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科学观察能力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不仅关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关系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一、丰富的观察素材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首先需要提供丰富的观察素材。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带领学生观察植物、昆虫、天空等自然现象,以及实验室中的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

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图书馆资源,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观察,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和观察经验。

二、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观察力是科学观察能力的核心,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问引导思考: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推理和解释。

例如,当教师展示一张植物叶片的图片时,可以问学生:“你观察到了哪些特点?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2. 细节比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细节比较,让他们观察事物的微小差异。

例如,在观察昆虫时,可以请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加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

3. 视觉训练:视觉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的敏锐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视觉训练游戏,例如观察图案中的变化、找出不同的元素等,激发学生对事物细节的敏感性。

三、实践探究的机会科学观察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通过实践探究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校可以组织实验课程或科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规律。

在实践探究中,教师可以发挥导师的作用,提供指导和引导。

例如,在进行生态观察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设置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记录观察数据等。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提升科学观察能力,还能锻炼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评价方式也需要多样化。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小学科学教师是一个充满探究和启迪的角色,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产生兴趣,探究科学知识,这是小学科学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科学现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景。

下面以一些小学生常见的情境为例进行说明。

1、野外考察野外考察是小学科学教育中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

组织学生去田野、山林等各种自然环境进行科学考察,发现和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特征、生长规律和繁殖情况。

这样的情境可以带给学生直观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的印象力和深度。

2、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育中常见的形式。

在实验中,小学生可以自行操作、观察和记录,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流程,同时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验探究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比如模拟构建童话中的场景,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等。

3、科技展示科技展示是一种展示学生所学科学知识,创造科技性产品的情境。

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和展示自己的成果,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体验科学成就带来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探究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探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1、引导问题探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在科学实验中,小学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导他们探究问题背后的原理。

在野外考察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发放任务单、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2、交流合作探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是探究的一种方法。

科技展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不同的小组,相互交流和学习。

科技展示中,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馈交流,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他人的设计思路和作品。

3、案例研究探究案例研究法是一种能够全面、深入了解某一问题或现象的研究方法,也适用于小学科学教育。

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

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

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科学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家长有所帮助。

要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教师和家长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开始。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培养观察意识是学生学会科学观察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借助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比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描述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特征,通过观察物体的细节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观察能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设置科学观察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观察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数据、观察现象、观察变化等方式来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科学观察。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观察,比如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让学生培育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科学观察。

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借助一些科学实验和现象解释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科学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探究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如观察水的流动规律、观察气体的性质等。

通过这些科学实验,让学生能够亲眼见到科学现象,进而引发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也可以引导学生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比如日晕、月偏食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念是培养他们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科学观念指的是人们对于科学的认知、体验和态度,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影响着个体对于科学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以下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念的方法。

第一,提供真实的科学经验。

小学生对于科学常常存在一种抽象、陌生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创造真实的科学经验。

可以带领小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亲眼目睹科学现象的发生,通过实际的体验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二,引导小学生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进行推理、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少年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可以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分析,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第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

可以将课程设计为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研究,促使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交流与合作。

科学是开放的、合作的,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小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并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从中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五,进行科学知识的导入。

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念过程中,科学知识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导入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场景,培养他们对科学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第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氛围。

可以布置一些科学实验器材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开设科学角,放置一些科学游戏和实验模型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验,小学生可以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一、观察实验现象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小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获取实验材料和数据。

观察时,小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仔细观察:小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各个方面,包括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

只有通过充分观察,才能获取到准确的实验数据。

2. 多角度观察:小学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验现象,比如从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向观察。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实验现象,不会遗漏重要的观察点。

3. 记录观察结果:小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应该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可以使用文字、图表、图片等形式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总结。

二、记录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下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结果。

记录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以便其他人能够按照相同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得到相似的结果。

小学生在记录实验步骤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清晰明了:小学生应该用清晰明了的语言记录实验步骤,不要使用模糊的词汇或句子。

可以使用简洁的语言,但要确保表达准确。

2. 逻辑严谨:小学生在记录实验步骤时,应该按照实验的逻辑顺序进行记录,不要跳跃或遗漏步骤。

可以使用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步骤的先后顺序,以确保实验的连贯性。

3. 详细完整:小学生在记录实验步骤时,应该尽量详细和完整。

可以记录下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使用的材料和仪器,以及每个步骤的结果。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科学实验的重要成果,小学生需要记录实验结果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总结。

记录实验结果时,小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无误:小学生在记录实验结果时,应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无误性。

小学科学观察方法

小学科学观察方法

小学科学观察方法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通过观察,孩子们能够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本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生的科学观察方法。

首先,观察应该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开始。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比如,孩子们可以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晴天、多云和阴雨天的不同特征,从而学习到不同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其次,使用各种观察工具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来观察微小的事物,如昆虫、植物细胞等。

通过使用观察工具,孩子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奥秘。

此外,观察也需要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细致观察能力。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观察任务,要求孩子们在观察过程中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例如,饮水机里水的渐渐减少、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通过这样的观察任务,孩子们可以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并且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度。

在观察科学现象时,小学生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取观察结果。

例如,孩子们可以观察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情况,同时改变不同因素,如阳光的时间、浇水的量等,来观察它们的生长差异。

通过这样的实验,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科学观察的能力,还能够学习到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原理。

最后,观察的结果应该进行记录和整理。

小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符号、图表等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展示,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观察到的内容。

例如,孩子们可以通过绘制柱状图,比较不同种类水果的酸碱度,找出最酸和最甜的水果。

在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启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孩子们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观察结果,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总之,科学观察是小学生探索世界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科学观察与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学生角色、观察方法和记录方式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一、教师引导教师在科学观察与记录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在开展活动前明确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观察和记录什么。

其次,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观察和记录时间,不能过于匆忙。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解答他们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记录。

二、学生角色学生在科学观察与记录活动中是积极的主体,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好奇心、探索欲望和观察力。

在观察时,学生应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全面地收集信息。

在记录时,学生应该尽量详细地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可以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进行记录。

此外,学生还应注意注意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进行比较和整理,进一步深化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三、观察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

首先,学生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确保观察对象符合研究要求。

其次,学生要进行准确的观察,注意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不偏废一面。

例如,在观察昆虫时,学生不仅要关注外形特征,还要注意其行为习性、食性等。

此外,学生要进行系统的观察,将观察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形成比较和归纳。

四、记录方式科学观察结果的记录需要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

学生可以使用文字进行记录,详细地描述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包括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拍照或绘制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录,鲜活地展现观察结果。

图表可以是表格、线条图、柱状图等形式,能够提供更直观的信息展示。

在记录过程中,学生还应该记得标注观察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等重要信息,以便分析和比较观察结果。

总结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科学一年级观察和实验基础

科学一年级观察和实验基础

科学一年级观察和实验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的能力,科学学科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活动。

本文将介绍科学一年级的观察和实验基础,并分享几个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实例。

一、科学观察的基础知识1. 观察是科学实践的基础观察是通过感官器官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有系统地获取信息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事物的形态特征、颜色、大小、数量等,为之后的实验做准备。

2. 观察要细致准确观察时,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事物,不漏掉任何细节。

同时,观察要准确,即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的描述要客观、真实。

3. 观察需要记录观察时,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文字、摄影等方式将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

记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二、科学实验的基础知识1. 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方法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提取结论,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思维模式。

2. 实验要有目的性和可重复性实验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同时,实验要具有可重复性,即其他人可以根据实验的步骤和条件进行重复,获得相似的结果。

3. 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学生需要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保持实验条件的稳定。

学生可以改变一个变量,而其他变量保持不变,以此来观察和分析变量的影响。

三、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实例1. 观察动物行为学生可以观察校园里的鸟类、昆虫等动物,记录它们的行为特点,例如在觅食时的方式、群居的规模等。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

2. 探究物体的特性学生可以观察不同材料的特性,例如金属、塑料、布料等。

他们可以记录不同物体的颜色、硬度、是否可弯曲等特点,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3. 发现物体的浮沉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小物体,如水果、玩具等,进行浮沉性实验。

他们可以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思考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培养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同时锻炼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1. 观察和描述: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现象。

可以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描述。

观察和描述: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现象。

可以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描述。

2.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与季节、天气、植物、动物等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和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与季节、天气、植物、动物等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和问题意识。

3.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可以使用一些日常生活中易获取的材料,如水、土壤、纸张等,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可以使用一些日常生活中易获取的材料,如水、土壤、纸张等,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4. 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能力,可以通过绘画、文字描述、拍照等方式进行记录。

这样有助于学生总结和归纳自己的发现。

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能力,可以通过绘画、文字描述、拍照等方式进行记录。

这样有助于学生总结和归纳自己的发现。

5. 分享经验和交流: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问题和实验结果,通过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分享经验和交流: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问题和实验结果,通过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安全第一: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避免使用有潜在危险的材料和设备,监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安全第一: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避免使用有潜在危险的材料和设备,监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小学时期是培养科学实验观念和能力的关键阶段。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帮助教师和家长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一、实践中学习科学实验是发现和巩固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带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例如,让学生通过制作简易电池,了解电流的产生和导电性质。

或者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等。

通过实践中的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原理,增强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根系、茎干、叶片的生长状态和变化。

通过不同阶段的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升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探索机会科学实验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在设计科学实验活动时,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研究水的沸点时,学生可以思考如何改变水的沸点,通过添加盐、砂糖等材料观察效果。

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想象力科学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机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一些有趣的实验,让他们提前预测实验结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任意形状的泡泡存在的原因,引导他们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并进行验证。

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推理能力。

五、团队合作实验过程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配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活动,让他们互相协作、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同时,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

结论通过实践、培养观察能力、提供探索机会、激发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表达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表达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表达科学观察和表达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观察和表达,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一、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1.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科学观察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天文现象,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现象。

选择观察对象时,应该考虑到其能否引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是否可以进行具体、细致的观察。

2.准备观察工具进行科学观察需要准备一些观察工具,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手电筒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小学生观察到细微的变化和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3.制定观察计划在进行科学观察之前,小学生应该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要观察的内容以及观察的方法等。

制定观察计划可以帮助小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效果。

4.细致观察并记录在进行观察时,小学生应该细致观察所选择的对象,观察其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变化等特征。

同时,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可以用文字、图表、图片等形式进行记录。

记录观察结果的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5.多角度观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观察对象,小学生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例如,可以观察物体的正面、背面、侧面等不同部位,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等。

通过多角度观察,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科学表达的方法和技巧1.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科学表达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图表、实物模型等多种方式进行。

小学生在选择表达方式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观察对象的特点来决定。

例如,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通过书面表达来记录观察结果,通过图表和实物模型来展示观察的数据和结论。

2.清晰明确地表达科学表达需要清晰明确地表达观察到的内容和结论。

小学生在进行科学表达时,应该注意用准确的词语和语句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设计

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设计

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设计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小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设计的方法。

一、培养观察力和观察能力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环节之一,而观察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观察能力。

1. 提供多样的观察对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实物或现象,如植物、动物、天文现象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2. 引导细致观察: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向学生提供特定的观察任务,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

3. 利用工具和素材:教师可以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或提供图表、实物模型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合理设置实验设计任务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是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

合理设置实验设计任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1. 确定实验目的和问题: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教师应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验设计中提出合理的假设,鼓励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和观察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测。

3. 确定实验步骤和材料: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的过程,并学会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工具。

4. 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鼓励他们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假设和解决问题。

5. 引导实验结果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结果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并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和归纳规律。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推理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推理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推理引言科学观察和推理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观察和推理,小学生可以培养对事物的敏感性,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推理,以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的基础。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引导他们进行科学观察和推理的第一步。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观察对象: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准备一些有趣的观察对象,如昆虫、植物、动物等。

通过观察这些对象,小学生可以学会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2. 利用实验室和实地考察:带领小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可以带他们去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者去动物园观察动物的行为。

3. 引导小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听、闻、摸等感官来观察。

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多种感官来观察,培养他们的多元观察能力。

二、培养推理能力观察是科学推理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引导他们进行科学观察和推理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方法: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推理。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冬天会下雪?”或者“为什么苹果会变红?”通过这些问题,小学生可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推理。

2. 制定假设: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制定假设,即根据已有的观察和知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观察一颗正在生长的植物,并让他们制定关于植物生长的假设。

3. 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实验验证,以验证他们的假设。

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验证他们的假设。

三、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推理的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有助于他们在科学学习中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1. 培养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科学观察和记录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观察和记录,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和技巧。

一、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指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事物的特征、变化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

小学生在进行科学观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择观察对象: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比如植物、昆虫、动物等。

也可以选择一些与自己学习内容相关的实验进行观察,比如水的沸腾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2.准备观察工具: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小学生可以准备相应的观察工具,比如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观察事物的细节和特征。

3.仔细观察:在进行观察时,小学生要用眼睛仔细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同时,他们还可以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比如植物的生长、昆虫的变态过程等。

4.记录观察结果:观察完毕后,小学生要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图表、图片等形式进行记录。

文字记录要准确、简洁,图表和图片要清晰明了,这样才能方便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二、科学记录科学记录是指将科学观察的结果以适当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小学生在进行科学记录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文字记录:小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可以用句子、段落或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文字记录要准确、简洁,要注意使用科学术语和符号,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2.图表记录:小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进行记录,比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图表记录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观察结果的变化和规律,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3.图片记录:小学生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摄观察到的事物的照片,并进行记录。

图片记录可以更直观地展示事物的特征和变化,也可以用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科学观察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

科学观察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

科学观察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观察,小学生能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的方法。

一、科学观察的步骤科学观察是通过对事物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理的观察,获得新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小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设置观察目标: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观察的事物。

比如,想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就要选择一种植物作为观察对象。

2. 设定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比如,每天早上观察植物的高度和叶子的数量。

3. 进行观察:按照观察计划,准确、仔细地观察事物的变化和特征。

可以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写下来,可以用文字、图表、图片等形式进行记录。

文字要简明扼要,图表要清晰。

二、实验记录的方法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观察得到的现象和假设。

小学生进行实验时,应该进行详细的实验记录,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下面是实验记录的方法: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想知道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情况。

2.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比如,给不同的植物提供不同的水分量,每天测量植物的高度和叶子的数量。

3. 实验材料:列举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比如,土壤、种子、水壶、测量尺等。

4.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可以用文字、表格、图片等形式进行记录。

数据要准确,文字要简明扼要。

5. 结论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比如,植物在充足的水分下生长更好。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时,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记录要准确详实。

要尽量使用客观的词语描述,不加主观的评价。

2. 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注意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实验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实验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观察实验,小学生可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归纳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文将就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实验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方法。

一、实验准备在进行科学观察实验前,小学生应该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和假设,确定实验的重点和方向。

其次,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例如,如果实验是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那么你可能需要准备花盆、土壤、种子等;如果实验是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那么你可能需要准备水槽、物体样品、天秤等。

最后,要做好实验环境的预备工作,确保实验场地整洁、安全。

二、观察对象的选择科学观察实验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

小学生在选择观察对象时,可以从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例如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

同时,观察对象要具备可观察性,即能通过肉眼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到其变化或特征。

三、观察过程的实施1. 设立观察时间和次数:小学生在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时,应该设立明确的观察时间和次数。

观察时间可以是每天、每周或每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预定的时间进行观察。

观察次数要充足,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察方式和方法:小学生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来观察微小的变化。

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目标对象的各个方面,如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3. 观察记录:科学观察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观察记录。

小学生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记录时要准确、详细,并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同时,可以绘制示意图或配上照片,以便更好地展示观察结果。

四、数据分析和总结在观察实验结束后,小学生应该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比较不同观察时间或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并归纳出一些规律或结论。

在总结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思考和进一步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能力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锻炼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科学观察能力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

一、培养科学观察能力科学观察能力是科学实验的基础,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

以下是一些培养科学观察能力的方法:1. 提升观察力:鼓励孩子注重细节,观察不同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习惯等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训练。

2. 刺激兴趣:选择一些与孩子兴趣爱好相关的观察对象,如宠物、植物、流行的科学实验视频等。

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培养持久的观察能力。

3. 鼓励多角度观察: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事物,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例如,观察一只蝴蝶可以从形态、颜色、飞行方式等多个角度入手。

4. 注重记录:教导孩子学会记录观察到的事实和结果,可以使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描述和总结观察结果。

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除了观察能力,学生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科学探究,提升实验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方法:1. 安全意识教育:首先要教育孩子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如佩戴安全眼镜、避免接触有毒物品、不乱丢废弃物等。

只有确保实验的安全,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2. 指导基础实验: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指导一些基础实验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例如,进行简单的物体测量、混合物的分离等实验。

3. 提供探究式实验机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式实验。

例如,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房间的温度变化,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等。

4. 激发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通过合作互助来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小学生科学建议书

小学生科学建议书

小学生科学建议书引言概述: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匡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

一、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1.1 培养观察力: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花草树木、昆虫动物等,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力。

可以组织观察比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1.2 发展实验能力:小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温度、物体的浮沉等。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二、开展科学探索活动2.1 提出问题:鼓励小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等。

引导他们思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2 查找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解答问题。

同时,要教会他们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3 进行实验:根据问题的需求,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同时,要教会他们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三、关注科学新闻和科学实践3.1 阅读科普文章:鼓励小学生阅读科普文章,了解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应用。

可以组织科普阅读小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味。

3.2 参观科学馆:组织学生参观科学馆,了解科学实践和科学应用的现状。

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3 进行科学实践:组织小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植物种植、动物饲养等。

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参预科学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4.1 培养质疑精神:鼓励小学生对科学知识提出质疑,思量科学问题的多种解答。

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量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4.2 引导创新思维: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索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新的题目,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如何引导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如何引导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如何引导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引言:科学观察是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观察,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并做出判断,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引导和激发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一、选择适宜的观察主题科学观察首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易于观察和理解的主题,比如“花草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习惯”等。

例:以观察花草的生长过程为例。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种植区,每个学生可以带来一颗花种或蔬菜种子进行观察和实验。

二、明确观察目标和方法在进行科学观察前,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和方法。

学生需要知道自己具体要看什么、怎样进行观察。

可以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示范来引导学生。

例:在观察花草的生长过程时,学生可以观察植物的种子萌发、根系生长、茎叶生长等阶段。

可以让学生记录每个阶段的状态、形态特征和变化情况,并通过绘图、拍照或摄影等方式进行记录。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科学观察强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准确的记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如观察游戏、分享观察经验等。

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游戏,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一副图片,然后让他们回答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节和分析能力。

四、鼓励学生发表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科学观察不仅仅是收集数据和记录观察结果,还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例:在观察花草的生长过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密切相关,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例:在观察花草的生长过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或者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如何教小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观察和研究

如何教小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观察和研究

如何教小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观察和研究自然观察和研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观察和研究,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如何教导小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观察和研究,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长,是一项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任务。

首先,我们可以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入手。

观察是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学生进行自然观察和研究的前提。

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小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如树叶的颜色、鸟儿的飞行方式等,让他们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发现事物的细节和变化,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小学生的观察力将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后续的自然观察和研究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引导小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研究。

自然研究是观察的延伸和升华,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植物生长观察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让小学生选择一种常见的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小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为什么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科学实验室和自然环境进行自然观察和研究的教学。

科学实验室是进行自然观察和研究的理想场所,它提供了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测量物体的重量、观察昆虫的行为等。

通过实验,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自然环境进行自然观察和研究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作者:郭群荣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04期
【摘要】小学科学是锻炼发展学生观察及描述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掌握描述方式;为学生开创自由观察环境,激励他们大胆描述;要求学生深入观察,提升描述水平;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观察结果,对学生描述客观公正进行评价。

这样,可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生观察描述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活动”。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学生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探究活动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阐述科学的概念和事实。

可见,观察和描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掌握描述方式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时要仔细,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应格外观注。

科学知识都隐藏在科学现象中,如果不细心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处,就得不到深刻的印象,就探究不出科学的规律来。

仔细观察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一定要亲自观察,不仅看表面,更要深入到内部查看;二要观察讲究一定的顺序,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三要分工合作,有些科学现象只持续瞬间,每个同学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以便把所要观察的科学现象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小学生描述能力伴随观察能力的发展形成,要想提升学生描述能力需要教师科学引导。

因此,小学科学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锻炼学生掌握描述方法。

首先可引领学生围绕观察物,看到什么就来描述什么。

而后应把握观察物体的特点做细致描述,例如描述叶子的具体颜色、形态、体积、边缘、尖布与叶柄。

另外,为避免“权威人士”干扰,可先各自描述,再集体交流。

具体的描述方法可以通过手势、比较分析描述观察的结果,还可通过画图、摄影、摄像、放置物品、搜集标本以及采集一些数据信息进行描述。

例如物体体积、树木大小可通过手势描述,还可同楼房的高度来做比较进行分析。

利用上述方式可推动学生进行全面观察,通过描述分析,获取有价值信息。

二、开创自由观察环境,激励大胆描述
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其生活经验不多,往往描述不够主动、过于单一,害怕描述不能满足教师要求。

为缓解学生内心压力、消除他们的疑虑,教师应尽可能打造一种公平、宽松、良好、民主的教学氛围,开创相对自由开放的观察环境,使学生敢于描述。

学生唯有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状态之下做出的描述,方能映射出学生认识把握事物的思想特征。

学生对于自我观察的事实进行描述,有利于他们获取到更加丰富的信息,提升获取感性内容的技能水平。

然而,一些教师通常采用提问的方式限定了学生自由的发挥与描述,该类方式削减了学生自由发挥与发展的可能性。

例如,观察压缩空气,在组织实验之后,教师应放开双手让学生对自我感知的实验现象进行描述,而教师却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依据老师的想法描述。

倘若教师提问:将活塞压下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则要描述出活塞具体的位置变化、空气体积变化,类似的问题多少体现了一定价值。

而如果教师提问,压下活塞,空气会怎样变化时,此类问题学生仅需要回答空气这一层面即可,而其他变化则不必描述,这样便限定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思维。

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思索,考虑学生描述过程中是否有必要进行提问,因提问方式抑制学生观察与描述属于遮断刺激的范畴。

此类激励下,教师仅需要提示特定想法,不必强制也会令学生自发接受此想法,而本来属于学生的想法也朝着此方向发展。

即便通过该方式可引领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观察描述,然而其削弱了学生自主思考力。

三、基于学生深入观察,提升描述水平
小学科学为一门启蒙学科,不应片面看重内容标准性以及严谨性,应由小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入手,合理选择其更加了解的事物以及现象学习。

例如在观察蜗牛的学习环节,如果让学生直接观察,往往会一无所获,原因在于学生没能清楚的看到蜗牛壳内的身体。

这就要求学生反复跟踪,深入观察。

通过深入持久观察后,学生较难描述最终的发现。

为此,教师事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腹部等身体结构,而后再组织学生观察,这样一来他们的描述便会更加丰富。

在观察之后还可联系以往掌握的知识,实现进一步的知识迁移。

例如,学生在观察蚂蚁后的描述,建立在掌握了描述大树基础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复习怎样描述大树的,引导他们将知识进行有机迁移。

有些学生通过语言描述,有些通过图画描述或是摆放物体,这样使得描述蚂蚁更加确切,又具多样性。

四、尊重学生观察结果,给描述作评价
《课标》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小学科学课的启蒙定位,阐释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教师给学生的描述一个及时的评价,这不仅是对其肯定与否,而是对他们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尊重。

尊重学生的观察结果,并不是一味服从,要让同学间不同的观察描述相互碰撞,形成“再来一次”的二次探究,对于一些节外生枝的观察结果,只要正确,应该得到教师正面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请学生进行描述,已经不简单的是检验学生有否听明白了教师讲授的内容,针对学生来讲则是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教师则是掌握学生观察分析的状况,也就是掌握教学实施的状况。

例如当学习“固体热胀冷缩”时,学生观察到小铜球原来能顺利通过铁圈,在火上烧后就不能通过了……有学生描述,小铜球热胀的原因;也有学生说,小铜球的热胀比气体、液体很不明显;也有学生认为,小铜球可能热胀了,但还需要放水中冷却一下,再试能否通过铁圈,这样就确定它真是热胀了。

对此,教师给出了不同的评价。

全面尊重学生,进而在他们内心之中形成更大的安全感,通过公正评价,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对策,方能真正引导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独到的描述分析,得出最科学合理的结果,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推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麻建辉.有序观察,有序想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搭一搭》教学反思[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4(10)
[2]李晓文.不同适应水平小学生自我描述与评价比较——关于小学生自我调节机制的一项研究[J].心理科学,20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