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6四川版高考物理复习高考13题逐题特训(15份)第12题

合集下载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6题 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6题 含答案

第6题电场电路预测题型1 电场性质的理解1.(2015·安徽理综·15)由库仑定律可知,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其间距离为r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k错误!,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若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k的单位应为( )A.kg·A2·m3B.kg·A-2·m3·s-4C.kg·m2·C-2D.N·m2·A-2答案B解析由F=k错误!得k=错误!,则k的单位为:N·m2·C-2=kg·m·s -2·m2·(A·s)-2=kg·m3·A-2·s-4,故B正确.2。

(2015·海南单科·7)图1如图1所示,两电荷量分别为Q(Q>0)和-Q的点电荷对称地放置在x轴上原点O的两侧,a点位于x轴上O点与点电荷Q之间,b点位于y轴O点上方.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点电势为零,电场强度也为零B.正的试探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零,所受电场力方向向右C.将正的试探电荷从O点移到a点,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D.将同一正的试探电荷先后从O、b两点移到a点,后者电势能的变化较大答案BC解析因为等量异种电荷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的电场方向为平行于x轴指向负电荷,所以电场方向与中垂线方向垂直,故中垂线为等势线,因为中垂线延伸到无穷远处,所以中垂线的电势为零,故b点的电势为零,但是电场强度不为零,A错误;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电场方向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方向平行于x轴向右,在中点O处电势为零,O点左侧电势为正,右侧电势为负,又知道正电荷在正电势处电势能为正,故B正确;O点的电势低于a点的电势,电场力做负功,所以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C正确;O点和b点的电势相等,所以先后从O、b点移到a点,电场力做功相等,电势能变化相同,D 错误.3.(2015·安徽理综·20)图2已知均匀带电的无穷大平面在真空中激发电场的场强大小为错误!,其中σ为平面上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量,ε0为常量.如图2所示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正对面积为S,其间为真空,带电量为Q.不计边缘效应时,极板可看作无穷大导体板,则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和两极板间相互的静电引力大小分别为()A。

步步高2016版《考前三个月》高考物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五学案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分析

步步高2016版《考前三个月》高考物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五学案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分析

灵璧县黄湾中学学案学案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分析【考情分析】【考点预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有机地结合了力学知识和电学知识,能最大限度地考查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和功能关系分析等基本思维能力,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若只考查对带电粒子的功能关系分析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若考查电学知识与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时,以计算题的形式呈现.预计2014年仍可能以上述两种方式考查,复习中要注意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注意对粒子运动过程的分析等.考题1 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能量转化的考查例1 如图1所示,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上面放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施加外力F 将小球向下压至某位置时静止.现撤去F ,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重力、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 ,不计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 )图1A .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W 1C .小球的机械能增加W 1+m v 212D .小球的电势能增加W 2审题突破 ①重力做正功还是负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②弹力做正功还是负功?弹性势能如何变化?③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电势能如何变化?解析 撤去力F ,小球在重力、弹力、电场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弹性势能、电势能均减少,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加,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选项A 错误.小球向上运动,重力做负功W 1,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ΔE p =-W 1,选项B 正确.小球机械能的增加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W 2,即ΔE =W 2,选项C 错误.小球向上运动,电场力做正功,小球的电势能减少,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小球电势能的变化,所以电势能减少W 2,选项D词灵璧县黄湾中学学案错误.答案 B点拨提升1.带电物体在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做功将引起电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转化,带电物体的机械能不再守恒.2.要搞清几个功能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3.不论能量如何变化,其总是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突破练习1.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匀强电场平行于斜面向下,弹簧另一端固定,带电滑块在A点处于静止状态,滑块与斜面间绝缘.现给滑块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滑块最远能到达P点.在这过程中( )图2A.滑块的动能一定减小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增大C.滑块电势能的改变量一定小于重力与弹簧弹力做功的代数和D.滑块机械能的改变量等于电场力与弹簧弹力做功的代数和答案 AD解析 滑块处于静止状态时,受重力、电场力、弹簧弹力和斜面的支持力,合力为零.当向下运动时,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合力做负功,动能减小,A对;由于滑块的电性不知,电场力方向不知,弹簧在A点是伸长还是压缩不能确定,B错;由于只有重力、电场力和弹簧弹力做功,A、P两点速度又为零,故电场力做功即滑块电势能的改变量一定等于重力与弹簧弹力做功的代数和,C错;对滑块而言,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其机械能的改变量,D对.2.如图3所示,一正点电荷位于O点,光滑绝缘杆MN竖直固定在其右侧,O′点为杆上一点且与O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套在杆MN上,从杆上距O′点高为H的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A′(A′与A关于O′对称)过程中,加速度(a)、重力势能(E pG)、机械能(E)、电势能(E p电)随位置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取O′点为坐标原点且重力势能为零,向下为正方向,无限远处电势为零)( )灵璧县黄湾中学学案图3答案 BC 解析 小球从A 到A ′,所受合外力不是均匀变化,加速度也不是均匀变化,而重力势能是均匀变化的,A 错误,B 正确.小球从A 到O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从O ′到A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机械能增加,C 正确.但电势能不是均匀变化的,D 错误.3. 如图4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P 点正上方O 点固定了一电荷量为+Q 的正点电荷,在水平面上的N 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负检验电荷,该检验电荷经过P 点时速度为v ,图中θ=60°,规定电场中P 点的电势为零,则在+Q 形成的电场中( )图4A .N 点电势高于P 点电势B .N 点电势为-m v 22q C .P 点电场强度大小是N 点的4倍D .检验电荷在N 点具有的电势能为-m v 212答案 BC解析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由正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可知N 点电势低于P 点电势,A错误;负电荷由N 至P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的减小等于动能的增加,又负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为0,故负电荷在N 点的电势能为m v 2,N 点电势为-,B 正确,D 错误;由12m v 22q 班〈三灵璧县黄湾中学学案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 =k 可知P 点电场强度大小是N 点的4倍,C 正确.本题选B 、C.Qr 2考题2 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偏转的考查例2 如图5所示,直流电源的路端电压U =182 V .金属板AB 、CD 、EF 、GH 相互平行、彼此靠近.它们分别和变阻器上的触点a 、b 、c 、d 连接.变阻器上ab 、bc 、cd 段电阻之比为1∶2∶3.孔O 1正对B 和E ,孔O 2正对D 和G .边缘F 、H 正对.一个电子以初速度v 0=4×106 m/s 沿AB 方向从A 点进入电场,恰好穿过孔O 1和O 2后,从H 点离开电场.金属板间的距离L 1=2 cm ,L 2=4 cm ,L 3=6 cm.电子质量m =9.1×10-31 kg ,电荷量q =1.6×10-19 C.正对两极板间可视为匀强电场,不计电子重力,求:图5(1)各正对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2)电子离开H 点时的动能;(3)四块金属板的总长度(AB +CD +EF +GH ).审题突破 ①由ab 、bc 、cd 各段电阻比确定三对极板间电压比,从而确定电场强度关系.②粒子从A 到H ,分析电场力做功情况,利用动能定理确定末动能.③四块金属板的总长度为粒子水平位移的2倍,利用平抛运动知识分析.解析 (1)三对正对极板间电压之比U 1∶U 2∶U 3=R ab ∶R bc ∶R cd =1∶2∶3,板间距离之比L 1∶L 2∶L 3=1∶2∶3,根据E =知,Ud 三个电场场强相等:E ==1 516.67 N/CUL 1+L 2+L 3(2)根据动能定理:qU =m v 2-m v 121220电子离开H 点时的动能:E k =m v +qU =3.64×10-17 J 1220(3)由于三对极板间场强相等,则电子在竖直方向所受电场力不变,加速度恒定,可知电子做类平抛运动竖直方向L 1+L 2+L 3=t 212qEm 水平方向x =v 0t习灵璧县黄湾中学学案消去t解得x=0.12 m.即金属板的总长AB+CD+EF+GH=2x=0.24 m.答案 (1)1 516.67 N/C (2)3.64×10-17 J (3)0.24 m思维提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的解题思路1.首先分析粒子的运动规律,区分是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问题还是偏转运动问题.2.对于直线运动问题,可根据对粒子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从以下两个途径进行处理:①如果是带电粒子受恒定电场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找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粒子的速度、位移等.②如果是非匀强电场中的直线运动,一般利用动能定理研究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运动的位移等.3.对于曲线运动问题,一般是类平抛运动模型,通常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通过对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借助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寻找两个分运动,再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解.在不涉及速度方向时,用动能定理比较方便,即:根据电场力对带电粒子所做的功引起带电粒子能量的变化,利用动能定理研究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运动的位移等.此方法也适用于非匀强电场.4.当带电粒子从一个电场区域进入另一个电场区域时,要注意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的变化及两区域电场交界处的有关联的物理量,这些关联量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突破练习4.电荷量为q=1×10-4C的带正电的小物块置于绝缘水平面上,所在空间存在沿水平方向始终不变的电场,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如图6甲、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图6A.物块在4 s内的总位移x=6 mB.物块的质量m=0.5 kgC.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D.物块在4 s内电势能减少14 J灵璧县黄湾中学学案答案 ACD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物块前2 s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 s ~4 s 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 -t 图象所围面积可求得前2 s 位移x 1=2 m,2 s ~4 s 位移x 2=4 m ,总位移为x =6m ,A 正确.0~2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 1-μmg =ma ,①且a ==1 m/s 2,②ΔvΔt 2 s 后物块做匀速运动,有qE 2=μmg ③由题图甲知E 1=3×104 N/C 、E 2=2×104 N/C ,联立①②③可得m =1 kg ,μ==0.2,BqE 2mg 错误,C 正确.又因为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E p =W =E 1qx 1+E 2qx 2=14 J ,D 正确.5. 空间某区域内存在着电场,电场线在竖直平面上的分布如图7所示.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在该电场中运动,小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1,方向水平向右;运动至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2,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A 、B 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为h 、水平距离为s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7A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关系为E A <E B 、φA <φBB .如果v 2>v 1,则电场力一定做正功C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v -v )m2q 221D .小球从A 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m v -m v -mgh 1221221答案 D解析 由电场线的方向和疏密可知A 点电场强度小于B 点,但A 点电势高于B 点,A 错误.若v 2>v 1说明合外力对小球做正功,但电场力不一定做正功,B 错误.由于有重力做功,故A 、B 两点间电势差不是(v -v ),C 错误.小球从A 运动到B 点过程中由动能m2q 221定理得W 电+mgh =m v -m v ,所以W 电=m v -m v -mgh ,D 正确.122122112212216. 如图8所示,圆O 处在匀强电场中,场强方向与圆O 所在平面平行,带正电的微粒以学关2相同的初动能沿着各个方向从A 点进入圆形区域中,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从圆周上不同点离开圆形区域,其中从C 点离开圆形区域的带电微粒的动能最大,图中O 为圆心,AB 、CD 是圆的直径,∠AOD 是锐角,则( )图8A .从弧DB 射出的粒子动能都大于初动能B .从B 点离开的粒子动能最小C .从D 点离开的粒子动能小于初动能D .从弧ACB 内射出的粒子速率都不相同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从C 点离开圆形区域的动能最大,说明从A 到C 电场力做功最多,C 点等势线应与OC 垂直,即电场线应为DC 方向,如图所示.所以A 的等势线在DO 之间,所以若从D 点离开,其动能应减少,所以C 正确.由图可知DB 弧线中在A 点等势线与D 点等势线之间射出的粒子动能小于初动能,在A 点等势线与C 点等势线之间射出的粒子动能要大于初动能,A 错误.根据等势线性质,从B 点离开的粒子动能比初动能要大,所以B 错误.过B 做等势线,发现在ACB 弧中有个交点B ′,根据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可知,弧B ′B 内有速率相同的地方,D 错误.考题3 对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的考查例3 在金属板A 、B 间加上如图9乙所示的大小不变、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压,其周期为T .现有电子以平行于金属板的速度v 0从两板中央射入(如图甲所示).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的重力,求:图9(1)若电子从t =0时刻射入,在半个周期内恰好能从A 板的边缘飞出,则电子飞出时速度的大小为多少?(2)若电子从t =0时刻射入,恰能平行于金属板飞出,则金属板至少为多长?(3)若电子恰能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板飞出,电子应从哪一时刻射入?两板间距至少为多大?审题突破 ①电子的运动规律:水平方向不受电场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受电场力,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②若电子平行于金属板飞出时,其竖直速度必定为零.③若电子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板飞出,其竖直位移必定为零.解析 (1)由动能定理得:e ·=m v 2-m v U 02121220解得v =.v 20+eU 0m (2)t =0时刻射入的电子,在垂直于极板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向正极板方向偏转,半个周期后电场方向反向,则继续在该方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再经过半个周期,电场方向上的速度减到零,实际速度等于初速度v 0,平行于极板,以后继续重复这样的运动.要使电子恰能平行于金属板飞出,则在OO ′方向上至少运动一个周期,故极板长至少为L =v 0T .(3)若要使电子从极板中央平行于极板飞出,则电子在电场方向上应先加速、再减速,反向加速再减速,每段时间相同,一个周期后恰好回到OO ′线.可见应在t =+k ·(k =0,1,2,…)时射入.T 4T2极板间距离要求满足在加速、减速阶段电子不打到极板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 =.eU 0md 加速阶段运动的距离s =··()2≤12eU 0md T4d4可解得d ≥T eU 08m故两板间距至少为T eU 08m 答案 (1) (2)v 0Tv 20+eU 0m (3)+k ·(k =0,1,2,…) T T4T2eU 08m思维提升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试题的选择题中,也可能与磁场相结合,以计算题的形式呈现.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1)对于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直线运动,一般以加速、减速交替出现的多过程情况较多.解决的方法主要根据运动学或动力学规律分析清楚其中一个完整的过程,有时也可借助v -t 图象进行运动过程的分析,找出各个过程中的重要物理量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推理,从而寻找其运动规律再进行分段处理求解.(2)对于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曲线运动,解决的方法是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把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直线运动,再分别用直线运动的规律加以解决.突破练习7. 平行板间有如图10所示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压.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静止在平行板中央,从t =0时刻开始将其释放,运动过程无碰板情况.在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定性描述粒子运动的速度图象是( )图10答案 A解析 0~时间内粒子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做加速度恒定的匀T2T2减速直线运动,由对称性可知,在T 时速度减为零.此后周期性重复运动,故A 正确.8. (2011·安徽·20)如图11甲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 、B 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 处.若在t 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 板运动,时而向B 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 板上.则t 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联图11A .0<t 0<B.<t 0<T4T23T4C.<t 0<TD .T <t 0<3T 49T8答案 B 解析 <t 0<时,U AB <0,电场方向由B 板指向A 板.t 0到T 时刻,粒子向A 板做初速度T 23T4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刻电场反向,粒子向A 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相同时间速度减为零,再向B 板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匀减速到零,由于向A 板运动的时间长,所以粒子会时而向A 板运动,时而向B 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 板上.9. 如图12甲所示,在y =0和y =2 m 之间有沿着x 轴方向的匀强电场,MN 为电场区域的上边界,在x 轴方向范围足够大.电场强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取x 轴正方向为电场正方向,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粒子的比荷为=1.0×10-2 C/kg ,在t =0时刻以速qm 度v 0=5×102 m/s 从O 点沿y轴正方向进入电场区域,不计粒子重力.求:图12(1)粒子通过电场区域的时间;(2)粒子离开电场时的位置坐标;(3)粒子通过电场区域后沿x 方向的速度大小.答案 (1)4×10-3 s (2)(-2×10-5 m,2 m)(3)4×10-3 m/s解析 (1)因粒子初速度方向垂直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所以粒子通过电场区域的时间t ==4×10-3 syv 0(2)粒子沿x 轴负方向先加速后减速,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1==4 m/s 2,减速时的E 1qm 加速度大小为a 2==2 m/s 2由运动学规律得E 2qm x 方向上的位移为育,灵璧县黄湾中学学案x =a 1()2+a 1()2-a 2()2=2×10-5 m12T2T212T2因此粒子离开电场时的位置坐标为(-2×10-5 m,2 m)(3)粒子通过电场区域后沿x 方向的速度为v x =a 1-a 2=4×10-3 m/sT2T2例4 (2013·四川·10)(17分)在如图13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 和带正电的物体B 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的M 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 =5 N/m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 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 与A 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 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 =5×104 N/C 、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0.1 kg 和m B =0.2 kg ,B 所带电荷量q =+4×10-6C.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B 电量不变.取g =10m/s 2,sin 37°=0.6,cos 37°=0.8.图13(1)求B 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2)现对A 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 ,使A 以加速度a =0.6m/s 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从M 到N 的过程中,B 的电势能增加了ΔE p =0.06 J .已知DN 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A 到达N 点时拉力F 的瞬时功率.审题突破 ①平衡状态下,分别分析A 和B 的受力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求解.②分析B 的运动情况,求B 通过的位移和B 的末速度.③在A 加速运动过程中,分析A 的受力情况,对其列动力学方程,求拉力F .解析 (1)F 作用之前,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设B 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f 0,A 、B 间绳中张力为T 0,有对A :T 0=m A g sin θ①对B :T 0=qE +f 0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f 0=0.4 N③(2)物体A 从M 点到N 点的过程中,A 、B 两物体的位移均为s ,A 、B 间绳子张力为T ,有qEs =ΔE p④T -μm B g -qE =m B a⑤设A 在N 点时速度为v ,受弹簧拉力为F 弹,弹簧的伸长量为Δx ,有v 2=2as ⑥F 弹=k ·Δx ⑦F +m A g sin θ-F 弹sin θ-T =m A a ⑧由几何关系知Δx =⑨s (1-cos θ)sin θ设拉力F 在N 点时的瞬时功率为P ,有P =F v⑩联立④~⑩式,代入数据解得P =0.528 W ⑪答案 (1)0.4 N (2)0.528 W 评分细则 本题第(1)问6分,①②③式各2分,考生出现以下情况时不扣分:a .把①式写成T 0-m A g sin θ=0.b .把②式写成T 0-qE -f 0=0.c .①②两式分别写成T 1=m A g sin θ,T 2=qE +f 0,并且写出T 1=T 2.若考生把①式写成T 0=mg sin θ,扣2分.本题第(2)问共11分,⑤⑧⑪式各2分,④⑥⑦⑨⑩式各1分.考生出现以下情况,酌情扣分:a .把⑤式写成T =μm B g +qE +m B a .b .把⑧式写成F +m A g sin θ-F 弹sin θ=T +m A a .c .绳子的拉力表示符号没有与第(1)问中的表示符号区分开.知识专题练 训练9一、单项选择题1. 有一静电场,其电势随x 坐标的改变而改变,变化的图线如图1所示.若将一带负电粒子(重力不计)从坐标原点O 由静止释放,电场中P 、Q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 mm 、4 m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粒子将沿x 轴正方向一直向前运动B .粒子在P 点与Q 点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粒子经过P 点与Q 点时,动能相等D .粒子经过P 点与Q 点时,电场力做功的功率相等答案 C解析 0~2 mm 内,粒子加速,2 mm ~6 mm 内减速,6 mm ~10 mm 内反向加速,10mm ~12 mm 内减速,A 错误.P 、Q 两点电场强度不等,电场力不等,B 错误.由动能定理得粒子经过P 点与Q 点时动能相等,由于P 、Q 两点电场力不等,所以电场力做功的功率不相等,C 正确,D 错误.2.如图2所示,A 、B 两导体板平行放置,在t =0时将电子从A 板附近由静止释放(电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分别在A 、B 两极板间加四种电压,它们的U AB -t 图线如下列选项所示.其中可能使电子到不了B 板的是( )图2答案 B 解析 在A 选项所加电压下,电子将一直向B 板加速;在C 选项所加电压下,电子是先加速再减速至0,再加速再减速至0,一直向B 板运动;D 选项和C 选项一样,只不过电子的加速度发生变化;只有在B 选项所加电压下,电子先向B 板加速再减速,再向A 板加速再减速至初始位置,且速度变为0,如此在A 、B 间运动.3.如图3所示,六面体真空盒置于水平面上,它的ABCD 面与EFGH 面为金属板,其他面为绝缘材料.ABCD 面带正电,EFGH 面带负电.从小孔P 沿水平方向以相同速率射入三个质量相同的带正电液滴a 、b 、c ,最后分别落在1、2、3三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三个液滴在真空盒中都做平抛运动B .三个液滴的运动时间不一定相同灵璧县黄湾中学学案C.三个液滴落到底板时的速率相同D.液滴c所带电荷量最多答案 D解析 三个液滴具有水平速度,但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水平方向的电场力作用,不是平抛运动,选项A错误;在竖直方向上三个液滴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又相同,故运动时间必相同,选项B错误;在相同的运动时间内,液滴c水平位移最大,说明它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最大,它受到的电场力最大,电荷量也最大,选项D正确;因为重力做功相同,而电场力对液滴c做功最多,它落到底板时的速率最大,选项C错误.4.如图4所示,带有正电荷量Q的细铜圆环竖直固定放置,一带正电荷量q的粒子从很远处沿水平轴线飞来并到达圆心O(不计粒子的重力).关于粒子的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粒子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粒子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粒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C解析 带正电为Q的圆环圆心O处的场强为0,在无穷远处场强为0.粒子从很远处沿水平轴线到圆心O,场强E先增大,后减小,故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先增后减,其加速度先增后减,C项正确.沿水平轴线的场强方向是从O指向无穷远处,故带正电q的粒子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一直做减速运动,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一直增大;由能量守恒得,粒子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故A、B、D项均错误.5.如图5所示,在真空区域Ⅰ、Ⅱ中存在两个匀强电场,其电场线方向竖直向下,在区域Ⅰ中有一个带负电的粒子沿电场线以速度v0匀速下落,并进入区域Ⅱ(电场范围足够大).能描述粒子在这两个电场中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以v0方向为正方向)( )图5灵璧县黄湾中学学案答案 C解析 在区域Ⅰ中,mg=E1q;在区域Ⅱ中,mg<E2q,合力向上,粒子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0后,再反向加速,再次回到区域Ⅰ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灵璧县黄湾中学学案6. 如图6所示,空间虚线框内有匀强电场,AA ′、BB ′、CC ′是该电场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1 cm ,其中BB ′为零电势能面.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沿AA ′方向以初速度v 0自图中的P 点进入电场,刚好从C ′点离开电场.已知PA ′=2 cm ,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A .该粒子在P 点时的电势能是2m v 20B .该粒子到达C ′点时的速度是v 02C .该粒子到达C ′点时的电势能是m v 20D .该粒子通过等势面BB ′时的动能是1.5m v 20答案 D解析 由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类平抛运动的规律,0.02=v 0t,0.02=at 2,设P 点电势为12φ,则AA ′、CC ′两个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等于2φ,该电场的电场强度E =2φ/0.02=100φ,a =qE /m =100qφ/m ,联立解得该粒子在P 点时的电势能是qφ=m v ,20选项A 错误;该粒子到达C ′点时的电势能是q (-φ)=-m v ,选项C 错误;由动能和电20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可得:m v +m v =-m v +m v 2,解得该粒子到达C ′点时的速度2012202012是v =v 0,选项B 错误;由动能和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可得:m v +m v =E k +0,该粒5201220子通过等势面BB ′时的动能是E k =1.5m v ,选项D 正确.207. 如图7所示,粗糙绝缘的水平面附近存在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电场,其中某一区域的电场线与x 轴平行,在x 轴上的电势φ与坐标x 的关系用图中曲线表示,图中斜虚线为该曲线过点(0.15,3)的切线.现有一质量为0.20 kg ,电荷量为+2.0×10-8 C 的滑块P (可视为质点),从x =0.10 m 处由静止释放,其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保差记作四局。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1题 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1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满分练第1题物理思想方法物体平衡及力学图像预测题型1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库仑在研究真空中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间引力的大小C.伽利略在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采用了理想实验法D.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判断电流周围磁场方向的方法——安培定则答案A解析库仑研究真空中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A选项正确;牛顿无法计算出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因为他不知道引力常量G的值,B项错误;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非理想实验法,C项错误;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D项错误.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法拉第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D.麦克斯韦最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答案C解析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最早通过油滴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元电荷e的数值,故A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故B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故C正确;法拉第最早提出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故D正确.3.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应用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B.“总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假设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答案ABD解析C选项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错误.4.有关物理学研究问题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C.用比值法来描述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其表达式为a=FmD.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答案B解析伽利略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他的“理想斜面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它是实践和思维的结晶.故A错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故B 正确;a=错误!中a取决于力的大小,不属于比值定义法,加速度定义式a=错误!,故C错误;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法,而不是归纳法.故D错误.5.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牛顿等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选项中符合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的是()A.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B.两匹马拉车比一匹马拉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力越大则速度就越大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D.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答案A解析人在跳起时保持离开车厢的速度向前匀速运动,车厢加速前进,两者会出现位移差,车厢的位移大,将会落在起跳点的后方,所以A项正确;物体受力大说明物体的加速度大,力与加速度无直接关系,根据速度公式v=at,如果时间相等,加速度大则末速度大,所以B项错误;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t=错误!,下落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C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的物体逐渐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所以D项错误.6.物理学中研究问题有多种方法,有关研究问题的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在伽利略之前的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辩性的论战决定谁是谁非,是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B.伽利略斜面实验是将可靠的事实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D.在公式I=错误!中电压U和电流I具有因果关系、公式E=n错误!中ΔΦ和E具有因果关系,同理在a=错误!中Δv和a具有因果关系答案D解析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与磁通量变化的多少无关;加速度是由合力产生的,与速度变化量无关.7.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研究方法,说法正确的是()A.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微元法D.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场强E=错误!,电容C=错误!,加速度a=错误!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答案A解析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故A 正确;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B错误;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故C错误;场强E=错误!,电容C=错误!是采用比值法定义,而加速度a=错误!不是采用比值法定义,因为a与F成正比,与m成反比,不符合比值法定义的共性.故D 错误.8.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论证说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C.法拉第最早引入了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D。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等效模拟卷一 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等效模拟卷一 含答案

等值模拟卷等值模拟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和不选的得0分)1.分别让一物体以以下两种情景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一是物体以速度v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t,二是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一最大速度值v m后,立即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速度恰好减为零,所用时间仍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 m只能为2v,与a1、a2无关B.v 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C.a1、a2都必须是一定的D.a1、a2必须满足a1a2a1+a2=vt答案A解析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A、B两点时,有AB=vt,变速通过A、B两点时,设匀加速和匀减速两个阶段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相等,均为错误!,则有AB=错误!t1+错误!t2=错误!t=vt,解得v m=2v,与a1、a2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B错误;由t1=错误!,t2=v ma2得t=t1+t2=错误!+错误!,即得错误!=错误!,可见,a1、a2的取值是不确定的,C、D错误.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B.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衍射的应用C.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D.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常常镀一层透光的膜,从膜的前表面和玻璃表面反射的光相互减弱答案D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由于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发生色散现象形成彩色光谱.故A错误;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是利用光在光导纤维束中不停地发生全反射进行传递信息.故B错误;当光通过狭缝时,若缝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则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错误;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镀一层增透膜,从膜的前表面和玻璃表面反射的光出现叠加,光程差是半个波长,则相互减弱,从而增加透射能力,故D正确.3.如图1所示,一根水平张紧的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M、N、O、P、Q 5个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1 m,t=0时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并产生分别向左、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当O质点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时Q质点的刚开始振动,Q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图1A.O质点开始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B.N、P两质点振动方向始终相反C.该波的波速为1 m/sD.当M质点第一次达到负向最大位移时,O质点经过的路程为25 cm 答案D解析由题图乙可知,Q质点沿y轴正方向起振,故说明该波的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A错误;N、P两质点关于O点对称,两点的振动方向完全相同,故B错误;由题意可知,该波的周期为2 s,OP两点的距离为1 m,波传到P点用时0。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4题 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4题 含答案

第4题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预测题型1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2015·广东理综·20)在星球表面发射探测器,当发射速度为v 时,探测器可绕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到2v时,可摆脱星球引力束缚脱离该星球.已知地球、火星两星球的质量比约为10∶1,半径比约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探测器的质量越大,脱离星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B.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比在火星表面的大C.探测器分别脱离两星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相等D.探测器脱离星球的过程中,势能逐渐增大答案BD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错误!=m错误!,解得v=错误!,所以错误!v=2×错误!=错误!,所以探测器脱离星球的发射速度与探测器的质量无关,A错误;因为地球与火星的错误!不同,所以C错误;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F1=错误!,在火星表面受到的引力为F2=错误!,所以F1∶F2=错误!=5∶2,B正确;探测器脱离星球的过程中,引力做负功,引力势能逐渐增大,D正确.2.(2015·重庆理综·2)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1号”飞船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一些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A.0 B。

错误!C.错误!D.错误!答案B解析对飞船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错误!=mg′,解得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错误!,B项正确.3.(2015·福建理综·14)图1如图1,若两颗人造卫星a和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b到地心O的距离分别为r1、r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则() A.错误!=错误!B.v1v2=错误!C。

错误!=(错误!)2 D.错误!=(错误!)2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G错误!=m错误!,得v=错误!,所以错误!=错误!,故A 正确,B、C、D错误.4.已知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北极与赤道对地面的压力差为ΔN,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A.T=2π错误!B.T=2π错误!C.T=2π错误!D.T=2π错误!答案A解析在北极,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等于支持力,在赤道处有mg -N=ΔN=mR(错误!)2解得T=2π错误!,A正确.5.某星球直径为d,宇航员在该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若物体只受该星球引力作用,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A.错误!B.2v0错误!C。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8题 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8题 含答案

第8题电磁感应预测题型1 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如图1甲,已知开关闭合时灵敏电流计G指针向右偏,则当图乙中同一灵敏电流计G指针向左偏时,以下可能的原因是( )图1A.乙图中滑片P正向右加速运动B.乙图中滑片P正向左加速运动C.乙图中滑片P正向右减速运动D.乙图中滑片P正向左减速运动答案BD解析甲图中,开关闭合时,由楞次定律判断知,G表电流由正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右偏,乙图中指针向左偏,故电流为负接线柱流入,即电容器放电,电容器两端电压正在减小,故滑片向左滑动,可能向左加速运动,也可能向左减速运动,故B、D正确,A、C错误.2.如图2所示为地磁场磁感线分布示意图.一架民航飞机在赤道上空匀速飞行,机翼保持水平,由于遇到强气流作用使飞机竖直下坠,在地磁场的作用下,金属机翼上有电势差.设飞行员左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为φ1,右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为φ2,忽略磁偏角的影响,则( )图2A.若飞机从西往东飞,φ2比φ1高B.若飞机从东往西飞,φ2比φ1高C.若飞机从南往北飞,φ2比φ1高D.若飞机从北往南飞,φ2比φ1高答案C解析当飞机在赤道上空竖直下坠时,由于地磁场向北,若飞机从西往东或从东往西飞,机翼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动势,所以机翼两端不存在电势差,故A、B错误;若飞机从南往北飞,当竖直下坠时,由右手定则可判知,飞机的右方机翼末端电势比左方末端电势高,即φ2比φ1高,相反,若飞机从北往南飞,φ1比φ2高,故C 正确,D错误.3.如图3所示,竖直放置的螺线管与导线abcd构成回路,导线所围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变化的匀强磁场,螺线管下方水平桌面上有一导体圆环,导线abcd所围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下列哪一图线所表示的方式随时间变化时,导体圆环将受到向下的磁场作用力( )图3答案B解析由楞次定律的运动学描述“来拒去留”可知,要使圆环受到向下的磁场作用力,则螺线管中应产生增大的磁场,而螺线管中的磁场是由abcd区域内的磁场变化引起的,故abcd中的磁场变化率应越来越大,故只有B符合,A是减小的,C、D是不变的.4。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9题 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9题 含答案

第9题交变电流预测题型1 交变电流的分析与计算1.如图1甲所示是一台交流发电机构造示意图,产生交变电流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如图乙.发电机线圈电阻为1 Ω,外接电阻为4 Ω,则( )图1A.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25 HzB.电压表的示数为4 VC.在t=0.01 s时刻,电路中电流的瞬时值为1 AD.若线圈转速变为原来的2倍,耐压值为5 V的电容器与外接电阻并联而不会被烧坏答案AC解析由题图乙知,周期是0.04 s,频率为25 Hz,A正确.电压的有效值E=错误!V,电压表示数U=错误!E=2错误!V,B错误.由i=错误!得,i=1 A,C正确.由E m=NBSω得转速变为原来的2倍,电动势最大值也变为原来的2倍,U m=8 V,电容器会烧坏,D错误.2.如图2所示为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电阻r=1 Ω的单匝矩形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匀速转动,线圈的两端经集流环和电刷与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6 Ω,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距下端错误!处,定值电阻R1=2 Ω,其他电阻不计,线圈匀速转动的周期T=0。

02 s.闭合开关S,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线圈转动过程中理想电压表示数是5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错误!WB.0。

02 s时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瞬时值为零C.线圈产生的电动势e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e=6错误!sin 100πt V D.线圈从开始计时到错误!s的过程中,通过R1的电荷量为错误!C 答案D解析P位于滑动变阻器距下端错误!处,下部电阻为2 Ω,上部电阻为4 Ω,下部电阻与R1电阻并联后的电阻为1 Ω,回路中干路电流I=错误!=错误!A=1 A,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

5 A,消耗的功率P=I2R1=0.5 W,所以A项错误;图中线圈的位置是垂直中性面的位置,电动势的瞬时值此时最大,线圈匀速转动的周期T=0。

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第1部分专题12电学实验试题

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第1部分专题12电学实验试题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第1部分专题12 电学实验试题1.(2015·新课标全国Ⅰ·23)图1(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图1(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1 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 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 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以求出R1=________ Ω,R2=________ Ω.(2)现用一量程为3 mA、内阻为150 Ω的标准电流表对改装电表的3 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 mA、1.0 mA、1.5 mA、2.0 mA、2.5 mA、3.0 mA.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 Ω和1 000 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 Ω和3 000 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__ 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 Ω的滑动变阻器.(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内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________(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5·浙江理综·22)图2是小红同学在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实物连接图.图2图3(1)根据图2画出实验电路图;(2)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了两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中的①、②、③、④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6 A,电压表量程为3 V.所示读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两组数据得到的电阻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3.(2015·四川理综·8)用实验测一电池的内阻r和一待测电阻的阻值R x.已知电池的电动势约6 V,电池内阻和待测电阻阻值都为数十欧.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0~30 mA);电流表A2(量程0~100 mA);电压表V(量程0~6 V);滑动变阻器R1(阻值0~5 Ω);滑动变阻器R2(阻值0~300 Ω);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Ⅰ.设计如图4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图4Ⅱ.将R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逐次调小R的阻值,测出多组U和I的值,并记录.以U为纵轴,I为横轴,得到如图5所示的图线.图5Ⅲ.断开开关,将R x改接在B、C之间,A与B直接相连,其他部分保持不变.重复Ⅱ的步骤,得到另一条U-I图线,图线与横轴I的交点坐标为(I0,0),与纵轴U的交点坐标为(0,U0).回答下列问题:①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②由图5的图线,得电源内阻r=________Ω;③用I0、U0和r表示待测电阻的关系式R x=________,代入数值可得R x;④若电表为理想电表,R x接在B、C之间与接在A、B之间,滑动变阻器滑片都从最大阻值位置调到某同一位置,两种情况相比,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________,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1.题型特点电学实验是高考实验考查的重点,考查的实验有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等.2.命题趋势高考对电学实验的考查侧重于考查电路设计、实物图连接、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并且高考对电学实验的考查向着拓展实验、创新实验的方向发展.要求考生掌握常规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考题一多用电表的原理、使用及读数问题1.(2015·海南单科·11)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6(a)和(b)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cm,高度为________mm.图62.(2015·嘉兴市模拟)有一内阻未知(约20~60 kΩ)、量程(0~10 V)的直流电压表V. (1)某同学想通过一个多用表中的欧姆档,直接去测量上述电压表的内阻,该多用表刻度盘上读出电阻刻度中间值为30,欧姆档的选择开关拨至倍率________挡.先将红、黑表棒短接调零后,选用下列________(选填“A”或“B”)图方式连接.(2)在实验中,如图7所示,某同学读出欧姆表的读数为________ Ω,这时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 V.请你推导出欧姆表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 V.图73.(2015·合肥二质检)Ⅰ.图8为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请完成下列问题:(1)如果用直流“50 V”挡测量电压,指针位置如图8所示,读数为________ V.(2)图9甲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电池、一个可变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电池电动势E=1.5 V,选择开关在“×1”挡,把它的两表笔短接,旋转可变电阻R1的旋钮,当指针指向“0”时,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________ mA.(3)图乙是测量R x阻值时的电路,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此表仍能进行欧姆调零,按正确使用方法再测R x的值,其测量结果与原结果相比较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图丙是将表头G改装成两个倍率挡(如“×1”、“×10”)的欧姆表电路原理图,则当开关S合向________端(选填“a”或“b”)时,欧姆表是较大倍率挡.图8丙图9Ⅱ.某同学将量程为200 μA,内阻约为500 Ω的表头改装成量程为1 mA和10 mA的双量程电流表,设计电路如图10甲所示.定值电阻R1=500 Ω,R2=250 Ω,S为单刀双掷开关,A、B为接线柱.回下答下问题:(1)将开关S置于“1”挡时,量程为________ mA;(2)定值电阻的阻值R3=________ Ω.(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3)利用改装的电流表进行某次测量时,S置于“2”挡,表头指示如图乙所示,则所测量电流的值为________ mA.图101.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比较仪器 极性 量程选择 读数电流表 有正、负极的电表,电流由电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使指针指示超过满偏刻度的13的位置 3 V 和3 A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10;15 V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5;0.6 A 量程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2 电压表 欧姆表 使指针尽量指在表盘的中间位置左右 表盘读数乘以相应挡位的倍率2.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五步”法(1)机械调零.(2)选倍率,一般要选择比被测电阻的估计值低一个数量级的倍率,如估计值为200 Ω就应该选×10的倍率,使指针的偏转角度在13满偏到23满偏之间为测量的有效范围. (3)进行欧姆调零.(4)将红、黑表笔接在被测电阻的两端进行测量,将指针示数乘以倍率得到测量值.(5)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旋至OFF 或交流电压最高挡.考题二 伏安法测电阻4.(2015·广东理综·34(2))某实验小组研究两个未知元件X 和Y 的伏安特性,使用的器材包括电压表(内阻约为3 k Ω)、电流表(内阻约为1 Ω)、定值电阻等.图11①使用多用电表粗测元件X的电阻.选择“×1”欧姆挡测量,示数如图11a所示,读数为________Ω.据此应选择图中的 ________(填“b”或“c”)电路进行实验.②连接所选电路,闭合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左向右滑动,电流表的示数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依次记录电流及相应的电压;将元件X换成元件Y,重复实验.图12③图12a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线,由图可判断元件________(填“X”或“Y”)是非线性元件.④该小组还借助X和Y中的线性元件和阻值R=21 Ω的定值电阻,测量待测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阻r,电路如图b所示.闭合S1和S2,电压表读数为3.00 V;断开S2,读数为1.00 V,利用图12a可算得E=____________V,r=__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视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5.(2015·重庆理综·6(2))同学们测量某电阻丝的电阻R x,所用电流表的内阻与R x相当,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①若使用如图13所示电路图进行实验,要使得R x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电压表的a端应连接到电路的____点(选填“b”或“c”).图13②测得电阻丝的U-I图线如图14所示,则R x为__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4③实验中,随电压进一步增加电阻丝逐渐进入炽热状态,某同学发现对炽热电阻丝吹气,其阻值会变化.他们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在控制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10 V的条件下,得到电阻丝的电阻R x随风速v(用风速计测)的变化关系如图15甲所示.由图可知当风速增加时,R x 会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在风速增加过程中,为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为10 V,需要将滑动变阻器R W的滑片向________端调节(选填“M”或“N”).④为了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风速,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其中R为两只阻值相同的电阻,R x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一根置于气流中,另一根不受气流影响,为待接入的理想电压表.如果要求在测量中,风速从零开始增加,电压表的示数也从零开始增加,则电压表的“+”端和“-”端应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____点和____点(选填“a”、“b”、“c”、“d”).图151.电流表内、外接法的区分与选择 比较项目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路误差来源 电流表的分压 电压表的分流 测量结果 R 测=UI >R x ,偏大 R 测=UI <R x ,偏小适用条件 R x ≫R A (测大电阻) R V ≫R x (测小电阻) 比较项目 限流式接法 分压式接法 电路电压调节 的范围 R xR x +R 0E ~E 0~E电能损耗 节能 耗能2.控制电路的选择(1)从节能的角度考虑,优先选用限流式.(2)以下三种情况必须用分压式:①要求待测电路的U 、I 从0变化.②R 滑≪R x .③选用限流式,U x、I x过大(超过电流表量程,烧坏电表、电源或用电器等).考题三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6.(2015·江苏单科·10)小明利用如图16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图16(1)图16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U(V) 1.45 1.36 1.27 1.16 1.06I(A)0.120.200.280.360.44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7坐标纸上作出U-I图线.图17由图线求得: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5·盐城二模)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列器材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A.待测干电池两节,每节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内阻约几欧姆B.直流电压表V1、V2,量程均为3 V,内阻约为3 kΩC.定值电阻R0未知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R mE.导线和开关(1)根据如图18甲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在图乙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图18(2)实验之前,需要利用该电路图测出定值电阻R0,方法是先把滑动变阻器R调到最大阻值R m,再闭合开关,电压表V1和V2的读数分别为U10、U20,则R0=________(用U10、U20、R m表示).(3)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读出电压表V1和V2的多组数据U1、U2,描绘出U2-U1图象如图丙所示,图中直线斜率为k,与横轴的截距为a,则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E=________,总内阻r=________(用k、a、R0表示).1.电路的实物连接“三注意”(1)总的原则:先串后并,接线到柱,注意量程和正负.(2)对限流电路,只需用笔画线当做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伏安法”部分依次串联起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3)对分压电路,应该先把电源、开关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三部分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之中任选一个接头,比较该接头和滑动头的电势高低,根据伏安法部分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情况,将“伏安法”部分接入该两点间.(注意滑动变阻器应调到使“伏安法”部分所接两点间阻值最小处)2.数据处理的“两方法”(1)列表法:把被测物理量分类列表表示出来,表中对各物理量的排列习惯上是先记录原始数据,后计算结果.列表法可大体反映某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常用作其他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2)图象法:把实验测得的量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用图象直观地显示出来.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象.若是反比关系一般改画成正比图线,同时注意图象斜率、图象在坐标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实验的落脚点几乎都是图象,故备考时一定要将图象法处理数据作为重中之重.考题四电学创新拓展实验8.(2015·安阳二模)我校开展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活动.同学们现要测定电阻R x 的阻值(电阻值约为100 Ω)以及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内阻约为2 Ω),除此之外还备有如下器材:图19A.电压表V;量程为2 V、内阻较大B.电阻箱R1:总阻值为9 999.9 ΩC.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较准确地测定R x的电阻值、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王华同学选择如图19甲所示的电路.(2)王华同学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后,测定电阻R x时主要进行了两步实验.第1步:闭合S1和S3,断开S2,记录电压表示数U1;第2步:闭合S1和S2,断开S3,调节R1使电压表示数仍为U1,记录此时R1的阻值r2,则被测电阻R x的电阻值为________.(3)通过改变电路的总电阻,记录外电路的总电阻R 和对应情况下的电压表示数U ,画出1U 随1R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乙所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b 、斜率为k ,则电源电动势为________,内阻为________;从实验原理来看,实验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较,电动势________,内阻________(后两空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2015·山东理综·22)如图20甲所示的电路中,恒流源可为电路提供恒定电流I 0,R 为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某同学利用该电路研究滑动变阻器R L 消耗的电功率.改变R L 的阻值,记录多组电流、电压的数值,得到如图乙所示的U -I 关系图线.图20回答下列问题:(1)滑动触头向下移动时,电压表示数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2)I 0=________A.(3)R L 消耗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_W(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0.(2015·新课标全国Ⅱ·23)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 V ,内阻约为3 000 Ω),电阻箱R 0(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100 Ω,额定电流2 A),电源E (电动势6 V ,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1)如图21所示,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图21(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 V′,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 V相比,R V′________R V(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对于电学实验的创新,要注意以下问题(1)在解决设计型实验时,要注意条件的充分利用,如对于给定确切阻值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电压表可当作电流表使用,电流表也可当作电压表使用,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拓展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如伏伏法、安安法等.(2)对一些特殊电阻的测量,如电流表或电压表内阻的测量,电路设计有其特殊性,即首先要注意到其自身量程对电路的影响,其次要充分利用其“自报电流或自报电压”的功能,因此在测电压表内阻时无需另并联电压表,测电流表内阻时无需再串联电流表.2.解决电学设计型实验常用的方法(1)转换法: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可以(或易于)测量的物理量进行测量,然后再反求待测物理量的值,这种方法叫转换测量法(简称转换法).如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虽然无法直接测量电阻率,但可通过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并将金属接入电路测出其电阻,然后再计算出它的电阻率.(2)替代法:用一个标准的已知量替代被测量,通过调整标准量,使整个测量系统恢复到替代前的状态,则被测量等于标准量.(3)控制变量法: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要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不变,分别研究这个物理量与其他各物理量的关系,然后再归纳总结,如探究电阻的决定因素实验.专题综合练1.(2015·泰兴第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图22甲为20分度游标尺的部分示意图,其读数为________ mm;图乙为螺旋测微器的示意图,其读数为________ mm.图222.(2015·开封市二模)某同学用下列器材测量一电阻丝的电阻R x:电源E,适当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电流表有内阻,电压表内阻不是无限大),滑动变阻器R、R P,开关S1、S2,导线若干.他设计如图23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R x的值,并有效地消除了因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实验步骤如下:A.先闭合S1,断开S2,调节R和R P,使电流表示和电压表示数合理,记下两表示数为I1、U1;B.闭合S2,调节R P,记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为I2、U2.图23(1)请你帮他按电路图在实物图乙上连线;(2)指出上述步骤B 中错误的做法并进行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测量数据表示被测电阻R x 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3.(2015·吉林省实验中学二模)实际电压表内阻并不是无限大,可等效为理想电压表与较大的电阻的串联,测量一只量程已知的电压表的内阻,器材如下:①待测电压表(量程3 V ,内阻约3 k Ω待测)一只,②电流表(量程3 A ,内阻0.01 Ω)一只,③电池组(电动势约为3 V ,内阻不计),④滑动变阻器一个,⑤变阻箱(可以读出电阻值,0~9 999 Ω)一个,⑥开关和导线若干.某同学利用上面所给器材,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该同学设计了如图24甲、乙两个实验电路.为了更准确地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大小,你认为其中相对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电路.图24(2)用你选择的合理电路进行实验时,闭合开关S ,改变阻值,记录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电压表的读数U 和________(填上文字和符号).(3)用合理电路进行实验过程中,选择下面哪个作为坐标轴,能作出相应的直线图线________.A .U -IB .U -1I C.1U -R D .U -R(4)设直线图象的斜率为k 、截距为b ,请写出待测电压表内阻表达式R V =________.4.(2015·邢台四模)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 x 约为3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A .电压表V(量程3 V ,内阻约为3 k Ω)B .电流表A(量程0.6 A ,内阻约为1 Ω)C .滑动变阻器R (0~10 Ω,额定电流0.5 A)D .电源E (电动势为3 V ,内阻约为0.3 Ω)E .开关S ,导线若干图25(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图25中________(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2)现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径示数如图丙,则直径为________ mm.图丁为两电表的示数,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为________ Ω·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5.(2015·临汾四校二模)某同学利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R x的精确电阻(阻值恒定),进行了如下实验:图26(1)他先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测该未知电阻的阻值,将开关置于×1挡位,指针示数如图26甲所示,若想更准确一些,下面操作正确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A.将两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B.将两表笔短接进行机械调零C.将开关置于×1 k挡D.将开关置于×100挡E.将两表笔接未知电阻两端,待指针稳定后读数(2)然后用以下器材利用伏安法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电阻:A.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忽略B.电流表A1:量程0.3 A,内阻约为0.1 ΩC.电流表A2:量程3 mA,内阻约为10 ΩD.电压表V1:量程3 V,内阻约为3 kΩE.电压表V2:量程15 V,内阻约为50 kΩ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G.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 000 ΩH.开关S,导线若干①为较准确测量该电阻的阻值,要求各电表指针能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以上器材中电流表应选________(填“B”或“C”),电压表应选________(填“D”或“E”),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F”或“G”)②请在图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6.(2015·湖南省十三第二次联考)某同学利用如图27甲所示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电表内阻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小,均可以忽略不计.闭合开关S后,变阻器的滑片P由变阻器的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乙的U -I图象中的直线a、b所示.图27(1)用画线代表导线,将图28实物图中各元件按图甲连接成实验电路.图28(2)通过分析可知,其中图乙中图线________(填“a”或“b”)表示电压表V1示数随电流表A 示数变化关系.(3)根据U-I图象中坐标轴所标出的数据,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内阻r=________.(用图中给出的坐标值表示)7.(2015·福建理综·19)某学习小组探究一小电珠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大小,实验器材如图29甲所示,现已完成部分导线的连接.(1)实验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到右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按此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实物接线图中完成余下导线的连接;图29(2)某次测量,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3)该小组描绘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判断,将________只相同的小电珠并联后,直接与电动势为3 V、内阻为1 Ω的电源组成闭合回路,可使小电珠的总功率最大,其总功率的值约为________W(保留两位小数).答案精析专题12 电学实验 真题示例1.(1)15 35 (2)300 3 000 (3)c 见解析解析 (1)定值电阻和毫安表表头是并联关系,电压相等,电流和电阻成反比.若使用a 和b 两个接线柱,量程为3 mA ,则通过R 1、R 2的电流为2 mA ,则通过毫安表表头和R 1、R 2的电流比为1∶2,所以电阻比为2∶1,可得R 1+R 2=12R g =50 Ω;若使用a 和c 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 mA ,通过R 1的电流为9 mA ,电流比为1∶9,可得电阻比R g +R 2R 1=91,即R 1=19(R g+R 2),整理可得R 1=15 Ω,R 2=35 Ω.(2)根据电流表校准的刻度,可知电路中总阻值最大为1.50.000 5Ω=3 000 Ω,最小阻值为1.50.003Ω=500 Ω.若定值电阻R 0选择为1 000 Ω,则无法校准3.0 mA ,所以选用的定值电阻R 0的阻值应为300 Ω,由于最大阻值要达到3 000 Ω,所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3 000 Ω.(3)为准确地判断出哪个电阻损坏,d 点应和接线柱“c ”相连;若电流表无示数,则说明R 2断路,若电流表有示数,则说明R 1断路.2.(1)见解析图 (2)①0.10 A ②0.24 A ③2.00 V ④0.27 V8.3 Ω(8.3±0.1 Ω均可) 2.7 Ω(2.7±0.1 Ω均可)[如填为2.7 Ω(2.7±0.1 Ω均可) 8.3 Ω(8.3±0.1 Ω均可)也行]解析 (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需要测量电压范围大,变阻器用分压接法,小灯泡电阻比较小,电流表要外接,电路图如图所示.(2)电流表量程为0.6 A 时,最小刻度为0.02 A ,读数读到小数点后两位,所以①表示数为0.10 A ,②表示数为0.24 A ;电压表量程为3 V ,最小刻度为0.1 V ,应估读到0.01 V ,所以③表示数为2.00 V ,④表示数为0.27 V ,根据欧姆定律R 1=U 1I 1=2.000.24 Ω≈8.3 Ω,R 2=U 2I 2=0.270.10 Ω=2.7 Ω. 3.①A 2 R 2 ②25 ③U 0I 0-r ④相同 不同解析 ①因为电源电动势约为 6 V ,待测电阻以及电源的内阻都为数十欧,估算出电流为几十至几百毫安,因此电流表选择A 2;由于滑动变阻器为限流式接法,因此应选择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或者根据题图中(20 mA,5.5 V)来判断此时内阻分压约为0.5 V ,那么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此时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阻值和为几百欧姆,因此选R 2; ②电源内阻r =-k =25 Ω;③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U +I (R x +r ),可得函数图象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为-(R x +r ),而函数图象的斜率根据题意为-U 0I 0,因此有:-(R x +r )=-U 0I 0,因此答案为U 0I 0-r ;④由于电表为理想电表,因此待测电阻无论放在B 、C 间还是A 、B 间,对总电阻没有影响,因此在滑动变阻器变化范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相同.由于待测部分的电阻阻值变化,因此会影响待测部分的分压,因此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会不同.考题一 多用电表的原理、使用及读数问题 1.1.220 6.860解析 游标卡尺读数为d =12 mm +4×120 mm =12.20 mm =1.220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h =6.5 mm +36.0×0.01 mm=6.860 mm 2.(1)×1 k A (2)40 k Ω 5.0 8.75解析 (1)当欧姆表的指针指在中间位置附近时,测量值较为准确,根据读数为:示数×倍率=读数知,选择×1 k 的挡较好;欧姆表的正极插孔与内部电源的负极相连,与电压表构成一闭合回路,电流从负极流出,进入电压表的正极,所以选择A 图正确;(2)欧姆表的读数为:40 Ω×1 k=40 k Ω;电压表的读数为:5.0 V ,欧姆表的内阻等于中值电阻为:r =30 k Ω,根据闭合欧姆定律有:E =Ir +U = 5.040×1 000×30×1 000 V+5.0 V =8.75 V.3.Ⅰ(1)23.0 (2)100 (3)变大 (4)b Ⅱ(1)10 (2)27.8 (3)0.68解析 Ⅰ(1)电压表读数为23.0 V ;(2)选择开关在“×1”挡时,欧姆表的内阻为15 Ω,此时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I =E R 内=1.5 V15 Ω=0.1 A =100 mA ;(3)当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时,若测量某一电阻时,通过回路的电流减小,指针偏向左,则欧姆表的读数变大;(4)将G 改装成两种倍率(如“×1”、“×10”)的欧姆表,开关合向b 端时,欧姆表的中值电阻大,倍率大,这时的欧姆表是较大倍率挡.Ⅱ(1)将开关S 置于“1”挡时,定值电阻R 3能分较大的电流,所以量程应为10 mA ;(2)当开。

2022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13题 Word版含答案

2022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13题 Word版含答案

第13题 电学综合计算题猜想题型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图11.如图1所示,在倾角θ=37°的绝缘斜面所在空间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E =4.0×103 N /C ,在斜面底端有一与斜面垂直的绝缘弹性挡板.质量m =0.20 kg 的带电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头下滑,滑到斜面底端以与挡板相碰前的速率返回.已知斜面的高度h =0.24 m ,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滑块带电荷量q =-5.0×10-4 C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0,cos 37°=0.80.求: (1)滑块从斜面最高点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s 和系统产生的热量Q . 答案 (1)2.4 m/s (2)1 m 0.96 J解析 (1)滑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 =μ(mg +qE )cos 37°=0.96 N 设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 , 依据动能定理得(mg +qE )h -f h sin 37°=12m v 2解得v =2.4 m/s(2)滑块最终将静止在斜面底端.因此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削减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mg +qE )h =fs解得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s =1 m Q =fs =0.96 J2.如图2所示,ABCD 为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管道,其中AB 部分是半径为R 的14圆弧形管道,BCD 部分是固定的水平管道,两部分管道恰好相切于B .水平面内的M 、N 、B 三点连接构成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MN 连线过C 点且垂直于BCD .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分别固定在M 、N 两点,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现把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小球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由管道的A 处静止释放,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2(1)小球运动到B 处时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2)小球运动到C 处时的速度大小;(3)小球运动到圆弧最低点B 处时,小球对管道压力的大小. 答案 (1)k QqL2 (2)2gR (3)9m 2g 2+(k QqL2)2解析 (1)设小球在圆弧形管道最低点B 处分别受到+Q 和-Q 的库仑力分别为F 1和F 2. 则F 1=F 2=k QqL2①小球运动到B 处时受到的电场力为F 1和F 2的合力F ,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 =2F 1cos 60°②联立①②得:F =k qQL2③(2)管道所在的竖直平面是+Q 和-Q 形成的合电场的一个等势面,小球在管道中运动时,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和管道对它的弹力都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有: mgR =12m v 2C -0④解得v C =2gR ⑤(3)设在B 点管道对小球沿竖直方向的压力为N By ,在竖直方向对小球应用牛顿其次定律得: N By -mg =m v 2BR ⑥v B =v C ⑦联立⑤⑥⑦解得N By =3mg ⑧设在B 点管道对小球在水平方向的压力为N Bx ,则:N Bx =F =k qQL 2⑨圆弧形管道最低点B 处对小球的压力大小为N B =N 2Bx +N 2By =9m 2g 2+(k QqL2)2⑩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对圆弧管道最低点B 的压力大小为N B ′=N B = 9m 2g 2+(k QqL2)2猜想题型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如图1所示,在一个圆形区域内,两个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分布在以直径A 2A 4为边界的两个半圆形区域Ⅰ、Ⅱ中,A 2A 4与A 1A 3的夹角为60°.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Ⅰ区的边缘点A 1处沿与A 1A 3成30°角的方向射入磁场,随后该粒子以垂直于A 2A 4的方向经过圆心O 进入Ⅱ区,最终再从A 4处射出磁场.已知该粒子从射入到射出磁场所用的时间为t ,求:图1(1)画出粒子在磁场Ⅰ和Ⅱ中的运动轨迹; (2)粒子在磁场Ⅰ和Ⅱ中的轨道半径R 1和R 2比值; (3)Ⅰ区和Ⅱ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忽视粒子重力). 答案 (1)轨迹见解析图 (2)2∶1 (3)5πm 6qt 5πm3qt解析 (1)画出粒子在磁场Ⅰ和Ⅱ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2)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 ,已知粒子带正电,故它在磁场中先顺时针做圆周运动,再逆时针做圆周运动,最终从A 4点射出,用B 1、B 2、R 1、R 2、T 1、T 2分别表示在磁场Ⅰ区、Ⅱ区的磁感应强度、轨道半径和周期(没有设符号的,在图中标记也可以)设圆形区域的半径为r ,如图所示,已知带电粒子过圆心且垂直A 2A 4进入Ⅱ区磁场,连接A 1A 2,△A 1OA 2为等边三角形,A 2为带电粒子在Ⅰ区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圆心,其半径R 1=A 1A 2=OA 2=r在Ⅱ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 2=r2即R 1∶R 2=2∶1. (3)q v B 1=m v 2R 1①q v B 2=m v 2R 2②T 1=2πR 1v =2πm qB 1③T 2=2πR 2v =2πm qB 2④圆心角∠A 1A 2O =60°,带电粒子在Ⅰ区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1=16T 1,在Ⅱ区磁场中运动时间为t 2=12T 2,带电粒子从射入到射出磁场所用的总时间t =t 1+t 2 由以上各式可得:B 1=5πm 6qt ,B 2=5πm 3qt.2.如图2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形FGH 区域内存在着垂直纸面对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三点坐标分别为F (-3L,5L )、G (-3L ,-3L )、H (5L ,-3L ).坐标原点O 处有一体积可忽视的粒子放射装置,能够连续不断地在该平面内向各个方向均匀放射速度大小相等的带正电的同种粒子,单位时间内放射粒子数目稳定.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粒子的重力.图2(1)速率在什么范围内全部粒子均不行能射出该三角形区域? (2)假如粒子的放射速率为2qBLm,设在时间t 内粒子源放射粒子的总个数为N ,在FH 边上安装一个可以吸取粒子的挡板,那么该时间段内能够打在挡板FH 上的粒子有多少?并求出挡板上被粒子打中的长度. 答案 (1)v 0≤2qBL 2m (2)N2(2+6)L 解析 (1)如图所示,以OM 为直径的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刚好不飞离磁场,可以保证全部粒子均不能射出三角形区域.依据几何关系,OM =2r 0=2L 依据牛顿其次定律q v 0B =m v 20r 0可得满足v 0≤2qBL2m的粒子均不行能射出该三角形区域. (2)当粒子速率v =2qBLm时,可求得其做圆周运动半径r =2L 如图所示,当粒子的入射速度方向沿OM 的反方向时,运动轨迹与FH 相切于J 点;当粒子的入射速度方向沿OM 时,运动轨迹与FH 相切于I 点,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入射粒子均可打在挡板FH 上,共计N2.挡板上被粒子打中的长度为图中IK 之间的距离,其中IM =r =2L , OK =2r =22L , MK =OK 2-OM 2=6L挡板上被粒子打中的长度IK =(2+6)L 猜想题型3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如图1甲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电场强度E =40 N /C ,在y 轴左侧平面内有足够大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 1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15π s 后磁场消逝,选定磁场垂直纸面对里为正方向.在y 轴右侧平面内还有方向垂直纸面对外的恒定的匀强磁场,分布在一个半径为r =0.3 m 的圆形区域(图中未画出)且圆的左侧与y 轴相切,磁感应强度B 2=0.8 T ,t =0时刻,一质量m =8×10-4 kg 、电荷量q =+2×10-4 C 的微粒从x 轴上x P =-0.8 m 处的P 点以速度v =0.12 m/s 向x 轴正方向入射.(g 取10 m/s 2)图1(1)求微粒在其次象限运动过程中离x 轴、y 轴的最大距离;(2)若微粒穿过y 轴右侧圆形磁场时,速度方向的偏转角最大,求此圆形磁场的圆心坐标(x ,y ). 答案 (1)离y 轴的最大距离s =3.3 m ,离x 轴的最大距离s ′=2.4 m (2)(0.30,2.25) 解析 (1)由于微粒射入电磁场后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分别为 F 电=Eq =8×10-3 NG =mg =8×10-3 NF 电=G ,所以微粒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牛顿其次定律有:q v B 1=m v 2R 1所以R 1=m vB 1q =0.6 mT =2πm B 1q=10π s从图乙可知在0~5π s 内微粒做匀速圆周运动,在5π s ~10π s 内微粒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位移为:x 1=v T2=0.6π m在10π s ~15π s 时,微粒又做匀速圆周运动,15π s 以后向右匀速运动,之后穿过y 轴. 所以,离y 轴的最大距离s =0.8 m +x 1+R 1=1.4 m +0.6π m ≈3.3 m , 离x 轴的最大距离s ′=2R 1×2=4R 1=2.4 m.(2)如图,微粒穿过圆形磁场要求偏转角最大,入射点A 与出射点B 的连线必需为磁场圆的直径.由牛顿其次定律,有:q v B 2=m v 2R 2所以R 2=m vB 2q =0.6 m =2r所以最大偏转角v =60°所以圆心坐标x =0.30 my =s ′-r cos 60°=2.4 m -0.3 m ×12=2.25 m ,即磁场的圆心坐标为(0.30,2.25).2.(2021·衡水模拟)如图2所示,有一平行板电容器左边缘在y 轴上,下极板与x 轴重合,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 .一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带电粒子,从O 点与x 轴成θ角斜向上射入极板间,粒子经过K 板边缘a 点平行于x 轴飞出电容器,马上进入一磁感应强度为B 的圆形磁场(未画出),随后从c 点垂直穿过x 轴离开磁场.已知粒子在O 点的初速度大小为v =3E B ,∠acO =45°,cos θ=33,磁场方向垂直于坐标平面对外,磁场与电容器不重合,带电粒子重力不计,试求:图2(1)K 极板所带电荷的电性; (2)粒子经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 (3)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 答案 (1)K 板带正电 (2)E B (3)πm 2E 2q 2B4解析 (1)粒子由a 到c ,向下偏转,依据左手定则推断,可知粒子带正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斜抛运动,依据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可知电场力垂直于两极板向下,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电场方向相同,故电场方向垂直于两极板向下,K 板带正电,L 板带负电.(2)粒子由O 到a 做类斜抛运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匀减速运动,到达a 点平行于x 轴飞出电容器,即竖直方向分速度减为零,a 点速度为初速度的水平重量,出电场后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始终不变,故粒子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与a 点速度大小相等. 由上可知粒子经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c =v a =v cos θ=3E cos θB =EB .(3)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a 、c 为两个切点.洛伦兹力供应向心力,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可知: q v c B =m v 2cR可得轨迹半径R =m v c qB =mEqB2粒子飞出电容器马上进入圆形磁场且磁场与电容器不重合,圆形磁场必与电容器右边界ab 切于a 点,还需保证c 点也在磁场中,当圆形磁场与bc 切于c 点时磁场面积最小,此时磁场半径与轨迹半径相等. 磁场最小面积S =πR 2=πm 2E 2q 2B 4. 猜想题型4 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1.如图1所示,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ab 、cd 平行放置且与水平面成θ=30°角固定,间距为L =0.5 m ,电阻可忽视不计.阻值为R 0的定值电阻与电阻箱并联接在两金属导轨的上端.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 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现将一质量为m 、电阻可以忽视的金属棒MN 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头释放,金属棒下滑过程中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转变电阻箱的阻值R ,可测得金属棒的最大速度v m ,经多次测量得到1v m -1R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图1(1)试求出金属棒的质量m 和定值电阻R 0的阻值;(2)当电阻箱阻值R =2 Ω时,金属棒的加速度为a =2.0 m/s 2,求此时金属棒的速度. 答案 (1)0.025 kg 2 Ω (2)0.3 m/s 解析 (1)金属棒以速度v m 下滑时, 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 =BL v m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I R ·R 0R +R 0当金属棒以最大速度v m 下滑时,依据平衡条件有:BIL =mg sin θ由1v m -1R 图像可知:B 2L 2mg sin θ=2 B 2L 2mg sin θ·1R 0=1解得:m =0.025 kg ,R 0=2 Ω (2)设此时金属棒下滑的速度为v ,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 ′=I ′R ·R 0R +R 0=BL v当金属棒下滑的加速度为2.0 m/s 2时,依据牛顿其次定律有: mg sin θ-BI ′L =ma 联立解得:v =0.3 m/s2.如图2所示,MN 和PQ 是竖直放置相距1 m 的平滑金属导轨(导轨足够长,电阻不计),其上方连有R 1=9 Ω的电阻和两块水平放置相距d =20 cm 的平行金属板A 、C ,金属板长1 m ,将整个装置放置在图示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B =1 T ,现使电阻R 2=1 Ω的金属棒ab 与导轨MN 、PQ 接触,并由静止释放,当其下落h =10 m 时恰能匀速运动(运动中ab 棒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且与导轨接触良好).此时,将一质量m 1=0.45 g 、带电荷量q =1.0×10-4 C 的微粒放置在A 、C 金属板的正中心,恰好静止(g =10 m/s 2).求:图2(1)微粒带何种电荷,ab 棒的质量m 2是多少?(2)金属棒自静止释放到刚好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电路中释放多少热量?(3)若使微粒突然获得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 0,但运动过程中不能遇到金属板,对初速度v 0有何要求?该微粒发生大小为2Bq m 1v 0的位移时,需多长时间? 答案 (1)0.1 kg (2)5 J (3)t =(14+12n )·9π(n =0,1,2…)解析 (1)微粒带正电;因微粒静止,Eq =m 1g 又E =U d 得Ud q =m 1g ,解得U =9 V依据欧姆定律得:U =IR 1,解得I =1 A因棒能匀速运动,有:BIL 1=m 2g 把数据代入上各式得m 2=0.1 kg(2)释放多少热量等于损失的机械能,为: ΔE =m 2gh -12m 2v 2v =I (R 1+R 2)BL 1代入数据解得ΔE =5 J(3)带电微粒在正交的电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半径不大于d 2,有:m 1v 0qB ≤d 2,解得v 0≤145 m/s发生该位移的时间为t =T4微粒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2πm 1qB解得t =9π4s微粒每转一周,都有两次同样大小的位移,所以微粒发生大小为2Bq m 1v 0的位移时,需要的时间为t =(14+12n )·9π(n =0,1,2…)。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2题 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2题 含答案

第2题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预测题型1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1.四川在2008年和2013年近五年的时间里,分别在汶川县和芦山县发生了两次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波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B.地震波中的纵波比横波传播快,利用它们传播的时间差可以提前预警C.地震波与电磁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D.地震波可以比真空的光速传播快答案D解析地震波属于机械波,是能量传输的一种形式,故A说法正确.地震时会发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得比较慢,而且破坏性更大,可以在接收到纵波时提前做出准备,达到预警的目的,故B说法正确.所有的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故C说法正确.自然界中光速最快,机械波不可能超过光速,故D说法错误.2.如图2所示,图甲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

25 s时的波形图.已知c位置的质点比a位置的质点晚0.5 s起振,则图乙所示的振动图像对应的质点可能位于()图2A.a<x〈b B.b〈x〈cC.c〈x<d D.d〈x<e答案D解析由题图甲知,t=0时刻质点处于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振动.由题意可知c位置的质点比a位置的晚0。

5 s起振,则知该波的周期为T=1 s,波的传播方向为向右,则t=1.25 s=1错误!T,作出1 s的波形图像,即t=0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虚线),则位于平衡位置上方且振动方向向上的质点位于Oa间和de间,即有O〈x〈a或d〈x 〈e,故D正确.3.一条弹性绳沿x轴方向放置,绳的左端点在原点O处.用手握住绳的左端点使其沿y轴方向做周期为1.0 s的简谐运动,于是在绳上形成一列简谐波.当波传到x=1。

0 m处的M点时的波形如图3所示.则()图3A.该列波的波速为1 m/sB.再经过2.25 s,波传到x=4。

5处的N点C.当绳的左端点O运动的路程为0.88 m时,N点运动的路程为16 cmD.该波与周期为2。

0 s的简谐波相遇时可能发生干涉现象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波长为2 m,则波速为:v=错误!=错误!m/s=2 m/s,故A错误;波传到4.5 m的时间为t=错误!s=1.75 s,故B错误;左端O运动路程为0。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12题 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12题 含答案

三、计算题规范练第12题力学综合计算题预测题型1 运动学规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1.如图1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倾角θ=37°,两物块A、B的质量m A=1 kg,m B=4 kg.两物块之间的轻绳长L=0.5 m,轻绳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12 N,对B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A、B由静止开始一起向上运动,力F逐渐增大,g取10 m/s2(sin 37°=0。

6,cos 37°=0。

8).图1(1)某一时刻轻绳被拉断,求此时外力F的大小;(2)若轻绳拉断瞬间A、B的速度为3 m/s,绳断后保持外力F不变,求当A运动到其能到达的最高点时,A、B之间的距离.答案(1)60 N (2)2。

375 m解析(1)整体:F-(m A+m B)g sin θ=(m A+m B)aA物体:T-m A g sin θ=m A a解得:F=60 N.(2)设沿斜面向上为正,A物体:-m A g sin θ=m A a A因v0=3 m/s故A物体到最高点所需时间t=0.5 s此过程A物体的位移为x A=错误!A t=错误!t=0。

75 mB物体:F-m B g sin θ=m B a Bx B=v0t+错误!a B t2两者间距为x B-x A+L=2。

375 m。

2.(2015·聊城二模)如图2所示,质量M=8。

0 kg,长L=2。

0 m 的木板静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0.5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0=3。

0 m/s从木板的左端冲上木板.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图2(1)若木板固定,滑块将从木板的右端滑出,求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t和滑出时的速度v;(2)若水平地面光滑,且木板不固定,在小滑块冲上木板的同时,对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如果要使滑块不从木板右端掉下,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假定滑块与木板之间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答案(1)1。

[整理]步步高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训练3.

[整理]步步高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训练3.

训练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图1中所示的图线1、2分别为甲、乙两辆汽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刹车距离x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曲线,已知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据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甲车的刹车性能好B.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C.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甲车先停下来,甲车的刹车性能好D.甲车的刹车距离x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能好2.如图2所示,物块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沙的小桶C通过细线牵引A、B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加速运动,设A、B间的摩擦力为F f1,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F f2,若增大C桶内沙的质量,而A、B仍一起向右运动,则摩擦力F f1和F f2的变化情况是()图2A.F f1、F f2都变大B.F f1、F f2都不变C.F f1不变,F f2变大D.F f1变大,F f2不变3.如图3所示,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B.木炭包将相对于传送带向右运动C.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4.如图4(a)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b)所示(g=10 m/s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4A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 N/cmC .物体的质量为3 kg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二、多项选择题5.如图5所示,小车内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一轻弹簧与小车和物块相连,处于压缩状态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形变量为x ,物块和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运动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A .若μmg 小于kx ,则车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左B .若μmg 小于kx ,则车的加速度a 最小值为kx -μmg m,且车只能向左加速运动 C .若μmg 大于kx ,则车的加速度方向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D .若μmg 大于kx ,则加速度最大值为kx +μmg m ,加速度的最小值为μmg -kx m6.如图6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 0匀速运动,通过传送带把静止于其左端A 处 的工件运送到右端B 处.已知A 、B 之间的距离为L ,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常数,工件经过时间t 0从A 处运动到B 处,则下列关于工件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的是( )图67.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弹簧对运动员的弹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7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结合图象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7A.该运动员质量为45 kgB.运动员达到最大加速度时对蹦床的压力为2 150 NC.运动员离开蹦床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2 mD.在4.2~4.8 s内,该运动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8.如图8所示,一名消防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 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向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 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 s,g取10 m/s2,那么该消防队员()图8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三、简答题9.如图9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小物块和轨道系统,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物块质量m =1 kg,轨道长度l=2 m,物块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拉力F1=8 N、F2=4 N同时拉两个物块,分别作用一段距离后撤去,使两物块都能从静止出发,运动到轨道另一端时恰好停止.(g=10 m/s2)求:图9(1)在F1作用下的小物块加速度a1多大?(2)在F1作用下的小物块位移x多大?(3)从两物块运动时开始计时直到都停止,除了物块在轨道两端速度都为零之外,另有某时刻t两物块速度相同,则t为多少?10.如图10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h=1.8 m的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M=2 kg、由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A,其右段长度l1=0.2 m且表面光滑,左段表面粗糙.在A最右端放有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其质量m=1 kg.B与A左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二者均静止,现对A施加F=20 N水平向右的恒力,待B脱离A(A尚未露出平台)后,将A取走.B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x=1.2 m.(取g=10 m/s2)求:图10(1)B离开平台时的速度v B;(2)B从开始运动到刚脱离A时,B运动的时间t B和位移x B;(3)A左段的长度l2.11.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11甲所示装置探究物块在方向始终平行于斜面、大小为F=8 N的力作用下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木板OA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已知物块的质量m=1 kg,通过DIS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图线.假定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试问:甲乙图11(1)图乙中图线与θ轴交点坐标分别为θ1和θ2,木板处于该两个角度时物块所受摩擦力指向何方?(2)如果木板长L=3 m,倾角为30°,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15,物块在F的作用下由O点开始运动,为保证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F最多作用多长时间?答案1.B2.D3.D4.D5.AC6.CD7.ABC8.BC 9.(1)6 m/s2(2)0.5 m(3)0.816 s10.(1)2 m/s(2)0.5 s0.5 m(3)1.5 m11.(1)沿斜面向下沿斜面向上(2)1.5 s。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5题 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高考13题逐题特训 第5题 含答案

第5题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预测题型1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如图1所示,台秤上放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有一个金属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现将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比较在金属球浸入水中前、后的情况()图1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的示数不变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的示数增加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的示数增大,且减少的示数等于增加的示数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台秤的示数减小,且增加的示数等于减少的示数答案C解析当金属球浸入水中后,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在水对球有向上的浮力的同时,金属球对水有向下的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使得台秤的示数增大,且弹簧测力计减少的示数等于台秤增加的示数,选项C 正确.2.如图2甲所示,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则()图2A.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小B.t0时刻,物体速度增加到最大值C.在0到t0时间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在0到t0时间内,力F大小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由题图乙可知,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方向不变,所以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最大,所以t0时刻,物体速度增加到最大值,故B 正确;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物体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根据F-f=ma,可知,a减小,f不变,所以F减小,故D错误.3.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1 kg的木块A,A的左右两侧通过轻绳与轻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另一端都通过定滑轮,挂着两个质量均为0。

3 kg的钩码,滑轮摩擦不计,两钩码间用轻绳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用剪刀将右侧钩码间绳子剪断,在剪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10 m/s2)( )图3A.左侧两钩码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方向竖直向下B.右侧上方钩码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方向竖直向上C.物块A的加速度为零D.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方向水平向右答案C解析用剪刀将右侧钩码间绳子剪断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所以左侧两钩码受力平衡,加速度为零,右侧上方钩码所受的合力大小为3 N,方向向上,加速度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上,故A、B错误;开始时,A水平方向受两个弹簧的弹力作用,受力平衡,剪断右侧钩码间轻绳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A仍然受力平衡,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D错误.4.如图4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物体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放置在一箱子C内,箱子质量为m,整体悬挂处于静止状态.当剪断细绳的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图4A.物体A的加速度等于gB.物体B的加速度大于gC.物体C的加速度等于gD.物体B和C之间的弹力为零答案BD解析物体A受重力和支持力,在细绳剪断瞬间仍受力平衡,所以a =0,故A错误;B、C物体相对静止,将B、C看作一个整体,受重力和弹簧的压力,弹簧的压力等于A物体的重力,故整体的加速度为:a=错误!=错误!g;故B正确,C错误;根据B项分析知B与C 之间弹力为零,故D正确.5.如图5所示,长为L的轻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将绳水平拉直,让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当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0°时,小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图5A.错误!mgB.错误!mgC.错误!mg D.(1+错误!)mg答案B解析当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0°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L cos α=错误!mv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得小球沿绳子方向的合力即向心力为:F=m错误!=2mg cos α,小球受的合力为:F合=错误!=错误! mg,故选B.6.如图6所示,小车上有一个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一端系一重球,另一端系在弹簧秤上,弹簧秤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A.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压力变大B.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压力变小C.弹簧秤读数不变,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大D.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答案D解析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加速前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即整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地面的支持力,向右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没有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仍为零,即重力等于地面的支持力,所以变化前后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变,对小球受力分析,加速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加速后,小球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即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水平向右,拉力增大,弹簧秤的示数增大,故D 正确.7.如图7所示,斜劈A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木桩B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K把物体与木桩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质量为m的物体和人在弹簧K的作用下沿斜劈表面向下运动,此时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若剪断弹簧,物体和人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B.若剪断弹簧,物体和人仍向下运动,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C.若人从物体m离开,物体m仍向下运动,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可能向右D.若剪断弹簧同时人从物体m离开,物体m向下运动,A可能不再受到地面摩擦力答案A解析剪断弹簧前,对斜面分析,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物体m对斜面体的力(物体m对斜面体的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合力),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根据平衡条件,物体m对斜面体的力向右下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斜面对物体m的力向左上方;若剪断弹簧,物体m和人整体还要受重力,故合力偏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是沿斜面向下,故A正确;若剪断弹簧,物体和人仍向下运动,故物体和人整体对斜面体的力不变,故斜面体受力情况不变,故地面摩擦力依然向左,故B错误;若人从物体m离开,由于惯性,物体m仍向下运动;动摩擦因数是不变的,故物体m对斜面体压力和滑动摩擦力正比例减小,故压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合力依然向右下方,故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依然向左,故C错误;若剪断弹簧同时人从物体m离开,由于惯性,物体m仍向下运动;动摩擦因数是不变的,故物体m对斜面体压力和滑动摩擦力正比例减小,故压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合力依然向右下方,故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依然向左,故D错误.预测题型2 多过程问题和连接体问题1.(2015·新课标全国Ⅱ·21)图1如图1,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2gh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答案BD解析滑块b的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也为零,所以轻杆对b先做正功,后做负功,选项A错误;以滑块a、b及轻杆整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当a刚落地时,b的速度为零,则mgh=错误!mv错误!+0,即v a=错误!,选项B正确;a、b的先后受力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a的受力图可知,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先小于g后大于g,选项C错误;当a落地前b的加速度为零(即轻杆对b的作用力为零)时,b的机械能最大,a的机械能最小,这时b受重力、支持力,且F N b=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选项D正确.2.如图2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物块B 置于斜面上,已知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 θ,B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块A相连,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的质量分别为m、M。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专题13 电学实验 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四川版)二轮文档:专题13 电学实验 含答案

1.(2015·新课标全国Ⅰ·23)图1(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图1(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1 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 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 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以求出R1=________ Ω,R2=________ Ω。

(2)现用一量程为3 mA、内阻为150 Ω的标准电流表对改装电表的3 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 mA、1.0 mA、1.5 mA、2。

0 mA、2.5 mA、3.0 mA.电池的电动势为1。

5 V,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 Ω和1 000 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 Ω和3 000 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____ 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 Ω的滑动变阻器.(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内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________(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5 35 (2)300 3 000 (3)c见解析解析(1)定值电阻和毫安表表头是并联关系,电压相等,电流和电阻成反比.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量程为3 mA,则通过R1、R2的电流为2 mA,则通过毫安表表头和R1、R2的电流比为1∶2,所以电阻比为2∶1,可得R1+R2=错误!R g=50 Ω;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 mA,通过R1的电流为9 mA,电流比为1∶9,可得电阻比错误!=错误!,即R1=错误!(R g+R2),整理可得R1=15 Ω,R2=35 Ω.(2)根据电流表校准的刻度,可知电路中总阻值最大为错误!Ω=3 000 Ω,最小阻值为错误!Ω=500 Ω.若定值电阻R0选择为1 000 Ω,则无法校准3.0 mA,所以选用的定值电阻R0的阻值应为300 Ω,由于最大阻值要达到3 000 Ω,所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3 000 Ω.(3)为准确地判断出哪个电阻损坏,d点应和接线柱“c”相连;若电流表无示数,则说明R2断路,若电流表有示数,则说明R1断路.2.(2015·浙江理综·22)图2是小红同学在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实物连接图.图2图3(1)根据图2画出实验电路图;(2)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了两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中的①、②、③、④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

步步高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课标)配套题库:12-3光的折射 全反射

步步高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课标)配套题库:12-3光的折射 全反射

第3课时 光的折射 全反射考纲解读 1.理解折射率的概念,掌握光的折射定律.2.掌握全反射的条件,会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1.[折射定律的应用]观察者看见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下列关于太阳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上 B .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 C .太阳恰位于地平线 D .大气密度不知,无法判断 答案 B解析 太阳光由地球大气层外的真空射入大气层时要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观察者认为光线来自它的反向延长线.这样使得太阳的实际位置比观察者看见的太阳位置偏低.2.[折射定律与折射率的理解和应用]如图1所示,光线以入射角θ1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图1(1)当入射角θ1=45°时,求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θ. (2)当入射角θ1为何值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θ=90°? 答案 (1)105° (2)arctan 2解析 (1)设折射角为θ2,由折射定律sin θ1sin θ2=n 得sin θ2=sin θ1n =sin 45°2=12,所以,θ2=30°.因为θ1′=θ1=45°,所以θ=180°-45°-30°=105°.(2)因为θ1′+θ2=90°,所以,sin θ2=sin (90°-θ1′)=cos θ1′=cos θ1由折射定律得tan θ1=2,θ1=arctan 2.3.[全反射问题分析]很多公园的水池底都装有彩灯,当一束由红、蓝两色光组成的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关于光在水面可能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答案 C解析红光、蓝光都要发生反射,红光的折射率较小,所以蓝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红光小,蓝光发生全反射时,红光不一定发生,故只有C正确.4.[光的色散现象分析]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随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A+Bλ2+Cλ4,其中A、B、C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2所示,则()图2A.屏上c处是紫光B.屏上d处是红光C.屏上b处是紫光D.屏上a处是红光答案 D解析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折射程度最小,所以a为红光,而紫光折射率最大,所以d为紫光.1.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3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图3(2)表达式:sin θ1sin θ2=n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折射率(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式:n =sin θ1sin θ2.(3)计算公式:n =cv ,因为v <c ,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4)当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3.全反射现象(1)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4.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 表示,sin C =1n .5.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2)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①白光为复色光;②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 ③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速越慢. (4)棱镜①含义:截面是三角形的玻璃仪器,可以使光发生色散,白光的色散表明各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②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复色光发生色散.考点一 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2.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关系,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 3.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4.公式n =sin θ1sin θ2中,不论是光从真空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真空,θ1总是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θ2总是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例1 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4所示,底面AOB 镀银,O 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 点入射,经过AB 面反射后从N 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 点的入射角为30°,∠MOA =60°,∠NOB =30°.求:图4(1)光线在M 点的折射角; (2)透明物体的折射率.解析 (1)如图所示,透明物体内部的光路为折线MPN ,Q 、 M 点相对于底面EF 对称,Q 、P 和N 三点共线.设在M 点处,光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OMQ =α,∠PNF =β.根据题意有 α=30°①由几何关系得,∠PNO =∠PQO =r ,于是 β+r =60° ② 且α+r =β③ 由①②③式得r =15°④(2)根据折射率公式有sin i=n sin r ⑤由④⑤式得n=6+22≈1.932.答案(1)15°(2)6+22或1.932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一般方法 (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 (3)利用折射定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突破训练1 如图5所示,在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周的柱状玻璃体OPQ ,OP =OQ =R ,一束单色光垂直OP 面射入玻璃体,在OP 面上的入射点为A ,OA =R2,此单色光通过玻璃体后沿BD 方向射出,且与x 轴交于D 点,OD =3R ,求该玻璃的折射率.图5答案3解析 作光路图如图所示.在PQ 面上的入射角sin θ1=OA OB =12,θ1=30°由几何关系可得θ2=60° 折射率n =sin θ2sin θ1= 3考点二 全反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1.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2.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了. 例2 如图6所示,光屏PQ 的上方有一半圆形玻璃砖,其直径AB 与水平面成30°角.图6(1)若让一束单色光沿半径方向竖直向下射向圆心O ,由AB 面折射后射出,当光点落在光屏上时,绕O 点逆时针旋转调整入射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该角多大时,光在光屏PQ 上的落点距O ′点最远?(已知玻璃砖对该光的折射率为n =2)(2)若让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竖直向下射向圆心O ,经玻璃砖后射到光屏上形成完整彩色光带,则光带的最右侧是什么颜色的光?若使光线绕圆心O 逆时针转动,什么颜色的光最先消失?解析 (1)如图,刚好发生全反射时,落点距O ′最远sin C =1n解得C =45°入射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C -30°=15°(2)由于介质时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位于光带的最右侧.若使光线绕圆心O 逆时针转动,入射角增大,由于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紫光最先消失. 答案 (1)15° (2)紫光 紫光解答全反射类问题的技巧解答全反射类问题时,要抓住发生全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利用好光路图中的临界光线,准确地判断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是解题的关键,且在作光路图时尽量与实际相符,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分析.突破训练2 为测量一块等腰直角三棱镜ABD 的折射率,用一束激光沿平行于BD 边的方向射向直角边AB 边,如图7所示.激光束进入棱镜后射到另一直角边AD 边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的折射率为多少?图7答案62解析 作出法线如图所示n =sin 45°sin r ,n =1sin C ,C +r =90°即sin 45°cos C =1sin C解得tan C =2,sin C =63,n =62. 考点三 光路控制问题分析 1.玻璃砖对光路的控制两平面平行的玻璃砖,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且光线发生了侧移,如图8所示.图8 图92.三棱镜对光路的控制(1)光密三棱镜:光线两次折射均向底面偏折,偏折角为δ,如图9所示. (2)光疏三棱镜:光线两次折射均向顶角偏折. (3)全反射棱镜(等腰直角棱镜),如图10所示.图10特别提醒 不同颜色的光的频率不同,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折射率、光速也不同,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也不同.例3 “B 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如图11是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sin θ1sin θ2=v 1v 2(式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 1、v 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 2=0.9v 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 ,入射角是i ,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 为()图11A.9d sin i2100-81sin 2 iB.d 81-100sin 2 i 10sin iC.d 81-100sin 2 i 20sin iD.d 100-81sin 2 i 18sin i解析 如图所示,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sin i sinθ=n 1n 2=v 1v 2由几何关系知sin θ=d 2(d 2)2+h 2 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h =d100-81sin 2i18sin i,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突破训练3 已知直角等腰三棱镜对入射光的折射率大于2,则下列选项中光路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于底边从一直角边入射,入射角为45°,折射角小于45°,如果光线直接入射到另一直角边,根据几何关系,入射角大于45°,光线在另一直角边发生全反射,不可能平行于底边射出,A 错误;如果入射光线垂直于一直角边入射,在底边的入射角为45°,直角等腰三棱镜对入射光的折射率大于2,由临界角公式可知,此三棱镜对光的全反射的临界角小于45°,因此光在三棱镜中入射到底边时发生全反射,B错误;如果入射光线平行于底边从一直角边入射,入射角为45°,折射角小于45°,如果光线入射到底边,根据几何关系,光线在底边上的入射角大于45°,光线发生全反射入射到另一直角边,根据对称性和光路可逆,出射光线仍然与底边平行,C正确;D 图中的光线从一直角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因此D错误.51.平行板玻璃砖模型的分析平行玻璃砖不改变光线的方向,只是使光线发生侧移,由于玻璃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不同色光经玻璃砖后的侧移量也不同.例4如图12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图12A.红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蓝光大B.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C.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D.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审题与关联解析由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较大,可知A选项正确.由偏折程度可知B选项正确.对于C、D二选项,我们应首先明白,除了题设给出的两个三棱镜外,二者之间又形成一个物理模型——平行玻璃砖(不改变光的方向,只使光线发生侧移).中间平行部分只是使光发生了侧移.略去侧移因素,整体来看,仍是一块平行玻璃板,AB∥BA.所以出射光线仍平行.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可知光线Pc在P点的折射角与光线ea在a点的入射角相等,据光路可逆,则过a点的出射光线与过P点的入射光线平行.由此,D选项正确.答案 ABD突破训练4 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1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A .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B .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C .单色光1垂直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垂直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 .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答案 AD解析 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全反射现象、光速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由题图知单色光1在界面折射时的偏折程度大,则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因此单色光1的频率大于单色光2的频率,那么单色光1的波长就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A 项对;由n =cv 知,折射率大的单色光1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小,当单色光1、2垂直射入玻璃时,二者通过玻璃板的路程相等,此时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大于单色光2的,B 、C 项都错;由sin C =1n及玻璃对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知,D 项对.高考题组1.(2013·福建理综·14)一束由红、紫两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三棱镜.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分离成两束单色光的是( )答案 B解析 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向它的横截面的底边偏折,故C 、D 选项错误;同一介质对频率越高的光的折射率越大,所以复色光经玻璃折射后,光路应分开,故A 选项错误.紫光的频率比红光的大,故经玻璃三棱镜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红光的,故B 选项正确. 2.(2013·天津理综·8)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14,O 点为圆心,OO ′为直径MN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 紧靠玻璃砖右侧且垂直于MN .由A 、B 两种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O 点,入射光线与OO ′夹角θ较小时,光屏NQ 区域出现两个光斑,逐渐增大θ角,当θ=α时,光屏NQ 区域A 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角,当θ=β时,光屏NQ 区域B 光的光斑消失,则( )图14A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大 B .A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C .α<θ<β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D .β<θ<π2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答案 AD解析 当入射角θ逐渐增大时,A 光斑先消失,说明玻璃对A 光的 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n A >n B ),所以f A >f B ,v A <v B ,选项A 正确,B 错误.当A 光、B 光都发生全反射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 斑,选项C 错误,D 正确.3.(2013·全国新课标Ⅱ·34(2))如图15,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A =30°,∠B =60°.一束平行于AC 边的光线自AB 边的P 点射入三棱镜,在 AC 边发生反射后从BC 边的M 点射出,若光线在P 点的入射角和在M 点的折射角相 等.图15(i)求三棱镜的折射率.(ii)在三棱镜的AC边是否有光线透出,写出分析过程.(不考虑多次反射)答案见解析解析(ⅰ)光路图如图所示,图中N点为光线在AC边发生反射的入射点.设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在M点的入射角为r′、折射角依题意也为i,由几何关系知i=60°①由折射定律有sin i=n sin r ②n sin r′=sin i ③由②③式得r=r′④OO′为过M点的法线,∠C为直角,OO′∥AC.由几何关系有∠MNC=r′⑤由反射定律可知∠PNA=∠MNC ⑥联立④⑤⑥式得∠PNA=r ⑦由几何关系得r=30°⑧联立①②⑧式得n=3⑨(ⅱ)设在N点的入射角为i′,由几何关系得i′=60°⑩此三棱镜的全反射临界角满足n sin C=1 ⑪由⑨⑩⑪式得i′>C此光线在N点发生全反射,三棱镜的AC边没有光线透出.4.(2013·山东理综·37(2))如图16所示,ABCD是一直角梯形棱镜的横截面,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由O点垂直AD边射入.已知棱镜的折射率n=2,AB=BC=8 cm,OA=2 cm,∠OAB=60°.图16①求光第一次射出棱镜时,出射光的方向. ②第一次的出射点距C ________cm. 答案 ①见解析 ②433解析 ①设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 ,由折射定律得 sin C =1n代入数据得C =45°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AB 边和BC 边的入射角均为 60°,均发生全反射.设光线在CD 边的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由 几何关系得α=30°,小于临界角,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是在CD 边的E 点,由折射定律得n =sin βsin α代入数据得β=45° ②CE =BC 2tan 30°=43 3 cm模拟题组5.如图17,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包层”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其中心部分是内芯,内芯以外的部分为包层,光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7A .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B .内芯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C .不同频率的可见光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相同D .若紫光以如图所示角度入射时,恰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改用红光以同样角度入射时,也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答案 A解析 光导纤维是依据全反射原理工作的,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选项A 正确,B 错误;不同频率的可见光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不同,选项C 错误;若紫光以如图所示角度入射,恰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改用红光以同样角度入射,由于红光临界角大于紫光,所以不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选项D 错误.6.半径为R 的玻璃圆柱体,截面如图18所示,圆心为O ,在同一截面内,两束相互垂直的同种单色光射向圆柱面的A 、B 两点,其中一束沿AO 方向,∠AOB =30°,若玻璃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n = 3.图18(1)试作出两束光从射入到第一次射出的光路图,并求出各光线射出时的折射角;(当光线射向柱面时,如有折射光线则不考虑反射光线)(2)求两束光经圆柱体后第一次射出的光线的交点(或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与A 点的距离. 答案 (1)光路图见解析 0° 60° (2)(3-1)R解析 (1)过A 点的光线不偏折,折射角为0°.设过B 的光线折 射角为θ,则n =sin 60°sin θ=3,故θ=30°经C 点发生折射,入射角为30°,同理折射角为60° 光路图如图所示.(2)由几何关系可知,DO =3CO =3R ,故DA =(3-1)R .(限时:30分钟)►题组1 光的折射现象与光的色散1.如图1所示是一观察太阳光谱的简易装置,一加满清水的碗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将平面镜M 斜放入水中,调整其倾斜角度,使太阳光经水面折射再经水中平面镜反射,最后由水面折射回空气射到室内白墙上,即可观察到太阳光谱的七色光带.逐渐增大平面镜的倾斜角度,各色光将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以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 )图1A .红光→紫光,红光B .紫光→红光,红光C .红光→紫光,紫光D .紫光→红光,紫光答案 C解析 根据折射定律作出光路图可知,此七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是红光→紫光;因为水对紫光的折射率n 最大,根据公式sin C =1n 可知,其从水中射向水平面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所以最先消失.综上分析,正确选项为C. 2.红光与紫光相比( )A .在真空中传播时,紫光的速度比较大B .在玻璃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比较大C .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较紫光的大D .从玻璃到空气的界面上,红光的临界角较紫光的大 答案 BD解析 因为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108 m/s ,所以A 错误.因为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较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小,根据v =c n 得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大,所以B 正确,C 错误.根据公式sin C =1n 得红光的临界角比紫光的大,D 正确.3.已知介质对某单色光的临界角为θ,则( )A .该介质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等于1sin θB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于c ·sin θ(c 为真空中的光速)C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是在真空中波长的sin θ倍D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率是真空中的1sin θ答案 ABC解析 介质对该单色光的临界角为θ,它的折射率n =1sin θ,A 项正确;此单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 =c n =c sin θ,B 正确;λ=v f =c ·sin θc /λ0=λ0sin θ,所以λ∶λ0=sin θ∶1,故C 项正确;而光的频率是由光源决定的,与介质无关,故D 项错误. ►题组2 光的全反射4.公园里灯光喷泉的水池中有处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灯,在晚上观察不同颜色彩灯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B .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C .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D .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 答案 D解析 光从水里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入射角相同时,折射率越大,折射角越大,从水面上看光源越浅,红灯发出的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看起来最深;设光源的深度为d ,光的临界角为C ,则光能够照亮的水面面积大小为S =π(d tan C )2,可见,临界角越大的光,照亮的面积越大,各种色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临界角最大,所以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选项D 正确.5.如图2所示,扇形AOB 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圆心角∠AOB =60°.一束平行于角平分线OM 的单色光由OA 射入介质,经OA 折射的光线恰平行于OB ,以下对该介质的折射率值及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 点的光线能不能发生全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2A.3,不能发生全反射B.3,能发生全反射C.233,不能发生全反射 D.233,能发生全反射答案 A解析 画出光路图,并根据几何关系标出角度,如图所示.由图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n =sin 60°sin 30°=3;因为sin 30°=12<33=1n =sinC ,所以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 点的光线不能发生全反射,选项 A 正确.6.如图3所示,AB 、CD 分别是置于空气中厚玻璃砖的上、下两个表面,且AB ∥CD ,光线经AB 表面射向玻璃砖,当折射光线射到CD 表面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①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②只要适当增大入射角θ1,就可能在CD 面上发生全反射 ③只要玻璃砖的厚度足够大,就可能在CD 面上发生全反射 ④由于不知道玻璃的折射率,故无法判断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 C .②③④正确D .只有④正确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折射光线O 1O 2能否在CD 面上发生全反射,取 决于是否满足全反射的条件,由于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 率,故折射光线O 1O 2是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设折射光线O 1O 2在CD 面上的入射角为θ1′,则θ1′=θ2.据折射率的定义可得n =sin θ1sin θ2.(其中θ1<90°)据临界角定义可得n =1sin C .可得θ1′=θ2<C .故折射光线O 1O 2在CD 面上不能发生全反射.7.为了表演“隐形的大头针”节目,某同学在半径为r 的圆形软木片中心垂直插入一枚大头针,并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碗中,如图4所示.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为了保证表演成功(在水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大头针末端离水面的最大距离h 为( )图4A.73rB.43rC.34rD.377r答案 A解析 只要从大头针末端发出的光线射到圆形软木片边缘界面 处能够发生全反射,从水面上就看不到大头针,如图所示,根据 图中几何关系有sin C =r r 2+h2=1n =34,所以h =73r ,选项A 对.8.如图5所示,MN 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屏,放在水平面上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ab 与屏平行.由光源S 发出的一束白光从半圆沿半径射入玻璃砖,通过圆心O 再射到屏上.在水平面内以O 点为圆心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动玻璃砖,在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当玻璃砖转动角度大于某一值时,屏上彩色光带中的某种颜色的色光首先消失.有关彩色的排列顺序和最先消失的色光是( )图5A .左紫右红,紫光B .左红右紫,紫光C .左紫右红,红光D .左红右紫,红光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由于紫光的折射率大,故在光屏MN 上是左红右紫,并且是紫光最先发生全反射,故选项B 正确.►题组3 光的折射与光的全反射的综合问题9.如图6所示,直角三角形ABC 为一三棱镜的横截面,∠A =30°.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BC 上的E 点,并偏折到AB 上的F 点,光线EF 平行于底边AC .已知入射光与BC 边的夹角为θ=30°.试通过计算判断该束光在F 点能否发生全反射.图6答案 能解析 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BC 界面的入射角θ1=60°,折射角θ2=30° 根据折射定律得n =sin θ1sin θ2=sin 60°sin 30°= 3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AB 界面的入射角为θ3=60°而三棱镜对空气的临界角C 的正弦值sin C =1n =33<sin θ3,则光线在AB 界面的入射角θ3>C ,所以光在F 点能发生全反射.10.如图7所示,一束水平入射的单色光照射到折射率为n =53的半玻璃球(半径为R =1 m)上,在离球心O 点2R 处有一竖直的光屏,求此时光屏上光斑的面积.图7答案 3.14 m 2解析 设入射光在A 点刚好发生全反射,光路图如图所示,则: sin C =1n① 由几何关系得:Rcos C+r tan C =2R②光屏上光斑的面积:S =πr 2③联立①②③并代入数据得:S =3.14 m 2.11.如图8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截面图,圆弧CD 为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的圆周,圆心为O ,光线从AB 面上的某点入射,入射角θ1=45°,它进入棱镜后恰好以临界角射在BC 面上的O 点.图8(1)画出光线由AB 面进入棱镜且从CD 弧面射出的光路图; (2)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 ;(3)求光线在该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小v (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 m/s). 答案 (1)见解析图 (2)62(3)6×108 m/s 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2)光线在BC 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 sin C =1n,cos C =n 2-1n. 光线在AB 界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θ2=90°-C ,由几何关系得sin θ2=cos C ,由折射定律得n =sin θ1sin θ2由以上几式联立解得n =62(3)光速v =cn =6×108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计算题规范练 第12题 力学综合计算题预测题型1 运动学规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1.如图1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倾角θ=37°,两物块A 、B 的质量m A =1kg ,m B =4kg.两物块之间的轻绳长L =0.5m ,轻绳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 =12N ,对B 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使A 、B 由静止开始一起向上运动,力F 逐渐增大,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图1(1)某一时刻轻绳被拉断,求此时外力F 的大小;(2)若轻绳拉断瞬间A 、B 的速度为3m/s ,绳断后保持外力F 不变,求当A 运动到其能到达的最高点时,A 、B 之间的距离. 答案 (1)60N (2)2.375m解析 (1)整体:F -(m A +m B )g sin θ=(m A +m B )a A 物体:T -m A g sin θ=m A a 解得:F =60N. (2)设沿斜面向上为正, A 物体:-m A g sin θ=m A a A 因v 0=3m/s故A 物体到最高点所需时间t =0.5s此过程A 物体的位移为x A =v A t =v 02t =0.75mB 物体:F -m B g sin θ=m B a B x B =v 0t +12a B t 2两者间距为x B -x A +L =2.375m.2.(2015·聊城二模)如图2所示,质量M =8.0kg ,长L =2.0m 的木板静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 =0.50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 0=3.0m /s 从木板的左端冲上木板.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图2(1)若木板固定,滑块将从木板的右端滑出,求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t 和滑出时的速度v ; (2)若水平地面光滑,且木板不固定,在小滑块冲上木板的同时,对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如果要使滑块不从木板右端掉下,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假定滑块与木板之间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答案 (1)1.0s 1.0m/s (2)F ≥1N解析 (1)滑块在木板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3.0m/s ,位移为L =2.0m ,滑块在滑行的过程中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滑块加速度的大小 a =F 合m =μmg m=2.0m/s 2设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为t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L =v 0t -12a 1t 2所以t =1.0s 或t =2.0s(舍)之所以要舍去t =2.0s ,是因为如果木板足够长,当t =0-v 0-a 1=1.5s 时,滑块就静止了. 滑块从右端滑出时,v =v 0-a 1t =1.0m/s.(2)设当F =F 1时,滑块恰好运动到木板的右端,然后与木板一起运动.在滑块与木板有相对滑动的这段时间内,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这段时间为t 1,滑块与木板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 1,则有 v 0t 1-12at 21-12a 滑t 21=L v 1=v 0-at 1=a 滑t 1 解得t 1=43sa 滑=0.25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1+μmg =Ma 滑 所以F 1=1N所以,当F ≥1N 时,滑块不会从木板的右端滑出. 预测题型2 图像与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如图1甲所示,有一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底端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木板.开始时质量为m =1kg 的滑块在水平向左的力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今将水平力F 变为水平向右,当滑块滑到木板上时撤去力F ,滑块滑上木板的过程不考虑能量损失,此后滑块和木板在水平上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g =10m/s 2.求:图1(1)水平作用力F 的大小; (2)滑块开始下滑时的高度; (3)木板的质量.答案 (1)1033N (2)2.5m (3)1.5kg解析 (1)滑块受到水平推力F 、重力mg 和支持力N 处于平衡,如图所示:F =mg tan θ 代入数据可得:F =1033N(2)由题图可知,滑块滑到木板上的初速度为10m/s ,当F 变为水平向右之后,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sin θ+F cos θ=ma , 解得a =10m/s 2 下滑的位移:x =v 22a解得x =5m故下滑的高度h =x sin30°=2.5m(3)由图像可知,二者先发生相对滑动,当达到共速后一块做匀减速运动,设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二者共同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a 1=1m/s 2 发生相对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a 2=1m/s 2 滑块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 3=4m/s 2 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 a 1=μ1(M +m )g M +m =μ1g可得μ1=0.1在0~2s 内分别对m 和M 做受力分析 对M :μ2mg -μ1(M +m )gM =a 2对m :μ2mg m=a 3代入数据解方程可得M =1.5kg.预测题型3 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1.如图1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斜面轨道AB 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 相切于B ,C 是最低点,圆心角∠BOC =37°,D 与圆心O 等高,圆弧轨道半径R =1.0m ,现有一个质量为m =0.2kg 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从D 点的正上方E 点处自由下落,D 、E 两点间的距离h =1.6m ,物体与斜面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sin37°=0.6,cos37°=0.8,g =10m/s 2.求:图1(1)物体第一次通过C 点时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N 的大小; (2)要使物体不从斜面顶端飞出,斜面的长度L AB 至少要多长;(3)若斜面已经满足(2)要求,物体从E 点开始下落,直至最后在光滑圆弧轨道做周期性运动,求在此过程中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Q 的大小. 答案 (1)12.4N (2)2.4m (3)4.8J解析 (1)物体从E 到C ,由机械能守恒得: mg (h +R )=12m v 2C①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 v 2CR②联立①②,解得支持力N =12.4N ③ (2)从E →D →C →B →A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W G -W f =0④W G =mg [(h +R cos 37°)-L AB sin 37°]⑤ W f =μmg cos37°L AB ⑥联立④⑤⑥解得斜面长度至少为L AB =2.4m ⑦(3)因为mg sin37°>μmg cos37°(或μ<tan37°)所以,物体不会停在斜面上,物体最后以C 为中心,B 为一侧最高点沿圆弧轨道做往返运动.从E 点开始直至稳定,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Q=ΔE p ⑧ΔE p =mg (h +R cos37°)⑨ 联立⑧⑨解得Q =4.8J 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热量为4.8J.2.有一种地下铁道,站台的路轨建得高些,车辆进站时要上坡,出站时要下坡,如图2所示.设坡顶高度为h ,坡顶A 到坡底B 水平间距为L 1,坡底B 到出站口C 间距为L 2.一质量为m 的机车由坡顶A 开始无动力下滑,到达坡底B 时,机车发动机开始工作,到达出站口C 时,速度已达到正常速度v .若机车与各处轨道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且忽略机车长度,求:图2(1)机车到达斜坡底端B 时的速度大小v 1; (2)机车到达出站口时,发动机做了多少功;(3)请简要说明,站台轨道比运行轨道略高一些的优点. 答案 (1)2gh -2μgL 1 (2)12m v 2+μmg (L 1+L 2)-mgh (3)机车进站时,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出站时,将这些重力势能释放出来变成动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解析 (1)机车由A 到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mgh -fl =12m v 21又f =μmg cos θ=μmgL 1h 2+L 21,l =h 2+L 21 可得v 1=2gh -2μgL 1(2)机车由B 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W -μmgL 2=12m v 2-12m v 21解得W =12m v 2+μmg (L 1+L 2)-mgh(3)站台轨道比运行轨道略高的优点:机车进站时,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出站时,将这些重力势能释放出来变成动能,减少能量的消耗. 预测题型4 曲线运动及天体运动1.(2015·重庆理综·8)同学们参照伽利略时期演示平抛运动的方法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水平放置的底板上竖直地固定有M 板和N 板.M 板上部有一半径为R 的14圆弧形的粗糙轨道,P 为最高点,Q 为最低点,Q 点处的切线水平,距底板高为H .N 板上固定有三个圆环.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从P 处静止释放,小球运动至Q 飞出后无阻碍地通过各圆环中心,落到底板上距Q 水平距离为L 处.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1(1)距Q 水平距离为L2的圆环中心到底板的高度;(2)小球运动到Q 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3)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 答案 (1)34H (2)Lg 2H mg (1+L 22HR ),方向竖直向下 (3)mg (L 24H-R ) 解析 (1)小球在Q 点处的速度为v 0,从Q 到距Q 水平距离为L2的圆环中心处的时间为t 1,落到底板上的时间为t ,距Q 水平距离为L2的圆环中心到底板的高度为h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L=v 0t ① L2=v 0t 1② H =12gt 2③H -h =12gt 21④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h =34H ⑤(2)联立①③式解得v 0=Lg 2H⑥ 在Q 点处对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0R ⑦联立⑥⑦式解得F N =mg (1+L 22HR )⑧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F N ′=F N =mg (1+L 22HR)⑨方向竖直向下(3)从P 到Q 对小球由动能定理得 mgR +W f =12m v 20⑩联立⑥⑩式解得W f =mg (L 24H-R )2.“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以圆形轨道绕月飞行,卫星将获取的信息以微波信号发回地球,假设卫星绕月的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各已知物理量如表中所示:(1)(2)“嫦娥一号”在圆轨道上绕月球飞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 (1)r m M +m-R 1 (2)2πr 1R 1g 1r 1g 1解析 (1)设卫星质量m ′,卫星受到地球和月球引力相等,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G Mm ′L 21=G mm ′L 22又因为L 1+L 2=r ,卫星到月球表面的距离为h =L 2-R 1, 由以上各式解得h =r mM +m-R 1(2)由月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 mm ′r 21=m ′(2πT )2r 1,在月球表面有G mm ′R 21=m ′g 1解得绕月球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 =2πr 1R 1g 1r 1g 1.3.如图2所示,为一同学制作的研究平抛运动的装置,其中水平台AO 长x =0.70m ,长方体薄壁槽紧贴O 点竖直放置,槽宽d =0.10m ,高h =1.25m .现有一弹性小球从平台上A 点水平射出.已知小球与平台间的阻力为其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取g =10m/s 2.图2(1)为使小球能射入槽中,求小球的最小出射速度;(2)若要保证小球不碰槽壁且恰能落到槽底上的P 点,求小球在平台上运动的时间; (3)若小球碰壁后能立即原速率反弹,为使小球能击中O 点正下方槽壁上的B 点,h OB =0.80m ,求小球入射速度所有可能的值. 答案 (1)75m/s (2)1s (3) 75+14n 2m/s(n =1,2,3…) 解析 (1)设小球的最小出射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得 kmgx =12m v 21k =0.1 解得v 1=75m/s (2)小球落到P 点,在O 点抛出时的速度为v 0, 水平方向有:d =v 0t 1 竖直方向有:h =12gt 21解以上两式得v 0=0.2m/s在平台上运动时加速度为a ,有kmg =ma v 2-v 0=at 2v 22-v 20=2ax联立解得t 2=1s (3)小球碰壁反弹,水平方向:2nd =v 3t 3(n =1,2,3…) 竖直方向:h OB =12gt 23由运动学公式得:v 2-v 23=2ax 解得v =75+14n 2m/s(n =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