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

合集下载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1.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2. 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3.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或气虚下陷证。

4.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5. 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6.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

7.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及脾不统血证。

8.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9. 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肾阳虚证。

10. 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阿胶、生地黄、桂枝、麦冬、火麻仁、大枣。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脉结代。

11.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药、白术(炒)、茯苓(炒)薄荷(炒)、甘草(炙)。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12.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炒)、青连翘(炒)、干生地(净)、车前子(炒)、淡黄芩(酒炒)、生栀子(炒)、粉丹皮(酒炒)、泽泻(炒)、苦木通(去节)、生甘草(生)。

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证及下焦湿热证。

13. 左金丸:黄连(姜炙)、吴茱萸(甘草炙)。

功效: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及嘈杂吞酸证。

14. 清胃散:生地黄(细锉)、当归身(酒洗)、牡丹皮(去心)、黄连(拣净)、升麻(去根)。

功效: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及牙宣出血等症。

15. 玉女煎:石膏(煅)、熟地黄(酒蒸)、麦冬(去心)、知母(酒炒)、牛膝(酒蒸)。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一、方剂学的概述
1. 方剂学的定义和作用
2. 方剂学的历史发展
3. 方剂分类和命名原则
二、方剂组成与配伍原则
1. 方药组成及其作用
2. 配伍原则及其分类
3. 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注意事项
三、方剂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
1. 方剂质量控制标准及方法
2. 药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四、中药方剂常用于各类疾病治疗的总结归纳
1. 补虚类方剂:六味地黄丸、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

2. 清热类方剂:白虎汤、清热解毒汤等。

3. 祛风湿类方剂:桂枝加附子汤、桑枝汤等。

4. 消肿化瘀类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逍遥散等。

5. 止咳平喘类方剂:桔梗汤、麻杏止咳汤等。

6. 安神助眠类方剂:归脾汤、安神定志丸等。

五、方剂学的应用
1. 方剂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2. 方剂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六、方剂学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1. 方剂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2. 未来方剂学的发展方向及意义
总结: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方剂组成与配伍原则、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等。

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方剂进行治疗。

常见的方剂有补虚类、清热类、祛风湿类、消肿化瘀类、止咳平喘类和安神助眠类等。

在中医临床和制药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方剂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常用方剂索引

常用方剂索引

常用方剂索引1.银翘散(《温病条辨》):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薄荷荆芥桔梗生甘草竹叶鲜芦根(成药名为:银翘解毒丸)2.补中益气丸(《脾胃论》):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3.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4.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5.白虎汤(《伤寒论》):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6.三仁汤(《温病条辨》):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7.四妙散(《外科精要》):炙黄芪当归金银花炙甘草8.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9.桑杏汤(《温病条辩》):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豆豉栀子子梨皮10.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11.保和丸(《丹溪心法》):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12.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13.乌梅丸(《伤寒论》):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人参蜀椒桂枝黄柏14.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成药名为:桑菊感冒片)15.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16.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结》):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17.养心汤(《证治准绳》):黄芪人参炙甘草茯苓茯神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肉桂半夏曲18.保元汤(《博爱心鉴》):黄芪人参甘草肉桂生姜19.参附汤(《正体类要》):人参炮附子(成药名为:参附注射液)20.归脾汤(《济生方》):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21.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生地黄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丹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22.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23.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木通生甘草梢竹叶24.导痰汤(《妇人良方》):半夏南星枳实茯苓橘红甘草生姜25.补肝汤(《医宗金鉴》):当归白芍川芎熟地枣仁木瓜麦冬甘草26.一贯煎(《柳州医话》):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2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泽泻车前子木通甘草28.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淮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青蒿甘草29.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羚羊角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30.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辩》):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栀子雄黄黄芩珍珠冰片麝香金箔衣31.茵陈蒿汤(《伤寒论》):茵陈蒿栀子大黄32.暖肝煎(《景岳全书》):当归枸杞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生姜33.四君子汤(《和剂局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34.理中汤(《伤寒论》):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35.益胃汤(《温病条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冰糖36.胃苓汤(《丹溪心法》):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桂枝猪苓茯苓泽泻生姜大枣37.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薄荷白蔻仁藿香38.清胃散(《兰室秘藏》):生地当归丹皮黄连升麻39.良附丸(《良方集腋》):高良姜香附40.小建中汤(《伤寒论》):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41.补肺汤(《永类钤方》):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42.百合固金汤(《医方集结》):生地熟地麦冬百合白芍当归贝母甘草玄参桔梗43.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44.杏苏散(《温病条辨》):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杏仁大枣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6.千金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苇茎薏苡仁冬瓜子桃仁47.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48.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49.葛根芩连汤(《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50.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51.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附子桂枝52.金锁固精丸(《医方集结》):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子粉53.七味都气丸(《医宗已任篇》):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54.八正散(《和剂局方》):车前子木通瞿麦扁蓄滑石甘草栀子大黄灯心草55.交泰丸(《韩氏医通》):黄连肉桂56.黄连阿胶汤(《伤寒论》):黄连阿胶黄芩鸡子黄芍药57.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58.左金丸(《丹溪心法》):吴茱萸黄连59.杞菊地黄丸(《医级》):熟地枸杞子菊花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60.真武汤(《伤寒论》):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61.附子理中丸(《和剂局方》):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甘草62.四神丸(《内科摘要》):破故纸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生姜大枣63.六君子汤(《医学正传》):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生姜大枣64.栀子豉汤(《伤寒论》):栀子豆豉65.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66.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大黄芒硝炙甘草67.清营汤(《温病条辨》):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银花连翘黄连丹参麦冬68.清宫汤(《温病条辨》):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心麦冬连翘心犀角69.犀角地黄汤(《千金方》):犀角生地芍药丹皮70.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71.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厚朴枳实芒硝72.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炙甘草73.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厚朴枳实74.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灵脂蒲黄75.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76.十枣汤(《伤寒论》):芫花甘遂大戟大枣77.真武汤(《伤寒论》):炮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78.瓜蒂散(《伤寒论》):瓜蒂赤小豆79.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黄连黄芩黄柏栀子80.玉女煎(《景岳全书》):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8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木通大枣82.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细辛83.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84.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白术厚朴半夏曲大腹皮茯苓橘皮甘草大枣85.五苓散(《伤寒论》):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86.独活寄生汤(《备急干金要方》):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桂心87.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88.小陷胸汤(《伤寒论》):黄连半夏瓜蒌89.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90.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91.止嗽散(《医学心悟》):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92.越橘丸(《丹溪心法》):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93.旋覆花代赭石汤(《伤寒论》):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炙甘草半夏大枣94.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紫苏子半夏当归炙甘草前胡厚朴肉桂9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96.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97.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98.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白茅根侧柏叶荷叶栀子茜草根大黄棕榈皮牡丹皮99.小蓟饮子(《济生方》):小蓟蒲黄藕节生地黄通草滑石淡竹叶当归栀子甘草100.黄土汤(《金匮要略》):灶心黄土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101.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麦冬五味子102.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103.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黄芪当归104.八珍汤(《正体类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生姜大枣(成药方:八珍益母丸)105.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106.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朱砂黄连炙甘草当归生地黄107.酸枣仁汤(《金匮要略》):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108.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109.消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110.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水牛角朱砂雄黄玳瑁琥珀麝香冰片金箔银箔牛黄安息香111.紫雪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滑石石膏寒水石磁石羚羊角青木香犀角沉香丁香升麻玄参甘草朴硝朱砂麝香黄金硝石112.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术青木香犀角炒香附朱砂诃子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拨冰片薰陆香苏合香油113.玉屏风散(《丹溪心法》):防风黄芪白术114.完带汤(《傅青主女科》):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115.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116.葱姜红糖汤(经验方):葱白生姜红糖117.通宣理肺丸(《中国药典》):紫苏叶黄芩枳壳甘草陈皮桔梗茯苓杏仁前胡麻黄半夏118.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成药方):甘草流浸膏复方樟脑酊等辅料119.蛇胆川贝液(《中国药典》):蛇胆汁川贝母120.橘红丸(《中国药典》)橘红贝母杏仁茯苓麦冬石膏瓜蒌皮陈皮生地桔梗紫菀半夏苏子甘草款冬花121.川贝枇杷膏(《中国药典》):川贝枇杷122.消咳喘(《中国基本成药》):满山红等123.参蛤散(《济生方》):人参蛤蚧1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125.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126.山楂丸(《中国药典》):山楂六曲麦芽127.三七片(成药方):三七硬脂酸镁128.元胡止痛片(《中国药典》):元胡白芷等129.丹参饮(经验方):丹参檀香砂仁130.血竭丸(《医方类聚》):乳香没药当归血竭甜瓜子131.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生姜132.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133.左金丸(《丹溪心法》):黄连吴茱萸13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135.胃苏冲剂(中成药):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136.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137.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连木香138.资生健脾丸(《缪仲淳方》):白术薏苡仁人参桔梗山楂神曲山药麦牙枳实茯苓黄连白寇仁泽泻枳壳藿香炙甘草莲肉扁豆139.鸡鸣散(《证治准绳》):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紫苏叶桔梗生姜140.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藤141.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枸杞川牛膝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龟版胶142.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143.天麻丸(成药方)天麻羌活独活杜仲牛膝萆薢附子当归地黄玄参144.十全大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肉桂川芎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白芍甘草145.二至丸(《乙方集结》):女贞子旱莲草146.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147.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148.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生姜大枣酒149.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熟地茯苓独活150.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白附子僵蚕全蝎151.通关散(《丹溪心法》):细辛猪牙皂角152.华佗再造丸(《中国药典》):川芎吴茱萸冰片153.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茯神茯苓人参远志石菖蒲龙齿朱砂衣154.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桂枝炙甘草牡蛎龙骨155.桃仁红花煎(《素庵医案》):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制乳香延胡索青皮当归川芎生地156.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柏子仁枸杞子麦门冬当归石菖蒲茯神玄参熟地甘草157.养血安神丸(《苏药标准》):仙鹤草墨旱莲鸡血藤生地熟地合欢皮首乌藤158.复方丹参滴丸(《中国药典》):丹参三七冰片159.二妙散(《丹溪心法》):黄柏苍术160.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161.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162.伤湿止痛膏(《中国药典》)生草乌生川乌乳香没药生马钱子丁香肉桂163.三七伤药片(《常用中成药》):三七雪上一枝蒿红花芊芊活164.舒筋活血片(《苏药标准》):红花香附狗脊五加皮络石藤伸筋草桑寄生自然铜鸡血藤泽兰165.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生姜白术166.五皮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炙大腹皮炙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皮167.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168.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169.实脾饮(《济生方》):附子干姜白术甘草厚朴木香草果槟榔木瓜茯苓生姜大枣170.外治消肿方(经验方):大蒜田螺车前子171.卢氏消肿方(经验方):黑白丑红糖老姜大枣172.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茵陈蒿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173.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茵陈蒿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174.枣陈汤(经验方):茵陈大枣175.板蓝根冲剂(《中国药典》):板蓝根大青叶等176.蠲痹汤(《医学心悟》):羌活独活桂心秦艽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177.防风汤(《宣明论方》):防风当归赤茯苓杏仁黄芩秦艽葛根麻黄肉桂生姜甘草大枣178.乌头汤(《金匮要略》):川乌麻黄芍药黄芪甘草179.薏苡仁汤(《类证治裁》):薏苡仁川芎当归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川乌苍术甘草生姜180.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桂枝181.清经汤(《傅青主女科》):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茯苓黄柏182.丹栀逍遥丸(《内科摘要》):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丹皮栀子183.两地汤(《傅青主女科》):生地黄玄参白芍药麦门冬地骨皮阿胶184.归肾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杜仲菟丝子185.人参养荣丸(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肉桂大枣黄芪白术茯苓五味子远志橘皮生姜186.温经汤(《金匮要略》):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187.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桃仁红花188.乌鸡白凤丸(《中国药典》)乌鸡人参鹿角胶牡蛎白芍当归黄芪鳖甲桑螵蛸生地熟地川芎甘草丹参芡实山药银柴胡鹿角霜天冬香附189.艾附暖宫丸(《仁斋直指》)艾叶香附吴茱萸川芎白芍黄芪续断生地官桂当归190.女金丹(《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延胡索白术官桂川芎茯苓没药丹参熟地191.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192.芩连四物汤(《竹林女科》):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黄芩黄连生姜193.当归生姜红糖汤(经验方):当归生姜红糖194.清热固经汤(《经验方》):地骨皮生地龟板牡蛎阿胶栀子地榆黄芩藕节棕榈炭甘草195.知柏地黄丸(汤) (《医宗金鉴》):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196.内补丸(《女科切要》):鹿茸肉桂黄芪菟丝子白蒺藜砂蒺藜肉苁蓉桑螵蛸熟附子紫菀197.千金止带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香附椿根皮红鸡冠花补骨脂198.白带丸(《中国药典》):黄柏椿皮白芍当归香附199.愈带丸(《饲鹤亭集方》):熟地白芍当归川柏良姜川芎椿根皮200.妇科外洗方(经验方):蛇床子苦参黄柏百部枯矾201.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芍药甘草202.清解透表汤(经验方):西河柳蝉蜕葛根升麻紫草根桑叶菊花甘草牛蒡子银花连翘203.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204.麻疹外洗方(经验方):鲜芫荽紫背浮萍西河柳205.疳积散(《正治准绳》):厚朴陈皮甘草芦荟芜荑青黛百草霜旋复花206.肥儿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神曲黄连肉豆蔻使君子麦芽槟榔木香猪胆汁207.槟榔四消丸(《宣明论方》):枳实槟榔黄连黄芩当归阿胶木香208.虎潜丸(《丹溪心法》):龟板黄柏知母熟地白芍锁阳陈皮虎骨干姜209.牛黄上清丸(《中国药典》)牛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石膏连翘菊花薄荷荆芥白芷川芎当归赤芍地黄桔梗甘草冰片210.牛黄解毒丸(《中国药典》)牛黄冰片雄黄桔梗黄芩甘草大黄石膏211.石膏细辛煎(经验方):石膏细辛212.单味地骨皮煎(经验方):地骨皮(河北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周红军)。

方剂学常用方剂

方剂学常用方剂

芷、甘草、防风
功用: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证
证治要点:偏正
头痛,或巅顶疼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苔薄白,脉浮。
——风邪头痛常用方
方剂学常用方剂
27.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栀子、 黄芩、牛膝、杜仲、桑寄生、益母草、夜交藤、 茯神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滋补肝肾、安神 主治:肝肾不足,肝阳上亢、火热上扰证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有效方 证治要点:眩晕头痛,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剂学常用方剂
➢ +黄连、胡黄连-二连四 物汤
• 胡黄连-玄参科胡黄连的 根茎与根
• 功效:清热燥湿,退骨蒸
方剂学常用方剂
养生八珍汤
慈爱心一片 好肚肠二寸 正气三分 宽容四钱 孝顺常想 老实适量
奉献不拘 回报不求
方剂学常用方剂
公平钵中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 宽心锅中炒,文火慢炒,不焦(骄) 不躁, 淡泊为引, 和气汤送下, 清风明月早晚分服
方剂学常用方剂
28.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茯苓、 白术、甘草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证治要点:面色萎
黄、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
弱。
——脾胃虚弱常用方,补气基本方
方剂学常用方剂
1) +陈皮-导功散 2) +半夏、陈皮-六君子汤 3) 六君子+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汤 4) +木香、藿香、葛根-七味白术散-脾
方剂学常用方剂
23.二陈汤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证。 证治要点:咳嗽 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满,恶心呕吐、苔 白润,脉滑。 ——痰证基础方 支气管炎、肺气肿、神经性呕吐、妊娠呕吐、 慢性胃炎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1. 安宫牛黄丸2. 白虎汤3. 白通汤4. 保和丸5. 保和颗粒6. 补中益气汤7. 菜花败毒散8. 草珊瑚合剂9. 穿心莲合剂10. 大承气汤11. 大黄甘遂丸12. 大青龙汤13. 大柴胡汤14. 大黄附子汤15. 大黄清胆汤16. 当归四逆汤17. 当归散18. 当归养血汤19. 当归芍药散20. 当归射干酵母片21. 当归煎膏22. 地黄丸23. 地骨皮散24. 地榆消炎片25. 丁香抗病毒合剂26. 丁香抗菌合剂27. 丁香合剂28. 冬凌草寄生合剂29. 断血流胶囊30. 高力灵胶囊31. 高力灵颗粒32. 广安妇科丸33. 广藿香合剂34. 海蛇抗癌合剂35. 海蛇化癌汤36. 海蛇半夏散37. 海蛇半夏散片38. 海蛇消炎口服液39. 海蛇消炎贴膏40. 海蛇抑菌合剂41. 海蛇沉香宝石丸42. 海蛇补益宝石丸43. 海蛇定阳合剂44. 海蛇炎康片45. 海蛇止血合剂46. 海蛇止咳糖浆47. 海蛇止痛膏48. 海蛇止痛颗粒49. 海蛇止痛药丸50. 海蛇治疗白斑胶囊51. 海蛇助眠合剂52. 海蛇祛风湿合剂53. 海蛇抗病毒合剂54. 海蛇抗感冒合剂55. 海蛇抗流感合剂56. 海蛇抗疟合剂57. 海蛇抗病毒胶囊58. 海蛇抗菌颗粒59. 海蛇抗结核合剂60. 海蛇抗肺炎合剂61. 海蛇抗霍乱合剂62. 海蛇抗白喉合剂63. 海蛇抗麻疹合剂64. 海蛇抗风寒合剂65. 海蛇抗温热合剂66. 海蛇抗病毒颗粒67. 海蛇抗病毒口服液68. 海蛇抗病毒片69. 海蛇抗病毒贴膏70. 海蛇抗病毒药丸71. 海蛇抗病毒软胶囊72. 海蛇抗病毒注射液73. 海蛇抗菌口服液74. 海蛇抗菌片75. 海蛇抗菌贴膏76. 海蛇抗菌药丸77. 海蛇抗菌软胶囊78. 海蛇抗菌注射液79. 海蛇抑菌口服液80. 海蛇抑菌片81. 海蛇抑菌贴膏82. 海蛇抑菌药丸83. 海蛇抑菌软胶囊84. 海蛇抑菌注射液85. 海蛇散疼片86. 海蛇消肿合剂87. 海蛇止痒合剂88. 海蛇祛湿合剂89. 海蛇清火合剂90. 海蛇活血合剂91. 海蛇润燥合剂92. 海蛇保肝合剂93. 海蛇滋阴合剂94. 海蛇养血合剂95. 海蛇安神合剂96. 海蛇开窍合剂97. 海蛇养心合剂98. 海蛇益气合剂99. 海蛇健脾合剂100. 海蛇降压合剂这些方剂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但请注意,在使用任何中药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常用方剂19个

常用方剂19个

一、解表剂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风寒表实证2.银翘散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生甘草荆芥穗牛蒡子淡豆鼓芦根功用:心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表证二、祛风剂1.独活寄生汤组成: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当归炙甘草等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2.天麻钩藤饮组成:天麻钩藤栀子黄芩杜仲等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三、祛湿剂1.藿香正气散组成:藿香紫苏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桔梗炙甘草等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2.茵陈蒿汤组成:茵陈大黄栀子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四、清热剂1.白虎汤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五、和解剂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和解少阳主治:少阳证2.逍遥散组成: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炙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六、消导剂1.保和丸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功用:消食和胃主治:食积七、泻下剂1.大承气汤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功用: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八、化痰止咳平喘剂1.二陈汤组成:制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痰湿咳嗽九、温里剂1.理中丸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功用:温中散寒,健脾益气主治:脾胃虚寒证十、理气剂1.柴胡疏肝散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结证十一、理血剂1.血府逐瘀汤组成: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川芎柴胡桔梗甘草等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十二、补益剂1.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2.四物汤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功用:养血调经主治:血虚血滞证3.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功用: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4.肾气丸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功用: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中药的组合使用,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腹胀便溏等症状的治疗。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气虚脱陷等症状的治疗,具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的作用。

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滋阴补肾、益精生髓的作用。

4.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用当归、桂枝、生姜、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5.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丸是用人参、黄精、当归、白术、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6.温胆汤温胆汤是用胆组合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胆囊寒凝、胆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胆通腑、化石消肿的作用。

7.逍遥散逍遥散是用中药组合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心神失常、躁狂等症状的治疗,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的作用。

8.赤芍当归汤赤芍当归汤是用赤芍、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血瘀络阻、经血不畅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9.四逆汤四逆汤是用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困脏腑、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10.茵陈蒿合剂茵陈蒿合剂是用茵陈、蒿子秆、凌霄花、五味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湿气内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

11.前胡败酱散前胡败酱散是用前胡、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风寒郁闭、头痛感冒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舒散风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1.八珍汤(《正体类要》)〖方剂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

【方歌】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2.白虎汤(《伤寒论》)〖方剂组成〗: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3.保元汤(《外科正宗》)〖方剂组成〗:人参、黄芪、甘草、肉桂。

〖主治〗:痘疮气虚顶陷者。

【方歌】补养诸汤首保元,参芪桂草四般存。

4.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方剂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方歌】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方剂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方剂组成〗:萆薢、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牡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蝉蜕。

〖功用〗:湿热下注,解疮漏蹄。

〖主治〗:主湿热下注之臁疮。

【方歌】萆薏泻通除湿热滑草丹风柏蝉蜕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方剂组成〗:萆薢、归尾、丹皮、牛膝、防己、木瓜、苡仁、秦艽。

〖主治〗:湿热痈疡,气血实者。

【方歌】萆归牛己木仁丹湿热痈疡气血实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方剂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中医考试复习资料(50个常用方剂)

中医考试复习资料(50个常用方剂)

50个常用方剂1.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地黄、川芎2.八正散: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滑石、甘草、大黄、栀子、灯心草3.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大枣、生姜4.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5.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当归、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甘草6.补阳还五汤:当归尾、川芎、黄芪、桃仁、红花、地龙、赤芍7.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芍药、甘草8.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9.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10.归脾汤: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神、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生姜、大枣11.隔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12.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13.黄土汤:甘草、干地黄、白术、制附子、阿胶、黄芩、灶心土14.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制附子、肉桂15、六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陈皮、制半夏、炙甘草16、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炒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17、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当归、柴胡、生地黄、木通、车前子、泽泻、甘草18.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19.十灰散: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栀子、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20.三妙散:苍术、黄柏、牛膝21.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22.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23.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24.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25.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26.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27.苏子降气汤:苏子、桔梗、法半夏、当归、前胡、肉桂、厚朴、炙甘草、生姜、沉香28.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桔梗、白扁豆、莲子肉、妙仁、薏苡仁、陈皮、大枣29.身痛逐瘀散:秦艽、当归、桃仁、红花、乳香、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羌活、甘草、川芎、没药30、.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朱茯神、首乌藤31.痛泻要方:白术、炒陈皮、炒白芍、防风32.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红花、桃仁、麝香、老葱、大枣、鲜姜、酒33.五苓散:白术、桂枝、茯苓、猪苓、泽泻34.温胆汤: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生姜、甘草、茯苓、大枣35.小建中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36.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37.银翘散:银花、连翘、淡豆豉、牛蒡子、薄荷、荆芥穗、苦桔梗、甘草、竹叶、鲜芦根38.左归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39.镇肝熄风汤:牛膝、生龙骨、白芍、天冬、麦芽、赭石、生牡蛎、玄参、川楝子、茵陈、甘草、生龟甲40.炙甘草汤:炙甘草、大枣、阿胶、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麦冬、麻子仁41.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42.麻子仁丸: 火麻仁、白芍、炙枳实、大黄、炙厚朴、杏仁43.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44.千金苇茎汤: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45.血府逐淤汤:生地黄、赤芍、柴胡、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枳壳、牛膝、桔梗、甘草46.逍遥散: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甘草、薄荷、煨姜47.xi角地黄汤:xi角、生地黄、牡丹皮、芍药48.一贯煎:生地黄、枸杞子、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49.右归饮: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杜仲、肉桂、附子、甘草50.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解表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荆防败毒散(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2.泻下剂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冬瓜子、芒硝)温脾汤(大黄、当归、生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麻子仁丸(麻子仁、白芍、枳实、大黄、厚朴、杏仁)3.和解剂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痛泻要方(白术、陈皮、白芍、防风)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甘草、黄芩、黄连)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4.清热剂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清营汤(水牛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银花、连翘)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导赤散(生地、木通、生甘草、竹叶)清胃汤(生地、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六一散(滑石、甘草)犀角地黄汤(水牛角、地黄、赤芍药、牡丹皮)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炙甘草、粳米)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芍药汤(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5.温里剂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小建中汤(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阳和汤(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6.补益剂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参苓白术散(人参、白茯苓、白术、莲子肉、桔梗、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甘草、大枣)补中益气汤(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生姜、大枣)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怀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枸杞子、川楝子)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地黄饮子(熟地、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百合固金汤(百合、熟地、生地、当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大枣)7.固涩剂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固冲汤(白术、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萸肉、白芍、海螵蛸、茜草、棕榈炭、五倍子)8.安神剂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当归)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柏子仁、当归身、天冬、麦冬、生地、人参、丹参、玄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朱砂)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9.理气剂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香附、川芎、枳壳、芍药、炙甘草)栝楼泻白半夏汤(瓜蒌实、薤白、半夏、白酒)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当归、炙甘草、前胡、厚朴、肉桂、生姜、大枣、苏叶)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甘草)10.理血剂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温经汤(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生化汤(全当归、川芎、桃仁、姜炭、炙甘草)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芍药)小蓟饮子(生地、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栀子、炙甘草)11.治风剂川芎茶调散(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清茶)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乌头汤(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镇肝熄风汤(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版、生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12.治燥剂杏苏散(苏叶、杏仁、半夏、茯苓、橘红、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桑杏汤(霜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子皮、梨皮)13.祛湿剂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大黄、木通、灯心草)三仁汤(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真武汤(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实脾散(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炙甘草、生姜、大枣)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五皮散(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14.祛痰剂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清气化痰丸(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白茯苓)15.消食剂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健脾丸(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16.驱虫剂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常用中药100味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2.清热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黄芩黄连黄柏生地黄玄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射干青蒿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4.祛风湿药威灵仙独活秦艽木瓜桑寄生五加皮5.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砂仁6.利水渗湿药泽泻茯苓薏苡仁滑石车前子金钱草茵陈蒿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8.理气药橘皮枳实木香香附9.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10.驱虫药使君子11.止血药大蓟白芨三七蒲黄12.活血祛瘀药川芎红花郁金莪术三菱桃仁丹参益母草延胡索牛膝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桔梗瓜篓贝母竹茹杏仁百部14.安神药远志酸枣仁15.平肝息风药石决明牡蛎钩藤天麻16.补虚药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甘草杜仲续断当归熟地黄阿胶沙参麦门冬枸杞子17.收涩药五味子。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研。

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再入磁柴可潜阳,耳鸣耳聋俱可安。

2、知柏地黄丸3、杞菊地黄丸4、麦味地黄丸5、都气丸均同上6、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第一方。

7、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8、肾气丸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9、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10、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陈夏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11、六君子汤12、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朮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13、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朮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14、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益气养阴效力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15、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16、归脾汤归脾汤用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便血崩漏总能医。

17、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18、八珍汤四物+四君子19、独参汤20、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1、桂枝汤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22、桃红四物汤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23、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24、小陷胸汤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

25、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26、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是中医医生在诊断疾病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的草药组合。

下面将介绍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100种常用方剂。

1. 养心安神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散、益气安神丸等方剂,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2. 清热解毒方剂:包括银翘散、白虎汤等方剂,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3. 祛风湿方剂:包括桂枝汤、四逆散等方剂,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症状。

4. 补肾壮阳方剂:包括肾气丸、狗鞭丸等方剂,适用于肾阳虚、阳痿、早泄等症状。

5. 活血化瘀方剂:包括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方剂,适用于瘀血引起的疼痛、瘀血症等症状。

6. 理气消食方剂:包括痞满逆证丸、保和丸等方剂,适用于胃气不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7. 疏肝理气方剂:包括丹参饮、柴胡疏肝饮等方剂,适用于肝气郁结、胸闷、症状等。

8. 止咳化痰方剂:包括桑杏石甘汤、平喘痰汤等方剂,适用于咳嗽、痰多、痰黄等症状。

9. 温阳驱寒方剂:包括参苓白术散、独活寄生汤等方剂,适用于寒痹、寒疝等症状。

10. 补血养气方剂:包括四物汤、黄芪汤等方剂,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症状。

11. 消肿散结方剂:包括白花蛇舌草汤、瓜蒌煎等方剂,适用于淋巴结肿大、症状等。

12. 清热燥湿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藿香正气水等方剂,适用于湿热症状、腹泻等。

13. 利水通淋方剂:包括茯苓六味丸、五苓散等方剂,适用于水肿、尿频、尿痛等症状。

14. 利湿止痛方剂:包括消痛灵、胃痛灵等方剂,适用于腹痛、痛经、痔疮等症状。

15. 清热凉血方剂:包括凉血煎、清热解毒片等方剂,适用于热毒病症、热病等症状。

16. 健脾益气方剂:包括六君子汤、理中丸等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17. 清肺化痰方剂:包括麦门冬汤、止咳糖浆等方剂,适用于肺热痰嗽、痰多等症状。

18. 养血安神方剂:包括归脾丸、安神补脑液等方剂,适用于血虚、失眠、健忘等症状。

中医药十大名方

中医药十大名方

中医药十大名方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其中,有十大名方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您介绍这十大名方。

1. 逍遥散逍遥散是由南宋时期名医杨继洲创制的方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该方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作用,具有养心安神、理气活血等功效,对于高血压、心绞痛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2.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以人参、茯苓、白术等药物为主要成分,具有益气健脾、渗湿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该方剂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3. 通草附子散通草附子散是一种治疗疲劳、虚寒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以元参、通草、附子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温阳祛寒、益气养血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因体虚引起的症状,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 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补气养血的经典方剂,由黄耆、当归、白术、党参等多种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益气补血、安神养心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头晕目眩、失眠等症状。

5.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妇科调理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调经、养血安胎的作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妇科疾病。

6.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症状的方剂。

该方剂以熟地、山药、枸杞子等为主药,能够温补肾阳、固精止遗、益气滋阴,是补肾养生的常用药物。

7. 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由羌活、防风、桑叶等药材组成,能够散寒解表、宣肺止咳,对于风寒感冒、寒咳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8.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医经典的理气解郁方剂,由柴胡、黄芩、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解表宣肺、疏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等症状。

9. 炙甘草汤炙甘草汤是一种治疗胃寒、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泛酸等症状的方剂。

该方剂以甘草炙制为主要药材,具有温中和胃、补脾养血的功效。

10.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是治疗肺热壅盛引起的咳嗽、咯血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并对其功效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胆虚寒症状,如胆囊寒痛、胆汁淤滞等。

该方剂由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胆祛寒、理气开郁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治疗寒湿痹证的经典方剂,由茵陈、蒿子、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症状。

3. 四逆散: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冷等。

该方剂由附子、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的功效。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的经典方剂,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6.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阳气不足的方剂,由附子、干姜、人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畏寒、乏力等症状。

7.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8. 四妙丸:四妙丸是中医常用的消炎止痛方剂,由黄连、黄芩、苦参、半夏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痈肿等症状。

9. 温经汤:温经汤是中医治疗寒凝症状的方剂,由艾叶、独活、川芎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凝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状。

10. 走湿散:走湿散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剂,由荆芥、石膏、白附子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湿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困阻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方剂1.一贯煎【组成】当归生地沙参枸杞麦冬金铃子(川楝子的别名).【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疏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并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记忆口诀::当地杀狗卖金铃2.四物汤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3.八珍汤组成:当归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15g、人参3g、炒白术10g、茯苓8g、炙甘草5g。

[[功用] 补益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4.人参养荣汤组成: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蓍、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

功效:补益气血、滋阴健脾主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

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

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

5.大补元煎【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

【组成】人参6克,多则用20~60克,山药(炒)6克,熟地少则用6~9克,多则用60~90克,杜仲6克,当归6~9克(若泄泻者去之),山茱萸3克(如畏酸吞酸者去之,)枸杞6~9克,炙甘草3~6克【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救本培元,大补气血。

【主治】气血大亏,精神失守之危剧病证。

【加减】如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如气分偏虚者,加黄耆、白术,如胃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纸之属。

【方论】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熟地、当归滋阴补血,人参与熟地相配,即是景岳之两仪膏,善治精气大号之证,枸杞、萸肉补肝肾,杜仲温肾阳,甘草助补益而和诸药。

诸药配合,功能大补真元,益气养血,故景岳曾称此方为"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6.失笑散--《苏沈良方》组成:五灵脂蒲黄各等分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用于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

现用于心绞痛、胃痛、痛经、产后腹痛、宫外孕等属于瘀血停滞者。

方论:本方所治诸痛,均为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

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而止瘀痛。

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古谓病此‘心腹痛欲死’ 之人,服药后,‘不觉诸症悉除,只可以一笑而置之矣’,故以失笑为名。

7.六味地黄丸组成: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6味药组成。

功能:益肾滋阴主治:用于各种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滋阴补肾,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8.金铃子散【处方】金铃子延胡索各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治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致患心腹胁肋诸痛,或发或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现用于溃疡病,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胆道蛔虫症等属于肝郁气滞偏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酒调下。

【注意】孕妇慎用。

【方论】方中金铃子疏肝气,泄肝火,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二味相配,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使肝火得清,气机通畅,则诸痛自愈。

9.大黄牡丹汤-《金贵要略》组成:大黄12克牡丹3克桃仁9克。

瓜子12克芒消9克功能: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主肠痈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则局部有痞块,发热恶寒,自汗出,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者。

方论:本方治症属于热毒蕴结于肠,气血瘀滞不通而成。

方中大黄清热解毒,祛瘀通便;丹皮凉血散瘀为君,芒消助大黄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为臣;桃仁、丹皮活血化瘀为佐,冬瓜仁排脓散结为使。

五味合用,共奏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

1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组成:白芍(酒炒)30克香附(酒炒)9克当归(酒洗)15克白术(土炒)15克丹皮(酒洗)9克茯苓(去皮)9克花粉6克功用:疏肝解郁,调经种子。

主治:妇人肝气郁结所致的不孕症。

11.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6克)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紫背天葵子(6克)【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方论】方中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少加酒以通血脉,有利于痈肿疔毒之消散。

配合成方,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

12.止带方组成: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治法:清利湿热止带,佐以解毒杀虫。

主治:带下量多偏湿热者方药解析:方中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止带;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黄柏栀子茵陈泻热解毒,燥湿止带;牛膝利水通淋,引诸药下行,使热清湿除带自止。

1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等证。

【方论】为瘀血结于下焦少腹。

下焦包括肝肾在内,由肝肾等脏功能失调,寒凝气滞,疏泄不畅,血瘀不适,结于少腹,故症见少腹积块作痛,或月经不调等杂病。

治宜逐瘀活血、温阳理气为法。

故方用小茴香、肉桂、干姜味辛而性温热,入肝肾而归脾,理气活血,温通血脉;当归、赤芍入肝,行瘀活血;蒲黄、五灵脂、川芎、元胡、没药入肝,活血理气,使气行则血活,气血活畅故能止痛。

共成温逐少腹瘀血之剂。

【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14.膈下逐瘀汤--【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灵脂6克(炒) 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用法】水煎服。

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

现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各家论述《医林改错注释》: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力。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15.血府逐瘀汤--【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方论】本方主治胸部的瘀血证。

胸部属肝而包括上焦,肝司营血,性喜畅达,功能疏泄。

今血瘀胸中,肝失疏泄,故症见头痛、胸痛、失眠、心慌、呃逆等证。

治宜调肝逐瘀为法。

故本方除桔梗引药上引,牛膝引邪下行,甘草和中调药外,其余药物均入肝经。

如当归、生地、柴胡养血活血,清热疏肝,适用于血瘀热证;桃仁、赤芍、红花逐瘀活血;血不得气不活,气不得血不行,川芎为血分气药,枳壳擅长理气疏肝,二者合用,助本方理气活血,并有调理肝脾作用,诸药配伍,共成活血逐瘀,理气疏肝之剂。

16.丹栀逍遥散【主要成份】白术; 柴胡; 当归; 茯苓; 甘草; 牡丹皮; 山栀; 芍药【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证。

潮热晡热,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方论】加味逍遥散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故又名丹栀逍遥散、八味逍遥散。

因肝郁血虚日久,则生热化火,此时逍遥散已不足以平其火热,故加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

临床尤多用于肝郁血虚有热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日久不止,以及经期吐衄等。

17.艾附暖宫丸【处方】艾叶(炭)120g 醋香附240g制吴茱萸80g肉桂20 当归120g 川芎80 白芍(酒炒)80g地黄40g 炙黄芪80g 续断60g【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 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与主治】理气养血,暖宫调经。

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痠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

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l丸,一日2~3次。

18.玉女煎--《景岳全书》,组成: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组成。

功效: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本方常用于牙龈炎、糖尿病、急性口腔炎、舌炎等属胃热阴虚者。

)方论: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有余之火为君;熟地黄补少阴不足之水,为臣;麦门冬滋阴生津为佐;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以降炎上之火,而止上溢之血为使19甘麦大枣汤组成:炙甘草12克,小麦18克,大枣9枚等成分配制而成。

功效:养心安神,补脾和中。

主治:脏躁,即更年期综合征。

20. 左归饮--《景岳全书》组成:熟地山药枸杞(炙)茯苓山茱萸(畏酸者少用之)甘草。

功效:壮水,养阴补肾。

主治:真阴不足,腰痠且痛,遗精盗汗,咽燥口渴;阴衰阳胜,身热烦渴,脉虚气弱。

21右归饮--《景岳全书》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附子(炮附片)功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引起的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趣味记忆】:山夫种地归,猪狗兔鹿贵。

(山药,附子,杜仲,熟地,当归,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肉桂)22.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组成】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8克)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方诀】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