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课本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课本目录必修1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1人类认识的宇宙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自学园地阅读篇人类天地观的演变自学园地技能篇制作地理资料卡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二单元大气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2.2大气的热力状况2.3大气的运动2.4全球性大气环流2.5常见的天气系统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2.7大气环境保护自学园地阅读篇天下第一气象站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3.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3.3海水温度和盐度3.4海水运动3.5陆地水与水循环3.6生物3.7土壤3.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学园地阅读篇地球的演化发展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4.1气候资源4.2海洋资源(一4.3海洋资源(二4.4陆地资源4.5气象灾害4.6地质灾害自学园地阅读篇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事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数据的表示和应用自学园地练习篇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下册目录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1农业生产活动5.2农业的区位选择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5.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5.5工业生产活动5.6工业的区位选择5.7工业地域的形成5.8传统工业区5.9新兴工业区自学园地阅读篇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持续农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事物的表述方法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6.1聚落的形成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6.3城市的区位因素(二6.4城市化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自学园地阅读篇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了解一条街的变化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7.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7.4城市交通运输7.5电子通信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7.7国际贸易和金融自学园地阅读篇自学园地技能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8.3可持续发展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篇可持续发展意识技能篇怎样办一张地理墙报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人口再生产1.2人口数量与环境1.3环境人口容量1.4人口素质与环境1.5人口迁移与环境1.6中国人口迁移综合练习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2.1城市的作用与形态2.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2.3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2.4城市的合理规划综合练习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文化景观的构成3.2文化景观主要特征3.3文化景观与环境3.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3.5文化的空间扩散综合练习第四单元旅游活动4.1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4.2旅游资源4.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4.4旅游景观的欣赏(二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练习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2世界经济全球化5.3区域经济一体化5.4综合国力竞争综合练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2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7.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8.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 (2)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2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 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 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 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高中地理目录整理
高中地理目录整理,教材为人教必修版高中地理课本目录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必修1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1 人类认识的宇宙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自学园地阅读篇人类天地观的演变自学园地技能篇制作地理资料卡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二单元大气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2.2 大气的热力状况2.3 大气的运动2.4 全球性大气环流2.5 常见的天气系统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2.7 大气环境保护自学园地阅读篇天下第一气象站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3.1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3.3 海水温度和盐度3.4 海水运动3.5 陆地水与水循环3.6 生物3.7 土壤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学园地阅读篇地球的演化发展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4.1 气候资源4.2 海洋资源(一)4.3 海洋资源(二)4.4 陆地资源4.5 气象灾害4.6 地质灾害自学园地阅读篇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事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数据的表示和应用自学园地练习篇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下册目录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1 农业生产活动5.2 农业的区位选择5.3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5.4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5.5 工业生产活动5.6 工业的区位选择5.7 工业地域的形成5.8 传统工业区5.9 新兴工业区自学园地阅读篇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持续农业自学园地技能篇地理事物的表述方法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6.1 聚落的形成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6.3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6.4 城市化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自学园地阅读篇生态城市──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自学园地技能篇怎样了解一条街的变化自学园地练习篇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7.3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7.4 城市交通运输7.5 电子通信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7.7 国际贸易和金融自学园地阅读篇自学园地技能篇自学园地练习篇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8.3 可持续发展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篇可持续发展意识技能篇怎样办一张地理墙报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再生产1.2 人口数量与环境1.3 环境人口容量1.4 人口素质与环境1.5 人口迁移与环境1.6 中国人口迁移综合练习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2.1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2.3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2.4 城市的合理规划综合练习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 文化景观的构成3.2 文化景观主要特征3.3 文化景观与环境3.4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3.5 文化的空间扩散综合练习第四单元旅游活动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4.2 旅游资源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4.4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练习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2 世界经济全球化5.3 区域经济一体化5.4 综合国力竞争综合练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2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 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 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 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自助餐: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高二地理自助餐
一、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南方丘陵山区虽处于北回归线附近,但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东面和南面濒临太平洋的海陆位置,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形成了温和湿润的环境,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二、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三、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1. 严重的水土流失:乱砍滥伐,强取耕地和薪柴而致
单位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
经济损失重于
2.危害 石质山地破坏后恢复困难 黄土高原地区
下游地区多为工农业基地和经济中心
二、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一、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途径
1.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2.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二、生态建设
1.推广生活用煤
2.炉灶技术革新
3.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综合题答题技巧
综合题答题技巧综合题答题过程: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
看清图示。
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
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模板。
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结合题分;用答题模板,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在小比例尺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部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1 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东南季风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2 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
同:两者均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因为两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
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技巧点拨】1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2.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①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形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③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1. 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2. 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高中地理措施类答题答题
高中地理措施类答题答题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大题模板之地理措施题地理措施(建议、治理方法、发展方向)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生物、工程、技术、管理),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④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⑤改良红壤;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随着某些资源枯竭,从区域经济发展出发,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依靠科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工业结构,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新型工业、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因地制宜,发展边境贸易、特色农业等◆如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倡导低碳生活、、、、、、(或者:推广洁净燃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建立能源节约型经济体系;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活、、、、、、)◆工业发展方向:部门结构调整;产业链、附加值、产品升级换代;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科技、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境;交通;品牌化等案例1:中国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主要措施: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加工业与第三产业(如服务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占领国际市场。
◆粮食问题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案例1:要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答案:发展灌溉农业;进行生态建设,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建立防风固沙防护林;提高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等。
国土整治专题(中国地理)
2、中国国土整治的难度和要求 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 总体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 因此国土整治,要因地制宜,分层次、 有步骤地进行。
3、中国国土整治的主要内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
• 本区为我国重要的海淡水渔业基地。
3、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综合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 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走立体农业之路 ③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进行炉灶 技术革新,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 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
为什么水土流失危害大于黄土高原:
(3)措施:
消除贫困为核心
早期预警
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一)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 平原为例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辽阔的冲积平原: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 海河、淮河冲积而成。
地跨五省二市:
冀、鲁、豫、皖、 苏、京、津
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土地和土壤资源:山地丘陵比重大,类 型多,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利用不当造成 水土流失、土壤贫瘠、酸性强。
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利于灌溉 发电。降水不均,易发生旱涝。
Hale Waihona Puke 主要农产品• 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水稻、茶树、油菜、 杉木、马尾松。 • 两广丘陵:水稻、甘蔗、香蕉、柑橘、菠萝、 荔枝、龙眼。
①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生物生长量和产 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 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 ②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 地表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难。 ③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 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 成重大影响。
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平原为例
第六单位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大纲要求:结合黄淮海平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
了解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主要方法和成就。
重点:1.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布景。
2.影响本区农业开展的“旱涝、盐碱、风沙〞三大障碍及其成因。
3.人类活动对本区的影响。
4.治理中、低产田的意义、方法。
难点:1.掌握学习方法。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是一个案例,要用案例学会学习类似的常识的方法。
2.综合性强。
本单位作为案例,涉及国土整治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很强。
3.阐发方法的掌握。
疑点:1.中低产田的分布在理解上必然不克不及局限于黄淮海平原,我国中低产田的分布很广泛。
2.中、低产田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旱涝、盐碱、风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本单位常识与相关单位常识的关系:本单位是对第一单位区域差别的照应,而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地形、气候都与初中中国地舆常识相联系,成因上与高中一年级地舆的地质作用中表里力作用相联系。
常识布局如下:学习本单位,首先要掌握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地形,对黄淮海平原的地势要理解其具有的宏不雅上平坦、微不雅上起伏不服的特点。
要突出黄淮海平原的凹地,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舆布景和根底。
应该结合地图,针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形态、布局、形成等内容,结合当地的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及彼此作用,理解当地中低产田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地域,通过有关图表的阅读,阐发了解黄淮海平原地域农业开展的限制性因素,为中、低产田的中治理提供条件,中低产田形成的思路要明确:华北平原——地势低洼,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变率大——发生旱涝、盐碱、风沙地,进而造成中低产田集中。
学习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湿以地舆布景为根底,从实际出发,抓住中低产田形成的主要矛盾,采用因地制宜的原那么,具体问题具体阐发。
关键是找出不同地域农业开展的限制性因素,通过图表综合阐发,可以总结出治理的思路有两条:1.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理,2.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必看)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十四):特征问题答题方法⑴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⑵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⑶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⑷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⑸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⑹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⑺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A.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B.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C.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D.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①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②市场距离;③旅游地位置及交通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⑤稳定的社会环境。
⑻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⑼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②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③工农业基础条件(好);④资源条件(丰富),旅游条件;⑤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⑥市场条件(广阔);⑦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⑧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⑽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①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②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③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④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高三地理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300 N
230 26 , N
南方低山丘陵 区的位置范围: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
5.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撒1.哈回拉阿归大拉沙线塔副伯漠大尔高南沙沙陆和方漠漠西信低岸风山为带丘控陵沙制区漠亚利桑那沙漠 原因
寒流影响
纳2米.南布沙方漠丘维陵多区利则亚大山沙清漠水秀 阿塔卡玛沙漠
原因:本区位于大陆东岸. 受季风气候影响.
二.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1.优势: ①自然因素
气候资源:光热水丰富.且配合较好. 生物资源:多.快.强.高. 土地和土壤:类型多.垂直分布. 水资源:丰富.有利发电.灌溉
②人文因素
劳动力资源充足 临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 发展历史悠久
单位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
多石质山地.表层疏松.破坏后.恢复很难.
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 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5.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一.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1.走立体农业道路:必要性 ①低山丘陵面积广大 ②人多地少.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③低山丘陵生态系统脆弱.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2.问题(限制因素)
①春季低温阴雨. ②盛夏炎热干旱.洪水. ③生物资源利用品种单一. ④土地水土流失严重,红壤分布广. ⑤地形复杂,增加开发难度. ⑥人多地少.
三.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1.原因:
人多地少 开荒种地 能源短缺 砍伐森林 降水多.多暴雨
水土流 失严重 仅次于 黄土高原
2.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
②改良措施: 种绿肥.施 施石灰 土壤中
矿质肥料 中和
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模式
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利用好现有草场);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根本是植被的恢复)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等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7.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2)发展经济林果
千烟洲立体农业生产体系分析 建立立体农业依据: 地形以山地为主;光、热、水、土等自然条 件垂直分异;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当地经济, 实现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立体农业好处: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有利于水土 保持和环境改善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生物
人文因素
市场
科技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三.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①人多地少 1.原因: ②能源短缺 开荒种地 砍伐森林 水土流 失严重 仅次于 黄土高原
③降水多.多暴雨
2.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
①单位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 ③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 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2、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及成因(同纬度地区进行比较);
课堂目 标
3、东南丘陵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4、东南丘陵区发展农业条件的评价及改良方法; 5、典型的植物和农作物与气候的关系; 6、东南丘陵生态问题的表现; 7、东南丘陵自然、人文特征与开发模式。
30 N
0
南方低山丘陵区
23 26 N
0
,
南方低山丘陵 区的位置范围: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
答案:D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36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 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 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 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11分)
农业综合开发(定义与分类)
目录1农业综合开发 (1)1.1定义 (1)1.2任务 (1)1.3项目 (2)1.3.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2)1.3.2项目管理 (2)1.4投入 (4)1.5土地治理项目 (4)1.5.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5)1.5.2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5)1.5.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5)1.6产业化经营项目 (7)1.6.1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和资金安排的原则 (7)1.6.2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分类设置和扶持对象 (8)1.6.3扶持方式 (9)1.6.4立项条件 (10)1.6.5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 (11)总目录第1页1农业综合开发1.1定义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
标志及其含义:“ACD”是农业综合开发的英文缩写:A griculturalC omprehensiveD evelopment图型含义:‘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1、山丘资源:周边四个三角形代表山地;2、节水灌溉:中间一滴水代表水利设施;3、格田成方:中间田字格代表农田整治;4、农田林网:周边四棵树代表林业措施;5、四通八达:田的十字线代表机耕道路。
1.2任务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正文第1页共13页1.3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
1、土地治理项目包括: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粮棉油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土地复垦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草场改良、小流域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生态林建设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2、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28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1)
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农村生物能源约占90%), 是关键。办法是:
[案例]—广东兴宁县下堡乡: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灶,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 营造速生薪炭林。
二、中国农业低产区的综合治理
1、全国农业低产田的现状:
(1)我国农业中低产区分布较广: 占全国耕地的2/3;类型多,如:涝洼地、盐碱 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⑵本区水土流失带来的损失,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 无不及:原因:①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 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 ②这里多为有 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 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③本 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 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提高单产是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在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要保 持农作物总产量增长的态势,提高单产必须对 农业中低产田进行改造。
2、黄淮海的农业低产田的治理
(1)平原特征:
①范围:黄河下游,跨五省二市,古称“中原”。 ②成因:由黄、海、淮河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③地形特征:典型冲积平原,地势低平,50米以下, 平原上有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有洼地。 ④内部差异及低产田分布: 西部:缓斜平原:耕地质量较高。中低产田分布较 集中 东部:是主体,是冲积低平原。 海滨:是滨海平原。
(3)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资源要素
开发的有利条件
存在的问题
气候资源
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水热条件 配合较好
季风活动不稳定性,有多种农业气象 灾害发生。
生物资源
建现代林业兴生态广德——访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勇国
启动 了竹业 、花卉 、苗木科技示范基地建 行 《 十条纪律 》,完善机关和基层站所的
设 ,继续推 行 “ 百名林 业科技 人员联 系 目标管理考核。
村”制度 ,加大竹林丰产增效 工程实施力 三是强化执法力度 。相继开展 了 “ 区
提升 林业产业聚集度
转变为生态与经济并重,通过打造和谐的营
主导产业。2 0 年新造竹林2 9 亩 ,实 权改革到生态宁国建设 ,从综合执法改革 07 1 3 8 施 了以 “ 五大基地 ”建设 为重点 的竹 林 到机关效能建设 ,已经全面建成现代林业
丰产增效 工程 1 2 4 ,竹业产值 1 -, 管理体 制。 81亩 427 f _
元 ,竹加工业产值 1 亿元 ,笋加工业产 08 值15 .亿元 。二是产 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A r a Ec n m 域 &经 济 。 e o
区
.
O “ 竹业富民”。提 出了以 “ 特色乡镇 、重 家 ,省级 林业龙头企 业1 家 ,市级 农业 点村 、示范户”建设为抓手 ,推动全县竹 龙头企 业1 家 ,具有 自营出 口权 的企业5 5 50 业再上 新高 的思 路 ,在项 目、资金 、审 家 ,年出口创汇达1 0 万美元。 批、设计、科技和采伐等环节加大力度。 如今 。全县 竹林 总面 积已达8 万亩 ,竹 建设林业 管理新机制 4 子成 为广德县重要生态景观和农村经济的 张勇国告诉记者 ,广德县林业局从林
72 中国经 济信息 2 ,。 8 l 。2 0
区县”。
二是强化机关效能建设 。全面落实 岗 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
强化科技兴林 。近年来 ,广德县林业 限时办结制、政务公服务承诺制 、顶 岗替 代 制、否定报备制、失职追究制 ,严格执
高三国土整治之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开发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思考: 位置范围: 思考: 位置范围: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 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
30 N
0
23 26 N
0
,
南方低山丘陵 区的位置范围: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 区的位置范围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
原因
纳米布沙漠 维多利亚大沙漠 阿塔卡玛沙漠
5.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1.回归线大陆西岸为沙漠 1.回归线大陆西岸为沙漠 原因
副高和信风带控制 寒流影响
2.南方丘陵区则山清水秀 2.南方丘陵区则山清水秀
原因:本区位于大陆东岸. 受季风气候影响.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经济用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经济用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果园和人工草地 鱼塘 农田
千烟洲立体农业
丘上林草丘间塘 缓坡沟谷果鱼粮
林果为主, 林果为主,“丘上林草 丘间塘、 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 粮”
2.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2.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①优势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优势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边角料(废料)的再利用. ②边角料(废料)的再利用.
A: 淮南麻鸭系列
羽绒服加工系列
卵化鸭雏
商品鸭饲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羽绒加工 商品鸭收购加工等 野生弥猴桃 弥猴桃酒 果汁汽水
B: 中华弥猴桃系列
C: 残次木材系列
木材加工厂 锯屑培养食用菌等
高考地理考点详解中国地理
223.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读图认识: 南方丘陵 山区的主 要经纬度 范围。
223.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⑶南方低山丘陵区资源开发的有利和存在的问题:
资源要素
开发的有利条件
存在的问题
气候资源
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水热条件 配合较好
季风活动不稳定性,有多种农业气象 灾害发生。
22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Ⅲ.能源基地的建设——以山西能源基地为例 ⑵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 ·山西能源基地在全国的地位:①煤炭开发程 度很高。产煤量的2/3用以外调,供应东北、 华北及东南沿海地区能源。②具有以发展火 电为主的电力工业的有利条件。丰富的煤炭 和黄河水源、有超高压输电线,向京津地区 和华北输送电力。 ·
224.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B.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和风沙, 是中低产田分布多原因。三大障碍的成因: ⑴自然因素: ·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 集中(7-8月)等特点。气候是主要自然原因。 ·地形——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 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a.山坡地:易旱灾。b.洼地:干旱季节盐分向地表 积聚易形成盐碱地;雨季易积水形成洪涝灾害。
223.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Ⅰ.中国的山区: 山地+丘陵+崎岖高原,我国2/3的县在山区。山 区显著特征有:①垂直地带:∴农业生产“立 体化”,物产十分丰富;②生态系统脆弱:随 人口增长,山区的资源被开发,造成的生态问 题影响农业发展。
223.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Ⅱ.南方低山丘陵区的问题及综合开发: ⑴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 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76%的丘陵、山 地,平原有1/4。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东、南 临海洋,西靠亚欧大陆,受季风影响,形成温 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⑵开发现状:①耕地锐减,人地矛盾明显。② 非耕地资源粗放经营,自然资源潜力未发挥。
地理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高二上册知识点1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背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大约占国土面积的2/3。
随着我国山区人口的增长,对山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无节制的开发,使许多山区的生态遭到破坏,不仅影响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平原和城市遭遇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
我国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东临海洋的广大地区,低山丘陵连片集中分布,被称为“南方丘陵山区”。
南方丘陵山区的整治开发是我国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
2.南方丘陵山区的自然特征分析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和同纬度的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找到我国这个区域的特殊性。
从全球看,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大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或干旱草原,被称为“回归沙漠带”。
同纬度的我国南方丘陵,由于受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天然植被多为亚热带、热带常绿林,成为回归沙漠带的“绿洲”。
受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山区的温度、降水、土壤、植被等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
山区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具有多种经营之利。
3.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分析南方丘陵山区的农业资源时要抓住主要影响因素:湿热的季风气候和崎岖的丘陵、山地地形。
①优势:光、热、水资源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由气候带来的农业生产潜力较大;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优势品种多;土地类型多样,自然环境多样,具有多种经营之利;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和农业灌溉。
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闭塞,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受旱涝灾害、低温冻害、干热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物资源利用品种单一,且保护不力,物种减少,濒危物种增多,没有把生物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土壤中,贫瘠的低产土壤分布广泛,需要改造。
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在农村农业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与启示
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在农村农业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与启示农业农村部是负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国家机构,其工作人员在农村农业资源的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积极参与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本文将探讨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在农村农业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并总结相关的启示。
一、政策制定和指导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负责制定和解释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法规,为农村农业资源开发提供指导。
他们通过调研和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农村农业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需求。
工作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农村农业资源开发提供合理的指导方向。
启示:政策制定和指导需要充分了解农村农业资源的特点和需求,注重与农民的沟通和协商,以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技术支持和培训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在农村农业资源开发中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他们组织技术培训班和示范基地,向农民介绍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教授科学耕作、病虫害防治、灌溉与排水等技术。
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农民的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启示: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为农村农业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资源整合和调配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负责统筹协调各种农业资源,推动资源的合理整合和调配。
他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各地的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提供决策参考。
工作人员还协调各地之间的资源互补和合作,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他们的努力使得农村农业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地利用,提高农村发展的整体效益。
启示: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协调能力和战略眼光,能够统筹资源,推动农村农业资源的合理整合和调配。
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在农村农业资源开发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他们倡导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七单元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选修2●备课资料人灵巧,岩生宝——一个小山村的治理水土流失案例石城县珠坑乡坳背村,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村,全村389户1768人,仅有农田822.3亩,人均土地面积仅0.46亩。
山地主要为易风化、且年年层层剥蚀的紫色页岩,面积达1020亩。
每逢下雨,表层风化的紫色页岩土大量倾泻而下,造成农田被毁,使本已贫困的村民雪上加霜。
1998年春,石城县水保局把坳背村列为“珠坑小流域”重点治理区,对其进行资金、技术扶助。
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推出“局里、村民出劳力,联合开发紫色页岩”的方案。
至今,县水保局分两批投入资金共6万多元,组织专业队爆破紫色页岩。
爆破一年后,含磷、钾量较高紫色页岩很快风化成土壤,村民出力将其整理成水平梯田,春季种上烤烟或西瓜,秋季栽上红薯或花生、大豆。
事实证明:山上种的烤烟、西瓜、红薯、花生、大豆等作物,不亚于平地田种的作物。
逢雨水多的年份,山上的作物还要好于平地田中的作物。
秋季作物,红薯产量最高,收成最好。
初期,村民都是将红薯加工成淀粉,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不高。
后来,该局与珠坑乡政府联合出资,兴办了“小蜜蜂红薯加工厂”,将红薯制成红得可爱、鲜美可口的红薯干。
仅红薯人均增收达95元。
经过4年治理,共开发紫色页岩706亩。
紫色页岩在爆破后风化成的土壤上,栽种了烤烟、花生、大豆、红薯等经济作物,使原先贫穷的坳背村民人均增收276元,光秃秃的紫色页岩山地变成了水平梯田,地表径流得到层层拦蓄,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非常显著,受到当地村民的啧啧称赞。
以该村村支书伍小红为例,他家有2亩紫色页岩风化地,烤烟收入每年每亩1300~2000元,秋收的红薯、大豆、花生等收入每年每亩400元左右,2亩地年收入约4000元,紫色页岩风化地,人平纯利约5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基础巩固题
(一)填空题
1.是南方低山丘陵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是重要原因。
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
2.立体农业按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资源的潜力。
3.千烟洲这种“”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二)单项选择题
4.下列省(区)中,有大面积茶树、竹林分布的是 ( )
A.河南 B.福建C.甘肃 D.山东
5.桂北某贫困村,近10年来人口增长了1倍,耕地扩大了1倍,人均粮食占有量反而下降了20千克,据此回答(1)~(3)题:
(1)该村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地面积减少 B.人均耕地减少 C.农作物品种退化 D.土地生产力下降(2)该村解决人地矛盾的首要途径是( )
A.推广优良品种 B.大力开发荒地 C.控制人口增长 D.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3)该村脱贫致富可选择的措施有( )
①优势资源的开发②大量出售林木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⑤扩大粮食种值面积
A.①③ B.③⑤ C.②⑤ D.①④
6.为了解决浙闽山区农村生活用能短缺,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推广生活用煤③营造薪炭林④推广使用沼气⑤大力推广太阳灶⑥广泛利用潮汐能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7.就农业开发来讲( )
A.南方丘陵山区开发最早,立体农业发达
B.南方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稳定
C.南方丘陵山区开发虽晚于黄河流域,但土地资源潜力已挖掘
D.南方丘陵山区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改善环境
8.关于南方丘陵山区发展立体农业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丘陵山地面积比例较大
B.有利于发挥丘陵山地土地资源潜力
C.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D.可耕地面积大,林业、牧业开发只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
9.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模式是 ( )
A.自然资源开发和剩余农产品出售
B.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加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C.丘上林草丘间塘,缓沟沟谷果鱼粮
D.水、碱、沙综合治理
(三)综合题
10.读我国南方某丘陵地区立体农业示意图7—2—1,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立体农业丘上发展用材林和竹林,除经济效益外,其环境效益有:。
(2)该地丘下农田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油料作物主要是。
图7一2一1
(3)图中池塘除发展水产养殖外,对该地种植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
(4)该地发展经济还可通过对的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优势,打开销售渠道,占领商品市场。
课外延伸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得到综合发展。
生态农业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使资源得到持续的利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我国的生态农业是在总结和吸取了各种农业生产实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集约经济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生态农业状况。
1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图7—2—2
材料2:该地区有关气候资料
(1)该地区耕地类型主要是,主要粮食作物是。
(2)图7—2—2中①、②、③处将布局粮食种植业、果树栽培业和蔬菜、畜禽业,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粮食种植业应安排在;蔬菜、畜禽业应安排在;果树栽培业应安排在。
(3)该地区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的核心问题是。
若该地区大面积砍伐森林,则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4)在城镇周围准备建一水泥厂和食品厂,根据工业布局的有关原则,水泥厂应建在,理由是。
高考模拟题
13.图7—2—3是我国东部北纬28°附近某地1950年(A图)和1998年(B图)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图7—2—3
(1)图中森林类型是,耕地类型是。
(2)B与A相比,在土地利用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3)B与A相比,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4)该地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14.某地人多地少,耕地中涝洼地多,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了种植业、养牛业和养鱼业,读下面生产联系图回答问题:
图7—2—4
(1)根据图7—2—4中内容,在右侧的食物网示意图中完成填空。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把秸杆制成沼气用以烧饭,是取秸杆的将其转变为。
(3)这种农业结构的优点是。
(4)这种农业结构对土地利用的有利影响是:
参考答案:
§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水土流失农村生活能源短缺封山育林
2.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土地
3.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林果良性循环
4.B 5.(1)D (2)C (3)A 6.C 7.D 8.C 9.C
10.(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水稻油菜
(3)利用水库蓄积降水和泥沙,使塘坝以下农田免遭洪涝灾害,保证旱季农业灌溉
(4)优势资源产业
11.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山地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是要使其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例如:广东省兴宁县下堡乡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山村,在迈出封山育林、搞好水土保持的步伐时,采取了一些办法,切实解决生活用能问题。
①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②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③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④改变过去单一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状况,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加速荒山、半荒山的绿化。
12.(1)水田水稻
(2)② ③ ①
(3)保持有限土地资源水土流失加剧,森林减少封山育林
(4)⑦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泥厂大气污染严重,应建在与季风区风向垂直的郊外
1 3.(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为主
(2)林地减少、工交、民用住宅用地和宜林荒地,沿海滩涂面积扩大
(3)水土流失加剧,森林减少;沿海泥沙淤积,使滩涂面积扩大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14.(1)鱼牛
(2)甲烷生物能热能
(3)实现农、牧、渔全面发展,广开生产门路,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有利农业向良性循环发展
(4)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