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儿童:30年幼儿园综合课程的续进研究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
特点
幼儿园课程具有启蒙性、生活性 、活动性和游戏性等特点,旨在 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和生活技能 ,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身体 、认知、情感、社会和个性等方面的 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品德、行为 习惯和自主性。
任务
幼儿园课程的任务是提供丰富多彩的 学习体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 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 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总结词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 究欲望
详细描述
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如物理实验、 化学实验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观察、 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 探究精神。
案例三:幼儿园语言课程的情境创设与应用
总结词
通过情境创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应 用能力
VS
详细描述
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如购物、看病、旅行 等,让幼儿在情境中扮演角色、进行对话 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课程实施 过程,与教师共同关注 幼儿的发展,促进家园
共育。
05
幼儿园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自然课程资源
包括动植物、天气、地理等自然现象,具有 直观性和生动性。
人文课程资源
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具有审美性和人 文性。
社会课程资源
包括社区文化、历史、风俗等,具有地域性 和文化性。
05
04
活动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活动,包括游 戏、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以激 发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课程设计的评价与反馈
01
02
03
过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进行 评价,了解儿童的反应和 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和内容。

1.2015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名单

1.2015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名单

27 安定书院教学文化的新构与实践 28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字化评价平台建设与运用 29 “小人国”社会体验性游戏的实践建构 30 “明达”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1 儿童艺术核心素养的探究与实践 32 构建“读写社区”的实践研究 33 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理念、框架、核心与实施 34 生命化学园:儿童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学生心理 ——学业数据库开发与使用 36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路径——数字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探索 37 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再构与创新实践 35 38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统整的实践与探索 39 初中分层教学新探索 40 普通高中促进学生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建设 41 包容性发展理念下普通高中差异教学策略实施研究 42 “自助开放式”教学改革实验
附件1
2015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项目名称 江苏高中未来教室——创新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组块教学 残障学生常态化社区融合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儿童语文学习的实践探索 完整儿童:30年幼儿园综合课程的续进研究 幼儿挑战性运动课程 培养积极的生活者——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探索 开发学生的“天才秉性”——创造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选课走班下的教学评价体系重建 申报单位/申报人 唐江澎、夏雷震、佟柠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薛法根、娄小明、沈玉芬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吴善亮、王玉兰、徐彬 (镇江市特教中心) 孙双金、朱萍、唐文国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 邹红英、陈小峰、朱海燕 (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 沈茂德、冯朴、周斌 (江苏省天一中学)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汤永成、许中华、陈晓霞 (常州市高级中学) 冯雅静、孙静、傅月皎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 游忠、钱慧龙、石克晶 (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 金一民、顾慧芳、沈春媚 (常熟市实验小学) 祝禧、王敏、仇晓东 (南通海门市东洲小学) 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 淮安市车桥镇初级中学 淮安市淮安区教研室 庄惠芬、钟桂芳、施璐嘉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施丽、魏星、计亚萍 (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 杨文娟、陆星梅、陈美华 (常州市实验小学) 赵维坤、董林伟、孙朝仁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南京市第一中学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构和实践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真题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真题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真题练习试题D卷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教育要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那么就应该让幼儿自由的发展,不能进行任何干预,否则就限制了幼儿的自由。

这主要违背了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中的()A.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B.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C.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D.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2、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叫()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C.幼儿园的计划活动D.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3、认为幼儿教师应当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是适宜的幼儿经验的提供者。

这是哪种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点?()A.成熟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建构主义理论4、环境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兴趣爱好等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这是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的()A.动态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适合性原则D.效用性原则5、唯一被皮亚杰承认的、“正统”的认知主义幼儿园课程模式是()A.海伊斯科普课程B.凯米课程C.多元智慧理论课程D.行为主义课程6、建立值日生制度应当开始于()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前班7、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学前公共教育和()A.学前家庭教育B.幼儿园C.托幼机构教育D.社区学前教育8、美国适宜于0-8岁儿童发展的课程方案强调适宜发展性包括适宜于年龄与适宜于()A.智力B.个体C.群体D.心理9、现代我国托幼机构一般包括()A.托儿所、幼儿园B.幼儿园、学前班C.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D.学前班、幼儿园、少年宫10、幼儿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倾向性。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网上形考任务答案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网上形考任务答案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网上形考任务答案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形考任务1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观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研究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2.幼儿园游戏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

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

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

但是,该定义相当局促,只存眷学科常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常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常识的。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该定义以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范围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

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乐趣和需如果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涵的体验和心理布局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研究经验※该定义以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综合练习及答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综合练习及答案

综合练习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科学教育:一是作为学科范畴的科学教育,二是作为教学建议改革范畴的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指的是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即0-6岁的儿童;包括婴儿期、幼儿前期和幼儿期三个阶段。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

5、完整儿童:是指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是指儿童的身体、情感、人之、道德和社会的整合型发展。

6、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是以观察为主要认知手段,让学前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发展儿童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蒙教育活动7、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仪器和材料,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关系的科学活动。

8、区域活动:指教师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出发,融合教育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的要求,将活动场地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区域,如阅读区、表演区、自然角、科学活动区或专门的活动室等,在其中投放各种活动材料,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儿童自由选择活动。

,在不同的区域内儿童通过与材料环境及同伴的相互作用,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

9、自然角:是在幼儿园活动室内向阳的角落、廊沿、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将一些适于在室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或手机来的非生物,有秩序的布置在上面的场所。

10、科学游戏活动: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11、教育评价:评判和价值。

评判是指对评价对象作出判断,具体说是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环境及教师、儿童等评价对象作出判断;所谓价值,则是做出评判的基础和标准,也是说评价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作出的各种判断。

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探索与建构

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探索与建构

研究与探索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创办于1955年,是江苏省首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也曾是全国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十大试点园之一。

1983年以来,我园通过探索综合课程来解决分科课程的问题,在40年中针对各个时期遇到的课程问题,贯彻实验精神,持之以恒地对综合课程进行探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幼儿园综合课程实践模式和观念体系。

一、实验,永不止步综合课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不断修正和完善,形成新思想、新策略、新行为和新面貌的过程。

1.从“分科”到“综合”(1983—1995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园发现沿用的苏联分科教学模式存在学科林立、相互割裂的问题,由于缺乏对各科之间关系的整体性思考,学习内容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难以让幼儿获得整体的、相联系的经验。

同时,由于没有清晰的幼儿发展目标体系,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内容轻目标”的现象。

针对学科相互割裂问题,我园与南京师范大学前教育研究所合作,申报了省级课题“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探讨”。

该课题借鉴系统论及陈鹤琴“整个教学法”思想,采用行动研究法,分别以1983年、1984年的小班为实验班和验证班,以师幼相互作用的效果为依据来判断可行性,尝试从整体性入手,建立起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三个方面”的综合以及主题活动、一日生活和个别活动“三个层次”的综合课程框架。

确立以“主题”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建构每一个阶段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园教育更有效地发挥整体功能。

1989年,我园一方面将综合课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从试点班向全园推广,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如何将《规程》提出的保教目标落实到所有幼儿身上,改变“重内容轻目标”的现象,建立起多层次的幼儿发展目标(总目标、年龄阶段目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探索与建构江苏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章丽1983年,南京市实验幼儿园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综合课程的研究。

2023上半年全国统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上半年全国统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上半年全国统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1.在组织活动教学幼儿认识图形时,李老师说:“请小朋友找出活动室里有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李老师的做法体现的幼儿教育的特点是( )。

A.基础性B.整体性C.浅显性D.生活性【参考答案】:D【解析】:生活性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要从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的感性经验出发,其内容和途径必须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方式、方法等必须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以促进幼儿适应和认识生活为重要目标。

故选D项。

A项,基础性是指幼儿阶段是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B项,整体性指的是将学前教育看作是—个完整的系统,保证学前儿童身心整体健全和谐的发展,综合化地整合课程的各要素,实施教育。

C项,浅显性指的是幼儿教育中的知识点非常简单,通俗易懂,具有儿童化的特点。

2.磨课时,方老师语重心长的对姜老师说:“现阶段你要开始琢磨如何将自己所拥有的教学经验所提升形成自己善于驾驭且易于幼儿理解的教学表现方式。

”这表明姜老师目前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是( )。

A.自我更新关注阶段B.生存关注阶段C.关注教学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参考答案】:C【解析】:A项,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老教师或专家教师,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

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主体。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并注意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

B项,“生存关注”阶段,这一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他们不仅面临着由教育专业的学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也存在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教学实践的“磨合期”,期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理论、实践及其关系进行反思,以克服对于教学实践的不适应,新任教师一般处于这一阶段。

C项,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

传统教学评价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1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1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填空题教师公正的核心是____。

参考答案: 对学生的公正2、单选题社区教育成为国际性的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服务、互惠、互利的一体化教育,始于_____。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B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C : 20 世纪 80 年代D : 20 世纪 90 年代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社冈教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 世纪 70 年代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单选题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_____中发生的。

A : 游戏情境B : 语言情境C : 社会情境D : 家庭情境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幼儿的社交范围小,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

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绝大多数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

4、判断题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在 1996 年正式实施的。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十二条规定,本规程自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施行。

5、单选题动静交替,劳逸结合,这符合大脑皮层的_____原则。

A : 优势兴奋B : 镶嵌式活动C : 建立动力定型D : 保护性抑制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6、多选题从思维发展的形式来分析,思维的三种形式为_____。

A : 认知逻辑思维B : 直观行动思维C : 具体形象思维D : 抽象逻辑思维参考答案: BCD本题解释:【答案】BCD。

7、单选题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_____。

A : 1 岁以前B : 1~3 岁C : 3-4.5 岁D : 4.5~6 岁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8、填空题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____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参考答案: 教师与家长9、单选题儿童的语言最初是_____。

A : 连贯式的B : 对话式的C : 复合式的D : 独白式的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园课程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园课程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园课程论》期末题库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园课程论》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文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幼儿园课程论》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活动课程与教学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主题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曲线式组织。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更充分考虑幼儿的个性发展,较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

4.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生活、感官、语言和数学这四个方面组成。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___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C)在发挥作用。

A.小系统B.中间系统C.外系统D.大系统2.具有(A、B、C、D)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

A.真实性B.源于内在动机C.过程导向D.自由选择3.“ECCD”(Early ___)词汇的出现说明了国外(尤其是西方)幼儿园课程(B)的趋势。

A.课程多元文化化B.保育与教育相整合C.课程的全纳化D.课程的共同化4.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A)。

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B.强调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C.强调教师的直接教学 D.强调儿童的动手能力5.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A、B、C、D)。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研究B.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C.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 D.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活动课程: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导向的课程。

学前教育史,真题 201704

学前教育史,真题 201704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试卷(课程代码0040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儿童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A.不为力事B.正本慎始C.忠孝仁义D.光宗耀祖【解析】B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思是说齐家是治国的基础,而人的教育又是齐家的基础。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把在家庭中对子女的教育看作是“国之根本”。

儿童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正本慎始”。

2.下列不属于颜之推所主张的教育孩子的观点的是()A.父母威严而有慈B.对子女一视同仁C.无教而有爱D.与善人居【解析】C(1)主张“严而有慈”。

颜之推认为教育孩子是重要而又严肃的问题,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

他主张对子女要一视同仁,反对偏爱。

偏宠偏爱,不利于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这也是父母教育孩子所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2)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与善人居”“慎交游”是颜之推的重要教育原则,是流传至今的教育格言。

颜之推认为,各行各业都有“善人”。

颜之推把当时视为卑贱者的农商工贾作为“善人”,要子孙以其为师,确是难能可贵的。

3.《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颁行标志着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其颁行时间是()A.1901年B.1902年C.1903年D.1904年【解析】D第一部全国性的近代学前教育法令《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于1904年1月。

4.恽代英从哪个角度阐述了儿童公育的教育价值?()A.唯物史观B.教育本身的特点C.儿童身心特点D.教育普及的需求【解析】A从教育的特殊职能上看,儿童需要公育。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使用说明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使用说明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使用说明一个有生命力的幼儿教育课程必须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体现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体现国家进步、人类发展的诉求。

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正在于此,即将幼儿园课程融入社会发展需要之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

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正是基于上述思考与归纳的产物。

完整儿童,即全面发展的儿童,正是我国历来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也体现社会对于未来主人的要求。

所谓最传统的,有时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应该是教育的“恒久”目的。

一、《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源于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理论,全人教育理论被认为是“带领人类进入21世纪的最重要教育思潮”(ler,1993),其核心理念是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范畴则应具有整体性与全面性,具体表现为不但要让儿童学习知识,还要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并且启发他们学以致用,帮助具备相关知识以因应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

具体而言,在3~6岁阶段,幼儿学习的内容应涵盖性格、情感、习惯和能力的养成。

在核心方法论上,全人教育则提倡联结—互动—转化,倡导方法的多元化。

(一)课程的目标——培养完整儿童这与国家的教育目的相一致,并且顺应了儿童发展本身的需要;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

(二)课程的内容——以《指南》为基础杜威曾指出: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经验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是教育的方法。

“全人教育宣言”中也明确规定了经验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教育必须让个体经由经验,自然而然地成长。

经验是机动的,而且是不断成长的”。

经验体现整体性的累积,具有相对性与个体差异。

经验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皮亚杰就认为学习过程就是知识和结构不断地同化经验,然后改变已有的经验来顺应新经验的纳入。

经验过程还是培养思维、锻炼思维的过程,经验的实验性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近年来,对于幼儿学习目标的阐述越来越多滴以儿童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也遵循这一做法。

最美教育,始于幼学

最美教育,始于幼学

最美教育,始于幼学作者:章丽来源:《江苏教育》2017年第06期【摘要】南京市实验幼儿园致力于构建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底蕴、接轨时代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新模式,在中西融合中不断吸纳先进课程模式的精髓,立足核心价值观,思考和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课程模式,用激情与行动诠释了“最美教育”。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文化;核心价值【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8-0025-02【作者简介】章丽,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南京,210024)园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优质的早期教育可以为儿童的终身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实幼”)从1955年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致力于构建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底蕴、接轨时代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新模式。

60多年来,实幼人在这条追梦的道路上大胆尝试,在中西融合中不断吸纳先进课程模式的精髓,立足核心价值观,思考和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课程模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用激情与行动诠释了“最美教育”。

最美,美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是实施教育目标、促进儿童发展的中介,幼儿园课程的科学化程度是衡量一所幼儿园保教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幼儿教育一直沿用的是分科教学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实幼教师意识到分科课程过于分割,缺乏综合性和整体性,难以对幼儿产生整体影响等现实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实幼从1983年起与南京师范大学原学前教育研究室在全国率先进行幼儿园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从课程改革研究的历程来看,当时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它重启中国已中断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幼儿园课程研究,掀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序幕,对幼儿园的分科教学形式进行集中反思,从培养新型人才的高度,理性思考幼儿园“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同时,探索幼儿园综合课程的结构,通过三个方面、三个层次的综合(即内容的综合、手段的综合、过程的综合和主题活动的综合、一日活动的综合、个别活动的综合),初步形成了综合课程的框架。

造就“完整儿童”研究论文: 40 年综合课程的薪火赓续

造就“完整儿童”研究论文: 40 年综合课程的薪火赓续

造就“完整儿童”研究论文:40 年综合课程的薪火赓续1983 年起,基于分科教学的弊端,江苏省南京市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实幼”)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室合作,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幼儿园综合课程”(以下简称“综合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建构了一种打破科目界限,有机组织课程内容,灵活使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完整、有益经验的新型课程,形成了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涵盖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组织及评价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实践模式和观念体系。

如今,以主题活动来建构幼儿经验的综合课程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幼教课程模式之一。

一、1983—1995 年:从“分科”到“综合”,以课程觉醒回应时代呼唤发端于实践问题的研究总是充满生命力的。

实幼教师对分科教学弊端的洞识、对幼儿整体发展的追求,成为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这种坚定的原动力,推动着课程改革的车轮缓慢但坚定地向前滚动。

(一)以课程觉醒开启改革之路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的幼儿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课程采用苏联的分科教学。

1982年起,全国各个领域掀起改革的浪潮。

在幼教领域,国家先后颁布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等纲领性文件,国内幼儿教育也逐渐从苏联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

实幼教师敏锐觉察到分科教学的种种弊端。

分科教学过度关注学科本身的知识技能,在课程实践中各科目相对独立、缺乏关联性,常常造成教育内容的割裂与重复,既人为分割幼儿经验,又导致教师大量的重复劳动。

1983 年,实幼黄文奥老师向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赵寄石教授反映了这样的实践困境。

1983 年9 月起,赵寄石教授带着王坚红老师,与实幼教师共同进行综合课程改革,开启了在我国中断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幼儿园课程研究。

(二)直面“教学割裂”的实践与探索最初的课程改革,实幼分别以1983 年、1984年入园的小班为实验班和验证班,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从分科到综合的改革,选择以师幼相互作用的效果为依据来判断可行性。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学生用书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学生用书

幼儿园是孩子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开始接触社会,认识外部世界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得到全面的促进和支持,而幼儿园的活动课程就成为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学生用书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编写的。

在《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学生用书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活动课程: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而幼儿期正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学生用书中的语言活动课程旨在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激发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2. 科学与探究活动课程:科学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学生用书中的科学与探究活动课程以丰富多彩的实验和观察活动为主要内容,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并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美术与手工活动课程:通过美术与手工活动,孩子可以在艺术创作中获得快乐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学生用书中的美术与手工活动课程内容涵盖了绘画、手工制作、雕塑等多种形式,旨在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健康与动作活动课程:健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身体素质是健康的基础。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学生用书中的健康与动作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和体能活动,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和体能素质,让他们享受运动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5. 社会活动课程: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而社会活动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了解和适应社会环境。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学生用书中的社会活动课程内容既包括生活自理技能的培养,也包括社交礼仪的学习,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并学会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学生用书的编写,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开展活动课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与进展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与进展

第八周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与进展大体知识体系:一、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二)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在教育全面学习前苏联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也通盘同意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体会。

教育部于20世纪50年代邀请两位苏联的幼教专家赴中国讲学,并在中国推行苏联的体会,要紧表现为引进了“作业”,教学大纲为作业规定了内容和时刻,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学。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学前教育尽管再也不利用课程一词,事实上反映的是苏联教育学对课程的狭义的明白得,即把课程看做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幼儿园课程改革为冲破口,展开了大规模的幼儿教育改革运动。

来自国外的各类儿童进展和教育理论,诸如蒙台梭利、杜威、布朗芬勃伦纳、布鲁纳,专门是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开始普遍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专门是陈鹤琴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视,这些都为80年代以来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背景。

这场改革最具阻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 1989年公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简称《规程》),这项法规在试行七年以后,通过修订,正式颁发。

2001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那么,要求地址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以幼儿园为主确信自己的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要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保育教育目标,增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进展,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进展奠定良好的素养基础。

双线三议: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主题审议实践研究

双线三议: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主题审议实践研究

双线三议: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主题审议实践研究【摘要】在课改的浪潮中,坚守“儿童本位”理念的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的必然要求。

我园在课改实践中,以“主题审议”为基点,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思考,以上下联动的“双线”审议制度为抓手,有效落实“三议”进程,让审议充满儿童的味道,保证教师人人参与审议,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有效推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儿童本位园本化主题审议实施路径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倡导下,我园课程在原有主题的基础上的从实际出发进行再构和整合,多元化、自主性地执行主题计划。

当前,教师对主题从“知”到“行”最后到“再认知”。

但是在这个动态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师课程敏感力不够。

对现有教材存在“拿来主义”思想,关于幼儿的经验点及经验生长点不做客观实际的分析,对教材内容没有深入理解,照搬教材灌输于儿童,不能很好地将幼儿园现有的课程进行融合。

二是教师课程执行力不强。

教师对教材目标、价值判断解读不通透;教师对于自身定位不准确,没有厘清自己在课程执行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需要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教师对于突发关键事件捕捉不及时;课程执行过程中未能从儿童本位出发,对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把握不准等等。

三是课程执行过程中只关注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考虑“怎么教”为主,而忽视了儿童的“怎么学”和“学什么”,不能及时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也未能及时根据本园、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有效地执行课程,导致课程园本化、班本特色凸显不够。

于是,如何提高课程实施中基于儿童本位的主题审议成为我园课程实施管理的重点。

一、儿童本位理念的意蕴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为本”,就是以儿童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简而言之,即以儿童为中心,其他人或事物必须服务于其儿童利益的理念和观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方面发展的教育”。

坚持幼儿为本,探寻课程源点

坚持幼儿为本,探寻课程源点

坚持幼儿为本,探寻课程源点摘要:在课改大潮中老师们都在研究班本课程,不同的课程来源决定了课程综合功能的发挥。

班本课程从何而来?本文结合我园班本课程实际案例,就中班课程来源进行探讨,坚持“幼儿为本”,使班本课程来源更加丰富、整合、多元,以此促进幼儿多方发展。

关键词:幼儿为本班本课程来源一、幼儿园班本课程来源现状(一)课程来源以教师预设为主,缺乏生成性教师开展课程预设为主,忽略幼儿兴趣与需求。

随着课改深入,教师教育理念不断变化,以幼儿为本进行生成性班本课程的开展。

(二)课程来源受活动内容局限,不够多样性课程大多来源于特定领域或学科,大多单一、零散,内容缺乏整合性,不利于发挥课程活动的综合功能。

《指南》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所以要拓展课程来源。

二、幼儿园班本课程来源策略(一)应趣而生——敏锐捕捉幼儿兴趣和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内驱力。

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心声,由于“兴趣”不是连续持久的,所以需要教师在随机事件中敏锐捕捉,甄选和判断价值,激发共同兴趣,生成班本内容。

例:落叶是孩子们户外游戏最受欢迎的自然材料,孩子们或捡或抛,或观察或比较,自由自在不亦乐乎。

其中朵朵的身边围了好几个小伙伴,只见她把一张大大的玉兰树叶抠出了两个洞洞,蒙在脸上手舞足蹈,小伙伴们纷纷效仿……教师捕捉到孩子的突发兴趣点,支持她们把落叶做的面具带回活动室继续游戏。

做什么面具?用什么材料做面具?什么方法制作面具?做了面具表演什么……孩子们兴趣高涨,由此开展《树叶面具舞会》的班本课程。

(二)探究自然——在问题探寻中走进大自然《活教育》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自然界有趣的自然规律及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吸引着幼儿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们教师应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多为幼儿创造和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引发幼儿主动观察和探究。

不同年龄幼儿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的,教师就是依据幼儿自发的问题生成班本课程,并给予适应的回应和支持。

幼儿园课程论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论第三章

2.儿童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p155单元主题活 动与项目活动的比较 主题活动---春天,项目活动---恐龙

3.两种倾向的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


3.幼儿园的学科课程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强 调直接经验 各种幼儿园的学科课程在结构化程度上可 以有所不同,甚至可以有非常大的区别p115

(二)幼儿园学科课程的长处与弱 点(与综合课程相比)
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即长处 1.学科课程一般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 2.学科课程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中的关键概 念:在儿童感知经验的基本上提高他们的 认知、判断、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整理经 验并系统化, 3.学科课程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4.学科课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度相近 数学的分类,易到难 3.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 合 认识小鸡、小鸭,喂食个体活动,观察小鸡出壳集体活动

(二)幼儿园学科课程中教育活动 的两种设计倾向


1.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教育活动 例1 小旗 目的:认识1和许多 教具:1个铁罐,每个孩子一面小旗 2.教师与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教育活动 在计划时较多依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在教育 活动展开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儿童“生成性”, 课程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符 合,教育活动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教育活 动也具有相当的弹性。
主题:天冷我不怕(小班) 1.通过观察,感受冬天的明显特征,萌发观 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通过玩冰、雪,体验冬季游戏的快乐(情 感培养) 3.能坚持天天上幼儿园,乐意参加户外锻炼 及游戏。(勇敢个性品质培养)

好玩的皮筋P172图


2.发展方面的综合p151美国幼教协会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 架的幼儿园课程图 3.通过专题的综合 例如鸟、螃蟹 4.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 5.通过主题的综合 有趣的植物主题---通过四个专题来设计 1)树林里 2)有趣的种子 3)美丽的花园 4)蔬菜地

综合课程:让儿童看见完整的世界

综合课程:让儿童看见完整的世界

综合课程:让儿童看见完整的世界
胡昕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课程》
【年(卷),期】2016(000)015
【摘要】综合课程是课程综合化的一种形态。

据文献资料追溯,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综合化问题并对之进行系统理论论证的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德性或意志。

孤立的、支离破碎的教材不利于以德性或意志为核心的完整人格的形成,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胡昕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博雅课程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
【相关文献】
1.完整儿童:30年幼儿园综合课程的续进研究 [J], 朱静晶
2.回归真实生活看见儿童成长
——以小班课程《花桌布》为例 [J], 孙雪梅
3.回归真实生活看见儿童成长——以小班课程《花桌布》为例 [J], 孙雪梅
4.看见儿童、看见生活、看见课程 [J], 吴艳青
5.看见儿童,看见课程生长的力量 [J], 俞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儿童:30年幼儿园综合课程的续进研究作者: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第37期摘要:从1983年,起我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从分科教学向综合课程改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幼儿园综合课程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四大模式之一。

经过30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园独到的课程价值取向、课程框架、课程方法、课程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以主题来建构幼儿经验的课程模式也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幼教课程模式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我们梳理出综合课程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将“综合”的理念转变为实践的模式,使综合课程与完整儿童的培养相呼应、相匹配。

关键词:完整儿童;幼儿园综合课程;续进研究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S1-0089-04一、30年综合课程研究的历程我园创办于1955年,是江苏省首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也曾是国家教委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试点园。

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实验精神是我园文化的精髓。

1983年,我园与南京师范大学原学前教育研究室合作,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综合教育课程改革,其探索成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并被称为基础教育改革四大模式之一。

以主题来建构孩子经验的课程成为中国主要的幼教课程模式之一。

我们明白“课程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框架,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流程”。

[1]伴随着综合课程改革30余年的历程,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引下,幼儿园课程一直以综合思想为引领,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明晰综合课程的理念,搭建课程的框架,形成了“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和相对成熟的课程实施方案,并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

二、综合课程续进研究的实践1.深入学习,提升对“完整儿童”内涵的理解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是综合课程30余年矢志不渝的课程信念。

如何理解什么是完整儿童?其本身的内涵是什么?这是进行研究首先要明晰的。

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论学习、专题讨论等方式,归纳出“完整儿童”内涵的关键观点,包括:完整的身体发育,完整的人格发展,完整生活中情感、意志、想象、道德的和谐发展;完整儿童是合理儿童,具有创造力、好奇心、敢于提出问题;综合课程应培养的是个性发展的完整儿童,具有鲜明的、丰富的、道德的个性活力;幼儿园整体生活是培育完整儿童的基础,完整儿童也是整个家庭、社区、社会等园外环境合理教育的结果;“完整儿童”是综合课程“根”的概念,完整儿童的教育即是全人教育,就是全面发展。

2.对比分析,彰显综合课程的特色与品格幼儿园综合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世界主流学前教育理念的课程方式的践行。

30多年来,我园不断吸纳先进幼儿园课程模式的精髓,并不断地用中国本土的核心价值去思考和建构自己的课程模式。

综合课程的发展需要在与西方优秀课程的比较中进一步彰显自身独到的、且有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与品格。

因此,研究中查阅、搜集了大量关于国外课程模式的文献资料。

经过比较,筛选出高瞻、瑞吉欧、华德福三种当今世界学前教育领域优秀幼儿园课程模式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并从教育哲学、产生背景、课程基本结构、环境与材料特性、师幼关系和家园关系、优点及局限性等方面,对这几种主要的课程模式进行了详细梳理。

3.传承创新,让课程实践支持完整儿童的发展幼儿园课程即指幼儿园生活,课程开展的过程是儿童的活动过程,也是儿童的生活过程。

“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指出,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

只有真正关注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儿童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伸展。

”[2]综合课程是否能够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完整的生活,真正促进其生命的幸福成长?结合30多年的研究实践,我园以年级组集体课程审议、课程班本化实施、民主赋权及丰富游戏环境等方面作为突破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新研究。

(1)优化课程审议、促进教师整体课程意识的形成年级组教师的集中课程审议是我园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传统环节。

在延续审议机制的基础上,为了更新课程审议方式,更好地通过实践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每个主题实施前,教师们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围绕主题核心目标,思考哪些目标适宜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成,哪些适宜通过区域活动来完成,哪些在日常活动的渗透中就可以实现,使得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各环节的组织都紧密围绕着主题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同时又发挥了不同实施路径各自的作用。

在创新与调整中引導教师逐渐形成在主题目标统一架构下儿童活动完整性的理性思考。

(2)课程班本化,让主题活动更适切儿童发展幼儿园课程不能仅仅满足于统一的实施方案阶段,课程不是一个模式,不该一成不变。

我们在项目研究中尝试对课程实施形态进行突破,成立班本化课程实施研究团队,依托南师大专家的助力,通过课程的审议、实施方案的制定、班级活动的相互观摩交流等方式,进行班本化的课程实施调整,使课程内容更加呼应和追随本班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活动过程体现出多声道、多主体的和谐共生。

班本化的课程实施更加体现了课程实施形态的适切性,真正地实现了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儿童的学的转变。

(3)民主赋权,凸显教师课程实施的主体地位拥有自主实践空间的教师才会创造性地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发展机会与平台。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教育行为,也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

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项目研究中的民主赋权主要体现在课程实施的决策权、弹性时间的调整权和备课方式的自主权这三方面。

课程实施的决策权。

教师面对着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孩子,教育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时刻发生着,教育也正因为这些意外因素的存在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虞永平教授指出,“园本课程建设应以班级为基点,应从各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3]坚持“以学定教”。

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并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现实的学习状况,充分利用现实的社区、家庭和幼儿园环境资源条件,采用适合儿童的活动方法和策略,对原有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创新。

在课程适应性、多元性的实施与调整中,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课程研究力、实施力和创造力。

弹性时间的调整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减少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行为,提供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机会。

”[4]在项目研究中,我园调整以往对幼儿在园时间统一安排的模式,为教师提供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施弹性化时间的权利和空间。

弹性化时间具体体现在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和课程实施时间两方面。

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的弹性化体现在幼儿可以在班级生活的某一时间段里自由安排自己活动的内容,或教师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原定作息时间表中活动的顺序;课程实施时间的弹性化体现在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受预设课程时间的限定,可以自主地根据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延长或提前结束主题实施的时间。

备课方式的自主权。

我园针对教师团队专业发展水平的现状,实行了分层级的备课管理。

鼓励工作10年以上的老师可以依据自己对备课的理解,通过笔记本、表格等方式个性化地呈现文本。

尊重每一位老师独特的课程实施与反思的记录呈现方式。

文本书写的内容实行“减法与加法”相结合的原则,减法体现为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一些“蓝本”内容的抄写文字,通过周计划的制定来统领和体现一周教育各环节的目标和内容。

加法体现在老师对原有“蓝本”班本化的思考、调整和实施效果的分析,提倡逐日备课的方式,使备课的内容更加切合幼儿当下的真实需要。

开放自主的备课赋权方式引导着教师们由统一文本的实施转变为以综合的思想、综合的视角、综合的眼光,形成与儿童的成长相匹配的多样化、适宜性的课程实施行为,促进教师明晰自身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和地位,凸显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4)丰富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认知、身体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实现一生中多种不同的发展目标。

”[5]综合课程在30年的研究历程中始终强调和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非常重视以下三类游戏:角色游戏、区域以及户外自主游戏。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反映生活经验、课程内容、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园本课程实施中始终坚守着每天上午1小时的创造性游戏的时间,让幼儿在充分地扮演、想象、创造的过程中促进与他人的联结,学会互相迁就的交往,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了解和形成对社会角色的界定。

区域游戏。

综合教育课程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各因素之间的整体性和联合性”。

将区域活动看作是幼儿园教育整体中的一部分,将区域活动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紧密结合、有机联系,充分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使幼儿在依存于综合教育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游戏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完整的经验和连续的发展。

户外游戏。

3—6岁幼儿需要生长的空间,幼儿园活动中既要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也要有个别活动、自由活动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幼儿个性化的、充满想象的成长。

项目研究中,尝试在户外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中的所有环境和资源,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

通过与幼儿商讨,创设了角色区、自然探险区、大型积木区、美术创意区、PVC管区、沙土区、体能区等7个户外游戏的区域,让幼儿打开所有的感官通道来体验自然的环境,发现外面的世界,学会欣赏周围的环境,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规划的能力。

6.科技协作,开发幼儿发展评价的数据化研判系统我园在专业技术人员协作下,针对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的需求,尝试进行了“基于iBeacon和智能传感器的幼儿成长研判系统”的项目研发。

以《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本地、本园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利用iBeacon和智能传感器这种较为成熟的现代化科技设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采集、计算和分析幼儿在园的各项活动数据,形成大数据资源,建立幼儿成长的大数据库,为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提供显性的个性化成长轨迹,便于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成长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改进和个别指导。

四、综合课程续进研究的成果1.初步构建了幼儿园综合课程理论在30多年、4个阶段的研究历程中,综合课程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理论主张、课程体系与操作体系,确立了“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宗旨、形成了“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的核心主张、将“综合”的理念一以贯之地转变为实践课程。

幼儿园综合课程以“整体、经验、生活”为核心课程理念,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课程目标体系,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基點”构建课程内容,以让幼儿获得完整经验为目的进行主题实施,以多元评价为导向进行幼儿发展评价,较好地实现了课程要素的有机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