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第5版教材中涉及的各类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误差理论、数据校正和有效数字的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实际工程中的基本测量工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数据处理的技巧,准确计算测量结果,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设计简单的工程测量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3. 培养学生对工程测量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于工程建设的热情。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实际工程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提高其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操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的定义、分类、单位制和坐标系统等,重点讲解第5版教材中第一章内容。
2. 测量仪器及其使用:详细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测量数据处理:包括误差理论、数据校正、有效数字处理及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重点阐述第三章内容。
4. 测量方法及应用:讲解地面测量、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四章。
5. 工程测量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操作,如控制网建立、地形测绘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全野外数字测图法
利用全站仪、GPS-RTK等测量设 备,在野外直接采集地形特征点 的三维坐标,通过数据传输、处 理、编辑等步骤,生成数字地形
图。
摄影测量法
利用航空或地面摄影技术,获取 地面的影像资料,通过解析或数 字摄影测量处理,提取地形特征
信息,生成数字地形图。
地图数字化法
将已有的纸质地形图通过扫描仪 等设备转化为数字图像,再利用 专门的软件对图像进行矢量化处 理,提取地形特征信息,生成数
04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概念与分类
控制测量的定义
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建立和维护一个具有统一坐标系统 和高程系统的控制网,为后续的地形测量、施工放样等提供基准。
控制测量的分类
根据测量目的和精度要求,控制测量可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 控制测量主要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而高程控制测量则确定控制点的高程。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测量任务,并具备了一定 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学习态度与方法
我认为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态度认真、方法得当,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及时完成课后 作业和课程设计任务。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建议继续深入学习工程测量学 的相关知识,包括高级测量技 术、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 与数据处理等,以提升自己的 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道路中线测设实践
在校园内选择一条道路,进行中线测设实践,包括控制点的布设、中线点的测量和道路中 线的绘制等。
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检查、平差计算和精度分析等,评估道路中线测设的精度 和可靠性。同时,结合道路设计参数和要求,对道路中线进行合理性分析和优化调整。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任务书和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道路曲线放样元素计算时间:月日至月日共 1 周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内容:(1) 计算线路放样的曲线要素;(2) 计算线路放样的主点和中桩点的坐标; (3) 计算线路边桩测量坐标; 2.设计要求:熟悉利用全站仪放样道路曲线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能独立计算出线路放样的曲线要素、线路放样的主点坐标、每隔20m 的中桩点坐标、线路边桩的坐标;并能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实现道路放样元素及放样坐标的计算过程。
二、设计原始资料1.根据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线路的起点、交点、终点的位置。
2.实测道路圆曲线和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交点处的转向角。
3.确定圆曲线的半径(参考值R=100m ),可以根据实际场地情况来确定。
4.确定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缓和曲线长l =30m ,圆曲线的半径(参考值R=150m ),可以根据实际场地情况来确定。
5.道路的直线部分每20m 计算一个中桩的坐标,曲线部分每10m 计算一个中桩 的坐标。
6.测区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其中,CH3A 的坐标为: X=35746.543 Y=30372.984CH3B 的坐标为: X=35747.538 Y=30156.939 CH3C 的坐标为: X=35160.951 Y=29909.049 CH3D 的坐标为: X=35165.058 Y=30290.293ACH 3BCH 3CCH 3DCH 3北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计算说明书部分:(1) 道路直线段部分中桩及边桩计算资料。
(2) 圆曲线的曲线要素及中桩边桩的计算资料。
(3)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曲线要素及中桩边桩的计算资料。
(4)详细说明线路曲线放样元素的计算过程,并把计算结果转换到当地坐标系,写出计算说明。
(5) 与计算机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比较的结果;2.数据部分:(1) 圆曲线要素、坐标计算数据及表格(每人一份);(2)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坐标计算数据及表格(每人一份);(3) 利用编写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数据的计算,并给出计算结果及表格(每人一份);3.课程设计总结部分(1) 课程设计的个人体会(每人一份);四、进程安排五、主要参考资料《工程测量学》张正禄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土木工程测量》朱爱民郭宗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2六、成绩评定1.平时考勤:根据学生执行教学作息时间情况,出勤情况﹑服从指挥情况;对待课程设计态度,团结协作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工程测量学教学设计
工程测量学教学设计1. 前言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应用基础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课程,主要涉及测量理论、仪器使用、地形地貌等内容。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工程测量学教学设计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该学科。
2. 教学目标本次工程测量学教学的目标如下:1.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2.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技巧;3.能够有效地进行地形地貌测量和编写测量报告。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本次工程测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2.基本测量方法和技巧;3.地形地貌测量;4.测量报告编写。
3.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包括以下教学方法:1.教师上课讲解测量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2.多组实验操作,让学生实践操作测量仪器和测量技巧;3.教师进行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形地貌测量,并且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编写测量报告。
4. 教学评价4.1 实验评价实验对学生的测量技巧和地形地貌测量能力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按照所学知识进行操作,依照实验规定测量结果,并且自主修正测量结果。
2.实验报告:学生需要编写实验报告,包括测量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4.2 学生表现评价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评价项包括:1.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3.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时所遇到的问题;4.实验操作中的专业技能和实验报告的能力。
5. 教学效果分析5.1 教学效果根据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初步得出本次工程测量学教学效果如下:1.学生掌握了测量仪器的分类、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2.学生掌握了基本测量方法和技巧,能够按照实验规定进行测量并修正误差;3.学生能够有效进行地形地貌测量,编写规范的测量报告。
5.2 教学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1.学生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理解理论较为困难;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有时不能够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
工程测量授课方案
工程测量授课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 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工程测量领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程测量基本概念:测量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控制。
2. 测量仪器的使用: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实地测量方法:平面测量、高程测量、建筑测量等实地测量方法和技术。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绘图,熟练使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利用校内或外实地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测量课程设计,培养其创新意识。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实物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讲授。
2. 实验室教学: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3. 课外实习:组织学生到工地或测绘机构进行实地实习,增加实践经验。
4. 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通过期中、期末考核、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多组织讨论交流,加强学生参与度。
3. 教学效果: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结合《工程测量》教材进行教学,辅以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献。
2. 实验室设备:利用校内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3. 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
4. 实习基地:与测绘单位或工程公司合作,提供实地实习基地。
七、教学安排1. 每周3课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第一章:工程测量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1.2 工程测量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工程测量的概念阐述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1.3 工程测量的发展历程介绍工程测量的历史发展概述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4 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和方法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掌握常见的工程测量方法第二章:测量学基础2.1 测量学基本概念解释测量的定义和原理了解测量学的分类和常用的测量单位2.2 测量仪器和工具介绍常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测量误差和精度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测量精度的表示方法和评定标准2.4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技巧第三章:平面控制测量3.1 平面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平面控制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平面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3.2 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平面控制测量技术3.3 平面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平面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平面控制测量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3.4 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平面控制测量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的平面控制测量过程和成果讨论平面控制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四章:高程控制测量4.1 高程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高程控制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高程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4.2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技术4.3 高程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高程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4.4 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高程控制测量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的高程控制测量过程和成果讨论高程控制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五章:地形图测绘5.1 地形图测绘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地形图测绘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地形图测绘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5.2 地形图测绘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地形图测绘技术5.3 地形图测绘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地形图测绘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地形图测绘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5.4 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地形图测绘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的地形图测绘过程和成果讨论地形图测绘在该项目中《工程测量课程教案》第六章:建筑施工测量6.1 建筑施工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建筑施工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建筑施工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6.2 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建筑施工测量技术6.3 建筑施工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建筑施工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建筑施工测量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6.4 案例分析: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例分析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过程和成果讨论建筑施工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七章:道路工程测量7.1 道路工程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道路工程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道路工程测量在道路建设中的重要性7.2 道路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道路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道路工程测量技术7.3 道路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道路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道路工程测量成果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7.4 案例分析:某道路工程测量实例分析某道路工程测量的过程和成果讨论道路工程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八章:水利工程测量8.1 水利工程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水利工程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水利工程测量在水工建设中的重要性8.2 水利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水利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水利工程测量技术8.3 水利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水利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水利工程测量成果在水工建设中的应用8.4 案例分析:某水利工程测量实例分析某水利工程测量的过程和成果讨论水利工程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九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应用9.1 概述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介绍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现代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9.2 GNSS 测量技术及应用学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基本原理掌握GNSS 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9.3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及应用介绍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9.4 无人机测量技术及应用了解无人机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无人机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第十章:工程测量实习与实践10.1 实习目的和意义解释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实习在巩固工程测量知识和技能中的重要性10.2 实习内容和步骤制定实习内容和步骤确保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10.3 实习成果的提交和评价规定实习成果的提交要求评价实习成果和学生的表现10.4 实习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测量实习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测量实习的过程和成果讨论实习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测量学基本概念:理解测量的定义、原理以及测量学的分类和常用测量单位。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指导书解析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指导书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目录一、设计与实习目的 (1)二、设计与实习要求 (1)三、设计与实习主要内容 (1)1、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桥台、桥墩放样方案设计 (1)2、线路工程测量 (6)3、建筑物方格网建立 (9)一、设计与实习目的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工程测量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工程测量内容的理解,掌握工程控制网设计及精度估算、线路工程测量及建筑物控制网建立的方法;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能编写出测量技术方案。
二、设计与实习要求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课程设计与实习的具体项目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并按时上交设计报告。
以分组的形式提交实习报告。
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良好学风。
课程设计与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复习教材有关内容和《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纲及课程设计与实习指导书,务必弄清基本概念和本次课程设计及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设计与实习任务。
三、设计与实习主要内容1、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桥台、桥墩放样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如图1所示,某地区大桥位于某条江上,桥梁全长约1000m,桥面总宽18m,结构形式为(30+5×40+30)m普通钢筋混凝土双悬臂加挂梁结构。
桥的横断面由8根变截面T型梁组成。
(二)已有测绘成果(1)桥址及周边1:500地形图;(2)桥两岸有国家二等水准点各两个;(3)桥两岸有国家三角测量控制点各两个(可满足桥梁控制及施工测量要求)。
表1 桥梁两侧控制点坐标 (单位:米)ABCD图1 桥梁施工控制网设计(三)设计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2006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8--2009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 17160--2008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 17942—2000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DZS2自动安平水准仪使用说明书》(北京博飞)《Leica TC1500用户手册》(瑞士徕卡)(四)等级、精度要求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宜布设成自由网,并根据线路测量控制点定位。
工程测量学方案设计
工程测量学方案设计一、引言工程测量学是工程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是利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对工程中的各种地形、建筑物、设施等进行测量、记录、分析和计算,以获得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支持。
本方案旨在设计适用于工程测量的方案,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测量目标1. 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确定地形地貌、地面高程和坡度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2. 对建筑物进行测量,获取建筑物的结构尺寸、平面布置和空间位置信息,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支持;3. 对设施进行测量,获得设施的位置、布局和尺寸信息,为设施改造和管理提供参考。
三、测量方法1. 采用全站仪进行地形地貌测量,通过对地面的测量,获得地面的高程、坡度和地形特征等信息;2. 采用激光测距仪对建筑物进行测量,获取建筑物的高度、宽度和长度等尺寸信息;3. 采用GPS定位系统对设施进行测量,获得设施的位置信息和布局图。
四、测量仪器1. 全站仪:用于地形地貌测量,采用其高精度和高度测量精度,可实现对地形地貌的精确测量;2. 激光测距仪:用于建筑物测量,具有高精度和远距离测量能力,适用于建筑物的尺寸测量;3. GPS定位系统:用于设施测量,具有高精度和全球定位能力,可实现对设施位置的精确测量。
五、测量步骤1. 地形地貌测量:(1)选择测量点:确定地形地貌测量的测量点,保证覆盖整个测量区域;(2)设置全站仪:按照测量要求设置全站仪,准确测量地面各点的坐标和高程;(3)测量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地形地貌的测量结果。
2. 建筑物测量:(1)选择测量视点:确定建筑物测量的视点,以获得建筑物的全貌;(2)设置激光测距仪:在确定的视点上设置激光测距仪,对建筑物进行测量;(3)测量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建筑物的尺寸和位置信息。
3. 设施测量:(1)设置GPS定位系统:在确定的位置上设置GPS定位系统,进行设施位置的测量;(2)测量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设施的位置和布局信息。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 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 素养
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完整性:测量数据的完整 性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效率性:测量的效率也是 评价的重要标准
创新性:测量方法的创新 性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团队合作:团队成员的合 作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报告撰写:报告的撰写质 量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考核方式和内容
考核方式:包 括理论考试和 实践操作两部
分
理论考试:包 括选择题、判 断题、简答题
等题型
实践操作:包 括测量仪器的 使用、测量数 据的处理、测 量结果的分析
等
考核内容:包 括测量原理、 测量方法、测 量仪器的使用、 测量数据的处 理、测量结果
的分析等
反思和改进建议
评价标准:明 确、合理、可
操作性强
考核方式:多 样化,注重实 践操作和团队
协作
反馈机制:及 时、有效,有 助于学生改进
数据采集:按照测量计划进行现场数 据采集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得出测量结果
结果评估: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判 断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方案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测量方案 进行优化和改进
测量仪器和工具的准备
工具:测量杆、测绳、测距 仪等
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 经纬仪等
准备步骤:检查仪器和工具 是否完好,是否需要校准
实践经验和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意义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801032023适用专业:五年制市政工程技术专业(540601)课程类别:□A类(纯理论课);B)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课程性质:专业技能实践课程教学时数:124学时总学分数:7.5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工程测量》课程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是在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道路工程勘测、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设计思路《工程测量》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和具有一定的测量仪器操作与测绘计算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时体现出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情况,通过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测量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重新构建了《市政工程测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工程测量》课程知识选择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按基于工程施工过程测量工作岗位对知识、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测量职业资格标准(交通部测量工行业职业标准),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测量职业岗位的知识内容进行选择,初步形成了《市政工程测量》课程的知识内容。
②《工程测量》课程技能培养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的测量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按照“学习领域型”课程的开发步骤,确定测量工作过程测量能力和素质。
在测量技能培养时采取与市政施工过程中的路基施工测量、路面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等要求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体现《市政工程测量》的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论文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工程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熟悉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进行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工程测量任务,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工程测量学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测量学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测量观念和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量的定义、分类和方法,测量学的数学基础,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2.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器等,以及相关的测量辅助设备如测绳、测杆、测板等。
3.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测量数据的采集、记录和整理,测量坐标的计算和转换,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和评价。
4.常见工程测量任务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建筑物测量、道路测量等。
5.测量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介绍测量学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向学生传授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工程测量案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测量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提供系统的测量学知识。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重庆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重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掌握基本测量技能。
2.技能目标: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工程测量工作,包括地形图的绘制、建筑物的定位和施工控制网的建立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测量概述:介绍工程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测量仪器的使用:讲解各种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3.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如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和操作步骤。
4.数据处理: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误差的基本理论和处理方法。
5.工程应用:介绍工程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物的定位、施工控制网的建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工程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测量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仪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测量方法和案例。
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工程测量中的课程设计
工程测量中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工程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等,了解工程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工程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掌握基本测量操作技能,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工程测量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测量工作的兴趣,使其认识到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工程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1.工程测量基本概念:介绍工程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距离测量:讲解尺测法、全站仪测距法和激光测距法等距离测量方法。
3.角度测量:介绍水平角测量和垂直角测量原理,以及相关测量仪器和操作方法。
4.高程测量:讲解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全站仪和GPS高程测量技术。
5.工程测量应用:介绍工程测量在建筑设计、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1.讲授法:讲解工程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工程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实践法: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操作,熟练掌握测量仪器使用和测量操作技能。
3.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工程测量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工程测量》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工程测量原理和方法。
3.实验设备:准备全站仪、水准仪等工程测量仪器,供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占总评的30%。
工程测量学教学设计模板
工程测量学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技术;3. 培养学生的工程测量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1. 工程测量学概述1.1 工程测量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2 工程测量的作用和意义1.3 工程测量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 测量误差与精度控制2.1 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2.2 测量误差的计算和控制方法2.3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3. 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3.1 常用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3.2 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校准方法3.3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4. 基础测量技术4.1 距离测量技术4.2 角度测量技术4.3 高程测量技术4.4 方位和坐标测量技术5. 工程测量实践5.1 野外测量实习5.2 工程测量案例分析5.3 工程测量报告撰写6. 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6.1 团队合作技巧培养6.2 沟通技巧培训6.3 学生团队项目实践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授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测量仪器,让学生掌握测量技术和技能。
3. 问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
2. 期中考试:对工程测量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考察。
3. 期末实践项目报告:对学生进行工程测量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
4. 学生评价:开展学生评教,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体验和反馈。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测量学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
2. 参考书:《工程测量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
3. 实验设备:测距仪、经纬仪、测角仪等。
4. 实验场地:校园内的开阔区域或工程实地。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工程测量学概述第二周:测量误差与精度控制第三周: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第四周:基础测量技术-距离和角度测量第五周:基础测量技术-高程和方位测量第六周:工程测量实践-野外测量实习第七周:工程测量实践-案例分析第八周:工程测量实践-报告撰写第九周: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培养第十周:学生团队项目实践第十一周:复习备考以上是《工程测量学教学设计模板》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通过该模板,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设计工程测量学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测量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程测量学》设计指导书〈供测绘工程专业使用〉河南城建学院测绘工程教研室2011年11月《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工程测量学》是高等学校中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
根据我院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及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完成《工程测量学》理论学习后,必须进行为期二周的课程设计。
由于本学科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学科,理论教学必须和工程实践紧密相结合,因此《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将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从而加深学生对工程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技术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尤其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方面,是其它任何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
一、课程设计班级、时间、地点和指导教师本次《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班级、时间、地点和指导教师如下:班级:0814081/2班,共119人;时间:本学期的14-15周(2011年11月28日--12月09日),总计2周;地点:本次课程设计计划在5#教学楼304、305教室、105、205机房和图书馆进行;指导教师:为保证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安排何保喜、郑崇启分别带队指导1、2班,另安排王晓静、梁玉保辅助指导设计工作。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理论学习后的一个学术性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的综合和补充,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熟悉工程测量方案编写的要求,独立进行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的设计;根据《工程测量规范》和相关的施工设计规范设计要求,保证设计的施工控制网和施工测量方案满足精度要求,并力求做到经济合理。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1)该课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学习和综合性实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时间为二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使用。
工程测量课设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一、目录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时间及地点安排等。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理论部分学习后的一个必要的带有学术性的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综合与补充。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同学们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场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工程测量现场服务的技能。
对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桥梁施工控制网建立及桥梁墩台放样方案(2)焦作市广播电视塔变形监测课程设计时间:第1周(9月6日~ 9月12日)。
三、课程设计各项目概况。
(一)桥梁施工控制网建立及桥梁墩台放样方案1.工程概况该桥梁工程位于焦作市南约9km处的大沙河上,大桥全长500米,主跨300米、深10余米,工程现已基本完工。
桥梁跨越结构为10孔简支梁。
本工程具体位置如下页图1所示。
2.已有测绘成果在工程范围内(沙河桥北、永兴屯与河南理工大学)有三个GPS控制点,标志保存完好,可以作为控制基准。
三个GPS控制点的坐标如下:(二)焦作市广播电视塔变形监测1.概述焦作市广播电视塔(以下简称电视塔)位于焦作市高新区龙源湖公园中心,北距丰收路400多米,西距焦作市南大门——迎宾路300多米。
电视塔总高度为238.0m,是焦作市最高的建筑物。
建设的目的主要用于改善焦作市人民收看电视、收听调频广播的效果,同时,还可以用于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等,它的建成必将为焦作市广播电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电视塔也将成为焦作市的重要标志和景观,展现焦作蓬勃的发展气势和对外开放的雄姿。
电视塔是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的,江西湘东安装工程公司承建的。
电视塔设计主体为钢架结构,总重达1100多吨,共分三个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为天线段、塔楼(又分为上塔楼和下塔楼)和塔身段,其中上塔楼中心层位于标高139.5m 处,为一球形塔楼,高22m,共有大小球结点116个,网架管600多根,合计约70多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1 桥梁施工放样课程设计1.1 基本要求名称:桥梁施工放样课程设计时数:4个课时,课堂辅导性讲解一个课时,在课堂作数据准备一个课时。
上机计算2个课时。
内容:给一个实例,绘制桥梁布设图和桥梁线路中线图,准备设计数据,操作掌上型电脑,进行输入和计算,与微机进行数据通信,打印放样数据表。
软硬件:以掌上型电脑RD-EB1为硬件平台,将COSAJS2固化在其上,与全站仪相配合,可实现曲线桥梁墩台坐标计算和放样的内外业一体化。
RD—EB1集数据记录、处理和通信于一体,外型尺寸190mm x 86 mm x 28mm,重量450g,主频16MHz,ROM区512 KB,RAM区512 KB,可扩充至1.5 MB。
采集的数据存储在闪烁存储器Flash RAM上,容量为512 KB(可扩充至1024 KB)。
有RS-232标准串行口,可与微机、各种电子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在线连接。
1.2 桥梁布设桥梁沿曲线布设时,相邻两孔梁的位置如图4-1(a)、(b)所示。
AB为桥墩的桥梁偏距E,相邻两孔的桥梁中线CA与AD的转向角称桥梁偏角,EF为桥墩(台)横向护桩方位线,一般在A点两侧EF线上分别设1~2点,称为桥墩(台)横向护桩点。
图 4-1. 桥梁布设示意图设计人员为测量人员提供以下数据(参见图4-2):1)桥梁线路中线数据:曲线半径R、曲线偏角α、缓和曲线长0l、直缓点ZH 的里程及至交点JD的方位角、交点JD在桥梁控制网中的大地坐标、桥梁走向。
2)桥梁墩台数据:桥梁各墩台在线路中的里程和偏距E。
图 4-2 桥梁线路中线示意图1.3 桥梁墩台坐标计算根据设计数据,可进行桥梁墩台坐标计算,其计算步骤如下:1. 输入设计数据桥梁线路中线数据:桥梁走向:左偏曲线半径: 500.000 米曲线偏角: 36.20249 (度.分秒)缓和曲线长l0= 100.000 米直缓点ZH里程KL= 387公里+906.590(米)ZH至曲线交点方位角:T = 0.0000 (度.分秒)曲线交点坐标: X = 0.000米Y = 25.959米桥梁墩台数据:墩号里程偏距cm 说明-1 387+853.27 0 0#台尾0 387+860.07 0 0#台前1 387+884.82 0 1#2 387+909.52 0 2#3 387+942.245 3#4 387+975.00 9 4#5 388+007.80 13 5#6 388+040.62 13 6#7 388+065.43 8 7#8 388+090.29 8 8#9 388+097.09 8 9#台前2. 计算桥墩(台)上的线路中心点(如图4-1中的B点)坐标3. 计算桥梁偏角4. 计算桥梁工作线交点(如图4-1中的A点)坐标5. 计算桥墩(台)横向护桩方位(如图4-1中的EF)6. 计算桥墩(台)横向护桩点坐标上述的数据输入和所有计算均在RD—EB1 上根据汉字菜单完成,并以文件形式将计算结果自动存储在RD—EB1中。
1.4 桥梁工作线交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将全站仪设在已知点或一理想位置上,调用测站定向程序定向;输入放样点点号(或墩台号)后,在RD—EB1上立即显示放样边长和放样角度;这时便可在测站根据提示指挥持镜员进行放样,放样中将实时显示所放样点与理论位置的坐标差和纵横向偏差,当差值小于某一给定值时,该点放样完毕。
调用检测程序,可检查放样点位置的正确性。
放样数据以文件保存并可以表格形式输出。
当桥梁工作线交点确定后,该跨桥梁的中线即被固定下来。
设计人员提供的跨梁在桥墩上相对工作线交点的固定螺孔位置,也可按上述方法很容易地放样出。
1.5 数据文件结构1. 控制点坐标文件文件名:工程名+“·COO”;为二进制随机文件,每条记录28(8+8+8+8+4)byte,结构为:点号 | X | Y | Z 。
2. 桥梁墩台数据文件文件名:工程名+“·DAT”;为二进制随机文件,每条记录79 byte,结构为:墩号 | 里程 | E | α| X1 | Y1 | X2 | Y2 | T0 | DS。
其中,E为桥墩(台)偏距,α为桥墩(台)偏角,X1、Y1为线路中线桥墩(台)坐标, X2、Y2为墩台工作线交点坐标, T0为桥墩(台)横向护桩方位,DS为桥墩(台)工作线相邻交点间距。
3. 放样点坐标文件文件名:工程名+“·SET”;为二进制随机文件,每条记录55个byte,结构为:放样点号 | 桩号 | X0 | Y0 | Z0 | X1 | Y1 | Z1。
其中,X0、Y0、Z0为放样点理论坐标,X1、Y1、Z1为放样点实测坐标。
4. 放样测量数据文件文件名:工程名+“·HVS”;为文本文件,每行记录内容为:测站点,定向点,墩号,理论放样边长,理论顺拨角,实际放样边长,实际顺拨角,备注。
2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工程控制网模拟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2.1 基本要求名称:工程控制网模拟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时间:1周。
包括课堂辅导性讲解4个课时,在课堂作数据准备3个课时,上机计算和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COSA系列软件的CODAPS(测量控制网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
2.2 目的掌握工程测量控制网模拟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附合导线进行设计、模拟计算、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附合导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与边角网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加深对控制网的精度、可靠性的理解。
掌握基于观测值可靠性理论的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法,能根据工程要求独立布设控制网并进行内业设计与计算。
掌握隧道(洞)GPS控制网测量误差所引起的隧道(洞)横向贯通误差模拟计算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通过对其模拟计算和分析,能依据横向贯通误差限差的要求,独立布设控制网和确定观测值的必要精度。
2.3课程设计任务书2.3.1 附合导线和全边角网的模拟计算分析1)网的基本信息网点总数: 9 个已知点数:附合导线为4个,全边角网1 ~ 2个(本课程设计的全边角网、桥梁控制网和隧道控制网都统一取1个点,一个已知方向)观测值总数:全边角网和桥梁控制网(自定)已知点坐标:自定待定点近似坐标:自定边长:全边角网1000 ~ 1500m 左右,附合导线 400~ 500m(参见图3-1、图3-2)图3-1 附合导线图图3-2 全边角网图2)计算步骤(1)生成正态标准随机数主菜单“设计”栏的下拉菜单如图所示,有三项子菜单项,现说明于后。
单击“生成正态标准随机数”,将弹出一对话框,要求输入生成随机数的相关参数。
第一个参数用于控制生成不相同的随机数序列,其取值可取1-10的任意整数;第二个参数即“随机数个数”只能选200,400或500,即最多可生成500个服从(0,1)分布的正态随机数。
系统对所生成的随机数按组进行检验,检验通过就存放在RANDOM.DAT文件中。
该文件中的随机数用于网的模拟计算时生成在给定精度下的模拟观测值。
(2)平面网的模拟计算人工生成简化的观测方案文件“网名.FA2”(只含一组精度)。
单击“生成初始观测方案文件”菜单项,可由该文件自动生成平面网初始观测方案文件“网名.OB2”;再单击“生成初始观测值文件”菜单项,可自动生成平面网初始观测值文件“网名.IN2”。
对“网名.IN2”文件,可主菜单“平差”栏作平面网平差。
平面网观测方案文件结构:第1行(观测精度指标部分):方向中误差(″),边长固定误差(mm),比例误差(ppm)第2行到第K行(控制点坐标部分):点名,点类型(0-已知点,1-未知点),X坐标(m),Y坐标(m)…,……,……,……第K+1行(已知方位角部分,有已知方位角值时才有此行):测站点,照准点,A,方位角值(单位为:度.分秒)从第K+2行起(观测方案部分):测站点点号L(代表方向):照准点点号1,....., 照准点点号n(按顺时针方向排序)S(代表边长): 照准点点号1,....., 照准点点号n(按顺时针方向排序)观测值方案文件示例(网名.FA2)1.8, 3, 21,0, 600,25002,1,1500,25003,1,1800,2500……1,2,A,0.01L:SW,NW,2,NE,ME,SES:SW,NW,2,NE,ME,SE2L:1,SW,NW,3,NE,ME,SES:1,SW,NW,3,NE,ME,SE……说明:1)全边角网已知点的位置是任意的,若只有一个已知点,已知方位角的位置也是任意的;2)两已知点之间,不再将边长作为观测值;3)任一测站上必须有两个以上观测值;4)每测站的零方向要按有关注意事项确定。
(3)统计计算模拟的先验精度:m= 1.8 " m a= 3 mm m b = 2 ppmr分别对全边角网和附合导线,用不同的正态随机数组进行30次模拟计算(在程序生成的固定随机数中删除某些数据,可以得到不同的随机数组,对得到的30个后验单位权中误差进行统计计算:后验单位权中误差均值、后验单位权中误差的中误差,分析均值与先验精度的关系。
如果在全边角网和附合导线中加一个粗差(参见[3]),结果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提示:从网形、图形强度和多余观测数等方面出发考虑)(4)假设检验首先作t检验,检验附合导线和全边角网后验单位权中误差的最或然值是否与先验值 有显著性差别。
再作f检验,取他人在同样先验精度和网型下计算的一组数据,检验两0个后验单位权中误差之中误差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别。
对检验结果作评价。
检验时显著水平取0.05,要列出公式和写出计算过程。
参见文献《测量导线中的问题及对策》。
(5)粗差影响分析在一个方向或边长观测值中加入一个粗差(参见[3]),点击“平差”菜单下的“粗差探测”选项,查看结果,并看后验单位权中误差和平差结果的变化。
2.3.2 隧道(洞)GPS网测量误差所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模拟计算1)设计思想GPS网的观测量是伪距、载波相位和时间,通过静态同步观测,可解算出基线向量及其协方差阵,GPS网的平差是将生成的基线向量作为观测值进行的。
要对GPS网的原始观测值或生成观测值进行模拟无疑是很困难的。
但将基线向量投影到某一参考椭球面并进一步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后,该基线向量实际上是一条长度和方向都已知的边。
因此,我们可以将GPS 网看作是观测了边长和方向的平面网。
在已知网点近似坐标和GPS网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上述思想,可将GPS网按下述两种方法进行模拟:(1)边长和方向全测的全边角网,观测值为边长和方向。
(2)边长及其方位角全测的全边方位角网,观测值为边长和方位角。
模拟设计计算步骤(同边角网):先进行方案设计,确定参考基准,再生成方案文件,进行平差计算,结果分析,方案修改,反复进行,最后得到满意的方案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