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 第3课 百合花、哦,香雪(解析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3.《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感悟青春——《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教材分析本单元“人文主题”的主题是“青春激扬”,写的都是青年人,通过不同文体,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展示青春之美,也就是说,“青春美“是本单元的重要切入点。
教材里写到“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
”故而之前的几首诗歌虽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却都是对青春的吟唱。
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百合花》和《哦,香雪》时,应当联系小说这一文体和当时特定的背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去思考探究,从而让学生获得关于青春美、人性美的审美体验,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百合花》主要写的是一名革命军人小通讯员的牺牲,但文中也刻画了两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我”和新媳妇;《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香雪和她的伙伴们由落后、贫困走向开放、文明的故事。
两篇小说选取的时代背景不同,表现的青春情怀却同样感人。
特别是这两篇小说对女性形象塑造,与本单元的其它文章相比又别具一格。
两篇小说体现了女性意识在不同时代的逐渐觉醒,以及女性人性美的保持。
从这一角度入手,可以让学生不自觉地与之前学过的青春男性形象对比,在潜移默化中对青春美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
学情分析班级共有53人,男生21人,女生32人,我们这次的主题是"青春女性之美",对于一个女生占大部分的班级而言,岂不是恰好贴合大部分女孩子的心理,她们肯定会感兴趣些,相信这堂课下来能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对于男孩子而言,了解女性也跟男性一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美,也更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的意识,从而更尊敬女性。
不过,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一节课如果给他们灌输太多东西,怕他们消化不了,如果面面俱到,担心他们会一无所获。
所以这节课肯定只重点讲一个方法,把它落实了比什么都好。
当然,G2010班的学生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性格开朗,班级总体氛围活跃,每次讨论都很有热情,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群没有被模式化的可爱的学生。
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把课堂交给他们。
【高中语文++】《百合花》和《哦+香雪》比较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附件3: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悟青春之美,担时代之责”——《百合花》和《哦,香雪》比较阅读学科高中语文授课班级2209班授课时数 1 执教者授课日期2024年4月30日教材分析本次课堂所用课本是高中语文必修上(2019年修订人教版)。
所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以“青春激扬”为人文主题。
所选文章是两篇短篇小说,《百合花》是战火纷飞的岁月中闪耀着红色光辉的青春;《哦,香雪》是改革初期,火车驶入大山深处,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展示香雪等人在时代机遇中积极进取的青春。
两篇作品创作的时代不同,但都传达了一个主题,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追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分析一直是高考热点,阅读这两篇小说,让我们走进作品,明白作为新时代下的青年,我们的青春应该与时代同频共振,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文章中反复多次出现的物象,精准分析人物形象之美,同时分析文章环境之美,挖掘作品主题,理解不同时代年轻人心中的青春岁月,唤起当代年轻人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学情分析所教班级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已掌握了小说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合作探究的能力,能独立、简单分析人物形象特征,但通过物象精准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方法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找出物象。
当代青年物质生活较好,对于时代责任不能切身体悟,需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1.语言构建与运用:找出两篇文章的典型物象,思考其背后象征意义;2.思维发展与提升:立足文本,揣摩细节,分组讨论人物性格特征;3.审美鉴赏与创造:寻找课文环境描写,感受景致之美及其作用;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小说主题,思考青春价值,感受不同时代下的青春使命与责任担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青春价值”,培养学生勇于肩负时代与国家赋予的责任与担当精神。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课文,明白两篇课文的创作背景,简单梳理文章故事情节和找出课本中出现的人物。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案:《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百合花》和《哦,香雪》,理解并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百合花》:了解文章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2. 《哦,香雪》:分析文章结构,解读人物心理,评价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百合花》和《哦,香雪》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为什么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群文阅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二、《百合花》(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百合花》。
2. 教师提问:《百合花》中的主人公是谁?文章主题思想是什么?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三、《哦,香雪》(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哦,香雪》。
2. 教师提问:《哦,香雪》中的主人公是谁?文章主题思想是什么?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四、对比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写作技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话题:如何看待文章中的主人公面临的困境?2.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资源:1. 《百合花》和《哦,香雪》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PPT。
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提高阅读效率。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案:《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1.2 分析两篇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2.1 《百合花》:故事背景、情节发展、人物关系、主题思想。
1.2.2 《哦,香雪》:故事背景、情节发展、人物关系、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1.2 两篇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
2.2 教学难点2.2.1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2.2 理解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对社会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人物和主题思想。
3.1.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3.1.3 比较阅读法:对比两篇小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2 教学手段3.2.1 投影仪:展示小说文本和相关图片。
3.2.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论文和评论,供学生参考。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介绍《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作者和背景。
4.1.2 阅读:学生自读两篇小说,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1.3 分析:讲解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
4.1.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4.1.5 总结:总结两篇小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5分钟4.2.2 阅读:20分钟4.2.3 分析:15分钟4.2.4 讨论:15分钟4.2.5 总结: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5.1.2 学生作业和作文:评估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百合花》《哦,香雪》两篇课文,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与写作技巧。
1.2 学生自主阅读:请同学们预习两篇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第二章:《百合花》课文讲解2.1 课文概述:教师简要介绍《百合花》的故事背景、情节及主题。
2.2 字词解析: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2.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4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5 主题探讨:讨论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
第三章:《哦,香雪》课文讲解3.1 课文概述:教师简要介绍《哦,香雪》的故事背景、情节及主题。
3.2 字词解析: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4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5 主题探讨:讨论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
第四章:群文阅读比较4.1 比较两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分析两篇课文的主题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2 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观察两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4.3 比较两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分析两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课文《百合花》深层分析6.1 情感线索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剖析人物内心世界。
6.2 艺术手法探讨: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6.3 课文插叙手法分析:讲解课文中的插叙手法,让学生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百合花》《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百合花》和《哦香雪》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并欣赏两篇课文中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百合花》:通过阅读理解,掌握课文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课文《哦香雪》:通过阅读理解,掌握课文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作者及背景。
2. 阅读课文《百合花》,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 阅读课文《哦香雪》,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4. 对比分析两篇课文,探讨其异同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2 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观点,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2. 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
3. 写作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感悟或评论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百合花》和《哦香雪》的文本材料。
2.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3. 阅读感悟和评论的范例。
4.2 教学材料1. 课文《百合花》和《哦香雪》的打印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的打印资料。
3. 阅读感悟和评论的范例的打印资料。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课文《百合花》的阅读和讨论:2课时。
《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8-82)香雪深夜返回,与
姐妹相遇。
课文
《百合花》
人物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 不合适呀!”“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他背后 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 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 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 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他没回答,脸涨 得像个关公……” “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 副厚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 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小通讯员的形象: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 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 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 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 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新媳妇的形象: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 认识的。开始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多表现她对解放军的热 爱。
课文
《百合花》
重要 意象
1.百合花:①以“百合花”为题, 点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情节线索; ②以“百合花”的纯白来象征人民战士、 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③以“百合花” 作结,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即有利于 表现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 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2.树枝:借“伪装”,刻画人物性 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留给读者以 深刻的印象。
《哦,香雪》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 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 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
3.《百合花》《哦香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二、鉴赏小说中前后呼应的细小事物
野菊花体现人物的乐观、 热爱生活;馒头反应人物的真诚 善良品质;“破洞”折射出人物 的天真质朴和人物间的真挚情感; 百合花暗示人物的美好心灵,代 表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圣洁的 情感。
三、小结
作品 细小 事物
作用
形象特点
“树枝”淡淡的两笔,既有照应,又有变化,这两笔将“年轻稚嫩” 通讯员:天真、朝气、热爱生
“破洞”将通讯员和新媳妇奇妙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通讯员:忸怩、浑厚、天真质
使情节更加合理,顺理成章;①第一次,表现通讯员忸怩、 朴
浑厚,新媳妇对子弟兵的关心;②第二次,说明通讯员是带 新媳妇:热情、关心
着破洞返回前线,又为下文新媳妇一眼认出重伤的通讯员提
供根据;③第三次,这里不直说抬进来的重伤员是我们熟知
一、《百合花》中前后呼应的细小事物
这本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 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这条被
01 子是她唯一的嫁妆……不知熬了多少夜,才积起
做被子的钱……
02
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 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
03 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
馒头、破
凑,进一步丰富和塑造人物形象,如通
洞……
讯员的天真浑厚、新媳妇的浑厚善良、
“我”的乐观大方……
各种各样的畏 惧心理、对铅 笔盒的仔细端 详、对台儿沟 现状及未来的 想象、环境描 写
体现铅笔盒给予香雪的勇气;香雪得到 铅笔盒的兴奋;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 的思考,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想要 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新媳妇
美丽活泼、害羞、 浑厚善良、深明大 义、纯真高洁
第3课《百合花》《哦,香雪》(统编版必修上册)
活动二:制作连环画
• 连环画可以简洁直观地展示故事脉络。请你在6幅图之 内向观众展示故事,注意,这几个画面应该是经过精心 挑选的,在尽可能完整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典型性。
• 如果你不擅长画画,可以用文字描述你脑海中的画面, 并给它命名、配上简单的解说文字。有时候,带来丰富 联想的文字比画面本身更精彩。
好的故事,吸引人,感动人,激励人……
故事中的时代与青春
3.《百合花》*《哦,香雪》
关于小说
•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
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
情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
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 依附 服务
的文学体裁,与诗歌、
散文、戏剧,并称“四
环境
大文学体裁”。
形象 揭示 主题
讲述时代的故事
• 学校计划开展“讲述时代故事,感受时代精神”系列 活动,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增强阅读文 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拓宽眼界,提升审美品位。
《哦,香雪》作者
• 铁凝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等4部,中、短篇小说100余篇、部,以及散文、 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铁凝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 奖,自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1985年《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和 《六月的话题》分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97年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 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永远有多远》获中国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首届老舍 文学奖;2005年艺术随笔集《遥远的完美》获中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1985年电影《红 衣少女》(根据《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改编)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 片奖;1991年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另有多部作品 获得包括“小说月报百花奖”、《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十月》《中国作家》优秀作 品奖在内的各种奖项40余种。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 挪威、越南、土耳其、泰等多国文字。
统编版高一语文 第3课 百合花、哦,香雪(解析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第3课百合花哦,香雪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qián)皱褶.(zhé)慷慨.(kǎi)斟.酌(zhēn)B.粗糙.(zào)凛.冽(lǐn)惆.怅(chóu)怂恿..(sǒng)C.慰.劳(wèi)贪婪.(lán)屋檐.(yán)挂匾.(biǎn)D.点缀.(zhuì)包扎.(zhā)赤裸.(luǒ)羞涩.(s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题A项,皱褶(zhé)zhé—zhě;B项,粗糙(zào)zào—cāo;D项,包扎(zhā)zhā—zā。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历史剧往往注重剧情和史实的吻合。
郭沫若却独辟蹊径....,超越了史实的限制,借此来实现自己借古讽今的目的,如历史剧《屈原》。
②龙是中国的标志,然而,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一些不可理喻....的联想。
③最近几年来,许多中国人对食用野生动物极度狂热,尤其对珍贵的飞禽情有独钟,这导致国内哀鸿遍野....。
④王立群教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汉初历史,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到了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⑤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⑥闻立鹏教授是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他最近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父亲一生危言危行....,对自己人格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②④D.④⑤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
①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此处形容郭沫若在历史剧创造上独创的一种方法。
使用恰当。
②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课《百合花》《哦,香雪》教考融合练习(解析稿)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课《百合花》《哦,香雪》教考融合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说《百合花》并没有正面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描绘了几幅日常情景,巧妙地展现出人物的特征。
在“同行”和“借被”这两个场景中,“我”和新媳妇各自初次见到通讯员,都对他有些误解。
也正是通过这些误解,“我”和新媳妇才了解到通讯员看似有些,其实是个质朴善良的年轻人,对他颇感亲切和喜爱。
到了晚上,氛围稍微舒缓,随后战斗打响了,并且越来越激烈,不可阻挡地将故事推向高潮:通讯员被送到包扎所,“我”和新媳妇目睹了他的死亡。
在战斗前与战斗后,所有的细节都是的,无论是撒满百合花的被子、在新媳妇家挂破的衣服,还是送“我”的两个馒头。
作者十分善于通过对具体的人和物的描写,来表达而美好的感情。
通讯员之死,是一个普通的、具体的人的死亡。
因此,与单纯的崇高感相比,牺牲时仍穿着挂破的衣服的他,在读者内心所引发的更多的是亲切的喜爱和同情。
同时,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的视角,让同样年轻且尚未体验人生幸福的通讯员之死显得更令人。
和《荷花淀》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
战争之残酷与生活之静美构成鲜明的对比。
纵然是在残酷的战争时期发生了悲剧事件,但小说的总体情绪是克制的。
当被子盖上通讯员的脸时,文章呈现出告别与拥抱、牺牲与希望的复杂情感。
可以说,这是另一种理想主义,另一种革命浪漫主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谨言慎行响应微妙惋惜B.不苟言笑响应奥妙痛惜C.不苟言笑呼应微妙痛惜D.谨言慎行呼应奥妙惋惜【解析】C 第一处,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严肃、庄重。
谨言慎行:说话做事都谨慎小心。
文段是说通讯员看上去是一个不随便说笑的人,应用“不苟言笑”。
第二处,呼应:一呼一应互相联系或照应。
响应:回声相应,比喻用言语行动表示赞同支持某种号召或倡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3课百合花哦,香雪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qián)皱褶.(zhé)慷慨.(kǎi)斟.酌(zhēn)B.粗糙.(zào)凛.冽(lǐn)惆.怅(chóu)怂恿..(sǒng)C.慰.劳(wèi)贪婪.(lán)屋檐.(yán)挂匾.(biǎn)D.点缀.(zhuì)包扎.(zhā)赤裸.(luǒ)羞涩.(s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题A项,皱褶(zhé)zhé—zhě;B项,粗糙(zào)zào—cāo;D项,包扎(zhā)zhā—zā。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历史剧往往注重剧情和史实的吻合。
郭沫若却独辟蹊径....,超越了史实的限制,借此来实现自己借古讽今的目的,如历史剧《屈原》。
②龙是中国的标志,然而,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一些不可理喻....的联想。
③最近几年来,许多中国人对食用野生动物极度狂热,尤其对珍贵的飞禽情有独钟,这导致国内哀鸿遍野....。
④王立群教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汉初历史,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到了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⑤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⑥闻立鹏教授是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他最近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父亲一生危言危行....,对自己人格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②④D.④⑤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
①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此处形容郭沫若在历史剧创造上独创的一种方法。
使用恰当。
②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不能修饰“联想”,搭配不到。
③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
句中指受伤的鸟类。
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当。
④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句中用来形容王立群教授的学术水平,使用恰当。
⑤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
该词并非指“容易实现”,句中用来形容“人机对话”的实现,使用不当。
⑥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句中用来形容父亲的人品,是恰当的。
分析可知,②③⑤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位于四川乐山沙湾的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在这里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B.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C.在《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全国之后,导演陈晓卿的名字渐渐为人所熟知,因为他既是广受尊重的导演,又是酷爱美食的吃货。
D.海南豇豆事件再次警示我们,检测的漏洞才是最可怕的“结石”。
因此,必须从检测机制、手段、程序等诸多方面入手,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句式杂糅,“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曾在这里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应为“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
B项,不合逻辑,前后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而”强加因果。
D项,“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不合逻辑,应为“防止此类事件再发生”。
故选C。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嫦娥四号”翩然降落在月球背面的消息震惊世界,有媒体说中国的登月技术已领先美国,也有媒体说美国在登月方面依然是老大,美国宇航局对此不以为然。
B.只有不断加强诚信建设和良好学风,才能让那些试图以投机、欺诈而牟利,以隐瞒、包庇而自保的“学术硕鼠”无法遁形。
C.面对新一轮购房潮,我国出台了“认房又认贷”的楼市调控政策,旨在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稳定市场预期,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D.正如铁凝所说,“有时只有进入更大的历史尺度中去重新观照,我们才会蓦然意识到,某些根本性的变化已经或正在发生”。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中,A项,表意不明,“对此”究竟是针对前面哪一种说法,原句没有明确。
B项,搭配不当,“加强……良好学风”不搭配。
C项,句式杂糅,“旨在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应为“旨在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或“以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
故选D。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长沙”是题目,交代了诗歌写作的地点。
B.《百合花》是茹志鹃晚期的代表作,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
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C.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D.《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百合花》是茹志鹃晚期的代表作”错误,应是“早期”代表作。
故选B。
二、拓展阅读(一)阅读《百合花》一文的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
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6.《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在小说中两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哪里?当时新媳妇的态度怎样?【答案】第一次出现在小通讯员借被子,当时新媳妇有些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可知,百合花被子第一次出现在小通讯员借被子时,当时新媳妇有些不舍。
7.作者以“百合花”为标题的用意何在?【答案】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
她义无反顾地奉献出来,象征了军民之间百合花一般纯洁的深情。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
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
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
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8.文本体现了新媳妇心理情感的什么转变?【答案】新媳妇本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
当她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便控制不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
解此类问题,首先仔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看文章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由原文“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可知,新媳妇本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
由原文“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可知,当她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便控制不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9.试分析下列句子中新媳妇“劈手”“狠狠”“气汹汹”的原因。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答案】新媳妇因为小通讯员的壮烈牺牲而感情不能自控,流着泪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表达她深切的哀悼和崇敬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文章内容,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句子“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可知,新媳妇因为小通讯员的壮烈牺牲而感情不能自控,流着泪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由句子“‘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可知,表达新媳妇深切的哀悼和崇敬之情10.课文中多次写到“小通讯员”衣服上的口子,这口子是怎么回事?新媳妇在他死后不顾劝说继续缝补说明了什么?【答案】小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口子是在新媳妇家抱被子时剐破的。
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了她对小通讯员的关心与痛惜。
【解析】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文章内容,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可知,小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口子是在新媳妇家抱被子时剐破的;由原文“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