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尹玉美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
(1)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
(2)讨论:针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生物学充满好奇,尤其是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养成了通过课堂听讲、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3.确保清晰简洁:通过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用简洁的语言和符号,避免冗余。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的问题。
应对措施:
1.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过程。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样本、示意图等。这些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光合作用动画、科普视频等。这些多媒体资源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更生动地讲解知识点。
3.技术工具:投影仪、计算机、互联网等。这些技术工具可以方便地在课堂上展示多媒体资源,实现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ppt课件
1864年 萨 克 斯 实 验
1980年 恩格尔曼实验
1939年鲁宾与卡门实验
5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于 土壤。
17世纪早期,比利时科学家 海尔蒙特第一次试图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植物的 养料来源。
2/10
6
实验1
海尔蒙特柳树实结论: 植物生长所需的实养验料前主要来自于水实,验而后不是土壤。变化
土壤干重 柳树
90.800kg 2.25kg
90.743kg 76.70kg
-0.057kg +74.75kg
3/10
7
实验2
普利斯特利(1771年)
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有人重复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却得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
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
4/10
8
实验3 荷兰的英格豪斯(1779)
出现的实验结果。
答案:甲同学忘记了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会使研磨不充分,导致释放的色素数量减 少,提取浓度较低,所以在滤纸条的色素浓度很低,颜色很浅;
乙同学加入了水,由于色素只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所以用水提取不到任何色素, 滤纸上没有出现色素带。
38
【典例精析1】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滴一滴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析,
2、进行自身对照 (自变量是光照,因变量是叶片颜色的变化)
本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的同时,还证明了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 件。
7/10
11
实验5 恩格尔曼的实验
(2)实验结论 相互对照还是自身对照? 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①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②O自2是身由对叶照绿,体自释变放量的为。光照的有无(照光处与不照光处;黑暗与完全曝光),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PPT课件
【探究3】到了秋天,为什么树的叶子会变黄?
叶绿素不稳定,低温条件下易分解,而合成又 受阻,从而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
叶片的颜色
1、在植物的叶子里,含有许多天然色素,如叶绿素、 叶黄素、花青素和胡萝卜素。叶的颜色是由这些 色素的含量和比例的不同而造成的。
2、春夏时节,叶绿素的含量较大,而叶黄素、胡萝 卜素的含量远远低于叶绿素,因而它们的颜色不 能显现,叶片显现叶绿素的绿色。
3、由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较强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 到了秋天,随着气温的下降,光照的变弱,叶绿 素合成受阻,而叶绿素又不稳定,易分解,分解 的叶绿素又得不到补充。所以叶中的叶绿素比例 降低,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那么相比照较稳定, 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因而,叶片就显现出这些色 素的黄色。
本节小结
1、记住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能说出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3、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认同技术
的开展在科学进步中起重要作用。
光面积 D、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 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 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 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表达在 (C )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是大多数原核细 胞进展有氧呼吸。
•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是蓝藻可以进展光合 作用。
【探究5】萨克斯实验中绿叶暗处理的 目的?如何设置的对照?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案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案 一、 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内容采取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完成知识点填空。
) 1、叶绿体中的色素 (1)、种类及其颜色叶绿素 叶绿素a :呈 色素叶绿素b :呈:呈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呈黄色 (2)、比较各种色素含量及扩散速度 (3)、功能及比较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________。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少,正因如此,绿光被反射出来,叶绿体才呈现______。
作用: 、 、 光能吸收:叶绿素主要吸收 光和 光(a 、b 有何不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光 传递:所有色素吸收的光能,都要传给少数处于特殊状态下的 分子 转化: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 能将 能转化成 能因此,大多数叶绿素a 的作用是 和 光能,少数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 的作用是 和 光能,叶绿素b 、胡萝卜素、叶黄素的作用是 和 光能 解释以下现象:叶绿素的绿色、叶绿体的绿色、植物的绿色、老叶和秋叶的黄色、秋天枫叶的红色2、光合作用的概念: 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转化 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判断:绿色植物的体色一定是绿色的( )1、光合作用的发现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①选材好:水绵有叶绿体,且螺旋状分布在细胞中,便于和分析②环境奇:将临时装片放在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O2的影响③细光线、菌好氧: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的部位④光暗比:水绵放在黑暗(局部照光)和曝光的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实质和意义。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
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光合作用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学生能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即光照和叶绿体。
3.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条件。
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绿叶、光照设备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条件。
通过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光照下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巩固: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合作用概念: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过程: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条件:光照、叶绿体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阳光能量,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 请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
答案: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和叶绿体。
3.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案:将一颗绿叶植物放在阳光下,用透明的袋子包裹叶片,观察一段时间后,袋子内是否有氧气产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5.1光合作用(第1课时和第2课时)课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植物生长和发育需要的物质来自哪里?
一、柳苗生长之谜
12/11/2023
1、海尔蒙特的实验:
纯净雨水
柳苗 干土90kg
柳苗 干土
柳苗增重 土壤减少
结论: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 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结论: 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者动物呼吸而变
为什么暗处理?
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避免叶片 已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黑纸不透光
②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实验材料上选1—2 片生长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纸从上下 两面遮盖住叶片的一部分。
为什么部分遮光?
形成对照
未遮光部分:对照组 遮光部分: 实验组
பைடு நூலகம்
③将上述实验材料置于光下,使部分遮光的叶片接受光 照2—3小时
第一节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
回顾: 光合作用合成了: 淀粉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 光合作用释放了: 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探究二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光
光
气泡
水
水中溶解
碳酸氢钠
伸入带火 星的木条
金鱼藻
光照一段时间
取下试管
现象: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探究三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3、英格豪斯
条件:光照 放出气体
12/11/2023
• 1782年,瑟纳比埃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 得同时,还要 吸收空气中得二氧化碳 。 • 1804年,索绪尔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 消耗水 。
6、萨克斯的实验:
不透光纸
暗处理数小时
目的: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 教案设计(第1课时)
探究式,萨克斯的实验:后来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
淀粉遇碘呈现蓝色
如果让你来证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的实验设计,你会怎么设计?学生讨论。
讨论:有点问题。与平时学的加以引导,不能一下入题太深。
能力
1.查阅、整理光合作用发现的资料,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2.感受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难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1.实验要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2.怎么来设置对照?照光和遮光。
介绍: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黑暗处理→一半照光、一半遮光→酒精脱色→碘液显色(遮光处颜色没有变化,照光处变深蓝色)。
说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
【提问】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分别是什么?
在玻璃罩中放了一盆植物后,蜡烛和小白鼠都很好。
3.植物和蜡烛为什么能长期共存,小白鼠因为有了绿色植物也没有死去?小白鼠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氧气从哪儿来的?它们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去哪儿了?
总结归纳:植物生长不仅需要空气而且能净化空气。因为在当时,普利斯特利仅知道这些。
【过渡】人们严格按照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要求重复他的实验,有的能成功,有的失败,你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光合作用(第1课时)课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完整版)4
结果柳苗增重,土壤仅减少。该实验说明影响植物增重的主要物
质不是( )
D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 D.无机盐
A • 2.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 A.光 B.水 C.二氧化碳 D.氧气
3.如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瑞士的索绪尔 绿色植物生长需要水
德国的萨克斯
绿色植物在光下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这样一个 生产加工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淀粉和氧气
条件:阳光 场所: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能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课上练习:
• 1.海尔蒙特将的柳苗种在土壤中,5年来仅用纯净的雨水浇灌。
下节课再见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5月3日星期五10时22分25秒
叶片 叶脉 叶柄
叶脉 气孔
上表皮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下表皮
保卫细胞
认一认:
①上表皮 ②栅栏组织 ③海绵组织 ④叶脉 ⑤下表皮 ⑥保卫细胞 ⑦气孔 ⑧叶肉
分析科学家们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时间
科学家
实验成果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植物所需全部物质来自 ( 土壤 )
17世纪上 半叶
比利时的海尔蒙特
使植物增重的唯一物质是 (水 )
1771年
英国的普利斯特利
绿色植物能净化因燃烧或动 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1779年
荷兰的英格豪斯
绿色植物( 在光下 )才利用 二氧化碳,释放气体
分析科学家们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时间
科学家
实验成果
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光合作用
1.(比利时)海尔蒙特实验
2.(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 3.(荷兰)英格豪斯实验 4.(瑞士)瑟讷比埃实验 5.(瑞士)索绪尔实验 6.(德国)萨克斯实验 7.1897年:“光合作用”概念提出
课堂练习
C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
这是因为实验控制条件不同,导致实验的结果不同。有的学 者是在黑暗下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植物不但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还会因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更严重污染空气。
(4)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实验
结论:①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他还发现,
②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 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 完全停止。
5.1 光 合 作 用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一粒种子入土,能萌发长成幼 苗,一棵幼嫩的小苗,可长成 参天大树,一棵果树可结出丰 硕的果实。你是否思考过以下 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需要哪些物质? 2.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及代表人物; 重点
2.由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论证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等。 难点
A.脂肪 B.蛋白质 C.淀粉 D.无机盐
B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原料是( )
A.淀粉和氧气 B.二氧化碳和水 C.光和叶绿体 D.二氧化碳和氧气
A 3.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基础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A 4.导管的主要功能是( )
不完全正确,他只考虑土壤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没有 考虑阳光、空气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的具体过程。
2、分析光反应和碳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3、比较光反应过程和碳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2)能力目标1、经历识图、分析、交流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比较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进一步学会运用对比进行学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回顾及光合作用过程学习,进一步建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认识观。
2、在光合作用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碳反应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的具体过程2、分析光反应和碳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3、比较光反应过程和碳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具体过程。
2、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引言:老师手上这个可爱的饰品,叫太阳能苹果花,款式颜色很多。
我们可以把它放在车上、窗台、办公桌、书桌上。
它的叶子和中心花朵会摆动,为什么?(教师向学生展示太阳能苹果花实物)生答:内置太阳能芯片,直接将阳光或灯光转换为电能,使叶子得到能源就会动起来。
教师叙述:只需要一点点光线,就会欢快扇动给您带来舒畅的心情,缓解压力,流行日韩和香港。
太阳能苹果花让我们联想到自然界中哪种生物的哪个生理过程?生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教师叙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了,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了解,结合这张图片给你提示的信息,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一下什么是光合作用?生答: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提问: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生答:叶绿体(教师展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并要求学生指出其中各结构的名称。
)光合作用的场所:①②③④提问:光合作用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为什么叶绿体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呢?生答:(略)教师补充:在叶绿体基质中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的___,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__和___。
光合作用第1课时案列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光合作用(第1课时)【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其中涉及到的光和作用的探究也是考试的重点,是后面整堂作业的基础。
书本的安排是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进行验证实验。
但若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在短短一节课内呈现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材料和条件的几个实验,且课后实验复杂、不易操作。
为了突破此难点,本堂课程将与信息技术创新结合,利用高端科技使实验落地,如传感器高效准确地检测不易收集的02和C02浓度,实现课外实验课内化,响应“双减政策”,以期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
而将书本重复实验作业化,实现课外作业课内化,以期达到学生作业的精准评价的目的。
【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物学知识储备,学生已经知道植物有光和作用能产生氧气,但对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其他产物还不知晓.思维方面,思维的目的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并且已经具备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但往往考虑不狗周全,同时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抱有极大的好奇心。
【教学目标】1、观看本地旅游资源视频,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热爱家乡和良好社会责任感;2、应用02和C02传感器,使光合作用的气体转换可视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3、使用同屏技术展示学生活动成果,分析比较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学会检验淀粉的方法,激发探究热情;4、运用CAI课件展示和智学网实时作业,巩固项目化学习成果,养成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科学本质学习重点】通过项目化学习,利用投屏技术呈现实验成果,对每一个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领悟科学知识具有创造性、基于证据、观察和推测、科学定律(规律)与科学理论的关系等科学本质观。
引用本地旅游视频资源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热爱家乡和良好社会责任感。
将信息技术(数字平台下载网络资源、传感器呈现数据、同屏技术展示成果、智学网当堂检测、CA1课件多元利用)融入课堂,把书本不易操作、耗时且现象不可直接呈现的实验转变成可量化、易观察的实验数据和现象中去,通过课本实验创新,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
讨论分析科学家们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1、英格豪斯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2、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俢的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
学生阅读
学生猜测
教师指引
学生理解
学生阅读
学生猜测
教师指引
学生理解
继的研究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适合选用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等活动,得出有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初步结论。自主教学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为进一步组织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活动奠定基础。
五、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植物在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六、瑞士学者索热尔: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
七、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绿叶在下能产生淀粉即有机物。
讨论: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
2、当人们普得斯特利实验重复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
课 题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一)
课 型
新授课
序号
15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揭示柳苗生长之迷,提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
能力方面
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
使学生形成科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难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柳苗生长之迷:
一、十七世纪以前:植物从土壤中
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
二、十七世纪上半叶:比利时
科学家海尔蒙特实验:结果:柳苗增重74.5KG,壤重量减少0.057KG。
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引入概念
学生理解
教师引入概念
学生理解
学生阅读
学生猜测
教师指引
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这部分教材内容实际上是概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教材围绕光 合作用概念的要素,简要介绍科学家们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及成果。这些实验之间联系密切, 前后的连续性强,其中的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从而为后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得斯特利实验: 结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绿色植物则能够光华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三、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插入图英格豪斯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可插入相关光合作用的历史
学生对相关的光合作用历史比较感兴趣,我用了大量的资料来展示给学生,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没能全部展示给学生.只能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去看.感觉如果以幻灯片的形式,应该可以更全面的展示.
关键
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教法
材料分析法、实验法
教具
材料等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1、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__开始的。
2、__和__使生物体逐渐生长。
3、__、__、___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
引入新课:
一粒种子入土,能萌发长成幼苗,一棵幼嫩的小苗,可长成一株参天大树,一棵果树可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你想过吗,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涉及光合作用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