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萍:戏曲教育要提速 传承资金须监管
振兴戏曲的看法和建议
振兴戏曲的看法和建议振兴戏曲是当前文化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戏曲艺术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以下是我对于振兴戏曲的看法和建议。
一、加强戏曲教育戏曲教育是戏曲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
应该加强对戏曲教育的投入,提高戏曲教育的质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同时,应该加强对戏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戏曲艺术素养。
二、推广戏曲艺术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戏曲艺术的推广。
可以通过举办戏曲演出、戏曲比赛、戏曲展览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推广戏曲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戏曲艺术。
三、创新戏曲艺术戏曲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
可以通过改编经典剧目、创作新剧目、引进外国戏曲等方式,创新戏曲艺术,提高戏曲艺术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戏曲产业戏曲产业是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应该加强对戏曲产业的投入,提高戏曲产业的发展水平。
可以通过建设戏曲剧院、培育戏曲演员、推广戏曲产品等方式,加强戏曲产业的发展,提高戏曲艺术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戏曲保护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戏曲艺术的保护。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方式,保护好戏曲艺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加强戏曲国际交流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应该加强对戏曲国际交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可以通过举办戏曲文化交流活动、推广戏曲文化产品等方式,加强戏曲国际交流,提高戏曲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七、加强戏曲艺术研究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
应该加强对戏曲艺术的研究,提高戏曲艺术的学术水平。
可以通过建设戏曲艺术研究机构、加强戏曲艺术研究人才的培养等方式,加强戏曲艺术研究,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16.04.29•【字号】•【施行日期】2016.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有效期十年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局、文化局、文联,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推进全省戏曲振兴发展工作,现就戏曲进校园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戏曲艺术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方面的独特作用,整合戏曲教育资源,在全省大中小学中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衔接、具有湖北特色的戏曲传承保护新局面,为湖北戏曲振兴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主要任务1.推动戏曲进课堂。
各级宣传、教育部门要依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戏曲传承活动,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要在公共艺术课程中增设戏曲选修课。
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要增加戏曲理论和表演教学内容,把戏曲专业师资培养纳入教师培养序列。
2.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把戏曲进校园演出纳入公益性演出政府采购序列,制定本地戏曲进校园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演出场次、演出剧目、参演院团名单,确保进校园演出不少于惠民演出的20%。
专业戏曲院团要选派优秀演员、创作青春版经典剧目进校园演出,并做好讲解、展示等普及工作。
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可组织文艺小分队进校演出,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
3.组织学生进剧场。
各级宣传、文化、教育部门要建立中小学生课外、校外戏曲实践活动记录制度,将中小学生进剧场观摩公益性戏曲演出、参加戏曲知识讲座等活动作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艺术素质测评内容。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实施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实施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教育的不断改善和发展,农村学校的文化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戏曲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推动农村学校戏曲教育的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1.资源不足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实施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落后,戏曲资源不足,导致学校面临缺少专业的戏曲教师、缺乏相关教学设施等问题。
2.学生接受度低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缺乏了解和认同,对于戏曲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接受度。
3.缺乏专业指导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戏曲指导老师,导致戏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4.成本问题农村学校戏曲教育的投入相对有限,资金、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投入不能满足戏曲教育的需求。
二、对策建议1.加大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戏曲教育的资源投入,包括引进专业的戏曲教师,购置戏曲教学设施,举办戏曲培训班等,为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2.开展宣传教育学校和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开展戏曲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形式的演出、讲座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戏曲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戏曲的接受度,从而增加学生参与戏曲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戏曲教师队伍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农村学校戏曲教师队伍,为农村学校引进专业的戏曲教师,培养一批本土的戏曲教育师资力量,确保农村学校戏曲教学质量。
4.完善教学设施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为农村学校购置戏曲教学设施,建立完善的戏曲教学环境,提高戏曲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6.与相关机构合作农村学校可以与省市区戏曲学校、文化馆等相关机构合作,借助其资源优势,开展戏曲教学、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戏曲的接受度和理解能力。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它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的表演形式多样,剧种繁多,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从京剧、豫剧到川剧、粤剧,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演唱技法。
这些戏曲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承了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和美学观念,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由于电子娱乐产业的兴起,戏曲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文化的认知逐渐淡化。
这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首先需要加强对戏曲文化的保护。
这包括对古老剧种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对传统剧目进行修复和保护,以及对相关文物和资料的保存和展览。
还需要加强对传统剧种的挖掘和研究,发掘和整理传统剧目的经典之作,推动戏曲文化的精品呈现和传承。
需要大力提倡传统戏曲文化。
通过举办戏曲文化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戏曲,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将传统戏曲文化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
还可以通过开设戏曲文化课程,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推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
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他们是戏曲文化的生命和灵魂。
应该建立健全戏曲艺术教育体系,培养一批专业的戏曲艺术人才,通过传带教育的形式,将戏曲艺术的精髓传承下去,保持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还需要加强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于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给予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提高传统戏曲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传统戏曲文化的商业化运作,同时也要强化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管理和监督,抵制低俗化和商业化的影响,确保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纯粹性和正统性。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7.11•【文号】国办发〔2015〕52号•【施行日期】2015.07.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7月11日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现制定以下政策。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二)总体目标。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三)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
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
建立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交流网络平台。
(四)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
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振兴戏曲艺术,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内戏曲现状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戏曲爱好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戏曲现状,掌握戏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是?()男()女2. 您的年龄段是?()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地区是?()城市()农村4. 您的职业是?()学生()教师()医生()公务员()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其他二、戏曲认知与喜好5. 您了解以下哪些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川剧()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6. 您平时喜欢观看哪种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川剧()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7.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您观看戏曲的频率?()演出时间()演出地点()票价()剧目质量()演员阵容()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8. 您认为当前戏曲市场存在哪些问题?()剧目质量不高()演出场次少()票价过高()宣传力度不足()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三、戏曲传承与创新9.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戏曲传承?()加强戏曲教育()鼓励年轻演员学习戏曲()举办戏曲比赛()扶持戏曲院团()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10.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戏曲创新?()引入现代元素()与流行文化结合()创作现代题材()创新演出形式()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11. 您认为当前戏曲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传统剧目失传()创新不足()观众群体减少()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四、其他12. 您对戏曲发展的建议和期望是什么?()__________13. 您认为我国戏曲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持续繁荣()逐渐衰落()保持现状感谢您的参与!祝您生活愉快!——问卷调查组。
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语文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语文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材料二】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通常所说的意境,是包含主观情意的画面。
画面主要指自然景象,也包括人物活动,如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无我之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人物活动。
主观情意主要指喜怒哀乐、思念、愿望,也包括体验到的美感、感悟到的哲理等。
这些主观情意就包含在画面之中,很多画面中的主观情意,无须作者特意说明,读者就能感受到。
【材料三】意境是怎样构成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是:如果几句或一句诗词,或整篇诗词,构成了一幅图景,而这幅图景包含了主观情意,那么,这就构成了意境。
不过,这样的回答只是重复了意境的界定,并没有使我们对意境的认识前进一步。
所以,我们需要讨论的是:这样的图景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这样构成的图景会包含主观情意。
最容易想到的答案大概是:这样的图景是由意象构成的。
因为意境和意象都是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交融的产物,只不过范围有大小而已。
由意象构成这样的图景,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但若看看诗词的实例,会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确实,意象对意境的构成起重要的作用。
很多有意境的句子,用的不是普通的词语,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意象。
比如,一般不会只用一个“日”,而会用“旭日”“落日”“淡日”等。
但一个意象不能构成意境,往往要几个意象配合起来,才构成一个画面,具有意境。
有时候,几个意象可以直接组合或拼合成一个包含主观情意的图景。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但并非所有的意境构成都是如此,像这样构成意境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戏曲传承保障措施
戏曲传承保障措施
戏曲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戏曲传承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保障戏曲传承,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加强戏曲传承的意识和教育。
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大众对戏曲传承的重视和认识,激发人们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加强对戏曲传承者的教育培养,培养一批专业的戏曲传承人才,传承和发展优秀的艺术传统。
其次,加强戏曲传承的保护与传播。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戏曲传承的保护,打击侵权行为。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等,开展戏曲的推广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从而推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再次,加强戏曲传承的经济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戏曲传承的财政支持,投入资金用于戏曲演出、剧本创作、舞美设计等方面,为戏曲传承者提供更好的创作和演出条件。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戏曲传承,提供资金和场地等支持,共同保障戏曲传承的顺利进行。
最后,加强戏曲传承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利用外交渠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国戏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戏曲。
同时,与国际间的表演团体和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戏曲演出、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戏曲传承的多元化发展。
总之,戏曲传承保障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既包括加强教育和意识的培养,也包括加强保护和传播,同时还需要加强经济支持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全方位的保障措施的实施,才能够确保戏曲传承的顺利进行,继续发扬光大。
戏曲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的意见
戏曲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的意见标题:戏曲项目资金支持的意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格外重要。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戏曲艺术在当今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也日益凸显。
对戏曲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戏曲项目的资金支持,首先需要从政府层面进行加大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来支持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大对传统戏曲剧团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他们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演出,提高戏曲市场的竞争力。
需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戏曲项目的支持中来。
可以通过设立戏曲艺术基金会等机构,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捐赠和支持戏曲项目。
也可以通过搭建文化艺术投资平台,为戏曲项目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戏曲领域。
还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戏曲项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观众参与到戏曲艺术中来。
在戏曲节目的策划和制作过程中,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戏曲作品的观赏性和市场价值,从而更好地吸引资金投入。
在我看来,戏曲项目资金支持的意见不仅仅要关注资金的投入,更需要从艺术本身出发,加大对传统戏曲剧目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提高创新意识,创作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戏曲作品,让传统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戏曲项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加以保护和传承。
政府、社会资本、艺术家等各方都应当共同参与到戏曲项目的资金支持中来,共同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让传统戏曲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相信对戏曲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的意见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本文所述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戏曲项目资金支持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戏曲项目资金支持的意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今社会,戏曲艺术在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资金预算
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资金预算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资金预算一、背景和目标非遗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历史价值。
然而,由于社会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非遗戏曲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戏曲,以及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计划开展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
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非遗戏曲的了解和兴趣。
2. 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推广和传承非遗戏曲,保护传统文化。
二、活动内容1. 表演:邀请优秀的非遗戏曲表演团队到校园进行展演,通过精彩的演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2. 互动教育:在表演后,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了解非遗戏曲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演出形式。
3. 工作坊:安排非遗戏曲专家或老师来校园进行非遗戏曲相关技能的传授,如唱腔、表演动作等。
4. 展览:设置非遗戏曲展览区域,展示非遗戏曲的文物、服饰、乐器等,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非遗戏曲。
5. 活动评选:组织非遗戏曲的才艺比赛,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参加后续的非遗戏曲培训活动。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一个学期内的周末或寒暑假期间。
活动地点:各中小学校园。
四、预算细则1. 表演费用邀请非遗戏曲表演团队进行演出的费用,包括演员酬劳、剧目租赁、音响灯光等。
预算:XXXX元2. 工作坊费用非遗戏曲专家或老师的交通费、食宿费、讲座费和一次性用品费用。
预算:XXXX元3. 场地租赁费用校园内的表演场地租赁费用。
预算:XXXX元4. 展览费用展馆搭建、文物保护、展品运输和展览解说员费用。
预算:XXXX元5. 活动评选费用评选活动的奖品、证书、场地租赁等费用。
预算:XXXX元6. 宣传费用活动海报、宣传单张、宣传礼品的设计印刷和发放费用。
预算:XXXX元7. 其他费用可能出现的其他费用,如餐饮费用、办公用品购买等。
预算:XXXX元五、总预算各项费用之和为活动的总预算。
总预算:XXXX元六、资金来源1. 政府财政资金拨款:通过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项目拨款,获得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
戏曲人才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的意见
戏曲人才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的意见标题:戏曲人才项目应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性与建议引言: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戏曲人才项目遭遇了一系列问题,如缺乏资金支持、才华和创新力的匮乏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戏曲人才项目为何应该获得资金支持,并给出相应建议。
一、戏曲人才项目的重要意义1. 传承中华文化:戏曲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人才项目是保护和传承这一瑰宝的重要途径。
资金支持能够为人才项目提供稳定的运营和培训经费,确保传统戏曲艺术得到持续发展。
2. 弘扬国粹: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资金支持可以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创作力的释放,从而推动戏曲在国内外的传播与弘扬。
3. 培养戏曲新人:资金支持可以为年轻戏曲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接受专业培训、展示才华,并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戏曲事业。
二、戏曲人才项目面临的问题与需求1. 资金匮乏:由于戏曲表演的特殊性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许多戏曲人才项目在经济上遭遇困境。
缺乏资金支持使得项目的稳定运营和戏曲人才的培养面临巨大挑战。
2. 创新力不足: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与当代观众的口味可能存在一定的脱节。
戏曲人才项目需要更多的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赞助商。
3. 培养体系不完善:戏曲表演需要综合的培养体系,包括表演技巧、唱腔、舞蹈等方面的培养。
然而,目前部分戏曲人才项目的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戏曲人才缺乏全面的技能和才华。
三、戏曲人才项目资金支持的建议1. 增加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戏曲人才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的稳定运营和戏曲人才的培养。
鼓励企业、文化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2. 建立奖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鼓励戏曲人才项目在创新、传承和推广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奖励机制的建立激发了戏曲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助于推动戏曲事业的发展。
3. 加强合作交流:戏曲人才项目可以与其他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交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创新经验,为戏曲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戏曲人才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的意见
《戏曲人才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的意见》一、项目背景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之一。
为了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相继推出了戏曲人才项目,旨在为戏曲艺术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培训指导等。
然而,如何更好地给予资金支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1. 资金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戏曲人才项目的资金管理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
一些项目资金分配不公,导致部分优秀戏曲人才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
2. 缺乏长效机制戏曲人才项目的资金支持多集中在短期培训、比赛奖金等方面,缺乏长效机制的支持,无法真正推动戏曲艺术人才的稳定成长。
3. 缺乏个性化支持目前的戏曲人才项目缺乏对不同类型戏曲艺术人才的个性化支持,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意见建议1. 规范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开、透明的资金分配机制,确保每一位优秀戏曲艺术人才都能公平受益。
2. 设立长效资助机制建立戏曲人才长效资助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项目资助等形式,为戏曲艺术人才提供持续性的支持,推动其稳定成长和创作。
3. 个性化支持针对不同类型的戏曲人才,制定个性化的资金支持政策,包括创作扶持、市场推广、国际交流等方面,帮助他们在各个方面得到支持和帮助。
四、回顾总结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来看,戏曲艺术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戏曲艺术也逐渐面临着转型与传承的挑战。
当前,戏曲人才项目作为扶持和保护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其给予资金支持的意见应当从规范资金管理、设立长效机制和个性化支持等方面全面考量,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五、个人观点作为戏曲爱好者和文化传承者,我深知戏曲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希望戏曲人才项目能够更加注重对戏曲艺术人才的长期支持和培养,让更多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能够在这个领域中扬名立万。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来确保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传承保障措施包括
戏曲传承保障措施包括戏曲传承保障措施,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戏曲传承保障措施:1.设立专门的戏曲学院和专业教育机构。
为了保障戏曲传承,各地纷纷设立了专门的戏曲学院和专业教育机构,培养戏曲艺术人才。
这些机构提供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戏曲的基本功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
2.加强戏曲研究和学术交流。
通过加强戏曲研究和学术交流,可以促进戏曲的发展和传承。
各地的戏曲研究机构和学者们,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著作等方式,推动戏曲艺术的研究和传播。
3.加强戏曲名家的传承。
戏曲艺术是需要经验和技巧的传承的艺术形式,所以要加强对戏曲名家的传承和保护。
各地可以组织戏曲名家进行讲座和示范演出,培养年轻演员们的戏曲艺术修养。
4.保护戏曲剧目的版权和知识产权。
戏曲传承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护戏曲剧目的版权和知识产权。
各级政府单位要加强保护工作,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保护戏曲剧目的独特性和原创性。
5.加强对戏曲演出和剧团的支持和扶持。
戏曲要传承下去,需要演出和传播的平台和条件。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扶持戏曲演出和剧团的发展,为戏曲传承提供保障。
6.推动戏曲与新媒体的结合。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戏曲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推广和传承。
政府和戏曲界可以加强对新媒体媒体人才的培养,并推动戏曲与新媒体的融合,提高戏曲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以上所列举的保障措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戏曲传承的保障工作需要各级政府、戏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让戏曲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出光彩。
浅谈中小学戏曲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浅谈中小学戏曲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对策一、现状1.戏曲教育课程狭窄目前中小学戏曲教育的课程设置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美术、音乐课程,戏曲教育的整体设计和安排并不充分。
由于学校普遍注重应试教育,导致戏曲教育的课程设置并不广泛。
2.师资力量不足目前中小学戏曲教育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很多学校没有专门从事戏曲教育的教师。
戏曲教育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现有的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和支持也相对不足。
3.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学校对戏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于戏曲教育的参与度也较低。
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戏曲教育的普及度也不够,导致学生对戏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不够深入。
二、对策1.扩大戏曲教育课程设置学校应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对戏曲教育的重视,全面推进中小学戏曲教育向更广泛、更深入、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音乐、语文、美术等课程中,加入更多的戏曲元素和内容,丰富戏曲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学校可以开设相关培训班,提高教师对戏曲教育的认识和专业技能。
鼓励有志于戏曲教育的教师积极参与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提升戏曲教育的师资队伍。
3.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学校可以与地方传统戏曲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借助外部资源提供更多的戏曲教育机会和平台。
通过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戏曲的机会。
4.提升学生参与度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对戏曲教育的弘扬和推广力度,可以组织一些戏曲艺术表演、戏曲文化体验活动等,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戏曲教育的参与度。
5.加强家庭教育学校还应该与家长加强沟通与协作,让家长和学校共同携手,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为戏曲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
中小学戏曲教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社会资源和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加强对戏曲教育的发展推动,使戏曲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得到更好的推广和普及。
戏曲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戏曲保护项目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戏曲艺术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包括传承人口减少、演出市场萎缩、观众群体老龄化等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戏曲文化,我们制定了戏曲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1. 保护戏曲传统文化,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2. 挖掘和整理戏曲艺术资源,加强对戏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3. 扩大戏曲演出市场,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参与。
三、项目内容。
1. 戏曲艺术资源整理与数字化。
通过对戏曲剧本、音乐、表演视频等资源的整理和数字化,建立戏曲艺术数据库,方便研究人员和爱好者进行学习和交流。
2. 戏曲传承人培训。
组织专业戏曲老师和艺术家开展戏曲传承人培训班,培养一批专业的戏曲传承人,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
3. 戏曲演出市场拓展。
通过举办戏曲艺术节、演出赛事等活动,扩大戏曲演出市场,吸引更多观众参与,提高戏曲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戏曲文化宣传推广。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展戏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增加戏曲艺术的曝光度,吸引更多人参与和关注戏曲文化。
四、项目实施计划。
1. 第一阶段(1年)。
建立戏曲艺术资源数据库,开展戏曲传承人培训班,策划戏曲演出市场拓展方案。
2. 第二阶段(2年)。
扩大戏曲演出市场,举办戏曲艺术节、演出赛事等活动,开展戏曲文化宣传推广。
3. 第三阶段(3年)。
总结前期工作经验,持续推进戏曲保护项目,加强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
五、项目预期效果。
1. 戏曲艺术资源得到有效整理和保护,为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2. 戏曲传承人队伍得到有效培养和壮大,戏曲艺术传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3. 戏曲演出市场得到有效拓展,戏曲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六、项目实施保障。
1.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政府资金支持;2. 积极筹集社会捐款和赞助,扩大项目资金来源;3. 建立项目实施监督机制,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浅谈中小学戏曲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浅谈中小学戏曲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由于多种原因,当前中小学戏曲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改善现状。
一、现状分析
1. 戏曲教育资源不足。
当前,很多中小学校的戏曲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强,缺乏专业的戏曲教学人才。
这些问题导致了戏曲教育课程设置的匮乏和质量不高。
2.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
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戏曲缺乏兴趣,对学习戏曲的积极性不高,这也使得戏曲教育难以开展。
3. 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中小学戏曲教育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更多形式的戏曲教育活动,这使得学生难以从中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二、对策建议
2. 拓宽戏曲教育渠道。
学校应该加强与戏曲院团的合作,利用戏曲院团丰富的资源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戏曲教育体验,增加学生对戏曲的认知和兴趣。
3. 创新戏曲教育模式。
学校要探索更多形式的戏曲教育活动,如戏曲表演、戏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了解戏曲艺术,提高学生对戏曲的参与和认知。
4. 加强戏曲教育宣传。
学校应该加强对戏曲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到戏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戏曲教育观念。
5. 培养学生对戏曲的文化认同感。
在戏曲教育中,学校要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培养学生对戏曲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小学“戏曲进校园”整改措施
小学“戏曲进校园”整改措施“戏曲进校园”是一项旨在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活动,通过将戏曲艺术引入学校教育,让学生们接触并了解这门传统艺术。
如果某小学在实施这一活动时需要进行整改,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课程安排与整合开展教师培训,使教师掌握戏曲文化知识和教学方法。
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课程内容,如低年级可以通过游戏和故事了解戏曲,高年级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表演实践。
将戏曲教学纳入音乐或艺术课程的一部分,确保教学时间。
设立特定的戏曲活动周期,比如每学期举办一次戏曲周。
师资建设聘请戏曲领域的专家或演员作为兼职或客座教师。
建立与当地戏曲院校或剧团的合作关系,定期进行师资交流。
设置奖励机制,鼓励校内教师积极参与戏曲教学研究。
硬件设施改善整修或提升舞台设施,确保安全和专业。
购置必要的戏曲服饰和道具,保证学生可以体验正宗的戏曲装扮。
配备音响和照明设备,增加表演效果。
学生参与度创建学生戏曲社团,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戏曲。
举办校内戏曲比赛或展示,提供表演平台。
对学生表演进行录像,既可以作为纪念,也可以让未能现场观看的师生回顾。
家校合作开设家长工作坊或讲座,介绍戏曲文化及其教育意义。
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戏曲活动,增进家长对戏曲的了解和支持。
收集家长和社区成员的戏曲资源,丰富学校戏曲教育内容。
制定评估与反馈机制设立定期的戏曲学习成果展示,并进行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戏曲教育的反馈。
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戏曲教育计划和内容。
宣传推广利用学校的网站、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发布戏曲活动信息和学生表演的精彩瞬间。
制作戏曲文化墙,展示戏曲知识、历史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与其他学校合作,共同举办戏曲节目,扩大影响力。
资金支持向教育局或文化部门申请专项资金。
寻求企业赞助或合作,共建社会文化项目。
合理使用学校预算,优先保障戏曲教育的资金需求。
政策支持与合作与文化部门沟通,争取戏曲教育资源和政策扶持。
与地方戏曲团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河南豫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在当今社会,作为家校两个重要教育机构,如何共同育人,传承河南豫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家庭是孩子一生的第一个学校,也是孩子性格和情感的最初形成地。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要想传承河南豫剧,家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家庭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河南豫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家庭教育应该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讲述河南豫剧的故事,带孩子观看豫剧表演,让孩子在美妙的声音与精彩的表演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庭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豫剧是一种极富艺术感的表演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因此家庭应该多给孩子创造接触艺术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去剧院观看豫剧表演,或是在家里放一些豫剧音乐,让孩子在审美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豫剧文化的熏陶。
家庭应该引导孩子进行艺术实践。
河南豫剧是一种需要长期练习和磨练的表演形式,如果孩子对于豫剧表演感兴趣,家庭应该积极支持孩子进行学习和实践。
可以给孩子报名去学习豫剧表演,或是组织孩子和同学一起表演一些豫剧剧目,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豫剧的魅力,并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也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如何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呢?具体来看,学校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接触豫剧文化。
在语文、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课程中,学校可以适当引入豫剧相关内容,比如学习豫剧的历史渊源、演唱豫剧的唱段、欣赏豫剧的音乐、学习豫剧的表演技巧等,让学生在多个学科中接触到豫剧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戏曲艺术——新野“戏曲进校园”巡演活动火热进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戏曲艺术——新野“戏曲进校园”巡演活动火热进行南阳教育网讯(通讯员邓进林)“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10月31日,新野县城区北关小学校园内艳阳高照,掌声雷动,由新野县教体局主办的“戏曲进校园”巡演活动正在该校火热上演,来自该县新艺苑艺术团的演员们为该校师生送来的“戏曲盛宴”让全校师生陶醉其中。
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是新野县教体局深入贯彻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戏曲进校园”活动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县以“熟悉地方戏曲、弘扬传统艺术、传承特色文化、提高审美修养”为目标,以普及戏曲基本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曲目唱段为主旨,制定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思路,利用戏曲文化推动全县中小学生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教育实践,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在校园内外形成了“学习传承戏曲文化,争做品学兼优学生”的良好氛围。
这次由县教体局组织的戏曲进校园巡演活动,北关小学是第二站。
在当天的演出中,艺术团成员相继表演了现代豫剧《朝阳沟》、《红灯记》、经典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和曲剧《风雪配》等众多经典剧目选段,以及各种器乐演奏,北关小学的小演员也上台参演了部分节目。
演员们圆润的唱腔、精湛的演技、精美的装扮和引人入胜的剧情,让广大师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也从中受到了明礼诚信、忠贞报国等鲜明的思想教育。
“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们组织的巡演活动只是一个开端,下一步还将通过课程开设、教师专业培训、特色学校培育等多种形式,开展戏曲文化通识教育,不断提升广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素质教育成效。
”谈到下步打算,该县教体局局长郑清平言语铿锵。
大山豪戒说教育。
对加强我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一点思考
对加强我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一点思考
冯玉萍
【期刊名称】《青海教育》
【年(卷),期】1994(0)Z2
【摘要】对加强我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一点思考冯玉萍一、近年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本情况国家教委颁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以来,我省大多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确定了一名领导具体分管艺术教育工作,省市也相应成立了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研究会,各级教研室配备了专、兼职...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冯玉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5
【相关文献】
1.对我省农牧区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一点认识 [J], 翟长生;芦振丽
2.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J], 王越群
3.在全国加强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西宁分会场吉狄马加副省长强调: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省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工作 [J],
4.在全国加强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西宁分会场吉狄马加副省长强调: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省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工作 [J],
5.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异同——对以艺术教育取代美育现象的一点思考 [J], 王旭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家园-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冯玉萍:戏曲教育要提速传承资金须监管
戏曲演出累不累?一轮评剧《我那呼兰河》,冯玉萍连续没停地演了16场。
这让导演查明哲都吃了一惊,如此超强度、力度的主角戏,怎么一个演员连演16天?“太累了,你这是在向舞台演员心理、生理的承受极限挑战呢!”查明哲感慨。
冯玉萍却说:“不累是假的,尤其是这个戏,太累心,可已经把命都许上啦,没啥说的。
”
正是出于对戏曲的痴爱与责任,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上,冯玉萍精心组织了三份建议,都是关于戏曲发展:建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负责制,建议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项资金的监管,建议将地方戏曲保护上升到国家层面。
演戏之外,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让她的眼光延伸到更远处。
提速戏曲高等教育
在辽宁,说起评剧界的“韩花筱”,几乎家喻户晓。
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一人取一字,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韩花筱”,在百姓心中有着相当的位置。
评剧六大流派,辽宁独占三席。
1961年,当沈阳评剧院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剧院时,正是“韩花筱”三大评剧流派的艺术成熟时期。
成长于黑土地的冯玉萍,正是师从这些评剧艺术大家,不断创造自己艺术的高峰。
2013年,冯玉萍问鼎第26届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三度梅),成为中国戏剧界获此殊荣的第七人、中国评剧界第一人。
不过,在辽宁评剧不断创造辉煌、当下依然活跃的大背景下,却存在着中国戏曲共同面临的隐忧,比如年轻观众、后继人才断档。
冯玉萍说,现在辽宁省没有一所专门的、至少达到大专水平的评剧艺术学院。
原来沈阳师范大学有戏剧学院,前身是评剧创始人金开芳创办的辽宁省戏校,设评剧和京剧两科。
但是走到今天,戏剧学院多出了芭蕾、话剧等专业,评剧却没了生源。
2014年,沈阳市委、市政府在沈阳艺术学校成立了专门针对京剧、评剧的公益性学员班,京剧招30名,评剧招30名。
冯玉萍一方面感到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在招生的过程中她又有了新的忧虑:一是师资如何?二是生源堪忧。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冯玉萍她们当年的老师是“韩花筱”,现在什么样的老师才能把今天这些孩子带出来?在招收学员时,冯玉萍也感受到巨大的心理落差:有的孩子根本没有多少戏曲细胞,连嘴都张不了。
她曾问过一个孩子,你知道是学什么吗?孩子回答,不是学评剧吗?冯玉萍又问,那你会唱评剧吗?孩子说,不会。
冯玉萍接着问,不会为什么要学?孩子说,我们家很困难……孩子没有接着往下说。
回忆当年,冯玉萍她们选学员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现在学戏曲的苗子如果都是这样,怎能不让人担忧。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冯玉萍在今年的人大建议中提出,要加大地方戏曲高等教育阶段的普及力度,比如在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设立相对应的专业,使得传承可以形成制度保障,可以开设“地方戏曲明星班”,选拔优秀人才。
同时,在地方戏曲所在省的艺术类院系中设立地方戏曲专业,与中国戏曲学院一道形成系统的人才阶梯。
戏曲是立体的国学书
作为“三度梅”获得者、当代中国评剧领军人物,说起从艺道路上的甘苦,冯玉萍陷入了沉思。
她非常清楚地记得,从1973年1月16日到今天,她从艺整整42年,这42年,酸甜苦辣遍尝。
曾经身边有很多人劝她,说冯玉萍凭你的条件,可以去拍电影,可以去唱歌,可以去做很多别的事情,可能都比现在更加有名。
演艺这一行就是这样,大名大利,小名小利,没名没利。
一台演出,歌星的收入,一打、一摞,甚至是几打、几摞,他们呢,几张;人家上场,观众欢呼声络绎不绝,他们上场,观众礼貌性地鼓鼓掌;人家蹦蹦跳跳几分钟,他们一台大戏演俩钟头得唱一个半小时……冯玉萍感慨:“所有的聚焦都在人家那边,我们这边没人理,如果内心没有力量与坚守,是顶不过去的。
”
《我那呼兰河》是冯玉萍东北女人三部曲(前两部为《风流寡妇》《疙瘩屯》)中最新的一部。
冯玉萍说,她是用生命来演绎这条呼兰河。
这个戏上演时正好赶上北京奥运会,冯玉萍是奥运火炬手,她说,希望评剧能乘着奥运之风,像奥运火炬一样薪火相传,这就是她的信念。
《我那呼兰河》改编自民国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在冯玉萍看来,萧红是文学洛神,她写的是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最初还是穷人与地主老财的矛盾,可是当日本人来了之后,这群中国人如同睡醒的狮子,拿起菜刀、镰刀反抗日本人。
冯玉萍说,戏中有这么一句台词,“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所传达的文化力量与中国人的自尊心,使得整个剧场爆棚。
今年1月6日、7日,冯玉萍在沈阳盛京大剧院再次演出《我那呼兰河》,三层楼的剧场满员,冯玉萍真没想到,这出戏从2008年开始做,7年了,观众依然那么喜欢,那么热情,场场跟着她。
这不禁让人想到,当下有一类演员,践踏着舞台,用它索取红名暴利,但还有一种像冯玉萍这样的演员,拥抱着舞台,准备为它交付生命,坚守着责任、良知、理想……
在冯玉萍看来,中国戏曲,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传统文化的立体国学书。
所谓文化,就应该以文化人,艺术是文化的具体载体,以立体鲜活的形式让人们接受文化、得到引领、提升净化,而非现在有人把娱乐、把简单地迎合大众作为文化的本质。
传统艺术是酒,得慢慢品
关于戏曲,我惊异于人们一旦爱上就无法摆脱,无论演员还是观众。
常香玉所说的戏比天大,冯玉萍所说的把命交给了戏,都源于此。
反观当下的文艺消费,网络小说、影视剧,
很多看过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
但传统戏曲在欣赏习惯上恰恰相反,老一辈人对于戏曲是百听不厌,越听越有味。
为什么会这样?在回答记者这个问题时,冯玉萍有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很多时候我们欣赏的艺术是水,中国传统的艺术恰恰是酒,酒是醇厚的、浓浓的、挂杯的,你必须慢慢去品。
水喝完之后是解渴了,但无味。
喝酒就不能像喝水那样,必须慢慢品味。
”
戏曲是醇厚的老酒,不过冯玉萍觉得一定要用最精致的瓶子来盛这瓶酒,必须找到适合今天观众的审美。
“我们的传承不应当仅仅是把过去的一桌二椅拿过来,一定要找到最恰当的表现形式。
面对今天的观众,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出今天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戏曲的佳酿越香、越浓。
”冯玉萍说,单纯把过去的东西直接拿过来,这是最基本的传承方式,要保留;但同样重要的是戏曲要与时俱进,跟着时代脉搏走,比如当年评剧的《小女婿》宣传婚姻法,《风流寡妇》关注农民有钱后的精神生活追求,《我那呼兰河》则是爱国主义的展现。
今年1月,冯玉萍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这在评剧界还是第一例。
工作室聘请查明哲、徐培成担任艺术总监,崔凯、孙浩为文学总监。
查明哲是话剧导演,崔凯则是著名的曲艺人,从中也能看出冯玉萍对待戏曲创作博采众长的态度。
当下,工作室正在着手清代孝庄皇后的戏,希望用现代的思维、经营理念来创作。
为何将目光瞄准孝庄?冯玉萍说,作为辽宁沈阳人,是黑土地给了她中国戏剧梅花大奖、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政协常委的荣誉,她有责任挖掘整理辽宁的历史名人,东北情结让她非常想做孝庄的戏,但又非常难,她希望写一个不一样的孝庄,但绝不是颠覆孝庄,而是要把人的内心写透。
剧本现在已经出了两稿,但编剧还是在不断修改。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现在工作室七个人看了孝庄,有七种解释。
冯玉萍希望,如果将来演到剧场,所有观众都参与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争鸣。
“怕就怕一部作品没人关注。
戏剧是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完成的,这就是戏剧不可替代的魅力。
”
非遗专项资金,得一竿子到底
2008年,冯玉萍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评剧代表性传承人。
在今年人大会上,冯玉萍有两个建议都和非遗传承人直接相关:一是建议设立传承人负责制,一是建议加强传承人专项资金的监管。
冯玉萍说,国家支持文化发展,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但收成如何呢?施肥、浇水,谁负责?具体到非遗传承,冯玉萍认为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混乱。
比如,资金拨付程序繁杂,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资金被截留、挪用,影响项目实施效果;代表性传承人对资金的使用无决策权,行政因素的干预导致代表性传承人丧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冯玉萍建议应该由代表性传承人对传承项目总负责,包括资金的申请、使用与支配,包括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搜集、整理相关的物件和资料,组织项目的宣传和调查等。
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一竿子到底。
同时,对于有的传承人拿到资金不履职且挪作它用或当做生活补贴,专项资金拨付过程繁杂,有时不能及时准确落实到传承项目及传承人身上等情况,冯玉萍建议要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制度予以有效监督,传承专项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干预使用。
冯玉萍说,面对一项改革、政策的出台,我们要自问准备好了么?比如,想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如果没有纱窗,可能苍蝇蚊子都跟着进来了。
所以,开窗前一定要想到纱窗、蚊香,研究制定措施时一定要想到政策的另一面,想到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