划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加强成果的应用与操作。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被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领域。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技能等。

在当今社会,这些素养被认为是迎接未来挑战、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

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着不足,缺乏综合性、深度性和科学性。

构建一个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探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探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进行美术教学评价,最终完善和优化评价体系,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旨在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构建符合核心素养视角的评价体系,并探讨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策略。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评价体系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评价体系。

最终旨在强调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指导未来小学美术教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教学一直是学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创造力和情感体验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对于衡量学生学习情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作业评价细目及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作业评价细目及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作业评价细目及实践研究摘要遵循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造型·表现领域有不同培养要求和侧重,设计与之对应的作业评价细目表,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利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记录学习、评价过程。

通过作业评价细目表和美术学习档案袋来呈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美术造型评价细目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备受关注,并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欣赏· 评述]、[综合·探索],搭建了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形成的课程平台。

在这四个领域中[造型·表现]这个学习领域是学习美术的基础,学习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要构建更全面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改善、促进功能,针对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作业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更加全面的评价方法。

二、研究的意义(一)基于美术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美术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改变以往的评价方法,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通过对作业积极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我们探索设计更新颖更有时代感的作业评价方法,旨在让学生爱学好学。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任务目标要求《美术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探讨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探讨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探讨发布时间:2021-06-03T03:04:53.991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6期作者:朱钰瀚[导读] 随着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

而核心素养成为了加强的重点,如今小学美术的教学是加强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213018摘要:随着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

而核心素养成为了加强的重点,如今小学美术的教学是加强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了解并能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运用美术表现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因为欣赏美也是一种能力。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并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开展合理的美术教育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评价体系教育要从小抓起,因此,小学阶段成为了培养学生的重点时期,在这时候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还要尽快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美术源于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而在美术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知识都是能够应用于生活的,因此艺术教学离不开生活。

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率,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利用小学美术课的课堂实践和课外拓展,进一步挖掘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和爱好,使艺术源于生命而更高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发生完全的变化,而美术课又与其他课程有所差别。

必须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不能够以老师为主,如果只是让老师一味地引领,那么美术课跟其他课程也没什么区别了。

在小学阶段,要想让小学生理解美术,难度非常地大,但是我们可以让小学生描绘和感受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虽然不能够让小学生真正地了解美术的内涵,但是也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美术的意义。

基于小学美术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小学美术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小学美术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林晨光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表现性评价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建议明确指出“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察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这就说明美术教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评价,还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显然,传统的测试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

我认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表现性评价有很多优势。

第一,表现性评价不仅能评价完成任务的结果,还能评价完成任务的过程。

这样在过程的实施过程中能不断修正学生的不足和错误,教师也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二,表现性评价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

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这就要求他们积极参与执行任务,进行一些创造。

这些活动是需要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需要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以及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展示他们的成就。

第三,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由于表现性评价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并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当,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时,能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从而产生成就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我在平日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表现性评价进行了大量的实践,通过实践我认为表现性评价在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方面有显著效果,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成效,全面发展儿童的美术素养。

与学生共演“评价”的美景——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与学生共演“评价”的美景——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觉得 这幅画有三点不好 的地方 一 是颜色 画
生们 的信心倍 增 .逐 渐形 成了你 说他 评 , 你
评他 议的状 态 . 每个 学生 的想法 都会有 不一
“ 评价” 的美景需要保 护学生兴趣
美术教 育家丰子恺在 《 教师 日记》 中有 这
作 为美 术老 师 . 应 该鼓励 他们 更大 胆地 去观察 、 去发 现 、 去 想象 。比如 , 我 为他 们安 排 了充分 的 时间 . 去 观察 身边 的 生活 . 观察 自己喜 爱的事 物 , 观察 吸引 自己的对象 。尽
求直 接效果 . 但求 间接效果 : 不求学生 能画直
接有 用之画 . 但求涵 养其爱美之心 . 并 以作 画

般的心情对待生活 , 应付人生 . 则生活美化 ,
人世和平 ” 一句朴实的话语 却点 明了教师没 有理 由去约束学生的思维 . 每个学生 的创造力
都 是学生兴趣 的升华 . 把握不好 . 就 会破坏学
动合理采取 的, 有 时是无意被动进行的 . 因此,
多 肯定 , 少 否定 ; 多 表扬 , 少 批评 ; 多鼓 励. 少挑剔 这是对学生评 价的宗 旨. 更是 保 护学生 兴趣的关键 。所 以 . 保 护学生 的兴趣 , 就要采用 良好的评价机制 二、 “ 评价” 的美景需要创新 的空间
学 羁 2 0 1 3 年 第 1 期
与学生共演 “ 评价’ ’ 的美景
— —
每 素 质 教 育
小 学 美 术教 学评 价 体 系的 实践 与研 究
0 6 6 0 0 0 )
与作 业评价 . 多 听多讲 多练 . 在师生相 互交流
何媛媛 ( 河 北省秦 皇 岛市先盛 里 小学
课中. 我 引导学生 回忆 自己在 夏天发 生的

刍议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

刍议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

刍议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指导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评价标准并不统一,评价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往往只重视作品的成品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作能力,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和全面。

研究表明,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评价主体不清晰、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内容单一等问题,造成了教学评价的失衡和不公正。

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为此,本研究将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影响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因素、建立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的内容和侧重点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通过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完善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建立科学严谨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明确的评价标准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研究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可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将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促进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2. 正文2.1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小学美术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今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他们在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逐渐降低。

很多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在学习功课上,而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田甜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改革的方向与目标,美术教学也不例外。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美术教学更加讲究学生经验的积累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力求培育专业性美术人才。

该文从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入手,探讨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新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定为"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也可以看出新时代教育将学生作为教学重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眼光实施教学改革。

就美术教学而言,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评价体系构建价值在于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科学评价,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使学生感受艺术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为此,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小学美术评价体系是文章探讨的课题。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知识和经验学习,形成的特定思维、探索技巧和概念能力,以及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的特有品质。

美术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图像识读是所有素养发展的前提,是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符号的过程中形成的品质;美术表现是指学生运用美术工具和语言表达呈现自身的思维想象展示的品质;审美判断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感知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创意实践指学生在美术创作和评价过程中体现的品质;文化理解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美术表象欣赏和评价延伸到对美学意蕴、文化的感受。

二、小学美术课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1.图像识读为基础图像识读是对美术作品、影像、图形的视觉解读和识别。

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涵盖各种美术元素,如广告、电影宣传海报、风景区标识等,它们都在无形中与公众进行交流,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图像识读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的研究》科研课题实施方案北厂小学课题组一、教育科研组织及职责成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职责如下:(一)科研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日常管理、科研督导。

组长:王静副组长:王建萍成员:白盛洁李明珠李勇校朱绍梅陈爱华徐海萍罗光蕊(二)科研课题审核小组:负责组织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立项工作。

组长:王静副组长:王建萍成员:白盛洁李明珠李勇校朱绍梅陈爱华徐海萍罗光蕊二、目的任务通过课题组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在理论上,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中强调: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在实践中,初步建立了自评、互评、教师评、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师生的相互沟通中增进里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形成了积极、民主、平等、友好的评价关系。

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由于多元评价的实施,教师、学生与家长可以使用教学评价的实况来随时调整教学和激励学生。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分析和引导,较好的保持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关于美术的调查中得知,大多数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多元评价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对象及要求1、通过在美术课堂教学构建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2、在多元化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感知美、体验美、观察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将本课题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加速体艺见长特色学校的形成,办家长满意的教育,社会满意的教育。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究摘要: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评价,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纳入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践中。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实施美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并且清楚美术课程的评价是美术课程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本论文构建了一套小学美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并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性研究,探索了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小学美术教育的评价体系的建构方式与实践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随着新课改的持续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师也逐渐将现代教学方式与自身教学方式相结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美术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

所以,要真正落实新课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就要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对教育评价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和学科知识进行培养。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一)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指在大自然、社会、艺术创作中,人类对美的特征、美的含义和美的影响的一种发现、感受、认知和反应的能力,是一种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美学情感,也就是对艺术作品所表达的美学情感。

在审美教育中,以美为中心,让人去感知美、去感受美,充实人的审美经验,从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二)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指在进行美术创造时,用一种艺术化的方法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情表达出来的一种真实的力量。

其现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艺术中要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力,对表达方式与手段进行适当地运用,对媒介、技术与艺术语言进行适当地运用,并进行情感与思想的交流。

由美术表达的练习,让同学们了解到美术与日常的关系,进而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与爱心。

(三)创意实践创意实践是指以艺术创新与实际生活为基础。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与研究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使用项目式学习法进行教学。

在美术教学领域,项目式学习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分析其特点、价值和挑战,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与研究、指导原则、策略一、引言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特点1. 强调学生参与和合作: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 侧重现实世界问题解决:项目式学习强调将学习与现实世界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3. 激发学生创造力:项目式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项目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创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在艺术作品创作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艺术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的挑战1. 教师角色的转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学习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方法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方法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方法研究摘要:小学生性格开朗活泼,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喜欢色彩绚丽的世界。

很多学生从小就喜欢拿着彩笔绘画、涂鸦。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给学生带来极大乐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当下教育领域中新兴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学情、兴趣、特点等,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改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整体性。

本文主要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方法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引言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工作得到了更多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若要对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后会发现,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那么为了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提高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核心素养去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保证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够真正将学生带入到课程学习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与学科认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美术教师应当积极改变当前教学现状,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提炼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核心素养的内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思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对美术学习产生畏难心理。

但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成为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

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

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

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

本课题构建了“课堂——课外——期末”三者结合的评价体系,与广大美术教师共同探讨。

一、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

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针对《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

初始阶段:(兴趣评价)美术课教学内容新、美、趣,描绘手段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题材领域。

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

如教学《三原色》一课中,学生对两种颜色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情景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

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报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

这么一来,学生主体性体验越来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

深入阶段:(创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

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想象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美术课当中,特别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

如:《设计一双新鞋子》有的学生说要设计可以照明的夜光鞋,有的要设计装上轮子的溜冰鞋,还有音乐鞋、疗伤鞋、美容鞋、鞋形房、鞋形车等等,种类繁多,五彩斑澜。

又如,《我为祖国造大桥》,众多的学生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采用泥塑、折纸、搭积木的方法来造桥,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就应十分尊重,而必须充分肯定其具有合理、创新因素的部分,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有时可以“过分”肯定。

终结阶段:(结果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

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

1、确立评价标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

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

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2、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

(2)师生共评。

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好为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3)作品展评。

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

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

(4)作业批改。

这一形式不能因为课堂上的讲评而简化,这样会令未能在课堂中展示作业的学生觉得得不到关注,令无力修正的学生得不到指导,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用铅笔圈点加简短评语的方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评价。

二、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

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是十分有价值的。

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许多情境中的表现。

要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可采取以下方式:方式一:活动记录。

评价并非是一次性的、可完成的任务,而是对每个学生在相当时期内成长、发展进行追踪的过程。

活动记录即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行为和美术表现作叙事式的描述,特别是课外的实践和综合性探索活动。

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具体的活动档案,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

由于记录易受教师个人观点、情趣、品味的影响,因而采用此法要遵循下列三项准则:1、叙述要清晰,呈现学生美术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评论简短贴切。

2、为每个学生建立活动档案,每天只为3-——5个学生作记录或由小组长、课代表记录。

3、每次课前与相关学生交谈,让其了解教师对他的课外活动评价,鼓励学生回应。

方式二:代表作展览。

大多数专业艺术家都有代表作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艺术才能和艺术造诣。

我们在课外活动中就可以开设一个美术长廊,以展示学生的代表作。

这么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绘画才能,证明他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的成绩。

1、途径有三条:(1)学生个人自选代表作品,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挑选出能代表自己的最佳作品。

(2)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从学生作品中选。

(3)由学生组成评选小组对参选作品评分。

2、代表作品展览优点:(1)为学生美术成绩的进步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有代表的证据,鼓励学生健康发展。

(2)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认识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方式三: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是中高段学生美术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

现今,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征稿通知纷至踏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比赛,并将其取得的成绩也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教学评价的机制。

三、建立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现行的美术课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成绘画、工艺、欣赏三个部分,从整体上发挥合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新标准》也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根据《大纲》和〈〈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依照年龄分成三个年级段,即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

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从“基础知识”、“造型表现”、“想象创新”、“欣赏评述”四个方面总结评价学生成绩。

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测试为辅的评价方法,按基础知识(10%)、造型表现(20%)、想象创新(30%)、欣赏评述(10%)、平时成绩(3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整体美术素质。

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感知觉比较笼统,也不精。

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以学生是否认识大自然中基本色彩,是否理解用基本形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是否能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是否了解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的知识为依据。

使基础知识的难度降低,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

相对低年级来说,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清晰的感知觉,但不精确,有意注意开始占优势。

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基础知识的评价应以:是否了解掌握浅显的色彩知识;是否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并能写生;是否从中感受到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以及生活之美、现实之美;是否了解并掌握了四方连续知识为依据。

可采用试卷形式考查,如对第八册的基础知识可出以下试题:1、在十二色轮中,()是暖色,()是冷色。

2、画朝霞应用()色,画月夜应用()色。

3、()叫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

4、()叫构图。

绘画构图的首要问题是处理好()关系。

高年级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力创造力得到提高。

考察评价以:是否能掌握浅显的造型知识和美感规律;是否理解“节奏美感”;是否了解认识中国画的常用工具、画家、作品及基本表现方法;是否掌握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基础知识为依据。

造型表现低年级学生由于在生理上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肌肉群不发达,手部小动作精确性较差,心理上感知觉不精确,“时、空”观念模糊。

我们不能用高年级和成人的眼光来考察评价他们笔下的形象,而应该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特点,从考察学生:是否能用绘画用具认识和描绘各种基本形并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是否能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为依据出发,考察学生造型表现成绩。

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发育比低年级学生成熟,主要是考察学生掌握透视现象、线描写生、色彩知识、画物体的结构比例和用水彩画、中国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和制作简单的纸版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