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生活中的霉菌》STS案例设计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生活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生活科学实验教学案例1. 导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小实验是一种极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幼儿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活科学实验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生活和环境。
2. 实验一:观察发霉的食物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容易发霉的食物,比如面包、水果等,然后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发霉的速度和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和危害,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3.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将水放入不同的容器中,分别加热和冷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探讨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培养他们对物质状态的认识和理解。
4. 实验三:植物生长实验准备一些植物种子和透明的容器,让幼儿亲自培育小植物。
通过观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过程,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到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
5.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幼儿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生活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教师和家长重视幼儿的科学素养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探索空间。
6.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是非常有益的教育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通过生活科学实验,幼儿可以从实际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我鼓励教师和家长多多关注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为幼儿创造更多的科学探索和发现的机会。
结语在科学教育中,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科学小实验更是一次奇妙的探索之旅。
通过生活科学实验,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生活和环境,培养科学思维和素养。
探究生活环境对霉菌的影响—课例研究【教学研究】
探求生活环境对霉菌的影响霉菌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活。
环境中影响霉菌生活的要素分为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
其中非生物要素次要包括水、温度、氧气、食品品种等;生长在同一块食品上的霉菌之间的彼此影响则属于生物要素。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次要探求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6人。
【活动目标】1.尝试经过探求活动解决成绩的过程;2.学习设计简单的表格用以记录活动中观察到的景象;3.练习经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解释温度能否影响霉菌的生活。
【材料器具】馒头2块(或面包)、干净的食品袋2个、冰箱。
【方法步骤】1.提出成绩: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要素的影响呢?2.尝试对成绩做出合理的解释――作出假设。
你认为影响霉菌生活的是:()。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讨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要素很多,每个实验通常只研讨个可变要素。
本实验首先探求的可变要素是:温度。
请将你(组)的实验处理和对结果的预测填写鄙人表中。
甲组乙组环境条件实验材料(食品)处理方法实验预测4.实行实验并记录每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两组食品表面的变化,直至最初长出的霉菌变色。
要坚持每天做好观察和记录:留意:(1)可以用文字或绘图的方式记录实验景象,也能够配以照片。
(2)记录应真实,并尽可能详细。
(3)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的表格……(4)请用绘图或照片的方式展现两组实验的毕竟结果。
5.分析实验景象检验预期与实验结果能否完全分歧,如果存在差异,同学的解释是:对毕竟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6.得出的结论是:【讨论】1.你们认为选用甚么样的食品容易长出霉菌?2.你们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其他组的分歧吗?【考虑】1.如果想要“探求不同食品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你将如何设计实验进一步解决这一成绩呢?2.你如何设计实验探求其他条件(如湿度、氧气等)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新的学期不知不觉中又来了,对于我们2020年又是一个充满动力和压力的一年。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认识酵母菌和青霉的结构特点,概括真菌的结构。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学法指导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讨论,归纳真菌的结构。
教具准备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学生自带的面包、馒头,思考问题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贴近生活,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讲解:一、观察酵母菌(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观察提纲和酵母菌的图片,结合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边观察边纪录。
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吗?确认吗?它与气泡有何不同?②酵母菌的形状。
③酵母菌的颜色(染色前)。
④你看到酵母菌的哪些结构?⑤你能绘出一个酵母菌的结构图吗?请绘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⑥酵母菌含叶绿体吗?⑦你观察到这种形状(带有芽体的酵母菌)的酵母菌了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小学科学3馒头发霉了(教案)
小学科学3馒头发霉了(教案)【教案】【导引】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小学三年级学生了解发霉现象及其原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生长条件及发霉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卫生意识。
【二、教学过程】【引入】1. 老师提前准备好两个馒头,一个新鲜的馒头,一个已经发霉的馒头。
2. 老师向学生展示两个馒头,并问学生是否发现其中有什么不同。
3. 引导学生观察馒头的外观,发现发霉的馒头上有一层绿色的细菌。
【探究】1. 老师告诉学生这种绿色的细菌叫做霉菌,它是一种微生物。
2. 老师提问学生,为什么馒头会发霉?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他们提出各自的猜想。
3. 学生们将自己的猜想说出来,老师逐一记录在黑板上。
4. 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引导他们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1. 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些馒头和几个试管。
2. 将馒头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放在阳光下、阴暗湿润的地方等。
3. 每天观察并记录馒头的情况,包括外观和有无发霉。
4. 持续进行实验,直到一组馒头发霉了。
【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总结。
2. 学生发现发霉的馒头往往是在潮湿、阴暗的地方。
3. 老师进一步向学生解释,霉菌生长需要潮湿和适宜的温度条件。
4. 学生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馒头发霉是因为霉菌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殖。
【拓展】1.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馒头发霉的方法。
2. 学生们可以给出建议,如保持干燥、清洁环境,注意保存食物等。
3. 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卫生保健的守则,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巩固】1. 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复习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们互相交流课上的收获和体会。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了霉菌的形态特征、生长条件及发霉过程。
小学科学14发霉与防霉(教案)
小学科学14发霉与防霉(教案)发霉与防霉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个主题,学生可以了解到发霉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发霉的方法。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发霉的原因和影响,掌握预防发霉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学会正确运用实验器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对环境卫生的重视。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面包、湿润的纸巾、保鲜袋、试管、室外自然养护培养皿。
2. 实验物品:香蕉、苹果等易发霉的水果。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一些发霉的物品,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发霉的情况?为什么会发霉?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出发霉的原因:湿度高、温度适宜、细菌或真菌等。
Step 2 实验观察(30分钟)1. 将面包切成小块,用湿润的纸巾包裹一部分,分别装入保鲜袋中。
2. 观察每组实验的面包,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记录。
3.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湿润的面包和普通的面包的差异,分析发霉的原因。
Step 3 实验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湿润的面包容易发霉?发霉的原因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总结出导致发霉的两个关键因素:湿度和温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止面包发霉的方法?Step 4 预防发霉的方法(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出防止发霉的方法:保持干燥的环境、避免过高的湿度、适度的通风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
Step 5 实践运用(30分钟)1. 要求学生自行准备一个装有水果的容器,观察里面的水果是否发霉,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水果的状态,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果容易发霉?如何防止水果发霉?Step 6 小结与评价(10分钟)1. 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发霉的原因和预防发霉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和观察。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3. 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霉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长繁殖。
霉菌的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和湿度是两个重要的非生物因素。
本实验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霉菌样品(曲霉、青霉、根霉等)- 馒头(或面包)- 洁净的食品袋- 温度计- 湿度计- 显微镜- 玻璃培养皿- 纱布2. 实验仪器:- 温度计- 湿度计- 显微镜- 玻璃培养皿- 纱布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霉菌形态(1)将霉菌样品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霉菌的菌丝、孢子等形态特征;(2)记录不同种类霉菌的形态特征。
2.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将馒头分别放入温度为5℃、15℃、25℃、35℃的玻璃培养皿中,每个温度下放置两个馒头;(2)每天观察馒头上的霉菌生长情况,记录霉菌生长速度、菌丝长度、孢子数量等;(3)对比不同温度下霉菌的生长情况。
3. 探究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将馒头分别放入湿度为30%、50%、70%、90%的玻璃培养皿中,每个湿度下放置两个馒头;(2)每天观察馒头上的霉菌生长情况,记录霉菌生长速度、菌丝长度、孢子数量等;(3)对比不同湿度下霉菌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霉菌形态观察结果(1)曲霉:菌丝白色,有分支,产生黑色孢子;(2)青霉:菌丝蓝色,有分支,产生蓝色孢子;(3)根霉:菌丝白色,有分支,产生白色孢子。
2. 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在低温条件下(5℃),霉菌生长速度较慢,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2)在适宜温度条件下(25℃),霉菌生长速度较快,菌丝长度较长,孢子数量较多;(3)在高温条件下(35℃),霉菌生长速度较快,但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
3. 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在低湿度条件下(30%),霉菌生长速度较慢,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2)在适宜湿度条件下(70%),霉菌生长速度较快,菌丝长度较长,孢子数量较多;(3)在高湿度条件下(90%),霉菌生长速度较快,但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
生活中的霉菌教学设计
么说食用
扩展
霉菌也属于真菌。
真菌是宝
(2 分钟) 2、出示生活中霉菌的图片,介绍
贵的生物
霉菌的特点(它是一种很小的
资源”作
生物,种类多,颜色各异:有
好铺垫
表绿色、黑色、白色、黄色
使学生对
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
可食用真
絮状等)
菌是宝贵
3、观察霉变的墙壁,探究发霉的
的生物资
条件(或事先用做好的实验结
教学设计
名称
生活中的真菌
基本信息
执教者
解亚军
课时 1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生活中的真菌
本课是继学习了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之后的又一类
教材分析 生物,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的生活的密
切关系和了解真菌。
本课是继学习了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之后的又一类
生物,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认知。真
菌
1、为什么说可食用真菌是宝贵
中,你在 陌生的可
(三、) 的生物资源
什么时
食用真
小结
食用真菌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
候,什么 菌,也了
二、认识 丰富,对很多疾病有预防和治疗
地点,什 解它们的
毒蘑 的作用,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
么东西发 生长环境
菇 价值,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霉了。
让学生对
(11 分 1、是不是所有的大型真菌都要可 3、 观察,探 真菌的营
设计说明 析霉菌生长的条件,和防止霉菌生长的条件。设计实验验
证霉菌生长条件,培养学生实验的兴趣。
教学过程
导教学环 节(注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苏教版五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探究物品发霉条件
新苏教版五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探究物品发霉条件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教师引导:不同物品上的霉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那么这些霉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出示一个发霉的馒头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观察馒头上的斑点,明确这是一个发霉的馒头。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发霉的馒头,请大家想一想,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呢?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并且提出自己的假设。
全班交流:预设:假设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假设2:馒头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假设3:馒头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假设4:馒头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假设5:馒头在空气中容易发霉。
假设6:馒头在真空中容易发霉。
假设7:馒头在烈日暴晒下容易发霉。
假设8:馒头在阴暗的地方容易发霉。
同学们针对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这些假设究竟正不正确呢?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实验设计的范例进行对比实验的操作。
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实验情况,教师引导:我们已经按照实验设计进行了实验操作,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要认真观察这两份馒头,看一看这两份馒头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怎样不同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填好实验记录。
说明:观察馒头发霉,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为了使课堂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可以提前做好这个对比实验,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对比观察。
教师出示两份馒头,告诉同学们,这两份馒头是老师一周之前按照对比实验准备好的,其中一份放在了冰箱里,另一份放在了厨房里。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份馒头,看看它们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对比两份馒头,说一说两份馒头分别发生的变化,从而得出实验结论,预设:放在冰箱里的那份湿馒头片变化不大,而放在厨房里的那份是馒头片的表面出现了一些黑色的斑点。
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霉。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了馒头在寒冷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还是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霉,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霉。
绘本故事《霉菌》教案
绘本故事《霉菌》教案教案标题:绘本故事《霉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故事《霉菌》,学生将了解霉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霉菌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
4.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环境和卫生的重视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霉菌的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霉菌的观察和经验。
2. 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霉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绘本故事《霉菌》:1. 介绍绘本故事《霉菌》,告诉学生他们将要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来了解霉菌。
2. 请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阅读绘本故事。
3.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实验活动:1. 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面包片或水果,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食物的外观。
2. 每组在一片食物上涂抹一些水分,另一片食物上涂抹一些唾液,然后将它们放在密封袋中。
3. 学生观察和记录食物在密封袋中的变化,特别是是否有霉菌生长。
4.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总结和讨论: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让他们总结出霉菌生长的条件和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霉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和收集不同种类的霉菌样本。
2. 学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微观结构,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或展板的方式展示他们对霉菌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分享。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对绘本故事和实验活动的书面反馈。
3. 评估学生对霉菌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估。
《发霉与防霉》作业设计方案
《发霉与防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
为了让学生了解发霉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方法,本次作业设计将围绕发霉与防霉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发霉的原因和发霉对生活的影响;2. 掌握发霉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发霉的原因和危害;2. 发霉的种类和特点;3. 防霉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发霉实验:让学生准备几个小容器,分别放置不同的食物或物品,观察一段时间后记录下来哪些食物或物品发霉,分析原因;2. 防霉实验: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或药品来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观察并比较效果;3. 总结与讨论:让学生总结发霉的原因、发霉的危害以及防霉的方法,并展开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 实验效果:评价学生对于发霉和防霉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总结能力:评价学生对于发霉和防霉知识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要求1. 撰写一份关于发霉和防霉的报告,包括发霉的原因、发霉的危害以及防霉的方法;2. 提交发霉实验和防霉实验的记录,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3. 参与课堂讨论并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七、参考资料1. 《发霉与防霉的原理与方法》;2. 《家庭常见物品的防霉方法》;3. 《发霉与防霉的科学知识》。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发霉和防霉的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生活乃至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位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我。
第二课时一、背景介绍: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不仅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还会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因此,学生们有必要了解发霉的原因和防范方法,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二、目标:1. 了解发霉的原因和危害;2. 掌握防霉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实践能力。
霉变的幼儿园科学科学教案
霉变的幼儿园科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霉菌的形态和特点;2.能够观察和描述霉菌的生长过程;3.培养幼儿科学观察能力;4.爱护环境,保持卫生。
二、教学准备1.霉菌培养皿若干;2.豆腐或面条等食材若干;3.放大镜;4.班级简易实验室。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引导幼儿们想象在生活中曾经看到过的霉变现象,如发霉的面包、豆腐或者是长霉的水果等,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2. 实践体验1.老师向幼儿们介绍可以在幼儿园内观察到霉变现象的方法,即在教室内放置有霉菌培养皿的食材,并观察食材在几天后的变化情况;2.老师指导幼儿们使用放大镜观察霉菌的形态和特点;3.学生结合实验观察结果描述霉菌的过程和变化规律。
3. 探究体验1.老师引导幼儿们思考霉菌的产生条件是什么,帮助他们了解霉菌的生长要求;2.老师组织幼儿们进行实验,将有盐巴和糖的食物放入不同的培养皿内,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和数量是否受到影响;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
4.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总结出霉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预防霉变的措施。
四、授课策略本教案采用了以下授课策略:1.实践体验: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并探究霉变现象和相关知识,培养科学探究和观察能力;2.引导与提问: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3.小结与总结:通过小结和总结,帮助学生升华和梳理知识点,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幼儿科学课程的授课要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实践体验使幼儿们感知科学的魅力。
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将进一步挖掘幼儿科学探究的趣味性,引导幼儿们更好地学习和探究。
幼儿园发霉教案模板
幼儿园发霉教案模板1. 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教案不仅提供教学内容和方法,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发霉主题的幼儿园教案模板。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活动的实施,幼儿应该能够:•了解为什么物品会发霉;•学习如何避免物品发霉;•探索发霉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 教学内容3.1 学习发霉的原因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幼儿了解食物、衣物、书籍等物品发霉的原因,例如:•湿度过高;•温度过低;•长期存放;•氧气含量过高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亲自观察、体验物品发霉的过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发霉现象。
3.2 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探讨如何防止物品发霉。
例如:•保持通风;•清洁卫生;•使用防潮剂等防潮措施;•定期检查物品状态等。
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幼儿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保护物品,防止发霉。
3.3 探索发霉现象的科学原理通过实践和观察,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了发霉现象,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索,了解发霉的科学原理,例如:•发霉需要水分和温度;•发霉是真菌繁殖和生长的过程。
4.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幼儿了解发霉原因和防患于未然的方法,同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实验,加深他们对发霉现象的认识。
5.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活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讲解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幼儿了解发霉现象的基本知识;•观察法:引导幼儿亲自观察发霉物品,实践认识发霉现象;•实验法:让幼儿参与到发霉现象的探索中,了解发霉的科学原理。
6. 教学评价本教学活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成果: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幼儿是否能够掌握发霉的原因、防止发霉的方法,以及发霉现象的科学原理;•学习兴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是否能够对发霉现象产生兴趣,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参与情况: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馒头发霉了方案设1
馒头发霉了方案设计阆中市思依镇小学校何华清实验目标:1、仔细观察发霉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
2、能根据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的记录的数据。
实验重点难点:1、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的记录的数据。
实验准备:1、发霉和新鲜馒头、培养皿,手套、镊子。
2、放大镜、显微镜、霉菌切片。
(课前调整好)3、操作材料:新鲜馒头、塑料袋、小刀、线、黑色遮光纸、透明胶带。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品。
同学们仔细观察带来的这两种物品,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这种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它们是什么,什么样子?等二、探究活动活动一:馒头发霉的原因。
1、提出猜想: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种现象吗?回忆现象。
那么发霉的原因是什么?与什么条件有关?由学生进猜想、交流。
可能是因为天热,也可能因为空气潮湿-----(温度、水分、通风、光照等)2、我们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实验)3、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内讨论方案:可分组进行:研究温度对霉菌的影响,研究水分对霉菌的影响,可灵活安排。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因素,设计验证方案教师以“温度”为例,引导设计实验就以温度为例吧,怎样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具体怎么做?让学生自主完成。
交流实验设计,对有争议的方案进行修正完善。
让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更科学完善。
提醒:为了便于区分,是否两块馒头是否该做点标记?4、激发观察记录兴致,讨论注意事项。
大家的方案都设计得很好,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还得靠实际的实验现象来证明,所以,我们应该每天观察记录馒头上霉菌的生长情况,及时做好记载。
下一节课,用我们的事实来证明,哪个小组更有科学精神!三、继续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
1、交流汇报实验观察记录。
幼儿园发霉了教案
幼儿园发霉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霉菌的形态和危害;
2.学习正确的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意识;
3.提高幼儿对生活环境的敏感度和整洁性。
二、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霉菌信息的图片和视频;
2.实物:一些潮湿的食品或衣物等;
3.小道具:有关手卫生、口腔卫生等的图片和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清楚地让幼儿知道什么是霉菌
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霉菌,介绍霉菌的危害和影响,要求幼儿认真观察和听讲,理解霉菌的形态和分布。
2. 让幼儿知道霉菌为什么会在幼儿园里出现
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二个方面让幼儿认识霉菌在幼儿园生长的原因:潮湿和脏乱差。
让幼儿从实物中找出潮湿的食品或衣物并解释,然后再结合图片来了解霉菌在肉眼看不见的情况下,如何在幼儿园内滋生。
3. 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引导幼儿了解正确的个人卫生、口腔卫生和手卫生的重要性,以文字、图片、视频等途径向幼儿传授具体的卫生知识和技巧,帮助幼儿理解卫生的目的和实践方法。
1.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自己实践,如早上洗脸、刷牙、洗手等;
2.表扬并奖励卫生习惯好的孩子
及时表扬那些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孩子,激励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打扫身边的幼儿园
让幼儿能够清楚、明确地认识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需要保持干净整洁。
以身作则,让幼儿认识到老师也会定期的打扫幼儿园卫生。
四、教学总结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幼儿清晰地了解到霉菌的危害和危险,更有意识地锻炼积极的卫生习惯,让身边的世界更加干净更加安全。
六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3.馒头发霉了教材简析:本课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编排。
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一、观察霉,认识霉有不同形态。
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三、运用研究成果,探讨防霉方法。
四、扩展了解霉的作用、害处以及抗生素的发明。
学情分析:经过前测,得到以下学情信息:1.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了操作显微镜的基本技能。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霉,但不一定认识到霉也是一种微生物,没有关注和研究过霉产生的条件。
3.大部分学生认为霉是有害的。
设计理念:本课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霉,接着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深入观察,逐步了解霉的颜色和形态,并结合观察用图文进行描述,使学生充分认识霉的表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发他们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思考,进而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坚持观察和记录的科学态度。
同时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观念。
教学目标:1.知道霉菌也是微生物的一种及其特点。
2.能利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馒头上的霉。
3.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表示霉菌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4.能够设计有变量控制的探究性实验,研究馒头容易发霉的条件。
5.合理严谨地设计实验,坚持观察,认真记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霉,并进行图文记录。
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探究馒头容易发霉的条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馒头(干、湿;大小相同)、放大镜、镊子、培养皿、显微镜、霉菌切片、保鲜袋、橡胶手套、学生记录单学生准备:课前老师所发的带回去保管的馒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周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了半个馒头,让你们保管一周。
今天带来了吗?请大家打开装有馒头的塑料袋,看一看你们的馒头有变化吗?2.学生观察汇报自己馒头的变化,并在实物展台上进行展示,教师相机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生活中的霉菌》STS教学案例
一、教学理念
生物学作为研究有生命的物体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说和自然、科技、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运用STS理论指导教学能够真正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一种科学的态度,让他们把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看作是尽其公民责任的途径,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求科学信息并加以应用,关注当今社会科学的发展,了解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发霉现象。
2、能辨别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霉菌的种类。
3、认识日常生活中物品发霉的原因
4、探究在生活中怎样避免霉菌的危害。
5、认识人类和霉菌的关系及人类对霉菌的利用,学会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周
老师从日常生活谈起,提问:有没有见过发霉现象?在哪里
见到过?引入此次STS学习的内容——《认识生活中的霉菌》。
学生自由回答,很多不同的地方(衣服鞋子、水果、食品(米饭、馒头)、桌椅等上面,有的时候都会有发霉现象。
根据回答答案中产生霉菌的不同地方,将所有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在一周内在课下去采集不同地方的霉菌并记录采集霉菌的地点的特点,下次课选一起进行讨论交流。
第二周
各小组出示课下采集的霉菌,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颜色和形态。
并对比一下不同地方采集的霉菌有什么不同。
1小组观察讨论。
①观察现象1:在镜下观察到可以看见霉菌的形态,青霉的菌丝呈扫把状,青霉的孢子是绿色成串的,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
讨论结果: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
由于上有横隔,说明它们是多细胞的个体。
②观察现象2:采集霉菌的地方都是那种比较阴暗潮湿且有机质很丰富的地方。
讨论结果:由于很多霉菌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是异养生物。
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机物质容易氧化腐败,为霉菌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③观察现象3:采集霉菌时发现,一些原来没有长霉菌的地方,过了
一段时间也长霉菌了,同时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在霉菌的菌丝体上有很多孢子。
讨论结果:霉菌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2老师总结
老师总结大家讨论的结果,肯定后指出同学们采集到的霉菌主要是青霉和曲霉,在观察中可以看到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说明霉菌是真核生物。
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根据霉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哪些是青霉,哪些是曲霉。
例如:水果上的是青霉,衣服上的是曲霉等。
引出对霉菌的定义: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3.进一步探究日常生活中怎样避免霉菌的危害
1.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
根据霉菌生长的地点的特点总结出霉菌的生长条件是温暖、潮湿、有机物质丰富的地方,推测要预防霉菌的危害就要保证东西
清洁、干燥、不腐烂。
并且利用同学们采集的霉菌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方案,第三周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组发霉情况对照组发霉情况
潮湿的衣服干燥的衣服
腐烂的苹果新鲜的苹果
温热的米饭冰冻的米饭
浸涨的玉米晒干的玉米
蛋糕石头
第三周
1. 各小组出示课下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的霉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组发霉情况对照组发霉情况
潮湿的衣服发霉干燥的衣服不发霉
腐烂的苹果发霉新鲜的苹果不发霉
温热的米饭发霉冰冻的米饭不发霉
浸涨的玉米发霉晒干的玉米不发霉
蛋糕发霉石头不发霉根据讨论结果,讨论总结出在日常生活中贮存物品防止发霉的技巧:
1.保持其干燥如衣物、鞋子
2.保证其新鲜如水果、蔬菜
3.保证其脱水如大米、面粉
4.保证期低温下储存如冻饺,糕点
2.进一步了解霉菌与人类的关系
分为小组进行分别探究
1.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或是有弊?
2.贮存水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有发霉的应该如何处理?
霉菌对人类的危害:
1.引发人类的健康问题:如脚气病、皮肤癣,黄曲霉毒素导致的癌症
2.破坏食物:霉变的大米不能吃
3.破坏生活用品:潮湿下衣服、木质品易发霉腐烂
4.影响生活:发霉的气味很难闻
霉菌对人类的益处:
1.发酵产业: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
2000年前,我国就已经利用曲霉制酱,酿酒,制醋
2.医药产业:霉菌中提取的青霉素广泛使用于抗菌消炎药物中,还有红霉素等都是从霉菌中提取的。
归纳总结:
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
2000年以前我国
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
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另外,医药上也使用到了霉菌,例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任何事物对人都存在着两面性,我们应该扬长避短。
课后反思:
本次STS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课下采集霉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发霉现象,探究出发霉的原理和发霉的条件,通过对霉菌的观察,对霉菌有了大致的认识,能够初步辨别青霉和曲霉。
再者通过此次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霉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学生对霉菌只有害处的片面看法,让他们认识到看待问题都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
此外,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霉菌的不利问题,并能够善于利用好的方面,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