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促进我市戏曲艺术繁荣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 15〕52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16〕24号)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推动长沙建设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标识的现代化大都市。
(二)总体目标。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JP1〗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一)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
2017年6月前,对全市地方戏曲剧种生存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普查,全面掌握长沙市地方戏曲剧种的数据资料,在长沙市剧本创作中心建立和完善长沙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二)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
将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文化事业发展重点工作。
市财政逐年增加戏曲传承发展和舞台艺术精品生产专项资金,通过相关文化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本地戏曲艺术发展。
鼓励区县(市)设立戏曲发展专项资金(基金)。
(三)传承保护非遗剧种。
市财政逐年增加非遗专项资金,加大支持湘剧、花鼓戏等非遗剧种保护与传承的力度,做好相关剧种优秀剧目的资料收集、整理及归档、录制等工作。
戏曲 实施方案
戏曲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戏曲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戏曲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具体目标包括:加强戏曲艺术的传统教育和培训;推动戏曲作品的创作与演出;拓展戏曲艺术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加强戏曲艺术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三、具体措施1. 加强戏曲教育与培训针对青少年和青年戏曲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戏曲艺术课程、举办戏曲表演比赛、设立戏曲专业学校等方式,提高戏曲艺术的传统传承与创新能力。
2. 推动戏曲作品的创作与演出鼓励戏曲艺术家创作现代题材的戏曲作品,开展戏曲作品征集和创作活动,同时加大对优秀戏曲作品的扶持和推广力度,提升戏曲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市场影响力。
3. 拓展戏曲艺术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通过举办戏曲艺术节、戏曲展览、戏曲演出等形式,拓展戏曲艺术的传播渠道,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了解和认知,拓展戏曲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4. 加强戏曲艺术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鼓励戏曲艺术家与现代文化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推动戏曲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和审美价值的戏曲作品,提升戏曲艺术的现代感和吸引力。
四、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加大对戏曲艺术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投入:增加对戏曲艺术的资金投入,支持戏曲教育、戏曲创作、戏曲演出等方面的项目。
3. 人才培养:加强对戏曲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戏曲艺术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
4.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戏曲艺术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实施保障,相信能够有效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戏曲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让传统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关于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梳理
国家关于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梳理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中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服务、药材质量、国际合作、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
一、政策支持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发展”等原则,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2.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提出“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力度”、“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人才培养1. 《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4号),提出“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优化中医药人才结构”等目标,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导。
2. 《关于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人社部发〔2018〕86号),提出“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措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方案。
三、科技创新1. 《中医药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科计发〔2017〕79号),提出“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推进中医药临床研究”等目标,为中医药科技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
2. 《关于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规财发〔2018〕5号),提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等措施,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医疗服务1. 《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5〕45号),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优化社会办医环境”等措施,为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提供了政策支持。
2. 《关于实施中医诊所备案制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68号),进一步放宽了中医诊所准入条件,简化了审批程序,为中医诊所发展提供了便利。
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宋以来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阐述戏曲的发展现状与传承的问题。
1.戏曲的发展现状(1)传统剧种的衰落。
目前,受到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剧种的观众逐渐减少,许多剧团停业倒闭。
(2)新生代观众的持续减少。
由于文化环境的改变,新生代观众对于戏曲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不再感兴趣,也不愿意耗费时间和金钱观看表演。
(3)缺乏行业标准。
由于行业自律不严,戏曲表演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剧目的内容与服装道具等都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观众的观感和体验。
2.戏曲的传承问题(1)传统经典的保护和传承。
很多戏曲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目前继承传统经典的人才十分缺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2)新人才的引入。
为了使戏曲得以传承,在新生代中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培养新一代的演员和观众。
(3)弘扬文化价值。
在戏曲的传承中,要注重弘扬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培育传统文化的带动力。
3.戏曲传承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加强经典剧目的保护和研究,对于一些重要的戏曲剧种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
(2)加大对戏曲传承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扶持和引导,制订相关政策,推出一系列吸引年轻人参与的措施。
(3)鼓励戏曲市场的发展,支持相关机构和演出团体进行创新和探索,建立行业标准,加强演出质量的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
在总结中,戏曲传承是一项浩大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和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4.25•【字号】合政办〔2018〕20号•【施行日期】2018.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合政办〔2018〕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5〕70号)精神,促进戏曲繁荣兴盛,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现就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1.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牢牢把握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努力把戏曲打造为对群众有吸引力、对社会有影响力的合肥文化名片。
二、工作目标2.到2020年,健全戏曲传承保护工作体系、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戏曲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戏曲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每年推出一批庐剧等戏曲原创剧目,挖掘整理一批珍贵的戏曲文献和优秀传统剧目,培养一批专业戏曲人才,培育一批热爱戏曲艺术的忠实观众,打造独具特色的戏曲旅游文化产品,努力提升戏曲艺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形成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
三、主要任务3.加强戏曲传承保护。
开展合肥戏曲种类的调查,做好戏曲艺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管理。
通过数字化等科技手段,加大对庐剧等现存地方戏曲文献、资料及老一辈戏曲艺术家舞台影音资料的抢救性记录和保护。
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办法
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办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为了支持戏曲的传承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实施办法。
首先,加强青少年对戏曲的教育。
戏曲的传承离不开新一代的接手和推动。
因此,我们应该将戏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中,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戏曲。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戏曲社团、举办戏曲比赛等活动,鼓励和培养青少年的戏曲兴趣和才能,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展示和发展自己的才艺。
其次,加大对戏曲表演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
戏曲表演是戏曲传承的核心。
为了提高戏曲表演水平,我们可以建立更多的戏曲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化的培训课程。
同时,加强对戏曲表演者的奖励和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戏曲表演。
第三,推动戏曲演出的多样化和创新发展。
传统的戏曲演出形式在现代社会已经难以吸引大众的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探索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将戏曲与音乐、舞蹈、影像等元素相结合,创新演出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此外,还可以通过挖掘和改编经典剧目,注入现代元素,提高戏曲演出的观赏性和亲近感。
最后,加强对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戏曲剧目、传统戏曲曲谱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戏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力度。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渠道,将戏曲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增加大众的对戏曲的了解和认同。
综上所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办法包括加强青少年戏曲教育、培养戏曲表演者、推动戏曲演出创新和多样化,以及加强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等方面。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使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办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除了之前提到的加强青少年教育、培养戏曲表演者、推动演出创新和多样化、加强戏曲文化保护和传播等方面的努力外,还需要更多的具体措施来进一步推动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全文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全文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
《政策》明确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二是支持戏曲剧本创作,三是支持戏曲演出,四是改善戏曲生产条件,五是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六是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七是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
《政策》指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政策》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政策》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贯彻落实。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精心部署,做好政策落地和督查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各级文化部门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认真抓好具体实施工作,确保政策取得实效。
各级文联协助做好实施工作。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现制定以下政策。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三
个
批 优 秀戏
、
”
曲 剧本
一
创 作 扶持 计 划 通 过 征 集新 创
, ,
“
批 整理
、
、
改编
,
一
批 买断移植
一
批
”
调 动 全 社会 戏 曲 剧 本 创 作 积 极性
主动
性 推
3
出
批优秀戏
曲
剧 本 无 偿提供 给戏 曲 艺 术表 演 团
体使 用
目
。
.
建设北 京 市 戏
曲
剧本资源 库
、
,
蕴 积极 反 映 首都 改革 发展 的 伟 大 实 践
,
。
2
.
实施戏
目
曲
剧 本 扶持 计划
,
。
加强剧本创作规划
曲 院 团 围
引
大 导 建立重
,
题材 创 作项 精神
“
、
奖励扶持机制 鼓励 戏
绕 中 国 梦 爱国 主 义
、 。
中
一
华 优秀传统文化 和 北京 故事等 开展 主题 创 作
积极 实 施
神
,
四 中
、
五 中 全会 精
深入学
习
贯彻
习
近平 总 书 记 系 列 重要讲话和 对北 京工作 的 重
中 心 的
,
要指 示精 神 牢 牢 把 握全 国 文 化
,
首都 城 市 战 略定位 坚持 为
、
人
以
民
服务 为 社会 主 义 服 务 方
、
向
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 鸣 方针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娄政办发〔2017〕34号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娄政办发〔2017〕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万宝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机构: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我市传统戏曲艺术,促进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十三五”期间,加大对民间戏曲表演团体的指导与扶持,培养一批戏曲人才,不断健全以湘剧、花鼓戏为代表的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一)加大戏曲剧种保护力度。
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进行资料遗产的抢救性记录与整理保护,重点做好湘剧、花鼓戏、梅山傩戏等地方戏经典剧目的录制存档工作。
(二)改善戏曲生产条件。
进一步加大戏曲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县市区剧场、剧院、演艺设施等的建设。
到2020年,国有专业剧团有专门的剧目排练、演出剧场。
县级以上(含县级)群艺馆、文化馆应按有关建设标准,综合设置戏曲排练演出场所。
原有剧场的院团要对剧场进行改造升级,提升服务功能,逐步达到国家演艺场馆建设标准。
在城镇建设、旧城改造、传统村落保护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中,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合理布局文化特别是戏曲演出空间。
鼓励各级群艺馆、文化馆(站)、剧场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为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含民营剧团)免费或低价提供排练演出场所。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我市戏曲传承发展振兴武汉戏码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我市戏曲传承发展振兴武汉戏码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12•【字号】武政办〔2016〕146号•【施行日期】2016.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我市戏曲传承发展振兴武汉戏码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促进武汉地区戏曲繁荣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湖北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6〕2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支持我市戏曲传承发展、振兴武汉“戏码头”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戏曲保护传承和理论研究(一)加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武汉地区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类保护。
加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以地方戏曲院团现有场馆为主要依托,建立京剧、汉剧、楚剧专题展示场所或博物馆。
应用现代多媒体和数字技术,对各剧种优秀传统保留剧目、戏曲文献资料和散落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传统戏曲珍贵史料进行抢救和保护。
做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舞台艺术实践、艺术精粹和历史记忆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工作。
木偶、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可比照享受上述政策。
(二)加强戏曲理论研究工作。
以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为主体,整合武汉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团体中的戏曲研究资源,开展武汉“戏码头”和武汉地区戏曲艺术研究,为武汉地区戏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对武汉地区戏曲发展历史、流派体系、剧本创作、表演特色、声腔设计的理论研究,录制反映武汉地区戏曲发展脉络、艺术风格、发展成就的专题纪录片。
二、支持优秀戏曲作品创作生产(一)规划指导精品剧目生产。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
1. 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增加戏曲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比重,并推广戏曲文化知识。
2. 组织戏曲培训班,为有意愿学习戏曲的青年提供机会,保护和传承戏曲文化。
3. 加强对戏曲演员的培训和管理,支持专业戏曲演员和团队,提高他们的演出水平,吸引更多观众。
4. 增加对有文化价值的戏曲剧目的扶持力度,鼓励优秀戏曲剧目的创作和演出。
5. 整合资源,积极推动戏曲的数字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促进戏曲文化市场化。
6. 加强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古老戏曲剧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保障戏曲的传承发展。
总之,政府将继续支持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推进戏曲文化的繁荣。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国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的表演艺术形式,戏曲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戏曲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演员队伍老龄化,传承人才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许多措施被采取。
首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政府设立了许多专门的基金,用于资助戏曲学校和传统戏曲剧团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还鼓励年轻人参与戏曲的学习和传承,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和传承热情。
其次,大量的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机构和组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播渠道,将戏曲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文化,从而保持其活力和传承。
最后,广大戏曲爱好者也发扬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爱好,积极参与到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他们组织各种戏曲文化活动,传承戏曲文化知识和技艺,同时也积极推广戏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这种文化。
总之,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文化机构、民间组织以及广大戏曲爱好者共同努力,才能让这种瑰宝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7.11•【文号】国办发〔2015〕52号•【施行日期】2015.07.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7月11日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现制定以下政策。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二)总体目标。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三)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
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
建立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交流网络平台。
(四)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
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振兴戏曲艺术,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模板: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模板: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想要写好申论作文,优秀的申论范文是申论写作的参考,能直观的了解与学习申论作文的写法。
为此,中公申论频道特为考生分享申论写作范文素材:申论写作标题示例、申论写作开头示例、申论写作结尾示例,提供申论写作模板,本篇主题为网红经济,希望给予参加考试的同学做借鉴和参考。
【文章素材】[标题示例]1.加强保护与传承,让戏曲活起来2.传承创新中华戏曲文化助推民族复兴中国梦3.开创当代戏曲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开头示例]1.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是广大民众的精神家园。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传统文化的戏曲一时难以经受社会生活和人们心理快速变化的冲击,生存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美学个性也产生了一些不应产生的变异。
一些地方戏剧种的个性淡化,本来各具特色的不同剧种出现了趋同化趋势。
戏曲的活力消减,观众萎缩。
这对戏曲的存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所以,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把“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放在最为显著的位置,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各类传统文化珍若宝藏。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中,戏曲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新形势下,要留住文化根脉,涵养人们的精神家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好戏曲这一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结尾示例]1.中华戏曲是世界艺术遗产中的一份无比珍贵的财富。
文化艺术固然有其经济方面的意义,但从本质上说其核心价值从来在于精神层面。
一个民族,只有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戏曲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2.一个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生生不息的思想活力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
戏曲艺术正是这种强大能量与深邃内蕴的代表。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2.12•【字号】晋政办发〔2022〕101号•【施行日期】2022.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的通知晋政办发〔2022〕10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2月12日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共享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
保护好传承好民间艺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为积极推进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提高活化利用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措施。
一、开展民间艺术普查、记录和研究(一)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程坚持全面普查和专项调查相结合,开展民间艺术资源普查。
2023年启动对我省民歌、戏曲、传统手工艺等优势资源的全面普查。
依托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漆器、澄泥砚、剪纸、木版年画、砖雕、泥塑等民间艺术资源进行专项调查。
在广泛普查调查的基础上,对民间艺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提炼文化属性,建立民间艺术基因库。
(责任单位:省文旅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人民政府)(二)民间艺术数字记录工程加快推进民间艺术资源数字化建设。
2023年启动以非遗四级名录为基础的民间艺术重点和濒危项目记录工作,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记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参与记录,提高记录水平。
构建民间艺术档案库、资源库、网站、数字博物馆、云上展览馆等。
积极引导非遗保护传承单位与互联网数字交易平台合作,以“上党彩塑、炕围画、堆锦、潞绸”等为试点,推进建设“山西民间艺术数字舱”,将民间艺术打造成为数字藏品,促进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
与地方戏曲发展相关的政策
与地方戏曲发展相关的政策
地方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地区和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发展地方戏曲,国家和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以下是与地方戏曲发展相关的政策列表:
一、国家政策
1.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这是一份国家层面的战略性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戏曲艺术产业化、市场化,增强戏曲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该工程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和资金,其中包括对戏曲艺术进行挖掘和保护。
3.文化惠民工程
该工程旨在将文化和艺术送到基层和群众中间,推广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为地方戏曲的普及和传承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省市政策
1.地方立法
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地方戏曲的立法,以规范和加强对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
2.经费补贴
为了保障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各地政府还为地方戏曲的传承和演出提供了资金补贴,以提高地方戏曲艺术的水平并增强它的影响力。
3.奖励制度
以各种方式鼓励和奖励在地方戏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或有所创新的人才或团体。
4.文化交流活动
地方政府将地方戏曲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推广,组织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来推广和传承地方戏曲。
活动形式包括演出、展览、座谈等。
5.传承研究
政府加强对地方戏曲的传承和研究,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培训班,并支持相关机构进行研究和保护工作。
综上,政策的推进对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地方戏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保障。
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52号文件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52号文件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是戏曲大省,现有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五音戏、茂腔、柳琴戏等24个本土地方戏曲剧种和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文化土壤丰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精神,促进山东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逐步健全戏曲传承发展工作体系,以稳定的经费投入为支撑,以各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为主体,以各剧种艺术家为骨干,以戏曲教育普及和传播交流为重点,建立完善支持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戏曲院团和各类戏曲创作单位发展活力,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形成管理规范、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演出活跃、人才辈出、剧目创作普遍繁荣、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的戏曲事业发展新机制,推进戏曲艺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戏曲保护传承(一)做好戏曲普查工作。
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
建立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
(二)强化非遗剧种传承保护工作。
对列入国家和省、市、县级非遗名录的地方戏剧种,实施抢救性记录和保护工程,特别是抓好濒危剧种、戏曲珍稀史料的抢救性保护。
组织开展地方戏曲经典剧目“音配像”、濒危剧种“依团代传”工作。
加强老戏曲艺术家活态保护工作,挖掘、整理、保存好各剧种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艺术经验和历史回忆,并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存储。
支持有专业院团的非遗剧种进一步做好传承、保护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无团剧种恢复建团。
(三)加强戏曲理论研究。
深入研究和总结本地区戏曲艺术的表演体系、本质特征、历史内涵、呈现形态、文化价值,加强艺术评论,促进戏曲艺术弘扬和发展。
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全面挖掘整理现存的地方戏文献和资料。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艺术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和学术优势,开展戏曲专项课题研究,拓展地方戏曲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中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统艺术形式也逐渐失去了观众。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实施戏曲进乡村的工程势在必行。
本文将着重探讨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以期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二、实施目标1. 保护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经典剧目。
2. 提升农村居民的艺术素养,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3. 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繁荣。
三、实施措施1. 组织专业戏曲团队定期走进乡村,演出经典剧目。
这不仅可以让农村居民近距离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保护和传承经典戏曲剧目。
2. 在乡村建设农村文化艺术中心,提供演出场地。
这样可以为戏曲进乡村提供良好的演出环境,同时也可以举办戏曲培训班、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乡村居民参与。
3. 创新戏剧演出形式,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提高观众的兴趣。
可以采取小型演出、互动演出等方式,打破传统演出形式的束缚,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4. 开展戏曲培训班,选拔乡村戏曲人才。
通过培训乡村青少年,不仅可以传承戏曲文化,还可以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更多选择。
5.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戏曲进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媒体报道、互联网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戏曲进乡村的实施进展。
四、实施效果评估1. 统计演出观众数量和满意度,以评估戏曲进乡村的实际效果。
通过观众反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观众对戏曲进乡村的反应和需求。
2. 统计乡村参与的文化艺术活动数量和多样性,以评估乡村文化繁荣的程度。
通过统计乡村人口参与戏曲培训班、观看演出等活动的情况,了解乡村文化生活的变化。
3. 统计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以评估戏曲进乡村对乡村经济的贡献。
通过统计乡村文化旅游业的收入、就业情况等指标,了解戏曲进乡村对乡村经济的影响。
五、政策推进1.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戏曲进乡村的实施。
可以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经费支持和场地保障,为戏曲进乡村创造良好的条件。
戏曲发展迎来21条顶层设计
戏曲发展迎来21条顶层设计打开文本图片集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
为了保护、传承、发展好戏曲,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若干政策》)。
这份文件提出中央财政支持优秀戏曲剧本创作、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基层戏曲院团给予资金支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购买组织院团到农村演出、鼓励为戏曲院团免费或低价提供排练演出场所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在戏曲界引发强烈反响。
戏曲面临困境急需扶持据文化部的专项调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艺术院团数量众多,处于活跃度的鼎盛时期,此后艺术院团尤其是县级院团不断减少。
如吉林省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戏曲艺术表演团体70多家,现有戏曲院团19家(含两家民营院团)。
五大剧种中,除了豫剧尚有约150家国有院团、100多家民营院团之外,其他的如秦腔、川剧、越剧的国有院团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四川的川剧团在上世纪80年代也超过250家,成都市每个区都有1家。
现在,四川省只有20家国有川剧院团。
调查还显示,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全国现存剧种286种(木偶、皮影不包含在内),大约40个剧种经常参加全国性艺术活动,74个剧种只有1家院团或班社保持演出。
因为观众锐减、市场萎缩等原因,不少基层剧团步履维艰。
陕西省周至县剧团是省内发展比较好的剧团,年演出800场,演员收入每月不足千元。
湖北的一些县级院团,至今还在用上世纪的老式大喇叭扩音;有的院团因为经费短缺,用彩绘代替刺绣制作服装;有的院团下乡演出一次的补贴只有100元,有的甚至没有……正因如此,国家此次出台的《若干政策》让戏曲界大为振奋,看到了戏曲振兴的希望。
政策出台宛如及时雨《若干政策》首先着力解决戏曲院团尤其是基层院团“差钱”的问题,从支持剧本创作、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到购置更新服装、乐器、灯光、音响,都作出明确规定。
还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戏曲表演团体。
《若干政策》明确,继续安排资金支持京剧、昆曲保护与传承。
戏曲扶持项目
戏曲扶持项目
戏曲扶持项目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针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推广而设立的支持计划或基金。
目的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培养新一代戏曲人才,提高戏曲表演水平,并推动戏曲艺术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力。
戏曲扶持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经费扶持:政府或相关机构向戏曲团体、院校、剧社等提供经费支持,用于剧目创作、排练、演出等方面的费用。
2. 人才培训:组织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优秀的戏曲艺术家或专家传授技艺,培养新一代戏曲人才。
3. 剧目创作和演出扶持:通过拨款、演出机会等方式,支持戏曲剧目的创作、排演和演出,并鼓励优秀的戏曲演员和剧组参与演出。
4. 场地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支持,改善戏曲表演场地的设施和环境,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
5. 宣传推广:通过举办戏曲艺术展览、演讲、音乐会等活动,推广传统戏曲文化,提高公众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戏曲扶持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促进戏曲艺术的繁荣与传播,提高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同时也为戏曲相关的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促进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根据当地群众实际需求,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农村为群众演出。把下基层演出场次列为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考核指标内容。
五、改善戏曲生产条件
(八)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场地条件。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在城镇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合理布局文化特别是戏曲演出空间,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鼓励有条件的历史建筑、工业遗址等,在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保护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成为特色鲜明的戏曲演出聚集区。县级以上(含县级)的群艺馆、文化馆建设按照国家颁布的用地标准和建设标准,综合设置戏曲排练演出场所。鼓励群艺馆、文化馆(站)等,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为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免费或低价提供排练演出场所。继续安排资金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增加戏曲类保护利用项目的比重。鼓励采取灵活的产权形式,或以政府购买演出场所的演出时段、提供场租补贴等形式,帮助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解决演出场所问题。
(九)实行差别化的戏曲教学排练演出设施用地政策。进一步完善有关用地标准和建设标准,提出戏曲教学排练演出场所建设要求。戏曲教学排练演出设施独立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提供。支持现有戏曲教学排练演出设施改造建设,在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现有戏曲教学排练演出设施改造可兼容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办公等其他用途,并按协议方式补充办理用地手续。严格戏曲教学排练演出设施用地供后监管,需改变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须取得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其中单独建设戏曲教学排练演出设施用地应在用地合同和划拨决定书中明确,改变用途应由政府依法收回后重新供应。
(二)总体目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五)传承保护京剧、昆曲。继续安排资金支持京剧、昆曲保护与传承。实施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计划。实施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做好优秀昆曲传统折子戏录制工作。
三、支持戏曲剧本创作
(六)加大剧本创作扶持力度。实施戏曲剧本孵化计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戏曲企业的优秀戏曲剧本创作项目予以支持。中央财政支持开展“三个一批”优秀戏曲剧本创作扶持,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调动全社会戏曲剧本创作积极性、主动性,推出一批优秀戏曲剧本。国家艺术基金加大对优秀戏曲剧本创作的扶持力度。
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
(十)重点资助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县级以下(含县级)转企改制国有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在购置和更新服装、乐器、灯光、音响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根据基层实际,在为转企改制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配备流动舞台车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出资为县级划转为研究类或传承保护类机构且未配备过流动舞台车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配备流动舞台车。
(十五)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青年表演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支持各级各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学校、研究机构采取“一带一、一带二”等方式传授戏曲表演艺术精粹。建立戏曲院校青年教师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青年骨干“双向交流”机制,为培养新一代青年拔尖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十一)实行财政配比政策。鼓励地方财政参照中央财政的做法,对地方国有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捐赠收入实行财政配比政策。
(十二)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转企改制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有关优惠政策。落实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免征部分小微企业教育费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各项已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
(十三)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戏曲表演团体。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建立专项基金等形式参与扶持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的良好环境,发挥好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综合效益。
七、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
(十四)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切实落实大中专戏曲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鼓励戏曲表演类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戏曲职业教育教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设立技艺指导大师特设岗位,鼓励有条件的戏曲职业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戏曲职业院校合作,建立学生学习(实践)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艺术基金加大对优秀戏曲创作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力度。
二、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
(三)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建立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交流网络平台。
(四)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振兴戏曲艺术,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鼓励地方设立戏曲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扶持本地戏曲艺术发展。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地方戏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抢救性记录和保存。中央财政对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工作予以支持。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现制定以下政策。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