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苑学步忆恩师—缅怀我的导师黄永年先生
赞美教师的经典诗词
赞美教师的经典诗词新竹清·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新竹之所以高于旧竹,全是因为旧竹在下面扶持。
当你长大了,不要嘲笑曾经的老师跟不上你的脚步。
正是因为老师的付出,我们才能达到如今的高度。
诲人如渡舟,风雨几曾求。
烛光照天下,一竿撑白头。
和心泉上芸阁夫子原韵清·吕汝玉一枝史笔赋闲居,曾著人间未见书。
寿世文章原不泯,传经学术信非虚。
金科玉律真师范,化雨春风入我庐。
他日遗编深护惜,儒林文苑两相誉。
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就像春风化雨,慢慢浸透着我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
看起来也许微不足道,却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阅过世界的宽度,才懂得您教诲的高度。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每一缕阳光都是我对您的祝福,就像盛开着的向日葵。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吐丝到死方尽,蜡烛燃尽才开始熄灭。
老师就是这样,不断燃烧自己,用尽自己所有,去滋养学生。
坚守一份职业,为了孩子的成长,奉献一生。
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老师忙碌一生,青丝变白发,又是为了谁呢?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对于一个老师来讲,没有什么比孩子健康成长更让人开心的了。
看着孩子在自己教导下慢慢长大,是一个老师最大的幸福与满足。
感谢您教我的万卷书,为我铺就璀璨的人生路。
忆业师刘夫子宋·赵必蒸严风砭肌骨,怵然起遐思。
怀念恩师黄成就教授
怀念恩师黄成就教授张永田(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361006)黄成就教授辞世已过半年,忆及与黄师相处的愉快日子,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黄师骨灰即将奉安之际,仅以此短文悼念。
一、治业严谨诲人不倦初次认识黄师,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转瞬已过40年.。
当时黄师随陈焕镛教授到北京主持<<中国植物志>>壳斗科编写工作,我受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分类室委托组织本室及兄弟单位来京工作、学习的年青同志共26人,请黄师讲授植物学拉丁文,每周2次,每次2小时。
至今我仍保存有当年部分的课堂笔记及黄师认真批改的作业。
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学习,使我们对植物学拉丁文有了初浅的了解。
结业时,除全体学员外,现今北京植物所元老王文采、汤彦承、陈心启、戴伦凯等教授都出席分类室集体向黄师赠书(捐款)仪式,以示诚挚谢意。
这些同志现在全国许多省、区都是当地研究植物分类学的骨干力量。
黄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广博的学识得益于严师的言传身教。
1948年黄师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就得到当时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张肇骞教授指导,致力于牤牛儿苗属的研究,1949年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期间又更深入地研究了牤牛儿苗科,并获得焕老、吴印禅教授、侯宽昭教授指导。
1951年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从事高等植物系统分类研究,又获匡可任教授指导。
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发表了“中国芸香科植物初步研究”一、二、三。
1953-1955年随同吴征鎰教授至海南岛参加橡胶宜林地调查,黄师领导海南西队完成任务好。
八十年代初黄师与我同到粤北山区考察壳斗科植物模式种产地与生境,黄师深入实践,认真观察记录的情景历历在目。
这严谨的科学态度使我终生难忘,也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
1962年,在焕老主持下 <<中国植物志>> 壳斗科的编写工作正式开始,全国主要标本室的壳斗科标本汇集到北京,黄师与我的主要工作是:整理鉴定大量标本,观察对比其变异系列,处理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浩瀚的文献资料。
怀念恩师王永昌
录》 。
七 七事 变后 , 日寇 攻 陷下 了上
公 园 , 搭建 了一 个温 室 , 并 使花 卉
品种 越 来越 多 。 园内 的花草树 木 公
武当 20 .2总 20 08 1( 2 期)3 9
粮时休息一天 ,把所学之艺尽数
易
争奇 斗艳 ,曲径 通幽 , 有江南 水 了打 消他 的疑虑 , 很 王师 说 : 不妨 , 或 理论标 志 。 “ 因董公 非 常熟悉每 一
止 稳重 ,又 看王永 昌打 了一套 拳 , 心 中甚 喜 , 遂 答 应 收 他 二 人 为
狄家大院后荷花池旁的书斋 中, 一 住 十多 天半 月之 久 。
岁 至寒 冬 , 师徒 一 块练 艺 , 谈 古 论 今 ,后 小 和 尚来 通 知 庙 中有
到 家 乡 , 先生 仍开 一商 店维持 生 王 计 。新 中国成立 后 , 王被 任命 为商 会 秘 书长 。15 9 8年修 建人 民公 园 , 因喜爱 花草 , 中有 百盆 花木 的王 家
过着 自己 向往 的悠 闲 隐士 般 的生 外 , 对王 先生拱 手抱 拳说 了声 : 学 般 拳 法 非 常 文 学 化 、形 象 化 的 名 “
,
阶 , 狄 传给 自己的柔 身八 卦掌 逐 把
一
移居 香 港成 为 著名 画 家 ,终年 9 6
岁) 去宜兴 竹海 踏青 游玩 。当地 导 游 向君 介 绍 说 ,海 会 寺 近 日来 了
一
水
打 给福 师 看 。福 源 见 他 身 手敏
捷 , 正步稳 ,已经 练得 有 六七分 身
火候 , 虽未上 山学艺 , 是 原先 已 一 答应 收他 为徒 , 二是 他 能如 此痴 心
王永 昌不但学会 了八卦掌系列拳
永远的怀念:忆恩师黄济先生
永远的怀念:忆恩师黄济先生作者:劳凯声来源:《中国教师》2015年第02期2015年伊始,恩师黄济先生驾鹤西去。
1月12日为先生送行的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先生做最后的告别。
先生的遗容安详、平和,恍惚中觉得先生并没有离去,只是在熟睡之中。
前来为先生送行的应有上千人之多,其中有许多熟人,但更多的是素昧平生的人,因先生之高德则慕仰之,因先生之明行则而行之。
此诚如古人所说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先生恰如一座无言的丰碑,永远立在我们心中,他虽已谢世,但留给后人的崇高精神是不朽的。
先生以九旬高龄,早该坐享龟鹤遐寿,但他却始终未曾放下手中的笔,停止理论研究工作。
先生6岁入私塾,通读四书五经,因此对国学有着深厚的功底。
在先生的最后十几年中,他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上,为此呕心沥血,付出了极大的心力。
先生坚持对传统文化一定要全面分析,既实事求是、古为今用,又不因抱守而拒绝先进的东西。
他反对近现代史上五经扫地、全盘否定的做法,也不赞成今天一些人对儒学的迷信、盲从。
对社会上一些人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把传统文化时尚化的做法,先生很不以为然,他曾生气地对我说起一些人借举行成年礼,让孩子给孔子磕头的事情。
他说,我是给孔子磕过头的,6岁时父亲把我送进私塾,就给孔子磕头了。
至今虽尊敬孔子,但并不迷信、盲从。
儒学精粹在历史上对文化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要客观评价。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孔子是伟大的,但终究已成为历史了,因此不应该神化孔子,尤其是今天,孔子再伟大也不应该向他磕头。
到先生家探望先生,坐在他那局促而简朴的书房,醉人书香和雍容气质透露着文人的雅逸格调。
书桌上摊开的是一摞书稿,散落的是文人必备的文房笔墨,周围则是堆积如山的资料。
这是一个不变的场景,可以想象出老人以书为伴、伏案写作的景象。
先生最后一些年尽管孤独,但他埋首书堆,培育了一种乐观的心态。
故先生之思不器,先生之行不器,先生之量不器。
尤其让学生感慨的是,就在这斗室天地,近几年里先生写作、主编了百万多字的著述。
黄永年小传
黄永年先生与古文献研究辛德勇业师黄永年先生去年过世以后,我写过几篇文章,缅怀先生,但都是回忆往事,没有涉及先生的学术贡献。
这是因为自己虽然蒙先师不弃,视同及门弟子,但所学甚寡,并没有能够很好地领会先生的学术见解。
现在动笔撰写这篇文字,依然无力全面阐述先生在古文献方面的造诣,只能勉为其难,简单谈谈极为粗浅的受学体会。
即使如此,不得要领之处,还是在所难免,先师若是健在,必定要遭到斥责;或许只有老老实实说实在话、不做官样文章这一点,尚能因恪守师训而免吃杠杠。
学术界有很多人用古文献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古籍整理专家或是版本学家、目录学家等等诸如此类的头衔来称呼黄永年先生,但先师却一直不大喜欢这些称呼,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位研究古代文史的学者,版本、目录等古文献知识,只是研治古代文史必备的基础,犹如欲研究某一外国的问题,则必须首先掌握其语言文字一样;了解这些基础知识,从这里入门,本是人所例行的正常途径。
黄永年先生虽然早在中学时期,就蒙受一代宗师吕师勉先生亲炙,后来又问学于顾颉刚先生等学术大师,但具体做研究,并没有专门接受某一老师的特别指点,更主要的恐怕还是依赖他自己读书体悟。
大凡自学文史之学的人,往往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较多的人流于陋略局促,另有一小部分人则因不受特定范围和路数的限制,反而较常人更为博通渊雅。
黄永年先生当然属于这后一类人。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次周绍良先生宴请先师在京中某餐馆雅聚,席间先师感叹能相与畅谈的人越来越少,绍良先生笑着说:“现在都是专家,而你老兄是通人,跟不通的人,当然没法讲话。
”其实中国古代文史知识浩瀚无际,谁也没有办法一一通晓无遗,文史学界所谓“通人”,通常也只是较大多数学者多读一些基本典籍而已。
靠自己摸索读书,反倒比遵循现代固定学术轨辙的人,更能博通四部群籍,这是因为这一类人更具有向学求真的性情,更不受世俗的功利所诱导,读书也就不会那么急功近利。
记得周一良先生在一篇探讨清代乾嘉学术形成原因的文章中曾经谈到,乾嘉考据之学的兴盛,不惟世人所云朝廷政治高压所致,考据史事,实际上犹如阅读侦探小说,事实真像的诱惑力,自然会使学者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黄永年先生二三事
这就一 黄先 生 。上前 请 问 ,果 然 。 ● 是■ 蟪誊 - I 出站 的路上 ,我越想越 觉得奇妙 ,于是 问 . . 他 :1 0年 6月初的某 日中午 他是 否在陕西 9 9 师大校 门外的某 个小餐馆 吃饭 ?他 觉得这 一问
来 。又是 开会 ,又 是 专程来讲 学。或者 到附近 书 的喜好 中涵养 出来 的。
出来走 在路上 ,我心 里不 由得有 一种 隐隐 都 甚少 关注 。因此我每次 去替他 竞标 ,成交都 的悲凉 。我觉得黄 先生对现 今 学术 的态度 ,表 比较顺利 ,价格 远低于 他 的心理 极 限。第一年 明他 对 当下的一切正 在看 淡 ,精 神很 可 能会 离 才 举 了两 次牌 ,第二年 更顺 ,较重要 的那部 书 尘世越 来越 远 。这 ,实 在是让 入不 堪深 思 的。 举就 拿 下 了。 但 我 当时还是抱 有信心 。一来 他思雏 仍 一 那天 我抱 着 书刚 回到家 ,他 电话就 来 了 : 如 既往 地 清 晰而 灵 敏 ,二 来 他 当 时 的身体 状
先
装 笔挺 ,走 到 吏先 生跟前恭恭 敬敬行 了一个鞠 买到一套乾 隆版 的 古 文释例 。话 音未落 ,他 躬 礼 , 当时我 以为是 个 日本 学者 , 此刻 回想 , 就 大 笑 ,说 ,那是某 某版 ,很 烂 ,不值 钱 的。 很 像黄 先 生 。黄 先 生没 多想 ,浅 浅 一笑 ,说 , 我 回家 检核 ,发 现版 本确 实跟 他说 的一样 。 那 正是 他 。 不知是 否 因为 多次 跟他 谈起 过 买书 , 以 那 这一 笑让 我顿 时产 生 了一见如 故 的感 觉。 后 没 多久,他竟托 我帮他拍 买起古籍 来 了。是 研 讨 会 期 间 , 他领 着 几 个 人 到 苏 州 去 买 上 海博 古斋 的小拍 ,共拍 过两次 。先一年 买到 书。我 因为要参 与会 务 ,也 就没跟 去。那 个晚 种 ,第 二年买 到两种 。我虽然对 古籍版本 一
黄永年先生二三事
黄永年先生二三事作者:张伟然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2年第01期1996年春节刚过,我所在的单位办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到黄永年先生,让我去火车站迎接。
那之前我和他没见过面,出发前,我特地把他的大名写在一张纸上。
谁知那张纸竞一点都没有用。
站台上入潮如涌,他从车厢里缓缓而出,我一眼就断定:这就是黄先生。
上前请问,果然。
出站的路上,我越想越觉得奇妙,于是问他:1990年6月初的某日中午,他是否在陕西师大校门外的某个小餐馆吃饭?他觉得这一问好生突兀。
我向他解释:那一天我和两个师兄在陕西师大答辩硕士论文结束,导师何业恒先生设席感谢以史念海先生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坐定后看到来了另外一干人,其中一个西装笔挺,走到史先生跟前恭恭敬敬行了一个鞠躬礼,当时我以为是个日本学者,此刻回想,很像黄先生。
黄先生没多想,浅浅一笑,说,那正是他。
这一笑让我顿时产生了一见如故的感觉。
研讨会期间,他领着几个人到苏州去买书。
我因为要参与会务,也就没跟去。
那个晚上去宾馆里看他,老远就见他背着手在房间门口踱步,一会儿踱出来,一会儿又进去,步态煞是轻盈。
我第一次见他这样,觉得很好玩,忙走过去;他愈发得意,连说:“开心,今天开心!抓着辛德勇帮我刷书!”德勇先生坐在门里边,一面拿一个大棕刷飞快地刷着书,一面嘴里念念有词地回应着黄先生的调侃,动作和语调都特别地飞扬。
这是我目前为止见过的最令我神往的一幅“得书图”。
之前我早听说过黄先生如何爱书,如何站在旧书店门口一望,仅凭书根就能判断出书架上线装书的版本,那一晚算是初步有所领教。
本来我还听说那次他在苏州那个书店的仓库里挑书时,也颇有一些异乎常人举动,但没有亲见,不过是二手史料,在此且按下不表。
随后几年,与黄先生的交往渐渐地多了起来。
又是开会,又是专程来讲学。
或者到附近有事,顺便来停一脚。
要不就是为一些事情而电话联系。
记忆中拿起电话听筒就传来熟悉而亲切曲“是张伟然同、志吗?……”也就在那以后的几年逐渐频繁。
忆恩师
■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_生没有说过自诩 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 命价值的尺子。
舂华秋实,岁月无 痕,时光的飞逝为我们的生活留 下来许多宝贵的财富。
太多的记 忆,太多的情感,始终让我铭记于 心。
有_种人平凡的不会让人记 起;有一种感情它如大海般容纳 每股河流的任性;有_种职业,它 是普通却有着如此伟大的光 辉——这种人就是"老师",这种情就是"师生情”,这种职业就是 "教师”。
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 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 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借的大江千 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之说以这 样说是因为我忆起了一位恩师, 我的小学书法老师陈建国老师。
自从三年级转学后就再也没有见 过陈老师了。
在2016年11月份的 时候,妈妈告诉我陈老师因突发 心梗不幸逝世。
陈老师是"全国德 艺双馨书法教育名师",从事书法 教育十余年来,他将全部心血都 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书法教育事 业,将上万名学生、数百名家长群 众及教师同行带进了书法殿堂。
对于妈妈告诉我的这些信息,我 宁愿相信这不是真的,我也真的 不相信始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 的陈老师会离我而去。
他怎么舍 得与他朝夕相伴三十余年的文房 四宝,又怎么舍得那_群期待他 授业解惑的莘莘学子。
记得读学前班时候,我每天 放学是先在教室里写会作业,等 妈妈下班了在来接我一起回家。
有一次,陈老师到我们班教室来 了,他微笑着看我抄写生字。
端详t学教育2。
19.04忆恩师良久,说:"这孩子字好是好,可惜 缺点灵气正巧碰上了妈妈来接 我,在一旁说我也觉得孩子的 字总缺点什么,字帖也练了不少, 总不见起色。
"从那时起陈老师就教我如何 写字,教我分析字的间架结构,然 后总结几条规律:有的汉字,如果 有几个横笔,就应注意横的长短, 不要写一样长,要注意宇的比例, 最长横是最短横的几倍。
踏访烈士英勇足迹 缅怀前辈激情岁月
踏访烈士英勇足迹,缅怀前辈激情岁月3月30日上午,正值清明节来临之际,红安国际育才实验学校全体师生600余人在学校政教处的组织下,徒步来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以“清明扫墓缅怀烈士”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
九点整,祭扫仪式正式开始,首先由我校张友顺校长代表学校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以此来告慰先烈的灵魂,接受心灵的洗涤,缅怀革命的精神。
沉痛的哀乐回荡在陵园中,同学们肃静而立,庄重默哀,浓重的悲壮气氛令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感到震撼。
然后校办公室刘主任向全体师生作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报告;张校长致扫墓辞;最后全体师生庄严宣誓: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爱我家乡,爱我学校;朴诚勇毅,不胜不休;奋发有为,誓作栋梁;为民办学,为国育才;振兴中华,圆我梦想。
仪式结束后,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参观了各个展馆。
来到纪念馆,看着泛黄的书页、破旧的棉絮和生锈的枪炮,学生们寻找着历史的足迹,领略着历史的沧桑。
这里,记载着红安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这里,承载了烈士们用鲜血贯彻的理想,这里,托起了无数英雄儿女用生命铸就的共和国。
10点30分,祭扫活动结束,短短的几个小时,同学们感受颇深:先烈们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奋斗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追求真理之路,是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中国梦”的领导者和实现者,担负着振兴祖国的重任,更加有理由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先烈的遗志,奋发图强,勇于创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新一代青年的殷切期望。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
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
这次的清明祭扫活动,大家切身体会到,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更是人们审视自己,反思人生的日子。
回顾中华民族走过的艰难历程,回望先辈的流血牺牲,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更应该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这一代人特有的风采去为祖国描绘更加光彩夺目的蓝图。
师恩如海没齿难忘
师恩如海没齿难忘
刘家麒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06(022)003
【摘要】@@ 恩师汪菊渊院士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回忆52年前我列入恩师门下,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眼前,恍如昨天.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刘家麒
【作者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山仰止师恩如海——在饶余燕教授教学与创作成果研讨会上的发言 [J], 黄冰漫
2.师恩如海笃情难易——怀念我的导师应崇福先生 [J], 王秀明
3.师恩如山师爱如海r——怀念先师王绍增先生和论其思想的教学启示 [J], 齐羚
4.师恩如海 [J], 钟晓莹王蕴琦(图)
5.师恩如海我如船 [J], 陈中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难忘的记忆 永远的怀念
并为之奋斗的愿景已成为现实,令他十分欣慰。
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已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大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他热爱的造纸事业日益兴旺,中国已成为纸和纸板产量世界第一、技术和装备水平先进的造纸大国;他耕耘了六十五载的华南理工大学已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985”大学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行列,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已是居于国内领先、国际也有较大影响的国家重点学科;他培养的学生努力拼搏,开拓进取,敬业奉献,成绩斐然,有的已成为大学校长/院长、知名的专家教授和杰出的科技工作者。
难忘的记忆我们有幸成为陈老师的研究生,聆听老师的教诲,承接老师的熏陶,终生受益;老师的一言一行,历历在目,永世难忘。
老师对学生的恩师安详地走了恩师陈嘉翔教授于2017年11月3日安详地走了。
那天,92岁高龄的老人并无病痛,精神依然矍铄,言谈举止如常,在家中与家人共进晚餐后坐在沙发上驾鹤西去。
老师走得如此安详,归因于他终生期望□ 作者单位:詹怀宇,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双飞,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秦梦华,泰山学院;王德汉,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雷以超,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4年12月,弟子为导师陈嘉翔教授(右二)庆祝九十大寿关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对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从入学开始,我们就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课程选择、论文选题、实验研究到学位论文的撰写,老师都及时与学生讨论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只要课程学习和论文实验需要的,包括资料收集、外出调研、药品采购、分析测试、论文发表,老师除了精心安排和指导外,在经费上都给予大力支持。
老师不但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科研,也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家庭。
新生入学,老师都会去看望,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
记得1979年入学的研究生住在远离主校区的北区宿舍,那时又没有交通车,老师冒着炎热步行60多分钟专程到宿舍看望学生。
怀念恩师王永年
作者: 张耀宗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搏击
页码: 70-7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0期
主题词: 恩师 王永 杨氏太极拳 怀念 中华武术 第三代 武功 拳法
摘要:今年是恩师王永年先生诞辰120周年,每每想起跟随恩师学艺的日子,对恩教诲师总是感慨万分,历历在目,恩师王永年(1893年11月7日——1973年9月18日),河北邯郸峰峰县人,自幼好武,习家传少林武功,深有建树,为弘扬光大中华武术,专程赴任丘县莫州镇,拜武术名师黄柏年门下成为第七个入室弟子,长期勤学苦练,深得形意拳法真髓,后回到家乡又得杨家表亲石老师传授正宗杨氏太极拳,成为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黄永年先生臧否学人及其和弟子辛德勇的趣闻
黄永年先生臧否学人及其和弟子辛德勇的趣闻上篇“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不知怎样,但批评他的某人却是不学无术的,在复旦人很讨厌,老了一部书还像书吗?”(这里的某人指蔡尚思,他的文章《评匡亚明的孔子评传》发表于《书林》杂志1986年第一期。
)“都是指某位老先生,书倒是看得不少,有些不懂装懂,他要编一部中华人民通史,头脑不清,是年老了,还是年轻时就不清,不懂文字学,搞什么《说文约注》,内行看了发笑,连吴梅村诗都不懂。
”(这当然是指张舜徽先生了,张先生著有《中华人民通史》《说文解字约注》。
)“杨伯峻《春秋左传校注》挖除古人的注,我实在不懂有啥好处。
”“来先生学问平平。
胡先生精于甲骨,惜范围太窄,为人乃是所谓君子……韩先生跳不出教科书的框框,所为也多教科书一类,学生超过他,如杨际平。
岑先生,小考证,大了便出错,如对两税法的研究就错得一塌糊涂。
”(“来先生”可能指来新夏。
“胡先生”指胡厚宣。
“韩先生”可能指韩国磐,其著有《魏晋南北朝史纲》《隋唐五代史纲》等。
“岑先生”指岑仲勉。
)“谢先生人很好,但他的学问有其先师梁任公的遗风,不深。
周先生的文言文做得不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贺先生的考证,童先生讲是不行的。
”(“谢先生”指谢国桢。
“周先生”指周一良。
“贺先生”可能指贺贺昌群。
“童先生”指黄永年先生的岳父童书业。
)“得读尊著《脂麻通鉴》,认为是此文丛(按,指《书趣文丛》第一辑)中上品佳作,较唐振常、朱维铮辈高明多矣。
”(《书趣文丛》第一辑收入唐振常《饔飧集》及朱维铮《音调未定的传统》两书。
)“看季羡林之《牛棚杂忆》则认为太浅薄,殊与此君之盛名不相称耳。
”“治敦煌者多偏于文书,壁画多治艺术者在研究,而此辈对历史、对文化史多门外汉,常书鸿及段某辈均此种水平。
”(这里提到的是常书鸿、段文杰两位先生。
)“7月21日《文汇读书周报》登了章先生《金庸招不到博士以后》……这位培公有个毛病,即他喜欢谁,崇拜谁,你就千万不能够犯谁,否则必跳起来,强词夺理地来一通。
黄延复先生千古!
黄延复先生千古!黄延复先生千古!黄延复的BLOG(2013-02-17 20:02:46)各位博友,我是黄延复老师的家人,秉着沉痛的心情向各位宣布一个噩耗,老人家于农历正月初三晚七时五十一分在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离世,享年八十五岁。
本人是他的外孙女,姥爷生前一直热衷于写博客,他的博客就好似他的回忆录和传播他精神思想的一个桥梁,这个博客也是姥爷生前的一个精神支柱。
现在姥爷虽然离去了,可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黄延复先生一身正气,满腔仁爱,学识深邃,为弘扬清华精神和梅贻琦思想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隐忍前行,堪称当代教育和新清华走向明天的普罗米修斯!黄延复先生走了,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良师,更是清华和时代教育失去一位精神导师。
我们永远热爱他!望大家能够将黄延复先生毕生追求的清华文化和梅贻琦思想发扬光大!这样也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纪念!黄延复先生,1928年1月18日(阴历丁卯腊月廿六)出生于胶东半岛渤海之滨的一个偏僻的小村。
1941年(13岁)随母离乡背井,去东北(当时俗称“关东”)逃饥寻父,流落于黑龙江省延寿县所属黑龙宫秋皮囤小山村。
1947年在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就读时随校内迁北平,1948年夏,考入崇文门内船板胡同汇文母校,1950年入清华经济系读银行专修科,1957年任政治课工会部门“副主席”之职,被“划”为“三类右派”,降工资三级,留校察看。
1978年在大势变中获“赦”,名曰“改正”,实为“陪赦”(作“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平反之陪衬也)。
“改正”以后,被安排在党委宣传部所属的校史编写组(后改研究室)工作,详见所著《耋龄忆往》,还有《五七风暴》,是余所见清华反右运动难得的翔实记录。
--陶世龙,2013年2月25日。
耋龄忆往(八)-初入清华(四)(1/208) 2009-04-16 20:00耋龄忆往(八)-初入清华(三)叶…(66/4911) 2009-04-13 22:44耋龄忆往(八)——初入清华(二)(2/348) 2009-03-31 20:51杂撰——叶企孙先生并未被遗忘(6/465) 2009-03-27 22:02耋龄忆往(八)初入清华(一)(4/321) 2009-03-24 21:53耋龄忆往(六)——我的童年(二)向…(1/119) 2008-06-05 22:58耋龄忆往(五)——我的童年(一)贫…(3/312) 2008-04-14 20:30耋龄忆往(四)——清华园里的“三家…(5/244) 2008-03-29 10:40耋龄忆往三、我的故乡(下)羊岚…(4/280) 2008-02-25 20:43耋龄忆往二、我的故乡(上)古邑…(4/227) 2008-02-25 20:30耋龄忆往一、家世略觇(1/201) 2007-12-19 14:17耋龄忆往(续三)(1/141) 2007-11-23 14:46耋龄忆往(续二)(0/129) 2007-11-23 14:41耋龄忆往(续一)(0/148) 2007-11-23 14:25耋龄忆往(连载)(3/245) 2007-11-23 14:16五七风雷(三十)——无线电系三教授…(3/279) 2007-09-26 22:36五七风雷(二十九)——无线电系三教…(2/240) 2007-09-20 18:08五七风雷(二十九)——无线电系三教…(2/135) 2007-09-19 23:19五七风雷(二十九)——无线电系三教…(2/116) 2007-09-19 23:19五七风暴(二十九)——无线电系三教…(3/184) 2007-09-19 22:54五七风雷(二十八)——无线电系三教授(…(2/236) 2007-09-10 17:08五七风暴(二十七)----电机系(下)(0/181) 2007-08-05 23:23五七风暴(二十六)——电机系事件(0/238) 2007-08-03 15:50五七风暴——二十五,物理教研组事件…(0/369) 2007-03-18 17:26五七风暴——二十四,物理教研组事件…(2/606) 2007-03-18 17:11五七风暴——二十三,物理教研组事件…(1/452) 2007-03-18 16:48五七风暴——二十二,物理教研组事件…(1/335) 2007-03-15 23:26五七风暴——二十一,物理教研组事件…(0/365) 2007-03-15 22:58五七风暴——二十,政治理论教研组事…(3/335) 2007-02-22 16:02五七风暴——十九,政治课教研组事件…(0/300) 2007-02-19 22:39五七风暴(十八)——政治课理论教研…(1/419) 2007-02-16 16:22五七风暴——十六、党内头号大案(中…(1/636) 2007-01-23 19:33五七风暴——十七、党内头号大案——袁…(0/737) 2007-01-21 15:10五七风暴——十六、党内头号大案——袁…(0/601) 2007-01-21 15:03五七风暴十五——党内头号大案——袁永…(2/738) 2007-01-14 11:56五七风云——“通天”的黄万里案(下)…(3/236) 2006-12-23 20:09五七风暴——十一“通天”的黄万里案…(0/169) 2006-12-17 21:50连载:五七风暴——“通天”的黄万里案…(3/187) 2006-12-11 22:05十、“第一大案”——钱伟长案(下)…(5/833) 2006-12-02 21:13五七风暴(十,第一大案,上)(1/688) 2006-12-02 20:34五七风暴(九)树不欲静,风亦不愿…(3/153) 2006-11-14 15:27五七风暴(六)(98/16154) 2006-10-07 22:58五七风暴(四、五)(1/142) 2006-09-23 14:07五七风暴(连载)(0/220) 2006-09-16 10:58五七风暴(连载)(1/549) 2006-09-16 10:51 五七风雷(连载)(2/203) 2006-09-12 14:51 五七风暴(连载)(4/255) 2006-09-11 23:39。
博学余暇,游手于斯--由黄永年先生的书法说开去
博学余暇,游手于斯--由黄永年先生的书法说开去
张铁华
【期刊名称】《大学书法》
【年(卷),期】2022()4
【摘要】今天我们专门探讨黄永年先生的书法,并且以当世名家视之,如果先生泉下有知,我想他应该是会深感意外的。
书法于黄先生而言,只是治学之余聊以自娱的雅事。
黄先生以史学名世,因为擅书,为人写条幅、给图书封面题字之类的笔墨应酬自是难免,但是先生从不以书法家自居,不仅如此,黄先生对当时以书法家自命者颇为排斥。
据黄先生的学生郭天祥教授回忆:“(黄先生)没有认为自己会写字,待参观了几次书法作品展,觉得有些作品简直是‘鬼画符’,自己这才写点字参展、发表。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张铁华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
【相关文献】
1.博学广识书艺精湛——访我国著名书法家石彦文先生
2.博学余暇擅步胜境——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沈鹏
3.博学多才乐天听命--访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
4.通明之力平和之美--浅议黄永年先生书法篆刻理论实践与当代意义
5.“严”书:黄永年先生书法片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龄影徂,千载心在——为纪念恩师黄寿祺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而作
百龄影徂,千载心在——为纪念恩师黄寿祺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而作在我居室的客厅里,挂着一幅装裱精致的书法作品,中心从左至右是三个横排的大字“忍默勤”,右上方是竖写的六个小字“建勋仁仲雅属”,左下方为“六庵老人书”,书法工稳遒劲,透出一种厚重圆融的风格。
这幅作品是我的至爱,十五年来搬了五次家,它总是挂在最醒目的位置上,因为这幅作品早已超出了它的物理属性和艺术价值,凝聚着恩师黄寿祺先生对我为人为学的教诲与期望。
那是1986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在湖南老家接到先生的电报,命我立即返校。
满怀疑惑赶到福州,方知是一件美差:与郭天沅学兄陪同先生前往上海、兰州、西安等地讲学。
记得第一站是上海,先生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作了一场关于《易经》的学术报告,反应非常热烈;此后还会见了先生大学时代的老同学、著名作家王西彦,两人促膝畅谈,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
第二站是西北师范大学,先生受郭晋郗教授之邀,给该校的古代文学研究生讲授“楚辞研究”课程,此后便与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谢冕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江枫研究员等人一起,在西北师大伏俊琏学兄的陪同下,乘一辆交通车,经河西走廊前往敦煌游览。
一路上先生兴致极高,谈笑风生,迷人的西北风光更导致了他诗情的不可遏止,或随口吟哦,或闭目冥思,数日间共创作旧体诗十余首,令同行的袁、谢诸位先生佩服不已。
第三站是位于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先生在辞书研究所作了一场学术报告,并与当地名宿霍松林教授等人进行了会谈。
在陪先生参观“碑林”时,先生指着一块刻有“忍默勤”三字的石碑对我说:“建勋,这三个字概括了为人为学的准则,可惜你只做到了其中的一个字。
”我问是哪个字,他说是“勤”。
接着又说:“你知道我‘之六’的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年轻时性格过于刚烈,祖父便给我取了这个字。
在《易》数中,九为阳,六为阴,之者变也。
之六,也就是要变得收敛一点,也就是‘忍’、‘默’的意思。
”那时我年轻气盛,自视甚高,尤其喜欢表现自己,一有机会便高谈阔论,或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
悼念老教师的挽联
悼念老教师的挽联
敬爱的老师,您怎么就这么走了?
上联:育桃李倾心血毕生无悔,音容宛在
下联:启后学施德泽千古流芳,精神长存
老师啊,您就像那明亮的灯塔,在漆黑的夜里为我们指引方向。
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就像一只只迷途的小羊羔,是您用耐心和关爱,把我们一个个引上了正途。
您的每一句教诲,都如同春天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您总是这样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当时的我们还不太懂,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多么珍贵的话语呀!
您的课堂,那可真是神奇!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枯燥无味,您总是能把那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有趣。
就好比把一堆乱糟糟的拼图,一下子拼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您讲历史故事的时候,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您讲数学难题的时候,那些数字和符号都好像在跳舞。
还记得那次我考试没考好,心里难过极了,觉得自己就是个失败者。
您找到我,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孩子,一次失败算什么?这就像在路上摔了一跤,爬起来拍拍土,继续往前走!”您的话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黑暗的世界。
可如今,您怎么就走了呢?我们还没听够您的课,还没和您说够心里话呢!您怎么舍得丢下我们?
老师,您走了,但您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您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星,在我们的天空中闪烁着。
我们会带着您的期望,努力前行,绝不会让您失望!
您安息吧,敬爱的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往事历历忆恩师散文
往事历历忆恩师散文二0XX年的春节,惊闻恩师已逝,心,不禁凄然。
恩师是我中学时的老师,姓刘,教我语文。
在我的心目中,他如慈父,给了我无尽的关怀和关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转学到他所在的学校就读初中二年级。
学校离家十多里路,我们每周六下午回家,周日返校,带好一周的大米和干菜。
记得一个周日的下午,冬日冷冷的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
我沿着山路走到学校时,脚上的鞋子早已湿透。
老师看见了,说,你到我这儿来把鞋子烘干吧。
我换上同学的鞋子,提着那双湿漉漉的解放鞋来到了老师办公室。
一进门,我便感觉到异常的温暖。
盆里的木炭火燃得正旺,烧得通红的木炭发出热烈的光。
老师拿起我的鞋子,小心地放在火盆架的边沿,鞋面朝里。
一会儿,就有一股水汽腾起。
老师让我坐在凳子上,递给我一本语文课本,翻开其中一课,说,你背诵这篇课文我听听。
我合上书本,站起身,认真背诵起来,非常流利地一气背诵完毕。
老师点点头,说,不错。
又说,鞋子放这儿烘,你先去自习,等会儿你过来拿。
嗯,我应着。
望着老师清瘦而慈祥的脸,我忍不住想,老师,您多像我的父亲。
吃过晚饭,我到老师办公室,手提着干爽温热的鞋子,说,谢谢老师。
老师拍拍我的肩,轻声说,不用谢,好好学习,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
他的目光里满是慈爱。
也许是刚转学的缘故,老师见我胆小腼腆,常常鼓励我。
课堂上,他让我朗读课文或回答问题。
每次朗读完毕,他都不忘表扬一句,嗯,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我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写在作文本上。
有一次,老师在我们的作文指导课上,说我的文章写得好,还把这篇《一件难忘的事》念给同学们听。
老师说,这篇文章,不仅记叙了自己经历的这件事情的详细经过和心理活动,更可贵的是,在文章的结尾,写出了自己从这件事情当中得到的感悟。
老师温暖的鼓励,同学们赞许的目光,让我慢慢增强了自信。
老师还把这篇文章推荐到校刊发表。
当我拿到刊有自己文章的校刊时,心里那份激动真是无法形容,同学们也对我啧啧称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ce tB o s olt n o h tt C u cl T i p p r rc l i c oa t ma n r a a e c n in o k C l i f te Sae o n i ao . h s a e e al hs sh ls c s i n e 。 c d mi t og t,o ttn i gtln s e oin a d c nr uin,c n e n n o r g me tt i s d nsa h u hs usa dn ae t,d v t n o tb t o i o o cr a d e c u a e n o hs t e t s n u
21 0 2年 1月 第2 8卷第 1期
唐 都 学 刊
T n d o r a a g u Ju n l
Jn 02 a .2 1
V0. 8 No 1 12 .
【 大师风范 】
史 苑 学 步忆 恩 师
缅 怀我 的导 师黄 永年 先 生
郭 天祥
( 湛江师 范学院 历 史系, 广东 湛江 54 4 ) 2 0 8 摘 要: 黄永年先生 是我 国著 名 目录文献学家 、 唐史研究专家 , 陕西 师范大学 历史文 化学 院、 唐史研究所 、 古籍
— —
I e o y o y Te c r M r Hua n — n a n M m r fm a he . ng Yo g in GU0 a —xa g Tin in
( ioyD p r et Z aj n o l o ee Z aj n 2 0 8 hn ) H ̄ r eat n , h n ag N r lg , h ni g5 4 4 ,C ia t m i ma C l a
wela i n b e t o g t. B s e ,h s d e l e p ce n h rs e y h ssu e t . l s h s o l h u h s e i s e wa e p y r s e t d a d c e h d b i t d n s d i
整理研究所教授 , 院古籍整理 专家组成员。通过 对在黄永 年先生 门下受教 往昔 的 回忆 , 个侧面展 现黄永 国务 从一
年先生的大家风范 、 学术思想 、 卓然才 华 , 以及他 蜡炬成 灰 、 心奉 献 , 励 关爱学 生 , 倾 鼓 精心 培养 后学 的高 尚情 怀。 同时表现后学对前辈学人 的深切缅怀 和崇敬 之情 。
收稿 日期 :0 1— 2— O 21 0 2
象。记得先生刚调入陕西师大的时候 , 住在 图书馆
里, 每天要去教工饭堂就餐 , 而我们历史系学生宿舍
楼就坐落在先生去教工饭堂 的路边 , 我们那 时又住 在一楼 , 常会看 到一 位 身着 蓝色 中 山服 , 常 戴着 秀 郎 眼镜 , 手提装着饭盒 的尼龙 网兜 , 气宇轩昂, 步履 刚 健 的中年人的身影 , 当时就觉得这位不知姓名的老 师气度不凡 , 好精神 , 好干练 。后来对先生的事情了 解得多了才知 道 , 原来 先生 15 97年遭 罹反右 “ 扩 大” 之灾, 蒙冤打成右派被压抑 了 2 0年 , 来陕师大
关键词 :黄永 年 ; 风范 ; 思想 ; 情怀 ; 缅怀 中图分类号 : 8 5 1 K 2 . 文章编号 : 0 —00 【0 2 0 — 12—0 1 1 302 1 )1 00 0 3 文献标识码 : A
Re n s e c fmy Re p c e so y Te c e mi ic n e o s e t d Hit r a h r
Ke r s: a g Yo g—nin;ma n y wo d Hu n n a n e ;to g s;fe i g e ns e c
黄永年先生离开我们整整 5年了, 每当我想起 在永年师门下受业 的 日子 , 先生 的音容笑貌 总会浮 现 在 眼前 。 我是 17 年春天人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 系的 98 7 级 (7年 l 7 7 2月高考 ) 学生。黄先生也是 17 年 98 国庆前夕由西安交通 大学调入陕西师大图书馆 的。 但先生为 我们历史 系 7 7级 正式讲 授 “ 唐史 专题 ” 课, 则在 18 年我们读大四的时候 , 91 从那时起 , 我和 黄先生才 有了实际接触。其实 , 在此之前 , 我在校 园、 图书馆已多次见到过先生 , 并且 留下 了深刻的印
Ab t a t Mr Hu n n —n a a a u x e i i l g a h n h l lg ,t e s d ft e sr c : . a g Yo g in w s a f mo s e p  ̄ n b b i r p y a d p i o y h t y o h o o u h so y i eT n y a t ,a p oe s ro e d p r n fS a n i r lU ie st h e Hitr e itr n t a g D n sy r f so ft e a t h h me t h a x ma n v r i o No y,t s y R — o s a c n t u e o a g D n s e r h I s t t f T n y a t i y,Re e r h I si t o n in o k ol t n,a d a me e f t e s ac n tue fA ce tB o s C l i t ao n mb r o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