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练习详细版
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专项训练
高考 18 个文言虚词专项训练【1】而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吾尝跂而望矣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剑阁峥嵘而崔嵬5.余闻而愈悲6.扣弦而歌之7.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8.有这样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9.若欲死而父,即前斗1.连词,表假定2.连词,表修饰3.连词,表递进4.连词,表并列5.连词,表承接6.连词,表修饰7.连词,表假定8.连词,表转折9.代词,你的【2】何1.大王来何操2.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何由知吾可也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疑问代词,什么2.疑问代词,为何3.疑问代词,哪里4.副词,多么5.副词,多么6.通“呵”,喝问【3】乎1.日蚀饮得无衰乎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壮士,能复乎4.力竭,主之,无乃不行乎5.学而之,不亦乎6.大王布衣之怒乎7.嗟乎,燕雀怎知之志哉!1.表揣气2.表反气3.表疑气4.表商议气5.表反气6.表疑气7.表感气【4】于1.者于富者曰2.乃九礼于庭3.燕王欲于君4.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5.君幸于王6.事急矣,求救于将7.精于勤、荒于嬉8.苛政猛于虎也9.于九皋,声于天10.中乃得之于史公1.2.在3.与4.在⋯⋯方面5.被6.向7.因8.比9.在,至10.从【5】乃1.今欲之,乃肯从我乎2.至城,乃有二十八。
3.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4.度我至中,公乃入。
5.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第二人称代词,你2.副词,只,才3.副词,居然4.副词,才5.副词,就是6.第二人称代词,你的7.副词,居然【6】其1.则或咎其欲出者2.不敢以其荣华骄士3.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5.亦各言其志也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7.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8.安陵君其许寡人。
9.则齐国其庶几乎10.且行千里,其谁不知11.其若是,孰能御之12.国无主,其能久乎1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1.而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代词,通“尔”,译为“你(们)、你(们)的”(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又”(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5)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以”(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8)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9)连词,表示目的关系(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10)名词,通“能”,才能(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1)限止语气,罢了(12)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12)表递进(1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13)不久,一会儿(1)(2019·全国卷Ⅱ)故汤武不循古而王而:______________(2)(2018·全国卷Ⅰ)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而:______________(3)(2018·全国卷Ⅱ)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而:__________________(4)(2017·全国卷Ⅰ)见而异之而:__________________(5)(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而:______________(6)(2017·浙江卷)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而: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而:______________【答案】(1)连词,表因果“因而”(2)连词,表转折,但(3)连词,表修饰,不译(4)连词,表示承接,就、然后(5)连词,表示转折,然而、却(6)连词,表示并列(7)连词,表示修饰,不译2.何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2)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整理bylh)
文言虚词练习(一)于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⑧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⑴燕王欲结于君。
⑵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后一个“于”)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
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
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
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文言虚词练习(二)与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 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2 唯求则非邦也与。
3 蹇叔之子与师。
4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5 与尔三矢。
6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9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10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11 一与一,谁能惧我? 12 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13 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14 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15 恐年岁之不吾与。
16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7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8 当与秦相较。
19 遂与之俱出。
20 与战胜而得者。
21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2 与风水相吞吐。
2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去时里正与裹头。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巩固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一)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 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 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 ①④/②③/⑥⑦/⑤⑧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 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 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 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 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 而思也。
三思6 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 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 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 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 徐公何能及君也B. 大王来何操C.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1 何能及君也” 本谬也,懂其理者,2 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 3 何也?其所据4 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5 何其大也!然6 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 何如?文言虚词练习(三)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 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 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doc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而1.夫而燕弱,而君幸于王,故燕王欲于君(表并列)..束君矣(表承接)2.今君乃亡走燕,燕畏,其必不敢留君,而.3.秦以城求璧而.不,曲在;予璧而.秦不予城,曲在秦(表假:如果)4.城入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璧(表假:如果).5.臣恐欺于王而.,故令人持璧,至矣(表承接)得罪于大王乎(表折,因果)6.今以秦之而.先割十五都予,敢留璧而.7.秦王与群臣相而.嘻(表修)8.今相如,不能得璧也,而.秦之(表折)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表修)10.卒廷相如,礼而.之(表承接)11.我将,有攻城野之大功,而.相如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表折)12.已而相如出,望廉,相如引避匿(气).13.吾所以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并列)2、何1.假令仆伏法受,若九牛亡一毛,与蝼何.异(疑代“什么” )2.而世又不与能死者比,特以智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立使然也(疑代“什么原因” )者?(疑代“什么原因”)3.当此之,吏地,徒隶心惕息。
何.如哉(疑代,如的)4.今仆不幸,⋯⋯少卿仆于妻子何.不勉焉(疑代“哪” )5.且勇者不必死,怯夫慕,何.6.仆怯懦,欲苟活,亦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之辱哉(副“怎么” )7.且下未易居,下流多,仆以口遇遭此,重党所笑,以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疑代“什么” )3、乎1.信而疑,忠而被,能无怨乎.(气助,表疑气)2.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气助,表反气)3.宁赴常流而葬乎.江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气助,表反气)4.今亡亦死,大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气助,表商量气)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
(介,于)6.以无厚入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作尾,“⋯⋯的子”“⋯⋯地”)4、乃1.且人不能早自裁墨之外,以稍陵,至于鞭箠之,乃.欲引,斯不亦乎(副,才)2.至激于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判断,是).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离》;左丘失明,厥有《国》;(,于是)4.乃如左丘无目,子断足,不可用,退而策,⋯⋯(副,表承接,不).5.今少卿乃教以推士,无乃与仆私心剌乎(副,竟)..6.王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8个文言虚词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练习一、【而】练习一1.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刺秦王》)()6.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练习二1.图穷而匕见________ 《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4.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5.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含参答)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诸庙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4.然则何时而乐耶?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2021年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
(5)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7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9)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10)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11)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1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13)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
(15)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为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1)身死人手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18个文言文虚词归纳总结(者、之)
者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2)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
和之。(《赤壁赋》
(6)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1)乃设九宾礼于延。(《廉颇蔺相如列传》)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5)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6)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若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doc
一、请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人非生而知之者( ) .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6.余闻而愈悲( )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8.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2.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玉在山而.草木润( 二、指出下文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而后乃.今将图南(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父去里所.,复还( ) 四、指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2.以.天下之美为尽为己( )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5.宫之奇以.其族行( )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7.不赂者以.赂者丧( ) 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12.余船以.次进( ) 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5.木欣欣以.向荣( ) 16.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1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1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五、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18个练习
常见文言虚词18个练习常见文言虚词18个练习第一组1.而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何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⑤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乎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③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④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⑤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⑦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4.乃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5.其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②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③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⑤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⑦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⑩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 6.且①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并序)》)()②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 ()③固不如也。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6、古人以俭为美德。
7、霓为衣兮风为马。
8、君既为府吏。
9、十七为君妇。
10、自名为鸳鸯。
11、冥有鱼,其名为鲲。
1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3、非为织作迟。
14、为秦宫人。
15、为仲卿母所遣。
1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8、公为我献之。
19、阿母为汝求。
20、慎勿为妇死。
21、如姬为公子泣。
2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3、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不足为外人道也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E.为赋新词强说愁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其一、用法归纳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6、独其为文犹可识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9、距其院东五里10、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1、其皆出于此乎? 1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3、国无主,其能久乎? 14、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1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16、吾其还也 1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1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9、既见君子,云其何忧2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2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之一、用法归纳3、奉之弥繁。
4、汝识之乎?5、子孙视之不甚惜。
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8个文言虚词训练
18个文言虚词训练姓名学号一.【而】ér(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②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③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④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⑤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⑥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⑦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⑧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2)代词。
表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的”,偶尔也作主语(3)动词,通“如”:好像,如同。
(4)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而后:然后;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5)通假字:通“能”,能耐判断下列“而”字用法: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修饰)⑵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转折)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因果)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递进)⑸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承接)⑹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并列)⑺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假设)⑻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假设)⑼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罢了”)⑽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好像,如同)⑾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你的)⑿而征一国者(《逍遥游》)(“能”,能耐)⒀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何况”)⒁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而后:然后)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译时,"何"要后置。
高考语文课本内18个文言文虚词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课本内18个文言文虚词专练(含答案)一、乃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笑问客从何处来。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因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不如因善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5·蒙故业,因遗策。
四、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居则曰:“不吾知也。
”五、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未知生,焉知死?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六、之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七、乎1·儿寒乎?欲食乎?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8个文言虚词练习
18个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用法姓名【1、而】1、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4、草拂之而色变5、蟹六跪而二螯6、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7、而母立于兹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9、城入赵而璧留秦10、吾尝终日而思11、死而有知,其几何离12、耳得之而为声1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何】1、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开国何茫然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4、终继五国迁灭,何哉?5、徐公何能及君也?【3、乎】1、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何况大国乎?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不能……【4、乃】1、良乃入,具告沛公。
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今君乃亡赵走燕。
5、诸葛亮真乃神人。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8、(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其】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3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5、其孰能讥之乎?6、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7、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且】1、且为之奈何。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示赵弱且怯也。
7、老当益壮,穷且益坚8、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9、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7、若】1、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2、其翼若垂天之云3、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8、所】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9、为】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5、庄宗受而藏之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13、北救赵而西却秦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死而有知,其几何离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3、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4、既而儿醒,大啼25、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二、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
文言虚词练习(二)其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独其为文犹可识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0、距其院东五里1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2、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13、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4、其皆出于此乎?1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6、国无主,其能久乎?17、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18、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1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0、吾其还也21、北风其凉,雨雪其雱2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3、入之愈深,其进愈难2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25、其无知,悲不几时26、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27、汝其勿悲文言虚词练习(三)且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7、不出,火且尽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11、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12、吾攻赵,旦暮且下13、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1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文言虚词练习(四)所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2、某所,而母立于兹3、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则以兵围所寓舍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3、所以遣将守关者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文言虚词练习(五)为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君家妇难为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8、因为长句,歌以赠之9、霓为衣兮风为马10、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11、君既为府吏12、十七为君妇13、自名为鸳鸯14、冥有鱼,其名为鲲15、始尔未为久16、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17、非为织作迟18、为秦宫人19、为仲卿母所遣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3、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25、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26、阿母为汝求27、慎勿为妇死2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29、如姬为公子泣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言虚词练习(六)焉⑪于是余有叹焉⑫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⑬万钟于我何加焉⑭且焉置土石⑮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⑯盘盘焉,囷囷焉⑰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⑱而人之所罕至焉⑲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⑳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⑴焉用亡郑以陪邻⑵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文言虚词练习(七)也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4.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6.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8.古之人不余欺也9.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10.公子畏死邪?何泣也1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1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13.公子畏死邪?何泣也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15.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16.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18.是说也,人常疑之1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2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文言虚词练习(八)以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6、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7、斧斤以时入山林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9、无以,则王乎!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洎牧以谗诛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5、至丹以荆卿为计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9、余船以次进 2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1、臣以供养无主 2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8、木欣欣以向荣 29、作《师说》以贻之30、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背晋以归梁32、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二、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
”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
文言虚词练习(九)因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⑤不如因而厚遇之⑥因击沛公于坐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⑩因出己虫,纳比笼中⑴相如因持璧却立⑵于今无会因⑶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⑷蒙故业,因遗策⑸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二、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
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文言虚词练习(十)于①乃设九宾礼于庭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⑤业精于勤、荒于嬉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⑦燕王欲结于君⑧君幸于赵王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⑩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文言虚词练习(十一)一、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既来之,则安之2、合散消息,安有常则3、岂有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此则寡人之罪也6、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7、欲速则不达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11、人穷则反本 1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入则孝,出则悌1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二、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
“此1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6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
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