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D)A.时间的连续性B. 空间的三维性C.物质的客观性D. 时间的一维性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D )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B)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C)A、两点论B、均衡论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一点论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C)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8、“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B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9、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C )A、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有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决定作用10、商品交换的原则是(C)A公平原则B平等原则C等价原则D赢利原则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1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1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D )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D)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5、关于国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B.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C)A.实物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的绝对性19.“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D)A.时间的连续性B. 空间的三维性C.物质的客观性D. 时间的一维性20.哲学上的二元论是( D )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C.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D.主张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本原的哲学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2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决定的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23.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 C)A.教育和惩罚 B.民主和专政C.对抗和非对抗 D.同一性和斗争性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D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B)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16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潮B.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D.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8、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联系是(D)A 事物的外部联系 B.事物的直接联系C 事物的主要联系 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30、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D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C.客观规律D.社会实践3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答案】B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答案】C3、“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答案】A4、“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答案】B5、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答案】C6、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7、“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答案】A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答案】C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答案】B1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答案】B1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答案】D1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附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C 2.B 3.D 4.A 5.D 6.C7.B8.C9.C10.C11.B12.C13.B14.C15.A16.A17.D18.A19.B20.D21.B22.A23.C24.C25.D26.C27.C28.B29.A30.C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B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B )的总和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3.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D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4.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ABC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5.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CD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6. 规律的特点有(ABCD )A.客观性B.普遍性C.稳定性D.重复性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8.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 ABC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d)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c)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bcd)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玮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1、C2、A3、A4、D5、C二、不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CD )。

A、德国古典哲学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E )。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E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B、吉登斯C、萨特D、罗森贝格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B、三C、二D、一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B、 1995年C、 1996年D、 1998年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C、卢卡奇、倍倍尔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B、马克思主义信仰C、马克思主义方法D、马克思主义结论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C、是封闭的D、具有阶级属性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B、《共产党宣言》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答案】C2、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答案】C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4、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答案】A5、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答案】C6、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A.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B.各种力量之和C.各种知识之和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答案】D7、度是(B)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答案】D8、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答案】A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A.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B.生产严重不足C.生产绝对过剩D.群众消费不足【答案】A11、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答案】D12、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附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3、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4、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E.流通阶段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E.流动资本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D.生产时间 E.流通时间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生影响的生产资本构成是指(AC)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消耗程度5.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类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 c、v、m 三部分构成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D.价值补偿 E.物质补偿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A.I(v+m)=IIcB.I(c+v+m)=Ic+IIcC.Ⅱ(c+v+m)=I(v+m)+Ⅱ(v+m)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BDE)B.I(△v+ v+m/x)=Ⅱ(c+ △c)D.I(c+v+m)=I(△c+ c)+Ⅱ(△c+ c)E.Ⅱ(c+v+m)=I(△v+ v+m/x)+Ⅱ(△v+ v+m/x)三、名词解释1、产业资本:是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详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A.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B. 卡尔·马克思C. 弗拉基米尔·列宁D. 约瑟夫·斯大林答案:B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什么?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C.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D. 文学、法学、经济学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什么?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D. 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答案:A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什么?A. 生产力的过剩B. 市场的不稳定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 资本家的贪婪答案:C5.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什么?A. 资本家如何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B. 工人如何通过劳动获得报酬C. 政府如何通过税收调节经济D. 市场经济如何自我调节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

其革命性则体现在它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而且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实现自身解放的科学理论指导。

科学性为革命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而革命性又赋予了科学性以实践意义。

2.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的各种形式,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观念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论述题1. 论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答案: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固有的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有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有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1、(难度:容易)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答案】:A2、(难度:中等)一一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说明()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C.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答案】:D3、(难度:容易)一一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水平D.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A4、(难度:较难)一一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答案】:D5、(难度:容易)一一“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B6、(难度:较难)一一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答案】:C7、一一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决定了抽象劳动D.社会劳动决定了具体劳动【答案】:B8、(难度:中等)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原理【答案】:C9、(难度:中等)一一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答案】:B10、(难度:中等)一一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社会意识可以划分为()A.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B.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C.阶级意识和非阶级意识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答案】:B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B.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答案】:A14、(难度:中等)一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答案】:D15、(难度:容易)一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答案】:D16、(难度:中等)一一任何具体真理的正确性都带有“近似性”,这是()A.相对主义观点B.怀疑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D17、(难度:容易)——真理的内容是()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案】:D18、一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况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答案】:CA.人类的精神活动B.人类的社会生活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答案】:D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答案】:A26、(难度:最难)——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双鞋,每双鞋生产资料价值为9元,工人活劳动创造价值为6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 )A.时间的连续性B. 空间的三维性C.物质的客观性D. 时间的一维性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A、两点论B、均衡论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一点论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8、“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9、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A、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有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决定作用10、商品交换的原则是()A公平原则B平等原则C等价原则D赢利原则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1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1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5、关于国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B.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实物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的绝对性19.“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 )A.时间的连续性B. 空间的三维性C.物质的客观性D. 时间的一维性20.哲学上的二元论是()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C.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D.主张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本原的哲学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2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决定的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23.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 )A.教育和惩罚 B.民主和专政C.对抗和非对抗 D.同一性和斗争性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6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潮B.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D.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8、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联系是()A 事物的外部联系 B.事物的直接联系C 事物的主要联系 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30、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C.客观规律 D.社会实践3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答案】C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答案】B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答案】D5、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答案】A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答案】C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案】A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D9、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答案】A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答案】D11、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答案】D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答案】D13、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全部劳动时间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答案】A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复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复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复习题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B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B)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B )的总和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3.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D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4.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ABC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5.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BCD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简答1.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B、吉登斯C、萨特D、罗森贝格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B、三C、二D、一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B、 1995年C、 1996年D、 1998年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C、卢卡奇、倍倍尔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B、马克思主义信仰精选文库C、马克思主义方法D、马克思主义结论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C、是封闭的D、具有阶级属性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B、《共产党宣言》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B、郎兹胡特C、阿尔都塞精选文库D、迈尔13、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历史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上,不包括下面哪个观点?()A、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对立B、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对立C、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D、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对立14、英国宪章运动爆发于(C)。

A、 1831年B、 1834年C、 1838年D、 1844年15、下面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经济背景的是(D)。

A、工业革命B、经济危机C、机器大工业时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无产阶级的壮大16、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行业?(C)A、采矿业B、冶金业C、纺织业D、运输业17、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包括(C)。

A、圣西门B、傅立叶C、基佐D、欧文1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吸收了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这些理论不包括(D)。

A、阶级斗争学说B、财产关系的作用C、革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D、阶级和平学说精选文库19、下面不是恩格斯代表著作的是(D)。

A、《自然辩证法》B、《反杜林论》C、《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D、《哥达纲领批判》20、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出版的著作不包括(C)。

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C、《反杜林论》D、《共产党宣言》2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B)。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出版B、《共产党宣言》的出版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D、《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出版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以上都是23、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的主要理论成果是(C)。

A、《反杜林论》B、《自然辩证法》C、《资本论》D、《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4、下面对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崇高的社会理想C、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中立的政治立场25、马克思恩格斯于(B)创立了第一国际。

精选文库A、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B、 19世纪60年代中期C、 19世纪70年代中期D、 19世纪90年代前半期2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方法不包括(C)。

A、听课B、读原著C、读原著注释D、结合原理思考并解决问题27、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提出了(B)的战略思想。

A、工农武装割据B、持久战C、三个世界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28、清代哲学被称为(C)。

A、玄学B、理学C、朴学D、佛学29、司马谈认为先秦诸子百家共有6家显学,其中不包括(D)。

A、道家B、名家C、墨家D、纵横家30、被称为经学的是(B)时期的哲学。

A、先秦B、两汉C、魏晋D、隋唐31、(C)最早把“哲学”一词引入中国。

A、西周精选文库B、黄宗羲C、黄宗宪D、顾炎武32、(C)是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关于中国哲学史的书。

A、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B、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C、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D、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33、下面不属于胡适和冯友兰分歧的是(D)。

A、诸子是否出于王官B、先秦是否有六家C、孔子和老子谁先谁后D、如何取材34、蔡元培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关于取材的评价是(A)。

A、证明的方法B、扼要的手段C、平等的眼光D、系统的研究35、phllia指的是(B)。

A、情爱B、友爱C、博爱D、情怀36、“哲学”在希腊语中的意义是(C)。

A、爱B、智慧C、爱智慧D、博爱37、“哲学是飘浮在空中的学科”体现了哲学的(C)。

A、深奥性B、不切实际精选文库C、相对生活来说的间接性D、平凡性38、哲学与具体科学通过(B)可以区别开来。

A、研究方法B、研究对象C、系统化D、理论化39、哲学中世界观的对象范围与层次分别是()和(D)。

A、宇宙、深层B、宇宙、世界本源C、整个世界、表面D、整个世界、最深层的本质40、哲学通过(A)把自己与实际生活沟通起来。

A、方法论B、世界观C、理论知识D、具体科学41、下面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哲学研究世界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部分世界的特殊规律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哲学指导具体科学D、具体科学依赖于哲学42、(C)处于人类知识阶梯的最高层次。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哲学D、思维43、哲学基本问题之所以成为基本问题,下面不是决定因素的是(D)A、哲学的研究对象B、人自身的存在及其特点C、人的认识和实际的本质精选文库D、人的主观意志4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如何解决困惑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性和系统性问题45、(C)第一次提出了“存在”的概念。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巴门尼德D、德谟克利特46、下面对本体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探讨世界本原问题B、在宗教上表现为追求彼岸世界C、在科学上表现为追求第一推动力D、康德是本体论哲学的代表人物47、(D)提出了火本原说。

A、泰勒斯B、德谟克利特C、亚里士多德D、赫拉克利特48、下面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表学说的是(C)。

A、五行说B、水本原说C、人是机器D、火本原说49、中国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唯物主义是(A)。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近代朴素唯物主义精选文库50、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b)。

A、都会走向“唯我论”B、都把精神看作是世界本原C、都把人对感觉的依赖看作是客观事物对感觉的依赖D、都把认识论转化为存在论51、下面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特点的是(d)。

A、把不依赖于人的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认为抽象的原则、概念不依赖于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C、与宗教唯心主义密切相关D、把“我”的感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52、下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学说的是(C)。

A、理在事先B、绝对理念说C、心外无物D、五行说53、下面属于康德不可知论观点的是(b)。

A、感觉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B、人的认识只能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是认识达不到的C、无物存在D、即使有物存在而又可知,这样的知识也无法传授给别人54、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观点属于(B)。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可知论D、不可知论5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多样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高度抽象性56、(C)提出了物质的定义。

精选文库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费尔巴哈57、辩证唯物主义的三观不包括(C)。

A、物质观B、运动观C、时空观D、认识观58、根据恩格斯的观点,物质的运动是(D)。

A、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的存在方式C、物质的一般的共性的东西D、以上都是59、“一个物体永远到不了目的地”体现了芝诺的(B)。

A、飞矢辩B、二分辩C、追龟辩D、运动场辩6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生”是什么意思?(C)A、孕育B、发展C、运动D、生长61、下面对唯心主义运动观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认为思维是运动的主体B、把运动理解为在和不在的统一C、强调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D、认为只有精神才是能动的62、化学运动的物质主体是(C)。

A、宏观的物体精选文库B、基本粒子和场C、原子离子、离子团等D、人的大脑63、具体物质形态具有()和(C)。

A、静止性、时空性B、稳定性、静止性C、时间性、空间性D、抽象性、时空行64、下面说法不属于形而上学不变论的是(C)。

A、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B、飞矢不动C、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的追龟辩65、把活着的人看成是静止的,体现了哪种静止的表现形式?(A)A、事物的性质比较稳定的状态B、事物在特定的条件下没有做特定状态的运动C、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相对稳定的状态D、相对于一定的参考体系没有做特定的运动66、空间的广延性和并存秩序简单来说就是指事物的(D)。

A、长度、宽度、高度B、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C、二维性D、体积、位置67、现开花再结果实体现了时间的(B)。

A、持续性B、顺序性C、间隔性D、一维性68、下面对时中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人的活动要遵循天时B、在空间中要有恰当的位置精选文库C、人的活动合时中会有好的结果D、体现了绝对的时空观69、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的体现有(C)。

A、年、月、日依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进行B、光年通过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来确定C、人类的很多战争由空间问题引起D、人类对宇宙和海洋的探索70、下面不能够体现时空相对性的是(B)。

A、非欧几何B、时空具有客观性C、狭义相对论D、同时的相对性理论71、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认为(C)。

A、时空具有绝对性B、绝对理念是不断运动变化的C、时间和空间是一种先天的认识形式D、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理念外化的产物72、下面关于时空的有限性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