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中动画的媒介形象构建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动画艺术在数字化时代展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传统的手绘动画、动画片现已逐渐被3D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所取代。
在这一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动画艺术的定位与构思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并提出一些观点和见解。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与科技的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手绘技术,而是通过数字化、三维技术、虚拟现实等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创作。
这种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使得动画作品在视觉效果、交互方式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和创作可能。
3. 与社会话题的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也开始关注一些社会话题,如环保、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
动画作品通过艺术表达,将这些社会话题呈现给观众,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共鸣。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娱乐范畴,成为了一个具有多重属性和功能的复合型艺术形式。
动画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形式的进步,更是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与推动。
设计艺术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设计更加注重与科技、娱乐、社会等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艺术家在设计动画作品时,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创作,如何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以及如何表达社会话题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动画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1. 科技与设计的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科技手段的运用。
艺术家可以通过3D建模、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设计出更加生动、逼真的动画作品,提高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影响力。
2. 用户体验与设计:新媒体时代的动画作品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艺术家在设计动画作品时,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创作出更加符合受众心理的作品,并通过交互性设计,增加受众参与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动漫卡通角色塑造研究
卡 通 人 物 造 型 风 格 大致 分 为 以下 几 类 :
( 一) 中 国风 格
传统国产动画多取材于神话 、 戏 曲、 民间传说等领域 . 形 式上多采用剪纸 、 年 画、 水墨等民族艺术元素 . 在 角 色造 型设
众 带 来 了欢 乐 的 同 时 也 为 本 国 动 画 产 业 带 来 巨 大 的商 业 价
值。
通 的信 息 渠 道 的情 况 下 ,完 全 个 性 化 的信 息 可 以不 受 场 地 、
场 次 的 限制 , 能够 被 人 们 及 时 地 感 知 、 获取 ; 传 播 者 和 受 众 间 可 以 随 时 随 地 进 行 互 动 和 交 流 这 使 人 们 对 于 动 画 的 时 空 观、 消 费 观 以 及 社 会 环 境 等产 生 了 巨大 的 变 革 , 电脑 、 手机 、 电视 、 电影 等 。 各 种 媒 体 终 端 在 技 术 上 以 不 同 的 方 式 向 人 们
计 的 形 式 和 手 法 上 吸 取 了中 国 民 间 绘 画 、 民 间 艺术 和戏 曲 的
f 四1 日本 风 格
日本 动 画 题 材 涉 及 社 会 生 活 的各 个 方 面 . 具 备 成 熟 的 产 业链 , 其 卡通 角色 多趋 于 写 实 、 唯 美 。其 经 典 的大 眼 睛 、 小 鼻 子、 尖下 巴、 大 长 腿 的 日式 漫 画造 型 风 格 培 育 了大 量 的 动 漫 明星 , 阿童木 、 江户川 I 柯南、 凌 波丽 、 樱 木花道 、 鲁 鲁修 、 杀 生 丸等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 备 受 观 众 热爱 追 捧
造 型 加 上强 烈 的 绘 画却 给 观 众 留下 了深 刻 的 印 象 .具 有 很 明 显 的 欧 洲 动 画 造 型 风格
数字媒体环境下动漫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
数字媒体环境下动漫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作者:王佳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7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动漫产业在发展中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塑造了一批优秀的动漫形象,促进了内蒙古地区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数字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动漫形象的传播渠道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内蒙古动漫借助于数字媒体促进动漫形象传播,能够推动内蒙古动漫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动漫形象;互动机制;传播策略1.数字媒体与动漫形象传播的互动机制分析1.1数字媒体拓展动漫形象的传播渠道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媒体出现之前,动漫形象传播主要是通过电视等媒介传播的,但是随着2004年6月互联网视频流量首次超越了音频流量这也预示着动漫形象的传播渠道重点将会发生转移。
据相关数据现实,截至2016年6月,我国视频网民人数达到了5.14亿,占全部网民人口的70%以上,这表明我国在网络上观看视频的人数十分惊人。
随着网络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动漫形象的传播有了一个全数字的途径。
据相关研究指出动漫作品《秦时明月》在酷6网一个月的点击量就已经突破了一亿次,奇艺动漫频道的人均每日收视时间为52.5分钟,这远远高于3家上星少儿频道。
2016年百度沸点出炉,年度现象榜当中,最受00后关注的是B 站,而B站主要是动漫视频网站。
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正在逐步成为动漫形象传播的主要渠道。
除此之外,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手机电视正在成为数字的卖点,并且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云媒体的电视应用能够将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形式进行融合,为动漫形象的传播提供重要空间。
2.构建动漫形象传播的立体框架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动漫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现代互联网媒介和手机媒介进行动漫形象传播工作,能够提高动漫形象的传播速度,提高动漫形象的影响力,这有助于实现动漫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对传统动漫形象传播渠道进行着颠覆和变革。
新媒体环境下微动画角色形象的设计塑造
新媒体环境下微动画角色形象的设计塑造作者:王成凤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第10期随着微博的出现,微小说、微电影、微访谈等新奇的娱乐形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微动画在这样的环境下悄然出现,成为新的娱乐热点,也成为动漫行业发展的关注点。
微动画与微电影相似,只有2-3分钟的动画片被称为微动画,因为微动画的时间短,所以故事更凝练,能够把最具冲突性的部分展示出来,令人印象更深;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微动画依附于新媒体,传播方式上更为自由,三分钟的动画片能够在更多的载体上传播,传播范围更广,可以超越国界传播。
目前微动画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有不少商家将微动画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的营销方式。
微动画在新媒体时代成为动漫行业发展的关注点,动画形象设计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塑造符合时代要求、迎合消费群的审美需求的微动画角色形象。
本文从微动画角色形象的定位分析入手,研究角色设计的要素、设计过程、设计内容,实现微动画角色形象的全新设计塑造,希望对微动画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微动画角色形象设计定位设计定位,是在展开具体设计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动画角色设计的首要设计目的就是要把握形象设计的方向,由此确定设计的主题思路和设计风格。
动画是商业化的文化产品,是为消费者服务,缺乏目标定位的动画创作,创意独特个性前卫也只能是孤芳自赏,无法引起受众的共鸣,其结果就是遭受失败。
(一)目标受众定位传统的动画角色的受众可分为:儿童、青少年、中车、老年。
动画的创作应针对受众的年龄、文化层次、社会背景展开分析与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以年龄为标准将受众进行大致的划分,是一种比较科学和理想的定位方式,因为年龄相当的人群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理解能力基本相同,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人群其欣赏水平逐渐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也是前期定位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设计角色形象目的是要触动目标受众的情感反应,不同的受众对象有不同的审美观,所以对角色就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新媒体下的微动画角色形象设计
新媒体下的微动画角色形象设计从21世纪开始,我国新媒体全面发展以来,动画产业的娱乐化消费在经济环境中占比日渐增长。
尤其是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繁忙,对微小娱乐形式的喜爱度越来越重,比如微电影、微小说等;在这种环境下,微动画悄然出现,逐渐发展成为动漫爱好者关注的重点形式。
事实上,微动画和微电影差不多,时间控制在2-3分钟,故事凝练,展示出最具冲突的部分,让人印象深刻。
如今,微动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许多商家都将微动画视为新的营销模式。
在新媒体时代,微动画成为动漫行业的关注点,其形象设计必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因此,怎样才能合理设计角色形象,成为相关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对微动画影响如今新媒体成为时代主流媒体,正快速冲击着各个行业,自然对微动画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传播力的影响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微动漫传播交流与传统形式有巨大差别。
在传统模式下,微动漫大多通过印刷成册、电视台等各种形式传播,形式单一;动画爱好者要想将所制作的微视频传播出去,必然是困难重重。
新媒体时代,短时间内就能将微动漫传播出去,将动漫品牌推向市场。
(二)对交互性特征的影响新媒体的特征就是交互性,这对微动漫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传统微动画是单向传播,观众只能被动接受作品,无法对作品发表个人看法及建议。
在新媒体时代下,微动画可实现互动性特征,互联网及手机等都成为新媒介,成为观众观看动漫的主要渠道,观众还可通过网络对所喜爱动漫作品点评。
通过这种互动形式可对微动画情节发展、场景设置及角色形象发表个人意见,有利于动漫作品实现最佳艺术效果。
(三)对娱乐性的影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观众欣赏微动画作品主要为追求欢快的体验,追求轻松娱乐及从中享受愉悦,尤其是娱乐性,成为新媒体的一大特征。
自然其娱乐性,对微动画提供一条发展的新道路,可通过微动画讲述寓意深刻的故事,来传达愉快和欢乐。
二、微动画角色形象设计探讨从前面分析来看,新媒体对微动画造成各方面影响。
新媒体时代下探究动画艺术创作与审美需求
新媒体时代下探究动画艺术创作与审美需求新媒体时代下,动画艺术创作以其新颖的视觉表现方式、丰富的表现手段和适合网络传播的媒介属性,已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
与此同时,新媒体也滋生了不同的审美款式需求,使得动画艺术创作进一步面对着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动画艺术可以更加迅速、直接地传达视觉、音乐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由此,动画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动画艺术的表现方式多样,例如传统手绘动画、3D动画、2D动画、纯电脑动画等,使得艺术家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呈现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作品。
其次,新媒体使得动画艺术创作可以获得通过网络传播的便利,推动动画文化向全世界传播,不断扩大其影响。
然而,新媒体时代下,观众以及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对动画艺术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对于儿童观众,更加注重教育和启发,要求动画作品有教育意义、启迪思维和情感管理的功能;对于成年观众,更加关注内容质量,要求动画作品呈现的不仅是美好的画面和音效,更需要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价值观的内涵;同时,互联网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已经过度化,他们对于动画艺术作品的创新要求也如火如荼地提高,不断推动创作者更加深入思考和实践。
对于动画艺术创作者来说,他们面对着的主要挑战包括如何打造更为优秀的作品以吸引观众,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出先进的科技手段与精湛的艺术品质,以及如何更好地贴合观众的需求和情感需求。
因此,创作者需要能够深入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心理,更好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众人审美口味,深入探究动画艺术技巧和理论,以更好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总之,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艺术创作与审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动画艺术创作的发展史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连,而观众的审美需求则是创作者不断进步创作的关键动力。
只有创作者对于动画艺术创作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深入探究和理解,才能够不断推进动画艺术的紧密进展和进一步提升其美学价值。
新媒体时代下动漫设计的视觉传达
新媒体时代下动漫设计的视觉传达在新媒体时代,动漫设计作为一种视觉传达方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动漫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传递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动漫设计的视觉传达特点、新媒体时代对动漫设计的影响以及动漫设计在新媒体时代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动漫设计具有独特的视觉传达特点。
首先,动漫设计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视觉元素的运用,能够直观地表达情感和氛围。
例如,明亮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常常用于表达欢快和活力,而暗淡的色彩和粗犷的线条则常常用于表达紧张和恐怖。
其次,动漫设计通过角色形象的刻画,能够塑造出个性鲜明、富有表现力的形象。
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都能够传递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最后,动漫设计通过场景的构建,能够营造出独特的背景氛围。
背景的细节和色彩的运用都能够为故事情节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新媒体时代对动漫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速度和广泛覆盖面为动漫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动漫作品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粉丝。
其次,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为动漫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和表达方式。
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与动漫作品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形式不仅能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还能够为动漫设计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反馈。
最后,新媒体的多媒体特性为动漫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
动漫作品可以融合音乐、声效、动画等多种元素,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提升了视觉传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在新媒体时代,动漫设计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广告和营销领域,动漫设计被用于创作各种形式的广告和宣传片。
通过动漫设计的方式,广告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传递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其次,在教育和培训领域,动漫设计被用于制作教育动画和培训视频。
动漫设计的形象丰富多样、易于理解的特点,使得教育和培训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移动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移动媒体上,卡通形象设计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快乐、幽默的渴望,也成为了许多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通过对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进行初步探讨,探索它的特点、意义以及市场前景。
我们来谈谈卡通形象设计在移动媒体上的特点。
相比传统媒体,移动媒体的特点是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因此卡通形象设计在移动媒体上需要具备更强的吸引力和传播性。
首先是形象的设计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因为在移动设备上,信息传递的时间很短,人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所以卡通形象设计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其次是形象的表现要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因为在移动媒体上,人们更加追求融入感和共鸣感,而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正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
在移动媒体上,卡通形象设计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互动性,能够吸引用户进行参与和互动,这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品牌粘性非常重要。
然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卡通形象设计在移动媒体上的意义。
卡通形象设计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象表达方式,对品牌形象进行深层次的建构,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品牌,从而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卡通形象设计可以提升用户体验,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让用户更加愿意与品牌进行互动和交流。
卡通形象设计可以带来更好的营销效果,在移动媒体上,用户可以通过分享、点赞等方式将有趣的卡通形象传播出去,从而扩大品牌的传播范围。
卡通形象设计可以为品牌注入更多的创意和趣味,让品牌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和喜爱。
我们来展望一下卡通形象设计在移动媒体上的市场前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移动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卡通形象设计作为移动媒体上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市场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动画艺术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传统手绘动画到现代CG动画,动画艺术在不断创新和变革,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和设计艺术探讨更显得重要。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和设计艺术探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其定位与传统动画艺术有所不同。
传统动画更多地注重于艺术本身的呈现,追求技术和创意的精湛。
而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需要更多地融入到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中,发挥其在信息传递和娱乐方面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要更加重视与社会相关性。
在过去,动画作品更多地是为了娱乐和艺术欣赏而创作的,而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需要更多地去关注社会时事、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
动画艺术家需要更多地将自己的创作融入到社会现实中,通过动画作品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要更加注重与新技术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画制作和呈现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手绘动画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CG动画、VR动画、AR动画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动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动画艺术家需要不断学习和尝试新技术,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使作品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和需求。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要更加关注与受众的互动和参与。
传统动画作品往往是单向呈现给观众的,而在新媒体时代,动画作品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和互动。
动画艺术家需要更加关注受众的反馈和意见,积极与受众互动,使动画作品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和喜好。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构思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化。
动画艺术家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
动画艺术家需要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构思。
一个优秀的动画作品离不开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摘要】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在当今数字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概述了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介绍其发展历程和特点。
接着分析了移动媒体对卡通形象设计的影响,探讨了其在传播和营销中的作用。
然后详细讨论了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要素,包括角色设计、画面风格和互动性等方面。
随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类型移动媒体上成功的卡通形象设计案例。
最后展望未来,探讨了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趋势,强调其在未来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总结指出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不仅是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和社会意义。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性、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卡通形象设计出现,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审美追求。
【关键词】移动媒体、卡通形象设计、初探、概述、影响、要素、案例分析、趋势、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卡通形象设计已经成为吸引用户注意力和增加用户参与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创新,卡通形象在移动媒体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背景下,对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进行初探,探索其设计原则、要素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卡通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艺术、心理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
在移动媒体上,卡通形象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设备特性、互动方式等因素,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品牌传播效果。
通过研究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可以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审美和用户需求,为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创新思路。
本文将从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概述、影响、要素、案例分析和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揭示移动媒体上卡通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设计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对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推动卡通形象设计的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动画艺术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
与传统的动画艺术相比,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而是可以通过3D技术创建出逼真而又立体的画面,使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动画世界的美妙。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还能够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创造出更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应当是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手段,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艺术体验。
与传统的动画艺术相比,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力,能够以更为复杂的方式表达出艺术家的想法和情感。
而与传统的媒介相比,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传播渠道,将作品传播给更广大的观众,使得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种艺术形式。
在设计上,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采用3D建模、特效制作等技术手段,打造出逼真而又丰富多彩的画面。
设计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造出独特的角色、场景和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引起他们的共鸣。
设计还需要注重与其他媒体形式的融合,通过音乐、舞蹈、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组合,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艺术体验。
在艺术探讨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可以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探索出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
艺术家可以尝试用动画艺术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人类情感和生命哲学的独到见解,通过动画的形式来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艺术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与观众进行互动,共同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在定位上应当以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为基础,创造出逼真且立体的艺术形式。
在设计和创作上,动画艺术家需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创造出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作品。
在艺术探讨方面,动画艺术家可以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探索出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并与观众进行互动,共同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随着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卡通形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移动媒体上,卡通形象既能为用户带来娱乐和乐趣,又能作为品牌形象展示和宣传的重要元素。
对于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进行初步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需要具备独特性和可辨识度。
由于移动媒体是一个大众化的平台,用户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卡通形象。
在这个大众化的环境中,一个具有独特性和可辨识度的卡通形象能够在众多形象中脱颖而出,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创造卡通形象时,要注意形象的特点和设计上的差异化,使得形象具备独特而又容易被用户记住的特点。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需要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
由于卡通形象主要是为了娱乐和乐趣而存在的,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卡通形象时,需要考虑用户的审美需求。
在选择颜色和造型时,要符合用户对于鲜艳、活泼和可爱等元素的喜好。
设计师还可以通过对用户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他们对于卡通形象的喜好和偏好,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还需要具备情感上的亲和力。
在移动媒体上,用户往往是通过和卡通形象的互动来获取娱乐和乐趣的。
卡通形象需要具备一定的情感上的亲和力,能够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投入。
设计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个可爱、友善、逗趣的卡通形象,来吸引用户的喜爱。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注重细节的表达,使得卡通形象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增强用户的情感亲近感。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还需要符合商业策略和品牌定位。
在移动媒体上,卡通形象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乐趣而存在的,还是品牌宣传和推广的重要元素。
在设计卡通形象时,需要考虑品牌的定位和展示的需求。
设计师可以通过在卡通形象中融入品牌的标志、颜色和特点等元素,来展示品牌的形象和价值观。
卡通形象还可以成为品牌吸引用户关注和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需要具备独特性、可辨识度、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情感亲和力,并且要符合商业策略和品牌定位。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移动媒体如手机APP、网络游戏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这些移动媒体中,卡通形象设计更是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产品推广方式。
卡通形象设计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可以吸引用户关注,增加产品互动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将就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进行初步探讨,探讨其设计原则、特点和应用。
一、卡通形象设计原则卡通形象设计的原则有着其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形象鲜明。
卡通形象设计在形态上要鲜明突出,不仅要符合产品特点,还要有着生动的表现形式,使人一眼就能记住。
其次是可爱和有趣。
卡通形象的设计要有吸引人的可爱和有趣的特点,这样才能引起用户的共鸣和喜爱。
再次是情感化。
卡通形象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情感化表现,通过形象的丰富表情和动作来表达产品的情感特点,吸引用户。
最后是符合用户心理。
卡通形象设计要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符合用户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用户。
在移动媒体上,卡通形象设计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是在手机APP中。
许多手机APP 为了增加用户粘性和吸引用户关注,都会设计一些可爱的卡通形象作为产品形象,可以增加用户的使用欲望。
其次是在网络游戏中。
网络游戏中的卡通形象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形象的设计来吸引玩家的关注,并增加游戏的可玩性。
再次是在在线社交平台上。
在线社交平台如微信、QQ等都会设计一些可爱的卡通形象头像,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增加用户的互动性。
最后是在移动广告中。
移动广告为了引起用户的关注和记忆,也会使用一些有趣的卡通形象设计来吸引用户点击。
在以上应用中,卡通形象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增加移动媒体产品的吸引力和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体验。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移动媒体在当今社会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无论是在手机应用、游戏还是社交媒体上,卡通形象设计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卡通形象设计的概念和特点、移动媒体中的卡通形象设计创新以及卡通形象设计对移动媒体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初步探讨。
我将介绍卡通形象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卡通形象设计是指通过绘画或动画等形式创作出的具有夸张、幽默或可爱特点的虚构形象。
它通常用于代表特定品牌、产品或角色,并与目标受众建立情感联系。
卡通形象设计具有明显的特点,包括形象夸张、情感表达、可塑性强和易于辨识等。
这些特点使卡通形象设计能够在移动媒体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将探讨移动媒体中的卡通形象设计创新。
随着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卡通形象设计也在不断创新。
一些应用程序和游戏通过引入AR(增强现实)技术,使卡通形象能够与实际环境进行互动,增强用户体验。
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卡通形象设计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
一些应用和游戏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喜好,自动生成符合用户口味的卡通形象,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我将探讨卡通形象设计对移动媒体的影响。
卡通形象设计在移动媒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为品牌和产品赋予独特的形象和个性,增强用户对其的认知和记忆。
卡通形象设计还可以在移动媒体中传递情感,并拉近用户与品牌或产品之间的距离。
卡通形象设计还可以作为社交媒体上的表情符号,用于表达情感和交流,成为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介语言和交流方式。
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创新的应用,对移动媒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卡通形象设计在移动媒体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和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动画艺术是一种以图像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和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运用动画技术,将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影像,让观众们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画面所传递的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应该更多地关注用户体验和交互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动画艺术往往是通过电视、电影等载体进行传播,观众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在新媒体时代,观众们往往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设备主动获取信息,因此动画艺术的设计必须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
在设计动画艺术时,可以运用一些交互设计的原则。
通过添加一些点击或滑动的交互动作,让用户能够主动参与到动画中来。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用户参与感,更能够提高用户对于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兴趣,对动画内容进行个性化推荐。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用户的粘性,也能够提升整个动画作品的知名度。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也需要更加注重跨界融合。
动画艺术可以与音乐、舞蹈、影像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综合和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在音乐视频中添加动画元素,可以使得视听效果更加丰富和独特。
动画艺术也可以与影像艺术相结合,通过运用特殊的摄影技术和后期剪辑,创造出奇幻的画面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这种跨界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动画艺术作品的观赏性,更能够吸引更多不同背景和兴趣的观众。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应该注重用户体验和交互性,跨界融合和文化传承。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使得动画艺术在新媒体时代能够展现更为丰富多样的魅力。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正在经历着一种从传统向数字化、互动化转变的过程。
传统动画艺术更注重叙事性和视觉呈现,在新媒体时代,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可以通过音频、视频、互动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这就要求动画艺术家在创作时更加注重多媒体的融合和互动性的呈现。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家需要思考如何将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创作出更具有互动性和多样性的动画作品。
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多媒体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需要更多地融合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以呈现更加丰富和立体的艺术效果。
动画艺术家可以通过音乐、声音效果、特效等手段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也可以将文字、图像等元素融合到动画中,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2. 互动性呈现:新媒体时代的动画作品需要更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动画艺术家可以通过设计交互式动画作品,让观众可以在观看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参与和互动,从而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和个性化,也可以通过动画技术呈现出更加生动、立体的画面效果,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3. 多平台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动画作品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多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动画艺术家需要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作品在不同平台进行最佳呈现,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和传播,以提升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设计需要更多地考虑数字技术、互动性、多媒体融合等因素,以创作出更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作品。
在动画艺术的设计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4. 创新技术实践: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设计需要更多地进行创新技术实践。
动画艺术家可以尝试使用AR、VR、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来进行创意实践,创作出更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动画作品,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时事话题等因素来进行创作,以提升作品的时代性和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在定位构思和设计艺术上都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
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初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应用和平台上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内容。
在这个大背景下,卡通形象设计成为了吸引用户注意的一种重要方式。
无论是游戏、社交软件,还是线上购物平台,都离不开精致可爱的卡通形象的设计。
本文将从移动媒体上的卡通形象设计角度进行初探,探讨卡通形象设计在移动媒体上的应用和发展。
一、卡通形象设计的应用在移动媒体上,卡通形象设计主要应用在游戏、社交软件和线上购物平台。
以游戏为例,无论是益智类、休闲类还是竞技类游戏,都会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卡通形象来吸引玩家。
这些形象通常拥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能够给玩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社交软件上,卡通形象作为用户的个人形象也是非常常见的。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选择一个合适的卡通形象作为自己的代表,这也成为了社交软件上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在线上购物平台上,一些品牌也会设计各种各样可爱的卡通形象,作为品牌形象来吸引用户的关注和购买欲望。
在移动媒体上,卡通形象设计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卡通形象必须具有辨识度高,要能够在众多形象中脱颖而出。
卡通形象在设计上要符合移动媒体用户的审美和喜好。
通常情况下,这些形象会以可爱、活泼、有趣、娱乐为设计理念,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卡通形象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和用户建立情感连接,让用户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
卡通形象的设计要与移动媒体的整体风格和氛围相契合,不能脱离整体环境而显得突兀。
随着移动媒体的不断发展,卡通形象设计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AR、VR等技术的应用,将会给卡通形象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用户和卡通形象进行更加互动的体验,增强用户对形象的认同和黏性。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卡通形象也将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
未来的卡通形象可能会拥有更多的智能交互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情感和需求做出相应的变化。
可以根据用户的心情变化而变化表情,或者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不同的内容和服务。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动画艺术的定位也面临了变革和挑战,它在娱乐产业和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还成为了产业和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了广泛的领域。
因此,对于动画艺术的定位和设计,我们需要进行探讨和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动画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性。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动画艺术已经成为一个排名靠前的市场。
在我们的日常娱乐生活中,动画片、动画游戏、动画广告等都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它们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代表。
此外,动画艺术还在其他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动画设计在建筑、电影、电视等文化艺术产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动画艺术的设计理念和目标。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需要怎样的设计理念和目标来满足市场和观众需求呢?首先,动画艺术需要拥有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以吸引人们的视线。
其次,它需要具有高质量的制作技术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提供给大众高品质的作品。
最后,动画艺术还需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关注观众需求,及时反映社会新闻、热点事件、文化现象等,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受众。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动画艺术在观念和审美方面的变化。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动画艺术形式已经逐渐不再适应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因此,在设计动画作品时,我们需要引领观念和审美的变化,创造更加新颖、有趣、富有创意和个性化的作品。
例如,随着人们对可爱的卡通形象的需求日益增加,设计师们需要创造更多可爱、有趣、富有创意的角色,以吸引观众的关注。
同时,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动画艺术的作品设计也需要遵循更高的审美标准,例如尽可能减少暴力、色情等不良元素的展现,追求更加优美、和谐、富于艺术美感的作品。
总之,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在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和设计艺术探讨中,我们需要在市场和观众需求、设计理念和目标、观念和审美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以创造更加优秀的动画作品,进一步推动动画艺术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媒体中动画的媒介形象构建
作者:刘勃宏
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以网络媒体《新浪网》和《腾讯网》为例,分析了其在2011年以动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243篇文章的报道形式、篇幅、报道立场、新闻议题、议题的立场等类目,以期客观的呈现和分析网络媒体中的动画形象。
关键词:网络媒体;动画;媒体形象;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043-02
一、引言
2006年,为了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家十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
可以看出国家政府从建立机制和强化政策入手,力争在5至10年内使我国动画产业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画大国和强国行列。
在最近几年掀起了一股动画热潮,翻开报刊和书籍,打开网页,关于的动画产业的报道很多都在追捧动画产业为朝阳产业。
网络媒体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我们更想知道网络媒体是如何勾画动画产业形象的是。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和分析单位。
目标媒体的选取:本研究以网络媒体为目标媒体,为了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本文依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中国网站排名网站的调查排名顺序,选择了排名前两位的《腾讯网》和《新浪网》。
时间范围的选定:本研究选取2011有关动画议题的新闻报道,即2011年1月3号至12月31号位研究时段。
抽样方法:为了避免新闻的周期性,使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更具有准确性和全面性,笔者采用美国传播学者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将星期和月份组合起来的抽样方法,将2011年1月份的第一周抽取周一,第二周抽取周二,以此类推直到12月份最后一周,如果抽取当天的新闻没有关于动画的报道就改抽取前后几天的新闻报道,再没有就放弃该抽样样本[1]。
分析单位的选定:首先,本文所界定的“动画”研究样本设计动画产业的创意与创作、衍生产品的宣传与开发、政策扶持和动画片宣传等主题应该是围绕“动画”,排除相关性特别低的报道。
2.类目建构。
本研究所建构的分析类目包括以下内容:
1.报道形式:(1)消息;(2)通讯;(3)评论;(4)深度报道;(5)视频。
2.新闻篇幅:(1)300字以下;(2)300~1000字;(3)1000~2500字;(4)2500字以上。
3.报道立场:(1)正面报道;(2)中性报道;(3)负面报道。
4.新闻议题:(1)产业经济;(2)国家政策扶持;(3)产业管理与策略;(4)教育培训;(5)行业动态;(6)动画技术;(7)动画书籍;(8)就业人员情况;(9)动画片评论。
5.议题的报道立场:(1)产业经济;(2)国家政策扶持;(3)产业管理与策略;(4)、教育培训;(5)行业动态;(6)动画技术;(7)动画书籍;(8)就业人员情况;(9)动画片评论。
*注:产业经济包括票房、衍生品开发、产业信息、市场份额等关于动漫产业链的内容;行业动态包括动画片宣传、动画企业项目动态、动漫节等关于动漫业界动态的信息内容。
三、数据归纳统计和分析
《腾讯网》2011年全年获得41个样本48篇文章,《新浪网》全年获得49个样本195篇文章,总计90个样本243篇文章。
1.报道形式。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不同的新闻报道形式对同一个议题进行报道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挖掘问题的深度也不一样。
两个媒体在报道上的主要形式是一样的,都是以通讯为主分别是43.75%和74.35%;其次《腾讯网》报道形式居第二的评论是27.83%,《新浪网》的评论居第三是8.71%;《腾讯网》在消息报道上占18.75%,《新浪网》占1
2.82%;深度报道上《腾讯网》为4.16%,《新浪网》为1.53%;视频报道上《腾讯网》为6.25%,《新浪网》是2.56%。
可以看出,相比较之下《腾讯网》的评论比新浪的多,而《新浪网》的通讯比《腾讯网》的多。
总体来说,两个网络媒体通讯较多,深度报道较少,这可能跟网络化时代下媒体注重解读性和信息量有关。
2.新闻篇幅。
媒体发布的议题篇幅反映了其关注程度和偏重点。
《新浪网》300字以下的报道占25.79%;300~1000字的占62.63%;1000~2500字的占11.05%;2500字以上的占
0.53%。
《腾讯网》300以下报道占31.82%;300~1000字占34.09%;1000~2500字占
31.82%;2500字以下占2.27%。
从以上可以看出《新浪网》没有用太多的篇幅进行报道,较少进行深入报道,但是信息量比较大,而腾讯则较平均相对于《新浪网》报道要深入一些。
3.报道立场。
传媒对新闻的选择角度,反映了媒体对该议题的倾向和态度,由此而产生的传媒产品必然会对受众产生特定的影响[2]。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新浪网新浪搜索新闻所检索的新闻中总有195条,其中正面报道74条,比例为37.95%;负面报道21条,比例为10.78%,正面报道相对较多。
而腾讯网正面报道占68.75%远大于负面报道8.33%。
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媒体对动画产业的形象倾向于好的一面。
中性报道新浪为51.28%,腾讯为22.92%。
4.新闻议题。
媒体报道什么样的议题,受众就能接触到什么样的新闻,媒体对议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关注程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个网络媒体关注最多的议题是是行业动态,占两报总数的40.74%;其次是动画评论,比例为17.28%;再次是产业经济,比例为16.87%,位居第三;排末的是动画书籍,篇幅是0。
行业动态是动画发展的风向标,而现在动漫产业发展处于转型期并且面临众多瓶颈,这是现在政府和企业比较关心的客观事实,《腾讯网》17篇,占其总量的3
5.42%;《新浪网》82篇,占其总量的42.05%。
然后网络媒体涉及动画产业最多的内容是动画评论,这些内容显然是媒体吸引受众眼球的手段。
其次是产业经济,关注产业管理的不多。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网络媒体热议动画产业从业人员的信息非常少,关于动画知识书籍的是0,说明这些不是2011年网络媒体所关注的焦点。
5.议题报道立场。
议题报道的立场体现出网络媒体对于具体子议题的态度,能直接影响受众对于该子议题的舆论导向,同时也利于剖析动画产业的内部媒体信息构造,通过媒体的社会责任来为动画产业把脉问诊更直接更准确[3]。
从表2中得知,行业动态、动画评论和产业经济在新闻议题中所占比例最多,占了74.89%,同时从表3中可以看出这三个议题内部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多了很多,中性报道平均在55%左右;而从表2中得知产业管理、动画技术和从业人员的议题最少,同时根据表3的情况可以分析出产业管理中负面报道较多,动画技术中正面信息比负面信息多,从业人员报道中正面信息较多。
一是媒体对于动画关注程度较高,报道量相对较大,但是报道形式比较单一。
两个网络媒体对动画产业的报道都集中在通讯报道上,腾讯的通讯和评论报道总数与新浪通讯报道量相差不多。
其次新浪消息报道和腾讯消息报道相差不大,分别为12.62%和18.75%,其余的为视频和深度报道。
由此得出两个网络媒体缺乏深度报道,报道形式相对单一,但是报道量并不少。
二是网络媒体多动画的报道倾向不尽相同,《腾讯网》倾向于正面报道,占比例为
68.75%;《新浪网》倾向于中性报道,占比例为51.28%。
这说明两家媒体视角不同,对动画的媒介形象勾勒也不同,但总体来说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多些。
三是在报道中媒体对动画行业动态关注程度较高,产业经济和动画评论也是较热话题,对于从业人员和书籍关注很低。
《腾讯网》对行业动态的议题占35.42%,位于首位;《新浪网》的报道比例为42.05%,居于第一。
从业人员和书籍分别为2.88%和0。
在对较多议题报道的内部分析中得知行业动态、动画评论和产业经济的总体倾向于正面,这说明动画的外部发展条件相对较好;在对于较少一体报道的内部分析中得知产业管理负面报道较多,动画技术报道中性立场较多,从业人员正面报道居多,这说明动画的内部问题有待解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媒体大量的报道中建构了动画朝阳产业的媒体形象,分别从政策、行业动态、产业经济和从业人员需求上得以体现;同时,动画发展的困境也在产业管理、理论书籍和教育上得以体现。
这为社会、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正确了解我国现在动画产业的情况提供了一条渠道,同时也为我们的产业改革发展趋势提供了风向标。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著.刘燕南译.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 鲜慧君.西安媒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建构[J].新闻爱好者(下月刊),2010(9).
[3] 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曹书乐译.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