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常⽤⽅剂100⾸常⽤⽅剂100⾸六味地黄益肝肾,⼭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味,阴虚⽕旺可煎餐。
养阴明⽬加杞菊,滋阴都⽓五味研。
肺肾两调⾦⽔⽣,麦冬加⼊长寿丸。
再⼊磁柴可潜阳,⽿鸣⽿聋俱可安。
2、知柏地黄丸3、杞菊地黄丸4、麦味地黄丸5、都⽓丸均同上6、左归丸左归丸内⼭药地,萸⾁枸杞与⽜膝;菟丝龟⿅⼆胶合,壮⽔之主第⼀⽅。
7、⼀贯煎⼀贯煎中⽣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阴虚胁痛此⽅良。
⾦匮肾⽓治肾虚,地黄⼭药及茱萸;苓泽丹⽪合桂附,⽔中⽣⽕在温煦。
9、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药茱萸菟丝归;杜仲⿅胶枸杞⼦,益⽕之源此⽅魁。
四君⼦汤中和义,参朮茯苓⽢草⽐。
益以陈夏名六君,祛痰补益⽓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砂⽓滞使。
11、六君⼦汤12、参苓⽩术散参苓⽩朮扁⾖陈,⼭药⽢莲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13、补中益⽓汤补中益⽓芪朮陈,升柴参草当归⾝;升阳举陷功独擅,⽓虚发热亦堪珍。
14、⽣脉散⽣脉麦味与⼈参,益⽓养阴效⼒神;⽓少汗多兼⼝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四物地芍与归芎,⾎家百病此⽅宗;妇⼥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16、归脾汤归脾汤⽤参朮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龙眼⾁,煎加姜枣益⼼脾;怔忡健忘俱可却,便⾎崩漏总能医。
17、⼆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18、⼋珍汤四物+四君⼦19、独参汤⿇黄汤中⽤桂枝,杏仁⽢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痛,⽆汗⽽喘服之宜。
21、桂枝汤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草枣⽣姜;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22、桃红四物汤四物汤中桃红⼊,活⾎⾏⾎⼜逐瘀。
23、⾹苏散⾹苏散内草陈⽪,外感风寒⽓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能疏⽓机。
24、⼩陷胸汤⼩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求。
25、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热盛阳明⼊母膏。
26、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叶荆⽜豉薄荷;⽢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过。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1. 安宫牛黄丸2. 白虎汤3. 白通汤4. 保和丸5. 保和颗粒6. 补中益气汤7. 菜花败毒散8. 草珊瑚合剂9. 穿心莲合剂10. 大承气汤11. 大黄甘遂丸12. 大青龙汤13. 大柴胡汤14. 大黄附子汤15. 大黄清胆汤16. 当归四逆汤17. 当归散18. 当归养血汤19. 当归芍药散20. 当归射干酵母片21. 当归煎膏22. 地黄丸23. 地骨皮散24. 地榆消炎片25. 丁香抗病毒合剂26. 丁香抗菌合剂27. 丁香合剂28. 冬凌草寄生合剂29. 断血流胶囊30. 高力灵胶囊31. 高力灵颗粒32. 广安妇科丸33. 广藿香合剂34. 海蛇抗癌合剂35. 海蛇化癌汤36. 海蛇半夏散37. 海蛇半夏散片38. 海蛇消炎口服液39. 海蛇消炎贴膏40. 海蛇抑菌合剂41. 海蛇沉香宝石丸42. 海蛇补益宝石丸43. 海蛇定阳合剂44. 海蛇炎康片45. 海蛇止血合剂46. 海蛇止咳糖浆47. 海蛇止痛膏48. 海蛇止痛颗粒49. 海蛇止痛药丸50. 海蛇治疗白斑胶囊51. 海蛇助眠合剂52. 海蛇祛风湿合剂53. 海蛇抗病毒合剂54. 海蛇抗感冒合剂55. 海蛇抗流感合剂56. 海蛇抗疟合剂57. 海蛇抗病毒胶囊58. 海蛇抗菌颗粒59. 海蛇抗结核合剂60. 海蛇抗肺炎合剂61. 海蛇抗霍乱合剂62. 海蛇抗白喉合剂63. 海蛇抗麻疹合剂64. 海蛇抗风寒合剂65. 海蛇抗温热合剂66. 海蛇抗病毒颗粒67. 海蛇抗病毒口服液68. 海蛇抗病毒片69. 海蛇抗病毒贴膏70. 海蛇抗病毒药丸71. 海蛇抗病毒软胶囊72. 海蛇抗病毒注射液73. 海蛇抗菌口服液74. 海蛇抗菌片75. 海蛇抗菌贴膏76. 海蛇抗菌药丸77. 海蛇抗菌软胶囊78. 海蛇抗菌注射液79. 海蛇抑菌口服液80. 海蛇抑菌片81. 海蛇抑菌贴膏82. 海蛇抑菌药丸83. 海蛇抑菌软胶囊84. 海蛇抑菌注射液85. 海蛇散疼片86. 海蛇消肿合剂87. 海蛇止痒合剂88. 海蛇祛湿合剂89. 海蛇清火合剂90. 海蛇活血合剂91. 海蛇润燥合剂92. 海蛇保肝合剂93. 海蛇滋阴合剂94. 海蛇养血合剂95. 海蛇安神合剂96. 海蛇开窍合剂97. 海蛇养心合剂98. 海蛇益气合剂99. 海蛇健脾合剂100. 海蛇降压合剂这些方剂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但请注意,在使用任何中药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一、解表剂A、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组成】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5克。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2.桂枝汤【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9克【功用】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3.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10克、甘草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
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4.葱豉汤【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B、辛凉解表剂5. 桑菊饮【组成】桑叶15克、菊花12克、薄荷5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5克、连翘10克、芦根10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
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桑叶:苦、微寒。
(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
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视物昏花。
6.银翘散【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
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中医100首常用方剂 中药学
1、麻黄汤功用:发汗解表,宜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组成:君----麻黄,臣---桂枝,佐---杏仁,使---甘草【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2、桂枝汤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组成:君—桂枝,臣—芍药,佐---生姜,大枣;使-----甘草【方歌】桂枝汤肢太阳凤,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组成:君---羌活,臣—防风,苍术佐---细辛,白芷,川芎,生地,黄苓使---甘草4、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痰主治:外寒内饮证组成:君---麻黄,桂枝臣---干姜,细辛佐---五味子,芍药,半夏使---炙甘草【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5、银翘散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百毒主治温病初起组成:君---金银花,连翘臣---荆芥穗,淡豆臌;薄荷牛蒡子佐---竹叶,芦根,桔梗使---甘草【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鼓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6、桑菊饮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组成:君---桑叶,臣---杏仁,菊花,桔梗佐---连翘。
薄荷,芦根使---甘草【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组成:君—麻黄,石膏臣---杏仁佐使----甘草【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面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8、败毒散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证组成:君—羌活,独活臣---川芎,柴胡佐---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生姜,薄荷使—甘草【方歌】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右气功。
9、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重磅】我国传统经典名方一百个
2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属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3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
6
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4
麻黄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宜麻黄汤.③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14
附子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中医医院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 首中医医师考试范围是以下100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方解等相关内容。
一、解表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二、泻下剂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瓜子、芒硝)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三、和解剂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大柴胡汤(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清热剂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清营汤(水牛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清胃散(生地、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六一散(滑石、甘草)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五、温里剂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小建中汤(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芩、芍药、桂枝、生姜、大枣)六、补益剂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参苓白术散(人参、白茯苓、白术、莲子肉、桔梗、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甘草、大枣)补中益气汤(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生姜、大枣)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肉、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炙甘草汤(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百合固金汤(百合、熟地、生地、当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七、固涩剂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牡蛎、小麦)缩泉丸(乌药、益智仁、山药)固冲汤(白术、黄芪、龙骨、牡蛎、山萸肉、白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八、安神剂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柏子仁、当归身、天冬、麦冬、生地、人参、丹参、玄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朱砂)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九、理气剂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香附、川芎、枳壳、芍药、炙甘草)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定喘汤(白果、麻黄、紫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十、理血剂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温经汤(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小蓟饮子(生地、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栀子、炙甘草)十一、治风剂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藤)川芎茶调散(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镇肝熄风汤(牛膝、生赭石、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十二、治燥剂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杏苏散(苏叶、杏仁、半夏、茯苓、橘皮、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豆豉、栀子皮、棃皮)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甘草、桑叶、麦冬、白扁豆、花粉)养阴清肺汤(地、麦冬、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十三、祛湿剂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甘草)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甘草、木通、大黄)三仁汤(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二妙散(黄柏、苍术)猪苓汤(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五皮散(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真武汤(茯苓、白术、白芍、生姜、附子)实脾散(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茯苓、干姜、甘草)十四、祛痰剂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茯苓、生姜、甘草)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十五、消食剂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
(完整word版)常用中药方剂歌诀100首
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汗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4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解表清热此为良。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丛,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6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组成:柴胡,川芎,前胡,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7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8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经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9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10 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11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组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12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组成: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
13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组成:薄荷,牛蒡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14 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组成】人参(15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当归(12g)川芎(9g)桂枝(6g)生姜(3片)功用】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主治】气血两虚证。
病人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健忘,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细弱。
人参养荣汤,补气养血调营卫。
黄芪白术同参归,川芎茯苓甘草齐。
桂枝生姜调经脉,服之调和身体好。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各等分。
功用】解表和解,调和营卫。
主治】治伤寒太阳证不解,或解后不觉轻松,或本无表证而柴胡证明显者。
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口苦咽干,呕吐泄泻,胁下痞满,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加,人参甘草干姜夹,太阳表证不解时,和营调卫此方佳。
组成】连翘朴硝各一两(30g),甘草二两(60g),生姜三两(90g)功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主治】霍乱初起,恶心呕吐,腹泻清稀,口渴欲饮,咽干,舌红少苔,脉数。
XXX连XXX清热毒,XXX配连翘,霍乱初起咳止泻,宜早服用效果好。
20、五苓散《金匮要略》组成】白术四两(12g),茯苓四两(12g),炙甘草二两(6g),泽泻四两(12g),白皮四两(12g)功用】渗湿利水,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湿滞证。
腹胀,水肿,四肢不温,泄泻,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脉弱。
五苓散白术泽泻配,白皮茯苓炙甘草,湿滞脾虚水肿胀,消食利水效果好。
黄连3克(姜汁炒)、川厚朴6克、石菖蒲3克、法半夏3克、淡豆豉9克、山栀子9克、芦根60克组成的连朴饮,具有清热利湿,调和脾胃的功效。
适用于乙肝湿热并重,郁阻于中焦,脾胃不运的证候。
症状包括胸闷脘痞、恶心欲呕、纳呆、厌油腻食物、口渴不欲多饮、大便稀溏、腹部胀满、小便短少黄赤、或有身目发黄,其色鲜明,发热而汗出不解,舌红,舌苔黄滑腻,脉滑数。
天王补心丹包括人参去芦、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五钱(各15g)当归酒浸、五味麦门冬去心、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炒、各一两(各30g)、生地黄四两(120g)、朱砂。
中医必会100首经典方剂
中医必会100首经典方剂2021-09-081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伤寒论》)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3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小青龙汤(《伤寒论》)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5止嗽散(《医学心悟》)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6 银翘散(《温病条辨》)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温病条辨》)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 苓桂术甘汤(《金匱要略》)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9 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10 大承气汤(《伤寒论》)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溶坩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1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12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13济川煎(《景岳全书》)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14小柴胡汤(《伤寒论》)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15真武汤(《伤寒论》)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16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17四逆散(《伤寒论》)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100个中医经典方剂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100个中医经典方剂【名方】中和汤(张子维)【组成】山栀子10克,胡黄连10克,生牡蛎15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2克,生甘草6克,白扁豆12克。
【功能】清热平酸、消食理气。
【主治】嘈杂吞酸、脘腹痛胀(近世所称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水浸透,水3碗,煎取3碗,分两次服,日进1剂。
【加减】中气不足、气短无力者入党参15克、白术12克;大便色黑,胃及十二指肠有溃疡形成者加入鸡内金10克、海螵蛸15克;腹胀者加入枳壳13克、青皮13克。
【名方】老人便秘方(赵恩俭)【组成】黄芪30克,银花2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麻仁20克,肉苁蓉20克,厚朴3~10克,酒大黄3~10克,威灵仙10~15克(以上用量可根据症状稍事增减)。
【功能】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用法】水煎服日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一段时间,待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1)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
(2)便燥严重加玄明粉3~5克冲入。
(3)气虚重加党参20克。
(4)腹胀重加木香10克。
(5)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名方】健运麦谷芽汤(赵芬)【组成】麦芽30克,谷芽30克,鸡内金15克,山药15克,党参15克,甘草5克。
【功能】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主治】凡内伤、外感而有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之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1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伤风咳嗽加三拗汤合用;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
【名方】化滞益胃汤(赵国岑)【组成】大黄12克,白术10克,牵牛子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槟榔10克,甘草5克。
【功能】化滞益胃。
【主治】胃脘痛(脾虚胃滞型),脘腹胀满,胃脘不舒或隐痛,嗳气纳差,大便不畅。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 枸杞子(9—18g) 川楝子一钱半(4。
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就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与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与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与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与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与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6、八正散《太平惠民与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当归10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方剂100首
⽅剂100⾸1)半夏⽩术天⿇汤半夏⽩术天⿇汤:⽩天⼤早⼆陈来。
(⽩术,天⿇,⼤枣加⼆陈汤去乌梅)半夏⽩术天⿇汤,苓草橘红枣⽣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功⽤: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主治:风痰上扰证2)化痰通络汤法半夏(10g)、橘红(10g)、枳壳(10g)、川芎(10g)、红花(10g)、远志(10g)、⽯菖蒲(10g)、茯神(15g)、党参(15g)、丹参(15g)、炙⽢草(10g)化痰通络夏橘红枳芎红草远志停菖蒲茯神党丹参化痰祛湿⾎脉⾏3)天⿇钩藤饮天⿇钩藤⽯决明,栀杜寄⽣膝与苓,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鸣。
4)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练⽜者因要东元,⼲母卖古龟。
(川楝⼦,怀⽜膝,⽣赭⽯,茵陈,⽣杭芍,天冬,⽞参,⽢草,⽣牡蛎,⽣麦芽,⽣龙⾻,⽣龟板)镇肝熄风芍天冬,⽞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5)⼆陈汤⼆陈汤:⼆陈夏令⼲红⽣妹。
(半夏,茯苓,⽢草,橘红,⽣姜,乌梅)⼆陈汤⽤半夏陈,苓草梅姜⼀并存;燥湿化痰兼理⽓,湿痰阴滞此⽅珍。
功⽤:燥湿化痰,理⽓和中主治:湿痰证6)温胆汤温胆汤中苓半草,枳⽵陈⽪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温胆汤:⼆陈温胆只要⼤枣。
(⼆陈汤去乌梅,加枳实,⽵茹,⼤枣)7)涤痰汤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术⽵茹枳姜枣;胆星菖蒲齐配⼊,主治风痰迷⼼窍。
8)通窍活⾎汤通窍全凭好麝⾹,桃仁⼤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芍药,表⾥通经第⼀⽅9)四君⼦汤四君⼦汤《太平惠民和剂局⽅》:⽩⽼夫⼈。
(⽩术,炙⽢草:⽢草有国⽼之称,茯苓,⼈参)四君⼦汤中和义,参术获苓⽢草⽐。
功⽤:补⽓健脾主治:脾胃⽓虚证10)四物汤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当地传说。
(当归,熟地黄,川芎,⽩芍)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虚滞此⽅宗:妇⼥发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功⽤:补⾎和⾎主治:营⾎虚滞证11)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桃成骑红龙归川。
(桃成:《⽹球王⼦》中青学⼆年级⽹球选⼿;红龙:魔兽争霸中的⼀中⽴⽣物;桃仁,⾚芍,黄芪,红花,地龙,当归尾,川芎)补阳还五芪归芎,桃红⾚芍加地龙,半⾝不遂中风证,补⽓活⾎经络通。
100首方剂
1白虎加人参汤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2养心汤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3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4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胜,痰化风息复正常。
5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与和阴。
6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7贝母栝蒌散贝母栝蒌散茯苓,陈皮桔梗花粉增;咳嗽咽干痰难咳,润燥化痰病自清。
8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芎桃红,赤芍归尾加地龙;四两黄芪为君药,补气活血经络通。
9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益堪珍。
10柴胡舒肝散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11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功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12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13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姜;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14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蒸见,峻下热结第一方。
15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
16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绵绵痛,調肝理脾可为功。
17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草木桶施;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18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桶,草梢竹叶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肠火,饮热同归小便中。
19地黄饮子地黄饮子山竹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如薄荷枣姜服。
20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风寒痰热哮喘尝。
21二陈汤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姜梅一并存;燥湿化痰兼利气,痰湿为患此方珍。
22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100个中医经典方剂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100个中医经典方剂治骨以来【名方】中和汤(张子维)【组成】山栀子10克,胡黄连10克,生牡蛎15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2克,生甘草6克,白扁豆12克。
【功能】清热平酸、消食理气。
【主治】嘈杂吞酸、脘腹痛胀(近世所称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水浸透,水3碗,煎取3碗,分两次服,日进1剂。
【加减】中气不足、气短无力者入党参15克、白术12克;大便色黑,胃及十二指肠有溃疡形成者加入鸡内金10克、海螵蛸15克;腹胀者加入枳壳13克、青皮13克。
【名方】老人便秘方(赵恩俭)【组成】黄芪30克,银花2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麻仁20克,肉苁蓉20克,厚朴3~10克,酒大黄3~10克,威灵仙10~15克(以上用量可根据症状稍事增减)。
【功能】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用法】水煎服日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一段时间,待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1)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
(2)便燥严重加玄明粉3~5克冲入。
(3)气虚重加党参20克。
(4)腹胀重加木香10克。
(5)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名方】健运麦谷芽汤(赵芬)【组成】麦芽30克,谷芽30克,鸡内金15克,山药15克,党参15克,甘草5克。
【功能】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主治】凡内伤、外感而有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之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1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伤风咳嗽加三拗汤合用;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
【名方】化滞益胃汤(赵国岑)【组成】大黄12克,白术10克,牵牛子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槟榔10克,甘草5克。
【功能】化滞益胃。
【主治】胃脘痛(脾虚胃滞型),脘腹胀满,胃脘不舒或隐痛,嗳气纳差,大便不畅。
中医经典名方100首(图文版)
中医经典名⽅100⾸(图⽂版)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古代经典名⽅⽬录(第⼀批)编号⽅名原⽂剂型出处处⽅制法及⽤法1桃核承⽓汤《伤寒论》(汉·张仲景)“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如狂,⾎⾃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汤。
”桃仁五⼗个(去⽪尖),⼤黄四两,桂枝⼆两(去⽪),⽢草⼆两(炙),芒硝⼆两。
上五味,以⽔七升,煮取⼆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微沸下⽕,先⾷温服五合,⽇三服。
汤剂2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下痞鞕,噫⽓不除者,属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三两,⼈参⼆两,⽣姜五两,代赭⼀两,⽢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枣⼗⼆枚(擘)。
上七味,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三服。
汤剂3⽵叶⽯膏汤《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逆欲吐,⽵叶⽯膏汤主之。
”⽵叶⼆把,⽯膏⼀⽄,半夏半升(洗),麦门冬⼀升(去⼼),⼈参⼆两,⽢草⼆两(炙),粳⽶半⽄。
上七味,以⽔⼀⽃,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煮⽶熟,汤成去⽶,温服⼀升,⽇三服。
汤剂4⿇黄汤《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头痛发热,⾝疼腰痛,⾻节疼痛,恶风⽆汗⽽喘者,⿇黄汤主之。
②太阳病,脉浮紧,⽆汗,发热,⾝疼痛,⼋九⽇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
服汤已,微除,其⼈发烦⽬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阳⽓重故也,宜⿇黄汤。
③脉浮⽽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黄汤。
”⿇黄三两(去节),桂枝⼆两(去⽪),⽢草⼀两(炙),杏仁七⼗个(去⽪尖)。
上四味,以⽔九升,先煮⿇黄,减⼆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升半,去滓,温服汤剂⼋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5吴茱萸汤《伤寒论》(汉·张仲景)“①⾷⾕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9、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苏子9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9克。
【功用】顺气降逆,化痰平喘。
【主治】用于肺气不降之咳嗽气逆、痰多胸闷、食欲不振,舌苔粘腻,脉滑者。
10、三仁汤《温病条辨》【组成】杏仁五钱(15g) 飞滑石六钱(18g) 白通草二钱(6g) 白蔻仁二钱(6g) 竹叶二钱(6g)厚朴二钱(6g) 生薏苡仁六钱(18g) 半夏五钱(1591)【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三仁杏蔻蔗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11、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 厚补去皮,炙,半斤(24g) 枳实炙,五枚(12g)、芒硝三合(9g) (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唆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日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2、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石膏,各三钱;杏仁(去皮尖)、甘草(炙)、桂枝,各一钱;大枣五枚,生姜一钱半。
【主治】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燥烦,六脉浮紧。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13、千金苇茎汤《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组成】苇茎切,二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60g) 薏苡仁半升(30g) 冬瓜仁半升(24g) 桃仁三十枚(9g)【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苇茎汤方出干金,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14、大柴胡汤《伤寒论》【组方】柴胡半斤(15g) 黄芩三两(9g) 芍药三两(9g) 半夏半升(9g),洗生姜五两(15g),切枳实四枚(9g),炙大枣十二枚(4g),擘大黄二两(6g)【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15、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薄荷叶不见火,八两(240g) 川芎 I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细辛去芦,一两(30g)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白芷羌活甘草炙,各二两(各60g) 茶【功用】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16、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 甘草炙,三两(6g) 桂枝去皮,三两(9g) 五味子半升(6g) 半夏洗,半升(9g)【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挂麻黄芍药同。
17、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z)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炙(9g) 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切(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18、小蓟饮子《济生方》,录自《玉机微义》【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各等分(各9g)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19、王氏连朴饮《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组成】黄连3克(姜汁炒) 川厚朴6克石菖蒲3克法半夏3克淡豆豉9克山栀子9克芦根60克【功用】清热利湿,调和脾胃。
【主治】可用于乙肝湿热并重,郁阻于中焦,脾胃不运之证候。
证见胸闷脘痞,恶心欲呕,纳呆,厌油腻食物,口渴不欲多饮。
大便稀溏,腹部胀满,小便短少黄赤,或有身目发黄,其色鲜明,发热而汗出不解,舌红,舌苔黄滑腻,脉滑数。
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栀,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20、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摄生秘剖【组成】人参去芦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五钱(各15g) 当归酒浸,五味麦门冬去心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炒,各一两(各30g) 生地黄四两(120g) 朱砂【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渝】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21、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组成】天麻(90g) 钩藤(12g) 生决明(18g) 山栀黄芩(各9g) 川牛膝(12g) 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毋草,茯神夜交安神宁。
22、五苓散《伤寒论》【组成】猪苓十八铢(9g),去皮泽泻一两六铢(15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半两(6g),去皮【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人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
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23、五味消毒饮【组成】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15克紫背天葵6克【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消疔肿,用于各种疮疡疔毒初起而属实热者。
24、止嗽散《医学心悟》【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两斤(各lkg) 甘草炒,十二两(375g) 陈皮水洗去白,一斤(500g) 生姜汤调下【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25、丹栀逍遥散《医部全录》薛氏医案【组成】炙甘草1.5克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1.5克炒栀子1.5克。
【功用】调和肝脾、清热凉血。
【主治】主治肝脾血虚有热,遍身搔痒,或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小便涩滞,瘰疬流注等。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硫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26、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各20g) 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9g)【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于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27、玉女煎《景岳全书》【组成】石膏(9—15克) 熟地(9—3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功效】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胄火阴虚相因病,牙痛齿枯宜煎尝。
28、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组成】防风一两(30g) 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60g) 大枣煎汤送服【功用】益气固表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