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2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统一表现: 统一表现: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1)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必须有价值; 商品必须有价值; 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3)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矛盾表现: 矛盾表现: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 (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通过交换体 现);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 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 畴;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是历史 的范畴。 的范畴。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缺一而不能称其为商 品——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和交换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 用价值之中。
1、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劳动——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 商品
使用价值 价 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私有制 社会分工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不理解商品的起源而象崇拜偶像一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而是由商品形式本 身所引起的。 身所引起的。人与人的关系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 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式,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货币产生以后,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演变为货币拜物教这种更为耀 眼的形式。 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眼的形式。故:“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3.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根植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中。
②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属性。
③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劳动资料是划分时代经济的标志)④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整体)第一章商品4.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5.商品二因素(是因为劳动具有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
)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属性,是两者的统一。
②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同一生产者或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的,形成商品的价值。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对立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9.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二)(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其主要形式是A.银行券 B.支票 C.期票 D.汇票A. √B.C.D.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用想象的货币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C.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能暂时不用现金购买D.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A.B. √C.D.3.某资本家企业预付资本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5次,其年利润率为A.10% B.20% C.15% D.25%A.B.C.D. √4.某资本主义国家纺织部门原预付资本共计100亿美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月工资为2000美元,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纺织部门预付资本更新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1。
这时,在不追加预付资本的情况下,纺织部门排挤出的失业工人为A.50万 B.30万 C.25万 D.20万A.B.C. √D.5.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它在经济上实现统治的形式是A.混合联合公司 B.个人联合C.跨国公司 D.参与制A.B.C.D.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其微观基础是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B.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A.B. √C.D.7.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后者是剩余价值B.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发生价值增殖C.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D.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A.B.C. √D.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是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其现实基础是A.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B.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C.产业资本国际化 D.国际分工的水平化发展A. √B.C.D.9.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 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的产生A.B.C. √D.10.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是A.实行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的结合B.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C.实现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D.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经济总量平衡A.B.C.D. √11.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经济杠杆中,最有效的经济杠杆是A.汇率 B.利率 C.信贷 D.价格A.B.C.D. √1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A.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生产领域,又离不开生产领域B.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C.剩余价值产生于流通领域.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D.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通过流通领域而增殖A.B. √C.D.1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B.生产资料私有制C.纸币代替金属货币 D.劳动力成为商品A.B.C.D. √14.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A.B.C.D. √15.如果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3500亿元,赊售商品价格总额240亿元.到期支付价格总额为30亿元,彼此抵消的支付总额为9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当年实际发行货币为500亿。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docx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家是拥有资本并能不断剥削工人的使用价值的人,是不是任何有货币的人都叫资本家?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任何一个资木家在开始他的剥削活动时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用这些货币来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这叫做原始资本,资本和货币的区别是什么?1、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当货币作为一般流通手段时,货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当货币在执行资本职能时,资本流通公式:G—W—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这两种流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1)顺序不同。
它们在买和卖的顺序上是相反的,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在整个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4)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占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在质上没有区别,但是量有区别,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究竟什么是资木?■资木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G'。
G' =G+A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
可见,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正是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木流通公式G-W-G z,概括了产业资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木的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G-W-G '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是资本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匕①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②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劳动价值理论
思考题
• 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2、简述商品经济在我国存在的条件。
• 3、为何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 4、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的学说。 • 5、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 7、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生产者为
• 通货膨胀: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商品流通 量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 续上涨的现象。
• 分析通货膨胀原因,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主讲:毛孟凯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凯恩斯写道:通货膨胀的伤害主要在于改 变财富的分配,而通货紧缩的破坏力则主 要是阻碍财富的产生。“所以说,通货膨 胀不公平,不聪明。只要不是德国那种过 度通货膨胀,两害相比,还是通货紧缩的 害处更大,因为在一个陷入贫困的世界上, 通货紧缩加剧失业,而不是损害‘食利 者’。”
解释:①客观条件,②主观条件,③简单劳动。
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的关系 3、动态变化
主讲:毛孟凯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 • 1、生产工具的改进、创新和利用程度; •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
主讲:毛孟凯
二、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三、货币的职能
• 1、 价值尺度,即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 1)为什么可以充当价值尺度? • 2)充当价值尺度的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 2、 流通手段,即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 1)是一切现实货币或货币符号。 • 2)有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 3、贮藏手段 • 4、支付手段,即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支付税赋、工资等。 • 1)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经济危机的可能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二要 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
概念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 动。
2.具体劳动的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由不同种类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各种不同的作用。例如, 铁器是由铁匠的劳动生产的,木器是由木匠的劳动生产的。这些生 产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下进行的,都有不同的生产目的、劳动对 象、劳动手段、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 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
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 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 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
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 系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 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不管社会经济关系怎么 变化,人们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分辨不出 它是那种社会制度下的产物,使用价值本身 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二)交换价值
概念
商品通过买卖所具有的能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 即交换价值。
具体劳动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永恒条件。
不论在哪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从事各种具体 劳动,生产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但是,具体劳动必须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具 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原因;第一,社会主义国家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 经济,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社会中心来统一指挥和协调,这个统一的 社会中心。在社会主义阶段就是国家。 第二,全民本身是一个整体概念,全民占有意味着全体 劳动者作为一个同统一的整体,对生产资料占有,不是每个 劳动者个体占有的简单相加,因此,必须有一个代表社会利 益的社会机构来行使所有权,这样的机构在社会主义现阶段 就是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劳动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的 代表者,通过社会主义国家掌握了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 才能在生产资料使用过程中,把劳动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目前 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为全体 劳动者共同的、根本的利益服务。
5、生产资料四种权能的多样组合 在实际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四种权能是以复杂多样的形 式组合在一起。四种权能可以统一于一个主体,全部归一个 主体去实施(如国有国营);也可以被劈分、拆细、互相分 离、独立出去;也可以重新组合为统一组权能,如占有权、 使用权和部分支配权结合成经营权。 总之,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四种权能的统一与分合存在着 不同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组合,这其实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的不同实现形式。 ***说明:《企业法》规定:企业对国有资产具有占有、 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该法特地将企业的支配权规定为 “依法处分”,表明企业只能根据国家规定分享国有资产的 部分支配权,还有一部分支配权仍然掌握在国家手里。这是 将国有资产支配权劈分、拆细的典型例子。***
注意:这里的分析是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一)全民所有制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全体人 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这种形式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 生产资料关系上的平等。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编辑ppt
41
考察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必须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每个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 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不同的物品其有用性不同则使用价值不同,一种商品可能 有多种使用价值。
物品的有用性寓于物品自身之中,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 劳动多少没有关系。
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察:
从质的方面看,商品具有何种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 然属性决定的。
从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有一定的数量。
编辑ppt
16
• 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因素。商品必须具
——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编辑ppt
26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
系。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
的范畴;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编辑ppt
7
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 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条件
社会化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物质基础
编辑ppt
8
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发达商 品经济阶段。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2)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
价值构成
c+v+m
社
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
会
总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
产 品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实物构成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3、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途径
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后备 基金或保险基金。 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 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国 民 收 入
消费基金
扩大再生产基金
非生产性建设基金
社会后备基金
国家管理基金
社会消费基金
文教卫生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
个人消费基金
非生产部门劳动 者劳动报酬基金
生产部门劳动者 劳动报酬基金
1、保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适度增长。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要同国民收入 的实物构成相适应。
3、注意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各 自的比例关系。
(2)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既有较高速度又平衡 协调的发展。
(3)社会一部分劳动者的收入是通过收取服务报 酬的形式,从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得到的个人收入中转移到他们手中。
(4)为了应付突发事故和各种自然灾害,需要建 立社会后备基金。
(5)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解决劳 动者暂时困难,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和残 疾人的生活需要等。
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 第四节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一、社会总产品 二、国民收入 三、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例 如
1只羊=2把石斧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
4
相对价值形式
——是指主动将商品的价值,相对的表现在作 为等价物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的形式。
等价形式
——是指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 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 物,也叫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 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
5
理解这一形式要注意三点
(三)一般价值形式 ——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的表现在从商 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 商品上。它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前。
例 如
2把石斧 = 40公斤小麦= 2匹布 = 1克黄金 = X其他商品 =
1只羊
12
理解这一形式要注意二点
第一,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的一般价值形式是一 次质的飞跃。它使商品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 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一般价值形 式下,各种相对价值形式都通过一般等价物来反映 自己的价值量,因而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对等,互相 表现为交换价值。 第二,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变成社会劳动的唯一体现 者,因而商品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的这种性质,便完全的、充分的表现出来了。
Political Economy
第二章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商品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使用价值 的表现形式;二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货币是 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以前
没有商品交换
生产力 发展
②前者是商品经济中自发产生的,不依赖于国 家权力,后者通常由国家规定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有价值,其价值随 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 作为价格标准,与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 ④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的执 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旨在揭示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阶级和剥削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之外的部分。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但被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社会生产方式,商品交换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的研究揭示了商品经济内在的矛盾和对立,为分析和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
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不断积累资本和提取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这种资本积累的过程导致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阶级和剥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作为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利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阶级和剥削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它起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体系。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前提 经济发展表现为经济增长
2.区别 经济增长,不一定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一定伴随着经济增长
二、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适当的比例关系是经济发 展的前提条件
从量的方面考虑 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必须与消费资 料的增长速度和规模相适应 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必须与生产资 料的增长速度和规模相适应 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从质的方面考虑 分析重视教育的必要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 展的动力
注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动力,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应该是生产 力自身的内在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表现 ——理解(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理解(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怎样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改革的实质和现实意义
如何看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生产 力发展的的作用 生产力内部矛盾的表现 联系我国实际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生 产力的内部矛盾 “民工荒”、“技工荒” 民工荒” 技工荒”
“民工荒”
谁也没有想到,在拥有9亿农民和1.5亿农村剩余 谁也没有想到,在拥有9亿农民和1.5亿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中国竟出现了“民工荒”:从2004年初 劳动力的中国竟出现了“民工荒”:从2004年初 开始至今,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民工劳动力市 场纷纷告急,普遍缺工。据媒体报道,仅珠江三 角洲地区,农民工缺口保守统计就高达200万人。 角洲地区,农民工缺口保守统计就高达200万人。 大量农民工纷纷离厂,使众多企业的生产顿陷困 窘。一些缺工的企业为吸引农民工前来应聘,甚 至把漂亮厂房拍成照片一并附在“招工启事” 至把漂亮厂房拍成照片一并附在“招工启事”上, 但依旧没有多少“农民工” 但依旧没有多少“农民工”买帐。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 民工荒”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力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化生产
体现形式
普遍化商品 经济
基本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私有制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的占有
对生产资料 “一无所有”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二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 的再生产。
根据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 品的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假定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是4000,可变资本为1000,剩余价值 率是100%,剩余价值为1000;
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是2000,可变资本是500,剩余价值率为 100%,剩余价值是500。
全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
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为使第二年能够按原来规模进行再生产,两大部类的 全部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32 1
第一,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Ⅰ部类的4000c,这部分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 。在年初开始生产的时候,第Ⅰ部类预付价值4000c的 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到年末结束生产时,全部被消 耗掉,变成社会的现实产品。在下年初社会生产再开始 时,必须用本部类内部的产品(即4000c)进行补偿, 具体办法是:4000c中的一小部分产品直接进入本企业 的再生产过程,作为生产资料补偿消耗掉的那些同种不 变资本要素。另一部分产品则要通过第Ⅰ部类内部各企 业的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来实现补偿。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二章资本及其价值增值
积聚与集中也存 在着很大的区别
集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中 不增加社会资本的数量
积 受社会财富增长和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 聚 增加社会资本的数量
资本集中与垄断
就是少数大资本为了获得高 额垄断利润,通过协议、联盟和 联合而控制生产和市场。
短期价格协定 卡特尔 辛迪加 托拉斯 康采恩 国家垄断资本
四、 剩余价值规律是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
一般
余
价
值
特殊
是指不论在何种社会制 度下,只要存在剩余劳 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就存在的剩余价值。
是指在不同社会制度下 体现着不同社会性质的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规律是市 场经济的 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 市场经济的实质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 市场经济运行的各个 方面和主要过程
资本不变资本(c) 可Fra bibliotek资本(v)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用来购买厂房、 机器设备、原料、 辅助材料等生产资 料的资本,叫做不 变资本。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用来购买厂房、 机器设备、原料、 辅助材料等生产资 料的资本,叫做不 变资本。
用来购买劳 动力的资本, 叫做可变资本。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只发生价值转移
4小时
m' = 4小时 =100%
工 作 日(小时)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小时
m' = 4小时 =100%
4
2
0
4
8 10
6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 4小时 =150%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2课:货币
通货紧缩
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 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总水平持 续下降的现象。
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商品
商 生产
品
经 济 商品
交换
价值量由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 价
决
定值
规
等价交换
律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
价值
问题一:价格为什么会涨跌?
值
通藏 付界
尺
手手 手货
度
段段 段币
价值尺度
是货币充当计量其它一切商 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货币在给其他商品规定价格时, 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7000元
235元
20元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 格标准来实现的。
中中国货货币币 元、角、分
美国货币 美元、美分
英国货币 英镑、便士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媒介的职能
第二章 货 币
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起源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谁都知道商品具有同它们使用价值的 五光十色的自然形式成鲜明对照的、共 同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
——马克思
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起源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及其发展
5、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 明( )
A 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B 金银不是唯一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D 货币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6、价值规律的内容是( ) A.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C.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D.调节刺激和分化生产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
学时:半学年,总课时51
学分:3
使用教材:
张维达顾问,谢地、宋冬林主编《政治经济学》
参考书:吴树青主编《政治经济学》夏子贵主编《政治经济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考核方法:考试
导论
1、学习目标
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
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2、本章概述
分析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阐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揭示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意义。
3、学习时限:3学时
4、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为什么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什么是科学抽象法?
5、学习指导
认真阅读、
理解知识点,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如果有精力可以阅读课程引注的参考文献。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1、经济的含义
2、经济与经济学
3、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理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
3、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性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
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二、政治经济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商品经济篇
人类相互交往的经济形式经历着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自然分工到社会分工,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是一个历性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经济是当今世界两种基本的社会经济
形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共同的经济活动方式或交往方式。
这里,主要研究商品经济一般规定性,即通过对商品、货币等因素的具体分析,揭示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两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准备。
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学习目标:了解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意义,掌握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特征,懂得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和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内容提要:
本章着重讲述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自然分工和社会
分工以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各自征,并指出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学习时数:3课时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
下列概念为本单元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自然分工、社会分工、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私人劳动、社会劳动。
另外,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可逾越性也是应掌握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一、自然分工
二、自然经济的产生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一、社会分工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的不可逾越性
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二、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复习思考题
1、自然分工
2、自然经济
3、社会分工
4、商品经济
5、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6、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商品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马克思对商品的剖析来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全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其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本章讲述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及价值规律等内容。
学习指导:
学习这一章要从构成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为切入点。
而且要把
使用价值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来研究。
在学习
交换价值的决定内容时,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区别。
掌握和了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的复杂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的关
系。
深刻理解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甚至相反,而
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学习时数:6课时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有以下几个重点和难点;(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运动规律;(4)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形式及作用。
讲授主要内容:
第一节商品的二因素
一、使用价值
二、交换价值
三、价值
第二节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二、抽象劳动
张某和曾某同在某服装厂工作,其中张某为搬运工,曾某为服装设计师。
张某从事的劳动为具体劳动,不是抽象劳动;而曾某从事的劳动为抽象劳动,不是具体劳动。
第三节商品的价值量
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第四节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三、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商品的二因素
2、劳动的二重性
3、个别劳动时间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6、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章货币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了解货币产生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及货币的矛盾,并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
内容提要:
本章讲述了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最终导致货币的产生。
货币作为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质是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的。
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需要有一定的数量,这个数量的多少是由货币流通规律来决定的。
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其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现象。
本章还介绍了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信用的形式和作用。
学习指导:
首先从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入手,了解货币的起源。
然后通过学习货币的五种职能来理解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这样一种特殊商品的本质,通过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来了解纸币的流通规律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学习和掌握信用的产生、发展、
形式和作用。
学习时数:
4课时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及对价值等式两极的分析,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讲授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第四节
信用
复习思考题
1、货币的主要职能?
2、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货币的流通规律?
4、通货膨胀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5、通货紧缩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制度篇
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由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是人们相互交往的经济形式的历史进步。
人们交往的经济形式,无不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分析社会一定
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才能从复杂纷繁的社会现象中深刻地揭示社会经济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
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经历依次更替的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过程。
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选集》
第2卷第443页)注意研经济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同于其他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这里,主要研究当今世界现存的两种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