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嵌入视角下大学的网络治理机制解析

合集下载

院校大数据治理 典型案例

院校大数据治理 典型案例

院校大数据治理典型案例
1. 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治理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施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大数据治理。

通过收集学生的通行数据、监控视频等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构建了校园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可以实时监控校园内的安全情况并及时发出警报,有效提升了校园安全管理的能力。

2. 北京大学大数据治理案例:北京大学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施了学生学业管理的大数据治理。

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课程成绩等信息,运用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对于学业进展缓慢的学生发出预警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

3. 清华大学大数据治理案例:清华大学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施了校园能源管理的大数据治理。

通过收集校园内各个建筑的能源消耗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可以分析出能源的使用趋势和高耗能的区域,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节能措施,提升了清华大学的能源利用效率。

4. 上海交通大学大数据治理案例:上海交通大学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施了校园人员管理的大数据治理。

通过收集校园内学生和教职工的通行记录、消费记录等信息,通过建立人员行为模型,可以分析出异常行为和人员活动规律,从而提升校园安全防控和学生管理水平。

这些大数据治理案例展示了高校在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校园管
理和优化的实践经验,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决策,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教育信息化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教育信息化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教育信息化: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文|孙曙光 王鹏 张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为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加快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内生需求。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对各领域进行着深度的改变和全面重塑,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2021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毫无疑问,现阶段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治理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课题。

一、教育信息化为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机遇(一)信息化推进高校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在我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教育治理的理念,是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此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首要目标。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其构成要素往往包括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科研成果等等这些显性的指标,而一流的治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治理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能为一流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有效的治理使集成要素迸发能量,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低效率的治理则可能事倍功半。

显然,高等教育新使命、新任务的变化和改革的路径选择,亟需实现由高校管理向高校治理的转变。

从管理到治理,虽然一字之差却意味着高等教育体系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

相对于大学管理而言,大学治理是社会和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学发展水平越高,治理的作用就愈加凸显。

作为理念层面的大学治理已逐渐走进政府和大学的视野,并发挥相应观念的转变。

但要实现实践层面从大学管理向大学治理的转变,还需要长期的探索过程。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给高校校园安全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校园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新时代的背景出发,深入探讨高校校园安全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二、背景分析在新时代,高校校园安全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利用网络评台进行欺凌、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给校园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师生安全受到威胁。

再次,校园欺诈和贪腐现象屡禁不止,给高校管理带来诸多困扰。

另外,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亟待加强和完善。

三、问题分析1.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欺凌、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给校园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现有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还存在漏洞,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

2. 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师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校园暴力事件不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影响了校园秩序和学校声誉。

3. 校园欺诈和贪腐现象在高校管理体系中,校园欺诈和贪腐现象屡禁不止。

一些教职工和管理人员利用职权之便,从中谋取私利,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秩序带来了严重危害。

4. 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亟待加强和完善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不够完善,安全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安全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四、对策探讨1. 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建设针对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可以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和引导,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2. 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针对校园暴力事件和欺诈贪腐现象,可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的建设,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预防和处置机制,加强对暴力事件和欺诈贪腐行为的惩处力度。

高校网络育人机制及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探究

高校网络育人机制及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探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2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Feb.2024  收稿日期:2023-09-23 作者简介:齐旭旺(1991-),男,特聘副研究员,在读博士㊂主要从事高等教育㊁马克思主义劳动哲学㊁劳动教育研究㊂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自媒体时代我国青年网络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消解与应对研究(23YJA710014);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项目□教育教学研究高校网络育人机制及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探究齐旭旺(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摘 要:高校网络育人旨在依托网络育人平台,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网络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㊂高校要切实发挥网络育人实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需要构建网络育人提质增效的机制,加强对网络育人效果的测评和监督,探索网络育人成效的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制定一套体系结构合理㊁指标分配科学㊁操作运行规范㊁实践效果良好的网络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㊂关键词:高校网络育人;机制;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4)02-0152-06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Parenting Mechanism and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QI Xu -wang(Institute of Knowledge &Value Sciences /College of Philosophy Law &Political Scienc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 :Network parenting in universities aims at relying on the network parenting platform to educate and cultivate collegestudents using network resources in an organized,purposeful and planned manner.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xert the efficacy of network parenting and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cultivating morality,universities need to establish mechanisms to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education,strengthen the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of network education outcomes,explore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education,and develop a set of well-structured,scientifically allocated,op⁃erationally standardized,and practically effective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network education outcomes. Key words :network parenting in universities;mechanism;effect evaluation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育人成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㊂建立高效㊁顺畅的网络育人运行机制,是高校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的有效保障㊂高校网络育人的效果评价是以网络生态为基础,以育人为根本目标,依据一定的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和准则,通过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实施判断,从而实现高校网络育人的可持续发展㊂一㊁高校网络育人的机制高校网络育人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与协作㊂构建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㊁激励机制㊁保障机制和法律机制,有助于实现对网络育人工作的科学领导㊁组织和实施,保障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不断提高网络育人水平,促进高校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㊂(一)高校网络育人的领导机制高校网络育人是一种高水平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当前高校网络育人平台㊁载体种类多,如校园融媒体平台㊁官方微博账号㊁官方抖音账号㊁百度贴吧等等㊂它们在呈现出多样化快速发展趋势的同时,也会因为不能与高校自身的办学特点㊁校园文化㊁专业特色等结合,从而暴露出同质化㊁协调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网络育人活动的效果㊂想要解决网络育人中管理和组织带来的难题,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㊁让广大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网络育人活动中,就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建立领导机制㊂领导机制,也就是高校网络育人要有专门领导负总责,有专门的领导负责网络育人的主要工作,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建立指挥有力㊁分工明确㊁措施得力的有机完整的科学领导管理机制㊂开展高校网络育人活动,依赖于高校党政领导㊁学院领导㊁教师及大学生等共同参与,各参与者之间相互联系㊁制约的关系决定着高校网络育人活动的有效开展㊂所以,要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从学校到各院系再到各学科教研室教师的三级领导机制㊂高校党委领导牵头建立网络育人组织管理指导委员会,负责为大学生的网络育人活动提供领导支持㊁政策支撑及物质支援,为学生的网络教育活动提供坚强的后盾㊂学生所在院系选派一名领导负责与上级的校领导协调工作,负责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和联络,并负责对自己学院学生对网络育人工作进行督促㊁协调和指导,规范网络育人活动㊂各学科教研室老师也要参与指导及亲自参与到网络育人活动中,参与指导的意义在于使网络育人活动能按照预期的目的进行,把握网络育人活动的第一手真实材料,并能及时更新不合时宜的决策,避免学生的网络育人活动失去正确的方向,因为离开有目的的塑造,离开人才培养规划的引导,学生的网络育人活动就失去它本身的意义㊂高校作为育人工作的主体,应当遵循育人规律,在育人目标制定及实现的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分工明确㊁互相协作㊁层层负责的三级领导机制,必将为大学生的网络育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㊂(二)高校网络育人的激励机制高校网络育人活动,是有组织㊁有目标㊁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要在做好政策导向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㊂ 激励的作用对象是人且只能是人,激励只有作用在人身上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㊂”[1]176高校的激励机制既要同大学生发展需求与具体的网络育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又要注重对管理部门及负责教师的激励机制建设,形成从上到下的完整体系㊂这样以奖励机制建设入手,既能保证网络育人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又保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教师的工作热情㊂针对高校网络育人机制建设,一方面,对学生来讲,学生是高校网络育人活动的主要受益人,他们的学习热情决定着育人的成效,对他们全方位激励,意义重大㊂高校要将网络育人活动纳入学校的教育计划,并计入学分㊂在网络育人内容㊁时间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出具体的考核制度,进行定期考核㊂对成绩优异㊁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表彰和奖励㊂对不达标的学生要给予批评,在专职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完成网络学习任务,然后再次给予机会参加考核㊂设置专项奖学金和荣誉称号,有意识地树立学生榜样,对大学生进行引导㊂另一方面,对教师群体来讲,教师的激励机制是要激发教师工作热情㊂首先是必要的物质激励㊂物质激励是最直接㊁有效的激励方式㊂高校要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对网络育人活动的积极参与,对参加网络育人工作的领导干部㊁教师等的指导活动计入工作量,发放相应的课时费和业绩酬劳㊂同时,还要对教师进行充分的竞争激励,网络育人工作要同教师职称评定㊁评优评先㊁年度工作考核等挂钩,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压力是前行的动力㊂通过竞争方式调动教师指导学生网络育人活动的积极性㊂通过激励,目的也是为了提升育人质量,唤醒教师使命,还有助于建立一支稳定有为的指导教师队伍,便于总结经验,推动网络育人活动向纵深发展㊂(三)高校网络育人的保障机制高校网络育人载体㊁育人平台是高校整合资源,是学生接受网络教育的重要场所㊂健康的㊁稳定的网络育人载体㊁育人平台能够使网络育人活动规范化㊁科学化㊁制度化㊁规模化,同时也有利于网络育人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网络育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是有针对性地㊁持久有效地开展网络育人活动的保障㊂为促使高校网络育人活动能够有效进行,必须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包括资金保障㊁安全保障等㊂资金保障方面㊂资金是高校网络育人活动的基础,没有物质经费的保障,育人活动只能流于形式㊂高校应该制定完善的经费制度,加强政策导向㊂对网络育人教育要在教学经费中留出专项资金,实行按需设项原则项目化运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开展育人活动,确保取得实效㊂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重点投入一些有特色㊁易实施㊁参与面广的网络育人活动㊂这样,帮助高校间形成各具特色的网络育人体系,有利于推动高校网络育人百花齐放㊂安全保障方面㊂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育人安全保障机制是组织大学生网络育人的重要一环㊂我国首部关于网络安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201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㊂相比于我国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来讲,起步较晚㊂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复杂多变的网络突发状况给网络安全治理增加了难度㊂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㊂”[2]15只有维护好网络安全,大学生的发展才能有保障,所以网络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㊂高校要积极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加强网络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学工处㊁教务处㊁网络信息处㊁保卫处等协同配合的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㊂提前制定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网络监管建设,汇集专兼职网络监管队伍来研判网上思想动态,并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置网上的不良信息,有效开展网上的思想引导和舆论引导,推动高校形成良好的安全保障机制㊂(四)高校网络育人的法律机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部分新型媒体以流量㊁盈利为目的,在网络上传播不实㊁不当的信息,导致意识形态风险加剧,使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袭㊂习近平指出: 正面优质的网络内容跟不上,错误虚假甚至有害的东西就会传播蔓延㊂”[3]74因此,为应对网络形势的新变化和挑战,党政机关等部门应该以网络强国的总体目标要求,加快构筑网络制度管理,保证政府在网络管理上有章可循㊁有法可依㊂也就351 第2期高校网络育人机制及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探究是说,政府的网络治理必须制度化,建立相关的法律机制㊂网络治理规范有力,也能确保高校网络育人能在互利互信的和谐氛围中进行㊂为确保网络的良性发展,维护国家安全㊁公共利益及个人安全,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㊁行政法规㊁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㊂我国首部关于网络安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201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㊂相比于我国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来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标志着个人信息安全㊁网络安全被纳入国家立法规划,开始初步形成网络安全立法的体系㊂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高等学校㊁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参与网络安全国家标准㊁行业标准的制定㊂国家倡导诚实守信㊁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㊂为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信息化工作,统筹协调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教育部办公厅成立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并且印发‘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㊂目前,我国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1条㊁部门规章216条,党内法规制度5条㊁团体规定1条㊁行业规定19条㊂①这些法律㊁行政法规㊁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对网络上的言行和行为作出了规定和约束,弥补了网络制度的一些不足,为高校网络育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㊂但为保障高校网络育人活动的纵深发展仍需要继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机制,将网络不法分子关进制度的牢笼㊂二、高校网络育人效果评价内容高校网络育人评价内容是育人效果评价的核心,应涉及网络育人的全过程及育人价值㊂在马克思看来, 对事物㊁现实㊁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㊂”[4]499评价内容只局限为育人客体,那么就会陷入到马克思所论述的旧唯物主义机械直观的认识论㊂也就是说,没有主体所发动的实践活动的作用,就谈不上客体㊂因此,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高校网络育人活动主体,还包括高校网络育人客体及育人载体,也就是高校网络育人的全过程㊂同时,高校网络育人评价的内容还有育人价值㊂对高校网络育人价值进行综合判断是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㊂高校网络育人虽着眼于网络社会,但它还要立足现实社会㊂将高校网络育人价值纳入评价内容,就是考察网络育人活动是否能实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㊂具体来说,高校网络育人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育人主体工作的评价㊁对育人客体的评价㊁对育人载体的评价三个方面㊂(一)对高校网络育人主体工作的评价对高校网络育人主体工作的评价包括对育人顶层设计团队的评价㊁对育人工作者的评价㊁对育人过程的评价㊂对育人顶层设计团队的评价㊂高校网络育人顶层设计团队担负网络育人工作的重大决策与指挥领导的责任,对网络育人工作起着主导作用㊂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制定总体规划㊁目标定位,建立工作机制㊁管理制度,能够统筹大局,保障网络育人整个工作体系正常有效运行㊂对育人顶层设计团队的评价应该包括:团队结构是否合理,内部分工是否明确,权责是否分明;团队成员政治是否可靠,知识是否丰富,理论是否过硬,网络技术是否娴熟;团队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网络育人目标及规划,是否制定了管理监督及安全保障制度㊂只有保障高校网络育人顶层设计团队工作科学合理,网络育人工作才能顺利进行㊂对育人工作者的评价㊂高校育人工作者以网络为平台,在把握高校学生发展要求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依照网络传播特点及规律,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㊂这就决定了高校育人工作者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 软”能力㊂ 软”能力即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㊂二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 硬”能力, 硬”能力即具备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使用网络智慧教学工具的能力㊂这决定了对高校育人工作者的评价要从高校育人工作者具备的 软”能力和 硬”能力两方面进行㊂不难发现,评价传统育人工作者与网络育人工作者时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区别在于对网络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上㊂评价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者,要着重对其是否能熟练使用智慧教学工具,能否深度挖掘网络教学平台各项功能,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素养如何,能否密切关注高校学生的网络动态,能否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教学效果㊂对育人过程的评价㊂育人过程是高校网络育人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㊂评价育人过程主要包括育人计划㊁育人实施两个方面㊂一方面,评价育人计划是否科学㊂科学的育人计划要同目标相契合,以培养目标为指向,计划周到㊁有效且切实可行,并尊重高校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方向㊂另一方面,评价育人实施是否扎实㊂包括对育人计划的落实和执行㊁各环节步骤的衔接是否合理有序㊂育人实施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依计划实施中能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两点论”与 重点论”的统一,既全面地看问题,又能看主流㊁大势㊁发展趋势,根据受教育大学生思想的变化而灵活变动㊂(二)对高校网络育人客体的评价高校网络育人客体与育人主体是不可分的,没有育人主体发动的实践活动作用就谈不上育人客体㊂在一定意义上讲,育人客体只有在与育人主体发生关系时,才能称之为育人客体㊂但是,这不是说育人客体是以育人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指育人客体是不依赖于育人主体而独立存在㊂也就是说,作为育人客体一方面要与育人主体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又不依赖于育人主体而独立存在㊂高校网络育人客体主要指在校受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对其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价育人客体思想道德素质;二是评价育人客体的知识接受和应用能力㊂对育人客体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㊂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育人客体,在接受网络教育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如何是育人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㊂大学生在接受网络教育时是否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能否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和错误思潮的侵蚀诱惑,能否依照网络秩序,规范言行㊂对育人客体知识接受和应用能力的评价㊂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能否营造浓郁的网络学习氛围,能否利用互联网打45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造的教育平台深入学习理论知识㊂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增加,尤其是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进行评价㊂此外,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能否把自己视为社会中的一员,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与政治生活,将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㊂如果学习只是为了自己而学习,则与动物各自觅食没有区别㊂(三)对高校网络育人载体的评价高校基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利用互联网平台多种多样的载体开展网络教育,有助于开辟高校育人新思路,增强育人内容吸引力,提升育人质量,助力高校在网络时代的育人发展㊂知识和价值观的传播不仅发生在大学课堂上的讲授过程中,在自由㊁平等㊁开放的网络育人载体中,也同样可以完成知识学习任务和价值观的塑造㊂高校网络育人载体是连结育人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常见的有:高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㊁学校部门机构和院系师生运营的公众号㊁学生会和社团公众号)㊁高校官方微博㊁B站和抖音等视频平台㊁雨课堂等㊂对这些网络育人载体的评价主要从它们的育人内容㊁风格设计㊁技术性能三个方面㊂对育人载体内容的评价㊂网络育人载体内容的创新性㊁丰富性㊁系统性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㊂综观目前国内高校众多的育人载体,在内容和主题选定上十分相似,且呈现周期性的固化,拥有清晰定位的载体较少㊂网络育人载体最为基础的部分是拥有清晰的工作定位,这样才可以保证载体产出的内容与育人目标一致,符合育人载体的初衷㊂评价育人载体内容,一是评判载体内容是否重视对核心内容的创新,避免了同质化㊂二是评判载体内容是否在内容表达时诙谐幽默㊁生动活泼,是否运用了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㊂三是评判载体内容的切入角度是否有创新,能否适度开源㊁提高嗅觉,是否选取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件切入㊂对育人载体风格设计的评价㊂高校网络育人载体风格设计的与众不同,能快速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当前各大高校内的网络育人载体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少之又少㊂对风格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栏目设计㊁呈现形式两个方面㊂一方面,对栏目设计的评价㊂这要看栏目的设计是否能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在设计时分类既综合全面而又能突出育人载体的主题㊂并且,栏目导航是否清晰㊁合理,能带给大学生好的学习体验㊂另一方面,对呈现形式的评价㊂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㊂呈现形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和服务于内容;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形式则具有可变性,同一内容可以采取不同形式㊂”[5]127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㊂评价呈现形式,要判断高校网络育人载体能否运用视频音像等技术呈现激起大学生兴趣的表现形式,是否利用合适的形式去促进内容的发展㊂不能只注重内容,忽视形式;不能忽视内容,夸大形式㊂对育人载体技术性能的评价㊂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网络技术予以支撑,是网络育人最大的 命门”㊂所以,对育人载体技术性能的评价是高校网络育人评价工作的必要内容之一㊂对育人载体技术性能的评价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建设评价㊁载体开发和运营团队的评价两个方面㊂一方面,对硬件设施建设评价㊂网络育人要保证网络硬件系统的良性运作, 就要在资金㊁设备㊁技术的支持下,制定系统的㊁切实可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并稳步推进㊂”[6]163以此来保障网络育人载体的安全性㊁可靠性和稳定性㊂在评价育人载体的硬件设施建设时,要判断网络系统是否安全㊁网络运行是否可靠和稳定㊁操作是否方便快捷等㊂另一方面,对育人载体开发和运营团队的评价㊂高校网络育人载体对技术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网络技术人才㊂目前,许多校内网络载体的运营者中多是由学生担任㊂虽然学生有热情㊁有想法㊁有激情,但时间精力有限,对网络的开发技术生疏,对运营管理方式不成熟㊂这就决定了需要构建高素质的育人载体的开发和运营团队㊂评价育人载体开发和运营团队,要判断团队的互联网技术能力是否能满足育人载体智能化㊁个性化的需求,判断团队运营管理方式和运营激励机制是否成熟,是否能保持载体维持在更高的更新频率并维持热度,能否提升网络载体的用户黏度,扩大网络育人载体的影响力㊂高校网络育人效果评价内容框架图三、高校网络育人评价方法高校网络育人评价方法是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为达到评价目的而采用的基本手段㊂评价过程是由多种评价方法共同演绎的,评价目的也是多维的,这就决定了高校网络育人评价方法的多样性㊂为实现高校网络育人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应从网络育人活动的规律和效果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㊂(一)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定性评价方法㊂定性评价方法是对评价对象的整体及性质进行观察㊁分析㊁描述㊁综合㊁鉴别和确认,也就是通过哲学思辨㊁语言描述㊁逻辑分析等方式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㊂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从而形成对评价客体的完整认识㊂高校网络育人的定性评价是指在网络育人过程中,评价主体收集非数量化信息,通过文字㊁符号等描述性方式对高校网络育人的各种特质进行全面揭示,作出价值判断㊂高校网络育人定性评价的常见方法主要是访谈法和文献法㊂访谈法是指通过与评价对象进行谈话来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㊂评价主体利用谈话双向互动的特点,获得丰富深层次的评价信息㊂在收集高校网络育人的制度建设㊁教育教学和条件保证等信息时可以采用访谈法㊂但是,访谈法的缺点是访谈效果容易受访谈者的价值观及知识素养的直接影551 第2期高校网络育人机制及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探究。

高校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构建教育治理新模式典型案例

高校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构建教育治理新模式典型案例

高校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构建教育治理新模式典型案例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创新的重要场所,面临着数据爆炸式增长和复杂多样的教育管理需求。

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构建教育治理新模式,已成为高校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关键举措。

以下将介绍几个高校在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展示他们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

案例一:高校名称 1——建立一体化数据平台高校名称 1意识到分散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协同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校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一体化的数据平台。

首先,对校内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数据需求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数据的标准和规范。

通过统一的数据格式和编码体系,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其次,整合了教务、科研、财务、人事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互。

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一个入口获取所需的各类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该平台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

通过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能够为学校的战略规划、资源配置、教学质量监控等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对学生成绩和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学校可以及时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案例二:高校名称 2——推进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高校名称 2将数据治理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程设计方面,利用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根据学生的选课数据和课程评价数据,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使课程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如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的活跃度等。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对教学数据的分析,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和培训。

案例三:高校名称 3——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高校数据治理的重要环节。

网络嵌入性的理论解析

网络嵌入性的理论解析

二、社会嵌入结构
社会嵌入结构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包括人际关系、群体关系、 制度关系等。这些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个体 的行为和决策受到其所在位置的影响,而这个位置又是由个体的社会角色、地位 以及所处环境决定的。
社会嵌入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
2、块模型:块模型是一种描述网络结构的重要方法,它将网络中的节点按 照相似性或亲近性分为不同的组别或块。在块模型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模式和连 接概率可以反映网络的嵌入性质。块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既可以用于分析社交 网络中的人群分类,也可以用于研究经济网络中的产业关联。
3、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是研究人类社会结构和行为的重要理论。 该理论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角色,以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 动关系。社会网络理论为研究网络嵌入性提供了丰富的概念和分析框架,如社群 结构、中心性、结构洞等。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嵌入过程和 行为模式。
1、异质性网络的嵌入性: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异质性网络的嵌入性问题,如 不同类型节点、不同层次的网络结构、不同的连接关系等。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 理解网络嵌入性的本质和规律。
2、网络嵌入性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研究网络嵌 入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网络嵌入性与人工智能的结 合,如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识别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和结构特征、利用自 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网络中的文本信息等。
2、群体关系:个体在特定群体中的互动和,如社区群体、职业群体等。
3、制度关系:个体与社会制度之间的互动和,如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等。
社会嵌入结构的特点在于其复杂性和动态性。个体的社会不是孤立的,而是 相互关联的。同时,这些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挑战及破解路径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挑战及破解路径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挑战及破解路径研究作者:盖青来源:《天津教育·上》2024年第05期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即时性、多元性、非理性等特征,网络舆情主体、信息技术变革和意识形态斗争给高校网络舆情的治理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新形势新要求下,提升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水平可以从完善舆情治理意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征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围绕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和热点新闻发表的观点和意见的集合。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日趋明显。

一是传播的即时性。

互联网媒介传播的高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传播的即时性。

一般而言,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出现到燃爆往往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的时间。

这不仅是因为高校大学生对自媒体的高度关注与熟练运用,还取决于大学生“群居”的生活方式。

线下线上交互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渠道,从而大大加快了网络舆情的发展。

二是内容的多元性。

网络空间中呈现出的信息丰富多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外交等各个方面。

由此引发网络舆情的内容也涉及多个方面,无论是校园外的政治热点、经济大势,还是校园内的人际冲突、热点新闻,都是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常客”。

三是行为的非理性。

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普遍具有发表个人观点的强烈意愿,加之网络的匿名化,表达方式在不断更新换代,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顾虑,为其提供发表情绪化言论的环境,继而引发某些非理性行为。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风险因素高校网络舆情因其主体、对象和环境的不同,在产生、演化、发展、消退的不同阶段有其差异性体现。

对高校网络舆情主要风险要素的分析,是做好舆情处置的前提和关键。

一是来自网络舆情主体的挑战。

首先,高校大学生个性独立、敢于发声,对于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校园突发事件关注度极高,一旦学生认为自身群体性尊严或利益遭受挑战或损害,将迅速形成网络聚集反应,通过网络“抱团”甚至刻意制造网络舆情的方式,為实现诉求提供支持。

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作者:蔡志强张雪君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3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正式提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问题。

这一重大论断揭示了网络时代的治理和新时代网络治理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建构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治理成长的重要载体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加强党对网络治理体系建设的科学领导和有效运用,体现着党的治理能力。

一、我国网络治理的演进形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有关互联网治理的规则和治理方式等也逐步完善。

1996年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出台了法律性的规范文件,即国务院195号令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1997年成立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这是首个关于互联网的管理机构,并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实施细则》。

2001年,成立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中国互联网协会,开启了互联网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大门。

2003年孙志刚案在网上掀起了对于收容遣送制度的大讨论,网络舆论的重要性迅速凸显。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互联网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出来,“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2011年,国务院设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作为统一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的主管部门,中宣部对国信办进行指导和监督。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2014年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网络权力与创新网络的治理

网络权力与创新网络的治理
Th o ru mb rdo nae h wh l e wo k o d a t a o s k n fo r to r b e . Bu hee sile it e p we lme e mi t st e f o e n t r t e lwih v r u i dso pea in p o l ms i tt r t xs l rs s o p ru s fo t o a mbe n e hn lg c o k — i ik fo pot nim r m he c rlme r a d t c oo ia lc l n. Ke y wor s: i o ain n t r d nn v to ewo k;newo k g v r a c t r o e n e; n t r o r n ewok p we
孔 茨认 为 ,权 力 是 个 人 或 团 体 劝 导 或 影 响 别 人 或其 余 团体 的信 念 或 行 动 的能 力 。所 谓 网 络权 力是 网络 组织 中一 个成 员 对 另 一 成 员 的影 响 力 ,反 映 的 是 网 络 合 作 关 系 中 的一 方 影 响 另 一 方 附 和 自己 的
1 创新 网络 治理概 述
企 业创新 网络 是 企 业 在 技 术创 新 过 程 中与 其 他 组 织之 间形成 的一 种 知识 共 享 ,优 势 互 补 的协 作 网 络组 织 。 网络 治 理 问题 是 创 新 网络 研 究 的重 点 ,它 关系 到创 新 网 络 的 成 败 和 网络 中 每 个 成 员 的绩 效 。 网络组织 的治 理 是指 通 过 一定 的正 式 和非 正 式 机 制 实现 网络 组 织 的 正 常 运 行 和 组 织 成 员 的 有 效 协 同 , 主要 目标 是激 励 和 协 调 网络 成 员 的行 为 ,防 止 机 会 主义 和 道 德 风 险 的 发 生 ,保 证 网 络 组 织 的 正 常 运作…。 网络 治 理 依 赖 于 治 理 机 制 的 建 立 与 有 效 运 行 。 网络治 理机制 是 协 调交 易各 方 利 益 、防止 机 会 主 义 行 为发生 的一 整套正 式和非 正 式 的制度 安排 和 准则 , 能够 调节 和约 束 合作 伙 伴 的行 为 ,保 证 网络组 织 有 序运 作 。社会嵌 入 性 理 论 对 网络 治 理 机 制 的研 究 有很 大 启 示 。Gaoee 将 行 为 主 体 的嵌 人 性 分 为 rnvtr t 关 系性嵌 入和 结 构性 嵌 入 。所 谓 关 系 性 嵌 入 是指 网 络组 织成员 的行 为会 受 到 双 方 关 系 的 影 响 。而结 构 性嵌 人是众 多 参 与者 互 动 的 函数 ,是 指 企业 的行 为

高校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高校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高校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及应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

随着网络攻击的增多和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升级,高校校园网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给校园信息化带来了严峻挑战。

构建完善的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成为当前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刚需之一。

一、高校校园网安全威胁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高校校园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木马和恶意软件的传播病毒、木马和恶意软件是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并对校园网造成危害,导致网络系统运行异常或崩溃。

2. 网络攻击和入侵网络攻击和入侵是最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黑客通过各种手段入侵校园网,窃取敏感信息或破坏网络系统,给校园网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

3. 网络钓鱼和网络诈骗网络钓鱼和网络诈骗是一种利用虚假信息诱骗用户的违法行为,通过冒充合法身份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财产,给校园网用户造成损失。

4. 数据泄露由于管理不善或技术原因,校园网中的敏感数据有可能被泄露,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5. 其他安全威胁除了上述几种安全威胁外,高校校园网还面临着网络识别、身份认证、网络监控、数据备份等安全问题。

针对上述高校校园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构建完善的安全防御体系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设备和系统的建设高校应建设完善的安全设备和系统,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反病毒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安全路由器等,以及安全操作系统和安全应用软件,保障校园网的基本安全。

2. 安全策略和规范的制定高校应制定针对校园网安全的相关策略和规范,包括网络使用规定、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网站管理规定、安全应急预案等,加强对校园网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3. 安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安全审计技术等,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的创新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的创新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现代 企 业创 新行 为是 一个 相 互作 用 的 复杂 过 程 , 单 个企 业不 可 能 在其 内部 获 得 创 新 所 需 的全 部 知 识 及所有资源 ,特定信息 、知识 、资源需要逐步共享 , 且 随着 市场 竞 争 加 剧 ,专 业 分 工 向纵 深 发 展 ,技 术 研 发 国际化 趋 势 日益 明显 ,创 新 周 期 缩 短 ,创 新 成 本和技术复杂性增加,企业主体 间联系和依赖加强 , 企 业 必须 从 封 闭 式 独 立 创 新 走 向 开 放 式 协 同 创 新 , 创 新模 式也 要 求 从 简单 的线 性 模 式 向 交互 作 用模 式 或 网络模式 演 化 ,创 新 网络 应 运 而 生 ,并 被认 为是 企业 适应 市 场竞 争 变 化 ,获 取竞 争 优 势 的 一 种 必 然

辉等 :社会 网络嵌 入性 视角的创新 网络治理会 本 质 ,必 须 将 信 任 、声 誉 等 纳 入 到 可 行 治理机 制 中去 。 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野里 ,网络被看作一种 治理方式 ,人们致力于解释各种替代的治理形式如 层级、网络 、市场等 的相对效率 及其经 济合理性 。 但这种方法假定 机会主义是一种 标准 的行 为方式 , 并 隐含地 将 每 次 交 易看 作 孤 立 发 生 的事 件 ,没 有 认 识 到任何交易都嵌入在此前关 系的历史 和更广泛 的 关 系网络之中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都假 J 设 人 的行 为 是理 性 而 自利 的 ,很 少 受 到社 会 关 系 的
选择 。
1 传统 治理 机 制在 网络治 理 中的局 限性 企业 创新 网络 是 由多 个企 业 及 其 相 关 组 织 ( 大 学 、科研院所 、地方政府 、中介机构 、金融机构等 ) 在交互式作用 中建立起来的 ,以知识交 流 、共享为 基础 ,以激发或促进创新 为 目标 ,松散耦合 的动态 开放新型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王大洲 (0 1 j 20 )认 为 ,企业创新网络的运行需要解决三个困境 :其一 , 如何激励网络成员分享知识 ,并 防止知识外溢给 网 络外部竞争对手?其 二,如何防止搭便车行为?其 三,如何降低发现 、评估 和转 移各种知识尤其是难

校园网网络安全分析与解决方案

校园网网络安全分析与解决方案

校园网网络安全分析与解决方案校园网网络安全分析与解决方案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有3种: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数据安全。

硬件包括网络中的各种设备及其元配件、接插件及电缆;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各种驱动程序、通信软件及其他配件;数据包括系统的配置文件、日志文件、用户资料、各种重要的敏感数据库及其网络上两台机器之间的通信内容等机密信息。

一、校园网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法1.网络病毒的防范。

在网络中,病毒已从存储介质(软、硬、光盘)的感染发展为网络通信和电子邮件的感染。

所以,防止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

2.网络安全隔离。

网络和网络之间互联,同时给有意、无意的黑客或破坏者带来了充分的施展空间。

所以,网络之间进行有效的安全隔离是必须的。

3.网络监控措施。

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增加内部网络监控机制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网络资源保护。

4.借助软件解决网络安全漏洞。

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无法确切了解和解决服务器系统和整个网络的安全缺陷及安全漏洞,因此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来解决此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

第三方软件要包含以下功能:过滤不当内容网页;IM即时通信使用管理;流媒体下载管理;阻挡P2P点对点档案分享;阻挡Spyware间谍软件封包;防范诈骗网站与恶意程序代码攻击;提供完整的在线的网络同操作系统的几种典型的攻击检测系统。

典型的IDS通常采用静态异常模型和规则误用模型来检测入侵,这些IDS的检测是基于服务器或网络的。

早期的IDS模型设计用来监控单一服务器,是基于主机的攻击检测系统;而近期的更多模型则集中用于监控通过网络互连的多个服务器。

6.网络安全漏洞防范网络安全漏洞所带来的威胁(1)什么是漏洞?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

(2)漏洞分析的目的。

漏洞分析的目的是发现目标系统中存在安全隐患,分析所使用的安全机制是否能够保证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大学治理的内涵与体系建设

大学治理的内涵与体系建设

大学治理的内涵与体系建设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大学治理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大学治理是指大学内部管理的方式和机制,其内涵包括大学的组织结构、决策和管理过程、监管和评估机制等等。

在如今日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治理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

大学治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结构:大学的组织结构应该是明确和协调的。

大学中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应该有清晰的职责和权限划分,这可以确保大学的管理和决策能够高效、合理地进行。

2. 决策和管理过程:大学治理的决策和管理应该建立在民主和透明的基础上。

即大学的管理应该是广泛、公开、透明且民主的。

成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学校管理层提出建议或意见,大学管理层也应该妥善地回应和处理他们的反馈。

3. 监管和评估机制:大学治理的监管和评估机制是确保大学顺利运作的关键。

这些机制应该能够对大学的机构和计划进行监管,评估大学的运作效果和成果,并决定大学的未来方向和目标。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大学治理的内涵,而大学治理的体系建设也需要十分重视。

大学的治理体系应该包括:1. 学校法律框架:大学应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合理法律框架,制定一系列规则和规定,以确保大学的稳定运作。

2. 参与者:大学治理的参与者是各方面人员,包括大学管理层、教职工、学生、校友和捐助者。

大学应该建立合适的机制,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的管理提出建议或意见。

3. 管理层:大学的管理层是治理体系的核心。

他们应该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管理大学,维护学校的稳定。

4. 行政领袖:大学的行政领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应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维护大学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大学治理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其内涵和体系在大学的稳定运作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治理的透明、公正、民主和高效对于大学的发展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大学应该通过建立完整的治理体系来确保大学的顺利运营以及为全球范围内的大学分配资源和合作提供稳定的基础。

嵌入式治理理论

嵌入式治理理论

嵌入式治理理论嵌入式治理理论(embeddedgovernancetheory)是一种新兴的管理学理论,以提高组织灵活性,满足个体需求以及改善社会整体功能而追求协同优化为目标。

嵌入式治理理论指出,国家鼓励和实施协同优化的最好方式是将社会资源,比如信息和活动,同步融入到局部的社会群体中,以共同出发点进行精神和实质对话。

首先,嵌入式治理理论强调使用多元社会系统来推动协同优化,以便个体及其社会群体能够完成自己的需求和任务。

为确保有效实施,嵌入式治理理论强调涉及两个基本步骤:安排和交流。

在安排步骤中,组织将社会资源融入局部社群,以支持当地个体及其社交群体实现他们的需求和任务。

在交流步骤中,当地个体及其社交群体可以使用社会资源,以及有效通信和组织交流,实现目标,并加强彼此的关系。

另外,嵌入式治理理论还强调了宏观的概念,包括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并将它们与市民社会结合起来,以便对社会系统进行管理。

通过这种补充方式,政府机构可以获得资源和领导力,而市民社会可以更好地实现目标,并发挥社会活力。

因此,嵌入式治理理论有助于实现协同优化,促进政府机构、市民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相互作用。

此外,嵌入式治理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商业环境。

在商业环境中,公司可以使用嵌入式治理理论改善管理运作,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融入局部资源,改善内部沟通,提高灵活性,提升客户满意度,以及减少成本,实现目标。

另外,公司还可以使用嵌入式治理理论来发展员工的能力,改善工作流程,并通过安排和交流,建立有效的社会礼仪和安全机制,以保证工作流程的有效性。

总之,嵌入式治理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管理学理论,以协同优化为目标,通过安排和交流,将社会资源融入局部社会群体,实现个体需求及加强社会整体功能。

它可以应用于政府及商业机构,促进政府机构和市民社会之间的协作,使个体及社会群体能够实现自己的需求和任务,从而实现协同优化。

嵌入式治理理论的实施,既可以改善社会管理,也可以为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有效而灵活的管理模式。

高校网络综合治理策略研究

高校网络综合治理策略研究

高校网络综合治理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世界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网络暴力、违规信息传播等。

为了加强高校网络治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网络综合治理策略。

一、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安全是高校网络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石,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首先,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

其次,高校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高校还应该建立网络安全事件的快速应急机制,避免网络安全事件对学生的损害。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高校网络的管理制度对于实现高校网络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高校需要制定严格的网络使用管理规定,对学生们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管理。

例如,禁止学生发布违法信息,禁止打击报复等不良行为。

同时,高校还应该制定明确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保障。

三、推进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教育方式,高校可以通过提高网络教育质量来规范校园内的网络行为。

高校可以制定合理的网络学习管理规定,提高学生们的网络学习效率,并实现全面的教育资源共享。

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网络课程的品质建设,提高网络教育的学习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网络监管与治理高校网络监管与治理是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校应该加强对网络暴力和违规行为的全面监管,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同时,高校还应该利用科技手段,防范网络传播,抵御有害信息。

另外,高校还可以制定网络红线和网络公约,增强网络行为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总之,高校网络综合治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制定完善的治理策略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有通过协同合作,高校才能真正做到预防和遏制网络暴力和违规行为,让校园成为安全、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

网络强国战略下高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机制探析

网络强国战略下高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机制探析

163美眉 2023.10下教研与美育大学校园网络强国战略下高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机制探析刘亚群(济宁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在推进互联网建设进程中,也出现了网络空间污浊、网络风气日下、网络生态失衡等现象,网络文明发展出现不良倾向,尤其是高校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

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道德的培育,促进高校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提高文明上网的思想觉悟,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网络迅速占领着人们学习和生活。

据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规模为10.51亿。

其中,高校学生就是主力军。

Z时代的大学生,几乎个个都是网络的“原住民”,网络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而面对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和西方网络文化的渗透,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

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如何因时而变、因势而新地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互联网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一些低俗媚世甚至不堪入目的内容也在网上传播。

这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规范高校学生上网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引导高校学生迈好网络文明的第一步台阶,全方面塑造清风气正的网络环境,对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机制不完善当前,部分高校培育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方式仍比较传统,没有创新培养方式。

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的逻辑动因和作用机制以及中国应对

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的逻辑动因和作用机制以及中国应对

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的逻辑动因和作用机制以及中国应对作者:段世飞钱跳跳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24年第01期摘要:在全球化危机加剧与全球治理赤字上升的背景下,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也亟待转型。

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的逻辑动因包括改革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抗争以及制度重叠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治理嵌构成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作用机制内部不同行为体互动的基本逻辑。

治理嵌构视角下,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的作用机制包含关系型嵌入、结构性嵌入以及规范性嵌入三种路径,反映了各行为体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机制复合体中相互融入、彼此沟通的网络化嵌构过程与依附共生关系,体现了全球高等教育治理行為体同外界各种机制的互动互建进程。

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面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治理地位下降、新兴国家参与治理受到制约、多边网络合作的治理模式受到挑战等治理困境。

我国应通过促进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理念现代化、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球高等教育治理道路现代化来推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

关键词: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转型;机制复合体;治理嵌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4)01-0086-11当前,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处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历史拐点,高等教育发展也走到了十字路口,新冠疫情的冲击也使得全球高等教育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

就目前来看,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并推动其升级转型。

基于杜越[1]、孙进[2]3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界定为: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方(如民族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民社会、跨国公司、大众媒体及其他非国家行为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通过谈判、协商、合作或博弈等多种互动方式应对和解决全球高等教育问题,提升自身或他方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影响力,促进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与交流的规则或机制总和。

学校网络治理实施方案

学校网络治理实施方案

学校网络治理实施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校网络治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良好的网络治理方案不仅可以保障学校网络安全,还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学校网络治理实施方案。

一、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1.明确网络使用规定,包括学生和教师在校园网络上的行为规范,禁止在校园网络上传播不良信息和违法内容。

2.建立网络使用审批制度,规范学生和教师在校园网络上的活动,确保网络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加强网络监控,对学校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隐患。

二、加强网络安全防护1.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确保学校网络不受恶意攻击。

2.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及时修补网络安全漏洞,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能力。

三、推动网络教学和管理创新1.积极推动网络教学和管理创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学和学习的互动和交流。

3.推行网络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学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加强网络监督和评估1.建立网络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校网络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网络使用中的问题。

2.开展网络治理评估,定期对学校网络治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网络治理水平。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宣传学校网络治理政策和措施,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六、加强与社会的合作1.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学校网络治理工作的开展。

2.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向社会宣传学校网络治理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增强社会对学校网络治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以上就是我们制定的学校网络治理实施方案,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建立起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嵌入式治理理论

嵌入式治理理论

嵌入式治理理论嵌入式治理理论研究了政府治理的最佳实践,以及它们如何实施,从而确定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嵌入式治理理论可以用来解决复杂的政府问题,包括民主政治、公共政策和财政改革。

这种理论由一系列被称为“关键贡献”的原则和技术组成,旨在改善政府治理效率,从而让社会更加安全、繁荣和可持续。

嵌入式治理理论以更形象化的方式分析政府治理问题,新近引入嵌入式治理理论,将政治约束作为分析和改善政府治理的关键因素考虑在内。

嵌入式治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政府的治理责任必须联通贯穿政府的各个层次,从顶层战略到日常行动,并良好地连接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环节。

嵌入式治理的实施可以通过政府的联邦、地方和民间机构的协作完成。

嵌入式治理规范的实施涉及多种技术,包括规划、定位、政策制定、实施、管理、协调、监管和评估等。

其中,规划是指根据政府政策制定相应措施,以实现政府的愿景;定位是指将政府的日常职能围绕其最终的目标和使命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政策制定是指政府制定政策、法律和法规,从而推动发展;实施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积极地实施政府政策;管理是指正确运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实现政府政策;协调是指在政府内部和外部机构之间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以求达到目标;监管是指制定相关规章、政策和流程,确保有效地实施政府政策;评估是指定期评估政府政策的有效性,从而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善。

嵌入式治理理论认为,政府治理的各个方面应该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这使得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政策,并充分利用其资源和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此外,嵌入式治理理论还提醒政府,无论是在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环节,都必须重视对政府行政处置的协调,以及跨党派间的合作。

总之,嵌入式治理理论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整合了规划、定位、政策制定、实施、管理、协调、监管和评估等技术,实现政府的治理联通。

由于它可以有效改善政府治理效率,所以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校如何构建校园网网络安全体系

高校如何构建校园网网络安全体系

高校如何构建校园网网络安全体系吴克文【期刊名称】《办公自动化(综合版)》【年(卷),期】2012(000)011【摘要】如何构建安全的校园网网络体系,是各个校园网建设者需要考虑并实施的一项重要而特殊的工作。

为了保证校园网络正常运行,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和学习秩序有序进行,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校园网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提出多种有效且能具体付诸实施的策略,以期解除网络威胁。

% How to construct the secure network system in campus i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work which need to be con-sidered and implemented for builders of each campus network and in view of the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ampus network and the school teaching work and learning order in an or-derly way.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practical work, and puts forward a variety of effective and can specific into practice strategy aimed at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in campas, so as to remove the network threat.【总页数】2页(P35-36)【作者】吴克文【作者单位】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黄冈 4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8;TP393.1【相关文献】1.高校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 [J], 宋斗超2.高校数字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与策略分析 [J], 吕绍鑫3.浅谈高校校园网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 [J], 王琛4.如何构建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探讨 [J], 吕洋;5.高校校园网络安全体系设计研究 [J], 陈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视角下大学的网络治理机制解析孟韬赵彦志(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 嵌入理论及网络治理理论备受当前理论界关注。

以嵌入的视角分析和构建大学的网络治理机制,将为大学治理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治理方法。

本位在提炼嵌入和网络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的嵌入性及其作为网络组织的性质,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将大学的基本网络结构进行了图形化和测度;认为我国大学需要构建多元嵌入的网络治理模式,增强多元主体在治理结构中的嵌入度以及信任与合作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嵌入形式和嵌入途径。

[关键词] 嵌入;网络治理;大学治理;社会资本一、嵌入理论与网络治理的内涵嵌入(Embeddedness)是新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1] 1985年,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在《经济行动和社会结构:嵌入问题》一文中,深化了波兰尼(Polanyizui)对嵌入的认识,提出了“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的论断,即经济行动是在社会网络的人际互动过程中做出决定的。

格兰诺维特认为, 人不是脱离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像原子式地进行决策和行动, 而是“嵌入”于具体的的社会网络、社会关系中做出符合自己主观目的的行为选择。

[2] 嵌入理论的提出成为经济社会学界向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发起冲击的有力思想武器,并成为社会网络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基石。

在嵌入的视角下,对经济和社会行为的解释呈现出与以往理论明显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第一,认为“世界是由网络而非群体构成”,[3] 人类的经济行为具有社会性,个体及组织间的网络普遍成为配置资源的机制。

[4] 第二,对个体行为的解释由个体属性转向限制行为主体的网络特征,不强调研究个体属性和内在动机,而是重视网络整体结构分析及个体在网络中的地位分析。

[5]第三,对双向关系行为的解释也考虑到了网络中其他关系对双向关系的影响和互动。

第四,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将关系作为基本统计处理单位,并对网络整体结构进行图形化和定量测度。

对嵌入的类型有多种研究。

格兰诺维特将嵌入分为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6] 这是嵌入的基本类型。

关系嵌入指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嵌入他们直接互动的关系网络中,信任、社会认同、互惠等都会对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结构嵌入指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嵌入其所在的整个网络中,其所获得的信息由其所处的网络位置决定。

诸廷(Zukin)等人提出了认知嵌入、制度嵌入(也称为政治嵌入)和文化嵌入三种类型。

认知嵌入指行为主体在进行理性分析时受到原有思想意识的引导或限制;文化嵌入指个体在制定经济战略和目标时会受到来自外部共享的集体理解(如组织价值观、规范) 的制约;政治嵌入指外部的政治法律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7] 可以认为这些类型的嵌入是从不同层面对嵌入进行解构,关系嵌入、认知嵌入来自微观层面,结构嵌入来自中观层面,文化嵌入和制度嵌入则是来自宏观层面。

[8]行为主体具有的嵌入性导致多主体之间产生互动、互适、互赖与合作,从而形成网络组织。

[9]网络治理是网络组织研究的核心内容,许多学者都做出了研究,仅定义就有十余种。

Jones对网络治理的定义比较全面,这个定义是:“多个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构成的特定、持续、有结构的组织群体,在隐性的、开放式的社会合同和法律合同的基础上,适应环境的意外事件,并协调、维护交易和交换”。

[10] 国内学者中有代表性的是彭正银的定义:“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和个体通过经济合约的联结与社会关系的嵌入所构成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安排”。

[11] 对网络治理的理解也不仅是在组织之间关系的层面,而且也是一种在组织环境影响下产生的企业伦理及社会伦理的导向和公共机制形式。

[12] 内森(Nathan)等人提出“协商秩序”(Negotiated Order)来提炼网络治理这一层面的内涵。

[13] 因而在政治学和公共管理领域,网络治理也是研究的重点问题①。

无论何种网络治理的理解,社会嵌入及其产生的信任、合作都是其内在机制,网络治理可以视作长期通过社会关系、互动、协商,形成信任和合作的过程,其效果可以减少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

除了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外,网络治理还大量依靠各种利益相关者建立横向或交叉的行动线。

威廉姆森(Williamson)、鲍威尔(Powell)、纳森(Larsson)等人都认为网络治理据有独特的运行逻辑,是与市场价格机制、层级制共同存在的治理方式②。

二、大学的嵌入性与网络组织性质大学是一种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14] 大学与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市场等)都发生着物能交换和信息交流。

虽然大学具有经济行为和功能,但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由于大学提供的教育服务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品的特点,其社会和经济的外部性都很高;并且,大学面对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大学的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在各个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关系网络中,受该网络的影响和制约。

大学嵌入在类似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社会差序格局中:最里面的一层由教师、学生、行政人员构成“亲人层”,向外扩展到由政府、家长、用人单位、产学研合作企业构成“熟人层”,最外一层是由媒体、同行院校、公众等构成的“生人层”,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也存在社会和经济关系,从而大学嵌入在一个由亲到疏的拓扑状的社会网络中。

①这些领域中的网络治理强调行为者之间持续不断的对话与协作,以此产生和交换信息,增进了解,降低冲突,减少机会主义的危害。

Sorensen认为网络治理强化了社会的民主性质。

②不同学科对治理的理解侧重点不同,在经济学中,治理是指交易如何和为何能以各自特有的方式与组织制度相匹配的机理;在社会学中,治理是关系协调、权力分配的机理。

网络治理涵盖了这双重含义。

实际上,正如诺利亚(Nohira)所认为的:所有的组织嵌入在社会网络之中,需要运用网络方法去分析;一个组织的环境即是其他组织形成的网络。

[15] 但是,和一般的企业、社会组织相比,大学所在的网络规模更大、关系密度更高、嵌入程度更高。

关系嵌入、结构嵌入、认知嵌入、制度嵌入、文化嵌入等嵌入类型在大学中都存在。

大学嵌入在网络中,同时大学本身也是一个网络,也可以由此,将大学的嵌入分为外部嵌入和内部嵌入。

大学作为整体嵌入在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中称为外部嵌入,外部嵌入的类型主要有制度嵌入、文化嵌入和结构嵌入。

大学内部的教师、学生等主体嵌入在大学内部关系网络中为内部嵌入,主要类型有关系嵌入、认知嵌入和结构嵌入。

因而,大学要么是由众多节点构成的网络,要么是一个更宏大的网络中的节点,在这个网络中,承载了信任、规范、权力、情感、信息,以及商品和资本等。

从大学的组织性质来看,大学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组织;作为网络组织的大学的形成过程和方法就是大学的网络治理。

将大学视为网络组织,并采用网络治理模式能够促进大学治理的研究和实践。

已有的对大学治理的研究主要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共同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等。

“委托代理理论基于自利的人性,研究双向关系和正式控制”,认为“行为者独立地完成目标,而没有将其置入一个社会化的情境下,已经不能把握现实中组织治理的复杂性”。

[16]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共同治理(Shared Governance)、利益相关者治理(Stakeholder Governance)等理念也相继出现,虽然这些观点也强调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但是并没有深入去研究靠什么机制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到大学治理中来;并且,共同治理更多的是强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共同参与大学治理①。

嵌入理论和网络治理正是为大学利益相关者治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通过采用社会关系和网络结构分析方法,才能整合利益相关者的各自利益,实现共同治理。

卡尔顿认为正是网络治理使得“利益相关者难题”得到解决;而利益相关者及他们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活动的管理就也被看作网络治理的内容。

[17] 网络治理利用以互动与信任为机制的网络组织及集体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来代替以控制与激励为机制的层级系统及个体理性,在连接、协调、维护经济活动方面都具有以个体经济理性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和层级机制不具备的优势,能够适应大学组织中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性和系统性。

实证研究也证明了大学网络治理的效能,欧投(O’Toole)和劳伦斯(Laurence)对美国500个学校近五年的网络治理行为与教育绩效进行了大样本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网络治理与教育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18]要进行大学网络治理的研究,首先要对整体大学网络的结构进行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内容就是网络结构,侧重整体网络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

大学的网络结构是指大学网络组织中作为节点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位置、嵌入程度、聚集状态、联结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19] 鲍盖蒂(Borgatti)和埃沃瑞特(Everett)等学者设计出Ucinet ①1966 年,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 在《大学治理声明》中将共同治理定义为“教师和行政部门基于双方特长的权力和决策责任分工”。

等计算机软件实现了网络结构的图形化,便于直观地进行网络结构分析。

本研究分析了一般的大学中政府、校长、教师、学生等12项大学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对称性关系矩阵,并采用Ucinet和Netdraw生成大学的基本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

在该网络结构图中,校内的利益相关者节点图示为○,校外节点图示为△;两个节点之间的双向连线表示两个结点之间有联系, 连线的粗细和长短程度代表节点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节点图示○和△的面积大小表示该结点在网络中的权力大小。

图形显示,网络的结构化程度较高,密度不均衡,校内节点的联结强度要高于校外节点,核心节点和外围节点能够明显的区别;但是核心节点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行政人员和校长都居于网络的重要位置。

在实际中,根据特定的大学和利益相关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网络结构会因学校而异。

图1 大学的基本网络结构图注:本图形采用Ucinet6.221和Netdraw2.086生成。

对于大学的网络结构还需要进行量化测度,这才能进一步分析节点的嵌入程度以及整个网络的网络特征,还可以对不同大学的网络结构进行比较。

弗里曼(Freeman)、伯特(Burt)、科瑞克哈德(Krackhardt)等人对此做出了很多研究,提出了多个指标及计算方法。

在此,本文主要在弗里曼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网络结构的特点,选取网络密度、程度中心性、中介性作为主要指标进行测算。

[20]本文采用以上指标测算了图1所示的大学基本网络结构。

根据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该网络的密度为0.15,网络程度中心性为0.3487,网络中介性为0.7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