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摄影师阿尔弗莱德发
摄影大师的名言名句
摄影大师的名言名句“剪一束光,照亮你的美。
”——摄影大师的一句名言,用光影的魔法,将平凡的你我变得如诗如画。
照片不是拍出来,而是造出来的。
” ——安塞尔·亚当斯“前一万张照片永远是最差的。
”运气是用心摄影师之最好的。
好照片是技术和艺术的合成。
对于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
相机如果不是诗人脑袋上的一只,其中的胶卷就没用。
摄影师其实就是那个什么也没找到的人,可是他总是保持希望到最后一刻。
这种希望激励着他,使他能坚持下去。
摄影家能保持年轻,是因为他们一直到最后一刻,还希望能拍出一张成功的照片。
摄影是将自己的心境与世界连接的桥梁。
摄影师是美的缔造者,是心灵的艺术家。
镜头,是时间的捕手,将瞬间定格为永恒,摄影,就是这样的魔法。
摄影术是不真实的,它改变了明暗对比和透视关系。
它那母牛般的眼睛愚蠢地对所有事物感光,而那些事物却又不得不首先由我们的眼睛依据实际需要进行校正和分类。
所拍摄的人们所具有的无穷魅力,源于一种内在的。
这是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难以形容的秘密的一部分,我的工作就是用胶片抓住它。
“前一万张照片永远是最差的。
” ——亨利·卡蒂尔-布列松“万物之中皆有美,能否发现和表现这些美是拍照和摄影的区别。
”对于摄影,故事活在光影中。
画家可以随心所欲布置各个要素,而摄影师必须在相机的取景器中寻找发现和组织视觉要素。
摄影的艺术在于发现、感受和理解世界的美好,而每一个摄影师都是大自然的诗人和画家。
每一次快门,都是一次对生活的独特解读。
摄影,是心灵的视觉笔记。
文字的重量,照片的震撼。
摄影不是利用镜头把景物拍下来,而是要将某种创意,透过景物明确地表现出来。
相机是我的工具。
透过它,我给周遭的事物一个理由。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构图是摄影的骨架。
摄影本来就没有不可打破的法则,你觉得应该怎么拍,那就怎么拍。
照片是流动的诗,是瞬间的永恒。
摄影,是光与影的诗篇,是每一张瞬间的艺术。
摄影师的唯美句子:用镜头记录美好,用光影定格永恒。
希区柯克《蝴蝶梦》中黑白影像手法的艺术魅力
希区柯克《蝴蝶梦》中黑白影像手法的艺术魅力作者:王静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2期摘要: 本文旨在用中国古典美学的黑白理论,剖析电影《蝴蝶梦》中黑白影像手法的艺术魅力,提出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与黑白影像手法的艺术特色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只有分析其艺术魅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导演诡异的艺术目的。
关键词: 《蝴蝶梦》黑白影像手法艺术魅力一、引言《蝴蝶梦》(1938)原名《吕蓓卡》(Rebecca),是达芙妮·杜穆里埃(1907—1990)的成名作。
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福特斯在评论杜穆里埃的小说时说:“英国的小说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像达芙妮·杜穆里埃这样打破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的界限,让自己的作品同时满足这两种文学的共同要求。
”(E.M.福斯特,1994:419)《蝴蝶梦》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手法,描写“我”与丧偶后萎靡不振的迈克西姆一见钟情。
但是当“我”嫁给迈克西姆并随他回到曼陀丽庄园后,却发现自己时时刻刻生活在他的亡妻吕蓓卡的阴影当中。
小说以它出色的哥特式艺术风格成为英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1940年《蝴蝶梦》被英国导演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1899—1980)搬上银幕。
希区柯克是公认的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
他于1968年获美国导演协会格里菲斯奖(Griffith Award),1979年获美国电影研究院终身成就奖,1980年元旦,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晋封希区柯克为爵士。
“他的影片将比任何影片更加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因为他的每一部影片都是以高超的艺术和匠心拍成的”(汪流,2000:80)。
《蝴蝶梦》是希区柯克赴美后拍的第一部影片,是他唯一获奥斯卡奖的影片,由擅长饰演莎士比亚笔下角色的名演员劳伦斯·奥利弗爵士饰演男主角迈克西姆,琼·芳登饰演女主角。
本片获得了第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摄影奖(黑白),全片气氛诡异迷人,是悬疑手法十分高明的心理文艺片。
传世的经典瞬间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纪实摄影赏析
≥ 薹
鬻 ’ 蛩 l _ 擎
二
-
- √-
-. ■ ● ■ ● - 酗 鲫 t
一
四
疆 豳
蚰
I l - 1
’
.
。
・ 一 、’
磊
一
.
.
J - r _
一 t _
1
.
_
:
,
’ k ■ f I 髓 一
3 i 豳 j k 键鏖 , 一 。 爨 盔 茜 窝 渗 . - 寥 , 蠹 孓 . ;
Fi l , n I ' I I Y ( Y
T I 0
阿尔弗雷德艾 森斯塔特 ( A l f r e d E i s e n s t a e d t ) 是著名美 国纪实摄 影家、 摄 影记者 , 被 誉为 ” 新闻摄 影之 父 。 其经 典作 品则是广为 人知 的 《 胜利之 吻》 。 他于 1 8 9 8年 1 2 月 6日出生于西普鲁士德 斯超镇 的一 个商人家庭 。 1 9 0 6 年全家迁往柏林 9 4 2 年入美国籍 , 1 9 9 5年 8 月 4日去世。
也 越 来 越 流 行 。 对 视 一 条 刚 出 海 的 白 I 阿尔弗雷
。
、
人 ,也拍 摄 摄 了不 不 少一 般 百姓 舀姓 肖像 。他 说过 , “ 寻找 和 他 的作 品忠 实 的定格 了事 件 发生 的瞬 间 ,没有 过 多的
德。 艾 森 斯 塔 特 还 非 常 善 于 儿 童 摄
一
位祖 母 ,还 是矮 胖 的 、瘦 小 的或 是 年老 的 ,这 些 都
没 有分 别。我 拿着 我 的徕 卡相 机奔 到 了他 的前 面并 越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生活杂志》的传奇摄影师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生活杂志》的传奇摄影师巴黎杜乐丽花园,1963年。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在城市Dirshau(现特切夫)诞生于1898年,从1929年到1935年,艾森斯塔特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机构的常规摄影记者,后来是美联社的一部分。
1935年,他移居到美国,1936年,亨利·卢斯曾聘请他担任LIFE四个摄影师之一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艾森斯塔特留在这个传奇版本中。
他的照片在杂志封面上出现了90次。
纳粹德国约瑟夫戈培尔宣传部长1933年在日内瓦国际联盟会议上发表演讲。
他发现摄影师是一个犹太人,并停止了微笑。
时代广场日本胜利日。
1945年8月15日,美国水手Glenn McDuffy在纽约时代广场亲吻Edith Schein。
Grand Hotel酒店的Mittdotel Renee Breguet餐厅供应溜冰鞋鸡尾酒。
瑞士的圣莫里茨市,1932年。
1931年,波罗的海吕根岛以西的希登塞岛上运动训练师。
1932年法国巴黎的一面大镜子模型。
壁画在圣马可多米尼加修道院称Providence。
它由Giovanni Antonio Sogliani在1536年创建。
意大利,佛罗伦萨,1935年。
1935年,年轻的僧侣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Ponte Vecchio 大桥上散步。
美国马萨诸塞州Tisbury的一棵巨大的橡树,1968年。
1979年在德国西柏林举行的Salammbo夜总会。
市长和司法部长主持法庭会议。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1935年。
意大利军官于1934年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Sestriere滑雪。
1932年,奥地利萨尔茨堡的沃尔夫冈斯汽车Hanomag。
意大利论坛的参赛者,1934年罗马。
索菲亚罗兰在电影“意大利婚姻”,意大利罗马,1964年。
1960年,Lila Tiffany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前乞讨。
Marlene Dietrich,柏林,1929年。
温斯顿丘吉尔,英格兰肯特郡查特韦尔,1951年。
《老人与海》3000字读后感
《老人与海》3000字读后感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下面是关于《老人与海》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老人与海》读后感《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满意的作品之一,这本中篇小说是根据对海明威有救命之恩的老渔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真实经历改编,老渔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是小说中老人的原型人物。
书名几经修改,起初名为《现有的海》。
小说模糊社会背景等等因素,删掉枝节,着重描写人物的个性和故事情节,人们评价它是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渔夫圣地亚哥年老力渐衰,连续84天出海毫无所获,没有捕到一条鱼,不少年轻渔夫拿老人开玩笑,穷困潦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老人像个十足的失败者,终于在第85天的出海中,老人捕得一条巨大的马林鱼,马林鱼比老人所驾的小船还要长两尺,奋战了两天两夜,老人终于用鱼叉把它杀死然后拴在船头,预备凯旋返回,不料大马林鱼的血腥味却引来多条大体型鲨鱼的追食,老人拼命保全大马林鱼,终于拖回一副仅剩鱼头的巨型鱼骨架,在无边无际海中央经历几天几夜的生死之战,靠一点生鱼片和一瓶少得可怜的水维持生命,当人们都以为老人死定了的时候,老人的归来,让老人再次获得所有人的尊重,重拾年轻时的尊严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我摘录了小说中精彩段落:段落一: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
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
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人们大都对海龟残酷无情,因为一只海龟给剖开、杀死之后,它的心脏还要跳动好几个钟点。
国外光线静物摄影大师介绍
国外光线静物摄影大师介绍摘要:1.引言2.国外光线静物摄影大师介绍a.摄影大师生平简介b.摄影风格及特点c.代表作品及影响3.作品欣赏与分析a.光线运用技巧b.静物拍摄方法c.作品传达的情感与意境4.对国内摄影爱好者的启示a.学习借鉴摄影技巧b.创新结合中国特色c.提升摄影审美能力5.总结正文: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光线静物摄影成为了摄影领域中的一大类别。
许多国外摄影大师通过独特的视角、光线运用和拍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无数令人惊叹的静物摄影作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位国外光线静物摄影大师,并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以期为国内摄影爱好者带来启示。
1.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a.美国著名风光摄影大师,被誉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
b.以黑白风光摄影著称,擅长运用光线表现自然景观的质感与层次。
c.代表作品《大提顿国家公园》等。
2.哈利·卡拉汉(Harry Callahan)a.美国纪实摄影大师,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之美。
b.作品以简约构图和光影对比著称,充满生活气息。
c.代表作品《芝加哥》等。
3.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a.美国摄影先驱,创立了“摄影分离派”。
b.作品以抽象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为特点,强调画面的意境。
c.代表作品《水城》等。
4.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a.瑞士裔美国摄影大师,被誉为“美国纪实摄影之父”。
b.作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独特的视角为特点,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性。
c.代表作品《美国人》等。
5.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a.捷克摄影大师,以拍摄吉普赛人闻名。
b.作品以极简构图和动态感为特点,充满生命力。
c.代表作品《吉普赛人》等。
通过对这些国外光线静物摄影大师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作品中的共同特点:善于捕捉光线与物体之间的微妙关系,运用光影对比和构图技巧,展现出静物的质感、层次和意境。
世界著名摄影师的摄影名言
道格·巴特罗(Doug Bartlow):作为摄影师,最难为的是你不得不拍片。
艾米丽·佐拉(Emile Zola) :在我看来,某个东西你不把它拍下来就不能说你见过。
爱德华·汤普森(Edward K. Thompson):别跟我说你没拍着的照片,就让我看看你拍到的好照片。
马克·吐温(Mark Twain):想象力跑焦了,眼力就靠不住了。
尼尔·雷佛(Neil Leifer):你必须对运气做好准备。有时最简单的照片是最难拍的。
奥森·威利斯(Orson Welles):相机如果不是诗人脑袋上的一只眼睛,其中的胶卷就没用。
珀西·哈里斯(Percy W. Harris):摄影技艺的获得是靠花功而不是靠花钱。
弗莱德·皮克(Fred Picker):摄影师眼里的真实就是他们照片所表现的那些东西。
弗里曼·帕特森(Freeman Patterson):一卷36张均为满意曝光意味着摄影师无任何新的尝试。
格里·卡普卢金(Gary Kapluggin):摄影是我的第二语言。
甘地(Ga莱德·艾森塔斯特(Alfred Eisenstaedt):保持简单。
阿尔弗莱德·史迪格里兹(Alfred Stieglitz):有光即可摄影。
安德烈斯·法宁格(Andreas Feininger):一张技术上完美的照片可能是世上最乏味的图像。好照片是技术和艺术的成功合成。除非景物使我感兴趣,否则我会略过不拍而节省我的胶卷以便拍更好的东西。
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如果我知道如何拍出好照片,我每次都会拍出好照片了。
萨姆·阿贝尔(Sam Abell):我最好的作品常常是无意识的,且超出我理解能力之外的。
摄影 世界摄影史上,那些不可不知的摄影大师
摄影世界摄影史上,那些不可不知的摄影大师自影像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会改变世界,影响世世代代的人们,不分地域,不分国界。
引用一句Abbas的话:“摄影是对现实的反省,取景器中停滞的瞬间画面,唤起人们更深层的思索。
” 在世界摄影史中,有一些摄影师,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要遥远的现在,给遥远的我们带来莫大震撼,他们的作品,或许因真实而令人感动,或许因深沉而令人思考,或许因戏谑而令人发笑。
当看到这里时,你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是谁的名字呢?01 摄影的起源路易-雅客-让-达盖尔我想,把达盖尔放在开头应该是无可争议的,虽然达盖尔不算是摄影师,但没有他,也就没所谓摄影大师了——公认的摄影技术发明者、“摄影之父”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宣告着摄影术的诞生。
不过达盖尔本人拍的照片却隐隐有着画意摄影的影子。
巴黎寺院街02 人文摄影师(纪实/新闻摄影)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当之无愧的世界级纪实摄影大师,也是著名摄影团体——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另外几位联合创始人是罗伯特·卡帕、大卫·西摩和乔治·罗杰),并提出了“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摄影师们。
罗伯特·卡帕说起战地摄影师,我想卡帕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他似乎就是为战场而生,同时也在战场而死,他将一生都奉献给战地摄影事业,同时却说,自己最希望的就是失业。
西班牙战士之死马克·吕布马克·吕布是玛格南图片社的元老之一,他是一位真正秉持玛格南精神的摄影家。
他作品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充满形式感的构图样式以及诗意的氛围都使他成为那一时期当之无愧的摄影大师。
而他与中国结下过很深的缘分,曾20多次访问中国。
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 寇德卡,在摄影史上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存在,他拥有自由的灵魂,心里始终住了个流浪者。
他拍吉普赛人,就走遍了吉普赛人的聚居地,他四处漂泊,居无定所,身上却始终挂着相机。
摄影史上最为著名一吻
摄影史上最为著名一吻作者:暂无来源:《摄影之友·影像视觉》 2012年第2期撰文:苏璇编辑:真小灰特别鸣谢:泰吉轩画廊阿尔弗雷德·艾森士塔特(Alfred Eisenstaedt,1898.12—1995.8)出生于西普鲁士德斯超镇(现波兰切特夫)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一战期间服役于德国炮兵团。
负伤退伍之后,生活困窘的阿尔弗雷德不得不找各种工作以支撑家庭,直到1927年他偶然拍摄的一幅年轻姑娘打网球的照片被一家名为《世界之镜》的德国周报以3美元的价格买走,十年小贩生涯才终告结束,由此走上职业摄影师的道路。
1935年阿尔弗雷德移居美国后加入了当时声望极高的《生活(Life)》杂志,并整整为其服务了36年。
在其职业生涯中,阿尔弗雷德从不限制自己的拍摄主题,虽然一生中拍摄过众多名流政要,从希特勒、墨索里尼、肯尼迪到玛丽莲· 梦露、海明威等,但阿尔弗雷德更热衷于敏感独到地表现工作状态中的普通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想要寻找并捕捉到一个最生动的瞬间”。
作为自然光摄影的坚持者,阿尔弗雷德从来只使用小型相机和自然光拍摄,避免闪光灯的使用。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他拥有超凡的敏感性,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时代的发展变化,并始终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从拍摄希特勒、丘吉尔到《胜利之吻》,他的照片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标志性。
正因如此,阿尔弗雷德所拍的新闻人物照片,先后90次出现在《生活》杂志的封面上。
由于他的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又活了将近百年,加上后世认为他将“抓拍”意识由欧洲带到美国,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摄影报道的观念和面貌,阿尔弗雷德也获得了“世纪新闻摄影师”的美称。
充满争议的胜利之吻如果说有一张照片能够从一系列二战题材的摄影作品中脱颖而出,那《胜利之吻》就是必定会被提到的作品。
画面中时代广场上满是庆祝二战结束的人群,年轻的水兵兴奋地拉过一个萍水相逢的白衣护士拥吻,过程虽然短暂,其中蕴含的人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向往和胜利的喜悦却不言自明。
现代摄影之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
现代摄影之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1864 - 1946)一位身兼各派的全才摄影家。
他早期曾是画意派摄影高手,后又成为纯粹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和写实摄影的先驱者。
作为摄影分离运动的先驱,他与一些艺术家积极向美国艺术界引进包括马蒂斯、毕加索在内的欧洲前卫艺术家,对美观现代艺术观念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摄影之父”。
斯蒂格利茨是世界摄影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改变了整个摄影史,是现代摄影的开创者,被后来的摄影艺术家们尊称为“现代摄影之父”。
而他在纽约拍摄的那张名为《终点站》的照片也被人们认为是现代摄影史的第一张摄影作品。
《终点站》,斯蒂格里茨,1892 ,凹版印相工艺1864年,斯蒂格里茨生于美国霍博肯。
他从纽约市立大学毕业后便留学去了德国,入柏林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并师从H·W·沃格尔学习摄影。
H·W·沃格尔,德国化学家。
1873年,H·W·沃格尔发明了一种可以拍摄彩色照片的“正色”干板,所以斯蒂格里茨在20世纪初期拍摄了许多的彩色摄影照片。
《少女》,斯蒂格利茨, 1910,奥托克罗姆微粒彩屏干板斯蒂格利茨最初接触摄影是在1883年,这比德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布劳斯菲尔德等还要早许多年。
在19世纪中后期,画意摄影在摄影界是主导地位,斯蒂格利茨在接触摄影的初期,也深受画意摄影的影响,他在拍摄的时候也在刻意的遵循着画意摄影的法则——精巧的构图,美妙的光影,合理的动作,深刻的内涵……《男孩韦尼雪》,斯蒂格里茨,1887,银盐印相工艺《太阳的光芒—波拉,柏林》,斯蒂格里茨,1889 ,银盐印相工艺德国摄影在19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了以新客观主义为代表的摄影思潮,以奥古斯都·桑德、布劳斯菲尔德为代表的摄影艺术家们认为:摄影有着自己的特性,而客观准确地再现事物,揭示事物的自然本质,就是摄影的特性,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替代的。
这位世界级摄影大师的经典名言就是“保持简单”
这位世界级摄影大师的经典名言就是“保持简单”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这么长的名字也许很少人能记得,但是如果提起他的摄影经典作品《胜利之吻》,相信很多人会有印象。
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早年做过皮带和扣子推销员。
后来移民美国,为美国”生活Life”杂志拍照,他的摄影作品在《生活》周刊封面中刊登了92次,他的风格强调客观、真实。
他最早期用得最多的是购阿曼诺克斯(Ermanox)照相机,成为美联社的特约摄影记者后,改用轻便的莱卡相机。
1935年-1975年任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长达四十年,拍摄大量新闻照片,包括90幅生活杂志封面照片,在76岁的时候退了休。
大师在摄影事业上奉献了一生,为摄影艺术界树立了一个丰碑。
这位世界级著名摄影师的对摄影的经典名言就是“保持简单”。
《胜利之吻》艾森斯塔特拍摄的梦露木偶剧高潮部分。
他自己由衷的感叹:“在我所有关乎人类表情的作品中,没有一张比这张更成功的。
”在他的摄影访谈中谈到:1、我决不携带一大堆器材他曾说过:“这60年里,我的风格没有太大变化。
大多数时候我仍然使用现成光线,努力不拉着人到处跑。
我必须既是摄影师又是外交家。
人们常常不把我当回事,因为我携带着很少的器材并且动静很小。
我1949年结婚的时候,我的妻子曾经问过我,你真正的相机在哪里呢。
”我决不携带一大堆器材,我的座右铭始终是“尽量保持简单”。
2、我从不摆布被摄对象拍摄的最出色的主题是人类的生存。
他从不摆布他的被摄对象,而是在对象放松了戒备之后用照相机窥视他们在公众面具后面的私人心态。
3、我活着就是为了要拍照对摄影所投注的巨大热情。
他曾经这样说道:“我喜欢照相,我活着就是为了要拍照。
在摄影事业上,我永远不想退休。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老得实在走不动了,那么我还可以坐在椅子上,抱着三脚架,装上长焦距镜头,拍拍天上的飞鸟呢!”编后语:在全民摄影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在拍摄照片中迷失自我。
影视后期特效案例分析,无与伦比的视效嬗变与个案分析
【视效】视效终极者——无与伦比的视效嬗变与个案分析电影特技伴有着电影的诞生而诞生。
早在1895年8月28日,摄影师阿尔弗莱德·克拉克就在爱迪生新泽西的工作室里首次使用“停机再拍”的方法,拍摄了《玛丽·斯图亚特之死》(The Death of Mary Stuart)中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斩首镜头。
作为电影史上第一个含有特技的镜头,尽管只是运用了最为简单的特技摄影手段,但对于当时刚接触到“电影”这一具有“重现”性、新鲜而又陌生事物的观众而言,皇后玛丽被侩子手砍下首级的联贯画面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真实可信度和震撼力,以至于有些观众真的认为有位女演员为此而奋勇献身。
而在1900年,德国人考迪则使用逐格拍摄和快速播放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再现了鲜花开放的过程。
早期特技开创者的努力为后来的电影制作者提供了灵感,打开了创作思路。
作为“特技之父”的乔治·梅里爱,是早期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先驱者和改革者之一,他在电影浮现后的10年间对电影进行大量探索并制作出数百部短片,开辟出许多种电影特技的拍摄方法。
1896年10月,梅里爱使用“停机再拍”的方法拍摄了《贵妇失踪》(The Lady Vanishes),这部电影被认为是第一部使用特技的现代电影。
此后他使用“停机再拍”、“多次暴光”、“升格和降格”、“叠化”等特技手法拍摄制作了一系列影片,并在巴黎近郊自己的住所里,用8万法郎建造了一个专为特技拍摄的摄影棚,棚内装配着当时最先进的特技制作设备,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特技拍摄制作场所。
梅里爱在“电影摄影技术的新发现让他创造出一些舞台上不能表现的奇幻景观,他突破了当时电影对生活现实彻底忠实复原的惯例,而是类似舞台表演般人为地安排和设计场景变化。
”如在1902 年所拍摄的《印度橡皮头》(The Indian Head)中,梅里爱尝试使用了分屏技术,利用二次暴光的方法,在同一画面中拍摄了他自己所扮演的科学家角色以及放在桌上的科学家头的复制品这两个不同角色,在令观众惊讶于画面本身奇幻性的同时,使故事本身的喜剧效果得到最大化的视觉展现。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集合15篇)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集合15篇)《老人与海》读书心得1黑暗吞没最后一缕紫色的晚霞,平凡的一天,平凡的一天又不平凡,因为当天的故事让人很感动!一群白衣天使与清晨第一缕阳光交错。
海上漂着倒映的云朵,小鸟飞去,不在天空留下一点儿痕迹,一位慈祥的老人,把嘴掘着,呼唤着鸟——海鸥。
那个老人正在看着在天空飞行的快乐的小鸟,老人与海鸥的故事,那个老人是一个热爱动物的人,那个老正在呼唤着海鸥,喔喔喔……海鸥的叫声,老人知道那些海鸥饿了,就拿出自己的粮食给海鸥吃,食物撒下海鸥飞快的飞来啄食,太阳落了,一缕紫色的晚霞也消失了,那个热爱海鸥的老人呢?他以经到了别处他已经上了天堂,这一群海鸥正在呼唤着,好像在呼唤着那个老人,一群海鸥飞来围着老人遗像翻飞盘旋,连速扇去吧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嘱……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两行,它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宁灵的白翼天使,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叫着,翅膀扑的那样的近……“读到这里,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终于湿润了我的眼眶,我在为老人的幸福而湿润,更为那些情意,深重的海鸥们而热泪盈眶!”从这篇美丽的__中,让我看到了宁说是老人美好的人性,倒不如说是海鸥美好的品性,而更让我激动的是在这美好人性与美好品性之间相遇着的东西,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美好,如此感人。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2一位老人正在与一只大鱼殊死搏斗——封面上的这幅插图深深地将我吸引住了!于是,我迫不及待打开了这本《老人与海》,而书中的内容更是深深地将我打动了!本书的主人公名叫桑提亚哥,是一位老渔夫,因为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所以他决定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出海,直到捕到一条大鱼为止。
在这次出海捕鱼的过程中,老人无一人陪伴,白天与这广阔的海洋为伴,到了晚上就抬头仰望着浩瀚无际的星空,但是这大海似乎对老人太无情。
直到有一天,老人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不过因为船只太小,桑提亚哥只能将它拴在船只上拖着走,大约一小时后,老人发现船只后面不远处尾随过来了一只大鲨鱼,老人并没有惊慌,他肯定这条鲨鱼一定是闻到了血腥味才跟过来的。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的悬念观
106影视动漫从《后窗》看希区柯克的悬念观李娜(上海师范大学 影视传媒学院,上海 200234)摘要: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是世界影坛享有盛誉的电影艺术家和导演,以“悬念大师”闻名电影界。
希区柯克的影片充满悬疑色彩,他的个人悬念观成为研究其风格的必要元素。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基本围绕作品的特殊视点、作品的黑暗恐怖等方面,就其悬念观展开的研究尚存在空白。
本文从希区柯克的悬念观出发,具体探讨作品中人物、细节及影视语言等的巧妙安排。
旨在对希区柯克的悬念观产生准确的认知,弥补研究空缺,为悬疑电影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希区柯克;《后窗》;悬念观;窥视癖中图分类号:J97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8-0106-02一、引言希区柯克始终是一个谜,他既是人人知晓的,又是无人了解的。
与他熟知的好友在谈到希区柯克时也会说,有三个希区柯克——生活中一个,电影艺术里一个,与朋友交往时又是一个。
特吕弗对希区柯克及其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个人比其他人都长于拍摄恐怖的东西,而本人胆子却很小。
他的成功与性格紧密相关,在整个影视生涯中,他始终感觉要小心演员、制片人等,以此来保护自己,因为如果他们稍微任性或软弱一点将会影响整个影片的完整性。
对他来说,保护自己的最佳办法就是成为一个让明星乐于接受指挥的导演。
一个对电影技巧熟知程度赶超所有技术专家的制片人同样提防观众,设法通过惊吓观众来吸引他们,他的影片比其他任何影片更能经受住时间考验,因为其每一部影片均以高超的艺术和匠心拍成,它们在电影院里或电视荧屏上堪与任何最吸引人的新片媲美。
”[1]电影研究领域对希区柯克的研究多集中在作品反映出的人性的本质、人的窥视欲、拍摄技巧等方面,相较之下,对于他个人的悬念观研究较少。
本文立足于希区柯克的个人悬念观,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作品中人物、细节及影视语言呈现的个人悬念观,并以影片《后窗》为例,进行参考分析。
摄影史:在相机世界遨游
1952 Brownie 127 热销数百万
1959 Kodak Brownie Starmatic
隶属柯达布朗尼明星系 列的高端机型,是布朗 尼首台自动摄影相机, 五年内卖出了一千万台 STARMATIC相机。
1963 柯达傻瓜相机“instamatic”系列相机
“instamatic”相机将胶 卷盒制作成独立暗盒,可 以在任何自然环境中打开 相机后盖更换胶卷。相机 的自动曝光功能进一步简 化了摄影者的操作。 左图为《生活》杂志上的 “instamatic”广告,简 单四个步骤就可以完成胶 卷的更换工作。
1909 英国公司亚当斯(Adams & Co.)发布Minex系列单反相机
其配备的焦平面快门实现了前后幕帘联动、后帘自动闭合的功 能。此时的曝光时间已经可以在相机外部进行控制,并且最高 快门速度也达到了1/1000秒。
1936 德国公司Ihagee发布首款135单反相机Kine Exakta
进一步确立了徕卡于 1925年确立的35mm画幅 为24mm*36mm的标准尺 寸。
1932 徕卡 世界上最昂贵的相机
徕卡Null,又称0系列,在1923年仅仅 生产25台用于测试,现存仅12台。
2012年,在维也纳的专业摄影器材拍卖 会(WestLicht Photographica Auction) 上,它的最初估价为48.25-64.33万英镑(约 合488-650万元人民币),但通过电话、网 络以及拍卖会现场的激烈竞价,最终以170万 英镑(约合1700万元人民币)天价拍出。
Kodak Brownie 柯达勃朗宁相机
1924 No.2 Brownie camera F model
1930,Beau Brownie相机诞生。由美国工业设计领域先 驱沃尔特多温蒂格(Walter Dorwin Teague)设计。
传世的经典瞬间阿尔弗雷德
传世的经典瞬间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纪实摄影赏析
北寒
【期刊名称】《旅游世界·旅友》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玛丽莲·梦露》梦露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电影女演员之一。
她充满
激情的表演风格和英年早逝,使得她成为了影迷心目中的性感女神和流行文化的标
志性人物。
艾森斯塔特在梦露的洛杉矶家中拍下了这张照片。
在战争过后,艾森斯
塔特镜头里频频出现那些闻名世界的美女。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在14岁时,拥
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折叠胶片机,并开始学习摄影。
他早期采用印象派的绘画主义摄
影手法,后来受到萨洛蒙和其他抓拍摄影家作品的影响,开始了直接的人物写实摄影。
【总页数】5页(P76-80)
【作者】北寒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元现代性视域下当代政治发展的挑战及其应对——艾森斯塔特政治发展思想探析 [J], 饶义军
2.艾森施塔特国会文化中心r奥地利艾森施塔特 [J],
3.艾森斯塔特的政治社会学知识体系——基于《政治社会学:读本》的分析 [J], 李春峰
4.传世的经典瞬间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纪实摄影赏析 [J], 北寒
5.艾森斯塔特的政治社会学知识体系——基于《政治社会学:读本》的分析 [J], 李春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码摄影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数码摄影实验报告篇一:数码摄影技术实验报告20XX年通识教育选修课《数码摄影艺术》作业姓名:付洋学号:10018106学院专业:机械汽车工程一、简答题1.简答数码相机光圈优先模式和快门优先模式各自的特点。
答:快门优先是用于控制被摄物体动感的功能,可以用高速快门方便地拍出对于快速移动物体的凝固效果,用低速快门拍出移动物体的动感虚化效果。
??光圈优先用于控制景深,可以拍出主体写实背景虚化的效果和前后物体都相对清楚的效果。
2.简答什么是景深,影响景深的要素有哪些。
答:景深就是被拍摄物体准焦平面处的景物,在胶片上会形成清晰影像,在焦平面的前方某处到其后方某处有一个范围,其内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这一范围称为景深。
影响景深的要素有光圈、摄距和镜头焦距。
3.简答摄影用光中侧光和逆光的特点。
答:侧光:又称90度侧光,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是一种人像摄影中富于戏剧性效果的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
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
4.简答一般数码相机具有几种测光模式,每种测光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1.平均测光模式:平均测光模式测量的是整个拍摄画面的平均光亮度,根据其测光值采用高级算法计算,转换得到曝光值。
2.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把测光重点放在取景的中央部分,约占画面的60%,并兼顾取景范围内的整体亮度来确定曝光值。
3.点测光模式: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心的3%—5%的区域进行测光。
该区域与整个画面相比,可近似看成一个点。
点测光模式在画面光线分布不均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比较适用,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过度或不足。
4.多区域测光模式:对取景的多个区域信息进行测光,再由数码相机进行数据处理,确定最佳曝光值。
多区域测光的特点是,在逆光摄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时都能得到合适的曝光,而无需人工较正,非常适合在各种复杂光线条件下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著名摄影师
•
阿尔弗莱德· 西斯莱(1839-1899年)生于巴黎,逝于莫莱.他 和莫奈一起,是纯正印象派的真正代表.如果不算初期的作 品,那他的肖像和静物比任何一位画家都画得少,他几乎只 画风景,而且在一生当中,作品没有深刻的变化.人们说他的 出世之作,特别是参加1866年沙龙的最早的作品带有柯罗和 库尔贝的画风,那的确是道出了他所喜爱的方向.与印象派 的其他朋友们相比,他的运气还算不错,开始时,在经济上没 有他们那样困难.然而,正当他不得不为新绘画而战斗时,他 却破产了,这时,再较之他的朋友们,可是备受煎熬之苦了.毕 沙罗和塞尚在最倒霉的日子里,每张画最少也还能卖到40法 郎,可他曾不止一次地以30或25法郎出售自己的作品.此外, 西斯莱还未能享受到自己思想和艺术的胜利,便与世长辞了 .事实上,他刚一去世,人们就承认了他的天才,其作品也很快 被标出了高价.
奥古斯特.桑德 August Sander 德国 1876-1964
• 奥古斯特· 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 ,摄影师,他在黑布里,透过笨重的木制 大相机的镜头,从毛玻璃上观察自己的同 胞。他比别人看得更远,为别人留下影子 ,也为自己的同胞做最客观的见证,并拍 下整个时代的脸孔,让后人看看真正的日 耳曼民族的心灵。这些照片使桑德成为有 史以来最重要的人像摄影家、时代脸孔的 留影者,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