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案1 上海五四制版

合集下载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案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案
为什么写登月的情况要多处写到“电视观众”的反应?
这都是为了让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信,写电视观众的反应,让读到新闻的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两位登月者的感受用了不同的表述方式,目的也是在于此。同时,我们在缩写时最不能忽略的还有准确的时间,这是为了让新闻报道显得及时准确。
四、接下来,给大家呈现几段人类探索月球的资料,结合这些资料思考文中出现了两次阿姆斯特朗说的话“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中“一小步”和“巨大的一步”的含义。
二、扫清生字词。
三、读文章,完成20页“学习建议·表达”部分。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新闻报道的主体,提升他们对事件进行概括和表述的能力,另一方面,试图让他们在对内容进行把握的过程中,体会新闻语言内容准确、凝练真实的特点,并加以学习。
要素:准确的时间、记录登月者的感受都与地球上对着写,这是为什么?
难点
正确理解人类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勇气和艰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知道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什么时间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闻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谁也离不开新闻,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回顾一下新闻所具有的特征。
21页的文学知识。“新”、“奇”、“特”是它的特点。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相关资料]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科书目录

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科书目录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初一上册:
第 1 课:表哥驾到
第 2 课:顶碗少年
第 3 课:我父亲的儿子
第 4 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 5 课:伤仲永
第 6 课:周处
第 7 课:自述苦学
第 8 课: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第 9 课:画里阴晴
第 10 课:石头记胜
第 11 课:鸟
第 12 课:踢毽子
第 13 课:难忘的游戏
第 14 课:鲁迅放学回来做些什么
第 15 课:社戏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第 16 课:滹沱河和我
第 17 课:故乡情
第 18 课:藕与莼菜
第 19 课:故乡的杨梅
第 20 课:故乡在远方
第 21 课:杜甫诗三首(一)、 (二)、(三)
第 22 课:白居易诗二首(一)、 (二)
第 23 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 24 课:题破山寺后禅院
第 25 课:无题
第 26 课:消息三则
第 27 课:通讯两篇
第 28 课:多角度报道
第 29 课:密室日记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第 30 课:你是我的辞典
第 31 课:孙冶方印象
第 32 课:生命之线
第 33 课:石缝间的生命
第 34 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 35 课:寒松赋
第 36 课:卖油翁
第 37 课:核舟记
第 38 课:口技林嗣环
第 39 课:口技蒲松龄
第 40 课:明湖居听书
第 41 课:可爱的地球
第 42 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第 43 课: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第 44 课:警惕生物入侵
第 45 课: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

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登上月球优质课教案

登上月球优质课教案

登上月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探索》教材第五章“太空探索”,具体内容为第一小节“登上月球”。

详细内容包括月球的基本认识、人类探月历程、登月技术原理、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简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掌握人类探月历程及登月技术原理。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了解我国在探月领域的成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登月技术原理。

重点:月球基本知识、人类探月历程、我国探月工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月球模型、探月设备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人类登月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展示月球模型,引导学生学习月球的基本知识。

3. 讲解:详细讲解人类探月历程、登月技术原理以及我国探月工程。

4. 实践情景: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月球对人类的意义,以及未来探月的发展方向。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登月技术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月球知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月球基本知识2. 人类探月历程3. 登月技术原理4. 我国探月工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月球的认识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的意义。

答案: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地球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探月工程展示了我国在太空领域的实力,提升了国家荣誉感,对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作业题目:简述登月技术原理。

答案:登月技术主要包括火箭推进、轨道转移、着陆技术等。

其中,火箭推进是利用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克服地球引力,使飞船进入太空;轨道转移是调整飞船轨道,使其接近月球;着陆技术是通过月球着陆器实现软着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月球基本知识、人类探月历程、登月技术原理以及我国探月工程。

登上月球优质课教案

登上月球优质课教案

登上月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八章“太空探索”第二节“登上月球”,详细内容涉及月球的基本知识、人类探月历史、阿波罗计划、登月技术及对月球的科学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进程。

2. 使学生掌握阿波罗计划的基本情况,了解登月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登月技术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人类探月历史及阿波罗计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月球模型、登月宇航员图片。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太空探索的激动时刻,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登上月球。

2. 教学内容展示:(1)月球的基本知识:展示月球模型,讲解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等。

(2)人类探月历史:介绍苏联的月球探测器、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等。

(3)阿波罗计划:详细讲解阿波罗计划的背景、过程、成果等。

3. 例题讲解:以阿波罗11号登月为例,讲解登月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月球表面结构图,加深对月球基本特征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登月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六、板书设计1. 月球的基本特征2. 人类探月历史(1)苏联月球探测器(2)美国阿波罗计划3. 阿波罗计划(1)背景(2)过程(3)成果4. 登月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阿波罗计划成功的原因,结合我国探月工程,谈谈你对未来太空探索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月球基本知识、人类探月历史、阿波罗计划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了太空探索的伟大历程。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热情,为培养未来太空人才奠定基础。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月亮上的足迹》。

该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足迹,以及这一历史时刻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意义。

2.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登月历程和航天员的足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阿波罗11号登月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球的了解和向往。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长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解读作者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题。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航天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感受。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细节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月球。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课文结构:引言:阿波罗11号登月主体: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结尾:历史意义及启示3. 生词和短语:飞跃、寂静、小心翼翼、无垠、荣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述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航天事业的看法。

2. 答案:(1)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包括: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留下清晰的脚印、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插上美国国旗等。

(2)航天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有了深入了解,但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初中语文教案)《登上地球之巅和真正的英雄》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登上地球之巅和真正的英雄》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和真正的英雄教案学校语文教案学习重点:登上地球之巅1、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究自然奇特的豪情壮志。

真正的英雄1、了解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2、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究未知领域的精神,生疏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学问讲解:一、根底学问1、正确朗读以下词语中的加点字。

矗立sǒng 砭骨biān 崔巍cuīwēi 匍匐pufu阴霾mai 余暇xia2、区分以下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缭绕——缠绕斩钉截铁——锲而不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阴霾——阴晦梦寐以求——孜孜不倦迫不及待——难以弥补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格外冷或苦痛格外猛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宏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攻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予:把抱负、期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哀痛思念的感情。

二、重点分析1、郭超人,北京高校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格外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很多感人故事,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阅读课文,试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终380米高度冲击。

他们困难地向前行进着。

两个多小时后,有名的“其次台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他们冒着寒冷,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其次台阶〞。

这时,队员们又得面对黑夜的挑战。

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

由于前面用时过多,氧气已经不多了,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峻威逼。

反响最猛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格外困难了。

为了争取时间,大家打算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峻缺氧的刘连满躺着休息,开头进入半昏迷状态。

月亮上的足迹(网友来稿)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月亮上的足迹(网友来稿)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月亮上的足迹(网友来稿)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张志峰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教学难点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先看一段登月的录象。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

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二、速读课文,概括大意注意文中的人名、时间和术语。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文中表达精确的时间,并概括出相应的事件。

2、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3、提出疑问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4、出示有关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四、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五、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人类探索太空的勇气令人钦佩,但这个过程也充满艰辛,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

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

但随着我国神州四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

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六、延伸练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

准备月亮上的足迹升空伟大的壮举登月人类的智慧返航月亮上的足迹(网友来稿)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梦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案1 上海五四制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案1 上海五四制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案
1 上海五四制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

2、体会人类第一次登月的重要意义。

说明:
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新闻体裁的文章,教学前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闻,新闻的类型,新闻的结构,新闻的各个部分等有关新闻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课文内容。

可介绍我国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这一重要事件,在增加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人类第一次登月对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新闻“新”、“奇”、“特”的特点。

2、难点:对新闻标题凝练的语言和导语扼要的内容的把握。

说明:
本篇课文虽然是新闻体裁,可是却是1969年的新闻,与现在相隔的年代较远,因此在教学之前有必要提示学生,新闻的首要特点是“新”,本文的“新”是就当时的年代而言的。

体会标题、导语语言的凝练和内容的扼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简明准确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在于“新”、“奇”、“特”。

它的作用是让人们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可由此入手教授本篇课文。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本文的学习提供了绝好的辅助材料,教师可从更多角度设计问题。

练习举隅
1、美国人登月在1969年,我们国家无人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是在xx年,这三十八年的差距让你有何感想?作为中国的少年我们该怎么做?
2、宇宙是广袤而神秘的,你对太空星际有何了解?
3、你有航天梦吗?谈谈你的航天梦。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五四制语文七下《人类的第一次环球旅行》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五四制语文七下《人类的第一次环球旅行》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2、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特点3、体会人类在探索中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体会人类在探索中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2、难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特点一、导入课文(ppt)同学们,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从太空拍摄回来的照片,这湛蓝的星球,是不是很美?(是)杨利伟自己也说,从月球看我们的地球,真的很美。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呈现圆弧形,现在科技先进,我们通过卫星图片能很清楚地知道地球的形状,那么,人类最开始是怎么发现地球是球形的呢?学完今天这篇课文我们就会知道答案。

二、初读感知1、首先看看课文题目,从标题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预设:写的是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关注哪个词?第一次);写的是“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关注哪几个词?发现和证实)。

追问:到底哪个是主要的?这两个标题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恰恰证明了地球是“球”形。

小结:所以主标题可能会写一个故事,副标题可能写科学知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是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过程中一个重要事件。

2、人们是怎么发现地球是“球”形,又是怎么证实这一点的?在这之前,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自读课文,圈划归纳。

(人们对地球的发现和证实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错误认识)盖天说和盾牌说2(发现)人们发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直的柏拉图提出“地圆说”亚里士多德用事实进行论证3(证实)15世纪初,葡萄牙人西非航行支持了这一学说16世纪初,麦哲伦环球远航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三、细读体会1、对于这次航行,文中第9节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伟大、最冒险的环球远航”,为什么说它“最伟大”?“最冒险”又体现在哪里?→“最伟大”:(第13节)麦哲伦的这次环球远航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主观偏见和宗教谬说让位,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至此结束(那么文中哪一段又体现了这是一次“最冒险”的航行?)→“最冒险”:齐读第12节,看看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觉得最艰难的是哪一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为什么你认为这里最冒险、最艰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困难过程。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备课资源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备课资源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备课资源整体感知〔一〕主旨(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纪实报道,也属科普小品,作者以平实的言语,X记录了人类第—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聪慧才智的赞美之情。

阅读本文,让我们体会到人类登月时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欢欣鼓舞,从而激发我们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作为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文〔纪实报道〕,它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船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并指出登月活动的重大意义,这一创举将人类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二〕结构本文侧重于记叙,按时间顺序展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第—次登月的全过程。

本文可分为三个局部:第—局部局部(1、2段),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局部(3~18段)表达登月全过程。

这个局部是报道的主体,整个登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阶段(3~5段)飞船起飞,第二阶段(6~9段)太空行走,第三阶段(10~15段)登陆月球,第四阶段(16~18段)胜利返航。

其具体过程如下:火箭升空→第—级火箭脱落→第二级火箭脱落→第三级火箭启动→进入预定轨道,绕月飞行→进入登月轨道,奔向月球→飞过月&183;地中间点→飞过月&183;地引力中和点→登月舱脱离飞船→登月舱降落月球→人类初踏月球→人类月面工作时返回登月舱→登月舱升空与飞船成功对接→向地球返航→进人地球大气层→溅落预定海域→被海军救起。

第三局部(20、21段),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三〕延伸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表达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可以说,引人入胜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月球上有什么?人如何才能登上月球?飞船是如何制造的?万一出现意外飞不回来怎么办?在高达每秒10.5公里的飞行速度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宇航员在飞行中怎样吃饭?大小便如哪里理?如此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

怎样把一件事情表达得完整生动呢?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首先是渲染。

文章的1、2段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热情。

课前准备:教师:1、从网上、报纸上查找有关“阿波罗登月计划”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2、制作教具:火箭飞船模型。

3、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地球仪。

学生:1、阅读有关书籍,也可上网查找有关月球资料,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准备。

2、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通过拓展迁移,联系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重大事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爱国的热情。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用大屏幕显示一张航天员在月球上拍摄的地球图片,导入新课。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1.自主学习①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③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教案标题:《月亮上足迹》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宇航员在太空中开展的科学实验;2. 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掌握并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及语法知识;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把握重要信息;2.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掌握并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及语法知识。

教学准备:1. 课文:《月亮上足迹》故事;2. 教学多媒体;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月亮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月亮了解多少?知道有没有人登上过月亮吗?”Step 2:输入(10分钟)出示将要阅读的故事《月亮上足迹》,并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月亮上足迹》故事;2. 分组合作,彼此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并做好笔记;3. 整理好信息后,进行小组讨论,一起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

Step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阅读中的问题与答案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释、解答;2.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Step 5: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写一个关于月亮登陆的故事;2.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运用所学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3. 学生互相交流作品,欣赏彼此的创意。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习题,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月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读了有关月亮登陆的故事,并通过阅读理解题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生创作故事的形式,延伸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

2、 体会人类第一次登月的重要意义。

说明:
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新闻体裁的文章,教学前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闻,新闻的类型,新闻的结构,新闻的各个部分等有关新闻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课文内容。

可介绍我国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这一重要事件,在增加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人类第一次登月对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体会新闻“新”、“奇”、“特”的特点。

2、 难点:对新闻标题凝练的语言和导语扼要的内容的把握。

说明:
本篇课文虽然是新闻体裁,可是却是1969年的新闻,与现在相隔的年代较远,因此在教学之前有必要提示学生,新闻的首要特点是“新”,本文的“新”是就当时的年代而言的。

体会标题、导语语言的凝练和内容的扼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简明准确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2007年10月24日6点05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登月梦想实现了!而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个美国人,时间是在38年前。

那么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这样的重大事件又
是怎样让全世界人知道的呢?我们一
起来学习课文。

关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可由学生来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内容,并说出所知消息的来源。

此项内容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由我国当前重要的也是轰动世界的航天事件入手可简
洁、迅速的切入课文,并且在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同时也对新闻这一体裁有了初步的感知。

整体阅读 指名朗读课文,了解新闻内容。

读文章的要求:1、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弄清音、意(义)。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消息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1、借助工具书查找的字词:舷梯、非常黏的、步履、拍摄、盔帽(2)概括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导语部分)。

(3)本消息内容可谓是“新”、“奇”、“特”的典范 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借助工具书和概括文本内容学生必须要养成的读书习惯。

在概括文章内容之前可提示学生:概括时要把握叙
述的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此问题也可自
然的将教学引如下一环节,
分部分阅读中的导语部分,
并以此展开,引导学生学习
新闻的结构。

分部分阅读 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闻结构和内容:
1、标题有什么特点?
2、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
3、学生在主体部分中画出阿姆斯特朗1-2、可结合消息的标题、导语的特点回答。

3、
4、
5、学生可讨论回答。

3、阿姆斯特朗的话主要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
生养成圈划,讨论,思考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消息的结构有进一步的认识:标题、导语、主体是新
说的话,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他告诉了人们什么信息。

4、新闻的主体部分记录了许多阿姆斯特朗说的话,这样写有何好处?
5、阿姆斯特朗说:“这对一个人来说是走了一小步,但对人类说来是跃出了一大步。

”这里“一小步”、“一大步”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义?是在向人们介绍等上月
球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这
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的感受。

4、记录阿姆斯特朗的话,
体现了新闻真实性,时效
性的特点。

5、人类的“一大步”是
阿姆斯特朗“一小步”的
意义所在,是月球探测中
取得的最辉煌的成果,是
人类宇宙探索的里程碑。

(仅供参考)
闻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否写
背景、结语可视新闻报道的
需要而定。

深刻的领悟人类第一次登月
的划时代的意义。

培养能力语言表达用“阿姆斯特朗,你好……”这样的
形式对阿姆斯特朗说一句话。

说说学生最想对第一个
登上月球的人说的话。

(心情、感受、想法、评
价等均可)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中国少年的志愿——对
宇宙的探索,我们中国人也
要有自己的第一。

课后作业学习反馈学生查找有关世界探月的资料,并用
新闻导语形式做摘录。

1969年7月“阿波罗11
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
梦,这一年先后有12名
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
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
样品。

1990日本发射了“飞天”
月球探测器,正在研制
“月神”月球探测器。

1998美发射“月球勘探
者”探测器。

准备发射“破
冰者”探测器。

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
一个月球探测器
“smart-1号”在格林尼
治时间顺利升空。

2004年2月我国公布了
首次探月计划。

2005年印度计划独立发
射小型无人月球卫星。

2008年印度计划向月球
发射印度自行研制的第
一艘飞船“月球飞船一
号”。

作业意在引导学生更深入的
体会“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意义。

训练学生简洁明确的
语言表达能力。

思路点拨
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在于“新”、“奇”、“特”。

它的作用是让人们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可由此入手教授本篇课文。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本文的学习提供了绝好的辅助材料,教师可从更多角度设计问题。

练习举隅
1、美国人登月在1969年,我们国家无人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是在2007年,这三十八年的差距让你有何感想?作为中国的少年我们该怎么做?
2、宇宙是广袤而神秘的,你对太空星际有何了解?
3、你有航天梦吗?谈谈你的航天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