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生产性能测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种羊登记相关要求
◆种羊登记由专人负责填写和管理,登记信息应当录入计算机
管理系统,不得随意wenku.baidu.com改。
◆种羊登记和测定等书面资料和电子资料应当长期保存。
◆登记的种羊淘汰、死亡者,畜主应当在30日内向登记机构报 告。
◆登记的种羊转让、出售者,应当附优良种羊登记卡等相关资
料,并办理变更手续。
2.7 个体标识和编号的方法
用校正标准的称重器空腹称肉羊各生长发育阶段的体重,单 位kg,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1)初生重:羔羊生后吃初乳前的活重。
(2)断奶重:羔羊断奶时的空腹活重。要记录准确的断奶日 龄。 (3)6月龄重:青年羊6月龄空腹重。 (4)周岁重:青年羊12月龄空腹重。 (5)18月龄重:18月龄重羊体重。 (6)成年重:成年羊(24月龄)空腹重。
5.3 肥育性状测定
(1)育肥始重:育肥羊结束预饲期,开始正式育肥期之日的 的空腹重。
(2)育肥终重:肉羊育肥结束时的空腹重。 (3)育肥期平均日增重(ADG):肉羊正式育肥期(不包括 预饲期)的总增重除以育肥天数。
W-X 平均日增重:ADG Y
式中:W——肥育结束时的体重;X——肥育开始时的体重; Y——测定天数。
体斜长
(3)胸围:胸围是指在肩胛骨后端,围绕胸部一周的长度, 用软尺。
胸围
(4)管围:管围是指管骨上1/3处的周围长度(一般在左腿管 骨上1/3处测量,用软尺)
管围
(5)十字部高:十字部到地面的垂直高度,用直尺或杖尺。
十字部高
(6)腰角宽(十字部宽):两髋骨突之间的直线距离。
腰角宽
5.2 生长发育性状测定
KL J 100 % 式中:K——胴体重;L——肉脏脂肪重;M——宰前活重。 M
(3) 胴体净肉率:将胴体中骨头精细剔除后余下的净肉重量。 要求在剔肉后的骨头上附着的肉量及耗损的肉屑量不能超过1%。 胴体净肉率:
O-P N 100 式中:O——胴体重;P——骨重。 % O
(4) 背膘厚:指第12对肋骨与第13对肋骨之间眼肌中部正上 方脂肪的厚度,单位mm。用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精确到小 数点后1位。 背膘厚评定分5级:1级<5mm、2级5-10mm、3级10-15mm、 4级15-20mm、5级>20mm。
肉羊性能测定
建立肉用种羊评价体系,实施严格、科学、
系统的生产性能
测定工作是对种羊种用价值的客观评价
一、肉羊性能测定概念和原则
1.1 性能测定(Performance Testing) 是指对待选肉羊个体具有特定经济价值的某一性状的表 型值进行评定的一种育种措施。
◆性能测定及其数据收集是育种工作以及遗传评估技术的先
决条件;
◆可为评价羊群的生产水平、估计群体遗传参数和评价不同杂
交组合提供信息。
1.2 性能测定原则 ◆严格按照科学、系统和 规范的规程实施; ◆测定结果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 ◆同一个育种方案中,性能测定的实施必须统一;
◆保持连续性和长期性;
◆性能测定指标的选取应随市场需求改变而变化。
1.3 性能测定分类
(4)饲料转化率: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通常以料重比 表示。在粗料自由采食的情况下,也可用精饲料消耗量来表示。 饲喂装置最好用电子自动饲喂系统,这样得到的数据既准确有 节省了测量的劳动量。 料重比:
a Z 100 % 式中:a——肥育期饲料消耗量;b——肥育期增重量。 b
或,
饲料转化率:
d FCR 100 % 式中:d——采食量;e——测定期增重。 e
三、 测定条件与要求
3.1 测定条件
◆待测种羊父、母亲个体号(ID)应正确无误,种羊个体编号 参见三。
◆待测种羊必须是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缺陷和遗传疾 病。 ◆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3.2 测定要求 ◆饲养管理条件 1) 待测种羊的营养水平应达到相应饲养标准的要求,饲料环 境及其卫生条件符合NY/T388-1999 标准和NY/T 1167-2006 标准中的条件。 2) 同一试验场、站(公司企业)待测种羊的圈舍、运动场、 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五、主要经济性状的测定方法
5.1 体尺测定
受测羊只在坚实平坦地面端正站立,羊体尺测定项目主要 有4个: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其它可根据情况选择。 测量部位的起止点见下图。 体斜长 体高
胸围 管围
(1)体高:体高是指耆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用杖尺 或软尺。
体高
(2)体斜长:体长是指由肩胛前端至坐骨结节后端的直线距 离,用杖尺或软尺。
●其他符合优良种羊条件的个体。
2.4 种羊登记注意事项
◆羔羊(种羊的后代)出生后三个月以上即可申请登记。
◆登记羊在其后出售、转移、死亡,以及成年后的生产性能记
录、遗传评定结果等均需不断地进行登记。
◆各省(市、区)将登记种羊资料收集整理后,定期通过网络
报送到全国畜牧总站。
◆每年年底全国畜牧总站公布种羊登记的统计结果。
(6)肋肉厚(GR值):指在第12与第13对肋骨之间,距背 脊中线 11 cm处的组织厚度,作为代表胴体脂肪含量的标志。
肋肉厚
11cm
(7) 肉骨比:胴体经剔净肉后,称出实际的全部净肉重量和 骨骼重量。
U T V 式中:U——净肉重量;V——骨骼重量。
(8)后腿比例:从最后腰椎处横切下后腿肉,占整个胴体比 例即为后腿比例。
5.4 胴体性状测定
肉羊宰前24小时停食,保持安静的环境和充足的饮水,宰前 8小时停水称重,单位kg,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1)胴体重:将待测羊只屠宰后,去皮毛、头(由环枕关节 处分割)、前肢腕关节和后肢飞节以下部位,以及内脏(保留 肾脏及肾脂),剩余部分静置30min后称重结果。
(2)屠宰率:胴体重加上内脏脂肪重(包括大网膜和肠系膜 的脂肪)与宰前活重的百分比。 屠宰率:
◆登记羊转移时需通过当地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办理转移手续。
◆进口种羊,应有其出口国“原始登记号及登记材料”。
2.5 登记内容
◆基本信息登记 场名、品种、类型、个体编号、出生日期、出生地、综合鉴 (评)定等级、登记时间、登记人等。 ◆系谱登记 三代系谱完整,并具有父本母本生产性能或遗传评估的完 整资料。 ◆外貌特征 种羊头部正面或左(或右)体侧照片各一张。 ◆种用性能登记 生长、产肉、繁殖性能等。 ◆种羊转让、出售、死亡、淘汰等情况
◆胴体性状 胴体品质是衡量一只肉用羊经济价值的最重要指标,因而也是 肉用羊性能测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胴体重、屠宰率、 净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部位肉产量等屠宰性状;如果应 用超声波技术,一般测定背膘厚、眼肌面积等性状。 ◆肉质性状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其优劣是通过许多肉质指标来判定等级, 常见的有肉色、大理石纹、嫩度、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颜色、 胴体等级、pH、系水力或滴水损失、风味等指标。 ◆繁殖性状 肉羊的繁殖性状包括初配年龄、性成熟年龄、产羔率、受胎率、 情期受胎率、睾丸围、精液产量以及各项精液品质指标等;
背膘厚
(5) 眼肌面积:从右半片胴体的第12根肋骨后缘横切断,将 硫酸纸贴在眼肌横断面上,用软质铅笔沿眼肌横断面的边缘 描下轮廓。用求积仪或者坐标方格纸计算眼肌面积。
眼肌面积
若无求积仪,可采用不锈钢直尺,准确测量眼肌的高度和宽 度,并计算眼肌面积。单位cm2。
眼肌面积: Q R S 0.7 式中:R——眼肌的高度;S——眼肌的宽度。
二、种羊登记
2.1 种羊登记
是将符合品种标准的种羊,登记在专门的登记薄中或储存
于电子计算机内特定数据管理系统中的一项生产和育种措施,
是羊群体遗传改良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2 种羊登记目的 主要是促进羊的遗传育种工作、保存基本育种资料和生产 性能记录,并以此作为提高羊业生产和品种遗传育种工作的依 据,培育优良种畜,提高种畜遗传质量,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
2.3 登记条件及对象
◆申请种羊登记单位和个人的条件 ●取得种羊生产经营许可证资格;
●畜牧主管部门备案的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
●国家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内的养殖户;
●其他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申请登记种羊的条件(满足其一即可) ●双亲已登记的纯种;
●从国外引进已登记或者注册的原种; ●
三代系谱记录完整的优良种羊个体;
编码方法建议采用采用16位标识系统,即:1位绵、山羊代
码+2位品种代码+1位性别代码+12位顺序代码。 ◆绵、山羊代码:绵羊用S表示,山羊用G表示。 ◆品种(遗传资源)代码。采用与羊只品种(遗传资源)名称 (英文名称或汉语拼音)有关的两位大写英文字母组成。 ◆性别代码:公羊用1表示,母羊用0表示。 ◆顺序代码。顺序代码为由12位阿拉伯数码,分四部分组成,
3) 测定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如测尺、背膘测 定仪、电子称等;经过培训并取得技术资格证的人员专门负 责测定和数据记录。
4) 待测羊应由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人进行饲养,并由具备测定 种羊基本知识和饲养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四、肉羊的主要经济性状
肉羊性能测定所涉及的性状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或与经济效 益紧密相关,一般分为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肥育性状、 胴体及肉质性状等5类。 ◆生长发育性状 生长发育性状指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12月龄重、18月 龄体重及外貌评分,各年龄阶段的体尺性状,这类性状为中等 遗传力。 ◆肥育性状 肥育性状是指育肥开始、育肥结束及屠宰时的体重、日增重、 饲料转化率等。
根据测定实施场所可分为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
◆测定站测定(station
test):指将所有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专
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一特定牧场,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统一测
定。
◆场内测定(on-farm
test):指直接在各个生产场内进行性能测
定,不要求时间的一致。通常强调建立场间遗传联系,以便于 进行跨场际间的遗传评估。
(3)脂肪色泽:宰后2 h内,取胸腰结合处背部脂肪断面,目 测脂肪色,对照标准脂肪色图评分:1分-洁白色,2分-白色, 3分-暗白色,4分-黄白色,5分-浅黄色,6分-黄色,7分-暗黄 色。
(4)大理石花纹评分:宰后2 h内,取第12、13胸肋眼肌横断 面,于4℃冰箱中存放24 h进行评定。将羊肉一分为二,平置 于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进行目测评分,参照日式大理石纹 评分图以12分制进行评定。
肉骨比:
b a 100 % c 式中:b——后腿重量;c——胴体重。
后腿比例:
5.5 肉质性状测定
(1)肉质取样:
◆第12根肋骨后取背最长肌15
cm左右(约300g); g;
◆臂三头肌和后肢的股二头肌各300 ◆
8-12肋骨(从倒数第2根肋骨后缘及倒数第7根肋骨后缘用锯 将脊椎锯开)肌肉样块约100g。
g h 100 % 肉品失水率: f g
式中:g——压前重量;h——压后重量。
(6)贮藏损失率:宰后2 h小时内进行,腰椎处取背最长肌, 将试样修整为长5×3×2 cm3的肉样后称贮存前重。然后用 铁丝钩住肉样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装入塑料食品袋中, 扎好袋口,肉样不与袋壁接触,在4℃冰箱中吊挂24 h后称 贮存后重。
jk i 100 % j 式中:j——贮前重量;k——贮后重量。
贮藏损失率:
(7)pH值:取背最长肌,第一次pH测定于宰后45 min测定, 第二次于24 h小时后测定冷藏于4℃冰箱中的肉样。在被测 样品上切十字口,插入探头,待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要 求用精确度为0.05的酸度计测定。鲜肉pH为5.9-6.5,次鲜 肉pH为6.6-6.7,腐败肉pH在6.7以上。
将所得肉样块分别装入尼龙袋中并封口包装好,贴上标签, 置于0-4℃贮存,用于测定肉品质各项指标。
(2)肉色:宰后1-2 h进行,在最后一个胸椎处取背最长肌肉 样,将肉样1式2份,平置于白色瓷盘中,将肉样和肉色比色板 在自然光下进行对照。 目测评分,采用5分制比色板评分:目测评定时,避免在阳 光直射下或在室内阴暗处评定。浅粉色评1分,微红色评2分, 鲜红色评3分,微暗红色评4分,暗红色评5分。两级间充许评 定0.5分。凡评为3分或4分均属于正常颜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失水率:宰后2 h内进行,腰椎处取背最长肌7 cm肉样 一段,平置在洁净的橡皮片上,用直径为5 cm的圆形取样器 切取中心部分背最长肌样品一块,厚度为1.5 cm,立即用感 量为0.001g的天平称重,然后夹于上下各垫18层定性中速 滤纸中央,再上下各用一块2 cm厚的塑料板,在35 kg的压 力下保持5 min,撤除压力后,立即称肉样重量。肉样前后 重量的差异即为肉样失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