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长征》PPT课件_张敬明

合集下载

七律情诗十首

七律情诗十首

七律情诗十首七律情诗十首如下:1、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罗隐《七夕》: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3、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4、沈叔安《七夕赋咏成篇》:皎皎宵月丽秋光,耿耿天津横复长。

停梭且复留残纬,拂镜及早更新妆。

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

虽喜得同今夜枕,还愁重空明日床。

5、白居易《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七言律诗: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_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典范诗作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

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

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

七律古诗1144首(11)

七律古诗1144首(11)

七律古诗1144⾸(11)1001、《春⽇即事》(宋词:宋代⽩⽟蟾全集,七律)伶伦窥管夜飞灰,万紫千红暗剪裁。

微⾬绩天烟织雪,寒风簸⽔⽉筛梅。

寿鸠索妇花前笑,鳏燕呼雏柳外哀。

春⾊⽆边茶未荚,社前犹⽋⼀声雷。

1002、《春⽇遣兴》(宋朝⽩⽟蟾作品,七⾔律诗)⼤家放下杖头云,夜宿南安烟⽔村。

蝴蝶梦残天拂晓,杜鹃声断⽉黄昏。

蜂王遣使使花坞,蚁阵分屯屯荜门。

⾃是吾侬适怀处,诗⼭酒海⼀乾坤。

1003、《春⽇饮酒》(宋词:宋代⽩⽟蟾全集,七律)拍拍浮浮⼏酒樽,梅花⼊梦酒归魂。

半窗寂寞猿三咽,满户萧骚⽉⼀痕。

⼭后⼭前鸠唤妇,舍南舍北⽵⽣孙。

天明醉醒策霜⽵,春在江天芦荻村。

1004、《春夏之交奉呈胡总领》(宋词:宋代⽩⽟蟾作品,七律)残红点点尚春光,⼩⽴芳台送⼣阳。

莺语只闻花⾥⾯,鸥飞宛在⽔中央。

风前绿草⽆⼈管,烟外青⼭底处藏。

柳幄张天槐幕静,⼀川涨起麦云黄。

1005、《次黄提刑雪韵》(宋朝⽩⽟蟾作品,七⾔律诗)久晴忽尔⾬丝丝,既⾬还晴亦不疑。

滕六假宁催⼊局,赵衰回避乞寻医。

捣霜碾雹些来个,剪⽔雕冰⽚⼦时。

⼀夜悄然飞到晓,满天满地化琉璃。

1006、《次李侍郎见赠韵》(宋词:宋代⽩⽟蟾作品,七律)家居琼馆海⼭隅,腹内包藏三教书。

明⽉清风为活计,蓬头跣⾜⾛寰区。

⽟炉丹熟斟琼醑,⾦阙朝回唱步虚。

要识我侬真⾯⽬,⼴寒宫⾥看蟾蜍。

1007、《次⽔帘洞韵》(宋朝⽩⽟蟾全集,七⾔律诗)天上真珠真下垂,更⽆钩箔惹尘埃。

青鸾⽩鹤从教⼊,紫诏黄封不⽤来。

夜⽉只为苏邝照,晚风端与葛黄开。

纵饶展挂长千尺,莫掩罗浮紫翠堆。

1008、《次韵彬上⼈见惠》(宋朝⽩⽟蟾作品,七⾔律诗)象轮何事过毗耶,诗竅禅关事⼀家。

⾃古⾏春难尽美,⾮风即⾬辄成差。

我⽂柔似三眠柳,君句清如六出花。

应悟已公茅屋下,拟之早已涉河沙。

1009、《次韵东坡蒲涧寺⼆⾸》(宋词:宋代⽩⽟蟾作品,七律)满⼭红⽩福桑花,蒲涧深中尽可家。

景泰得泉从卓锡,安期种枣说成⽠。

岂⽆仙化⽺如⽯,尚有书踪壁似鸦。

七律长征诗词

七律长征诗词

七律长征诗词七律长征诗词《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七律长征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5)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6)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7)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8)大渡:指大渡河。

(9)三军:就是整个红军。

(10)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1)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12)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3)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14)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1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17)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译文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蜿蜒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浪的细流,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它们如小泥丸一般。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七律·长征》鉴赏毛泽东《七律·长征》译文及赏析

《七律·长征》鉴赏毛泽东《七律·长征》译文及赏析

《七律·长征》鉴赏毛泽东《七律·长征》译文及赏析《七律·长征》是由毛泽东所创作的,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明代文学家刘景复创作的一首七律。

全诗以婉转优美的词藻表达了对瘟神的厌恶和愤怒之情,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瘟疫的憎恶和对人民安康的期望。

下面是《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全文:朝岁揖,暮岁讽,昔时人事已何穷。

发明一气根中疫,片纸胡言亦误中。

东方风雨西方霜,匝地荒凉处处同。

应诏麻衣购黄字,儒无孝子过童孱。

飜然风雨陈汤武,不复遗臣夺志丧。

天高神远山川远,未眠戍楼不失望。

乡看烟雨出陵軱,作诗苦乐一持久。

世人或贤或不肖,赐给皆当哀乞恤。

著此罘罳无益言,瘟神历来真戏言。

且共扁舟洞霄汉,三万六千尺回车。

彼皆郡守且都尉,更有病温愈自奇。

他日高楼人自唱,涎吐金黄赤血污。

全诗运用了七律的形式,结构严密,典雅华丽。

诗人在描绘时序上面采用了“朝岁揖,暮岁讽”的手法,展示了岁月年迈的无力和对不公平的抱怨之情。

诗人将瘟疫比喻为“瘟神”,通过交插描写东方风雨和西方霜的手法,来表达瘟疫肆虐时的可怕和残酷。

诗人在表达对瘟神的愤怒之情时,使用了讽刺的手法,将瘟疫与诗文颠倒,并嘲讽瘟神的不公和残忍。

整首诗以厉害瘟疫来形容方才所出现的乱世,以丰富的词藻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瘟疫的憎恶和厌恶之情。

通过运用反讽的手法,突出了与神仙的对比,进一步表达了对瘟神的愤怒和对神仙的追求。

作者希望通过此诗来表达人心中对瘟疫的恶感,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要求和期盼。

诗中运用的词藻优美,意境深远,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呼吁,使该诗在明代文坛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它既是对瘟疫的警示,也是对社会平安稳定的期盼,同样也是作者对瘟疫的愤怒和憎恶之情的抒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这是一首以文化、自然、社会现象等为题材的警世之作,通过对瘟疫的形象描写和手法运用,更好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引起了人们对疫情与命运的思考和警惕。

整首诗情感真挚、妙词巧妙,被誉为刘景复的代表作之一。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经典的七言律诗赏析精选

经典的七言律诗赏析精选

【导语】七⾔律诗就是指七⾔⼋句⽽⼜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为“七律”,是律诗的⼀种。

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的七⾔律诗赏析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的七⾔律诗赏析精选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译⽂ 过去的仙⼈已经驾着黄鹤飞⾛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渐渐漫起,哪⾥是我的家乡?江⾯烟波渺渺让⼈更⽣烦愁。

赏析 这⾸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情,诗兴⼤作,脱⼝⽽出,⼀泻千⾥。

既⾃然宏丽,⼜饶有风⾻。

诗虽不协律,但⾳节浏亮⽽不拗⼝。

真是信⼿⽽就,⼀⽓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登此楼,⽬睹此诗,⼤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七⾔律诗,当以此为第⼀。

⾜见诗贵⾃然,纵使格律诗也⽆不如此。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七律,⼈称,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具有的美学意蕴。

⼀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发开去。

仙⼈跨鹤,本属虚⽆,现以⽆作有,说它“⼀去不复返”,就有岁⽉不再、古⼈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这⼏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们常有的感受,⽓概苍莽,感情真挚。

⼆是⽓象恢宏、⾊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写景诗的⼀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妙的境界。

《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

解放前,疫区遍及江南12个省、市的350个县,患者IOOO万人,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达1亿以上。

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不顾人民的疾苦,致使血吸虫病愈演愈烈。

解放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就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疫区余江除灭血吸虫病,治好千余人。

1955年冬,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和“限期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

毛泽东还亲自到湖北疫区视察,在杭州亲自制定规划。

作品原文: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后记,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余江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十二省、市灭疫大有希望。

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现在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

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一个或者几个帝国主义。

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

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到疫情的威胁。

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

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

党组织、科学家、人们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作品注释:1、余江县:在江西。

2、华佗:三国时名医。

3、薜荔(bi11):亦称木莲、鬼馒头。

桑科,常绿藤本,含乳汁。

七律名篇三十首

七律名篇三十首

七律名篇三十首1、《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被誉为古今“七律之冠”。

将天地万物之萧瑟、苦闷、悲愤、衰病之态写到了极致。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

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

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2、《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3、《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

貌似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其实相信每个人都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反复吟咏,总会被击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4、《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七言律诗大全 七律诗集200首

七言律诗大全 七律诗集200首

七言律诗大全七律诗集200首精品文档,仅供参考七言律诗大全七律诗集200首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北朝,定型于初盛唐之间。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七言律诗大全,供大家参考选择。

七言律诗大全01.《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从严格好处上说不能算律诗,但它却被后人尊为唐人七律之首。

《黄鹤楼》能成为千古绝唱,说明律诗气势、意境更为重要。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也称七律第一!李白所赞叹的珍品)0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其诗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个性,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03.《秋兴(八首)》杜甫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七律长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

七律长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

七律长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七律·长征》是现代诗人毛泽东的诗作。

全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七律·长征》创作于1935年9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

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李叔和八庚韵十二首七律

李叔和八庚韵十二首七律

李叔和八庚韵十二首七律
《李叔和律诗选:七律⼗⼗⼗》
雅兴芬芳
⼗青⼗秀赏风光,异草奇花扑⼗⼗。

脉脉苍颜知冷喛,飘飘⼗发话炎凉。

飞声涧瀑精神爽,倒影澄潭⼗⼗长。

步履披霜添雅兴,⼗涯抹彩溢芬芳。

见证初⼗
流光易逝鬓霜侵,岁序轮回皱褶深。

静忆情怀茶共饮,幽思意蕴酒同斟。

纤姿袅袅风前影,雅韵悠悠⼗下⼗。

绮梦堪追修⼗我,辉今熠古证初⼗。

韶华⼗珍
知时赏景踏青⼗,应节寻芳早报春。

雅调⼗随平仄韵,华章⼗逐逸情真。

声声鸟语桃花绽,潋潋波光柳叶新。

⼗落西⼗吟⼗影,韶华易逝⼗当珍。

纵笔诗⼗
飞流叠瀑乐遨游,似画如烟景悦眸。

柳岸花间莺啭啭,⼗头岭上鹤悠悠。

横琴碧⼗虚名弃,纵笔诗⼗雅韵留。

莫道耆年情未尽,寻求绮梦兴难收。

依顺天时
⼗⼗有志启新思,事业⼗涯⼗发痴。

朵朵花⼗桃绽蕊,悠悠倒影柳垂丝。

相迎浊酒情难尽,畅饮清茶意恐迟。

迈步风柔观碧宇,抬头⼗爽顺天时。

诗写⼗⼗
琼花⼗叶鸟争鸣,峭壁巉岩涧⼗清。

荏苒韶光知对错,沧桑阅尽识阴晴。

慈颜笑对诗书染,⼗发闲寻古韵⼗。

聚智神思倾挚爱,凝⼗意共写⼗⼗。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注释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注释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注释导言本文是对诗人柳亚子先生所创作的七律进行注释。

通过对每个诗句的解析和诗人背后的意图进行探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

一、民间情怀的抒发七律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七言绝句,其格式严谨,意境深远,能够展现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柳亚子先生以饱含民间情怀的笔触,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的关心和关怀。

诗中开篇即描述了一个丰收的秋天,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劳作之余的快乐和喜悦。

他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饶和人们的幸福。

这也体现了诗人心中对人民群众的深深热爱和敬意。

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传承柳亚子先生是一位重视传统文化的诗人,他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传承。

通过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名句,他将自己与历代文人建立起了联系,并以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在诗的后半部分,他引用了《红楼梦》中的经典语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这不仅展示了他对于古典名著的熟悉,也表达了他对于人与人之间缘分的思考和教诲。

三、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同时也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反思。

在诗中,诗人通过借鉴古典名句,巧妙地表达了他对于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的感慨。

他寄望于人们能够珍惜和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不忘初心,用真挚的感情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他希望人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风霜雨雪,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结语通过对柳亚子先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的注释解读,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这首诗以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真挚的情感与读者交流,传达了对人民的关心与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传承,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与感悟。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解读,读者们对于这首诗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无穷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欣赏柳亚子先生这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感受其中的美丽,与诗人共鸣。

七律长征课文背景资料

七律长征课文背景资料

关于《七律·长征》诗的原文和解析
【原文】
《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释】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

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写作背景】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赏析】
《七律·长征》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

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

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七律-登庐山》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登庐山》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登庐山》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七律·登庐山》是毛泽东所作。

195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于6月29日清晨登上庐山,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

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毛泽东神驰目极,手心相应,又为庐山留下了一首豪放之歌。

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

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作品原文: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作品注释:⑴跃上葱茏四百旋:葱茏,草木青翠茂盛,这里指山顶。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

旋:盘旋。

⑵冷:冷漠。

⑶江天:江和天。

⑷九派:见《菩萨蛮·黄鹤楼》九派注。

《十三经注疏》本《尚书·禹贡》“九江”注:“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

”明李攀龙《怀明卿》:“豫章(今南昌)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

”毛泽东1959年12月29日在一封信上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

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⑸浪下三吴:浪下:江水流下。

古代指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某些地区,具体说法不一。

这里泛指长江下游。

毛泽东在1959年12月29日同一封信上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⑹陶令:陶渊明。

曾作彭泽令88天。

⑺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无虑的隐居生活。

作品译文: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

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又洒向江面。

云飘江河之上黄鹤当空高翔,波涛直下江东腾起袅袅烟雾。

七律送瘟神二首的意思

七律送瘟神二首的意思

七律送瘟神二首的意思摘要:1.介绍《七律·送瘟神》的背景和作者2.阐述《七律·送瘟神》的两首诗的主题和意境3.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正文:《七律·送瘟神》是毛泽东创作于1958 年的一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瘟疫的憎恶和对人民健康的关心。

在这两首诗中,毛泽东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手法,展示了瘟疫的残酷和人民抗击瘟疫的决心。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首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点。

第一首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这首诗的主题是瘟疫带来的灾难和人民对健康的渴望。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绿水青山枉自多”暗示了瘟疫的无情,“华佗无奈小虫何”表达了人类对瘟疫的无奈。

同时,诗中还描绘了瘟疫带来的惨状,如“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展现了瘟疫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二首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民抗击瘟疫的决心和力量。

诗中运用了许多积极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春风杨柳万千条”象征着人民力量的强大,“六亿神州尽舜尧”表达了全民团结的信念。

同时,诗中还展现了人民与瘟疫抗争的决心,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体现了人民抗击瘟疫的英勇行为。

这两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使诗句更加含蓄、深刻;二是结构紧凑,意境连贯,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诗歌功底;三是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于瘟疫的憎恶和对人民健康的关心。

从历史价值来看,《七律·送瘟神》作为毛泽东晚年的诗歌代表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七律·答友人》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答友人》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答友人》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首联“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虚写实,通过描写九嶷山上的白云,展现出一种朦胧、神秘的美感。

传说中,舜帝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二妃娥皇、女英闻讯,攀竹痛哭,泪染青竹,留下了“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典故。

在这里,诗人以“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形象,表达了对二妃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喻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颔联“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诗人继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描绘了九嶷山的美景。

斑竹上的泪痕,象征着二妃的相思之苦;红霞如万朵花朵,重叠的衣裙,展现出九嶷山的绚丽多彩。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美好憧憬。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颈联“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诗人笔锋一转,从九嶷山转到了洞庭湖。

洞庭湖波涛汹涌,如雪浪翻滚;橘子洲上的人们,歌声如雷,动地惊天。

这两句诗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展现了人民群众的豪迈气概。

尾联“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诗人再次展开想象的翅膀,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他希望能借助梦境,回到寥廓的天空,看到芙蓉国里的朝晖。

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还蕴含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七律·答友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对九嶷山、洞庭湖等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豪放的气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