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合集下载

兼职教师暂行管理办法

兼职教师暂行管理办法

兼职教师暂行管理办法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和教育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文件精神,为了构建稳定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实现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校企人力资源的互动共享机制,提升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制订我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第一章兼职教师应聘条件第一条凡根据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面向社会、行业、企业聘任的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骨干教师,统称为兼职教师。

第二条兼职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在本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且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企业在职人员中的“能工巧匠”.第三条兼职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责任心强,能自觉遵守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与所任课程相当的教育教学水平、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第四条完善聘约,明确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骨干教师的职责、待遇和工作要求,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依约管理。

第五条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骨干教师聘任实行聘期制与考核制相结合,学期调整与学年聘任相结合,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第二章兼职教师聘任程序第六条由院系部根据教学需要提出聘用兼职教师计划,每学期期末前将下一学期兼职教师聘任计划书上报教务处审核。

每个兼职教师岗位可根据教学需要聘请1位或多位兼职教师.第七条由院系部通知拟聘兼职教师试讲时间,在开课前一学期指定2小时的试讲内容,由院系部组成评课小组,对拟聘兼职教师的试讲进行评议,确定拟聘兼职教师人选。

首次聘用兼职教师,一律要经过试讲评议程序.第八条试讲通过后,由院系部通知拟聘兼职教师带相关证书到本部门,审核兼职教师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技能等级证、工作经历等材料,并填写《聘任兼职教师申请表》一式二份(教务处、院系部各一份),并于开课前一学期期末前上报教务处。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范文3篇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范文3篇

铁路运营毕业论⽂范⽂3篇本科层次⾼端技能型⼈才分段培养模式探讨[摘要]⾼职与本科院校合作试办⾼职本科专业,是推进⾼职层次上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学选择“电⽓⼯程与⾃动化(电⽓化铁道技术)”专业作为试点改⾰项⽬,依托深度校企合作,以综合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了本专科贯通的课程体系,以“3+2”分段培养模式联合进⾏应⽤型本科层次⾼端技能⼈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等职业教育应⽤型本科⼈才培养模式[作者简介]宋奇吼(1972- ),男,江西萍乡⼈,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供电系主任,副教授,硕⼠,研究⽅向为⾼等职业教育。

(江苏南京 210031)李学武(1972- ),男,河南焦作⼈,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研究⽅向为⾼等职业教育。

(河南郑州 450052)[课题项⽬]本⽂系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科研⽴项项⽬“电⽓化铁道技术专业⼈才培养⽅案和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

(项⽬编号:2011B31,项⽬主持⼈:宋奇吼)[中图分类号]G717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26-03为贯彻落实《关于全⾯提⾼⾼等教育质量的若⼲意见》(教⾼[2012]4号)、《教育部关于推进⾼等职业教育改⾰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及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精神,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的通知》(苏教⾼[2012]5号),按照“提升⾼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探索⾼端技能型⼈才系统培养模式”的要求,苏州⼤学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两校选择“电⽓⼯程与⾃动化(电⽓化铁道技术)”专业作为试点改⾰项⽬,采取“3+2”分段培养模式联合进⾏应⽤型本科层次⾼端技能⼈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课程体系构建

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课程体系构建

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课程体系构建——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李成忠张衡锋韦庆翠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从过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转变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将“研”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研究过程有机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校企合作不融合等问题。

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开发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园林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据核心岗位技术技能要求,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符合园林技术专业发展的“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

传统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弊端现国内各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大多沿用农林类本科院校园林专业的现行课程体系,即五大专业课(观赏植物学、园林生态学、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和园规划设计)为核心,加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理化基础、植物学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构成。

这种课程体系未能摆脱学科模式,课程的设置仍以学科为中心。

这种课程结构只片面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课程的设置没有能够体现行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明显滞后;课程评价体系单一化,偏重理论知识的评价,忽视实践技术技能的评价;校企合作缺乏利益协调机制,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

构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的思路在构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种植业核心技术标准,分析园林技术专业核心岗位技术技能要求,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型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完整word版)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第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答: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一种高等教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按照职业分类,根据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应用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3、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2011年12号文

2011年12号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1.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学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分类指导,支持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做优做强。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作者:甘芳瑗龙道崎刘振平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14期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开始致力于打造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2014年,教育部等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同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到,“要推动重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高职、本科贯通培养,形成产业人才培养新体系”。

基于此背景,“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工作在重庆开始启动。

“3+2”专本贯通培养是指学生先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达到考核标准后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2年,满足毕业条件后授予本科学位。

这种模式是一种响应时代的教学革新,已逐步成为新形势下重庆众多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新选择。

目前,重庆市暂时还没有开展食品专业“3+2”专本贯通分段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院校,而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让优秀的高职食品专业学生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与深造,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已然成为重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工作,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建设的必要性(一)满足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大部分行业的升级优化,也对服务于这些行业产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但这类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创新是一个社会发达的不竭源泉,而创新的关键在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新闻传播类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摘要]近年来,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发展。

职教与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衔接势在必行。

新闻传播类专业在二者教育间怎样更好地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闻传播专业;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模式当前,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新闻传播行业准高技能人才,不同程度地存在供需结构性失衡的突出矛盾。

其外在表现为人才规格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不相匹配;内在表现为毕业生缺乏新技术应用转化能力和面向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

[1]近年来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这迫切需要转变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进行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合作衔接,大力推进学生知识能力转型升级,以适应产业升级变化与高新技术的纵深发展。

一、加强广西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研究的意义(一)能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增强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现在高职、高专的学生很多都想接受本科教育,这其中有两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由于社会对学历的不断看重,文凭显得十分重要,许多学生不想在“起点”就输给别人。

另一方面,许多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读完大专出来以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不够用,缺乏实践技术,于是希望再考取本科以增加自己的专业素质。

若广西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能够有效衔接,设置好教学模式和教学课程,不仅可以拓宽高职学生“专升本”的升学通道,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满足终身教育的需要,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合作,提升劳动者的职业能力,促进广西新闻传播类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的内容分析

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的内容分析

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的内容分析作者:庞世佳徐涵来源:《职教通讯》2015年第19期摘要:在梳理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的基础上,按照政策分析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了其综合性、继承与发展性、协调性的特征。

针对政策内容目标规范过于宏观、实施主体规范不够清晰、措施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缺乏中高职衔接保障措施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内容的建议,以期对发展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政策;内容;分析基金项目:辽宁省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中高职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J13ZD06)作者简介:庞世佳,女,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比较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政策;徐涵,女,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比较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9-0016-05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是开展中高职衔接实践的指导性文件。

一方面,可以为中高职衔接实践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能够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起到推动作用。

对中高职衔接政策内容进行分析是中高职衔接政策研究的逻辑起点,只有弄清中高职衔接政策的内容,才能厘清“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才能全面认识中高职衔接政策的实施、效果及价值。

因此,本文通过对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文本进行考察、政策内容及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中高职衔接政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我国中高职衔接政策文本及主要内容(一)中高职衔接政策的主要文本关于中高职衔接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在教育政策文本中进行规范的。

经考察分析,其中主要的政策文本有18个(如表1所示),可分为两类:(1)一般教育政策文本,如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17个政策文本;(2)专门性政策文本,即《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1年教育部12号文

2011年教育部12号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1.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学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分类指导,支持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做优做强。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高专部分)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推动我省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拟组织申报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全面提升我省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过实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导和推进我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实践问题,培育教学成果,努力推进我省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立项范围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按A、B、C类项目,重点支持各高职院校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建设与立项。

(一)A类项目。

根据我厅“十二五”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拟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面向全省高职院校招标。

(二)B类项目。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为主要内容,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C类项目。

以高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为主要内容。

具体范围见附件: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指南。

三、项目条件(一)基本条件:1.项目理念先进。

项目能把握理论与改革实践前沿,符合改革与发展趋势,体现当前国家对高职要求。

2.基础条件扎实。

有校级以上重点项目立项与研究实践的基础,团队结构合理,项目获得充裕的经费支持。

3.方案科学合理。

项目实施方案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

4.预期效益明显。

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预期效果显著,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完整版中高职衔接政策演变轨迹及文档

完整版中高职衔接政策演变轨迹及文档

中高职连结的政策演变轨迹及一、国家中高职衔的政策演变轨迹1.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职业教育提出了中高职连结的政策依照,初步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确定了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系统改革的决定》从成立“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出发,提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为中高职连结供应了政策依照,在必然程度上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

1991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重申,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又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系统的基本框架。

1999 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体系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推行建议》的通知 ( 教发 [1999]2 号 ) ,文件重申要“积极研究以多种路子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当年参加全国一般高等学校一致招生考试的考生,也可招收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

由省招办一致择优录取。

对招收相关或周边专业的少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其文化课和职业技术水平应由省级招生部门单独组织考试,并确定详尽的录取标准”。

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快了中高职连结的步伐。

2. 教育部再次重申扩大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的比率,中高职研究出现一股热潮。

2002-2005 年,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分别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两个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国发 [2002]16 号) 指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成人教育的连结与沟通,成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要逐渐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特别是进人高等职业学校连续学习的比率。

高等职业学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要组织单独的招生考试,侧重专业知识、职业技术的核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文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文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文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校企合作是指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以下是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些文件: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2.《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
3.《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12号);
4.《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12号);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6.《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7.《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23号);
8.《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9.《教育部关于制定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

这些文件都是为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衍变的几点思考

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衍变的几点思考

孕育时期 : 我 国真正 的高职教育起 步于 2 O世 纪 8 0
高等教 育的一种 办学 形式 , 是高等职业教育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 职业大学 的人 才培养任务是“ 为地方 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 培养 高级( 部 分中级 ) 实用 技术 、 管理人才 ” 。 到 9 0年代 中后 期 ,高职教育 的培养 目标 继续延续 在前期 的“ 技术 ” 领域, 然 而 比前期 更具体 全面 , 将 培养 目标从 原来 单一 强调应 用型人才 培养 向技术与管 理相结 合 的 综合方 向变化 , 从“ 技 术员” 到“ 技术性 强” 到“ 高级 ( 部分 中级 ) 实用技 术 、 管理人才 ” 的变化 . 高职教 育培养 目标
● 江苏教育 ・ 职业 教育/ 职教研究
责任编辑
董 潇潇 E - m a i l : 4 1 2 0 9 3 0 @ q q . c o m
对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内 涵 衍 变 的 几 点 思 考
● 玉 清
【 摘
要】 2 0 1 1 年教育部 《 关于推进 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 引领
养 目标 的转变进 行梳理 , 对其 内涵衍 变进行 思考 , 可以对实现人 才培 养 目标提 出一些建议。
【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培养 目标 定位


当代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发 展 阶段
革 与 建 设 的几 点 意 见 》 进 一 步 明确 了 “ 职业 大学是 我 国
目标从 “ 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 转 变为“ 高素质高技能 人 才” , 笔者认为这是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 的一大进 步 , 对培
养 目标 提 出 了更 高 更 明确 的要 求 , “ 高技能 ” 就是 “ 高 等

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If you insist, you will shine. Time is an invincible weapon. It can gather arms and sand into towers, making the impossible in life possibl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就20__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__〕1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__〕4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__﹞1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__〕36号)为指导,深化产学研合作,紧紧围绕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明晰人才培养规格、改革重点及实施途径。

二、改革目标深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构建体系合理、内容先进、结构简洁的培养方案。

三、改革重点各专业要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和国家相关职业技能标准,科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突出创业创新能力培养1.增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各专业要根据学生未来职业面向和就业方向,增设创业基础课 1程,设48学时,计3学分。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创业观培养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

教职工企业挂职规定

教职工企业挂职规定

教职工企业挂职规定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加快培养青年教职工的“双师素质”,实现教职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目标,现对学校教职工到企业挂职的有关规定如下:一、企业挂职的基本要求(一)年龄45岁(含45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含专任教师、兼课教师、实验员等相关人员),每年需完成4周(1周按5天工作日计算)以上的企业挂职锻炼任务。

每年考核一次,与部门年度业绩目标挂钩。

(二)挂职企业由挂职教职工所在的部门联系安排。

(三)教职工到企业挂职须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且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的,以及挂职期间工作任务。

(四)教职工挂职原则上每年申请一次,且须在本年内完成挂职任务,不得分年度完成。

(五)教职工挂职可采用以下方式:1 .全脱产:指挂职人全日制到企业挂职锻炼,并集中连续安排2周以上时间(1周按5天工作日计算)。

时间安排:(1)一般为每年寒、暑假期间;(2)教学期间集中连续安排2周以上时间(在确实可以完成教学工作量,同时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经学校批准到企业全日制挂职工作)。

2 .半脱产(业余):指挂职人在正常工作期间并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工作情况下,利用工作之余兼职到企业挂职锻炼。

时间安排:(1)以天为单位分散安排;(2)教师兼职(如律师、设计师等);(3)给企业承担项目或技术研发,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

(4)完成校内实训室设备改造的。

(5)校内相关工程项目承建的(承建负责人可视为挂职锻炼)。

二、挂职教职工所在部门的职责(一)挂职教职工所在部门每年初需计划统筹本年教职工挂职工作,合理安排教职工的教学任务。

(二)挂职教职工所在部门根据专业、实训建设等项目合理统筹指定、安排挂职企业,并在安排教职工挂职前将企业名单报学校教务处、人事处(附件1),教职工不得随意挂职有关企业。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4]1号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4]1号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4]1号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04(000)019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总页数】2页(P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J], 葛道凯
2.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J], 侯婕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J], ;
4.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J], ;
5.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查吉德赵锋林韶春陈凯陈咏买琳燕专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质量直接影响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影响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和吸引力。

为此,专业建设始终是职业教育政策的重点,尤其是专业结构优化和动态调整机制建设成为专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当然也是改革的难点。

如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要求:“各地要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再次强调:“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

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建设。

”虽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也为此进行了一定探索,但因专业调整涉及利益面较大、外部条件要求高,改革进程仍显缓慢,良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仍有待建立和完善。

本文拟结合各地已有的改革实践,对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作些探讨。

一、实行专业分类分展制度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路径方面,有些地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规定学校举办哪类或哪几类专业,由此达到整合资源,提高效益,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错位发展的目的。

但这种行政方式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因缺乏科学依据和专业性,合法性基础不足,经常会受到学校的质疑甚至抵制;二是不符合国家正在推行的“管办评”“放管服”教育治理改革要求。

如《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明确提出:扩大职业院校在招生、专业设置和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三是存在行政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1.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学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分类指导,支持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做优做强。

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促进地方政府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与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学校科学定位,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大力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发挥地方及行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工作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改革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完善学校自主设置、地方统筹、行业指导、国家备案、信息公开的专业管理机制。

各地要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引导高等职业学校调整专业设置。

国家将根据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参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分批确定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专业。

高等职业学校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申请在基本修业年限范围外,适当延长或缩短相关专业的修业年限。

国家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对全国专业分布情况进行年度统计并向社会公布。

三、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5.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通过地方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制度化。

6.创新办学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积极与军队合作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

7.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举办方、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

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在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同时,鼓励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四、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8.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9.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要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

要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10.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

要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确保实习实训安全。

11.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和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远程开展专业教学的改革。

12.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

五、改革评聘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3.各地要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师资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继续将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纳入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聘系列。

积极推进新进专业教师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事管理改革试点。

14.各地要加大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要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

要在学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老中青三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要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和政策。

15.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要率先开展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成果,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六、改革招考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16.推广高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

稳步开展根据高中阶段教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职业准备类课程学习情况和职业倾向测试结果综合评价录取新生的招生改革试点。

积极开展具有高中阶段教育学历的复转军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单独招生试点。

支持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单独招生改革试点。

逐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试点。

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先招工、后入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比例,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

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

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受众面,鼓励优秀学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

七、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17.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

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18.各地要鼓励和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与制定,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高等职业学校要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服务大型跨国集团和企业的境外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高技能劳务输出需要;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

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境外办学,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

19.高等职业学校要努力成为当地继续教育和文化传播的中心,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开放教育资源,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区教育,服务老年学习,在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八、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合作,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高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逐步实行依据生均经费基本标准核定高等职业学校经费的制度;建立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要将高等职业学校财政预算纳入高等学校系列,逐步推广将国家示范高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按本地区同类普通本科院校标准执行的做法。

高等职业学校举办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落实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资助和免学费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