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翻译和解释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古诗+译文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古诗+译文汇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译文[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善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芦芽;芦苇的嫩芽。

⑷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日积月累(第 96 页)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释: 1.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拼音是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 ái tǔ yǎn,意思是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出自 《大战邳彤》。 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拼音是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 ǐ。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
日积月累(第 14 页)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2
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 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 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 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 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 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 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 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 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小学三年级下必背古诗词(非常赞,带译文,部分难读难认字有拼音标注)

小学三年级下必背古诗词(非常赞,带译文,部分难读难认字有拼音标注)
蒌蒿满地芦芽短,
tún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 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 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 zēng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jiǎn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xiōng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bèi 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zhū 萸yú 少一人。
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便加倍思亲。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亲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tú sū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tóng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 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 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hún 。 借问酒jiǔ 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 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 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 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忆江南
(唐)白居易 ān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 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9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9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9首1、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简析】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2、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

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

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芦芽:芦笋。

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

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的诗歌,这些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古诗,并给出相应的注释和译文。

1.《春晓》杜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天的早晨,人们因为睡得太沉,没有察觉到天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清脆啼鸣声。

昨晚的风雨声还在耳边萦绕,花儿掉落的声音告诉我们,春天转眼间过去了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沉睡不知天已亮,四处都是鸟鸣声。

夜来的风雨声,花儿纷纷落下,这一切又预示着春天即将过去。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床前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的霜。

抬起头望着那明亮的月亮,不禁会低下头来思念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疑似地上铺满了白霜。

抬头望着那明亮的月亮,又不禁低下头来怀念故乡。

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白天因为太阳的西沉而结束,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往上走一层楼。

译文:白天的阳光渐渐退去,黄河的水流向大海。

如果想要远眺万里山河美景,就要继续向上攀登一层楼。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鹅,鹅,鹅,它们的脖子弯成了天空的形状,高声歌唱。

它们的白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中,红色的脚掌轻轻拨动着清澈的波浪。

译文:鹅,鹅,鹅,曲颈向天唱歌。

白色的羽毛在清澈的水上漂浮,红色的脚掌轻拨着水波。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华,还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同时,注释和译文的提供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注释和译文是对古诗的解释,它们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清晰明了。

注释可以解释一些古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内涵。

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及译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及译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及译文《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在夜晚,床前的月光明亮,让人误以为地上铺满了霜。

抬头看向明亮的月亮,不禁低头沉思,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人们沉浸在甜美的睡眠中,不自觉地就到了早晨,四周都是鸟儿的啼叫声。

昨夜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地望去,瀑布像挂在前面的河流上。

水流飞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是不是银河从天上倾泻下来。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窗户映着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中鸟儿都已经飞走,所有的小路上都看不见人的踪迹。

只有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偎着山峦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粮食。

虽然四海之内没有闲置的土地,但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困境。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被楚江一分为二,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去,到了这里又折回。

两岸的青山相对而出,远处的孤帆在夕阳下缓缓驶来。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爱的母亲手中拿着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物。

临行前密密地缝制,担心孩子迟迟不能归来。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部必背古诗词(9首)带拼音注释译文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部必背古诗词(9首)带拼音注释译文

《绝句》【唐】杜甫迟ch í日r ì江ji ān ɡ山sh ān 丽l ì, 春ch ūn 风f ēn ɡ花hu ā草c ǎo 香xi ān ɡ。

泥n í融r ón ɡ飞f ēi 燕y àn 子z ǐ,沙sh ā暖nu ǎn 睡shu ì鸳yu ān 鸯y ān ɡ。

注释: ①迟日:春季太阳落山逐渐变晚。

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③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和雌鸟常结对生活。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zh ú外w ài 桃t áo 花hu ā三s ān 两li ǎn ɡ枝zh ī, 春ch ūn 江ji ān ɡ水shu ǐ暖nu ǎn 鸭y ā先xi ān 知zh ī。

蒌l óu 蒿h āo 满m ǎn 地d ì芦l ú芽y á短du ǎn, 正zh èn ɡ是sh ì河h é豚t ún 欲y ù上sh àn ɡ时sh í。

注释:①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②芦芽:芦苇的嫩芽。

③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凡梅m éi 子z ǐ黄hu án ɡ时sh í日r ì日r ì晴q ín ɡ, 小xi ǎo 溪x ī泛f àn 尽j ìn 却qu è山sh ān 行x ín ɡ。

小学三年级上册、下册古诗及翻译

小学三年级上册、下册古诗及翻译

小学三年级上册、下册古诗及翻译【导语】古体诗是诗歌文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下册古诗及翻译》,期望帮助到您。

【上册】上册:《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宋代诗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由想念起自己的故乡。

(诗人)知道儿童在捉蟋蟀,夜深了,竹篱边有一盏明亮的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代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想念起故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觉只少了我一人。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舟一片日边来。

【翻译】天门山(好像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

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

我(好像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宋代诗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翻译】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娟秀;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漫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下册】下册:《咏柳》《春日》《乞巧》《嫦娥》《咏柳》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附解释译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附解释译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附解释译文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意义。

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有一些必背的古诗,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传达着人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感悟。

下面是这些古诗的诗名、原文及解释译文。

诗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译文:阳光照耀下,山在终极处消失,黄河流入大海。

想要看尽千里风景,就要爬上更高的楼。

诗二:《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释译文:春天沉睡中不知天亮,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经过一夜的风雨,知道有多少花儿已经凋谢。

诗三:《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释译文:床前的明亮月光,好像地面上的霜。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我的故乡。

诗四:《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译文:孤身一人在外地做客,每次佳节倍感思念亲人。

遥远地知道兄弟登上高山,其中少了一个人。

诗五:《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释译文:狂风怒号,天空高远,猿猴悲啸。

湖面清澈,沙滩洁白,鸟儿返回。

无边无际的凋零的树叶纷纷落下,长江水奔涌不息。

诗六:《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解释译文:年轻时不喜欢俗世的琐事,本性热爱田园山水。

被世俗的网罗误导,一去不返已经三十年。

诗七:《小鹅》小鹅小鹅,一只小鹅。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释译文:小鹅,一只小鹅。

它的白色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色的爪子拨动着清澈的波浪。

诗八:《竹竿》竹竿横过十二层楼,茅草无人敢踏足。

天上飞来一条龙,口吐珠,千八百。

解释译文:竹竿横跨十二层楼,屋顶上的茅草因为没有人敢踩踏而留下了痕迹。

天空中飞来一条金龙,从口中喷出了一千八百颗珠宝。

这些古诗展现了各种情感、景色和思考。

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古诗+翻译内容

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古诗+翻译内容

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古诗+翻译内容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所有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所有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所有古诗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春兴》、《游园不值》、《春夜喜雨》、《咏柳》、《夜雪》、《泊船瓜洲》、《泊秦淮》、《春望》、《出塞二首·其一》、《望岳》。

1、《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释义:在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颜色变得更加深暗,残花落尽,露出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家乡洛城。

主题:这首诗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寄寓于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2、《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释义: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主题: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3、《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释义: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主题:这首诗主要写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表达了诗人对无私奉献的春夜细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_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必背及注释

_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必背及注释

_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必背及注释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三年级必背古诗含解词及译文

三年级必背古诗含解词及译文

1.鹿柴(zhài)【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 鹿柴:地名。

柴,一作“寨”。

行军时在山上扎营,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 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 但:只。

4.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日光。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3.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市)人。

公元七五三年考取进士,曾作过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死于今江西南昌市。

他写有不少旅游诗。

有《张祠部诗集》传世。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chāng)门西七里地月落:月亮落下去了,乌鸦还在啼叫,霜雾露气笼罩着整个天宇姑苏二句的意思是说: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上。

姑苏城:今苏州市。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的枫桥镇。

夜半钟声:寺院里半夜有敲钟的定规。

4.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戴天山) 又名大康山、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

(不遇) 没有遇到(吠) 狗叫(带露浓) 挂满了露珠(树深) 树丛深处(霭) 云气(倚) 靠【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带着露珠的桃花更加鲜艳。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翻译

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翻译

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翻译
古诗一:《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长悠悠,去年秋叶聚还散。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貌铁马冰轮。

古诗二:《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三:《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四:《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诗五:《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六:《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七:《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牵舟过淡荷。

独听横笛听鸣凤,人已去,楚管吹江雨。

古诗八:《朝天子·咏史》
何时归去,归去,十五从军征。

从军征,车轮灰尽马蹄轻。

不闻父母唤女声,出郭转蓬乘风行。

古诗九:《子夜歌》
小星星,你亮堂,
照照我,我上床。

床头掏两个耳朵,
听听爸爸现手机。

古诗十:《竹石》
老僧把问山僧说,山僧乃指法华经。

尘世多幻相纷乱,随缘应。

今古往来谁不死?
以上是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十首古诗及翻译,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及翻译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及翻译

【导语】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种体裁,⼜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名今体诗)相对的⼀种诗歌体裁。

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及翻译》,希望帮助到您。

【上册】 1、《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宋代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夜深篱落⼀灯明。

【翻译】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诗⼈)知道⼉童在捉蟋蟀,夜深了,篱笆边有⼀盏明亮的灯。

2、《九⽉九⽇忆⼭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代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翻译】 我在异乡做客⼈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

3、《望天门⼭》作者:李⽩(唐代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翻译】 天门⼭(似乎是由于⽔流的冲击⽽)从中间豁然断开,江⽔从断⼝奔涌⽽出。

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

两岸边的青⼭,相对着不断现出,(令⼈有两岸青⼭迎⾯扑来的感觉)。

我(仿佛乘坐)着⼀艘⼩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下。

4、《饮湖上初晴后⾬》作者:苏轼(宋代诗⼈) ⽔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 在晴⽇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光。

风景秀丽;在阴⾬的天⽓⾥,⼭峦在细⾬中迷蒙⼀⽚,别有⼀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作美⼥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

【下册】 1、《咏柳》作者:贺知章(唐代诗⼈) 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翻译】 如同碧⽟妆扮着⾼⾼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条万条绿⾊的丝带。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翻译和解释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翻译和解释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翻译和解释1.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3.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3.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
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3)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4)蓝,蓼蓝,其叶可制蓝色染料。

古诗大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人笑。

(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2)走:跑,逃跑。

(3)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4)冀:希望。

(5)为:被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含义: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6.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4)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
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7)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古诗大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7.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2)忆:想念。

(3)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佳节:美好的节日。

(7)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8)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古诗大意: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
而生遗憾之情。

9.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2)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独怜:唯独喜欢。

(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6)春潮:春天的潮汐。

(7)野渡:郊野的渡口。

(8)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大意: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10.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古诗大意: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