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21.《斗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培养学生整体领略全书,概括小说情节,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形象,体会其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4.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提高学生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辨证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与鲨鱼搏斗的场面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2.品味语言,深入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内在精神世界,努力探索作品中永恒的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
1.朗读,品味;
2.圈点评注,讨论,点拨。
[教具准备]
音乐《命运交响曲》、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的粉丝是谁?你们知道这位人物吗?(出示图片:约翰•肯尼迪。
猜想是作者海明威,得到老师的否定后,会对此问题更感兴趣,此设计意图是巧设悬念,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他不是海明威,是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他是海明威的崇拜者,时髦的话叫“他是海明威的粉丝”。
当62岁的海明威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总统阁下沉痛地致以唁电,他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
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个怎样的传奇人物?他是怎样用几本书稿折服了一代国家元首,又成为了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今天让我们走近海明威,走进其著作选文《斗鲨》。
二、预习情况(课下小组内交流补充,课上派代表发言)
1.海明威简介
(要点体现了作者多才多艺、勇敢坚强的特点,可以使学生亲近作者,崇拜作者,产生研读兴趣。
但学生查的资料与教师设想的要点肯定有出入,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工作,补充不足的部分,并可以阐述自己的理解:一个想要塑造出硬汉形象的人,更多的时候,自己本身也要是一个响当当的硬汉。
也许海明威的自杀会让学生觉得他有所放弃,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做适当的引导。
人不是万能的,评价一个人,要看他是否做了有意义的事,他活着的价值何在,这才是最重要的。
)2.概括情节,整体感知:(为便于衔接课文,阅读63页注释①。
小组内交流对三次斗鲨情景的描写)课上明确统一三次斗鲨情景。
(课件展示)
明确:智斗独鲨---用刀子杀死了一条铲鼻鲨;力斗双鲨---用短棍击退了两条加拉诺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决斗群鲨—用短棍劈打成群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只剩下了残骸
理解:“斗”的理解
第一层:和鲨鱼的搏斗;第二层:和自己的战斗,和生活的战
注:(知识链接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三、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选择预习时划出的三个搏斗场面中最喜欢的一部分,大声朗读,要抑扬顿挫,有热情,有激情。
2.学生自荐配乐朗读,全体学生再度体会搏斗的紧张场面,进入情景。
3.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搏斗场面的句子品读,品品它的妙处。
如:“老头儿用鱼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
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吸取印象”,而“不挤到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对象与读者直接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重点解析,人物形象
[课件只展示问题:在课文上进行圈点评注]
1、找出文中五次搏斗前与后的老人的自言自语与内心独白,在有感情的诵读中具体感受桑提亚哥这位社会底层“硬汉”特有的质朴、自信、粗犷、无畏、永不言败的思想感情。
2、找一两处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评注,通过这些描写,你可以看出主人公怎么样的性格特点?他的自言自语和内心独白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让你联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关键语段:(教师阅读时应该自己先圈点评注,找出最能触动人的语句,便于指导学生时补充或适当点拨;学生应先个人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对“批注”的引导,参照“课文参读”《永不言败的赞歌》。
)
⑴第5段:我不能够阻止它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
(自信)
⑵第10自然段:他想:但是我已经把那条咬我的鱼的鲨鱼给扎死啦。
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大的“Dentuso”。
谁晓得,大鱼我可也看过不少呢。
(战胜后的自豪)⑶第12自然段:“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可我比他更聪明。
”(这句话是桑提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提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小说中的老渔夫桑提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我们应该重塑对“胜利”的理解,以前的我们总以为干了一番大事业就是胜利,其实胜利的标志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
也许你一无所获,但追求没有失败,战胜人类与生俱来的怯懦、贪婪、怠惰等缺点就是一种胜利,表现了与自然与社会的不屈抗争就是胜利。
)
⑷第15自然段“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丢掉了四十磅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乐观自释)
⑸第21自然段:不抱着希望真蠢。
(乐观)
⑹第25自然段:他想:你倒很乐意把那条鲨鱼给弄死。
可是它跟你一样靠着吃活鱼过日子。
(质朴纯真)
⑺第42自然段:好多东西都是应该带来的,但是你没有带来,老家伙。
现在不是想你什么东西没带来的时候。
想一想用你现有的东西可以做的事儿吧。
(直面现实,拼搏奋斗)
⑻第46自然段:他想:这是把一个人养活一整个冬天的鱼啊。
别那样想吧。
歇一歇,把你的手弄好,守住剩下来的鱼肉。
(接受现实,开创未来)
⑼第51自然段:他想:这一回他们可把我打败了。
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
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走死他们。
(坚韧无畏)
⑽第63自然段:他想:我没指望把他们弄死了。
……可是我已经叫它们受到重伤……要是我能用一根垒球棒,两只手抱住打它们,保险会把第一条鲨鱼打死。
甚至现在也还是可以的。
(坚韧无畏)
⑾第79自然段:……运气是各式各样的,谁认得出呢?可是不管什么样的运气我都要一点儿,要什么报酬我给什么。
(坦然自释)
⑿第81自然段: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
可是,在黑夜里,没有一件武器,一个人怎么去对付它们呢?(忧惧,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英雄不是与生俱来的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愁,关键是英雄总能战胜自己作为人类的普遍弱点。
高大全的英雄是神话,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才是现实的活生生的真实的英雄。
)
五、课堂讨论,再扣精神:
1.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设计意图:打破完美式的胜利概念,扩大其外延)
参考要点: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也许就是《斗鲨》想揭示的哲理。
当老人的生命价值在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之后,得到的是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已经并不重要。
从世俗胜利观来看,老人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但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人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2.以下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弘扬的典型英雄的名言、诗句或事迹简述,猜猜它们是谁?思考:他们因何被称为英雄?(设计意图:打破革命舍身取义式的英雄概念,引入个人英雄主义概念。
我们这一代学生是整天沉浸在网络、电视、潮流中的孩子们,在内心深处是脆弱孤独且无助的,从小在革命英雄舍身取义的传统思想下熏陶成长,在和平年代里无意做英雄,还有“没有时势无法成英雄”的幌子安慰自己,于是我们传统的英雄主义教育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只剩下理想、崇拜、仰望与“高处不胜寒”的距离感。
他们对外国作品中所赞扬的个人英雄主义比较陌生,此题在于引导他们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逐渐去品味平凡人生中的英雄色彩,激励他们获取人生拼搏的力量,在和平年代做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平凡英雄。
当然,平凡英雄的坚强意志与永不言败的精神在非常时刻肯定能爆发出更大的能量,这是毋庸置疑的。
)
(如果学生认为教师所举的例子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教师可以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些事情中摘取,比如以奥运会为例,各项运动的金牌获得者只有一个人,但胜利并不只属于他,很多时候,失败者成为平凡英雄:
人物故事举例:(见课前准备中的拓展连接)
也许桑提亚哥的故事是激励学生的最好动力,在拓展的过程中,让学生能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着手,特别与奥运相连,既能扣住主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件展示名言或诗句:
①他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他驱走当时世界头号海上霸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实为几百年来黄种人打败白种人之第一人。
⑤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争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⑥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年仅7岁的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他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参考要点:以上人物依次是:霍去病、辛弃疾、文天祥、郑成功、董存瑞、王二
小。
他们因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舍生取义而名闻天下,永驻人心。
六、布置作业(第1题必做,后一题选作)
1.自选角度,就课文《斗鲨》写300字左右的评论,自拟题目或在以下题目中选取。
一个失败者的胜利
征服的力量与征服的意义
精神上的强者
英雄的人生
2.桑提亚哥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人生的苦难有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来面对,有些人就会被敬佩,而有些人就会被唾弃。
2008奥运会在中国举行,有胜利的失败者,也有失败的英雄。
请联系你的切身感受,结合奥运这个契机,写一篇400——600字的读后感。
22.《终身做科学试验的爱迪生》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2.了解爱迪生的相关知识。
3.了解胡适的相关知识。
4、明确作者论述的观点。
5、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选材的方法。
6、学习爱迪生献身科学的精神。
学习重点
1、明确中心论点。
2、探讨围绕论点分别赞颂了爱迪生哪些方面的精神。
学习难点
文章是如何组织材料论证中心论点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作家档案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骍,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与鲁迅先生齐名的作家。
胡适一生著述很多,有《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红楼梦考证》、《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等。
你还知道有关胡适的哪些情况?请搜集整理后补充在下面。
2、爱迪生的生平事迹
爱迪生(1847-1931),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早年发明自动收报机。
1877-1879年发明了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
1882年建成了第一座大型发电厂。
在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也有不少发明。
你还知道有关爱迪生的哪些情况?请搜集整理后补充在下面。
3、文体常识
本文是一篇演说词。
演讲,是向听众宣传自己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看法,以及持这种主张的理由。
多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多用口语,富有鼓动性。
演说词应具备的基本特点是:(1)观点鲜明,材料翔实;(2)语言形象、生动、有力;(3)感情充沛。
它属议论文范畴。
你能向大家系统的梳理一下议论文的常识吗?
4、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除“拦路虎”。
二、交流研讨
(一)导入
你能为本文设计一段精彩的导入语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为纪念什么而写的?
文章是为纪念爱迪生一百一十三年纪念日而写的
2、你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作者为什么称爱迪生为“终身做实验的科学圣人”?“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揭示了演讲的内容——对爱迪生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
他十一岁开始做化学实验,直到他八十四岁去世,因此作者称爱迪生为终身做实验的科学圣人,这是对爱迪生献身科学精神的高度赞扬。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爱迪生是科学的圣人。
4、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层意吗?
第一部分(1、2):点明演讲的主题——纪念爱迪生诞辰一百一十三周年,给予爱迪生崇高的赞誉——科学的圣人。
第二部分(3、4):赞扬了爱迪生终身做实验的献身精神。
第三部分(5-13):旁征博引,列举大量事例论证爱迪生孜孜以求的务实精神。
第四部分(14):引用爱迪生自己的言论论证他豁达乐观的人生
态度。
(三)合作探究,重点突破
1、文章开头将爱迪生与林肯相提并论有何用意?
作者利用巧合,用林肯从正面烘托,亮明观点,分析得出结论,然后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证
2、本文在结构上属于(总-分;总-分-总;分-总)式。
第1、2段对爱迪生进行了高度赞誉后,作者主要列举了哪三方面的材料来阐释论点?分别赞扬了爱迪生的什么精神?
总-分。
三方面的材料:七十三年科学实验的经历、他在实验中的记录、他本人的言论。
分别赞颂了爱迪生终身做实验的献身精神、孜孜以求的务实精神、豁达风趣的人生态度。
3、论证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举出具体的实例吗?
4、文中引用中国懒人的打油诗有什么用意?
用中国懒人的打油诗做反衬,充分证明“爱迪生是科学圣人”这个观点
5、作者引用爱迪生自己的话有什么作用?
(做事实论据。
)
6、演讲稿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赞扬了爱迪生什么精神?
(文章记叙了爱迪生做科学实验的一些事例和生活中的一些趣事,赞扬了爱迪生献身科学的精神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思想熏陶,境界提升
1、从爱迪生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珍惜时间,科学求实,重视前人、他人,追求充实完美,锲而不舍,生活要乐观豁达……)
2、在爱迪生的生命长河中,科学实验是主流。
你还知道爱迪生的哪些事迹?
3、像爱迪生这样的人,你知道的还有谁?能讲一讲他(她)的故事吗?(五)小结
(六)课外作业
1课外搜集资料,加深对爱迪生和胡适的了解,拓展学生的认识空间,也培
养他们搜集、整理、利用资料的能力。
2.利用搜集到的资料,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篇介绍胡适的演讲词。
23.《清塘荷韵》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荷花的词句,欣赏荷之形韵美。
2、理解抒情议论句,品味荷之神韵美。
3、理清文章线索,感受作者恋荷之情韵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赏析文章描写荷叶、荷花的词句,欣赏荷花的风韵。
(2)理清文章的线索,从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中感受作者对荷花的爱恋之情。
2、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抒情议论句的深刻含义,品味荷之神韵;结合作者经历和思想,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常说“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
”荷花美丽而圣洁,自古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对荷花都是情有独钟。
周敦颐在《爱莲说》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君子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则以“田田的叶子、舞女的群”道出了心中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绘出了季老怎样的思想境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季老的清塘,一赏荷韵。
二、散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季老先生在门前的池塘撒下几颗种子,四年期待之后,终于等到了荷叶满塘、荷花盛开。
2、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种荷→→→祝荷
二、重点赏析,品荷之韵。
1、细读文章第6、8小节,圈划关键词句,欣赏荷花之形韵美。
(1)叶之韵:“跃出水面”、“亭亭的”、“接踵而至”“遮蔽了整个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
(2)花之韵:“红艳耀眼”“红盖擎天”“红花映日”
“映日荷花别样红”
2、齐读第9小节,这段文字写荷的什么?用意何在?
写荷的凋零。
写出荷花生命的消逝——飘逸、豁达、淡定、洒脱。
3、秋日,生命的凋零,总是带给人凄凉与忧伤,为什么作者眼里荷花的凋零如此飘逸、豁达?结合前文,完成表格,品味荷花的神韵美。
4、找出写荷这种生命力的语段,集体朗读。
(第7节段首)
荷从“一粒粒种子”到“满塘风荷举”历经了四年漫长的等待、力量的积聚,这表现出了荷“顽强、坚韧”的生命力。
资料链接:季老在黑暗残酷、泯灭人性的“文革”时代,他不堪忍受那残暴的批斗与羞辱,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决意自杀。
他反复思索种种自杀方式,最终选定吃安眠药死。
正当他要实施自杀时,突然被揪去批斗,狠打暴踢,鲜血流淌。
他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不想死了”“还是活下去吧”。
他决意忍辱偷生,坚持自己的信念。
于是,为着适应不断的批斗,他竟然想出每天站在自家阳台上进行“批斗锻炼”:“低头弯腰,手不扶膝盖,完全自觉自愿地坐喷气式”,“还在心里数着数,来计算时间,必至眼花流泪为止”。
这其实正是季老的人生的写照。
只有具有这种顽强、坚韧才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
小结:
生命的过程是一种“美”。
他曾经饱受生命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生命绽放的快乐,让我们钦佩于生命的顽强、让我们感动于生命的执着;也只有这样,当她从我们视线中消逝时,我们才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面对,也才能在消逝之时拥有那种飘逸和洒脱,拥有那份淡泊与宁静。
让我们如季老般,如季老笔下的满塘风荷般做弘扬生命的强者,做彻悟生命的智者吧。
24.《紫藤萝瀑布》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和赏析能力
3.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自我反思,乐观豁达的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1、本文的主旨,作者含蓄的感情
2、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
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
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
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
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
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 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 ? 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
二、走进作者
1、宗璞pú,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2、写作背景
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
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
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三、初读课文,弄清字词
迸(bèng)溅出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qióng)浆(jiāng)盘虬(qiú)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