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大连市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
大连市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4.12•【字号】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号《大连市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业经2023年12月21日大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2024年3月29日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4月12日大连市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2023年12月21日大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24年3月29日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基层社会治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基层社会治理应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原则,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四条市及区(市)县基层社会治理统筹协调机构应当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方案,研究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
第五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将基层社会治理必要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市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等根据授权,负责管理区域内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相关工作。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及对策
2015年第01期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及对策□汪东风1王洪波2摘要: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针对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策文章编号:1004-7026(2015)01-0071-02中国图书分类号:C913.7文献标志码:A社会保障,国外也称社会安全。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补偿现代社会中被削弱了的家庭保障功能,运用社会化的保障手段,帮助社会全体成员对付现代社会中的社会经济风险,依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条件的各种经济福利制度的总称。
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正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针对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劳动力不断恢复和再生产是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维持社会平衡稳定发展的基础。
这个问题不是劳动者个人所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个别企业所能解决的,而只能由国家出面,主要由社会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来解决。
随着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
现在进入城市的人口需要谋生,需要衣食住行,这就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加以妥善解决。
这一切表明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本身产生的客观需要。
简述社会保障的内容
简述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
首先,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国家通过法定的社会保险制度,为公民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方面的保障。
养老保险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制度之一,它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医疗保险则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减轻因病致贫的风险。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则分别针对失业人员、工伤职工和生育妇女,提供相应的保障和帮助。
其次,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另一重要方面。
它是指国家为了帮助那些生活困难、无法自给自足的人群,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和生活保障。
社会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
国家通过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为这些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此外,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福祉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社会福利包括住房保障、教育补贴、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政策。
而社会服务则是指国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提供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
例如,社会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托幼服务、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总的来说,社会保障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它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2024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新进展与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国际化的推进
推进背景: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推进目标:提高本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国际人才和投资
推进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经验,推进跨国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
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国际化将成为一种趋势,为各国经济发展 提供有力支撑
05.
未来社会保障 体系的发展趋 势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02
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
起源背景:工业革命后,劳 动者面临失业、疾病、工伤 等风险
起源时间:20世纪初
起源目的:保障劳动者基本 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发展历程:从单一的养老保 险到覆盖全面的社会保障体
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阶段
制度公平性:确保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公平地享受社会保 障体系带来的福利
制度可持续性:确保社会保障体系在长期内能够持续发展,不会出现资金 枯竭或财政危机
应对挑战的对策:加强制度监管、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国 际合作与交流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等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
可持续发展: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绿色保险、绿色福利等创新。
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保障服务。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国际化和全 球化。
YOUR LOGO
2024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新进展与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完善
财政学 前十章
基础理论篇第一章 公共需求一、公共需求:是众多个人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二、公共商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
三、纯粹公共商品与混合商品一、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从个人偏好得出社会偏好,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公众偏好的表达方式最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公民直接投票,即通过投票方式选择方案、选举代表来表达公众的偏好或意愿。
三、公共选择的投票规则12、多数性规则:在一项提案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经过多数投票者的赞成。
3、最优多数性规则:在公共选择过程中,如果有一种多数性规则是成本最低的规则,那么它同时也是最优多数性规则。
一、公共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1、私人部门:是生产和提供私人商品的个人、组织和机构的总称。
2、公共部门:是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组织和机构的总称。
3、公有制部门:是指其生产资料归全民或集体所有的部门。
二、公共商品的消费与提供第一节 公共需求与公共商品 第二节 公共需求的决定:公共选择 第三节 公共商品的提供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私人商品的定价机制可以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而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在消费上产生了两大后果:1、公共商品定价困难:在公共商品“市场”,不存在既能反映商品价值和供求关系又能显示消费者真是偏好强度的价格,也就不存在公共商品的价格或成本补偿机制。
2、公共商品供给困难:(囚徒困境)在宏观上缺乏沟通和协调的市场不能保证公共商品的足额提供以及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三、公共商品提供方式的选择市场是私人商品的最佳提供者。
政府是纯粹公共商品的主要提供者。
混合类商品既可以选择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的方式。
第二章效率与市场第一节资源配置一、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增长的需求而言,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2024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改革
社会保障改革的路径选择
优劣及风险
不同路径选择的未来发展趋势
91%
原则和建议
社会保障改革路 径选择的指导原
则
● 05
第5章 社会稳定风险防范
社会风险评估
社会保障改革可能会引发社会稳定风险,因此需 要进行全面的社会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进行分析,制定应对预案,以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同时,提出具体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和策略, 保障改革的稳定进行。
障范围
资金来源稳 定
建立多元化的社 保资金来源体系, 保障长期稳定支
持
91%
提高待遇水 平
提升社会保障金 发放标准,确保
充分覆盖
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展望
01 智能化服务
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社保服务效率
02 个性化定制
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实现个性化保障
03 可持续发展
遵循可持续原则,确保社保制度长期稳定运 行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现状问题
分析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 现状问题
公平性和可及性
探讨提高医疗保障的公平 性和可及性
创新举措
提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 创新举措
91%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紧迫性和重 点
分析失业保险制 度改革的紧迫性
和重点
具体措施
提出失业保险制 度改革的具体措
施
91%
覆盖面增强
探讨如何加强失 业保障的覆盖面
社会保障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制度完善
推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 系建设 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效能
改革路径
深化国有企业养老保险体 制改革 建立健全职工创业保障制 度
91%
结语
通过本次PPT的讨论, 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 2024年社会保障制 度的新改革。希望大 家能够关注并积极参 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 设和改革,共同推动 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 持。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 第2章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第3章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 第4章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 第5章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效果评估 第6章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结
建立完善救助机制 提供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关系
01 促进内需扩大
增加居民消费能力
0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
03 降低社会不确定性
减少社会风险
全面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助力国家 发展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发展 的需要。只有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社会保障的温暖, 社会才能更和谐,经济才能更稳定。
需要加强基金筹 措
服务水平待 提高
提升服务质量
保障标准不 够高
应提高保障水平
未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展望
深化制度改 革
不断完善制度体 系
推动服务创 新
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经济社 会协同发展
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资金筹 措
确保资金供给充 足
结语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 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 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 要支撑,需要全社会 共同努力参与,形成 良性循环。期待未来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 全、完善,让每个人 都能享受到应有的保 障和福祉。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 性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 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感谢观看
THANKS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风险应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15.08.13•【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施行日期】2015.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已经2015年8月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70次部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尹蔚民2015年8月13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继续教育活动,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称继续教育),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继续教育应当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
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适应岗位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第五条继续教育实行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投入机制。
国家机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所需经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
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不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六条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管理体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对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制定继续教育政策,编制继续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组织实施。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研究内容
对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分配后的资源如何组织运行?
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和增值?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 “社会保障”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一词,又译为“社会安全”。
发展历史:
01
最初萌芽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 贫法》
选择性
普遍性
选择性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在我国,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保障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并明确指出:“建立多层次的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 储蓄积累保障。”
归纳起来,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社会保险是社会 保障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比较项目 保障对象
权利义务关系
表1-1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比较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劳动者(国民)
无法维持生活的人
全体社会成员
部分义务对应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 法》。由于它简明、概要、表 达准确,被国际劳工组织接受,
一直沿用至今。
03
制度出现
1938年,新西兰通过一项法案, 把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的所有 单项法规合并在一起,称为社
会保障制度。
04
现代概念的出现
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 《费城宣言》正式使用“社会 保障”概念,逐渐形成现代意
(6)互济性。互济性体现在社会保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上。社会 救助和社会福利的资金,来自劳动者为社会剩余劳动所提供的资金,体 现了劳动者对非劳动者无偿援助,其互济性十分明显。
人社部三定方案
通过实施三定方案,使人社部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 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 依法行政原则
三定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方案的合法性 和合规性。
2. 精简高效原则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提高人社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 服务群众原则
三定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当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 需求和期望。
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责,严肃处理违 规行为。
定期开展工作评估和审计
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 整改。
制度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制度建设应遵循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确保
01
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02
制度建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实际情况和发
展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制度建设应注重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各项制度相
03
互衔接、相互支撑。
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
01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02
制定和完善就业创业、 社会保险、收入分配、 人事人才等方面的规章
制度。
03
加强行政执法和监督检 查制度建设,规范行政 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04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信 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 量和效率。
05
人社部工作保障和监督机 制
工作保障的措施和要求
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
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管理。
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满足人员和机构 的日常运作需求。
简述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功能
简述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功能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为公民提供经济保障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它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减轻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社会保障还能调节经济,通过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此外,社会保障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
具体来说,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等多个方面。
这些保障措施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第6章-社会保障水平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 社会保障水平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来缩小这 些差异。
01
03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国际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和借鉴, 以及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提高全球社会保障水平。
04
未来研究可以探索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稳定、人民幸 福感等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提 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国际合作与交流
各国之间应加强社会保障领域的 合作与交流,互相借鉴经验,共
同提高全球社会保障水平。
04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覆盖了包括城镇职 工、城乡居民在内的广大人群,基本实现了 全覆盖。
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投入的增加,我国的社会保 障待遇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需求。
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未来我国将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便捷性 和智能化水平。
05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01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 律体系
通过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明确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 会保障管理流程。
0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结 构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建立多层次、 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满足不同社 会群体的保障需求。
保障公平性
• 保障公平性: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重 要指标之一,主要通过考察社会保障 制度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 体之间的公平程度来评估。公平性越 高,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 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之间越均衡,保 障效果越好。
03
社会保险学考试重点
社会保险学我们要学习的。
00为什么要研究社会保险学?(Why)什么是社会保险学?(What) 如何研究社会保险学?(How)Why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Aging of Populati on年轻人(<20);工作者(20<age<64);退休者(>65)t=平均每100名工作人员对应的退休者人数美国的退休潮(Baby boomer),中国的计划生育人口问题Demographic ----- 人口特征什么是社会保险?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生育、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者永远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保证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的总称。
社会保险和普通商业保险的异同:社会保险是保险学的组成部分,提供保障,转移风险,利用大数定理;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社会系统和经济行为。
社会保险学研究什么?社会保险系统本身运行机制社会保险系统与相关系统的关系社会保险系统本身运行机制:理论的产生背景、研究目的和内在运行规律; 社保基金的收集发放和有效投资管理;相关子项目的研究;政府行为引发的立法、行政和业务管理;社保模式的选择社会保险的起源与相关系统的关系:与社会保障系统的关系(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与经济运行系统的关系(收入分配,储蓄,劳动力和资本市场)与社会运行系统的关系(人口结构特征;政治)与社会保障系统的关系如何研究社会保险?推荐网站第一章社会保险的功能和内涵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强制性(自动入保)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注重社会公平(个人酬报不对等,再分配)法制原则(给付权利,津贴标准,机构管理)社会保险的功能: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劳动力合理流动调整消费结构,积累建设资金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相同点:操作模式相同,基于特定风险事故的共同分担处理偶然性损失风险转移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补偿交纳一定的保费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不同点: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关系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系统的关系美国的养老体系:政府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计划(Social Security Program)由政府或雇主出资、带有福利的补充社会保障计划:Defined Benefit和Defined Con tributio n(401(k))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设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各地及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统一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满足信息系统内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本通则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遵循代码等长、有规律和易于扩充的原则,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类数据库(表)及其所管理指标的构成规则、信息分类、指标编码、数据库和字段名的命名规则等作出规定。
第三条本通则适用于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建设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工作。
第四条本通则所涉及的指标及指标代码优先采用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
第二章业务类指标体系第五条业务类指标是信息系统中反映信息主体(如单位、个人等)的属性和度量的原始指标。
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名称、编码、类型、长度、数值单位、检索项标识和指标解释。
第六条指标名称采用国际、国内已有的标准名称,或使用通用、明确的词语。
第七条指标的编码采用四层六位字符形式表示,反映指标的定义级别、所属业务类别、信息主体类型特征和顺序号等。
表示形式如下:××××××第一层定义级别第二层业务类别第三层信息主体类型第四层顺序号第一层指标的定义级别用一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其中:A—部级:部级指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在全国范围使用。
B—省级:省级及省级以下级别的指标,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自行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使用。
C—市级D—县级第二层指标所属的业务类别用一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按A—Z顺序排列,其中:A—综合类:两项及两项以上业务共用具有相同含义(如单位基本信息、人员基本信息等)的指标。
B—法制和劳动关系管理类:包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立法、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等领域的指标,以及劳动合同管理、劳动标准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等领域的指标。
教资现代国家社会保障体系
教资现代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一套保障措施,旨在保障公民在生老病死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和需求。
该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类。
首先,社会养老保险是现代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建立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劳动者在退休后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
个人账户根据个人缴费情况进行积累,而统筹账户则由国家和用人单位共同缴纳。
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平衡个人和集体责任,实现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医疗保险也是现代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医疗保险,国家可以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包括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和门诊费用等。
医疗保险通常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两种类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国家还建立了医保支付管理机构,对医疗服务进行定点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
失业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工作后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
通过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者可以在失业期间享受到一定的经济救助和就业援助。
国家设立了就业服务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安置等服务,帮助他们尽快重新就业。
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的权益而设置的。
通过缴纳工伤保险费,劳动者可以享受到事故医疗费用、伤残津贴和工亡抚恤金等一系列经济补偿和救助措施。
国家还建立了工伤鉴定机构,对工伤事故进行鉴定,确保受害人能够获得应有的赔偿。
最后,生育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生育过程中的基本权益而设立的。
通过缴纳生育保险费,女性劳动者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生育津贴、生育护理和生育假等服务。
国家还建立了相关的生育服务机构,提供生育健康教育、产前检查和母婴护理等服务,促进妇女的健康生育。
综上所述,现代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和需求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和完善的,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和福利机构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机制来实现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目标。
一、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涵盖了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
社会保险通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缴费,为参保人提供基本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障,确保社会成员在面临风险和困难时能够得到相应的帮助和保障。
二、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中对重度贫困群体的救助机制。
社会救助主要针对那些无法通过社会保险获得保障的人群,包括无业、无劳动能力、生活无依的老年人、残疾人等。
社会救助通过提供临时救助金、基本生活保障和住房救助等形式,为这些贫困人群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实现基本生活标准。
三、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为社会成员提供各个领域的公共服务。
教育公共服务旨在保障人们的受教育权益,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医疗公共服务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障制度,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文化和体育公共服务则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和设施,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福利机构体系福利机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利机构主要包括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等,为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照料与关怀;残疾人福利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生活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则为贫困儿童提供养育、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福利机构通过提供全面的生活保障和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庇护,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社会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地学者郑功成在综合 考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各 国的发展实践,以及国际性 组织、部分国家政府及有关 学者对社会保障的概念界定 后,提出了对社会保障的定 义: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 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 性和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 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是 各种社会社会保险、社会救 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 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 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 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1.1 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体系结构
1.1.1 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 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 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 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 活的制度。
1.1 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体系结构
1.1.1 社会保障的定义
1.3 社会救助
1.3.1 社会救助的对象
社会救助的对象大体包括: (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主要是孤儿、孤寡老人、领社会保险补贴仍不能维持最低生 活的人。 (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 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 (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 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1.3 社会救助
1.3.2 社会救助的内容
社会救助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1)贫困救济 贫困救济的救济对象主要是城乡突遭疾病、死亡以及因 企业破产倒闭而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困难户,包括农村的一些 因季节性缺粮而断炊的人员。对他们的救济,主要是解救贫 困,保障他们享有最低生活水平。
(2)灾害救济 灾害救济是指对因为受到洪水、火灾、地震、台风、火 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失去生活保障的人员的救济,也 包括对遭受战争之苦的地区和人民的救助。
1.2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应当包括以下项目:
1.老年社会保险: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依法判定其进入 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就是老年社会保险制度。 2.医疗社会保险:指劳动者在患病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假期和收入补偿、 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 3.失业社会保险:指对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予收入 补偿的制度。 4.工伤社会保险:指劳动者因工负伤或因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从国家 和社会获得补偿的制度。 5.生育社会保险:对女性劳动者因生育期间中止劳动失去工资给予补偿的制 度,是保护女性劳动者的社会保险。 6.残障社会保险:因病或因工伤(包括职业病)致残的劳动者享受残障社会 保险待遇。 7.死亡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待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死者的丧事治理 和安葬费用,另一部分是对死者遗属的抚恤金或一次性补助。对死者的未成 年子女要一直补贴到其成年为止。
关 键 词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 社会功能 社会救助
习
题
1.社会保障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1)公平性特征。 1)在保障项目实施范围内不会对受保对象有性别、职业、民族、地位方面的身份 限制; 2)对符合享受保障的各类对象,在保障待遇上按照同一标准。 (2)社会化特征。 1)社会保障制度及法规是面向全社会全体成员颁布的,虽然并不是全社会成员每 个人都能进入保障范围和符合受保对象的条件。 2)社会保障资金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各方社会力量(政府、社会组织、个人) 多渠道筹集的。 3)社会保障的运行及实施过程中,资金交纳、待遇给付(如退休金发放等)是借 助社会各方面的组织和人力实现的。 4)社会保障管理监督依靠社会力量,即除政府外还依靠社会团体、受保人代表共 同实行。 (3)福利性特征。受保方无代价地获得现金补贴,免费或减费获得商品和服务; 保障方无偿地或仅以低廉价格向受保方提供商品和服务。 (4)法制规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性上。 (5)刚性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项目和待遇水平一旦确定下来,很难 取消和降低。
1.1 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体系结构
1.1.2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结构
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由其各个层次的诸多项目构成的整体。如果 把这些项目从保障对象、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 面加以归纳,可归总为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即社会保险、社 会救助、社会福利。 此外,还有这三种保障形式的综合如军人社会保障,以及一些 补充保障形式如企业员工福利、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
(5)加拿大人习惯使用社会福利概念,他们 认为“社会保障近似于福利国家”,而社会 福利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所以他们是从广义 上界定社会保障,认为它是指由立法、政治、 计划、组织、职业工作者、社会资源形成的 网络系统。这些因素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以 保证个人和群体取得充分实现人类潜能的物 品和服务。
(6)中国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香港学者周永新认为,社会保障是政 府为保障国民最低生活需求所采取的政策措 施,包括非供款性的社会救助、供款性的社 会保险和普遍津贴制度等。另一专家莫泰基 也指出,“社会保障可以理解为一个政府设 立的制度,运用大众的财富,给予需要的人 最基本或应得的援助,借以维持其生活需要, 以及配合社会发展,增加国民福利”。
社会保障学
主讲:王太鹏
第1章 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 及其功能
本章学习要点
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组成部分及各
自的特点 社会保障的功能
1.1 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体系结构
1.1.1 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概念界定的不同表述
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法律、文化、历史 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保障理念 和政策措施的不同,相关论著作者所处时代 和专业背景的不同,对社会保障这一概念的 界定也存在差异。
5、镇(场)将供养证书填写、编号,并加盖镇政府公章后 交五保户本人收执;
6、实行集中供养的,由镇政府每月按标准发给五保户供养 费或集中在敬老院统一供养;实行散居亲属供养的,由镇政 府、受委托的扶养人和五保对象三方签订《农村五保户供养 协议书》一式三份,三方各执一份,受委托扶养人应负责五 保户的供养问题。
1.3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 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 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相比,其特点是:保障对象主要是无收入、 无生活来源或孤苦无依的无法生活者,以及虽有收入,但因遭 受意外事故或收入较低无法维持生活的人们;社会救助的目标 是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给付标准一般低于社会保险;经费来源 与社会保险不同,主要是政府财政税收拨付或特别税捐,社会 团体或个人捐赠;享受救助时,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进行 调查,确定救助标准,按期或一次给付救济金。
(3)英国人基于福利国家理论,以政府福利 计划来定义我们所称的社会保障。著名的贝 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及社会服务》代表着 英国人对社会保障的理解,在这份报告里, 社会保障被描述为以消除贫困、疾病、肮脏、 愚昧、懒惰为目标,对全体居民实行普遍的、 标准一致的、管理责任统一的福利措施,为 国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及家庭收入 锐减、生活贫困时给予生活保障。
(2)老人福利 (3)残疾人福利 (4)劳动者福利 还有专为女性劳动者提供的女职工福利
1.4 社会福利
1.4.3 社会福利的形式
不论社会福利的内容有多少,一般都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货币形式 如上面所讲的各种津贴,都是以现金形式发放的。 (2)服务形式 如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特殊照顾和护理,对失业 人员的免费就业咨询,对无力支付费用的起诉提供义务法律 咨询及诉讼,义务教育和免费培训等。 (3)实物形式 如给病人赠送营养品,给某些结婚的人赠送礼品,为残 疾人免费提供假肢、助行器、助听工具等。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1)唯有政府才有能力担当社会保障的主体。 2)政府承担社会保障最富规模经济,可以降低分散化 保障的过高的执行成本。 3)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社会的基本目标,政府有运 用社会保障寻求稳定和参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2)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 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1)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社会保障导论》 对社会保障的界定是:“社会通过采取 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向其成员提供保护, 以便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 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 幅度减少工资而引起的经济和社会贫困 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的家 庭实行补贴。”
(2)美国学者的界定是: 社会保障是对于现在社会 生活中偶然的而非个人能 力所能预知的事件,如疾 病、失业、工业灾害等, 给予个人或家庭的保护, 其方式为社会保险、公共 救助、பைடு நூலகம்病预防及一般福 利工作。
(4)日本学者在《社会福利的 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写道:社 会保障是指对于疾病、负伤、 残废、死亡、失业、多子女及 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 立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上,寻 求经济保障途径,对陷入生活 困境者,通过国家援助保障其 最低限的生活,同时,谋求公 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以 便使所有国民能过上真正有文 化的社会成员的生活。
1.2 社会保险
所谓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 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 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 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不低于基本生活 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 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强制性 (2)互济性 (3)储备性 (4)补偿性
五保供养
准入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1、无法定抚养人或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 2、无劳动能力的 3、无生活来源的
审批流程 村:核实、公示情况; ↓ 乡镇:审核意见; ↓ 区县民政部门:审批意见
提交材料 1、村民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