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幼儿音乐舞蹈培养-中班幼儿节奏感训练方法初探
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

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呢?节奏感作为音乐基本要素之一,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认识幼儿的节奏感1.1 什么是幼儿的节奏感节奏感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通常指在一定节拍下,人们所感受到的一种连续地推进与停顿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的综合反映。
节奏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音乐的创作与演奏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幼儿而言,节奏感更是一种直接而强烈的体验,不仅可以增进他们对音乐的喜好和兴趣,还有益于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幼儿的节奏感发展常分成哪几个阶段呢? 一般而言,幼儿的节奏感发展从对节奏的感知开始,逐步发展为对节奏的响应,然后是对节奏的反应。
刘宵琨认为儿童节奏的发展从最初的感知阶段,到反应阶段,再到创造阶段,全过程约需3~5年。
尤其是在0~7岁这一重要孕育期,他们尚处于音乐基础素质的培养阶段,父母和幼教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能够为幼儿潜移默化地奠定音乐基础。
幼儿的节奏感发展有其规律性。
孩子在出生后,首先接触的是语言和音乐声音,而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要比对话语更早更强。
《音乐国际》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幼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就能够对于音符高低、速度、响度等要素产生感觉,在3个月时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判断,如间歇节奏和简单的调性。
幼儿期的6~7岁前,主要采取学习刺激的方式建立自身心理和身体结构,并且时刻进行再建构的过程,而这也正是音乐基础素质和节奏感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幼儿的节奏感发展阶段,常常出现以下现象:1)幼儿创造性活动方面还有创新能力,尤其是他们对于音乐新鲜感的接受和表现。
2)幼儿的节奏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稳定,从而成为成年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3)幼儿的节奏感不忍一日之内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切实的操作才能提高。
基于幼儿的节奏感发展规律,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促进幼儿的节奏感发展。
音乐律动活动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探讨

音乐律动活动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探讨音乐律动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活动中的节奏感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智力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节奏感的概念、培养方法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解析节奏感是指个体对于音乐中时间和强弱变化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对幼儿来说,节奏感是音乐中最基本的感知能力之一,也是发展其他音乐能力的基础。
幼儿的节奏感早期是通过身体的感觉和动作来体验和感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能够通过听觉感知和模仿的方式去表现节奏感。
二、培养方法1.音乐活动导入在音乐律动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引导方式来导入活动内容。
例如,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等元素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自然地进入音乐的世界。
同时可以利用各种乐器和身体动作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2.体验感受幼儿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身体的感觉和动作来表现节奏感。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有规律的运动,如拍手、跳舞、跑步等,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节奏的快慢、强弱等变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乐器来教导幼儿模仿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听力和模仿能力。
3.游戏活动在音乐律动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加深对节奏感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模仿教师的节奏,进行手指鼓、拍手游戏等。
这种游戏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节奏感,并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4.集体合奏音乐律动活动中的集体合奏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合奏中,每个幼儿都需要准确地按照指导老师的指令和乐谱上的节拍来演奏乐器。
通过集体合奏的训练,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节奏感和乐器演奏技巧,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强化集体荣誉感。
三、节奏感培养的意义1.促进脑部发育幼儿在音乐律动活动中的节奏感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感知和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这种活动对幼儿的思维和感知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良好的节奏感能够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改善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音乐节奏感即对音乐节奏的认知和体验能力,是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音乐节奏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在学习舞蹈时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音乐节奏感,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
一、培养舞蹈基本节奏感幼儿舞蹈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基本节奏感,即让幼儿能够感知和表达音乐的基本节奏。
这个基本节奏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节奏动作来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跟随音乐敲打手掌、拍打大腿、跺脚等方式,让幼儿跟着跟着做相应的动作。
这样,幼儿就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中的基本节奏,并且将其体现在动作中。
这样的基本节奏感,能够让幼儿在舞蹈学习中更加灵活、自如地表现出舞蹈所需的音乐节奏感。
二、培养音乐整体感基本节奏感培养之后,幼儿应该进一步感知音乐的整体感。
音乐的整体感是指音乐的整个节奏和节拍的组合,是一种宏观的感知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整体感,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类似“拍手、拍腿、跳起来”等节奏动作,教会幼儿配合音乐的整体韵律进行动作。
这样,幼儿就可以从整体上体会到音乐的整体感,认知并能表达出音乐的总体感觉。
三、培养音乐的情感感受能力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可以引导幼儿在舞蹈表演中更加真实地表现情感。
因此,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认识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幼儿对情感的感受能力。
例如,在音乐开始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慢而哀伤的音乐,让幼儿通过舞蹈表现出哀伤与悲痛的情感;在音乐变快时,再引导幼儿表现出愉悦与快乐的情感。
这样,幼儿就能够在舞蹈中深入体验和表达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育幼儿积极体验音乐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积极体验音乐。
音乐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习、感悟和创作。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丰富、更新音乐素材来引导幼儿接受新的音乐、感受音乐,并在音乐中体验和发掘自己的潜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节奏感是指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是音乐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才能,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增强动手能力和注意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为幼儿创造音乐环境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首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音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产生,包括家庭中播放音乐、幼儿园里开设音乐教室、参加音乐游戏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二、开展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唱歌、舞蹈、打节奏器乐器等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感受节奏的魅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教师的节奏,感受音乐的律动,提高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
三、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在幼儿学习节奏的过程中,使用视觉辅助工具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使用打击乐器,教师可以敲击乐器的同时,配合手势,让幼儿通过视觉记忆记住节奏,并模仿教师进行演奏。
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师或其他学生的演奏来学习和模仿鼓点。
四、培养幼儿的内在感觉除了感知外部的音乐节奏,培养幼儿的内在感觉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手势、身体动作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律动和节奏。
还可以利用绳子、彩带等辅助物体,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动听之处,并在跳舞、演唱等活动中与音乐同步。
五、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培养每个幼儿在音乐节奏方面的天赋和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培养。
对于有天赋的幼儿,要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让他们发展得更好;对于学习困难的幼儿,要耐心引导,不断鼓励,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六、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也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音乐环境和培养方式,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好的培养计划。
家长可以在家中播放音乐,与孩子一起唱歌跳舞等,增强亲子互动和创造音乐的氛围。
总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音乐舞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舞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音乐和舞蹈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
通过参与音乐和舞蹈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节奏感,这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音乐和舞蹈如何帮助幼儿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大脑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音乐和舞蹈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刺激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大脑和身体。
首先,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运动技能发展。
当幼儿跳舞时,他们需要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动作。
通过与音乐的互动,幼儿可以锻炼他们的肌肉和协调能力。
例如,在跳舞时,幼儿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并根据音乐的速度和节拍来进行合理的动作。
这种运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身体意识和空间感知能力。
其次,音乐和舞蹈可以增强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听觉刺激,它还可以帮助幼儿区分不同的音调和节奏,并将它们与相应的动作联系起来。
通过训练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审美能力。
舞蹈则是音乐的延伸,通过舞动身体,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
这种音乐和舞蹈的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此外,音乐和舞蹈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音乐和舞蹈活动中,幼儿通常需要与其他孩子合作。
他们可以一起跳舞、演奏乐器或进行合唱。
通过与其他孩子的互动,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最后,音乐和舞蹈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在音乐和舞蹈的表演过程中,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自由地舞动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创造性的表演,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音乐和舞蹈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
通过参与音乐和舞蹈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节奏感,并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听觉感知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幼儿教育中应该给予音乐和舞蹈足够的重视,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体验,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

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幼儿时期是音乐感知和音乐能力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够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情感沟通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音乐的节奏感则是幼儿音乐能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将围绕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进行初探,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什么是幼儿音乐节奏感二、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性1. 提高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节奏感是幼儿感知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的韵律和情感表达,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认知。
3. 增强动作协调能力: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节奏,在进行动作时更具有节奏感和协调性,从而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1. 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可以通过播放丰富多彩的音乐,包括欢快的舞曲、轻快的儿歌等,来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
还可以通过安排音乐游戏、音乐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元素。
2. 进行音乐体验活动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活动,比如通过击打乐器、敲打节奏鼓、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运动等,来帮助他们感知和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元素。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玩乐中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角色1. 家长的角色作为家长,应该重视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安排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给予幼儿良好的音乐情境,提供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还可以参与幼儿的音乐活动,积极参与和引导幼儿,增强他们的音乐体验和理解。
2. 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和游戏,通过这些活动和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舞蹈教学,认为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音乐节奏感培养不仅是舞蹈教学的基础,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和感知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性、培养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1. 培养孩子的听觉感知能力音乐节奏感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听觉感知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孩子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完成动作,这对孩子的听觉感知能力有着很大的锻炼作用。
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孩子们在学习和表演中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音乐的细微变化,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帮助孩子掌握舞蹈动作的节奏3. 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情感理解1.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如模仿游戏、动作反应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2. 观摩音乐舞蹈表演让孩子观摩音乐舞蹈表演,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的节奏。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摩表演,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3. 配合音乐进行舞蹈训练在舞蹈训练中,可以配合音乐进行舞蹈训练,让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完成各种舞蹈动作。
老师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适时安排音乐节奏感训练,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提高舞蹈表现力。
4. 创设音乐舞蹈情境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各种音乐舞蹈情境,让孩子们通过模拟情境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可以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音乐中的一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舞蹈动作,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
5.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音乐节奏感培养中,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律动呼吸法、韵律训练、模仿练习等,帮助孩子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幼儿舞蹈教学,认为这项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
很多人忽视了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
事实上,音乐节奏感对于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音乐节奏感,以及这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怎样的积极影响。
音乐节奏感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基础音乐节奏感是指幼儿对音乐的节奏和节拍的感知和体会能力。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是学习各种舞蹈动作、表达情感和协调身体的基础。
一个具有良好音乐节奏感的幼儿,往往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舞蹈的节奏和节拍,从而使舞蹈动作更加流畅和优美。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师幼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取旋律优美、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幼儿能够更容易地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选择一些具有明显节奏和节拍的音乐,这样有利于幼儿在舞蹈教学中更好地学习和体会音乐的节奏感。
比如一些轻快明快的乐曲,或者具有规律性的敲击声、拍手声等,都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培养音乐节奏感。
引导幼儿感知音乐节奏。
在舞蹈教学中,老师需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
可以通过敲打节奏器、拍手、跺脚等方式,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欢乐中感知音乐的节奏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模仿老师的动作、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等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逐渐培养音乐节奏感。
通过舞蹈动作强化音乐节奏感。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音乐节奏和节拍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音乐的节奏感。
通过舞蹈动作的练习,幼儿可以逐渐领会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慢慢培养起音乐节奏感。
音乐节奏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音乐节奏感不仅对幼儿的舞蹈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音乐节奏感是幼儿舞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方法和步骤进行阐述。
要注意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和使用。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要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烈,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
要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避免过于复杂或过于激烈的音乐,以免给幼儿带来压力或困惑。
要通过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可以选择节奏明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由地跟着节奏摆动身体;或者通过模仿音乐中特定的节拍和韵律动作,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还可以通过舞蹈元素的教学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搭配的方式,让幼儿在跳舞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在教学舞蹈动作时,可以配合音乐的节奏教给幼儿如何正确地掌握舞蹈的节奏和韵律。
要通过音乐表演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表演是培养幼儿音乐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幼儿舞蹈表演中,要让幼儿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表演,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节奏感,并通过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出来。
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表达音乐的节奏感。
要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性。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和培养幼儿。
通过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音乐游戏和舞蹈元素教学,组织音乐表演,以及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音乐律动活动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探讨

音乐律动活动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探讨幼儿期是培养音乐律动感的关键时期,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
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对于其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并结合具体的音乐律动活动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方法1.律动活动。
律动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幼儿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律动活动,如鼓点打击、跳绳、摇铃等,来感受和学习音乐的节奏。
律动活动不仅能让幼儿身体得到锻炼,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有趣方式。
通过让幼儿参与各种有节奏感的游戏,如"跟我走"、"红绿灯"等,可以帮助他们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模仿或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和模仿音乐的节奏,从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3.听音乐。
音乐的环境对幼儿的节奏感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或家庭中,播放各种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如儿童歌曲、民间音乐等,可以帮助幼儿感受和模仿音乐的节奏。
教师或家长还可以利用音乐欣赏的机会,引导幼儿聆听、分析和感悟音乐的节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二、幼儿节奏感的培养重要性1.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良好的节奏感可以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感知和表达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水平。
2.培养节奏感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接受音乐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可以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注意力和创造力等智力能力。
同时,良好的节奏感还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协调性和自控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三、音乐律动活动的分析和讨论1.鼓点打击活动。
鼓点打击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经典活动之一。
通过手拍、击打鼓等方式,幼儿可以感受和模仿音乐的节奏。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按照特定的节奏进行击打,并配合歌曲或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感培养研究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感培养研究幼儿园音乐教学是幼儿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有力手段。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学会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节奏习惯和音乐感受力。
一、节奏感培养方法1. 模仿模仿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先示范出一段简单的节奏,然后让幼儿模仿,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敏感度。
例如,教师可以用拍子或口哨示范出一段音乐节奏,让幼儿站在原地跟着拍或口齿发音,模仿教师的动作。
2. 游戏幼儿喜欢玩耍,因此老师可以将节奏感培养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通过游戏感受和理解节奏。
例如,老师可以让幼儿听到一段乐曲,让幼儿拍手或跳舞,根据音乐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或节奏,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学会感受和理解节奏。
3. 手脚配合让幼儿用手脚配合也是一种有效的节奏感培养方法。
老师可以示范出节奏,让幼儿用手和脚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动作,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节奏。
例如,老师可以示范出一段旋律,让幼儿用手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拍击,并配合脚步的移动。
4. 声音配合让幼儿用声音配合也是一种有效的节奏感培养方法。
老师可以示范出节奏,让幼儿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发声,让幼儿在发声中感受和理解节奏。
例如,老师可以示范出一段乐曲的节奏,让幼儿根据节奏进行口齿发音,让幼儿在发声的同时学会感受和理解节奏。
二、节奏感培养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节奏材料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应该选择适合幼儿的节奏材料进行教学。
应该选择简单明了,容易听懂且符合幼儿生理特点的节奏材料,让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监控幼儿的反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幼儿的反应,尤其是感受和理解节奏方面的反应。
如果幼儿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老师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
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

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小孩子自然好动,好玩,喜欢随意嬉戏,这也是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最佳生活环境。
这是让幼儿能够乐于参与的基础。
幼儿园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音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并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作为音乐的基础元素之一,节奏感是指人们对音乐节奏强弱、快慢的感受和掌握能力。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仅能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学习语言、数学和体育等。
幼儿在得到生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精确地分辨音乐中的节奏原素。
所以,在音乐教育中首先要强化感觉的培养和锻炼。
1. 基础动作训练基础动作训练是幼儿节奏感培养的关键环节。
只有掌握了基础动作,幼儿才能够准确地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节奏。
常见的基础动作训练有:拍手、跳、摇摆、摆臂、鼓掌等。
教育者应该在培养幼儿的基础动作过程中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精准度。
特别是在一些简单的活动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挥动手臂并配合节奏的方式,进行基础动作训练。
2. 演唱演唱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幼儿在唱歌时,他们会尝试从节拍中识别和感知旋律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引导幼儿更加准确地捕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
3. 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是教育者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一些简单的敲击中,教育者可以根据乐器的需求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特定的打击乐器来演示即拍、半拍、三连音、四连音等节奏音型。
4. 舞蹈舞蹈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舞蹈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感和音乐表演,自然形成了感觉和认识,从而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把握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不仅是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丰富资源。
故教育者应该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贴近于幼儿的生活,丰富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在学习中,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从而培养成一个拥有优秀音乐素质的人。
通过音乐和舞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通过音乐和舞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音乐和舞蹈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和舞蹈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动作感觉发展,同时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本文将探讨音乐和舞蹈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节奏感,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音乐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音乐是一种有序的声音组合,能够引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并唤起人们对节奏的感知和反应。
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是一种能够激发他们兴趣和注意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音乐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节奏的存在,并通过跳动、摇摆等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1. 听音乐:在幼儿园或家庭环境中,经常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让幼儿主动去聆听和感受音乐的节奏。
可以选择一些轻快的乐曲,引导幼儿通过手拍、踩脚等方式感受音乐中的节拍。
2. 跳舞:舞蹈是表演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幼儿可以通过舞蹈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幼儿掌握动作的节奏感和连贯性。
二、舞蹈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展示美的艺术形式。
通过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性、节奏感和动作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1. 舞蹈动作示范:教师可以向幼儿示范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引导幼儿模仿和学习。
在示范过程中,要注重动作的节奏感和舞蹈的整体表达,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理解。
2. 舞蹈编排:在舞蹈教学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创作和编排舞蹈。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3. 舞蹈游戏:通过一些有趣的舞蹈游戏,可以增加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模仿动物的舞蹈、模拟四季变化的舞蹈等,都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舞蹈的节奏感。
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培养,幼儿可以增强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表达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
音乐节奏感是幼儿舞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可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节奏,提高舞蹈素质和表现能力。
本文将从音乐节奏感的概念、培
养方法以及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音乐节奏感是指对音乐节奏的感受、把握和表现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的
音乐节奏感是非常必要的。
音乐节奏感是幼儿掌握舞蹈动作的基础。
舞蹈是一种运动艺术,与音乐紧密结合。
只有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和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舞蹈动作的节奏和
韵律,使舞蹈动作更加准确、流畅、有力。
音乐节奏感对于幼儿的整体舞蹈素质也有很大
影响。
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平衡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音
乐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在舞台上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呢?可以通过音乐的规律性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可以利用打拍子、拍手、跳跃等方式,让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培养幼儿的
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
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器材,如小鼓、铃鼓等,让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
进行敲打,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准确性。
可以通过音乐的韵律性活动来培养幼儿的
音乐节奏感。
可以利用音乐的变化节奏和重复旋律,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培
养幼儿的动作变化和表现能力。
还可以让幼儿通过音乐的韵律进行身体的摇摆、跳跃等动作,以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中班音乐舞蹈课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身体协调能力

中班音乐舞蹈课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身体协调能力音乐舞蹈是幼儿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课程,通过参与音乐和舞蹈活动,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班音乐舞蹈课是如何帮助幼儿发展这些能力的。
首先,音乐舞蹈课可以通过节奏感的培养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在音乐舞蹈课上,幼儿们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节奏形式。
他们可以通过欣赏乐曲、唱歌和跳舞来感受音乐的魔力。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并且开始意识到音乐中的节奏感。
其次,音乐舞蹈课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的学习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在课堂上,幼儿们会学习到各种舞蹈动作,如转圈、摆臂、踢腿等。
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动作,幼儿们可以逐渐掌握和熟悉它们,并且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在舞蹈中,幼儿需要将动作与音乐的节奏相结合,这也是对他们协调能力的一种锻炼。
另外,音乐舞蹈课还可以通过团体合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在课堂上,幼儿们会学习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一段舞蹈。
在练习过程中,他们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种舞蹈动作。
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幼儿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且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友谊。
此外,音乐舞蹈课还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音乐舞蹈课上,幼儿们会被鼓励自由发挥,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表达内心感受。
他们可以编排自己的舞蹈和动作,展示自己的才艺。
这种自由的创作过程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并且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中班音乐舞蹈课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各种活动,幼儿们可以感受音乐的魔力,学习各种舞蹈动作,并且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将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532字)。
中班幼儿节奏感训练方法初探

编导语: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方法。
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而不是旋律。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以脱离节奏而存在。
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他特别强调音乐教育要从节奏入手。
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
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习培养拍子感和节奏感是一件比较枯燥困难的事情。
节奏感不是从一个音一个音地研究乐谱获得的,而目前的许多教学仅仅是从音符时值的划拍来识别节奏,就使节奏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生命的东西,也使孩子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与幼儿的心理需要是相符合,要使孩子通过自身的游戏运动来感知节奏,强调的是“动”,节奏运动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头脑理解,更要在游戏运动中感受,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和流动。
通过游戏活动,能使幼儿的听觉、心脑、身体肌肉协调作用,逐步培养幼儿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既符合节奏的运动特征又适应了幼儿好动的天性,使幼儿有兴趣、主动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对节奏活动的时间,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和探索,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掌握各种节奏。
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
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
”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
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
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

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
音乐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节奏感的培养更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对幼儿的音乐发展和整体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
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初探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一定要从基础开始。
幼儿在音乐中的节奏感培养需要从简到难,循序渐进。
可以从基本的节拍开始,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歌曲等方式教授幼儿认识节奏
的基本单位,例如四分之一、八分之一音符等。
还可以通过击打乐器,舞动身体等方式让
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幼儿对于音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
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可以使用身体动作配合音乐,让幼儿通过模
仿舞蹈动作来感受节奏,或者让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
这些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还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听力能力。
幼儿的听力是培养节奏感的
重要基础,只有通过正确的听力训练,幼儿才能准确地感受和判断音乐中的节奏。
在音乐
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聆听能力,引导他们多听音乐,多观察音乐中的节
奏元素,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需要从基础开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幼儿的听
力能力和兴趣,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和表达节奏。
通过有计划、有趣的音乐教学,可以有
效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为他们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节奏感培养引言幼儿舞蹈教学是培养孩子们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而音乐节奏感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以及音乐节奏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一、音乐节奏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1. 发展身体协调能力音乐节奏感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音乐的律动,幼儿能够在舞蹈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使身体动作与音乐的节奏相协调,这对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有益。
2. 增强情绪表达能力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从而增强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幼儿通过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体验,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在舞蹈中,使得舞蹈更加有感染力。
3. 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能够激发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当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能够与音乐产生共鸣,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从而更好地领会舞蹈的魅力。
1. 融入音乐教育2. 利用游戏形式3. 多样的音乐体验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该给予幼儿多样的音乐体验,让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从而培养其音乐节奏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比如可以让幼儿接触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或是不同风格的古典音乐,从而开拓他们的音乐视野。
4. 配合舞蹈动作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需要与舞蹈动作相配合。
教师应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特点,设计合适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在舞蹈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从而培养其音乐节奏感。
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

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节奏感是音乐的基础,是音乐语言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对于幼儿来说,节奏感的培养是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由于幼儿时期是音乐敏感期,所以在这个阶段适当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通过游戏为主的学习,提高幼儿的音乐听力水平。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操纵玩具、文具、游戏道具等让幼儿边玩边学,例如通过将玩具放置在不同的位置,让幼儿快速的找到它们并配合发出适当的声响,提高幼儿对音色的区别和对音乐的感觉。
在玩拍手游戏、打节拍游戏时可以让幼儿更加地了解音乐的节奏,慢慢地掌握一些简单的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敏感度。
第二、引导幼儿通过唱歌来培养节奏感。
幼儿时期是语言模仿期,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让幼儿模仿,慢慢地掌握一些简单的节奏。
在唱歌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歌曲中的节奏重点进行强调,让幼儿更加地理解和掌握歌曲中的节奏。
第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时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安排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拍手游戏的时候,可以加入插手游戏、拍好多拍、轻轻打拍等等互动环节,让幼儿更加愉快地学习。
第四、从生活中寻找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环境中已有的节奏元素,创造一些节奏意境,并鼓励幼儿自由地发挥节奏,例如利用手指敲打书桌,利用项链轻轻敲打玻璃杯等等,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节奏的存在,慢慢地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第五、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为幼儿的音乐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
教室中的音乐家具、音乐器材摆设等等,都是可以为幼儿音乐培养提供重要的保障,这些音乐元素的存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感性。
综上所述,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培养需要运用到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轻松愉快的学习,在掌握一定的基础后,引导幼儿唱歌等,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节奏元素,创造具有节奏意境的场景,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为幼儿的音乐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是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必要方法。
中班音乐节奏感培养

中班音乐节奏感培养音乐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而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从音乐环境、音乐游戏和音乐活动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在中班阶段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一、音乐环境的打造1. 营造音乐氛围在中班的教室中,可以播放一些轻快、欢快的音乐,如儿童歌曲、古典音乐等。
通过音乐的氛围营造,可以帮助孩子进入音乐的世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创设音乐角落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用来演奏乐器的区域。
在这个音乐角落,可以摆放一些简易乐器,如小锣、手鼓等,供孩子们自由地演奏和尝试。
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对音乐的探索欲望。
二、音乐游戏的开展1. 音乐打拍手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打拍手的游戏,首先通过示范教学,让孩子们学会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打拍手,然后逐渐增加节奏的复杂度。
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2. 舞动节奏通过音乐舞蹈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不同的节奏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舞步动作,然后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示范,引导孩子们一起舞动。
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变化。
三、音乐活动的举办1. 音乐比赛组织音乐比赛是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的一个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题材,要求孩子们用乐器或声音模仿相应的节奏,然后进行评比,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2. 制作乐器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乐器,如鸟鸣器、口哨等。
并引导孩子们运用这些乐器演奏出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的声音。
通过制作和演奏乐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中班音乐节奏感培养,可以通过打造音乐环境、开展音乐游戏和举办音乐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实施。
这些活动既能够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又能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希望教师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中班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和体验环境,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导语: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方法。
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而不是旋律。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以脱离节奏而存在。
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他特别强调音乐教育要从节奏入手。
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
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习培养拍子感和节奏感是一件比较枯燥困难的事情。
节奏感不是从一个音一个音地研究乐谱获得的,而目前的许多教学仅仅是从音符时值的划拍来识别节奏,就使节奏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生命的东西,也使孩子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与幼儿的心理需要是相符合,要使孩子通过自身的游戏运动来感知节奏,强调的是“动”,节奏运动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头脑理解,更要在游戏运动中感受,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和流动。
通过游戏活动,能使幼儿的听觉、心脑、身体肌肉协调作用,逐步培养幼儿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既符合节奏的运动特征又适应了幼儿好动的天性,使幼儿有兴趣、主动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对节奏活动的时间,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和探索,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掌握各种节奏。
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
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
”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
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同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
我在实践中,发现中班幼儿在节奏感方面有他们独特的表现。
一、中班幼儿节奏感的表现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经过了小班一年的音乐训练,对音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他们能跟着老师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能根据音乐的节拍做相应的动作。
但是他们的这些动作都还需
要教师的提醒,对节奏的感知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自身的身体里,还有待于进一步训练和培养,节奏感训练作为中班的重点。
身体的大肌肉运动是感知节奏的最重要媒体。
中班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从单一的动作向全身整体的动作过渡。
让幼儿听音乐做相应身体动作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
我在教育教学中,刚开始的时候,我班小朋友大部分的动作主要都是以拍手为主,在活动过程中我鼓励和引导幼儿听着音乐不仅仅可以以拍手做动作,还可以拍头、拍肩、拍腿等等动作来感受节奏的强弱。
单一的动作练习过后,我引导幼儿协调身体,配合手脚一起做动作。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动作还不是很协调,不过到后面也慢慢变得有节奏了。
针对这些特点,我做了相应的尝试。
二、中班幼儿节奏感的训练
音乐表演活动包括很多,有舞蹈、韵律动作、打击乐活动等等,其中最能训练幼儿节奏感的活动就是节奏活动、打击乐活动和韵律活动,因为在这三个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节奏”,那我通过这三个活动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1、在韵律动作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韵律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一个主要活动,在开展此类活动,不应该让幼儿创编出很多与众不同的动作,而是应该从一个动作或两个动作出发,着重帮助幼儿配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如《椅子律动——泼水歌》这个活动中,刚开始让幼儿感受音乐时,我让幼儿倾听音乐,我边用一些身体的动作,来让幼儿来感受这首音乐的节奏感。
感受音乐完后让幼儿看我做动作,
我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让幼儿在看动作的同时再次感受这首乐曲的节奏,看完我的表演后,我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做出刚刚老师做的动作,这样让幼儿再次感受音乐的节奏。
但在后来,我注重让幼儿来创编动作,其实应着重带领幼儿练习听音乐做动作,让他们的动作跟上音乐的节奏,再让幼儿进行创编,这样才能让幼儿的能力得到发展。
2、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开展打击乐活动,首先就要让幼儿熟悉乐曲的节奏,在感知了节奏特点过后在利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
先感知乐曲的节奏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我上的打击乐《过新年》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倾听音乐,第一遍的时候,我边让幼儿感受音乐我边用一些绅士动作来让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第二遍感知音乐后,我出示《过新年》的图谱,里面有过新年的节奏图,我让幼儿边看节奏图谱边看着老师做出相应的动作节奏,这样幼儿又一次的感受音乐的节奏,完后,我带领着幼儿多次徒手练习这首《过新年》音乐的节奏,等幼儿都掌握边看节奏图谱边徒手打节奏后,我再让幼儿利用乐器打出相应的节奏。
3、在节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那么,节奏活动更是让幼儿掌握节奏的活动。
中班幼儿在这阶段应掌握二分、四分节奏,初步学习十六分节奏。
我在我班上这个节奏活动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小鸡、小鸭、青蛙的节奏型图谱,我先用语言来引导幼儿,说“小鸡、小鸭、青蛙是怎么叫的”让幼儿来说,完后我再次用游戏口吻来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唱出这三种动物的叫声,然后再让幼儿多次练习边看节奏图谱边唱出出相应的节奏叫声。
如小鸡:X X X X ;小鸭:XX X X X ;青蛙:XX XX XX X 。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班的幼儿在节奏感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现在不会单单的只是用拍手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如:在我上唱歌课,让他们听老师唱歌时,他们会用一些肢体语言来为我打节奏,这就证明了他们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虽然这样的方法能让幼儿的节奏感的能力提高,但是教师还要对方法进一步的改变,多一些形式来提升幼儿的节奏感,而不是单一的,这样幼儿会更感兴趣,教师还有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和其它领域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人质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些特点更突出。
所以,幼儿在学习和感受节奏的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
即在适当的实际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