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1 精品

合集下载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设计题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年级:2012级学生姓名:胡琴华指导教师:**日期:2015年12月3日—12月14日摘要本填埋场主要以接纳昆明市嵩明县的生活垃圾为主。

设计服务年限为10年(从2016年至2025年)。

本设计主要包括:根据该县的相关资料完成所需库容计算,并根据填埋场地形图完成填埋场实际库容计算,最终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填埋场的最终库型;结合该县的气象条件和所选库型完成渗滤液产生量计算,并根据渗滤液产量以及地形条件选择调节池的位置和确定规模;结合库型确定垃圾坝的位置并确定坝体高度;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做了防渗系统方案的设计;根据现场地形以及库型做了渗滤液收集与导排系统、填埋气收集与导排系统、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的设计以及经济分析。

最终所设计的填埋场符合该县城市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且大大的提高了该县城的卫生现状。

关键字:垃圾;填埋;库容;渗滤液目录目录 (3)1.概论 (1)1.1 项目简况 (1)1.2 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 (1)1.2.1设计依据 (1)1.2.2基础资料 (1)1.2.3 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2)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2)1.3.1城市概况 (2)1.3.2 地理环境 (3)1、嵩明县 (3)(1)位置 (3)(2)气候 (3)(3)地质 (3)(4)地貌 (3)(5)水文 (3)1.4 城市环卫设施现状 (4)1.4.1垃圾清运 (4)1.4.2 垃圾成分 (4)1.5存在的问题及建设的必要性 (5)1.5.1存在的主要问题 (5)1.5.2建设的必要性 (5)1.5.3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 (5)2.总体设计 (5)2.1工程规模 (5)2.1.1服务人口 (5)2.1.2垃圾产率 (6)2.1.3垃圾产生量 (6)2.1.4 处理规模 (7)2.2 处理方法及选择 (8)2.2.1 处理方法概述 (8)2.2.2处理方法选择 (8)2.3 场址选择 (8)2.3.1填埋场的选址原则 (8)2.3.2场地的勘察 (9)2.3.3场地选择 (9)2.3.4场址确定 (9)2.3.5场址主要特点 (9)3.垃圾收运系统 (9)3.1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10)3.1.1垃圾收运模式 (10)3.1.2其它垃圾收集 (10)4.垃圾处理场工程设计 (10)4.1填埋场工程内容 (10)4.2卫生填埋场 (11)4.2.1垃圾填埋场库容 (11)4.2.2填埋场服务年限 (11)4.2.3填埋工艺 (11)4.2.4覆盖材料 (12)4.2.5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 (12)4.2.6防渗工程(水平防渗及垂直防渗) (12)4.2.7渗滤液收集及处理 (16)4.2.8 填埋气体导排 (18)4.2.9防洪工程 (19)4.2.10 垃圾坝 (19)4.3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理 (20)4.4辅助建筑物 (20)4.5场区平面布置与绿化设计 (20)4.5.1场区平面布置 (20)4.5.2环境与绿化设计 (20)5.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21)5.1 环境质量现状 (21)5.2 环境保护措施 (21)5.2.1设计采用的标准 (21)5.2.2污染控制措施 (22)设计计算书 (23)1. 设计计算书 (23)1.1总体设计 (23)2.1.2垃圾产率 (24)2.1.3垃圾产生量 (24)2.垃圾填埋场库容与使用年限 (25)3.防洪沟的计算 (26)4.防渗膜面积的计算 (27)参考文献 (28)绪论到目前为止我国垃圾卫生填埋仍是主要垃圾处理方式,卫生填埋可靠,有一定经验,适用范围广,对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

垃圾填埋场的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的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描述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的过程,了解不同类型垃圾的处理方式。

3. 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在环保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垃圾填埋场的信息,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垃圾填埋场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垃圾处理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从垃圾填埋场的课程学习中,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垃圾填埋场相关知识,还能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 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场定义及其作用2. 垃圾填埋场工作原理- 垃圾填埋场结构及设施- 垃圾填埋过程及操作步骤3. 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物来源及传播途径- 生态影响及人体健康危害4. 垃圾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 垃圾填埋场优化与改进措施5. 环保意识与行动- 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垃圾减量与资源利用的实际案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课时:垃圾填埋场概述、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第二课时:垃圾填埋场工作原理、结构及设施第三课时: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第四课时:垃圾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第五课时:环保意识与行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垃圾填埋场相关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垃圾填埋场固废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固废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及填埋的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了解相关环保政策及法规。

3. 学生能够描述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的技术方法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学会如何评估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废处理方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问题的紧迫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知识。

学生特点: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课程内容需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介绍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教材章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章2. 固废处理原理:讲解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的原理、技术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教材章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二章3.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

- 教材章节: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4. 环保法规与政策:解读我国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相关环保政策及法规。

- 教材章节:环保法规与政策第四章5. 固废处理技术改进:探讨现有垃圾填埋场固废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介绍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土建工程、防渗系统等关键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垃圾处理政策及垃圾填埋场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垃圾填埋场平面图和剖面图,提高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设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垃圾处理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工程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与环境保护学科实践课程,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 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场的作用与意义- 垃圾填埋场的发展历程2. 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 填埋场选址与环境影响评估- 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 填埋场气体收集与处理系统- 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排放3. 垃圾填埋场设计与施工- 填埋场设计流程与规范- 填埋场土建工程设计要点- 填埋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4.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与管理- 环境监测项目与方法- 填埋场运营与管理要点-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5. 我国垃圾处理政策与法规- 垃圾处理政策概述- 填埋场相关法规与标准- 政策对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影响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垃圾填埋场概述第二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上)第三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下)第四课时:垃圾填埋场设计与施工第五课时: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与管理第六课时:我国垃圾处理政策与法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相关知识。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45万人口)院系:生化工程系学生姓名:朱会朱婷婷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班级:09 环监(2)班学号:09 00指导老师:于卫东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生活垃圾产生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为解决堆放问题,筹建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用于填埋生活垃圾,采用厌氧填埋。

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程造价低,可回收甲烷等气体,故设计厌填埋方式。

对产生的滤液采用厌氧+MBR+纳滤等工艺,处理后确保出水达标,还能适应不同季节,年份渗滤液浓度波动,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少运行维护费用低,自动控制程度高,对气体进行收集,用于发电或供热。

通过卫生填埋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以改善扬州市环境质量现状,快速现代化进程。

某地区垃圾填埋场目录1.概论1.1设计背景……………………………………………………………………1.1.城市生活垃圾1.2.垃圾卫生填埋1.3填埋场的防渗1.4垃圾填埋气及其利用1.5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运行管理1.6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封场及封场后维护………………………………………………………………………………………………………总结及建议1.7设计规范与注意事项1.8结论及建议1.9参考文献总体设计2.1总体设计………………………………………………………………………2.2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2.2.2服务年限……………………………………………………………………………2.3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设备…………………………………………………… 2,3,2渗滤液处理设备尺寸………………………………………………………………2.4填埋气的产生量………………………………………………………………CAD制图设计说明书1.概论1.1设计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

而目前市内还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措施,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简易堆放处理,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卫生要求远达不到环境法规的卫生标准。

(完整)垃圾填埋场 课程设计

(完整)垃圾填埋场 课程设计

(完整)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垃圾填埋场设计一、垃圾填埋场建设的意义及目的随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

而目前县内还没有单独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措施,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简易堆放处理,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卫生要求远达不到环境法规的卫生标准。

这些简易的垃圾堆放场已经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表现在:一,垃圾露天堆放,散发阵阵恶臭,污染大气环境,周围几平方公里的地方都可以闻到,严重影响景观;二,垃圾无隔离措施,其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的地表水,极大地威胁居民的健康;三,污染周围的土壤,使土壤失去应有的功能。

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数量在上升,消费物品也在增加。

若不处理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将引发重大的灾难,故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工程显得特别迫切.为使得城市环境得到改善,让垃圾对于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二、总体布置1、选址原则场址的选择是卫生填埋场全面设计规划的第一步.影响选址的因素很多,主要应从工程学、环境学、经济学、法律和社会学等方面来考虑。

主要遵循两条原则是:一是从防止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原则.安全原则是选址的基本原则。

维护场地的安全性,要防止场地对大气的污染,地表水的污染,尤其是要防止渗沥水的释出对地下水的污染。

因此,防止地下水的污染时场地选择时考虑的重点。

经济原则对选址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场地的经济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与场地的规模、容量、征地费用、运输费、操作费等多种因素有关。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垃圾填埋场是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其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对垃圾填埋场的了解和相关技术的掌握,对于推进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的介绍、运行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机理和处理技术,并能够掌握相关工具和方法,为未来从事环保工作或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1.1 填埋场定义和分类1.2 填埋场建设与管理1.3 填埋场环境污染问题2. 垃圾填埋过程2.1 垃圾填埋原理2.2 垃圾堆积与压实2.3 水分控制与渗滤液收集2.4 垃圾气体处理与利用3. 垃圾填埋场技术手段3.1 覆盖层材料与设施3.2 渗滤液处理设备3.3 垃圾气体收集与利用技术3.4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4. 实践操作环节4.1 填埋场现场参观4.2 填埋场操作模拟演练5. 综合案例分析5.1 国内外垃圾填埋场案例分析5.2 现有填埋场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三、课程设计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垃圾填埋场的概念、原理、工艺流程和相关技术手段等内容。

2.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到实际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参观和实地操作,让学生深刻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机理和具体操作过程。

3. 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等方式,研究垃圾填埋场的案例和现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程设计评估方式1. 课堂作业: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考核:组织学生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实地操作,并根据操作情况进行评分。

3. 综合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垃圾填埋场现有问题及解决方案的综合报告,并通过口头答辩形式进行评估。

五、课程设计教材和参考书目1. 《环境工程概论》,王世明等著2.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王丽等著3. 《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张晓光等著4. 《垃圾填埋场管理规范》,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六、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机理和处理技术,为未来从事环保工作或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书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书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垃圾处理的方法和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描述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解释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分析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气体排放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垃圾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和科学仪器进行垃圾填埋场的和研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其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其对垃圾处理方法提出创新性建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1.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

3.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气体排放等。

•导言:介绍垃圾填埋场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一部分:垃圾填埋场的功能和分类。

•第二部分: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第三部分: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用于探讨垃圾处理的方法和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垃圾填埋场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垃圾处理问题的实际情况。

4.实验法:通过实验方法和科学仪器进行垃圾填埋场的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的垃圾填埋场教材,提供基础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垃圾填埋场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大连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大连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大连垃圾填埋场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处理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垃圾填埋作为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在大连地区仍有一定需求。

本课程设计旨在为大连市设计一个合理的垃圾填埋场,以满足城市垃圾处理的需求。

二、设计目标1.实现垃圾的有效填埋,防止其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优化填埋场结构,提高填埋效率;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填埋场可持续发展;4.确保填埋场安全运营,降低运营风险。

三、设计内容1.填埋场选址:根据大连市的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综合考虑交通、环境影响等因素,确定填埋场的地理位置。

2.填埋场规模:根据大连市垃圾产量及预测,确定填埋场的总容量及使用年限。

3.填埋场结构设计:设计合理的填埋区、排水系统、防渗系统等,以确保填埋效果及运营安全。

4.环保措施:设计相应的环保措施,如气体导排、渗滤液处理等,以减少二次污染。

5.运营管理:制定合理的运营管理制度,确保填埋场安全、高效运营。

四、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收集大连市的相关资料,如地形图、气象资料、水文资料等。

2.现场踏勘:对选址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情况。

3.初步设计:根据收集的资料及现场踏勘结果,进行初步的填埋场设计。

4.方案比选:对初步设计的多个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最优方案。

5.详细设计:对最优方案进行详细的施工图设计。

6.施工与验收: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设计目标的实现。

五、总结本课程设计旨在为大连市设计一个合理的垃圾填埋场,以满足城市垃圾处理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选址、结构设计及运营管理,实现垃圾的有效处理,保护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主题:垃圾填埋场一、概述垃圾填埋场是处理城市固废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建设和管理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于固废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管理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或进行相关研究的学生做好铺垫。

二、课程设计目标1. 了解垃圾填埋场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垃圾填埋场的规划与设计方法;3. 理解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管理措施;4. 掌握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管理和监测方法。

三、课程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1.1 垃圾填埋场的概念与分类1.2 垃圾填埋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2. 垃圾填埋场规划与设计2.1 城市固废处理规划与布局设计2.2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与场地准备3.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及管理3.1 垃圾填埋场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环境的影响3.2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估4. 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与监测4.1 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流程4.2 垃圾填埋场的监测方法与技术手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讲授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垃圾填埋场的相关知识;在实践教学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填埋场的实地调研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对垃圾填埋场实际操作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将包括课堂表现、实习报告、设计论文以及期末考核等多个环节。

通过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的案例资料、实地调研所需的设备和场地,以及相关的专业教材和学术期刊等。

七、总结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固废处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垃圾填埋场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垃圾填埋场设计 精品

垃圾填埋场设计 精品

《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本科课程设计(某地470t/d垃圾填埋场设计)目录一、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1)1、设计的基础资料 (1)1.1 设计规模 (1)1.2 地址 (1)1.2.1 填埋场选址原则 (1)1.2.2 场址比较 (2)1.3 填埋场基本概况 (2)1.3.1 地形地貌 (2)1.3.2 地质构成 (3)1.3.3 地震与地震裂度 (3)1.3.4 水文与水资源 (3)1.3.5 气候条件 (3)1.3.6 社会状况 (4)1.3.7 经济概况 (4)1.4 设计的必要性 (4)1.5 工艺的选择 (5)1.5.1 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5)1.5.2 工艺方案选择 (6)2、垃圾填埋场的工程设计 (6)2.1 库容及使用年限 (6)2.2 主体工程 (6)2.2.1 垃圾坝 (7)2.2.2 场区防渗 (7)2.2.2.1 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7)2.2.2.2 防渗材料 (8)2.2.2.3 防渗系统的构造 (8)2.2.2.4 人工防渗系统应符合的要求 (9)2.2.2.5 人工防渗材料施工应符合的要求 (12)2.2.2.6 填埋场密封方式 (12)2.2.3 垃圾渗滤液的收集 (13)2.2.3.1 垃圾渗滤液概念 (13)2.2.3.2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 (13)2.2.3.3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 (14)2.2.3.4 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方法 (14)2.2.3.5 减少渗滤液产生量的方法 (15)2.2.3.6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5)2.2.3.7 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 (16)2.2.4气体集排系统 (19)2.2.4.1 填埋气体的主要组成 (19)2.2.4.2 填埋气体收集方式 (19)2.2.4.3 冷凝液收集和排放 (20)2.2.4.4 气体输送系统 (20)2.2.4.5 填埋气体的利用 (20)2.2.5场顶封场工程 (20)2.2.6截洪沟 (22)2.2.7填埋的具体操作步骤 (22)3、总图布置 (23)3.1 厂区平面图 (23)3.2 主要建构筑物 (23)3.3 设备选型 (23)4、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23)4.1 相关的法律法规 (23)4.2 环境保护 (24)4.3 环境监测 (25)4.3.1 处理水的监测 (25)4.3.2 地下水的监测 (25)4.3.3 大气污染物监测 (25)4.3.4 噪声监测 (26)4.3.5 具体环境监测内容 (26)二、垃圾填埋场设计计算书 (27)1、垃圾产生量、垃圾填埋量的计算 (27)2、垃圾填埋场库容和垃圾填埋面积的计算 (27)3、计量系统 (28)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28)5、渗滤液调节池尺寸的计算 (29)6、截洪沟大小的计算 (29)7、填埋气体产生量的计算 (29)三、垃圾填埋场设计图纸(见附图) (30)1、垃圾填埋场外环境关系图2、垃圾填埋场总平面布置图3、填埋场基本单元构造图4、渗滤液收集系统图5、气体收集排放系统图6、垃圾坝大样图某地470t/d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1、设计的基础资料1.1设计规模预建设一个处理量为470.00t/d的垃圾填埋场。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Content前言 (1)1、绪论 (3)1.1生活垃圾概述 (3)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2、工程概况 (5)2.1工艺选择 (5)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2.3项目设计要求 (8)3、填埋场的选址 (8)3.1场址禁设地区 (8)3.2选址条件 (9)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4.1防渗工程 (12)4.2水平防渗 (12)4.3垂直防渗 (16)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5.5工艺选择 (21)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8、封场工程 (24)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附图 (27)前言一、设计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原理、方法和过程,掌握垃圾填埋场的选址、 layout 设计、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和方法;(3)熟悉垃圾填埋场的 layout 设计要求和步骤;(4)了解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选址和 layout 设计;(2)能够分析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设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安全生产要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和方法;3.垃圾填埋场的 layout 设计要求和步骤;4.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基础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垃圾填埋场设计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垃圾填埋场设计教材作为主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课程内容;4.实验设备:配置垃圾填埋场设计模拟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绪论1.卫生填埋意义和种类介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堆肥、焚烧和填满三种。

堆肥法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但处理量因市场需求而定,许多大中城市难以用堆肥法消纳和处理所产生的垃圾。

另外,堆肥前后的残余仍需处理(一般运至填埋场)。

焚烧法虽然能有效处理垃圾,但相对成本较高,投资大。

相对来讲,垃圾的卫生填满是一种适合于经济发张较落后、土地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使用的垃圾最终处理方法。

在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填满法也仍然是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如美国、加拿大等)。

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卫生填埋法仍是绝大部分城镇处理垃圾的重要甚至唯一的方法。

卫生填埋法有如下的特点:(1)是完全独立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2)是一切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理方法;(3)无需对垃圾进行预处理;(4)处理成本相对较低;(5)处理及时相对简单,有利于推广普及;(6)卫生填埋场可选择非耕地作为厂址,如滩地、山谷、废坑、洼地、沟渠等处,填埋场经若干年后加以中场覆盖,场地可作多种用途,实现土地的再利用。

二.项目背景(1)蚌埠市区背景资料收集蚌埠市区位于北纬33°01′至32°49′,东经117°31′至117°11′,北部与固镇县、五河县交界,东部与凤阳县毗邻,南部与凤阳县接壤,西部与怀远县相连。

蚌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663.3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8℃。

全市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40万,其中市区面积601.5公里,人口87.4万。

(2)蚌埠市区垃圾人均产量及成分特征已知我国人均城市固废产量为0.8~1.2kg/(人·天),以最大量取1.2kg/(人·天) [1]。

蚌埠市生活垃圾成分有区域和时间变化特征:有机物与可回收物含量较高,而无机物含量较少;有机物含量随时间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无机物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但近些年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均逐渐趋于平稳,变化不是很大。

安徽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安徽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安徽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3.让学生理解我国垃圾分类的政策及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垃圾填埋场对环境影响的实际案例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垃圾填埋场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情感态度。

3. 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教育课程,结合地理、生物、科学等学科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环保问题有较高的关注度,善于合作与表达。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概述- 垃圾的分类与组成- 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2. 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填埋场对大气和生态系统的污染- 垃圾填埋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垃圾分类与处理- 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及实施情况- 垃圾处理技术简介(如焚烧、堆肥、回收等)- 垃圾填埋场在垃圾分类处理中的作用4. 环保教育与行动- 环保意识的培养- 垃圾减量与分类的实践方法-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垃圾填埋场概述,介绍垃圾的分类、组成以及垃圾填埋场的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填埋场对地下水、土壤、大气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概念、组成及运作原理;2. 学生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了解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3. 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政策在垃圾处理方面的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提高环保意识;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垃圾处理问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2. 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教育课程,结合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达成课程目标,实现学习成果的分解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基础知识: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分类、组成及运作原理,垃圾处理的相关环保政策。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2. 垃圾分类与处理:垃圾的分类方法,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分类与处理”。

3. 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对土壤、水源、大气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三节“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

4.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垃圾填埋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案例,了解垃圾处理现状和问题。

推荐-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1精品

推荐-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1精品

推荐-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1精品《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某县/市垃圾填埋场设计班级:环保112班学生姓名:唐凯峰学号:27号指导教师:曾小梅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6月4日某县/市垃圾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及目的1、任务:完成某县/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2、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设计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巩固教学中所学知识,并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设计规模设计服务人口20万人;平均垃圾产量1-1.5kg/d;人口增长率1.5-5%。

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年限11年。

三、设计条件1、该县/市主要气象特征值如下。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丰富,干湿两季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气温变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夏季长而炎热,且雨热同步上升,常有干旱;秋季凉爽,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干燥,大气层结稳定。

1)气温平均气温在17.5℃,极端最低气温-9.6℃,极端最高气温41.2℃。

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424毫米,最大降雨量2137.6毫米,最低降雨量为963毫米。

3)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576mm4)风向风速: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均风速3.9m/s2、地形地貌:为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场区为宽缓“U”型,两岸、谷底及岸坡自然稳定,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埋区场地稳定,两岸山体雄厚,岩体较完整。

填埋垃圾后不会诱发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

3、地质构造:主河流横贯盆地中部,除沿主河及主要支流等陆续有厚度小于10米的第四系松散层分布外,盆地内主要分布呈梳状丘岗的裸露红色碎屑岩。

红色碎屑岩层隶属上白坐统,谓之“衙江群”,详分为四段。

第一段以山麓坡洪积相的砂砾岩为主,其有效孔隙度为12-17%;第二段主要为不同粒径的河流相砂岩,其有效孔隙度为8-14%,特征渗透率1.0毫达西左右;第三段主要为湖相沉积物,多见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其有效孔隙度为6-8%,特征渗透率小于0.05毫达西;第四段主要为河流相砂岩、粉砂岩等,偶含石膏颗粒,其有效孔隙度为13-18%,特征渗透率为1.0毫达西左右。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Content前言 (1)1、绪论 (3)1.1生活垃圾概述 (3)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2、工程概况 (5)2.1工艺选择 (5)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2.3项目设计要求 (8)3、填埋场的选址 (8)3.1场址禁设地区 (8)3.2选址条件 (9)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4.1防渗工程 (12)4.2水平防渗 (12)4.3垂直防渗 (16)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5.5工艺选择 (21)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8、封场工程 (24)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附图 (27)前言一、设计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和环境影响,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管理的认识和态度。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掌握垃圾填埋场的工作原理和处理流程;c.认识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技能目标:a.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垃圾填埋场及其适用场景;b.能够评估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效益和 drawbacks;c.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处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b.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减少废物的意识;c.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管理的行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垃圾填埋场的概念、分类及各类填埋场的特点。

2.垃圾填埋场的工作原理:讲解垃圾填埋场的工作流程、设备及其功能。

3.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分析垃圾填埋场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垃圾填埋场的防治措施:介绍垃圾填埋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5.固体废物管理:讨论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技术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垃圾填埋场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2.讨论法:学生就固体废物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应用和实践。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填埋场的工作原理和环境影响。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以拓展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某县/市垃圾填埋场设计班级:环保112班学生姓名:唐凯峰学号:27号指导教师:曾小梅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6月4日某县/市垃圾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及目的1、任务:完成某县/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2、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设计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巩固教学中所学知识,并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设计规模设计服务人口20万人;平均垃圾产量1-1.5kg/d;人口增长率1.5-5%。

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年限11年。

三、设计条件1、该县/市主要气象特征值如下。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丰富,干湿两季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气温变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夏季长而炎热,且雨热同步上升,常有干旱;秋季凉爽,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干燥,大气层结稳定。

1)气温平均气温在17.5℃,极端最低气温-9.6℃,极端最高气温41.2℃。

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424毫米,最大降雨量2137.6毫米,最低降雨量为963毫米。

3)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576mm4)风向风速: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均风速3.9m/s2、地形地貌:为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场区为宽缓“U”型,两岸、谷底及岸坡自然稳定,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埋区场地稳定,两岸山体雄厚,岩体较完整。

填埋垃圾后不会诱发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

3、地质构造:主河流横贯盆地中部,除沿主河及主要支流等陆续有厚度小于10米的第四系松散层分布外,盆地内主要分布呈梳状丘岗的裸露红色碎屑岩。

红色碎屑岩层隶属上白坐统,谓之“衙江群”,详分为四段。

第一段以山麓坡洪积相的砂砾岩为主,其有效孔隙度为12-17%;第二段主要为不同粒径的河流相砂岩,其有效孔隙度为8-14%,特征渗透率1.0毫达西左右;第三段主要为湖相沉积物,多见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其有效孔隙度为6-8%,特征渗透率小于0.05毫达西;第四段主要为河流相砂岩、粉砂岩等,偶含石膏颗粒,其有效孔隙度为13-18%,特征渗透率为1.0毫达西左右。

4、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中的孔隙水和基岩分化裂隙水,空隙潜水,水位一般低于地面0.2-0.3米;基岩裂隙水,埋藏了不同深度的节理裂隙中,强风化岩平均为2.0米,弱风化岩平均为8.0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位于地层下2.95米,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为0.007.填埋区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有明显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和途径。

填埋场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场区汇水范围内的地表水,地下均由谷口向外排泄。

5、填埋场渗滤液必须经过处理,出水水质必须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XX)中的一级标准,紧挨填埋场有水、电源及公路。

四、设计工作量1、收集设计基础资料(包括设计手册,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资料。

2、垃圾填埋工程设计包括:库容的计算,填埋场范围确定,截洪沟、垃圾坝、截污坝、浸出液调节池以及浸出液处理厂、气体处理设施、防渗工程的设计、计算,另外还包括填埋场的操作方法、步骤,填埋场地的监测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设计。

五、设计文件的编制1.绘制A3垃圾卫生填埋场总平面布置图1张,其他图件在说明书中体现。

2、垃圾填埋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3、完成时间:1周,统一上交。

摘要当今社会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环境问题。

以北京市为例,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周围已被7000多座垃圾山包围,其中直径50米以上的垃圾场就有5000多座”。

据“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利用经验交流会”上发布的信息:“全国垃圾的历史堆存量已多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多达5亿平方米。

全国数百座大小城市,已有2/3的城市被郊区的垃圾山包围。

”由此可见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该县/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浙江第七城。

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之一。

近几年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垃圾处理状况滞后于城市发展,处理设施落后于省内许多同等规模的县城。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自然填坑,未做防渗处理,也没有气体和渗滤液收集、导排设施,不仅对地下水和周边环境造成了影响,还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城郊已有的坑塘都被垃圾填满,目前已经无处可堆填,与城市建设和市容市貌不协调;三是环卫设施不配套,机械化水平低下,影响了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资源利用垃圾填埋污染监测渗滤水处理目录一、概述1.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该县/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总库容:约120万立方米* 处理规模:平均230吨/日* 服务年限:11年* 项目服务范围:该县/市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1.2 处理方案选择原则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则是:技术成熟,工艺简洁,设备可靠,能适应生活垃圾的特性,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1)当地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2)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3)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4)生活垃圾理化性质及变化趋势5)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6)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1.3 设计依据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XX)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XX]101号)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6、《非织造复合土工膜》(GB/T 17642)7、《聚乙烯(PE) 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二、基础资料2.1 城市概况2.1.1地理位置该县/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浙江第七城。

界于东经119 ° 14′-120°46 ′30″,北纬28°32′-29 °41′。

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

南北跨度129 公里,东西跨度151 公里。

该县/市历史悠久,古城“小邹鲁”、“婺州”,东周时的越国就有建制。

该县/市风景秀丽,人文风雅,有著名的双龙洞等名胜。

该县/市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2.2 自然条件2.2.1地形地貌该县/市为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场区为宽缓“U”型,两岸、谷底及岸坡自然稳定,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埋区场地稳定,两岸山体雄厚,岩体较完整。

填埋垃圾后不会诱发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

2.2.2 地质构成主河流横贯盆地中部,除沿主河及主要支流等陆续有厚度小于10米的第四系松散层分布外,盆地内主要分布呈梳状丘岗的裸露红色碎屑岩。

红色碎屑岩层隶属上白坐统,谓之“衙江群”,详分为四段。

第一段以山麓坡洪积相的砂砾岩为主,其有效孔隙度为12-17%;第二段主要为不同粒径的河流相砂岩,其有效孔隙度为8-14%,特征渗透率1.0毫达西左右;第三段主要为湖相沉积物,多见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其有效孔隙度为6-8%,特征渗透率小于0.05毫达西;第四段主要为河流相砂岩、粉砂岩等,偶含石膏颗粒,其有效孔隙度为13-18%,特征渗透率为1.0毫达西左右。

2.2.3 水文与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中的孔隙水和基岩分化裂隙水,空隙潜水,水位一般低于地面0.2-0.3米;基岩裂隙水,埋藏了不同深度的节理裂隙中,强风化岩平均为2.0米,弱风化岩平均为8.0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位于地层下2.95米,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为0.007.填埋区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有明显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和途径。

填埋场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场区汇水范围内的地表水,地下均由谷口向外排泄。

2.2.4 气候条件该县/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丰富,干湿两季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气温变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夏季长而炎热,且雨热同步上升,常有干旱;秋季凉爽,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干燥,大气层结稳定。

三、垃圾量预测据调查20XX年城区日产居民生活垃圾200吨,设计服务人口为20万人,平均垃圾产量1kg/d,人口增长率3%,服务年限为11年。

垃圾清运率每年均为100%。

四、场址概况4.1填埋场类型填埋场按地形地貌分为四大类:1)山谷型填埋场2)沟壑型填埋场3)坡地型填埋场4)平原型填埋场这四种类型的填埋场各有利弊,其选择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该县/市属于山谷型地形,城郊有自然形成的山谷(沟壑),可以作为填埋处理的天然场地利用。

经现场踏勘和分析,可研依椐该县/市的自然条件及场址比选结果,推荐场址为山谷型填埋场。

4.2填埋场等级划分与规模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建设规模(总库容)和日处理能力两种方式进行分类与分级。

按填埋场建设规模划分:Ⅰ类总库容1200万m3以上Ⅱ类总库容500万m3~1200万m3Ⅲ类总库容200万m3~500万m3Ⅳ类总库容100万m3~200万m3按日处理能力划分:Ⅰ级日处理量1200t/d以上Ⅱ级日处理量500 t/d~1200t/dⅢ级日处理量200t/d~500 t/dⅣ级日处理量200t/d以下根据该县/市居民生活垃圾产量和场址库容,项目为Ⅳ类Ⅲ级处理场规模。

4.3填埋场选址条件4.3.1选址条件场址选择是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XX )规定,场址选择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地质勘察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选址条件是: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2)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3)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4)交通方便,运距合理;5)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6)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7)场址距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5公里,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公里。

五、卫生填埋库区工程5.1 填埋库容及使用年限按照生活垃圾处理率100%考虑,从20XX 年到2023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总容量为93.4万吨,需要库容120万m ³。

其中填埋垃圾需要库容93.4万m ³(垃圾填埋初始压实密度按1t/m ³计算),覆土需要库容23.35万m ³(覆盖用土量按初始压实体积的41计算),与本工程库容120万m ³一致,可以满足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